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时间:2023-03-07 10:37:46 教案 我要投稿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十分优美的写景的文章,描写了被成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分为四个自然段,先总写,然后从“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三个方面具体刻画了钱塘潮的雄伟壮观,有声有色,有景色的正面描写,也有观潮人的侧面烘托,是很好的进行朗读训练的文章,同时,也是进行写景类文章。写作训练的典范。

  ▲设计理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的目的。基于此认识,我创设了“为钱江潮制作音乐风光解说片”的学习环境和探究主题,促使学生积极地研究课文,理解、收集、整理、运用有效信息,最终达成问题解决。

  ▲教学目标:

  基础目标:

  1、小组合作,制作音乐风光解说片,凭借问题情境解决,感受钱江潮的壮观,展现钱江潮的壮观,从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进行朗读训练。

  发展性目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信息检索、处理、重组、应用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在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感受钱江潮的壮观。

  2、难点:能把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有效地筛选、整理、并整合成具有学生思维特色的导游词。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让学生走进文本。

  1、播放录象,教师进行充满感情的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让黑板板书)

  3、你们认为哪个词是“元帅”?(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二、师生交互,让学生感知文本。

  多么壮观的钱塘江大潮,作为一个浙江人,我们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现在有很多的.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我们是不是应该尽一尽地主之意,为他们做一下导游。(任务驱动:编写导游词)

  1、自由选择一个自然段,同时可以上网浏览图片。你准备怎样介绍,可以边看图边介绍,也可以通过读来介绍。

  2、师生交流,品读。

  潮来前笼罩薄雾风平浪静

  (板书)观朝潮来时闷雷滚动一条白线

  浩浩荡荡山崩地裂

  潮去时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

  三、成果展示,让学生体验文本。

  在有了图片和课文中的这些内容以后,你还想在你的解说词中加如写什么?

  1、我的感受。

  (1)结合课文中描写人物的句子。

  (2)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注意安全,感到自豪等等

  2、还可以加入一些音乐。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挑选一个方面在网上制作解说词。

  交流反馈。

  四、拓展延伸,让学生超越文本。

  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乡有着太多太多这样的壮观景象,回家后上网收缩有关内容,制作成幻灯片,将举行一次宁波江东中心业余小导游的竞选活动。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2.认识生字,了解母鸡的形象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自读自悟,体会母爱的伟大。 2.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教学过程

  一 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舍笔下的猫,性格古怪又淘气可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老舍笔下的母鸡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请打开课本,看一看吧!

  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画出生词,边画边读两遍。

  3.思考。

  (1)作者笔下的母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什么变化?(讨厌 尊敬)

  三 细读课文,深入感知

  1.默读课文,出示投影。

  (1)作者为什么一向讨厌母鸡?

  (2)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一只孵出小雏鸡的母鸡?表现了母鸡的什么品质?

  2.小组交流讨论。

  第(1)题:作者讨厌母鸡是因为母鸡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发狂炫耀。

  第(2)题:①精心保护鸡雏,很有责任感;②想方设法为鸡雏找食,表现出母亲慈爱的本性;③教小鸡生活的本领,很负责,很辛苦;④夜间啼叫保护小鸡,很勇敢。

  3.集体汇报。

  4.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 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作者改变了他一向讨厌母鸡的心思,因为他看到了一只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母鸡。现在作者是什么心思?读第9自然段。(认为母鸡伟大,是英雄。)

  2.作者仅仅在写母鸡吗?(歌颂了母亲的.伟大、无私。)

  3.看看作者写猫和写母鸡在写作手法上各有哪些特点。

  (1)结构清晰。《猫》写猫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由两部分构成。《母鸡》明显分为母鸡孵出鸡雏前和孵出鸡雏后两部分。

  (2)叙述动物的特点,善用总分段式。如写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写母鸡,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它令人生厌的三个方面。

  (3)表现动物特点。对点滴小事进行具体的描写说明,使笔下的动物呼之欲出。

  (4)情感表达。《猫》始终是一种喜爱之情;《母鸡》则有由“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用前后的强烈对比,加深对母爱的赞颂。

  (5)语言运用。语言生活化、口语化,有浓郁的“京味”.

  课后习题

  1.用“天?地?”的形式写四字成语。

  (1)形容大风时天地间暗淡无光。(天昏地暗)

  (2)形容声音大。(天崩地裂)

  (3)形容天气非常寒冷。(天寒地冻)

  (4)形容时间长,永久不变。(天长地久)

  (5)形容包围严密,四面八方都布下了罗网。(天罗地网)

  2.后来作者为什么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表现了这个少年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生字、新词,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德育目标: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思考作为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自主能力?

  4.创新目标:引导学生自学,自己提出问题,学会独立思考。

  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查找有关欧洲国家和城市的资料;教师制作教学幻灯片。

  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二)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研讨、全班汇报交流。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导引目标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乌塔》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大概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文。(激发兴趣)

  2.学生回顾内容,提出疑难,展示自学;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创设条件

  1.置疑: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个游欧洲,确实是一件令人惊讶的事。请结合课文内容,小组学习,谈一谈乌塔身上具有什么性格特点?

