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的教案

时间:2021-11-23 13:11:52 教案 我要投稿

硫酸的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硫酸的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硫酸的教案

硫酸的教案1

  【学海导航】

  1.知道工业生产硫酸的基本原理,了解浓硫酸的特性和硫酸的应用以及硫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对环境的污染

  2.认识几种常见的硫酸盐及其用途。

  3. 了解硫酸的物理性质、硫酸的通性;

  掌握浓硫酸的特殊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了解硫酸的用途;

  掌握浓硫酸的特殊性:强氧化性。

  【主干知识】

  一、硫酸的工业制法

  古代:

  目前工业:接触法制硫酸

  (1)接触法制硫酸的生产阶段、典型设备、反应原理、归纳完成下表:

  三阶段 1.造气 2.接触氧化 3.SO3的吸收

  三设备

  三反应

  注意事项

  (2)尾气的吸收。通常工业上是用氨水来吸收SO2,其反应式为:SO2+2NH3H2O=(NH4)2SO3+H2O,(NH4)2SO3+SO2+H2O=2NH4HSO3,

  二、硫酸的性质

  (1)硫酸的物理性质

  纯硫酸是无色油状的液体,沸点高,密度大,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2)硫酸的化学性质

  1、吸水性:H2SO4+nH2O==H2SO4nH2O

  〖注意“水”可以是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也可以是结晶水合物中的结晶水!

  2、脱水性:浓硫酸可以使有机化合物中的H、O元素按H2O的组成从有机物中“脱离”出来,结合成水分子。如:C12H22O11(蔗糖)==12C+11H2O,所以浓硫酸对有机物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如果皮肤上不慎沾上浓硫酸,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

  对比吸水性和脱水性的区别。

  3、强氧化性:

  a冷的浓硫酸使Fe、Al等金属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钝化。

  b活泼性在H以后的金属也能反应(Pt、Au除外) Cu+H2SO4(浓)====CuSO4+SO2↑+2H2O

  c与非金属反应:C+2H2SO4(浓)====CO2↑+2SO2↑+2H2O

  d 能与其他还原性物质反应

  2.硫酸盐

  名称 俗称和成分 颜色 名称 俗称和成分 颜色

  硫酸钙 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白色 硫酸钡 重晶石BaSO4 白色

  硫酸亚铁 绿矾FeSO47H2O 绿色 硫酸钠 芒硝Na2SO410H2O 白色

  硫酸铜 胆(蓝)矾CuSO47H2O 蓝色 硫酸锌 皓矾ZnSO47H2O 白色

  三、硫酸的用途

  (1)制磷肥、氮肥等肥料,也可用于除锈,还可制实验价值较大的硫酸盐等;

  (2)利用其吸水性,在实验室浓硫酸常用作 剂;

  (3)利用浓硫酸的高沸点、难挥发性,常用作制取各种挥发性酸,如: 气体;

  (4)利用其脱水性,常用作脱水剂。

  【精彩例题】1、用实验验证炭和浓硫酸反应的产物。

  (1)如按气流由左向右流向,连接上述装置的正确顺序是(填各接口字母):

  (2)实验中哪些现象能分别证明产物中有水、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

  (3)盛品红试液的试剂瓶为什么要用两次?

  (4)在浓H2SO4跟木炭、浓H2SO4跟铜的两个反应中,是否利用浓H2SO4的同一性质?

  【巩固练习】

  1.工业上常用稀硫酸清洗铁表面的锈层,这是利用硫酸的 ( )

  A、 强氧化性 B、不挥发性 C、酸性 D、吸水性

  2.50mL 18mol/L的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

  A、小于0.45mo1 B、等于0.45mol

  C、在0.45mol和0.9mol之间 D、大于0.9mo1

  3.下列关于硫酸性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浓H2SO4有氧化性,稀H2SO4无氧化性

  B、由于浓H2SO4具有脱水性,所以可用做干燥剂

  C、稀H2SO4与铜不反应,但浓H2SO4在加热条件下可与铜反应

  D、在受热的情况下浓硫酸也不与铁、铝发生反应

  4.在下述反应中,浓H2SO4既表出现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的是

  A、C+H2SO4 B、H2S+H2SO4

  C、NaCl+H2SO4 D、Cu+H2SO4

  5.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A、氢氧化铜与硫酸反应:Cu(OH)2+2H+==Cu2++2H2O

  B、铁与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

  C、氯化钡溶液与硫酸反应:Ba2++SO42—==BaSO4↓

  D、氧化铜与硫酸反应:CuO+2H+==Cu2++H2O

  6、下列关于亚硫酸、浓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酸,彼此不发生化学反应

  B、两种酸中,硫元素都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C、两种酸在空气中都很稳定

  D、按上述顺序,硫元素的氧化性增强,还原性减弱

  7.向盐酸中加入浓H2SO4时,会有白雾生成,不是导致产生该现象的原因的是( )

  A、浓H2SO4脱水性能 B、浓H2SO4具有吸水性

  C、盐酸具有挥发性 D、气态溶质的溶解度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8.通常情况下能共存且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组是 ( )

  A SO2、Cl2、H2S B O2、H2、SO2 C CH4、H2、Cl2 D CO、SO3、O2

  9.区别浓H2SO4和稀H2SO4,既简单又可靠的方法是 ( )

  A、各取少许溶液分别放入铜片` B、分别与石蕊试液作用

  C、用玻璃棒各蘸少许液涂在纸上 D、各取少许溶液分别放入铝片

  10.放在敞口容器中的下列溶液,久置后溶液中该溶质的浓度会变大的是( )

  A 浓硫酸 B 氢氧化钠 C氯水 D氯化钠

  11.将绿矾晶体加强热,除生成水蒸气以外,还发生如下反应:

  2FeSO4======Fe2O3+SO2↑+SO3↑,如将生成的混合气体通过BaCl2溶液,应发生的现象有

  A、一定产生BaSO4沉淀 B、一定产生BaSO3沉淀

  C、一定有SO2逸出 D、一定有SO3逸出

  12、为方便某些化学计算,有人将98%浓硫酸表示成下列形式,其中合理的是

  A、H2SO41/9H2O B、H2SO4H2O

  C、H2SO4SO3 D、SO310/9H2O

  13.100g浓度为18mol/L,密度为ρ(g/cm3)的浓硫酸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释成9mol/L的硫酸,则加入水中的体积为

