2.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教案

时间:2022-01-13 15:38:26 教案 我要投稿

2.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教案

2.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教案1

  一.教材

  湘教版

  二.章节

  第二章第二节

  三.学时

  1个学时

  四.课程标准解读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学生首先要了解基础的概念,如城市化概念、特点;通过图片分析城市化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特点;通过材料分析,知道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市化差异。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及城市化的意义;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2.难点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六.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丰富的文字、图片、动画等材料。

  2.案例分析法。通过文字和图片材料,让学生自主分析,得出结论。

  七.教学过程

  展示汕头建设30年的对比照片

  1.概念

  人口和产业活动向城市地区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标志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4.城市化的意义

  城市化的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

  1.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阶段

  2.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城市中上阶层人口移居市郊或外围地带)

  逆城市化(大都市区人口外迁,移向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

  ◎出现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的原因:

  ①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②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完善,交通条件改善,区域联系加强。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高一地理《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2

  高一地理《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2

  一.教材

  湘教版

  二.章节

  第三章第四节

  三.学时

  2个学时

  四.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和分布;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

  2.难点

  交通运输与城镇的分布。

  六.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丰富的文字、图片、动画等材料。

  2.案例分析法。通过文字和图片材料,让学生自主分析,得出结论。

  七.教学过程

  展示河浦1994年道路图片

  1.概念

  指利用各种交通工具,使旅客、货物沿着特定线路实现空间位移的过程。

  2.作用

  连接生产与消费、城市与乡村、各地区和各部门的重要纽带。

  3.方式:管道、水路、航空、公路、铁路

  4.发展趋势(特点):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网络化

  5.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思考:假设你要到外地旅行,需要选择一种交通运输方式,你会考虑哪些问题?

  公路

  铁路

  航空

  水路

  管道

  运速

  较快

  较慢

  最快

  最慢

  --

  运量

  较小

  较大

  最小

  最大

  --

  运价

  较高

  较低

  最高

  最低

  --

  灵活性

  最好

  居中

  好

  差

  最差

  连续性

  居中

  好

  差

  最差

  最好

  其它

  对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投资大,建设周期长

  受天气影响较大

  受自然条件限制大

  设备投资大

  如何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航空——贵重急需数量不大;公路——易死亡、变质、短途;铁路——易死亡、变质、长途;大宗笨重远程——水运;管道——液体、气体、粉末状固态。

  北方:多呈团块状,形状比较规则;地形平坦开阔,道路呈棋盘式。

  南方:沿河道、铁路、公路呈带状分布;河网密度较大;铁路、公路的兴建使聚落多沿铁路线和公路线发展。

  思考:为何古代著名城市多数诞生于河流的中下游?

  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便于农耕,且交通便利,是人口集中分布地区,也是城市发展的理想环境。

  1.河流(水运)和城市区位

  沿河设城的类型:河运的起点或终点;河流交汇处;河口;过河点。

  2.铁路交通和城市区位

  铁路的修建,能够带动沿线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城市的崛起和繁荣。

  思考:1.山区和平原的交通线路布局有什么不同?(提示:形状、密度等)

  山区的交通线路受地形限制,多沿河谷和山间谷地布局,线路较弯曲。平原地区地形开阔平坦,道路不受限制,非常平直。

  2.山区和平原商业网点的分布有何差异?试分析其原因(提示:商业网点分布密度、人口、交通)

  山区商业网点的密度明显小于平原。

  山区商业网点多沿河流分布,因为河谷地带是山区交通相对便利、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但由于山区人口稀少、交通闭塞,所以商业网点密度较小。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人口稠密,交通便利,商品流通便捷。

  1.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

  平原:交通发达,商业网点沿交通干线分布,密度大;

  山区:地势起伏,交通运输路线稀少,商业网点密度小。

  2.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位置的影响

  交通最优: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

  市场最优:分布在城市的几何中心处。

2.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教案2

  从容说课

  城市化是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社会经济发展是导致近代城市迅猛发展的主要动力,城市化的过程主要是由时间进程带来的城市空间变化。学习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社会的重心是怎样逐渐向城市移动的。由于它是一个历史进程,很难在日常生活经验中感受到这一完整的过程,因此,教学中,建议教师从运用实际资料入手,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重点

  1.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及城市化的意义。?

