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

时间:2023-02-13 04:45:47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通用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通用15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比例尺;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2.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目标1、2。

  教学难点:

  目标2。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笑笑家新买了一套房子,爸爸拿回了新房子的平面图,现在让我们也一起看看吧。

  1.出示平面图。

  2.观察图,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3.思考:比例尺1:100是什么意思?

  (1)独立思考。

  (2)同伴交流。

  (3)汇报。

  得出: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1:100的含义是图上1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100厘米。

  4.量一量平面图中笑笑卧室的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笑笑卧室实际的长是( )米,宽是( )米,面积是( )平方米。直接提出“笑笑卧室实际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2)汇报交流。

  强调:必须先求出实际的长和宽,然后再算出实际的面积。

  5.笑笑家的总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

  6.在父母卧室南墙正中有一扇宽为2米的窗户,在平面图标出来。

  (1)理解题意。

  (2)独立思考、交流方法,即要根据比例尺和实际距离先求出平面距离,然后再在图中标出。

  (3)进行计算。

  7.笑笑在本子上画自己卧室的平面图,她用8厘米表示自己卧室的长。

  (1)图上1厘米表示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厘米?

  (2)她画的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活动二、试一试

  1.小明家在北京,他和妈妈要到上海去旅游。算一算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 )千米。

  (1)理解题意,独立思考。

  (2)交流自己的想法。

  (3)进行计算。

  活动三、练一练

  1.完成32页第2题。

  (1)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

  (3)提出问题。

  2.一张地图上,用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600米,求这张地图的比例尺。

  (1)独立计算。

  (2)汇报,全班交流。

  (3)说说自己的想法。

  活动四、实践活动

  1.找一张中国地图,量一量,算一算。

  (1)量出北京和台北之间的距离是( )厘米,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 )千米。

  (2)量出乌鲁木齐和上海之间的距离是( )厘米,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

  2.找一张中国地图,用▲表出你家乡的大致位置。

  (1)估一估在地图上你的家乡与北京的距离大约是( )厘米,实际距离大约是( )千米。

  (2)放暑假时,你打算从( )到( )去旅游,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 )千米。

  3.量一量你的卧室的长和宽,以及一些家具的长和宽,然后以1:100的比例尺画出你卧室的平面图。

  学生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在家里完成。

  课后小结:说说你今天的收获和问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倒数的意义,分数乘除法的关系,掌握分数乘、除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分数乘除法的计算。

  2.掌握比的意义,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比的基本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3.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思路,能熟练地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地解决分数除法问题。

  教学重点:

  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分步复习活动准备

  将学生课前就本节复习内容提出的知识性问题和难点问题分类整理,制成问题卡,交由3位学生主持复习。

  师:同学们,经历了将近一个学期的学习,大家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为了帮大家更好地复习整理本节知识,我们请3位同学分别主持复习。现在请第一位主持人出场。

  二、复习分数乘除法的知识

  1.主持人持知识问题卡提出问题,分别指名回答。

  分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与整数乘法相同吗?

  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与整数除法相同吗?

  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

  什么叫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2.主持人持难点问题卡提出问题,指名回答。

  分数乘、除法的关系是怎样的?

  分数除法的计算具体要注意几点?

  0有倒数吗?为什么?1呢?

  3.教师组织学生活动

  计算。

  3/4×2/5= 2/3×5/6= 7/9×18= 3/10÷3/4= 5/9÷5/6=

  21÷7/9= 3/10÷2/5= 5/9÷2/3= 6/11÷5/12=

  4.复习比的知识

  第二位主持人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知识性问题:

  什么叫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怎样的?举例说明?

  怎样求比值?

  比与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

  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怎样化简比?

  难点问题:

  为什么比的后项不能为0?

  求比值与化简比有什么区别?

  练习:

  3÷4=()/()=()/12=():32=12:()

  说出下面每个比的前项、后项,并求出比值。2:5 0.6÷0.3 4/7

  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整数比. 8:12 0.25:0.45 1/4:1/8

  (5)复习解决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第三位主持人上场。

  怎样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呢?

  主持人点4名同学板演教材第118页第3、4、5题。

  对4名学生做的情况进行评议。

  对比观察第3题第(1)(2)小题。

  数量关系式是:原价×1/5=现价

  第(1)小题已知原价求现价,用乘法计算。第(2)小题已知现价求原价,用除法计算或用方程解。

  学生归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规律。

  单位“1”的量已知,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单位“1”的量未知,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

  验证第4、5题。

  第4题,把地球总面积看作单位“1”,求单位“1”的量用除法计算。

  第5题,先出示学生画的线段图。观察线段图结合理解:火车的速度已知,第1个单位“1”的量是火车的速度,求小汽车的速度用乘法计算,第二个单位“1”的量是喷气式飞机的速度,是未知的,要用除法计算。

  主持人归纳:区分分数乘、除法问题,判断把谁看作单位“1”以及是已知还是未知,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此外还应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真正掌握知识。

  师:归纳得真好。今天三位主持人在场上还有很多精彩表现,请同学们评一评。

  三、应用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七第5题。

  (2)完成练习二十七第10、11题。

  (3)完成练习二十七第7、8题,学生做后汇报思路和方法。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活动,你的学习有什么新的收获?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储蓄的意义,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

  2.能力目标:注重学生观察、对比、总结能力的培养,并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应用意识和实践的能力。

  3.情感目标:懂得存款利国利民,并从教育储蓄中感悟国家对少年儿童的殷切希望,树立努力学习的志向。

  重点难点:

  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会正确计算利息。理解税后利息的含义,会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公式。

  教学流程:

  一、知识扩充

  (师出示中国五大银行行标。生根据生活经验,理解银行的业务范围及银行的分类。)

  师:(出示一组信息) 20xx年12月,中国银行给工业发放贷款18 636亿元,给商业发放贷款8 563亿元,给建筑业发放贷款2 099亿元,给农业发放贷款5 711亿元。

  (让生思考,从信息中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储蓄的意义,感受存款不但利国而且利民。

  效果预测:学生可以从信息中感悟到国家用集资上来的存款繁荣经济、建设国家、援助农业,加强储蓄的意识。

  二、创设情境

  师:老师积攒了1000元钱,把它放在什么地方最安全合理呢?

  生:放在银行里,不但安全还可以使自己的用钱更有计划。

  师:听从大家的意见,现在老师就想去银行存款,谁想和我一起去?