  A、小于100mL B、等于100mL

  C、大于100mL D、等于100/ρmL

  14、将三氧化硫溶解在浓硫酸中所得到的混合物被称为“发烟硫酸”,通常以三氧化硫的质量分数表示其组成。今有1LSO3的质量分数为30%的发烟硫酸(密度为1.95g/cm3),要把它稀释成H2SO4的质量分数为95%的浓硫酸,需加水的体积约为(提示:S元素守恒)

  A、120mL B、180mL C、240mL D、300mL

  13.工业制CuSO4时,不是直接用铜跟浓H2SO4在加热条件下反应,而是将铜丝浸入稀H2SO4中,再不断由容器下部吹入细小的空气泡。请从原料的用量以及环境保护的角度说明这样做的好处是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2分)下列实验事实或实验现象,反映了硫酸的哪些性质。

  (1)在工业上可用铁制槽车或铝制槽车运输浓硫酸

  (2)浓硫酸与甲酸共热可制备一氧化碳

  (3)实验室用锌粒和稀H2SO4反应制备氢气

  浓硫酸使硫酸铜晶体由蓝变白_________________.

  22. (1)在硫酸工业生产中,我国采用黄铁矿为原料 生产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在 中进行。

  (2)为了有利于SO2的转化为SO3,且能充分利用热能,采 用 了多层催化剂间有热交换器的接触室(见右图)。按此密闭体系中气体的流向,则C处流出的气体为 ,A、B、C三处气体的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 。

  (3)在吸收塔中用 吸收SO3,从吸收塔上部导出的气体再次通入 ,进行第二次氧化,再进行一次吸收后将尾气中很少的SO2净化回收,以防污染大气。

  16.向铜片中加入115mL某浓度的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待铜片全部溶解后,将其溶液稀释到500mL,再加入足量锌粉,使之充分反应,收集到2.24L(标准状况)气体。过滤残留固体,干燥后称量,质量减轻了7.5g。求原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硫酸的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氨的物理性质,掌握氨的化学性质、铵盐的化学性质

  2、学会铵离子的检验方法

  3、学会氨气的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化学实验发现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新闻报道,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不断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行归纳、整理知识线索,交流学习方法,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氨和铵盐的化学性质,实验室制氨的化学反应原理。

  教学过程设计

  20xx年4月20日上午10时,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露事故,整个厂区是白茫茫一片,寒气逼人,方圆数百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进入厂区呼吸都感到困难……

  1、为什么厂区内会寒气逼人?

  2、从本则报道中你能总结出氨气的哪些性质?

  3、如何吸收泄露而弥漫在空气中的氨气?

  喷泉实验现象及原因:

  讨论:水不能充满整个烧瓶,原因可能有哪些?

  实验注意事项:

  思考:CO2 溶于水是1:2能否用水作为吸收剂完成喷泉实验?如果用NaOH溶液能否完成?

  下列气体和溶液组合能进行喷泉实验吗?若能,水面能上升到满吗?为什么?你能从中得到什么规律?

  气体:HCl CO2 CO2 NO2 Cl2 NH3

  液体:H2O H2O KOH KOH NaOH HCl

  氨水呈弱碱性原因 :

  氨水成份:分子: 离子:

  液氨与氨水的比较

  液氨 氨水

  物质成分

  粒子种类

  主要性质

  存在条件

  化学性质:

  (1) 与水反应:NH3+H2O—

  【实验】用两根玻璃棒分别在浓氨水和浓盐酸里蘸一下,然后将这两根玻璃棒接近(不要接触),观察发生的现象。

  【思考】浓氨水与浓硝相遇及浓氨水与浓硫酸相遇是否有相同的现象?及用氨水吸收CO2的方程式

  (2)跟酸的反应:

  NH3+HCl— NH3+HNO3— NH3+H2SO4—

  (3) 盐+NH3H2O——碱+盐(两者发生复分解反应):

  例:NH3H2O+MgCl2==== NH3H2O+Al2(SO4)====

  (2)铵盐受热易分解

  NH4Cl ==== NH3↑ + HCl↑

  (NH3 +HC l= NH4Cl)

  NH4HCO3 ==== NH3↑+H2O +CO2↑

  NH4Cl的分解类似碘的升华,但两者变化的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 变化,后者是 变化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的NH4Cl固体,再滴加适量的10%NaOH溶液,加热,并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贴在玻璃棒上靠近试管口。这一实验的反应实质是什么?

  (4) 还原性

  与氧气反应:4NH3+5O2===4NO+6H2O 放热反应(催化氧化,用于制硝酸

  文P87最后一段至P88第一段,思考下列问题:

  1、用上什么试剂制备氨气?如何选择实验装置?

  2、用什么方法收集NH3?

  4、NH3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

  试剂:

  收集方法:

  检验方法:

  根据氨的性质,我们可以归纳出氨的哪些用途呢?

  5.氨的用途

  [例1]气体X可能有NH3、Cl2、H2S、HBr、C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已知X通入AgNO3溶液时产生淡黄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稀HNO3溶液,若将X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却不见沉淀产生,则有关气体X的成份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一定含有HBr,可能含有CO2 ②一定不含CO2 ③一定不含NH3、Cl2、H2S ④可能含有Cl2、CO2。

  (A)只有① (B)只有③ (C)①和③ (D)②和③

  [例2]关于氨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氨水的溶质是NH3H2O

  (B)氨水可使酚酞指示剂变红

  (C)氨水中含三种分子和三种离子

  (D)氨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密度越小

  [例3]由三种相同体积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依次通过足量的下列4种试剂: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浓硫酸、灼热的氧化铜和过氧化钠后,气体体积减小一半(气体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且温度高于水的沸点),这种混合气体的合理组成是( )

  (A)NH3、CO、NO (B)HCl、H2、N2

  (C)HCl、CO2、CO (D)SO2、N2、CH4

  第四节 硫酸、硝酸和氨检测试题3

  一、选择题:

  1:氨气可以做喷泉实验,这是利用 ( )