  2.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直入主题,引起学生思考、讨论,并让学生把自己体会到的乌塔的性格特点板书到黑板上,这对学生是一种肯定,一种锻炼。)

  三、组织研究

  1.激情:乌塔和中国小学生不同在哪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哪一种教育教学方法呢?现在,请同学们自愿结组,选择你感兴趣的话题,分组讨论:

  (1)乌塔的'说法和做法好不好?我们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

  (2)自立精神与冒险有什么区别?怎样才算自立?

  (3)从乌塔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受到了什么启示?

  2.得出结论,达成共识。板书:长出独立的翅膀。

  3.小结,教师提出自己的建议:

  a、我们应该向乌塔学习她的独立精神,但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去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学习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b、一人外出,要有家长同意和充分准备。

  c、要像乌塔一样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

  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时间才能锻炼出来。

  (深入研究课文内容,扩大学生学习和思维的空间。同时,学生广泛地查询资料,学习知识,流利地表达,这样,不仅涉入了知识,又锻炼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四、反思小结

  1.本篇课文学完了,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2.请同学们朗读课文。

  五、布置实践作业:(任选两题)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2.回想自己游玩过哪些地方,请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写诗,或写文,或画文并茂,把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写下来。然后展示给同学们看。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会认“乖”等7个生字,会写“性”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抓痒、踩印、梅花”等13个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真实,具体的表达方式,体会文中作者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4、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中作者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2、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词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导语:(拿出一本卡通书《多啦A梦》)这本书你们都喜欢看,谁能告诉我这本书的主角是谁?(生答:大雄和机器猫)。没错,除了大雄外就是那只可爱而且无所不能的机器猫,但是它不是真实的猫,现在我们来看看现实生活中的猫(课件展示猫的图片)。今天我们就跟随老舍先生来看看他养的猫。

  板书:猫(齐读)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词新词

  1、初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2、反馈自学情况:

  a、指名读生字,卡片演示生字

  b、请同学上台听写

  c、点评并重点讲解:“凭”字上半部分是“任”最后一笔稍短;“贪”字上半部不能多加一点写成“令”,“痒”偏旁不是“广”,“辟”字的左边不是“启”。

  d、辨析多音字:“的”、“和”、“了”,让学生读出他们的字音,同时点击画面出示相应拼音。

  三、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a、词语质疑

  任凭:不论,无论无忧无虑:没有忧愁和担心

  屏息凝视:指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地看。屏:抑制凝:注意力集中

  生气勃勃:形容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b、听课文录音。

  c、集体朗读课文,体会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给你什么感受?

  (2)自由讨论,小组交流汇报

  (3)检查汇报情况,请几个小组代表谈谈

  板书:古怪

  淘气可爱

  (4)请选择你最喜欢的部分,自由组合读书,把“古怪”“淘气”“可爱”的味道读出来。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7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重点句子意思。

  (3)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练习、口头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的目的。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4)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伟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教学重点、难点:

  1.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文章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总结全文,指导学生带着理解朗读全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师: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还有令人向往的西藏,提起西藏你想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词。

  3.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奇)

  4.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再次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纲:

  ①读一读,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奇”在什么地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②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做标注。

  5.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三、交流汇报

  1.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2、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

  四、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师:雅鲁藏布大峡谷真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观,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观?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3.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同时理解重点词句。)

  根据学生的汇报老师相应地点拨:

  第二自然段帮助学生理解大拐弯的“神奇”,关于这个大拐弯还有一个传说呢,默读,谁能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将这个传说绘声绘色地讲给大家听?第三自然段用三个字可以概括大峡谷的特点:长、深、窄。

  它全长496、3千米,最深处达5328米,宽度仅21米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第四自然段抓住“自然博物馆”学习。

  第五自然段结合课后第二题学习。这一段作者用了几个“最”?可不可以换成“非常”?为什么?

  五、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点拨需要注意的重点词语。

  六、作业布置:

  A类:抄写生字词,并为文章写一个提纲。

  B类:抄写生字词,并将雅鲁藏布大峡谷介绍给父母亲人听。

  C类:抄写生字词,并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位置——强烈反差

  形状——鬼斧神工

  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第一大峡谷

  景观——景色奇异

  展望——世界关注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

  要求1.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爱的力量是伟大而崇高的。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注意积累词语。了解作家、作品。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重点

  难点1.抓住老麻雀的神态、动作,体会爱的伟大。

  2.引导学生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为爱的力量。

  教学

  课时两课时

  麻 雀

  我打猎回来,走在林阴路上。猎狗跑在我的前面。 [①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段导读: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猎狗出场。

  突然,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xiù)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②这里的“野物”指什么?“突然”和“嗅”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猎狗放慢脚步,嗅到了野物。

  风猛烈地摇撼(hàn)着路旁的梧桐树。[③“猛烈、摇撼”写出了什么?]我顺着林阴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 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cháo)里掉下来的。[④“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说明了什么?从“呆呆地”和“无可奈何”这两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我”看到了一只从巢里掉下来的小麻雀。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打猎回来的路上,猎狗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句导读:猎狗的动作虽然缓慢,却很可能带有攻击性,小麻雀的处境令人担忧,猎狗的危险与其缓慢的动作形成强烈的对比。] [⑤从猎狗的动作描写中你想到了什么?]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⑥“突然”一词表明了什么?作者为什么把老麻雀比作一块石头落下来?]它扎煞(zhā shā)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⑦动物在什么情况下才会“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正当猎狗想伤害小麻雀时,老麻雀很快出现在猎狗面前,并绝望地尖叫。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zhěnɡ)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sī yǎ)的声音。[句导读:此句写出了老麻雀一副“临战”的紧张姿态。] [⑧老麻雀为什么浑身发抖,并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bó)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pánɡ)大的怪物哇!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⑨这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

  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老麻雀要跟猎狗进行一场殊死搏斗。

  猎狗愣(lènɡ)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⑩猎狗愣住了,慢慢地后退,是因为害怕吗?]