  (生走入老师创设的情境,感受存款的乐趣。)

  师:当我们来到银行的时候,不但会受到存款员的热情接待,而且会拿到一张存款单。存款单蕴含着怎样的.奥秘呢?我们在填写的过程中一起总结好吗?

  (生独立完成填存单的任务,遇到问题随时提出,师生共同解决。)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一个想像的空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悟生活中的数学,把知识、能力、人格有机地融合,让学生的各种因素碰撞后的灵感在实践中得以体现。

  效果预测:经过师生互动、生生互补,学生可以掌握存款单的填写方法,并在老师的点拨中,掌握存款的种类、本金等数学概念。

  三、合作学习

  师:(出示信息)小丽学会存款后,把100元存入银行,整存整取1年,年利率2.25%,到期时可取出人民币102.5元。

  (生找出本金、存款种类后,再谈一谈自己有什么新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利息”、“利率”的概念,并设疑“利息的多少和什么有关系呢?有怎样的关系呢”?

  出示表格

  (生合作学习从表格中发现利息的多少与本金、利率、时间有关,并总结出公式:利息=本金×时间×利率。)

  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总结出来的公式,帮老师预算一下,老师存入银行的1000元,整存整取5年,年利率3.6%,到期时可获利息多少元?

  生:1000 × 3.6% ×5 = 180元。

  师:取款时的情况和我们预想的一样吗?和老师一起跳跃时间,来到xxxx年。(出示利息清单。)

  利息清单

  生总结: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设计意图:为学生营造自我发现、自我总结的空间,让学生从实践中概括公式,在合作中分享自己与他人思考的成果,体会成功的快乐。

  效果预测: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参与小组合作,在合作中积极思考,得出利息及税后利息的公式,并因为经历了概念的形成过程,为知识的应用做了良好的铺垫。

  四、深化练习

  1.奉献。

  五年一班的xx同学在xxxx年xx月xx日把积攒的12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二年,年利率2.7%。她准备把到期后的税后利息捐给“希望工程”支援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到期时她可捐钱多少元?

  2.理财。

  你有压岁钱吗?以小组为单位核算一下,如果把这些钱存起来,你们想怎样存?会得多少税后利息?你们准备怎么使用?

  3.帮助。

  李大爷认识到了存款的益处,所以决定把自己的1万元存入银行5年,面对“国债3.6%”、“定期3.6%”、“活期0.72%”三种选择,他该怎么办呢?你能按获得利润的多少为李大爷提个合理化建议吗?

  4.介绍小知识。(教育储蓄)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为学生设计的三组生活习题,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感悟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同时培养了学生乐于助人、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效果预测:学生喜欢智慧的挑战,对学以致用有很强的能动性,所以他们一定会用智慧的眼光解决习题中的生活问题,同时在教育储蓄的感召下,进一步感悟党和人民的期望,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4

  一、课题:量的计量

  1.单名数、复名数的复习,并举例.

  请你说说图里学过的四边形的名称、特征和字母表示的意义.

  2.小组共同回忆探讨.

  二、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

  谈话:回到学校,马明对手头的材料认真研究起来。

  提问:你能帮马明出个主意,更好地对这些数据进行比较研究吗?

  小结:用统计图可以把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得更加形象具体。

  提问:我们根据统计表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为什么?

  总结:我们是根据统计图的特点来选择统计图的。现在打开书p140,再看一看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三、根据统计表画统计图。

  要求:小组长拿出课前老师发放的制图纸,在征求组员意见的基础上合作制图。每个小组3人,每人完成一种统计图。

  引导评价板演学生的制图。

  四、分析统计图。

  出示讨论题:

  1.从折线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产值增长得快?

  2、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工作人数多?哪个厂的技术人员多?

  3、从扇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外销产品占产品销售总数的百分比大?

  4、综合上面的分析,你建议马明到哪个单位应聘,为什么?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课本第158页总复习(五)第25~31题;《作业本》p82.

  教学目标

  牢固掌握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重点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基本概念整理

  1、说出有关计算公式。

  (1)学生讨论回答。(先文字公式再字母公式)

  (2)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圆周率?

  2、填表计算:(单位:厘米)

  (1)学生全体练习。

  (2)投影反馈。

  3、练习:课本第158页第25题。

  二、基本练习

  1、按要求计算(求面积):

  (1)d=12厘米C=?S=?

  (2)r=4.5分米C=?S=?

  (3)C=50.24米S=?

  学生练习后反馈计算方法和结果。

  2、练习:课本第158页第26~29题。(重点指导第26、27题。)

  三、复习组合图形的.面积

  1、求下列各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和周长。(单位:厘米)

  (1)学生练习。

  (2)反馈讨论每个图形的解题思路,数量关系。

  (3)小结组合图形的计算方法:

  a、分析数量关系b、确定公式、处理数据c、列式计算

  2、学生练习:第159页第30题。(学生反馈)

  问:阴影部分的面积怎么求?隐蔽(缺少)条件怎么求?为什么?

  四、深化练习

  1、求周长和面积。第31题(学生独立完成反馈。)

  2、求下列图形(阴影部分)的周长和面积。

  (1)说出每个图的周长、面积各指哪部分?

  (2)说计算方法和结果。

  五、教学小结与《作业本》p82.

  六、讨论思考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9页统计表和统计图、练一练,练习二十三第1~7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加深认识统计的意义,进一步认识统计表,掌握整理数据编制统计表的方法,能根据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简单的统计图,明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和作用,能在看懂统计图内容的基础上作简单的分析。

  教学准备:练一练第2题的两张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统计的意义。

  提问:在小学里,我们学过哪些统计知识?

  为什么要做统计工作?

  2、引入课题。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里,经常需要对一些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研究问题,这样就需要进行统计。在统计时,又经常要用统计表、统计图,并且常常进行平均数的计算。今天我们开始复习简单的统计,这节课先复习统计表和统计图。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统计表、统计图,提高整理数据制作统计表的能力,认识统计图的特征、作用,能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作简单的分析。

  二、复习统计表

  1、让学生看第119页前两行。

  提问:怎样才能制出一张统计表?

  2、做练一练第1题。

  请同学们看第1题。大家把收集的原始数据分类整理,制成统计表。

  学生填表后集体校正。

  现在请同学们按表下面的要求分析表里的数据,把结果填在( )里。

  指名口答分析结果。

  提问:从表里还可以看出哪些问题?