  A、易液化 B、比空气轻 C、极易溶于水 D、与水起反应

  2: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 )

  A、氨气通入稀硫酸 NH3+H+=NH4+

  B、稀烧碱溶液和氯化铵溶液混合 NH4++OH-=NH3H2O

  C、碳酸氢氨和浓烧碱溶液混合 NH4++OH-=NH3↑+H2O

  D、Cl2和水反应 Cl2+H2O=2H++Cl-+ClO-

  3:可以在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方法是 ( )

  A、在浓氨水中加固体NaOH B、混合NH4Cl溶液和NaOH溶液

  C、加热分解NH4Cl晶体 D、加热消石灰和NH4Cl的固体混合物

  4:下列实验操作中所用仪器一般要求干燥的是 ( )

  A. 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所用的容量瓶

  B. 用氯化铵和熟石灰混合时所用的试管

  C. 用氯化钠和浓硫酸反应制氯化氢的烧瓶

  D. 做喷泉实验用来收集氨气的烧瓶

  5:下列反应中,NH3既显还原性,又显碱性的是 ( )

  A、3Mg+N2 Mg3N2 B、2NH3=3H2+N2

  C、3CuO+2NH3 3Cu+N2+3H2O D、8NH3+3Cl2 6NH4Cl+N2

  6:下列实验操作中所用仪器一般要求干燥的是 ( )

  E. 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所用的容量瓶

  F. 用氯化铵和熟石灰混合时所用的试管

  G. 用氯化钠和浓硫酸反应制氯化氢的烧瓶

  H. 做喷泉实验用来收集氨气的烧瓶

  7:能把Na2SO3、NH4NO3、KCl、(NH4)2SO4四种无色溶液区别开的一种试剂是(必要是可加热)

  A、Ba(OH)2 B、KOH C、NaOH D、AgNO3

  8:鉴别三瓶浓酸:HCl、H2SO4、HNO3可选用的试剂是( )

  A.BaCl2溶液 B.AgNO3溶液

  C.Cu片 D.CuO粉末

  9:在下列反应中,HNO3既能表现氧化性又能表现酸性的是( )

  A.H2S和HNO3反应 B.FeO和HNO3反应

  C.CuO和HNO3反应 D.HNO3受热分解

  10.在下列变化中,吸收能量的是( )。

  (A)氨气液化为液氨 (B)磷与氧气化合成五氧化二磷

  (C)液氨汽化为氨气 (D)氨在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与氧气反应

  11:四支试管分别充满O2、NO2、Cl2、NH3四种气体,把它们分别倒立于盛有下列各种液体的水槽中,发生的现象如下图所示,其中充满Cl2的试管是( )。

  12.下列气体不能用H2SO4干燥的是 ( )

  A. CO2 B.NH3 C. SO2 D. HC1

  13.关于氨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氨易液化,因此可用来作制冷剂

  B.氨易溶解于水,因此可用来作喷泉实验

  C.氨极易溶解于水,因此氨水比较稳定(不容易分解)

  D.氨溶解于水显弱碱性,因此可使酚酞试剂变为红色

  14.有关氨气的实验较多,下面对这些实验的实验原理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

  A.氨气极易溶解于水的性质可以解释氨气的喷泉实验

  B.氨气的还原性可以解释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实验

  C.铵盐的水溶性大是实验室中用NH4Cl和Ca(OH)2的混合物制取氨气的原因

  D.NH3H2O的热不稳定性可以解释实验室中用加热氨水的方法制取氨气

  15.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进行下列实验的试管口,试纸变蓝色的有 ( )

  A.加热浓氨水 B.加热NH4Cl固体

  C.加热NH4Cl和Ca(OH)2的混合物 D.加热饱和NH4Cl溶液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16:在标况下,1L水溶解了300L氨气,所得氨水密度为0.92g/mL,此氨水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物质的量浓度为

  17:实验室制取氨气通常用的药品是 ,化学方程式 收集氨气的试管口处放一团棉花的 ,要制得干燥的氨气时,使氨气通过 。

  18:舞台上的幕布与布景多是用浓氯化铵溶液浸泡过而制成,可以防火,其原因是 。

  19:一瓶澄清的溶液,其中可能含有NH4+、K+、Na+、Mg2+、Ba2+、Al3+、Cl-、I-、NO3-、CO32-、SO42-离子,取该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1)取pH试纸检验,表明溶液呈酸性。排除__________离子的存在。

  (2)取出部分溶液,加入少量CCl4及数滴新制氯水,经振荡后CCl4层呈紫色,排除__________离子的`存在。

  (3)另取部分溶液逐渐加入少量NaOH溶液,使溶液从酸性逐渐变为碱性,在滴加过程中和滴加完毕后,溶液均无沉淀产生,则可排除__________离子的存在。

  (4)取上述部分碱液加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__________离子的存在,又排除__________离子的存在。

  (5)将(3)得到的碱性溶液加热,有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根据上述实验事实确定:

  ①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

  ②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还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由二氧化氮、氨、氧气组成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占有的体积是22.4L,通过过量的稀硝酸充分吸收后,溶液质量增加了35.8g,气体体积缩小至2.24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试通过计算求出原混合气体中各气体的体积分数。

  第十课时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CD AD BD D FH A C B C C B C AD AC

  16.