  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猎狗被老麻雀的勇气震慑住了。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写猎狗想伤害小麻雀,老麻雀飞落下来,保护小麻雀。

  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我”为什么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我”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了。“我”为老麻雀伟大的母爱所感动,小麻雀的危险解除了。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我”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了解课文内容,能够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麻雀和猎狗的图片。

  一 导入

  (课前在黑板上贴麻雀和猎狗的图片)

  (老师边指图边说)麻雀和猎狗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动物,它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学生用词语或一两句话描述一下。板书重点词句。)

  学生甲:麻雀弱小,猎狗庞大。

  学生乙:麻雀和猎狗相比,麻雀显得特别弱小,猎狗看上去显得很凶。

  弱小的麻雀和庞大的猎狗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麻雀》,这篇文章选自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猎人笔记》。《猎人笔记》写了一个猎人的狩猎所见,以随笔的形式出现,包括25个短篇故事。

  二 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根据生字表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交流: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

  3.反馈学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随时纠正读音。

  梧 桐 绒 掩 嘶 哑 搏 庞 危 险

  (2)多种形式认读:带读、比读、分组读,结合生活理解词语。

  嗅 你知道哪个词和“嗅”意思相近吗?

  巢 你见过“鸟巢”吗?是什么样子的?

  拯救——拯

  课文中谁“拯救”谁?

  嘶哑——嘶、哑

  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发出“嘶哑”的声音?

  搏斗——搏

  你见过“搏斗”的场面吗?给你什么感觉?课文中谁要和谁“搏斗”?

  庞大——庞 愣住——愣

  “愣住了”的表情应该是怎样的?课文中谁“愣住了”?

  (3)书写指导。

  ①绒:右边是“戎”不是“戒”,注意不要多写一“竖”。

  ②搏:左边是“提手旁”,注意与“博”的区别。

  ③庞:“广字旁”下面是“龙”字,切记不要丢掉撇,写成“尤”。

  (4)分段指读课文,检查字音的掌握情况。

  三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中都出现了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文章中出现了小麻雀、老麻雀、猎狗和“我”。猎狗要吃小麻雀,老麻雀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猎狗被镇住了,不由得后退,“我”急忙唤回了猎狗。)

  (2)根据提示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我”的猎狗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拯救自己的幼儿,镇住了猎狗。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我”急忙带着猎狗走开了。

  (3)明确自读课文时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标注出来。

  学生提出自学中不懂的问题,较容易的问题边提边由学生解答;较难的问题可在下节课解决。

  四 小结

  面对庞大的猎狗,老麻雀全然不顾自己可能面临的危险。它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1.根据本学期的训练重点和学生的特点,教师在这节课上应继续从引导学生抓住主要句子,结合重点词语谈体会来理解课文入手,逐步培养学生抓重点词体会感悟句意的能力。比如:教学伊始,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第3自然段,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你觉得这只小麻雀是一只怎样的麻雀?从哪儿看出来的?让学生从书上找出相应的词语谈体会。通过读书,有学生认识到:这是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是一只从树上摔下来的小麻雀;是一只无可奈何的小麻雀……这些内容都能从书本上找到相应的词语,而后再进行归纳整理,进行总结。以此来训练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文章的能力。

  2.在此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文中的句子,理解猎狗的形象及老麻雀保护小麻雀的做法。

  3.本课老麻雀全力保护小麻雀的爱子之情是令人震撼的。动物界能有如此令人敬佩的情感,我们人类则更应该拥有。为了让还不太懂得关爱别人的学生受到爱的触动,能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爱,也能学会去关爱别人,教师在教学的最后(在学生体会到老麻雀对小麻雀的爱之后),引导学生找自己身边家人对自己的关爱,从而触动他们,让他们从文本中受到熏陶,思想得到升华,感受爱的伟大,从而教育他们要学会用爱去关爱别人。

  1.抓住老麻雀的神态、动作,体会爱的伟大,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爱的力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4、5自然段中描写老麻雀的句子和表现老麻雀保护小麻雀的动画片。

  一 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老麻雀、小麻雀、猎狗与“我”之间发生了一件非常感人的事。(板书:老麻雀、小麻雀、猎狗、“我”)谁能简单说说这是一件什么事?(猎狗要吃小麻雀,老麻雀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猎狗被镇住了,“我”急忙唤回了猎狗。)

  二 学习课文

  1.猎狗要吃的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让学生读课文中的有关内容。

  (1)出示填空,请学生先填一填,再谈谈感受。

  我顺着林阴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2)集体交流。

  学生甲:我觉得小麻雀特别可怜。

  学生乙:小麻雀刚出生不久,嘴角嫩黄,它还不会飞,特别需要帮助。

  学生丙:小麻雀一定特别害怕,可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办。

  (3)有感情地读一读第3自然段。

  2.面对这么娇弱的小麻雀,猎狗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在这危急关头,老麻雀是怎么做的?自己读一读第4、5自然段,把感受最深的句子画出来,还可以简单批注。

  3.集体交流,谈谈自己的体会,再朗读。(根据学生所说出示句子)

  (1)句子一: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①对比朗读(课件出示句子),谈感受。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形象地表现出老麻雀飞落时动作之快,用力之猛,反映了老麻雀着急、紧张的心情,也表现了它的勇敢。)

  ②老麻雀“扎煞起全身的羽毛”是什么样子?结合实际说一说,老麻雀“绝望地尖叫着”,既然“绝望”,为什么还要尖叫?