  3、做练习二十三第1、2题。

  让学生把练习二十三第1、2题做在课本上。

  (1)口答校对第1题。

  (2)出示第2题表格。

  让学生口答结果,老师板书,结果让学生说说每个数据是怎样得出的。

  三、复习统计图

  1、说明:在进行统计时,除了用统计表,还经常要用统计图。

  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有时要用统计图?

  说明:为了把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得形象具体,便于比较和研究,有时还需要把收集到的数据制成统计图。

  提问:我们学习过哪几种统计图?

  2、出示:练一练第2题两个统计图。

  (1)提问:这两个统计图各是什么统计图?

  (2)说明:这是练一练第2题的两个统计图。从题里可以知道,这两个不同的统计图都表示了某厂两个车间全年产值的统计数量。

  提问:条形统计图是怎样表示数量的?

  折线统计图是怎样表示数量及数量变化的?

  (3)让学生口答第2题的两个问题。

  提问:条形统计图可以直接看出什么?折线统计图除了看出数量多少,还可以看出什么?

  你认为统计时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怎样的作用?

  (4)提问: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比,它们的特点、作用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追问:统计时只要求看出数量的多少,用哪种统计图比较合适?如果既要看出数量多少,又要看出数量变化情况,用哪种统计图比较好?

  3、做练习二十三第3、4题。

  (1)让学生做第3、4题,完成在课本上。

  (2)让学生口答第3题,集体订正,并说说百分率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你还能想到哪些问题?

  (3)让学生口答第4题,集体订正,并说说百分率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你还能想到哪些问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统计表和统计图,你认为要怎样整理数据编制统计表?

  统计时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怎样的作用?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三第5、6题。

  家庭作业:练习二十三第7题。

  教学后记: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了解间隔现象、简单搭配、排列现象、简单周期现象和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

  2.能正确、熟练地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推理能力。

  3.在探索规律、运用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四、五年级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数学无处不在,在同学们生活的周围,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数学规律,运用这些规律我们又能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以前学习过的《找规律》的一些知识。

  二、复习整理

  1.间隔现象的排列规律。

  植树现象:

  (1)两端都种,间隔数+1=棵数

  (2)两端都不种,间隔数-1=棵数

  (3)如果一端种,另一端不种,间隔数=棵数

  在首尾相接的封闭排列中,物体的个数与间隔数是相等的。类似的现象还有锯木头、爬楼梯等。

  练一练:有一条长800米的公路,在公路的一侧从头到尾每隔20米栽一棵杨树,需要多少棵树苗?

  学生读题后独立思考并解答,然后交流。

  教师及时小结:要求需要多少棵树苗,先要求出这条公路有多少个20米,即先算出间隔数。因为是在公路一侧从头到尾种树,所以杨树棵数比间隔数多1。

  2.简单搭配、排列现象中的规律。

  师: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与搭配有关的实际问题,如:服饰选配、饮食搭配、路线选配用符号表示,有顺序地思考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方法。

  练一练:从小明家到少年宫有3条路,从少年宫到新华书店有4条路,那么从小明家到新华书店一共有多少条行走路线?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然后交流想法。

  3.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

  师:通过观察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计算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一共有多少个。

  练一练:小红在家练习硬笔书法时,写北京奥运北京奥运依次写下去,那么第24个应是什么字?第45个呢?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后交流。

  教师及时小结:因为北京奥运这四个字依次重复出现,所以把每4个字看作一组,244=6组,没有余数,说明第24个字是第6组的最后一个字,也就是运字。(同理分析第2个问题。)

  4.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

  师:可以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根据某个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出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从而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在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中,画图、列举、计算都是常用的策略。

  练一练:在下表中,每次圈出相邻的3个数,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每次圈出4个相邻的数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解答,再交流想法。

  三、巩固练习

  1.街心公园一条林荫小路长200米,在林荫小路的两旁从头到尾等距离栽种月季花,共栽了82棵。每两棵月季花相距多少米?

  2.六一儿童节时,教室里按2红、1黄、1蓝的顺序挂彩灯,一共要挂38盏。算一算,最后一盏是什么颜色的灯?

  3.学校会议室里每排有20个座位,张老师、李老师、王老师打算坐栽第一排三个相邻的座位上,李老师在张老师的右边,王老师在李老师的右边。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

  4.丁丁的爸爸、妈妈各自去外地出差了,他们三人每两人通一次电话,一共通了多少次电话?如果他们互相写一封信,一共写了多少封信?

  四、全课总结

  课前思考:

  现在进入到复习阶段,在和学生一起学习的同时,也越来越感受到自己本身知识的缺乏,就拿孙老师所说的间隔问题。这是学生之前学过的知识,而且也有一定的规律,很多学生都没有掌握好。作为一个新老师,我也不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但由于在练习中遇到这类题型,知道是间隔问题,所以我去请教了任教四年级的数学老师。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作为一名毕业班的教师,我一直是处于被动的状态中,一直要发现问题才想去解决问题。在讲解练习的过程中,我和学生一起学习了有关间隔问题的求法,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大部分学生是一脸茫然。孙老师本节课的安排,可以让学生再次巩固一下。

  课前思考:

  在6月3日与5日的会议上,朱红伟老师与苏主任都谈到了在检测中要对《找规律》与《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两个内容需要检测,检测的难度限于例题与试一试,我想要进行系统的复习可能化时比较多。看了四~六年级的教材,其中替换、倒推是解决问题策略中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内容,图形的平移规律是找规律中不太用,学生可能已经遗忘的知识点,否可以补充一些五六年级这两方面内容的例题,在讲解分析例题的同时帮助学生复习整理。建议将这两个内容花一课时时间复习。

  课后反思:

  有关植树问题较之前相比,很多学生都能掌握,但在做巩固练习第一题时有一小部分学生都没有做对,究其原因主要是这题求的是间隔数而不是通常求的棵数再加上在公路的两边都种月季花,所以一部分学生没能转过弯来。

  在巩固练习第3题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思考:如果把李老师在张老师的右边,王老师在李老师的右边这一条件去掉,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学生完成得也不错,从这节课的复习情况来看,找规律的知识学生基本都能掌握。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8

  课题一:

  数的分类和读写法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下册第38—40页 1—5题

  教学目标:

  1、使同学牢固地掌握整数,小数、正负数等概念的意义,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同学能熟练地读、写数,并进行数的改写。

  3、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同学在整理复习中形成知识网络,学会复习方法,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有关数的意义和多位数的读写法,沟通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入课题

  1、谈话激趣。

  谈话主题:日常生活中的整理话题

  同学联系实际举例,教师和时渗透整理的意义和整理方法。

  2、迁移导课。

  师:生活中我们很多地方用到了整理,整理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这节课我们一起整理和复习有关数的基础知识。(板书课题)

  二、回忆整理,沟通联系。

  1、数的搜集。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数呢?