  17. NH4Cl , Ca(OH)2 ; 2NH4Cl+Ca(OH)2△==== CaCl2+2H2O+2NH3↑; 目的: 防止对流,提高集气的速度;碱石灰

  18.受热分解,降温

  19. (1)CO32-(2) NO3-(3) Mg2+ Al3+ (4)Ba2+, SO42- (5)①NH4+,I-, Ba2+ ; ②CO32-, NO3-, Mg2+, Al3+, SO42- ③ K+,Na+,Cl-

硫酸的教案3

  教学目标:

  分析浓、稀硫酸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用途,掌握SO4 2- 的检验方法。

  重难点 :

  浓H2SO4的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酸性和浓H2SO4的工业制法。

  教法 :

  学生先预习,后师生讨论。

  教学设计:

  一、复习稀硫酸的性质(各写一个化学方程式)

  1、 稀H2SO4的通性

  ①、稀硫酸和酸碱指示剂作用:

  ②、稀硫酸和活泼金属的置换反应:

  ③、稀硫酸和碱性氧化物的中和反应:

  ④、稀硫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⑤、稀硫酸和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注:生成物之一必须是不溶的)

  2、SO42-的检验方法: 。

  二、硫酸的工业制法介绍

  4FeS2 + 11O2 = 2Fe2O3 + 8 SO2 (条件为煅烧)

  2SO2 + O2 = 2SO3 (条件为V2O5作催化剂、500 0C)

  SO3 + H2O = H2SO4 (在吸收塔内用浓H2SO4 吸收)

  工业生产设备: 沸腾炉、氧化室 、吸收塔。

  三、浓硫酸的特性:

  ⒈ 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⒉ 浓硫酸的吸水性:

  ⒊ 浓硫酸的脱水性:

  ⒋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Cu + 2 H2SO4(浓) = CuSO4 + SO2 ↑ + 2H2O (加热)

  C + 2 H2SO4 (浓)= CO2 + 2 SO2 ↑ + 2H2O (加热)

  S + 2 H2SO4 (浓)= 3 SO2 ↑ + 2 H2O (加热)

  2P + 5 H2SO4 (浓)= 2 H3PO4 + 5 SO2 ↑ + 2 H2O (加热)

  分析上述四个反应中化合价的变化,辨认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⒌ 浓硫酸的酸性:

  2 Fe + 3 H2SO4(浓) +3 H2SO4 = Fe2(SO4)3 + 3 SO2 ↑ + 6 H2O (加热)

  ( ) ( ) ( ) ( ) ( ) ( )

  小结:上述反应中怎样辨认氧化性、酸性?

  四、浓H2SO4使Fe 、Al 、Co 、Ni 等钝化,加热条件下,能继续反应。

  五、练习题

  1、下列各组气体中,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 )

  A、H2S HCl CO2 B、H2 HCl CO2 C 、CO2 SO2 NH3 D、 O2 H2S CO2

  2、关于硫化氢气体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有剧毒 B 、 又臭鸡蛋气味 C 、 可排入大气 D 、是大气污染物

  3、关于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俗称硫磺 B 、不溶于水 C 、 密度比水小 D、易溶于CS2

  4、为了检验SO2中是否有CO2气体杂质,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先通入水中,再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B、通入品红溶液 C、通入酸性KMnO4溶液,在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D、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5、发现氧气的科学家是( ) A、拉瓦锡 B、舍勒 C、普利斯特里 D,门捷列夫

  6、下列物质无毒的是( ) A、NaNO3 B 、HPO3 C、 BaSO4 D 、 P4

  7、要使溶液中的Ba2+ Al3+ Cu2+Mg2+ Ag+等离子逐一沉淀出来,选择试剂及加入顺序正确的是( )A、H2SO4→HCl→H2S →NaOH→CO2 B、HCl→H2SO4→H2S→NaOH→CO2 C .NaCl→Na2SO4→Na2S→NaOH→CH3COOH D. NaS→Na2SO3→NaCl→NaOH→HCl

  8某稀酸B与盐A反应,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C可以与NaOH反应生成A,C氧化成D,D溶于水生成B,则A?D的化学式为:A▁ B▁ C▁ D▁。. C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9、有一白色粉末X,进行如下图的实验:

  适量NaOH 加BaCl2 白色 加HCl 沉淀

  气体 ② 溶液 ③ 沉淀 ④ 溶解

  ① 加H2SO4 加溴水 溴水 加BaCl2 白色

  X 加热、浓缩、蒸发 ⑤ 褪色 ⑥ 沉淀

  由以上实验现象及结果推测: (1)X的名称及化学式。▁▁▁▁▁▁▁▁▁

  (2)写出①、②、③、④、⑤、⑥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0、有一种不溶于水的固体物质A,A与H2反应生成化合物B,A与O2反应生成化合物C,B与C都是溶于水形成酸性溶液的气体,这两种气体反应后生成固体物质A,将A于铁粉混合后加热,生成不溶于水的黑色物质D,D溶于盐酸,产生气体B,B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用化学式表示出A、B、C、D各是什么物质。

  11、三元素A、B、C,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质子数之和为31,A与B同周期相邻,B与C同主族相邻,可知A在周期表上位于▁▁周期▁▁族,B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A的氢化物与C的氢化物等物质的量反应的化学式为▁▁▁▁▁▁▁▁▁▁▁▁▁,其中存在的化学键▁▁▁▁种。

  12、Na2SO3在空气中会因氧化而变质,反应为;2Na2SO3 + O2 = 2Na2SO4,某学生对一份亚硫酸钠试样进行下列实验,取试样配成水溶液,将溶液分成三份:一份中加入Br2水,振荡、溴水褪色;一份中加入浓硫酸,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一份中加入用HNO3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同时有气体生成。根据以上实验,该学生得出结论:此Na2SO3已变质。请分析该结论是否正确,说明原因。

硫酸的教案4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掌握氨和铵盐的性质、用途

  2.学会氨的实验室制法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氨和铵盐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实验室制氨的化学反应原理

  3.教学用具

  烧杯、烧瓶、铁架台、滴管、导管、玻璃棒、试管、酒精灯、酚 酞试液、棉花、试管夹、NH3、HCl、NH4Cl、Ca(OH)2

  4.标签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新闻导课]

  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

  20xx年4月20日上午10时,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事件,整个厂区是白茫茫的一片,方圆数百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进入厂区呼吸都感到困难。厂区内寒气逼人。市消防中心接到报案后立即制定方案,出动上百名消防队员,十余量消防车…。

  [问题]

  1、为什么在氨气泄漏时工厂里会寒气逼人?

  2、如何吸收弥漫在空气中的大量氨气?

  3、被围困在污染区的群众怎样做才能保证不吸入氨气?

  [板书]二、氨

  1、NH3的物理性质:

  [展示]一瓶氨气: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空气,易液化,可作致冷剂。

  [实验4-9] 成功关键:烧瓶干燥、密封。

  现象:形成红色喷泉。证明:氨极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

  [讲解]:体积的水约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氨的水溶液叫做氨水。

  [板书] 在通常状况下,氨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比空气轻。氨易液化,极易溶于水。

  [过渡]氨的水溶液是碱性的,但其中的水是中性的,氨分子也没有氢氧根离子。氨水为什么会显碱性呢?