  (老麻雀对自己能否挡住猎狗没有把握,但仍尽力尖叫来警告猎狗,保护自己的孩子。)

  ③课件播放老麻雀落在猎狗面前的动画片,再次加深学生的感受,朗读这句话。

  (2)句子二:

  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

  ①老麻雀紧张什么?它真的一点儿也不害怕吗?

  ②此刻老麻雀在想什么?

  ③读一读这句话。

  (3)面对这么危险的情况,老麻雀很有可能丢掉性命,那么,它可不可以不飞下来?(可以)那它为什么还要飞下来呢?

  课件出示句子:

  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

  (这种力量就是对孩子的爱。正是爱的力量,让老麻雀奋不顾身,将自己置身于险境。)

  4.“爱”的力量是巨大的,结果怎么样呢?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1)猎狗为什么“愣住”了,又“慢慢地向后退”呢?

  看法一:猎狗害怕了。

  看法二:猎狗被老麻雀的勇气征服了。

  (2)为什么“我”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三 总结全文

  1.读了这篇课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麻雀是一种很常见、很普通的鸟。它没有漂亮的外衣,没有动听的歌喉,平时不会有人愿意多看它几眼。然而,在这普普通通的鸟的身上,有着这么令人敬佩、令人感动的精神。强大的爱,拯救了小麻雀,征服了猎狗;强大的爱,感动了“我”;强大的爱,也打动了我们每位读者的心。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

  教学难点

  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从而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对豌豆熟悉吗?在通话世界里,豌豆也是有生命、有思想的.你们看——五颗小豌豆从豆荚房子里跳出来了,来到这个世界上,同学们想象一下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教师板书:《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在读文过程中,勾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再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最后点名分段阅读课文,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3.谈一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荚、豌、按、僵、苔、囚、框、溢”

  “构”是“木”加“匡”;“荚、苔”的偏旁都是草字头;“豌——碗”是形近字;“囚——因”是形近字.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豌、按、适、恐、枪、耐、玻、璃、探、愉、绕、曾”

  左右结构:豌、按、枪、玻、璃、探、愉、绕,书写时要左窄右宽;“绕”是左右结构的字,右上角没有一点.

  上下结构:曾.

  半包围结构:适.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3.词语理解:

  僵硬:(肢体)不能活动.

  预感:事先感觉.

  丰满:充足.

  揭晓:公布(事情的结果).

  相称:事物配合起来显得合适.

  囚犯:关在监狱里的犯人.

  洋溢:指情绪、气氛等饱满而充分流露.

  四、课堂小结

  1.学生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字词.

  探出愉快盘绕不曾按照舒适恐怕玩具枪

  集体订正.

  2.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围绕着什么写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板书课题:《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二、理解课文.

  1.豌豆在家庭里的地位是怎样安排的?

  (按照在豆荚里的排列顺序.)

  2.豌豆为什么想出去?哪个词具体说明了想出去的理由?“变得僵硬”具体说明了豌豆们已经成熟,想出去了.

  3.五粒豌豆即将分开时,它们的想法有什么不同?

  ○1小组展开讨论,通过阅读提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

  ○2汇报交流.

  分角色读.指导朗读:读出前四粒豌豆骄傲的语气.

  4.表现了豌豆们怎样的性格?

  第一粒豆和第二粒豆:自高自大.(板书:自高自大)

  第三、四粒豆:满足现状(板书:满足现状)

  第五粒豆:随遇而安,喜欢过平静的生活.(板书:随遇而安)

  (让学生体会到:小豌豆的长大满足了小姑娘的愿望,使她鼓励起了战胜病魔的信心.)

  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惊喜的感情.

  5.其余几粒豌豆后来是怎样的?

  指名朗读.

  (板书:吃掉了落到脏水沟里)

  小组讨论后回答.

  6.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a.课文说被青苔包裹的豌豆像“一个囚犯”,但它却长得很好,为什么?

  b.母亲为什么要把一株豌豆苗说成“一个小花园”?

  c.掉到水沟里的那粒豌豆真的很了不起吗?

  d.小姑娘看到豌豆开花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小组讨论后回答.

  生:我发现有的问题是针对课文的一部分的内容提出来的,有的'问题是针对全文提出来的.

  生:因为这粒豌豆正好落在青苔的缝隙里,适合豌豆的生长.

  生:小女孩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出去,即使到院子里都不能,窗台上的豌豆苗正好可以陪伴小女孩,也就是一个小花园,也是母亲一个美好的愿望.

