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奏曲的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协奏曲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方法
欣赏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
授课节数
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同学们了解协奏曲的含义。
2、学会欣赏和分析音乐作品,更多的了解外国音乐家的作品以及贡献。
3、在教学中,激发学生不断通过对音乐材料的呈示产生愉悦的审美,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实践,体会音乐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地位。
相关知识
奏鸣曲式
教学流程
导入——研讨——范例——实践——总结——复习。
学习重难点
教师如何把握不同栏目的教学意图,以及如何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灵活取舍教学材料。通过欣赏,不断培养学生对外国音乐的热爱。
实施建议
1、通过本节课的教材介绍,让同学们对协奏曲有一定的理性和感性的认识。
2、充分感受交响乐的艺术魅力。
课后评价(或后面的课后总结)
让学生自己去听辨、分析,体验音乐片断,通过体验与感受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高音乐鉴赏、分析能力。
【组织教学课题导入】
教师:同学们好!同学们在以前的欣赏课里都了解了哪些作曲家?
学生:
教师:是的,莫扎特,贝多芬,柴可夫斯基,聂耳,海顿等等。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柴可夫斯基,贝多芬,莫扎特这三位大师还有中国音乐家何占豪和陈刚带给我们的协奏曲。同学们就要问了,协奏曲是什么啊?那么今天,我们就先来看看什么是协奏曲。
1、协奏曲
1、含义:协奏曲(concerto)一词源自拉丁文collcertaye,原意是在一起比赛,协奏曲也就是两种因素既竞争又协作的意思。协奏曲(concerto)最早是作为一种声乐体裁出现的,十六世纪指意大利的一种有乐器伴奏的声乐曲。
2、协奏曲的两种形式:十七世纪后半期起,指一件或几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竞奏的器乐套曲。巴罗克时期形成的由几件独奏乐器组成一组与乐队竞奏者称为大协奏曲。古典乐派时期形成的由小提琴、钢琴、大提琴等一件乐器与乐队竞奏的控协奏曲称“独奏协奏曲”。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以及浪漫乐派的许多作曲家均作有大量的独奏协奏曲作品。
总而言之,一种是或多或少包含不同乐器交替演奏的器乐合奏曲,另一种是参奏乐器明确分为小组独奏乐器和大组合奏乐器,双方轮流崭露头角,互争胜长的“大协奏曲”。
3、协奏曲的结构:通常是由“快——慢——快”三个乐章组成,而在第一乐章总穿插一长段独奏乐器的华彩乐段,由独奏者单独炫技表演。第二章是慢速,以便于独奏乐器抒发其歌唱性的特点。最后的乐章往往带有活泼欢快的特性。
教师:带着对老师给你们的解释,我们一起先来欣赏第一首协奏曲。
2、欣赏曲目
1、《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科夫斯基的《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奏鸣曲式,生动的快板。序奏开始强有力地奏出下行的动机,以雷霆万钧之势引出了让人豁然开朗的主题。序奏的主题宽广而壮丽,使人感到无比亢奋。这个序奏的钢琴部分在作曲家的原谱上是用分解和弦演奏的,而现在通常演奏的已经是经过改动的奏法,并且也有少数的钢琴家是坚持用原版乐谱演奏这一段落的。第一乐章的主题主部源于乌克兰民歌,经过加工变得活泼而跳荡。副部有两个主题,一个温柔而甜蜜,像爱情的倾诉与适意的陶醉;另一个娴静而淡雅,像窃窃私语和淙淙溪流。展开部先用副部第二主题与主部主题的材料发展,并逐渐推出一个戏剧性的高潮;接着又用副部第一主题的材料,在钢琴与乐队间交相展开,再次形成高潮。它的独奏华彩段放在再现部的后端。此后三个主题材料又跃起于乐队声中。