  同学回忆搜集学过的.数(随着同学回忆屏幕上显示:整数、小数、自然数、正数、负数……)

  2、分类整理。

  师:大家还记得这些数的意义吗?咱们看着大屏幕,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各小组在班上交流,然后独立完成书38页第1题,集体证正。

  3、数的读写和改写。

  小组探究,一起参与

  同学自身举例,出示多位数,提出问题考考大家。

  通过同学之间、组与组之间、师生之间相互提问、相互质疑、相互争辩、相互评价,完成知识构建。

  三、综合练习,加深理解。

  填空:(1)在0、8、-15、10、3.15、-3.7、0.43中( )是自然数,( )是小数,( )是整数,( )是正数,( )是负数。

  (2)九亿六千万四百三十写作( ),四舍五入到亿位记作( )。

  (3)二百零七零零四写作( )

  (4)53005300读作( )

  (5)3.92保存一位小数约是( )

  四、总结全课学习情况。

  五、作业。

  教科书39—40页3、4、5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数的概念,掌握有关性质,并能 正确地判定数的范围。

  教学重点:

  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灵活理解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 知识整理

  自然数 十进制的计数法多位数的读法

  整数

  小数的意义小数大小的比较

  数 小数 小数的分类 无限小数(循环小数)

  有限小数

  小数的性质

  2、

  3、整数和小数的数位顺预表。

  4、整数、小数的读法

  5、 万、亿做单位记数

  较大的数可用万、亿作单位进行改写不是整万、整亿的数可用小数表示。

  如:18000000=1800万

  110600000=1.106亿

  6、 近似数表示:

  (1)四舍五入法(常用)

  (2)进一法

  (3)去尾法

  二、练一练

  (1)填空

  a. 学生练习

  b. 反馈:说出正误理由,并讨论如何改正。

  (2)判断

  a. 学生练习判断。

  b. 反馈并说明理由。

  (3)

  a.一个五位数加上1就变成六位数,这个五位数是(),一个五位数减去一就变成四位数,

  这个五位数是()。

  b.把下列各数从小到大用符号连接起来 0.7 0.7550.760.75。

  c. 用0、1、2、3、9这十个数字,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写出一个最接近十亿的整数。

  d. 课本第1-----6题。

  三、总结:

  本课复习了哪些内容?我们是怎样复习的?你认为哪些知识非常重要或者以前对哪些题目要犯错通过今天的复习想提醒大家?

  四、提高练习

  1、用2、3、4分别去除一个数,正好都能整除,这个数最小是( ),把它写成两个质数相加的形式是( )。

  2、互质的两个数的积是68,这两个数是( )和( )或( )和( )。

  3、甲、乙、丙三个小朋友绕操场滚铁环,绕一周甲要3分,乙要6分,丙要9分。3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至少要( )分,3人才能同时在出发地点相会。

  五、作业布置

  作业本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10

  复习内容:

  教科书第十二册p121~124的绿地面积、保护水资源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统计图表以及实际调查和测量,了解我国城市以及所在学校的人均绿化面积,体会绿地对于改善居住环境的意义。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统计图表,对所阅读的材料和所调查所得的材料能够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反思,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通过调查和阅读等活动,体会到我国与先进国家在绿化方面的差别,从小培养学生的绿化和环保意识。

  2、阅读分析教材提供的材料,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小组合作实验获得滴水龙头、洗脸,洗手的用水量,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估算、推算出相关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对比,增强节水意识。

  3、通过综合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绿地面积

  (一)阅读分析

  1、 出示两张统计图(书上第121页的图)

  2、 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1)先自己观察

  (2)再把观察到的与同桌交流

  (3)再集体交流

  3、 解决表后问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

  4、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5、 我国绿化情况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情况怎样?你了解吗?

  (1)看书了解

  (2)学生补充介绍

  (3)对于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想法和看法?

  (二)实践反思:我校的绿化情况怎样呢?

  课前同学们进行了调查和走访,说说你们的调查情况

  (1)实物投影(或黑板出示)学生的调查情况

  (2)通过调查和统计,你有什么收获?

  (3)你认为可以怎样改善学校的绿化环境?

  (4)阅读你知道吗?并算一算有关问题

  二、复习保护水资源

  (一)创设情景,引起思考

  1、播放2007年5月太湖水污染,无锡自来水变质,市民抢购纯净水的场景。

  2、播放我国北方干旱的场景。

  说说你有什么想法,揭示课题《保护水资源》。

  (二)阅读资料,了解国情

  阅读教材提供的这段资料后,先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说说资料中有关分数和百分数的实际含义,再让学生说说相关的感想:重点要使学生体会到:我国是一个水资源比较少的国家,而且水资源的分布很不均衡。

  (三)合作实验,完成图表。

  从下面任意选择一项实验,先小组合作获得数据,再通过计算完成统计图表。

  实验一、了解一个滴水的龙头在一段时间里流失的水量。

  实验二、 比较刷牙、洗脸时连续放水或用容器盛水的用水量。

  实验三、比较用不同流量的水洗手时的用水量。

  小组分工合作,老师分头指导。

  做滴水龙头在一段时间内流失水量的实验时,一要为每组学生准备好量杯和计时工具;二要提醒学生每隔半分钟作一次记录。推算1小时、1天、1年流失的水量时,先要根据实验数据算出平均每分钟流失的水量,再用这个数据依次乘60、(6024)、(6024365)。要提醒学生使用计算器,并注意单位的换算。

  做不同用水状态下刷牙、洗脸的用水量实验时,一要为每组学生准备好盛水的工具和量杯;二要指导收集流水的方法:可以

  先记录一个同学用流水刷牙、洗脸的时间,再把相同时间流出的水收集起来,并量出有多少升。

  做不同流量的水洗手时的用水量实验时,可用容器直接接住流水,并用量杯量出有多少升。推算全班一年共可节约多少吨水时,可以先算出全班同学1天能节约多少升,再用算出的结果乘365天,最后根据1升水重1千克算出一年节约的水有多少千克,并换算成以吨作单位的数。

  (四)分析数据,畅谈体会。

  通过实验和计算,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观察口常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想想哪些节约用水用水的办法,在全班交流。