  [板书]2、氨的化学性质:

  (1)NH3与水的反应:

  [分析]H2O其中一水合氨很不稳定,受热会分解 NH3

  [板书]NH3+H2ONH3·H2O+ NH3↑+H2O -NH4+OH

  [思考]:分析NH3溶于水存在的过程,讨论氨水中的成份:分子、离子。

  [板书](2)NH3与酸的反应:

  [ 演示实验]氨与氯化氢反应

  [观察]现象:大量白烟生成。

  [思考]:生产Cl2的化工厂常用浓氨水来检查生产设备和管道是否漏气,如有白烟生成,则说明已发生漏气,这是为什么?

  [板书]化学方程式: NH3+HCl=NH4Cl

  NH3也可与其它酸反应,例:NH3+HNO3==NH4NO3、 2NH3+H2SO4==(NH4)2SO4

  [讲解] NH3在一定条件下可于O2、NO、NO2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3)NH3与O2的反应: 4NH3+5O2 4NO+6H2O

  [演示实验]实验室制取氨气:

  [板书]3、NH3的实验室制法:

  [讲解]原理:在实验室里常用铵盐和碱加热的方法来制取NH3。 仪器:固+固加热(同制氧气);收集:排空气法。

  [板书]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仪器:固+固加热(同制氧气);收集:排空气法。

  [提问]:

  1 能否浓硫酸干燥NH3?

  2 能否使用NH4HCO3、NH4NO3 、NH4Cl?为什么?

  3 使用碱石灰代替消石灰有什么优点?

  [过渡]氨与酸反应形成氨盐,我们下面分析氨盐的性质。

  [板书]4、氨盐

  [讲述]铵盐是铵根离子(NH4)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铵盐都是晶体,能溶于水。 +

  主要化学性质:

  [板书](1)铵盐受热易分解:

  [实验]加热NH4Cl观察现象,是否时升华?

  [板书]化学方程式:

  NH4ClNH4HCO3 NH3↑+HCl↑、

  NH3+HCl= NH4ClNH3↑+H2O+CO2 ↑

  Na2SO4+2NH3↑[讲解]铵盐能与碱反应放出氨气,例:(NH4)2SO4+2NaOH+2H2O

  [板书](2)铵盐与碱的反应:(NH4)2SO4+2NaOH Na2SO4+2NH3↑+2H2O

  +[强调]这个性质是一切铵盐的共同性质,实验室可利用这个性质来检验NH4的存在。

  [注意事项]: 实验条件:浓溶液或固体,加热。

  较稀溶液中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先浓缩,后检验。

  [板书]5.NH3的用途:

  [讲述]可用于氮肥工业及其它化工产业上(如:制纯碱),制冷剂。

  [思考交流]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点击高考试题]

  1下面能实现人工固氮的是( )

  A.豆科植物根瘤菌 B.用烧碱溶液吸收NO2

  C.合成氨车间 D.闪电

  解析:选C。豆科植物根瘤菌、闪电均能将游离态的氮转化成化合态,该过程属于自然固氮,A、D错误;烧碱溶液吸收NO2不属于氮的固定,B项错误;合成氨反应为N2+3H22NH3,属于人工固氮,C正确。

  2.下列不属于铵盐的共同性质的是( )

  A.易溶于水 B.与苛性钠共热产生NH3

  C.都是晶体 D.受热分解都产生NH3

  解析:选D。铵盐都是晶体,均易溶于水,与NaOH共热都能发生NH4++OH-NH3↑+H2O而产生NH3;部分氧化性酸对应的铵盐受热分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产生NH3。如NH4NO3。

  3.为了更简便地制取干燥的NH3,下列方法中适合的是( )

  A.NH4Cl与浓H2SO4混合共热,生成的气体用碱石灰进行干燥

  B.N2+3H22NH3,用烧碱进行干燥

  C.加热浓氨水,气体用碱石灰干燥

  D.加热NH4HCO3,气体用P2O5干燥

  解析:选C。A选项中的两种物质反应不生成氨气,B选项在一般的实验室中是不能实现的,C选项利用了浓氨水的挥发性,同时可选用碱石灰干燥,D选项中的P2O5是不可以干燥氨气的。

硫酸的教案5

  [教材分析]

  课标对这部分的要求通过实验了解氮、硫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教版将它放在了经过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前三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储备了不少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对于氮和硫的氧化物的污染问题也留有深刻印象。初中学生认识到硝酸是一种强酸,已从物质分类角度了解了酸的通性。对于氢前金属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规律非常熟悉。这为研究浓硫酸和硝酸的强氧化性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知识支持。

  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从氧化还原反应和物质的特性角度去认识和理解硫酸及硝酸的强氧化性,进而引出不同价态的氮元素之间的转化,对以前所学内容的深化和完善。不仅巩固《化学1》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量等概念,也为《化学2》形成元素概念和元素周期律提供感性材料。体现了新教材对知识的“螺旋上升”的编排特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巩固稀硫酸的性质,探究硫酸及硝酸的特性及强氧化性,对金属与酸的反应形成更全面的认识;

  (2)知道硫酸及硝酸的工业用途,形成氮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的知识网络。 (3)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硫酸与硝酸性质的对比学习,学到类比学习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假说、实验验证、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历程,学习从现象到本质的推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不同浓度酸的反应,让学生形成“现象与本质”“量变与质变”等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实验探究过程,体会到学习的过程是渐进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3)通过硝酸的用途和学以致用,关注化学的运用及科技的发展,建立对化学的认同感。

  [主要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直观演示法、对比归纳法、集体讨论法。

  [重点难点]

  重点:硫酸及硝酸的氧化性

  难点:自主地探究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的活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铁架台、酒精灯、试管、导气管,小烧杯、玻璃棒;蔗糖固体、品红试液、硝酸钠溶液、硫酸钠溶液、浓硫酸、稀硫酸、稀硝酸、铜丝、氢氧化钠溶液。

  学生准备:

  预习本节所学内容,并能通过看书提出疑惑的问题; 准备笔记本、书本、笔。

  [课前教学效果分析]

  对于硫酸的通性,在初中学生已学过,难度并不大。对于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在初中学生虽有了解,但比较浅显,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也未做过,二者的区别学生并不是太清楚因此,但通过本节课现场实验演示,学生可直观看到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实验,增加记忆强度。

  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而且浓硫酸、硝酸与铜、碳的反应不符合学生原有的知识逻辑,为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增加了困难。因此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通过试验及引导性思考会对其反应原理有清楚的认识。

  硫酸与硝酸的用途很广泛,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农业生产、科研、有机合成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通过学习,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强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可补充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

  1.教学流程图

  2.教学过程

硫酸的教案6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的第二部分《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本节知识用时一课时。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主要是高一上普通班的学生。

  一、 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1、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课标对这部分的要求通过实验了解氮、硫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教版将它放在了经过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前三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储备了不少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对于氮和硫的氧化物的污染问题也留有深刻印象。初中学生认识到硝酸是一种强酸,已从物质分类角度了解了酸的通性。对于氢前金属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规律非常熟悉。这为研究浓硫酸和硝酸的强氧化性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知识支持。

  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从氧化还原反应和物质的特性角度去认识和理解硫酸及硝酸的强氧化性,进而引出不同价态的氮元素之间的转化,对以前所学内容的深化和完善。不仅巩固《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量等概念,也为《化学必修2》形成元素概念和元素周期律提供感性材料。体现了新教材对知识的“螺旋上升”的编排特色。

  教学重点:

  硫酸及硝酸的氧化性。

  教学难点:硫酸及硝酸的氧化性。

  2、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在初中时已经学习过浓硫酸与硝酸的物理性质,在这儿只需让学生在课前复习即可。

  学生在初中就已经接触过稀硫酸,但是本节所介绍的浓硫酸的一些性质与稀硫酸还有很大的区别。比如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表现在+6价的硫元素上,可与铜,碳单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硫;而稀硫酸的氧化性表现在氢离子上,与活泼的金属反应放出氢气。因此,在此应慢慢引导学生加以理解并予以区别。

  高一学生,在学这节时已经具备了一些鉴别物质的能力,所以对于浓硫酸与碳的反应,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鉴别产物。这样,不仅可以巩固知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其实验能力。

  对于硝酸在这节要讲的氧化性,学生是陌生的。做好相关实验以及与硫酸的对比学习,还有浓稀硝酸的对比学习是突破的重点。

  二、教学方案设计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巩固稀硫酸的性质,探究硫酸及硝酸的特性及强氧化性,对金属与酸的反应形成更全面的认识,

  2、知道硫酸及硝酸的工业用途,形成氮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的知识网络,

  3、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硫酸与硝酸性质的对比学习,学到类比学习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假说、实验验证、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历程,学习从现象到本质的推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不同浓度酸的反应,让学生形成“现象与本质”“量变与质变”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实验探究过程,体会到学习的过程是渐进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3、通过硝酸的用途和学以致用,关注化学的运用及科技的发展,建立对化学的认同感。

  2、 教学方法

  问题解决法、讨论法、讲授法、实验法指导教学。

  3、 教学过程

硫酸的教案7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和根离子的检验两部分。是在初中学过稀的化学性质的基础上讨论浓的化学性质和的用途。浓的特性主要介绍浓的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教学中特别强调浓的吸水性与脱水性的不同,通过实验对浓的还原产物进行有效检验。在介绍的用途时,教给学生读图方法,认识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关于根离子的检验,在已有的离子反应、稀检验及氯离子检验知识为基础,学会根离子检验的一般原理及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掌握浓的性质;

  2.使学生了解的用途;

  3.使学生掌握检验根离子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重点:

  浓的性质和根离子的检验

  教学难点:

  浓的氧化性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述法、比较发现法、例举法

  教学用具:

  实验用品

  课型:新课

  课时:2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新课的准备:

  复习稀的性质,指出具有的一切通性。引出课题。

  新课进行:

  第三节

  一、比较:纯、浓、稀

  发现:纯中只有分子,浓中为水合分子,稀中有氢离子及根离子。(重点学习浓)

  1、纯的物理性质

  无色油状液体,常见的浓质量分数为98。3%,沸点为338℃,高沸点难挥发性。

  说明:浓的稀释方法。

  2、浓的化学性质

  浓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和氧化性

  ⑴的吸水性

  三种形式:

  ①与水任意比例混溶,溶于水剧烈放热;

  ②吸收气体中水蒸气干燥剂,不能干燥硫化氢、溴化氢、碘化氢、氨气;

  ③与结晶水合物反应。

  【实验】浓与胆矾反应,由胆矾蓝色变为红色说明吸水性。

  ⑵的脱水性——炭化(变黑)

  【实验6—3】潮湿的纸屑、棉花、木屑中分别滴入几滴浓。

  【实验6—4】蔗糖(加几滴水)中加入浓。

  结论:这几种有机物均变黑,浓具有脱水性。

  强调:①C12H22O11 12C+11H2O;

  ②吸水性与脱水性的根本区别;

  ③浓具有强腐蚀性,沾上皮肤如何处理?

  ⑶的强氧化性

  说明:稀与铜、木炭均不反应,与浓反应不反应呢?

  【实验6—5】浓与铜反应,要求学生注意反应现象,分析反应产物存在的依据。

  化学方程式:Cu+2H2SO4=CuSO4+SO2↑+2H2O

  强调:所起的作用(氧化剂与酸的作用)。

  叙述:浓也与木炭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2H2SO4=CO2+2SO2↑+2H2O

  强调:钝化现象及有关应用(分别举Al、Fe、Pt、Au,说明不同)。

  3、浓的用途,指导学生读135页图示,说明的用途。

  新课的延伸:

  1、足量的铜与50ml18mol/L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反应停止后,被还原的为

  (A)0。45mol(B)o。45~0。9mol(C)0。9mol(D)<0。45mol

  2、设计一个实验,检验碳与反应的气体产物的方法。

  教学小结:

  浓具有高沸点难挥发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作业:P137二、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新课的准备:

  1、回答:浓的特性:高沸点难挥发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比较吸水性与脱水性的不同?