科夫斯基的《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是复三部曲式,小行板,像田园的彩色图景。第一部分中牧歌音调的主题与双簧管、单簧管、长笛奏出牧歌的音调,充满诗情画意。第三乐章,奏鸣回旋曲式,热烈的快板。像热烈的歌舞场面。主部是以乌克兰民歌编成的轮舞风格的音乐,后反复出现,更加趋炽烈欢跃;副部洋溢着青春的激情,几经反复,渐而形成豪迈壮丽的气势。最后乐队全奏与钢琴一起将全曲推向辉煌璀璨的巅峰,主部再现,在曲终犹如势不可挡的洪流,令人奋发向上、激情荡漾。
教师:介绍到这里,同学们已经对奏鸣曲式感到好奇了,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书上是怎么给奏鸣曲式定义的吧。
音乐小辞典:
奏鸣曲式:奏鸣曲式sonata form,所谓“曲式”,就是写作乐曲的一种格律,即用一种比较固定的框架把乐曲的大结构框出来,使具有某种固定曲式的乐曲具有比较规整的形态,利于聆听者理解与欣赏。而“奏鸣曲式”是一种大型曲式,是奏鸣曲主要乐章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它包含几个不同主题的呈示、发展和再现以及特定的调性布局。由于它通常用于奏鸣曲的第1乐章,并常用快板速度,所以也称为奏鸣曲第1乐章形式或奏鸣曲快板形式。这种曲式不仅用于奏鸣曲中,也用于室内乐、协奏曲、交响曲等大型音乐作品的相应乐章。此外在序曲、交响诗等作品中也常见到。
二、《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成于1806年,作品61。
创作背景:
此曲是贝多芬为他的伙伴,亦为当时一位出色的小提琴手Franz Clement而写的。Franz Clement先前曾为歌剧费得理奥提供有用的意见。协奏曲在1806年12月23日,维也纳的维也纳剧院中为Clement举行的演奏会(benefit concert)首演。有人相信贝多芬很迟才完成独奏部,以致Clement须视奏一些部分。或许为了表示不满,或为了展示他在充份准备下的能力,Clement在第一与第二乐章之间插入他自己的独奏作品,仅用一弦,且演奏时小提琴更上下倒转。协奏曲首演不成功,接下来数十年很少人演奏。
贝多芬死后,协奏曲在1840年代终由约瑟夫·姚阿幸与门德尔松带领的乐团复兴;自此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一直在小提琴曲目中占重要位置,现今常见演奏与灌录。
曲式结构:
这作品分成三个乐章:
I、不太过分地急速(Allegro ma non troppo)
II、甚缓板(Larghetto)
III、轮舞曲—快板(Rondo — Allegro)
此曲最重要的动机或音乐意念(定音鼓上五槌)在曲首二小节出现,并渗透全曲。
定音鼓拉开序幕后,乐章从容地以木管部简单对称的乐句前进;到第十小节,新动机出现。此动机(亦基于开
首之定音鼓动机),共有四个升D音,在D大调中明显不协和。此动机在乐章中多次出现,尤其于发展部与克赖斯勒写之华彩乐段。随着乐队呈示第一主题,独奏小提琴的进场,常被认为是小提琴曲目中最难掌握者之一:众多的音符,困难的八度音,及之前的非常长的乐队序幕。乐章长廿五分钟,为贝多芬最长乐章之一。
第一乐章结构不甚复杂,但到处有微妙。初,乐队奏悠长的主题,小提琴未参与。约三分钟后,小提琴加入,重复并扩展主题,时有独奏;然而不见长主题之“极强部”之旋律。主题又一次以发展型式出现;第一主题被另一旋律取代,极强部亦被包括。长主题之第二次扩展变奏后,小提琴带动出一截然不同之乐节。然而,主题的某些旋律仍被利用。约三分钟后,出现另一发展主题。此次第一主题以强音奏出,但“极强部”之旋律仍然不见。华彩乐段之前,有两分半钟之长段,极强部出现其中。华彩乐段后,有一短而平静之终曲,其中包括长主题之一些旋律。
3、《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第二章
全曲共分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快板,A大调,4/4拍子,奏鸣曲式
乐队引子以弦乐组的一个温柔抚爱的主部主题开始。这首协奏曲的一大特点是,所有的单簧管独奏段都在一个最能表现这种乐器天鹅绒般的,给人美感的音色的力度和音高水平上开始。独奏单簧管接过主部主题时,效果甚至比乐章开始时更柔美。亲切的室内乐织体是由于先把伴奏只限于小提琴而获得的,后来才加上中提琴,最后允许低音弦乐器参加时,只是为了加几笔轻淡的和声支托。独奏单簧管的涟漪般的音阶和琶音结束主部主题的陈述。紧接着,听到单簧管用忧郁的小调式吹出一个对比旋律。这些惆怅的笔触,即使在活泼的第一和第三乐章中最阳光灿烂的时刻,也总是挥之不去。