  (五)顺势引领,课外延伸。

  节水、护水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课后每人写一条节水、护水的广告词。

  三、巩固练习

  详见共享空间

  课前思考:

  《保护水资源》是有关环保主题的一次活动。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用数表达的信息以及试验和计算,体会数据对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作用,感受节约和保护人类生存资源的意义。

  教材提供的.一段有关我国水资源的文字材料需要学生认真阅读,初步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关于教材涉及的三项不同的实验,都需要学生在课外完成,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双休日的时间让学生在完成书面作业的同时任选一项开展活动。对于很多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让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并发现问题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更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后反思:

  生活中需要综合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的实际问题有很多,除了教材提供的这两题外,为了便于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我在课上补充了这样两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1.光明小学要买60个足球,现有甲、乙、丙三个商店可以选择,三个商店足球的单价都是25元,但各商店的优惠办法不同。

  甲店:买10个足球免费赠送2个,不足10个不赠送。

  乙店:每个足球优惠5元。

  丙店:购物满每200元,返现金30元。

  为了节省费用,光明小学应到哪个商店购买?为什么?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11

  一、教学内容简易方程总复习

  二、教学要求

  (一)知识方面:

  使学生能准确、熟练地用字母表示数(定律、公式、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代人求值。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求简易方程的解的算理和算法,并正确地求简易方程的解和列方程解文字叙述题。

  (二)能力方面:

  正确解方程,提高解题能力。

  (三)思想教育:

  通过解方程渗透对立统一的观点。

  教学步骤

  一、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⑴订阅《中国少年报》五年级订了320份,比四年级多订了X份,四年级订了()份。

  ⑵比X的5倍少1.2的数是()。

  ⑶路程S、速度V、时间t三者的关系,可以表示为S=,当V=32(千米)t=5(小时)S=;当S=120(千米)t=1.8小时,V=

  小结: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时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它不具体回答是多少,但是一旦字母数值确定了,它就可以得到具体的值了。

  二、巩固

  教材第128页整理与复习第1、2题

  三、复习简易方程

  1.等式与方程,下列各式中是等式的打上,是方程的打上△。

  ①3+5X()②2X一1=0()

  ③1+2.7=3.7()④15<1十X()

  第②题同时出现了和△记号,说明了什么?

  2.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1)先说说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解方程?

  (2)怎样解简易方程?根据什么?怎样检验?又根据什么?

  3.解下列方程。

  ①54-X=48②54-3X=48③13X+2X=9.9

  ④69+3X=70。⑤6(l一X)=5.4⑥3.5X+X=1.7

  小结:解简易方程,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多步的问题要进行转化处理,根据四则计算的关系求解。

  4.列方程解文字叙述题。

  列方程解文字叙述题时,首先应设要求的数为X(题目中出现了未知数X的,可以不设),再把文字叙述的形式翻译成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即方程),题中怎样叙述等式就怎样写,顺序一般不要改动,列出方程后按简易方程的解法才解,如:

  (板书)一个数的5倍减去37等于18,求这个数。

  解:设要求的数为X。

  5X一37=18

  5X=18十37

  5X=55

  X=11

  四、练习

  1.解方程〔第⑴、⑵要写出检验〕

  ⑴2X一5.56=3

  ⑵3X十1.5X=13.5

  ⑶(X十2)0.5=1.l

  ⑷(7.2-4.8)X=0.4

  ⑸6X-6=4X-4

  ⑹7X一4.2-5.8=1.9

  2.列方程,并解方程。

  (1)某数增加5倍后与3的差等于117,求某数。

  (2)15加上一个数的2信等于38的一半,求这个数。

  (3)5的3倍比一个数的一半多8,求这个数。

  (4)某数的8倍加上10,等于它的`10倍减去8,求这个数。

  (5)4.9减去4.9与0.5的积,比X的5倍少1.65,求X。

  整理与复习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列方程解应用题复习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使学生能准确、熟练地分析应用题数量间的最基本的相等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解应用题。能根据题意迅速、恰当地选择解法(什么题目列方程解答简便,什么时候可以用算术方法直接解答),培养学生采用多种灵活简便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二)能力方面: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指导

  1.揭示课题:列方程解应用题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它与算术法解应用题有什么不同?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板书)

  ①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②找出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③解方程;

  ④检验,写出答案。

  (2)它与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区别:

  在算术方法中,为了求出未知数,需要把已知数集中起来加以分析,找出已知数与未知数之间的联系,未知数不参加列式。而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可以让未知数和已知数处于相同的地位,按照题中叙述的等量关系,直接参加列式计算,直接地反映出题中叙述的等量关系,特别是在用算术解法需要逆解的题目中,列方程解往往比较容易。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正确地分析题中数量间的等量关系,恰当地设未知数列方程。寻找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时,可以把应用题中一般的数量关系作为等量关系,也可以把常见的计算公式和数量关系式作为等量关系。(4)列方程解应用题

  ①光的速度是每秒300000千米。这个距离大约比地球赤道的7倍多20000千米。地球赤道大约有多少千米?

  (板书)等量关系式

  地球赤道7+20000=光的速度

  X千米300000千米

  列方程解答:

  解:设地球赤道大约有X千米。

  7X十20000=300000

  7X=280000

  X=40000

  答:地球赤道大约有40000千米。

  ②有一块梯形地板,面积为75乎方厘米,上底与下底的和是50厘米,高多少厘米?

  (板书)等量关系式

  (上底十下底)高2=梯形面积

  50厘米75平方厘米

  解:设高是X厘米。

  50X2=75

  50X=150

  X=15050

  X=3

  答:梯形的高是3厘米。

  二、巩固(选择恰当的方法解答下面各题。)

  1.一捆电线,用去70米,比余下的3倍少20米。这捆电线用后还剩多少米?

  2.一块三角形的草地,面积400平方米,底边长8米,高是多少米?

  3.一长方形的宽是50米,长是宽的1.4倍,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刘磊看一本书,前3天平均每天看30页,余下的每天看40页,13天看完,这本书共多页?

  5.修一条2420米的路,已经修了5天,每天修260米,剩下的要4天修完,每天修多少米?