  2、浓与铜反应时,起氧化剂与酸作用的物质的量比为多少?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为多少?

  3、浓与碳反应时,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为多少?

  4、提问:检验Cl-方法。

  新课进行:

  二、根离子的检验

  设问:与盐溶于水时都会产生根离子,与钡离子可以发生反应,能否利用这个反应来检验根离子呢?

  【实验6—6】要求学生注意比较实验现象?

  稀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

  三支试管Na2SO4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

  Na2CO3白色沉淀沉淀溶解

  按课本要求,填写表6—2

  加入BaCl2溶液

  加入盐酸或稀硝酸

  稀

  现象

  化学方程式

  Na2SO4

  现象

  化学方程式

  Na2CO3

  现象

  化学方程式

  强调:①BaSO4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②检验SO42-的方法,可溶性钡盐+稀盐酸或稀。

  化学反应方程式:

  H2SO4+BaCl2=BaSO4↓+2HCl

  Na2SO4+BaCl2=BaSO4↓+2NaCl

  Naa2CO3+BaCl2=BaCO3↓+2NaCl

  BaCO3+2HCl=BaCl2+CO2↑+H2O

  说明:实验室通常用先酸化再加入可溶性钡盐的方法来检验根离子的存在。

  讨论题:如何用实验方法鉴别NaCl、Na2SO4、NaNO3与Na2CO3溶液?

  介绍选学内容:

  钙CaSO4·2H2O 2CaSO4·H2O,石膏绷带、调节水泥凝固时间;

  钡不溶于水、不溶于酸、不被X射线穿透,“钡餐”、白色颜料。

  新课的延伸:

  检验根离子的方法有以下多种选择,哪些是可行的?

  ①稀硝酸+硝酸钡溶液②稀盐酸+硝酸钡溶液

  ③稀硝酸+氯化钡溶液④稀盐酸+氯化钡溶液

  ⑤硝酸钡溶液+稀硝酸⑥氯化钡溶液+稀硝酸

  ⑦硝酸钡溶液+稀盐酸⑧氯化钡溶液+稀盐酸

  教学小结:

  ①根离子检验的一般方法;

  ②根离子检验的化学原理。

  作业:P137一、课堂巩固

  三、四作业

  课后小结:

硫酸的教案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常识性地了解化学科学实验与化工生产的区别。

  2.使学生对于如何提高化工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有一个常识性的认识。

  3.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以硫酸工业为例对化工生产中如何提高经济效益的讨论。

  ●教学难点

  关于选择硫酸厂厂址的课堂讨论。

  ●教学方法

  讨论、自学、讲解等。

  ●课时安排

  共一课时

  教具准备

  投影仪、胶片

  ●教学过程

  [引言]前一节我们学习了硫酸生产的原料、流程和典型设备,并着重讨论了二氧化硫接触氧化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确切地说,这仅仅是模拟化工生产。要想真正将化学实验结果应用到实际生产,必须在遵循科学原理的基础上着重考虑综合效益,即要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保护生态环境,为国民经济部门提供质优价廉的化工产品。这同科学实验是不同的,在科学实验中,为了探索某个重要的原理或实现某个重要反应,有时可以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下面,我们就以硫酸工业为例讨论在化工生产中的综合经济效益问题。

  [板书]第二节 关于硫酸工业综合经济效益的讨论

  [讲解]根据绿色化学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一个现代化的化工企业,应该朝着无废物排出的“封闭式生产”的方向努力。那么工业生产上如何实现上述要求呢?这是工业生产需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

  [板书]一、环境保护与综合利用原料

  [讲解]在化工生产中某一生产部门产生的三废,即废气、废液、废渣,往往可能是其他生产部门有用的原料。

  [提问]硫酸工业生产中产生哪些废物?这些废物又如何处理呢?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硫酸生产的第三阶段,即三氧化硫的吸收阶段从吸收塔中排出含少量二氧化硫的废气。黄铁矿矿粉在沸腾炉中燃烧后产生大量废渣。炉气的净化、干燥过程中产生废液。

  [讲解]这些废物若随意排放,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影响人民身体健康,破坏生态平衡,不符合绿色化学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且还会造成某些原料的浪费,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也不利于节约资源的要求。因此,在建设硫酸生产车间时,必须同步建设处理“三废”的设施,尽可能地将三废变成有用的副产品,实行综合利用。同时使“三废”的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引导]我们首先来看一下硫酸生产中“废气”的处理。

  [投影]硫酸生产中尾气的处理

  [讲解]硫酸生产中尾气的处理有多种方法,具体采用哪种处理方法,取决于副产品的市场需求、成本核算等实际情况。

  [过渡]请同学们完成上述化学方程式。

  [教师巡视]

  [学生口述化学反应,教师板书]

  [板书]1.废气处理

  ①氨水吸收,再用硫酸处理

  SO2+2NH3+H2O===(NH4)2SO3

  (NH4)2SO3+H2SO4===(NH4)2SO4+SO2↑+H2O

  ②用Na2SO3溶液吸收,然后加热吸收液

  SO2+Na2SO3+H2O===2NaHSO3

  ?2NaHSO3????Na2SO3+SO2↑+H2O

  ③用NaOH溶液吸收,再用石灰乳和O2处理

  SO2+2NaOH===Na2SO3+H2O

  Na2SO3+Ca(OH)2===CaSO3↓+2NaOH

  2CaSO3+O2===2CaSO4

  [讲解]沸腾炉中产生的废渣一般可作为制造水泥的辅料或用于制砖。若矿渣中含铁品位高,经处理后作为铁矿炼铁,则可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板书]

  [讲解]生产中产生的含有硫酸的废液,经处理后可作为劣质硫酸出售,也可用石灰乳中和制得副产品石膏。

  [板书]

  Ca(OH)2+H2SO4===CaSO4+2H2O

  [转引]许多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化工生产中若能充分利用反应热,这对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板书]二、能量的充分利用

  [过渡]硫酸工业生产中如何充分利用能量呢?