第二乐章:柔板,D大调,3/4拍子,三部曲式
慢乐章开始的旋律是世上少见的最优美的创作旋律,由独奏单簧管直接唱出,不用任何乐队引子。谁能相信,这一天使般的旋律竟是以十八世纪古典派的最流行的陈词滥调为依据的,这一短句已被莫扎特的同时代人用过几十遍,甚至几百遍,但从未用得如此出神入化,难以言传。独奏声部越是装饰、扩展,如在抽枝发芽,越觉得旋律天然地出自单簧管的音色。该乐章曾被用于奥斯卡最佳影片《走出非洲》,广为流传。
第三乐章:回旋曲,快板,A大调,6/8拍子,回旋曲式
尽管节奏遒劲,迂回曲折,这个回旋曲乐章的基本主题和前两个乐章一样,开始由独奏乐器轻轻地、温柔地吹出。在回旋曲基本主题的各次回复之间,可以听到越来越欢腾的插段,装饰性的音阶和琶音一泻而下,直落到单簧管的最低音,又急转直上,比前一次升得更高。莫扎特探索并利用单簧管音域的两极,手法简朴,炉火纯青
4、《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
永恒的经典——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当时还处于学生时代的着名音乐人何占豪、陈钢于1959年在上海音乐学院创作的,由同样处于学生时代的着名小提琴演奏家俞丽拿首演。
作品取材于同名越剧,依照剧情的发展,由春景、相遇、共读、相送、抗婚、楼台、哭灵、投坟、化蝶等场景构成。这是一部单乐章的交响乐作品,由小提琴与管弦乐队协同演奏。当小提琴演奏主旋律时,由管弦乐队伴奏;而当管弦乐队演奏主旋律时,则由小提琴担任伴奏。在整个过程中,小提琴处于主导地位,故该作品名为小提琴协奏曲。
作品采用奏鸣曲式结构,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大部分组成。
一、呈示部
呈示部由引子、主部、连接部、副部、结束部等五个部分构成。
1、引子(春景)
在轻柔的小提琴震音的背景上,弦乐轻轻地拨出分解和弦,预告乐曲即将开始,好像是在看一本长篇小说时,轻轻地将书打开。接着长笛与双簧管先后演奏。清脆的长笛曲调悠扬,其中有二处出现了反复的八度大跳,极像鸟鸣。长笛为我们勾画出一个鸟语花
香、春光明媚的秀丽景色。而圆润的双簧管则意味着在这个美妙的春天里,梁、祝二人在出外求学的路上即将相遇。
2、主部(相遇)
此部的结构是A—B—A,为单三部曲式。
A、(主部主题)由独奏小提琴奏出,连奏两遍,第一遍是在柔和的A弦与明亮的E上演奏,而第二遍则是在浑厚的G弦及明亮的E弦上演奏。这是整个乐曲的核心,又叫爱情主题,旋律优美无比,极富歌唱性。它描写了两人相遇后,英俊而博学的梁山伯留给祝英台的美好印象,象征着二人的纯洁爱情。
B、由小提琴与大提琴重奏。小提琴(祝英台)与大提琴(梁山伯)的交互演奏,形如二人对话,表现了二人感情上的进一步升华。
A、由乐队齐奏。这一部分加强了爱情主题,表现了众人对梁祝爱情的美好祝福。
3、连接部
由小提琴奏出一个较为自由的华彩乐段,演奏者在这一部分可以自由发挥,以体现自己的演奏水平。表现了祝英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副部(共读)
此部的结构是A—B—A—C—A,为回旋曲式。
A、(副部主题)连奏两遍,由小提琴演奏主旋律,乐队伴奏。第二遍为第一遍的加花重复。这个主题描写了梁祝二人的幸福和欢乐情形,故又称为欢乐主题。
B、(第一插段)此插段较短,由乐队演奏跳跃性的主旋律,小提琴伴奏。在欢快的副部主题之后,这个插段使得“欢乐主题”更为鲜明了。
A、由小提琴与乐队齐奏,以强化副部主题。
C、(第二插段)这个插段较长,为第一插段的变化。前后两个由跳跃性旋律构成的插段的出现,表现了二人共读共嬉的情景,对副部主题起着很好的烘托作用。
A、连奏两遍副部主题,第一遍由乐队演奏主旋律,小提琴伴奏;第二遍为齐奏加花。
在副部中,欢乐主题A共出现了三次,它使得梁祝二人的美好爱情深深地映在了听众的心里,也为后面的矛盾冲突埋下了伏笔,正所谓悲剧就是将美丽的花瓶打碎,这个美丽的花瓶便是欢乐主题A。
5、结束部(相送)
在这一部分中,前一乐段为小提琴独奏,后一乐段为小提琴与大提琴重奏,在这段末尾由弦乐队轻柔地奏出一个结束句。它体现了梁祝二人十八相送、依依惜别的情形,小提琴那时断时续的演奏,很好地表示了英台那脉脉含羞、欲言又止的心情。最后的结束句轻轻地告诉人们,欢乐的时光过去了。
二、展开部
展开部由引子、主部、结束部等三个部分构成。
1、引子
该部分为呈示部引子后半部分的变化,已不由圆润的双簧管演奏,而是由间以大鼓与锣声的乐队演奏,预示着暴风雨的即将来临。