  6.妈妈买5千克苹果和3千克香蕉,苹果每千克4.5元,共付出42.9元,香蕉每千克多少元?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12

  复习内容:

  教科书第十二册P108整理与反思以及P108-109练习与实践1-5题。

  知识要点:

  1.图形的平移,图形的旋转。

  2.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可以变换图形的位置,不能改变图形的大小。

  3.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4.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不能改变图形的形状,但可以改变图形的大小。

  5.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平面图形的变换方法,整体上进一步把握图形与变换的意义和方法。

  2.会用平移、旋转的方法改变图形的位置,能按比例放大、缩小图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会判断一些特殊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4.通过复习,进一步体会平移和旋转、放大与缩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整理与反思

  1.提问:你知道变换图形的位置的方法有哪些?

  引导学生说出变换图形的位置的方法主要是平移和旋转。

  火车、电梯和缆车的运动是平移;风扇叶片、螺旋桨和钟摆的运动是旋转。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方向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

  2.怎样能不改变图形的形状而只改变图形的大小?

  引导学生说出运用放大和缩小的方法可以只改变图形的大小,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

  3.比较平移与旋转与放大和缩小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区别:平移和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而放大和缩小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只改变图形的大小。

  联系:两种方法都不改变图形的形状。

  4提问:什么是轴对称图形?我们学过的图形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分别有多少条对称轴?

  引导学生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圆都是轴对称图形。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和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

  二、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与实践。

  1.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判断,然后结合学生的判断,进一步明确轴对称图形的基本含义,即把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接着让学生画出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

  2.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2题。

  可以先让学生按要求依次进行操作,再通过交流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相关的`操作方法。

  其中画出一个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以及画出一个图形旋转或平移后的图形,都可以先找出一些重要的点或线段,然后确定这些点或线段在另一半图形中的位置,或平移旋转后的位置,最后连一连。

  要使学生认识到:决定平移后图形位置的关键是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决定旋转后图形位置的关键是旋转的方向和旋转的角度。

  把一个图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可以先在原图中找到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算出放大后的底和高,然后画出放大后的这些线段,最后连一连。

  要让学生思考按怎样的比是把原图形放大,按怎样的比是把原图形缩小。

  3.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3题。

  可以先让学生讨论确定圆的位置,需要把圆向右移动几格?圆心应画在哪里?画出的圆的大小应与原来的圆大小相等。在此基础上依次解决书上的几个问题。

  4.完成练习与实践第4题。

  可以提醒学生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作标准,先数一数每条直角边各有几格长,再算一算按指定的比例缩小后又应该是几格长。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并进行比较。求出新图形的面积与原来图形面积的比。

  5.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5题。

  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拼成的两个大正方形图案,说说它们分别是由哪两种瓷砖拼成的?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各自按要求设计图案。要提醒学生:第一,每次只能选择两种瓷砖;第二,每种瓷砖都可以适当旋转。

  展示学生设计的图案,及时组织学生互相评价。

  三、全课小结

  通过复习,你对图形变换方面的知识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四、布置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的相关练习。

  (其他练习见学校共享空间)

  课前思考:

  在做练习与实践第一题时,一定要强调要画出这图形所有的对称轴,有几条画几条。平移和旋转是学生在四年级就学的内容,平移学生应该都能掌握,但旋转相信有一部分学生是有困难的。要让学生知道决定平移后图形位置的关键是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在实际平移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先平移这一图形相对应的点,再画出完整的图形。旋转的时候一定要强调先确定旋转的方向,绕着哪个点旋转,哪个点就固定不动,不管是旋转还是平移后的图形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它的大小是不变的。

  课前思考:

  重点要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平移和旋转只是变换了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大小;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也是把图形进行变换的一种方法,只不过它是改变图形的大小,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让学生结合典型的例题再说说把一个图形平移、旋转,或把一个图形放大、缩小的具体方法。

  课后反思:

  轴对称图形概念中一定要强调是完全重合 ,而不仅仅是一样就可以的。在做第一题时,要找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中,旋转的操作要求对个别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在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例放大中,平行四边形的一组斜边的画法出现了不少的错,通过实物投影仪让学生注意看清楚原来占了几格,现在应该占几格。

  课后反思:

  有关平移和旋转的这些知识是学生在中年级时学习的,所以大部分学生现在解决相关问题时一般没有困难。但正如同年级组的几位老师谈及的那样,在练习过程中还是有一些小问题不断出现,主要原因是学生作图时不够规范。通过现在的系统复习后能及时纠正一些小错误,也使学生意识到读懂题目意思后再做是非常重要的。

  课后反思:

  由于教学进度比较紧张,这个知识点难度不高,所以我在教学中,将这课时内容与下一课时内容:图形与位置合并在一课时中完成。从课堂情况看,大部分学生掌握不错,但操作题作图时不规范,经常需要提醒学生有漏掉的地方。个别学习困难生还需单独个别辅导。对他们来说,这么多的知识点早遗忘了,在一节课中要回忆、巩固相关的知识,确实问题蛮大的。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1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2册89页“与反思”和“练习与实践”2、3-5,第90页上第6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复习巩固加法和乘法运算律以及减法和除法中的一些运算规律。

  2、能运用运算律使计算变得简单。

  3、培养学生合理、灵活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运用运算律使计算变得简单。

  教学设计:

  一、复习:

  1、我们已经学过的运算律有哪些?请先将第89页上的表格填写完整。

  2、说说各运算律用语言文字怎么理解?

  3、除了这几个运算律,在减法与除法中还有哪些规律?引导学生得出减法与除法中的规律,并用字母表达式表示。

  二、基本简便计算

  1、第89页上第2题

  要求先分析各题特征,看能否运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怎样简便计算?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分析校对。

  2、第89页上第3题

  分析这4题特征,看能否运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怎样简便?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分析校对。

  3、拓展练习(一)出示:(见补充练习纸)

  拓展练习(二):第90页上第6题

  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再观察前两题的简便计算过程,再按照这样的方法计算后两题。

  拓展练习(三)出示:(见补充练习纸)

  (由于补充的习题中有分数,无法发帖,所以只能发在共享空间了)

  课前思考:

  复习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抓住两点进行:一是明确整数.小数和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没有括号的,如果是同一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是含有两级运算的先算第二级,再算第一级。有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二是加法和乘法运算律既适用于整数,又适用于分数和小数的运算。练习与实践中,要借助第2题,让学生补充其它一些运算性质或运算规律,高教导又补充了一些具体的题目丰富学生的运算知识。

  课前思考:

  四则混合运算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运算顺序,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一些经常练习的简便计算学生基本掌握得不错,但也有个别学习困难生掌握的不好,在复习的时候要特别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正确、合理、灵活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和良好审题习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计算的乐趣,不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及正确的运用定律性质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

  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引出新课(约5分钟)

  1、观察3/10、7.4、8、125、5.4、7/10这六个数,你有什么发现?(预设:如学生说出下面的'①,则教师就继续说②;如学生直接说②,则教师就不再说①)

  ①这些数是整数、小数和分数。

  ②从计算的角度考虑这些数可以干什么?(凑整)

  2、请你根据这六个数编出三道口算题。

  7/10+3/10=7.4-5.4=8×125=

  3、对三道口算题再加工,请你继续计算。

  3/10+7/10×20=7.4-5.4÷0.9=24÷8×125=

  你想说点什么?(预设:不能为了凑整,而不顾运算顺序,应该按运算顺序做。)

  这些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二、进行复习(约30分钟)

  1、下面我们进行一次计算比赛,时间三分钟,看谁做得又对又多。可以不按题号顺序,有选择地做。(课前下发习题纸。)

  脱式计算下列各题:

  2、三分钟到!谁来说一说,你选择的是哪些题目?其他同学呢?