  [师]下面是硫酸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三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投影]

  1.S(s)+O2(g)===SO2(g);ΔH=-297 kJ/mol

  FeS2(s)+11

  4高温O2(g) ?????1

  2Fe2O3(s)+2SO2(g);ΔH=-

  853 kJ/mol

  3.SO3(g)+H2O(l)===H2SO4(l);ΔH=-130.3 kJ/mol

  [师]很明显,上述反应均为典型的放热反应,假如我们能把这些热量充分利用,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呢?

  请大家看以下投影资料。

  [投影并讲解]硫酸生产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例如,开动机器设备(矿石粉碎机、运输装置、鼓风机、泵等)需要电能,维持接触氧化适宜的温度(400℃~500℃)需要热能。由于硫酸生产过程中三个化学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反应放出的热能以降低生产成本。例如,在沸腾炉旁设置“废热”锅炉,产生蒸气来发电;在接触室中设热交换装置,利用SO2氧化为SO3时放出的热来预热即将参加反应的SO2和O2,使其达到适宜的反应温度。据测算,生产1 t硫酸约需消耗100 kW·h的电能,而相应量反应物在生产过程中放出的反应热相当于200 kW·h的电能。

  [讲解]以上资料显示:硫酸生产中如能充分利用“废热”,则不仅不需要由外界向硫酸厂供应能量,而且还可以由硫酸厂向外界输送大量的能量。

  [板书]若充分利用“废热”,则不仅不需要由外界向工厂供能,而且还可以由工厂向外界供能。

  [过渡]以上我们实际上是从物质和能量的充分利用讨论了工业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问题。下面我们讨论硫酸生产规模和厂址的选择问题。

  [板书]三、生产规模和厂址选择

  [讲解]现代化工生产一般要求有较大的规模。因为大型化生产可以降低单位产量投资,便于热能的综合利用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因而总的经济效益较大。

  [投影]据报道,国外一套年产40万吨的硫磺制硫酸装置比年产20万吨的装置成本降低14%;我国一套年产10万吨的黄铁矿制酸装置比年产3万吨的装置成本降低23%。

  [小结]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有关部门主张,在一般情况下,应发展年产4万吨以上的制硫酸装置。

  [板书]1.生产规模——年产4万吨以上。

  [过渡]化工厂厂址选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原料、水源、能源、土地供应、市场需求、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诸多因素。

  [投影]影响化工厂选址的部分因素:

  [过渡]为什么要考虑上述那么多的因素呢?请大家以硫酸厂厂址选择为例予以说明。 [提示大家阅读课本最后两个自然段进行回答]

  [学生阅读完有关内容后回答]硫酸是一种腐蚀性液体,不能像普通固体化工产品那样可以较多地贮存,需要随产随销。硫酸的运输费用比较高。据估算1 t H2SO4的运价约为同质量黄铁矿矿石的三倍。这样就决定了硫酸厂靠近消费中心比靠近原料产地更为有利。因此,考虑到综合经济效益,硫酸厂厂址离硫酸消费中心不能太远。在决定建厂规模时,可以考虑在消费中心建厂规模大些,在边远或硫酸用量不多的地区,建厂规模小些。

  环保问题是硫酸厂选址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硫酸厂对环境的污染是比较严重的。限于当前的技术水平,即使十分注意“三废”处理,也难以达到较高的环保要求。因此,硫酸厂不应建在人口稠密的居民区和环保要求高的地区。

  [教师总结板书]2.厂址选择——原料、水源、能源、交通、土地供应、市场需求等。 [过渡]运用我们刚才学过的知识讨论两个问题。

  [投影]

  1.在以下条件下,你认为A城市该不该建硫酸厂?

  (1)A城市郊区有丰富的黄铁矿资源,水源、能源充足,交通方便。

  (2)A城市需使用硫酸的工业不多,而离它远的B城市却是一个消耗硫酸甚多的工业城市。

  (3)A城市是一个风光秀丽的旅游城市,对环境保护的要求甚高,而且土地价格较贵,土地供应紧张。

  [学生讨论回答]

  [讲解]我们对三个条件要全面分析:第一个条件有利于在A城市建硫酸厂;第二个条件从市场需求和运输成本考虑,在A城市建厂不如在B城市建厂;第三个条件从根本上否定了在A城市建厂的设想。因为一个风光秀丽的旅游城市,对环保的要求一定很高。而且该地的土地价格也较贵。如果在该地建污染比较严重的硫酸厂,必然破坏旅游资源,得不偿失。所以应该在B城市建硫酸厂,再运输少量硫酸到A城市供应生产的需要,这样的资源配置比较合理。

  [投影]

  2.有人建议在C地建一个大型磷肥厂,并配套建一个大型硫酸厂。分析以下情况,判断此建议是否合理。

  (1)C地是重要的农业区,需消耗大量的肥料。

  (2)C地有丰富的磷灰石矿藏,水源、能源充足,土地价格较低,土地供应充足,交通

  方便。

  (3)磷肥是由磷灰石[有效成分是Ca3(PO4)2]与H2SO4作用制得的,制造磷肥需消耗大量的硫酸。

  (4)C地无磷肥厂和硫酸厂,在相邻的D地有丰富的黄铁矿资源。

  [学生讨论回答]

  [讲解]题设有四个条件。第一个条件说明C地对于肥料有很大的市场需求。第二个条件指出C地有丰富的磷矿资源,而且其他条件也很优越,适于建大型磷肥厂。第三个条件指出制造磷肥需消耗大量硫酸,暗示建磷肥厂必须配套建硫酸厂。第四个条件指出该地无硫酸厂,而邻近的D地有丰富的黄铁矿资源,通过运输黄铁矿的方式在C地建硫酸厂是可行的。所以在C地建一个大型磷肥厂,并配套建一个大型硫酸厂的建议是正确的。

  [布置作业]习题一、2、3 二、1

  ●板书设计

【硫酸的教案】相关文章:

关于浓硫酸与铜实验方案及练习题05-29

《变脸》的教案12-17

《瀑布》的课件教案05-09

《假如》的教案课件05-04

春天的花教案12-21

《美丽的眼睛》教案12-20

《美丽的祖国》教案12-20

小班春节的教案12-20

校园欺凌的教案12-18

有趣的游戏教案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