  生:一粒自大的豌豆没什么了不起.我还知道小女孩看到豌豆开花心情很好.小豌豆就是希望,是女孩对生命和生活的希望.

  7.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慢慢好了?小组讨论.

  生:豌豆的成长给了女孩希望,让女孩心情变好,女孩因此变得坚强,所以慢慢好起来了.这就是奇迹,是爱的力量.

  三、拓展延伸.

  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到了爱的幸福,爱的神奇,同时更感受到奉献爱是最崇高的、最伟大的.只要我们都献出一份爱心.世界将处处充满爱!

  小姑娘对小豌豆很感激,假如你是小豌豆,你会对小姑娘说些什么?

  四、板书.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第一粒:飞向世界

  第二粒:飞进太阳落到脏水沟里

  第三、四粒:射的最远

  第五粒: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一株植物随遇而安

  教学反思

  这个故事主要写豆荚里的第五粒豆子不小心落在了一个瘫痪的小女孩的窗台边,他没有埋怨恶劣的环境,努力的生根发芽,它吸引了窗户里面的小女孩,为了能每天看到发芽的豆苗,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奇迹般地站了起来,真是不可思议!

  1.让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整节课我都饱含激情,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

  2.不足之处是重点词句的理解这一环节,处理得不够到位.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以及新词;朗读古诗并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感情;背诵、默写课文。

  2、联系生活实际、资料查询、讨论等相结合。

  3、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感情,喜欢学习诗歌。

  教学重难点:

  朗读古诗并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师:今天,我们走进李白的时代,和他享受诗的快乐。

  板书:赠汪伦

  读诗的名字。

  二、自学古诗:鼓励:请同学们自己读这首诗,根据注释,或查字典自己尝试理解一下诗句的意思,我相信大家有能力完成。

  学生各自投入地读书,然后自己尝试解释诗句。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向身边的同学求助

  三、学习古诗,体会诗的.意境:

  1.引导:谁来说说你怎么理解这首诗的。

  2.鼓励:你很能干,不用老师讲,自己就理解得这么好,谁再试一试?

  3.提示:很好,看来,大家的自学能力挺强,离开老师也能自己学习了。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问。”对这首诗,你们有什么问题?

  4.鼓励将问题进行得更准确:你们真会提出问题,但是,我更相信如果你再仔细读读诗,再仔细思考思考,讨论讨论,可以提出更有水平的问题。

  5.学生读诗,提出新的问题。

  6.学生再一次说自己的理解。

  7.学生提问:“踏歌声”是什么意思?李白为什么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和汪伦的感情为什么这样深?”

  出示补充的资料(教参)

  8.鼓励:这两个同学很会联系生活实际,按理说送人应该在家里告别,送别朋友一般又比较伤感,他们发现了诗中写的和生活实际不同。请大家围绕“汪伦为什么要等到李白上船时再送?”“为什么是欢欢喜喜地踏歌相送?”

  9.提示:谁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

  10.鼓励:汪伦真是李白的知己,你们真是李白和汪伦的知己,也是这首诗歌的知己啊!你能把这首诗歌背诵下来吗?

  11. 提示: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诗?用什么形式送的?

  板书:以歌送别

  12.学生细细地读诗歌,将问题进行系统准确化:“一般人离别时都很伤感,为什么汪伦送李白时,高高兴兴地踏歌相送呢?”“为什么汪伦偏偏要等到李白上船要走的时候才来相送呢?”

  13.学生讨论。

  14.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15.学生背诵。

  16. 学生:以歌送别。

  四、指导学习古诗《山中送别》:

  1.提示:汪伦以歌送别李白,王维也在送别自己的朋友,出示:

  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2.提示:请你借助课下注释、字典等相关的资料进行自学!有困难的同学仍然可以与身边同学交流。

  小组交流

  3.引导:谁能将这首诗歌解释一下?

  4.学生自由读一读。

  5.学生借助相关的资料进行自学。

  6.提示:如果说汪伦用歌送自己的朋友李白,那么王维用什么送别自己的朋友呢?

  板书:以话相送

  7.学生相互讨论学习,然后进行展示。

  8.学生说说:以话相送.

  五、师生:

  提示:古人不论是以歌送别、以话相送、以酒相送、以目相送,说到底诗人是以什么相送?

  板书:以心相送 以情相送

  激发情感:待人以真心相送,以真情相送,让我们都怀着和诗人一样的心情吟诵这两首诗歌吧!

  学生说说:以心相送 以情相

  学生进行背诵。

  六、作业:1’

  提示:课后搜集相关的送别诗歌,进行背诵。

  送给老师几句诗。

  学生完成。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2、理清课文脉络。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导入: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几位好老师,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他(她)为什么会让你难忘?

  2、指名作答。

  3、揭题: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板书课文标题。

  二、初读全文

  1、自学生字词。

  ①自由读。

  ②指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1、学生通读课文。

  2、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3、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意思?

  四、理清课文脉络。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分层。

  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田老师怎样上课的?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一(1)“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

  二(2-7)教语文的田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三(8-9)“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

  五、分段读课文。

  六、作业:

  1、完成练习册1、2、3。

  2、认真诵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略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读一读。

  2、想一想: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

  三、细读课文第二部分

  1、速读第3至7自然段,找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笔画下来。犕桌讨论,指名汇报。

  2、你不想听一回田老师的国文课吗?