  3、思考:你们为什么选择这些题?

  4、我没让你们简算,你们怎么知道这些题能够直接简算的?(预设:需要观察数的特征,符号)简算的依据是什么?(小组讨论)

  5、追问:是不是数字只要能凑整就能简算呢?不能简算,根据什么?能简算根据什么?

  6、现在研究简算的题目,每人手里有一张表,自己先独立填写,填完后再小组交流。第一栏举例,可以是做过的例子,也可再举例。第二栏填简算的依据是什么?第三栏注意(即易错的地儿)是什么?把你们的研究成果,填在表里。(可把几类全研究,也可感兴趣的几个题)(约8分钟)

  简便运算的题目(举例)

  依据(定律或性质用字母表示)

  注意(易错或提醒同学的地方)

  7、学生汇报:(10分钟)

  (1)比如,依据加法、乘法的结合、交换律;乘法分配律;减法性质;商不变的性质;除法性质。师适时板书:定律和性质,并适时师生、生生间进行。

  (2)在学生汇报的同时,说到什么定律或性质时,如学生之间能相互补充最好,否则教师则补充一些学生没有易错的题目,如:

  (3)(意图:分配律的正确运用。②避免分配律迁移到除法中去)。

  (5)×19×17

  (6)3÷2.53÷2.5÷4

  8、订正结果后改正错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三、课堂:(2分钟)

  今天你想说点什么?

  预设:审题重要,观察特征、符号,依据定律、性质,凑整达到简算目的。

  今天的复习对于以前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认识或想法?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15

  (六)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67页四则混合运算和“练一练”,练习十二第9~12题,练习十二后面的思考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灵活地选择合理的算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在复习了运算定律和简便算法后,我们再来复习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运算的过程中,注意能简便计算的用简便算法。

  二、复习运算顺序

  1、提问:在四则运算里,第一级运算和第二级运算是怎样规定的?

  2、整理运算顺序。

  请同学们先看课本第67页上关于混合计算的几个问题,再讨论一下问题的答案,然后告诉大家.

  3、做“练一练”。

  (1)让学生说出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2)做上面四道。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分别做前两题和后两题,完成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注意运算顺序,检查计算过程。

  (3)做第三行两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奉上。集体订正。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二第9题。

  (1)做第1小题。

  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口答计算过程,老师板书。追问:能先算1.5-O.5吗?为什么?指出:计算时,不能简便计算的一定要按运算顺序算.

  (2)做后3小题。

  指名三人扳演,其余学生分组练习,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二第10题。

  让学生估算,并对估计结果进行解释。

  3、做练习十二第12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依次列出综合算式。指名口答,老师板书,要求说一说怎样想的。让学生说说每一题的运算顺序。

  四、讲解思考题

  让学生读题。提问:数量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根据甲数与乙数的和是345,这道题怎样做比较简便?(列方程)请同学们课后再想一想,试着把这道题做一做。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二第10题和第11题后三道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二第11题前四道题。

  (七)整数、小数应用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70页应用题复习和“练一练”,练习十三第l~7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数、小数应用题及其数量关系,加深理解和掌握分析复合应用题的推理过程和解题思路,正确解答整数和小数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在掌握了整数、小数四则运算之后,可以联系四则运算的意义,通过计算来解答应用题。今天,我们就复习整数、小数应用题。(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整数、小数应用题和它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掌握复合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能正确解答,提高分析推理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二、复习应用题

  1、复习简单应用题。

  说明:我们学习过许多应用题,最基本的是简单应用题,也就是一步计算应用题。(板书;简单应用题)

  出示应用题:

  (1)六年级有男生23人,女生25人,一共多少人?

  (2)六年级有48人,平均排成4行,每行多少人?

  提问,这两题的条件和问题各是什么?都是用几步计算的应用题?一道应用题至少有几个条件和几个问题?指出:根据两个有联系的条件,可以求出一个问题;要求一个问题,至少需要两个条件。指名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提问:第(1)题为什么要用加法算?第(2)题为什么要用除法算?指出:解答应用题时,要看条件与问题的联系.第(1)题,是要把两个数合并起来,所以就用加法算。第(2)题要把48人平均分成4行,求每行人数,所以就用除法算。因此,解答应用题,要根据数量关系,联系四则运算的意义确定解题方法。

  2、组织练习.

  请同学们看练习十三第1题,这些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说出每组数量的关系式。

  你还能说出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吗?

  3、复习复合应用题。

  (1)认识复合应用题。

  提问:谁能将上面的两道应用题合并成一道应用题?出示合并后的应用题。提问:这道题要几步计算,是怎样编出来的?指出:像这样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计算解答的应用题,是复合应用题。(接“简单应用题”板书:一复合应用题)它是由简单应用题组合起来的。

  (2)提问:解答应用题要重视分析数量关系,请大家讨论一下,我们主要学习过哪些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然后告诉大家。指名学生说明两种分析的思路,指出:解答应用题时用这两种思考方法进行分析,一般就可以找出中间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提问;谁来说一说,检验应用题有哪几种方法?