2、主部
由抗婚、楼台、哭灵、投坟等四个部分构成。
(1)抗婚
这一部分较长,结构为A—B—C。
A(逼婚,封建主题)该乐段用铜管乐器奏出,强大的声波似乎要压倒一切。铜管乐器代表封建势力的凶狠,这一个主题表示祝元外要将祝英台嫁入马家。
B(抗争,抗婚主题)先是一段由小提琴演奏的引子,为散板;后由纤细的小提琴与粗暴的铜管分别交替演奏抗婚主题与封建主题,最后是乐队齐奏。小提琴散板表现的是祝英台听到父亲逼她嫁入马家时的惊惶不安的心情。抗婚主题由呈示部副部主题的变化与封建主题交替构成,前者表示英台时刻想念着同窗共读的意中人,不服从祝员外的'婚
姻安排,而后者则为封建势力向英台施压。最后的乐队齐奏则显示出人们对英台的同情。
C(施压)此部分为封建主题A的变化,铜管乐的音量逐渐达到了最大,已完全盖住了小提琴的声音。在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英台已不可能为自己安排未来。
(2)楼台
该乐段为慢板,前一部分为小提琴独奏,后一部分为小提琴与大提琴重奏。这便是著名的“楼台会”,在这里,小提琴与大提琴轻拉慢唱,很好地描述了梁祝二人互诉衷肠的情景,那悲愤、无奈的心情,被乐曲刻划得淋漓尽致。
(3)哭灵
该乐段为小提琴演奏,乐队伴奏。旋律时而在高音区运行、时而在低音区运行;时而急、时而缓;时而断、时而续。最后16秒为一段在乐队伴奏下的小提琴上行快板,乐曲在这里达到了一个小高潮,为后面的乐曲发展作了一个铺垫。
在得知山伯由于思念自己而抑郁至死后,英台来到山伯的坟前,悼念亡灵。此时乐曲在小提琴高音区的运行听起来是那样的凄厉,而在低音区的运行则显得十分温柔。听着乐曲,我们仿佛看到英台在坟前时而高声哭喊、呼天叫地,时而低语轻诉、泣不成声,这段乐曲将英台此时的思念、悲愤、控诉和绝望的心情刻划得入木三分。听者无不动容,以至于泪流满面。
在本段最后,随着乐曲的急促上行,山伯的坟墓裂开了。
3、结束部(投坟)
乐曲先是在小提琴的最高音区奏出了一个“绝唱”,随后便是金鼓齐鸣,此时达到了全曲的最高潮。绝望的英台纵身投入山伯的坟墓,随后便是天崩地裂、电闪雷鸣、狂风大作、飞沙走石。连苍天都在为梁祝的悲惨命运而鸣不平。
三、再现部(化蝶)
再现部由引子、主部、结束部等三个部分构成。
1、引子
与呈示部的引子相似,先是由弦乐拨出分解和弦,接着是由长笛演奏,但没有了圆润的双簧管演奏,取而代之的是轻曼的竖琴滑奏,这一变化为乐曲披上了一层虚幻的色彩。风平了,浪静了,山川还是那样的壮丽,景色依然是那么的秀美,但这一切已经不是人间景色了。
2、主部
由四段构成。结构为A—B—A—C,各部分并没有明显的区分。
第一段A:将爱情主题连奏两遍,分别由第一小提琴与独奏小提琴奏出,二者均装有弱音器,这使得乐曲强化了再现部的虚幻色彩。在虚幻的仙境里,在爱情主题的陪伴中,相爱的两人化身为蝴蝶。
第二段B:由独奏小提琴与乐队分别奏出高低起伏、色彩艳丽的旋律。乐曲反映出二人在仙境里,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相亲相爱。
第三段A:由乐队再一次齐奏爱情主题。在这一段里,乐队奏响了全曲的最后一次爱情主题,在这部作品中,爱情主题反复出现了6遍,至此,爱情主题已永久地印在了人们的心中,梁祝二人的爱情已超越了时空限制,直到永远。
第四段C:是第三段A的延续,是再现部的高潮,由乐队齐奏。这一段表达了人们对梁祝爱情的思念之情。
3、结束部
乐曲较短,它轻缓而舒张,由独奏小提琴奏出,最后则是一个长音。这好像是看完了一本令人难忘的长篇小说后,轻轻地将书合上。乐曲即将结束,这一部分将听者拉回现实,为乐曲中的人物命运感到惋惜,并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回顾:四首协奏曲的大概的旋律和确切的作者
课后练习:阅读《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完整聆听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教师:好了,今天的课就到此结束了,如果同学们还有一些感悟或者疑惑,请在校园网音乐论坛里,和同学,老师们共同研讨。下课!
【协奏曲的教案】相关文章:
军训协奏曲07-29
军训协奏曲作文01-11
大自然协奏曲作文800字12-22
新年“品、读”协奏曲作文800字11-15
散步的教案01-25
散步的教案01-25
舞蹈的教案01-23
温度的教案01-17
背影的教案09-21
背影的教案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