  ①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

  ②指名朗读。

  3、小组研究: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反复阅读第5自然段,然后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说说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

  四、美读课文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2、指导朗读:怎样读才能传达出作者对田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①同桌讨论;

  ②自由练读;

  ③指读,相机引导。

  3、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

  五、朗读全文。

  六、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师恩难忘

  师:口才好文笔好生:难忘师恩

  编故事娓娓动听如春雨滋润

  孔子和学生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正确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

  2、基本技能:能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习惯;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够大胆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3、思想教育: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孔子的高大形象,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含义。

  2、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孔子的画像)同学们,认识这个人吗?(板书:孔子)你们了解孔子吗?

  2、学生结合资料谈对孔子的了解。

  3、教师补充资料:孔子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大教育家,后人为了纪念他,专门修建了孔庙。(课件出示孔庙的图片)孔庙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孔子同时受到世界人民的敬仰。

  4、补充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课件出示词语,检查读音情况。

  3、指名朗读,要求:仔细听,有没有读错的地方;同时画一画课文提到了哪几个学生。

  4、课文提到了哪几个学生?(课件出示:颜回子贡子路子张子夏)点明颜回、子贡、子路、子张是孔子得意的四大弟子。

  5、快速默读课文,画出不懂的问题。

  6、小组交流对孔子的印象。

  三、学生谈对孔子的初步印象。

  1、通过读课文,你觉得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教师随机板书:(可能有以下的认识)

  有爱心谦虚伟大受人尊敬了解学生不贪财

  善于教育大教育家

  四、教师因势利导,深化对孔子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佩之情。

  (一)、第一段的学习依据学生对孔子的初步印象进行进一步的引导。

  1、你从哪部分读出孔子有爱心的?请你给大家读读这个自然段。

  2、说说看,你怎么觉得他有爱心?

  3、谁有和他不同的感受?引导学生结合句子说出自己的见解。课件随机出示重点语句:

  当时,只要你想跟孔子学习,哪怕是带上一束肉干作见面礼或学费,孔子也会乐意收做学生。

  孔子从不以家境贫穷或富裕、天资聪明或愚笨来选择学生,所以他门下的学生,包罗各种各样的人才。

  4、小结:看来孔子确实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们再来读读书,书中有一个词和大家说的意思差不多。(板写:有教无类)为了让学生得到一样的教育,不管贫穷或富裕,不管聪明或愚笨,他都乐意收做学生。他的确是位令人敬重的好老师!

  (二)、第二、三段的学习

  1、刚才同学们还谈到了谦虚,你是从哪部分读出来的?

  ⑴、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⑵、谁来说说孔子什么地方让你感到谦虚?

  小结:一位德高望众的老师敢于在学生面前说出自己的不足,孔子的谦虚真让人敬佩啊!

  ⑶、朗读孔子的话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课件出示四句话)⑷、指名分角色朗读孔子与子夏的对话。

  2、刚才有同学谈到孔子非常了解他的学生,你们又是从哪部分读出来的?(第三自然段)

  ⑴、在阅读这部分的时候,你们有没有遇到不懂的问题,现在可以提出来。引导学生弄懂“变通”、“和颜悦色”、“谦厚”等词语的意思。

  ⑵、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思考过孔子这么了解每一位学生,对他教学生成才有没有什么帮助?

  ⑶、小结:的确如同学们所说,孔子这么了解学生,使他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课文第一自然段有一个词和我们说的意思一样,那就是“因材施教”。(板写:因材施教)孔子正是善于把握学生的特点,发挥学生的优势,改进学生的不足。培养出了各种各样的人才,造就了七十二个才华超众的贤人,创造了一个了不起的培育人才的纪录。

  3、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⑴、指导朗读,孔子和子夏的话分别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⑵、指名分角色朗读。

  ⑶、练习朗读二、三自然段。

  4、(课件出示句子: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这段对话让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那么老师对子夏的教育是什么呢?

  5、小结:看来孔子在教育学生方面的确是位了不起的老师,他的思想和人品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学生,影响了他学生的学生,影响了中国的教育。被世世代代的人们尊为先师。(板写:万世先师)

  6、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7、(课件出示孔子的画像)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五、课外拓展。

  1、(课件出示孔子的名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全班齐读。

  3、推荐学生阅读漫画版的《论语》和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连环图画《孔子胜迹图》。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认词:

  富裕、天资、愚笨、选择、谨慎、谦虚

  二、比较记忆字形

  裕资择谨慎

  浴姿泽勤真

  三、练习写生字10个。

  一、把自己摘录的孔子名言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它的理解。

  四、用一句话说说自己对孔子的认识。

  五、拓展思考:

  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想对他说什么?