  4、组织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提问:第(1)题可以求什么问题?你是怎样想到的?(根据“每天做25套”和“做了4天”想到一共做多少件)指出;根据条件的联系,可以求一个相关的问题。现在大家看一看第(2)题,按上面的方法,说一说从条件想起要怎样想?先相互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指名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指出:解答复合应用题,有时可以从条件想起,找出中间问题,然后解答。指名学生口答算式和结果,老师板书。提问:这两题有什么联系,有什么不同?在解答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指出;第(2)题是在第(1)题求出一共多少套的基础上卖出80套,求还剩多少。解答时,都先根据条件想到,可以求“一共做了多少套”,所以解答这一步的算式是相同的;第(2)题要再用求出的一共l00套减80套,求还剩多少套,所以第(2)题是复合应用题。提问:第(2)题可以怎样检验?说明解题后要注意检验写答案。

  (2)做“练一练”第2题。

  提问:第(1)题需要补哪个条件?为什么?指出:根据题里的问题,可以想到需要什么条件,把缺少的条件补出来。现在大家看一看第(2)题,相互讨论一下,按照上面的方法,从问题想起要怎样想,然后告诉大家。指名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指出:解答复合应用题,有时可以从问题想起,找出中间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两道题的算式。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在补条件和解答第(2)题都是怎样想的7

  这两题解答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为什么?指出;这两题的问题相同,都可以从问题起想数量关系式,找出需要的条件。由于第(1)题两个条件已知,可以直接算出一共多少公顷;而第(2)题玉米的公顷数没有直接告诉,所以要两步计算,先求玉米的公顷数,再求一共多少公顷。

  (3)启发归纳。

  提问:从“练一练”两道题的解答,你认为可以怎样分析应用题?指出:解答应用题的关键就是分析数量关系.分析时,可以从条件想起,也可以从问题想起,找出中间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三第3题。

  指名两人扳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提问,这两厨你是怎样想的?解答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为什么不同?

  2、做练习十三第6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提问;第(1)题是怎样想的,要先求什么?第(2)题与第(1)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解答第(2)题是怎样想的?这两题都是先求哪个数量?为什么方法不一样?指出:这两题所说的是同一件事的数量,但其中一个条件和要求的问题不一样。解答时都可以根据问题来想,找出数量关系式,明确都要先求乙队架设的米数。但由于已知条件不一样,所以求乙队架设米数的方法也不一样。求出了乙队架设米数,就可以根据问题的数量关系求出结果。

  四、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各是怎样的?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三第2、4、5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三第7题。

  (八)整数、小数应用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72页练习十三第8—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数、小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更好地掌握分析应用题的思考方法,正确地解答应用题。

  2、使学生能灵活地进行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根据问题说出数量关系式。

  (1)5小时一共行多少千米?

  (2)实际每天织布多少米?

  (3)五、六年级一共栽多少棵?

  (4)实际比计划多生产多少台?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整数、小数应用题。(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进一步掌握解题思路,提高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二、指导分析方法

  出示练习十三第8题。学生读题。提问:这道题可以怎样想?(学生可以按不同思路想,老师按教材板书:每天要生产的件数二剩下的件数÷3)

  按上面这样的分析方法,接下去可以怎样想,这道题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说说每一步求的什么。让学生说说可以怎样检验。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三第9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说说每题中每一步各求的什么?提问:这三道题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在哪里?在解题方法上,三道题有什么相同点?(板书:先用除法求单一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指出:这三道题都要按“8天生产了3200只”来求题目的问题,所以都要先求单一量,也就是平均每天生产多少只.由于问题不同,求问题的方法就不相同。所以解答时还要注意根据问题的数量关系,选择相应的方法来解答.

  2、做练习十三第10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解题时可以怎样想,同时注意第(1)题的不同分析推理方法。提问:第(2)题有没有解法不同的?(板书不同解法的算式)提问:这两题条件、问题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第(1)题只有一种解法,第(2)题可以有两种解法?第(2)题的两种懈法有什么联系?

  3、做练习十三第14题.

  学生默读题目。指名口答算式,老师板书.提问求公路全长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让学生说明每一步求的.什么。指出:这类题的数量关系是每一部分的总千米数相加,就等于总路程,或者速度和乘时间等于总路程。

  四、课堂小结

  解答应用题一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分析数量关系?指出;解答应用题可以根据条件想能求什么问题,或者可以从问题开始想需要什么条件,这样就可以确定中间问题,知道解题的方法。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三第11~14题。

  (九)解简易方程

  教学内容:

  教材第73—74页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和“练一练”,练习十四第1—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及其作用,能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计算公式,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使学生加深对方程及相关概念的认识,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在复习了整数、小数的概念,计算和应用题的基础上,今天要复习解简易方程,(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明白字母可以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加深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二、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1) 求路程的数量关系。

  (2) 乘法交换律。

  (3)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让学生写出字母式子,同时指名一人板演。指名学生说说每个式子表示的意思。提问: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作用?用字母表示乘法式子时要怎样写?

  2、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结合提问怎样求式子的值的。

  3、做练习十四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选择两道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复习解简易方程

  1、复习方程概念。

  提问:什么是方程?你能举出方程的例子吗?(老师板书出方程的例子)这里用字母表示等式里的什么?指出:字母还可以表示等式里的未知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方程。(板书定义)

  2、做“练一练”第2题。

  小黑板出示,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提问:5x-4x=2里未知数x等于几,x=2是这个方程的什么?7×0.3+x=2.5里未知数x等于几?x=0.4是这个方程的什么?那么,什么叫做“方程的解”?(板书定义)它与“解方程”有什么不同?(强调解方程是一步一步完成的过程)你会解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吗?根据什么解方程?

  3、解简易方程。

  (1) 做“练一练”第3题第一组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解第一个方程是怎样想的,检查解方程时每一步依据什么做的。第二个方程与第一个有什么不同,解方程时有什么不同?指出:解方程时先看清题目,根据运算顺序,能先算的就先算出来.不能算的就看做一个未知数。我们现在解方程是一般根据加减法之间、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来进行的。(结合板书:解方程:能先算的要先算,再按各部分关系来解)追问:这两题可以怎样检验方程的解对不对?

  (2) 做“练一练”第3题后两组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分别做其中的一组题。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说说每组两题有什么不同,解方程的过程有什么不同。强调一定要先看清题,按运算顺序能先算的就先算出来,然后根据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求出方程的解。

  (3) 做“练一练”第4题。

  让学生列出方程。指名口答方程,老师板书。提问列方程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四、课堂小结

  今天复习了哪些知识?你进一步明确了什么内容?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完成“练一练”第4题解方程;练习十四第2题,第3题后三题,第4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四第3题前三题、第5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总复习教案02-28

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总复习教案12-14

《总复习》教案03-08

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01-14

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总复习教案(12篇)02-28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学计划03-02

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总复习教案(通用19篇)06-07

数学总复习教学反思04-05

数学总复习教学反思04-05

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范文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