  2.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教具准备

  投影、图片、资料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及城市化的意义。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或进行走访,了解城市的变化。

  2.运用教材中的相关图表资料,进行讨论、分析,进一步理解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树立人类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的观念,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1.就城市功能对城市进行分区,可划分为哪几种功能区?影响城市功能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中心商务区有何特点?中心商务区的变动对城市有何影响?

  3.中心地理论主要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间的哪些关系?

  学生复习回顾,总结回答。

  生就城市功能对城市进行分区,可划分为商业区、居住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化地、特殊功能区等;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等。

  生中心商务区是整个城市的商业核心地区,商业、服务、金融、贸易、信息等活动高度集中,建筑物以高层为主,交通运输便捷,零售商业十分发达;中心商务区的变动,对城市的用地结构、功能分区、商业网点布局和房地产价格都具有显著的影响。

  生中心地理论主要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等级、规模、职能间的关系,并采用六边形图形对城镇等级与规模关系加以概括。

  附件下载

  相关知识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导学案

  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的意义表现及乡村—城市转型的概念和主要类型;

  2、理解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3、掌握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并能由此进一步理解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之路。

  1、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2、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

  一、城市化

  1、什么是城市化?

  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城市化过程中出现哪些标志性特征?

  城市化的标志性特征为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②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③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3、城市化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能够创造出比较多的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②城市化过程能带动广大农村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③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④科技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使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⑤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并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

  4、什么是乡村---城市转型?可以分成哪些类型?

  乡村—城市转型是指乡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主要有三种:一是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二是乡村集镇转变为现代化城市;三是城市边缘的乡村转变为市区。

  二、城市化动力机制

  1、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2、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有何影响?

  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农业人口向城市大量转移;工业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经济繁荣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

  三、城市化特点

  1、阅读教材P37-38阅读材料,回答活动问题1、2、3、4

  ⑴其原因主要是:大城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地价上涨,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城市边缘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再加上高速公路的发展,私人小汽车的普及,许多人在城市中心

  区和郊区之间做“钟摆式”移动。此种现象又叫逆城市化。

  ⑵不合理。理由是:①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是随国内工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而提高,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因为农业提供不出足够的剩余产品维持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也吸收不了那么多的劳动力;②工业生产和城市拓展对当地生态造成很大破坏,结果导致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大幅度下降。

  ⑶

  国家类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早晚

  目前速度慢快

  城市化水平高低

  所处阶段后期中期

  与经济发展关系相适应不相适应

  主要原因经济发展

  和工业化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

  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后果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产生很多社会问题

  (虚假城市化、滞后城市化)

  ⑷城市化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城市化的速度也就越快。

  2、“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是否正确?为什么?

  这种观点是有条件的,只能说是一般规律,但不能说是绝对规律。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就不是遵循这种规律的。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水平,城市总体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虚假城市化)南美洲国家这种状况最为突出。另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则表现为城市化进程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滞后城市化)如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等国就属于这种状况。

  3、阅读教材P39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中国的城市化现状如何?