  六、读名言警句,试着背下来。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身边人的态度。

  2.“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句话表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相长”的特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

  七、读课文,做摘录笔记。教师指导后进生,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评议。

  语文天地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摘录笔记的写法。

  2、练习阅读复述短文。

  3、通过对《一位影响了我一生的老师》的朗读品味,培养学生尊师、爱师、亲师的感情。

  4、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会师生间真正情意,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练习阅读复述短文

  2、通过对《一位影响了我一生的老师》的朗读品味,培养学生尊师、爱师、亲师的感情。

  三、教学课时: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

  一、教材解读

  荷兰一向以“花之国”、“风车之国”、“运河之国”、“牧场之国”闻名于世。本文正是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的。课文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寂静、神秘含蓄:白日里,牧场是动物们的天堂,无论是花色多样的牛,还是骏马或羊、猪、鸡,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低地上”是那样的悠然自得、惬意舒畅,广阔无垠的草原无疑就是他们的自由王国,好一幅家禽家畜安闲游憩图。即使是傍晚出现了挤奶的人也并没有打破草原的寂静,奶牛仍是“严肃沉默”,挤奶人更是“默默无语”,连船只行驶也是舒缓平稳的,车船的到来与离去也反衬出了草原的寂静。直到夜幕降临,荷兰更是沉入一片静谧之中,又成了一幅沉沉静夜图。课文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荷兰牧场和运河交错的独特地形,看到了畜牧业尤其是奶牛和奶制品在荷兰国计民生中的重要作用,更看到了荷兰蓝天、碧草、牛羊组成的优美迷人、自然和谐的景观,所以作者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既是作者在向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更是对荷兰的美景发出的赞叹。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传神,比喻、拟人是本文语言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选编这篇文章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荷兰牧场的田园风光,体会动物与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二是使学生领悟本文在写景方面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优美的语言。

  二、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之美。

  3、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三、教学重难点: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的可爱;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难点是让学生明白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感悟并说出文章所展示的诗情画意。

  四、教学创意着眼点:

  感受与表达想结合。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释题导入:

  1、 谈话导入:

  同学们,前两天我们跟随课文先去了泉城济南,见识了那天下闻名的泉水,又去了人间仙境九寨沟,领略了那儿神奇的美景。今天,我们要去哪儿呢?

  2、板书课题:田园诗情

  指名读题,用不同语气。 田园?看到田园,你想到了什么?——田地和苗圃,泛指农村。想到了……

  诗情?看到诗情,你又想到了什么?——诗一样的情怀,有一个词叫做诗情画意

  我们刚刚学过的美丽的《九寨沟》能不能称作田园诗情?

  3、 好,那让我们诗情画意的来读一读课题。

  4、质疑过渡:这田园诗情的地方是哪儿呢?对,就是把郁金香定为国花的荷兰。今天呀,我们将要走出国门,来到欧洲西部的花之国、水之国、牧场之国——荷兰,去看一看那里的田园风光,感受那里的田园诗情,一睹那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好吗?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己轻声读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2)积累好词,在好词下面做记号。

  2、学生自己读课文,圈画好词。

  3、 指名分小节读课文,相机正音,学生评议。

  交流圈画到的好词,多读几遍。

  4、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你看到了哪些田园风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读后交流,相机板书:

  草原奶牛图 郁金香

  低地骏马图

  动物王国

  傍晚图

  夜晚图

  三、学习生字

  1、学生自学生字。

  2、提出有难度的生字,共同讨论识记方法。

  3、完成习字册上描红。

  四、课外作业

  搜集有关荷兰的风光图片或文字资料,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1、揭题:田园诗情

  2、回顾:有着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等美称的荷兰,究竟是怎样的呢?

  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你看到了哪些有着浓郁的荷兰风情的.图画呢?

  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草原奶牛图 郁金香

  低地骏马图

  动物王国

  傍晚图

  夜晚图

  3、过渡:是呀,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流动的奶牛,鲜艳的郁金香,剽悍强壮的骏马,悠然自得的动物、宁静的夜晚……这就是荷兰的田园风光,这就是荷兰留给我们的印象!

  二、抓住重点,品读感悟

  1、那么,你最喜欢哪一处美丽的风光呢?它又让你感受到怎样的诗情画意了呢?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地方,并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景象,边读边体会情趣。

  2、 自读自悟

  3、小组交流:把你最喜欢的地方读给小伙伴听,把你最深的感受与组内同学分享,把你的困惑拿出来大家一起讨论,等会我们请小组派代表把你们看到的和感受到的说给同学们听。

  4、 大组交流反馈:

  a、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b、说说为什么喜欢?(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c、同学补充或看有关图片

  d、有感情朗读

  5、同学们说的多好呀,看来我们大家不虚此行!是的,这就是荷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现在看来,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或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呢?)真正的荷兰是指怎样的荷兰呢?

  (真正的荷兰不仅仅体现在那花之国水之国,更是那骏马的自由王国,是那天堂般的动物世界,是那宁静安谧的夜晚,是那悠然的家园、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还是那作者内心深处溢发的对荷兰田园风光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三、 拓展迁移

  1、同学们,今天我大家一起游览了荷兰乡村的美好景色,感受着那迷人的田园诗情!还记得吗?首先,我们来到了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看到了——(一生说,可结合图片);接着,我们又来到了碧绿色的低地,——(同上);到了傍晚,我们看见——(同上);是的,运河之中装载着奶桶的船只舒缓平稳地行驶着,我们上了小船,之间夜幕降临,——(同上)……啊,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呀!