  在改革开放前,我国城市化水平不仅速度慢,而且不稳定。城市化进程不仅受到经济发展长期低水平的制约,而且还受经济体制与政策以及政治形势变化的影响,出现振荡、波折和停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拉动了城市化建设进程。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城市数量急剧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4、完成教材P40活动第一、二、三小题。

  1、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

  A、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B、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C、乡镇企业规模的扩大D、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2、关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①城市化水平低,1990年城市人口比重只有33%②城市化起步晚,发展不合理

  ③城市化起步早④出现逆城市化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下列关于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一般都已经达到70%左右②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主要是由于交通工具的现代化③大城市发展迅速和中小城市发展缓慢是当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点④英国是世界上城市化发展最早的国家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4、世界城市化进程速度最快的时期是在

  A、产业革命后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D、20世纪70年代以后

  下图“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大产业的就业构成”,读图回答1~3题。

  5、四个地区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为

  A.37.6∶17.4∶45.0B.31.6∶30.5∶37.9

  C.15.5∶24.5∶60.0D.37.6∶24.5∶37.9

  6、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①B.②C.③D.④

  7、四个地区中工业化程度最低的是

  A.①B.②C.③D.④

  8、有关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有

  A.其含义只是指人口向城市集聚的过程

  B.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无关联性

  C.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之间的人均收入、文化教育水平差距不断缩小

  D.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差距加大

  9、关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比重一般都在70%以上

  B.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大城市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小城镇

  C.目前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水平和城市人口数量上都大大低于发达国家

  D.多数发展中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化速度加快,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10、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

  11、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A.大量引进外资,加强城市建设,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B.发展中国家取得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

  C.发展中国家轻视农业的发展,重视城市的发展

  D.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超过了发达国家

  12.下列关于逆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出现在发达国家,是由于市区失业人口增多

  B.出现在发展中国家,是由于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C.出现在发达国家,是由于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低

  D.出现在发达国家,是由于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13、我国苏南地区的乡村城镇发展很快,这主要是因为()

  A.苏南紧邻上海、苏州、无锡等大城市,这些大城市中的人口和企业大量地迁往苏南地区

  B.这里人口密集、人口数量大

  C.这里最新发现了大量的矿产资源

  D.这里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14、我国城市化进程不可能很快的原因是()

  A.城市规划还没有经验B.科学技术水平不高C.人口的素质不高D.经济发展水平不高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

  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一、城市化

  1.含义:又叫城镇化,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①______地区的过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然结果。

  2.表现城市人口占②的比重持续上升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③不断扩大

  3.意义

  过程意义

  城市创造出较多的④______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有利于城市与乡村交流,缩小⑤________________差距

  城市是区域的中心,带动广大农村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⑥________________

  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影响城市化有助于提高⑦________________的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

  现代大城市成为⑧____________基地和⑨________________中心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

  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⑩__________________影响乡村的______________方式,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

  二、城市化动力机制

  1.主要动力:__________________。一般说来,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2.与工业化的关系:在大多数城市,工业是城市经济的______________,能够安排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并为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3.与第三产业的关系:______________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

  三、城市化特点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特点目前已推进到相对__________的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高;市区范围明显扩大,城市______地带发展较快;出现高水平的______________总体水平较____,推进迅速;城市化水平很____________;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

  问题大城市过度扩张,________________的居住环境逐渐恶化,中心区表现出衰落迹象出现了“______城市化”或“滞后城市化”;城市生态破坏严重,人居环境质量大幅度下降

  解决

  措施建设__________和工业区;营造高质量的______________大力发展城市及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合理安排农村劳动力就业,促进乡村向城市转变

  2.中国城市化

  (1)特点

  (2)过程

  (3)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城市化

  1.下面所示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

  2.读“北京城市空间扩张的GIS图”,下图反映出北京地区城市化的标志为()

  A.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B.城市用地面积增加

  C.城市人口比重减小

  D.城市道路密度增加

  考查点2城市化特点

  3.下图表示“中国、日本、美国、英国四国城市发展图”。则按甲、乙、丙、丁顺序分别对应的国家是()

  A.英国、日本、中国、美国

  B.美国、英国、日本、中国

  C.英国、美国、日本、中国

  D.中国、英国、美国、日本方法技巧练

  图示法分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下图是“世界各国城市人口比重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关系图”。回答(1)~(2)题。

  (1)由上图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A.中国城市化进程可以用曲线MN段表示

  B.a线表示发达国家目前的城市化平均水平

  C.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的国家,通常城市化速度也快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的国家,一般城市化水平也高

  (2)现阶段中国城市化进程表现为()

  A.城市人口老龄化加快

  B.东、西部城市化速度同步

  C.大城市周围卫星城发展较快

  D.大城市人口开始向乡村回流

  方法技巧

  活动思考

  1.其主要原因是:大城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地价上涨,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城市郊区和中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再加上高速公路的发展、私人汽车的普及,许多人在城市中心区和郊区之间做“钟摆式”移动。这种逆城市化现象进一步促进了中小城镇的迅速发展。

  2.不合理。理由是:(1)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过程不是随着国内工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而提高的,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因为农业提供不出足够的剩余产品维持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也吸收不了那么多的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给城市就业、基础设施建设和进一步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引起许多社会问题。(2)工业生产和城市扩展对当地生态造成很大破坏,导致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大幅度下降。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的比较。

  国家

  类型城市化特点原因

  发达

  国家起步早,目前速度变缓工业化早,城市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的阶段

  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促进了城市化发展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

  发展

  中国家起步晚、发展快国家独立较晚,随着民族经济的发展,人口迅速增长

  城市化水平低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城乡经济发展出现巨大反差

  城市发展不合理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

  4.城市化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城市化的速度也就越快。如果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城市总体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就会出现“虚假城市化”的现象,产生许多社会问题;如果城市化进程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就会出现“滞后城市化”现象,阻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P39)

  活动探究

  1.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在城市化速度方面快,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

  在城市化动力方面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

  在产业结构

  变动方面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变

  在人口流动方面由内地流向沿海,由山区流向平原,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由农村流入城市

  在城市建设方面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在环境生态

  保护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城市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但仍不容乐观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基本协调,但也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我国人口众多,就业问题是城市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工业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并为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城市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关系密切,应大力促进工业化进程

  2.在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城市的发展必须要考虑当地环境的承载能力,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适当发展城市规模和数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努力和自然环境保持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积极

  影响给城市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缓解了城市部分行业劳动力的供求矛盾

  改变了城市的经济结构,为城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作出了贡献

  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增加了城市的收入

  促进了城市周边地区的农、牧、渔和副业的发展

  为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方便了城市居民的生活

  为城乡思想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城市文化向多元化发展

  总之,可以增加农民收入,缩小东西、城乡经济差距;促进投资,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促进我国工业化进程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的就业渠道。(P40)

  参考答案

  知识清单

  ①城市②总人口③用地规模④就业⑤城乡发展

  ⑥产业结构⑦工业生产⑧科技创新⑨信息交流⑩扩散和渗透生产生活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支柱经济繁荣成熟边缘大都市带低不平衡市中心区虚假卫星城人居环境城市人口城市数量城市化水平

  城市不断提升城市化与工业化自然资源大、中、小城市以人为本

  基础达标练

  1.A[A图显示出城市规模扩大,城市数量增加,最后出现卫星城甚至形成城市群,符合区域内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

  2.C[根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可首先判断丁对应的国家是中国,甲和乙对应的英、美两国城市化水平较高,但目前发展缓慢。]

  方法技巧练

  (1)D(2)C[(1)我国城市化水平(45%左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在70%以上,从图中看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的国家,一般城市化水平也较高,但城市化速度并不快。(2)城市人口老龄化加快与题干不符,我国东部城市化速度快于西部,大城市周围卫星城发展较快,但大城市人口并未向乡村回流。]

【2.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教案】相关文章:

议案的特点与作用05-01

燕子的外貌与特点作文12-13

免责条款无效情形与特点04-27

温庭筠“清”与“艳”诗歌特点05-23

批复的特点与写作格式05-01

委托开发合同特点与样式05-04

刘禹锡 性格特点与作品风格06-29

高适与岑参作品特点10-15

刘长卿诗歌创作类型与特点05-26

采薇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