  2、真美呀,我们又一次陶醉在这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中,感受着那份宁静悠闲和富足安适,感受着作者对这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的赞美和向往。建议大家:

  a、 选择自己喜欢的美词美句反复诵读,展开想象,积累背诵。

  b、 继续搜集这样的描写田园风光,或具有民族特色的自然景象的文章来读一读,比较、感受、积累。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和过程,以及雾凇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重点:体会雾凇的美丽奇观,弄清雾凇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难点:弄清雾凇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第22课——雾凇。说说看,雾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名交流)

  过渡:雾凇到底有多美呢?它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二、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快速阅读第一小节,思考这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指名交流)

  板书并解释:奇观——奇异的景象

  2.从哪里看出来雾凇是奇观?

  ①雾凇很美(哪写词语可以看出来?洁白晶莹 银光闪烁)

  ②雾凇很壮观(从哪看出来?十里长堤 缀满)(相机指导:雾凇是在哪里出现的呢?十里长堤。这词语说明雾凇——壮观。)

  板书:洁白晶莹 银光闪烁 十里长堤 缀满

  3.同学们想看看这美丽壮观的雾凇吗?

  出示雾凇图片,相机讲解。

  4.此刻,你最想说什么?(指名交流)

  5.你喜欢它吗?能带着你喜爱的感情读一读吗?(指名交流,学生评价。你能像他读得一样好吗?或者你能读得比他好吗?)

  6.让我们再来品位一下这美丽的'北国风光!(齐读第一自然段)

  7.这样的景象真是太美了,难怪人们要把它称为——奇观。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1.南方有雾凇吗?(没有)此时你最大的疑问是什么?(指名交流,学生提问)

  2.你能在文中哪里找出答案呢?(第2节)

  3.指名读第2节。谁来说说看,答案在哪里?(指名交流)

  4.雾凇成因:(板书:成因)

  ①饱和的水汽——吉林有过于饱和的水汽吗?从哪里看出来?

  a.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弥漫着阵阵雾气。

  b.每当夜幕降临……十里长堤。

  板书:水汽

  ②遇冷凝结:吉林温度如何?能零下30摄氏度。

  板书:遇冷 凝结

  5.你最喜欢第二自然段中的哪写句子?能给我们读一读吗?

  a.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地,……模糊了。

  b.这蒸腾的武器,慢慢地、轻轻地、……镀上了白银。

  生读。评价。指导体会“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等词语”。

  6.就这样,雾气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引读)——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7.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第二节,用心记住雾凇形成的过程。

  四、精读第三自然段

  1.夜晚来临,十里长堤上本来还是一片黑森森的林木,只不过一夜,就变成了千姿百态的玉树琼枝!

  实在让人称奇。(出示多媒体)请同学们仔细观赏,选一个镜头,用几句话描绘一下。(指名交流,评价)

  2.看着这千姿百态的玉树琼枝,此时此刻,你最想用哪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你理解这句诗的意思吗?(指名交流)你来读一读它。从你读的过程当中,老师感受到了你的感叹!

  3.谁能用赞叹之情读好第三节?(生读)

  4.让我们一起漫步在松花江畔,感受一下这如诗如画的美景,齐读第三小节。

  五、拓展

  1.现在,你就是一名导游,要向来自全国各地以及全世界的游客介绍吴淞,你打算讲哪写内容?(景象、成因)

  2.先向你的同桌介绍。再到前面来交流。(两三名)

  六、作业

  1.背诵这篇课文。

  2.向同学或亲朋好友介绍一处你游览过的自然风光,讲清楚它的特色。

  板书设计:

  美丽 洁白晶莹 银光闪烁

  奇观 壮观 十里长堤 缀满

  22.雾凇

  成因 水汽——遇冷——凝结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

  教学目标:

  1、学习阅读的方法,养成提问的习惯。

  2、对比形近字的用法,学习设问句。

  3、熟读并背诵名言警句。

  教学重点:

  1、养成提问的习惯。

  2、积累古诗词。

  教学难点:

  学习阅读的方法,养成提问的习惯。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阅读的方法,养成提问的习惯。

  2、对比形近字的用法,学习设问句。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谈话导入。

  这一单元的课文我们学完了,知道了阅读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问题。我们都有了许多的收获。现在,看看语文园地这个版块,给我们准备了哪些知识吧。

  (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二)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板块一:交流平台

  1、读一读,找规律。

  出示课件

  (1)阅读时要动脑筋,积极提出问题。

  (2)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让自己的思考更加全面和深入。

  (3)筛选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4)要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

  ①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②说一说自己是否有同样的体会,你还有什么独特的见解?

  ③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④全班交流。

  ⑤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要开动脑筋,善于思考、勤于提问,做学习的主人。

  2、练一练,学运用。

  预设:

  我们提出的问题,可以是对文章中一个词语,一句话的理解,可以是对课文内容的把握,还可以是对文章主题的概括。

  学生交流自己的观点。

  3、我交流,我积累。

  平时你还有哪些好的阅读方法,与大家分享交流一下。

  我们在读书时,要积极地提出问题,善于思考,才能深入挖掘书中知识。

  (板书设计:阅读的方法)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总结了这一单元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朗读。

  版块二:识字加油站

  1、读一读,找规律。

  课件出示驻扎蛀虫拄拐

  捐款娟秀手绢

  花苞冰雹鲍鱼

  (1)让学生大声朗读这些词语。

  (2)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点?

  每一组字都有相同的部件加上不同的偏旁,都是形声字,读音只是声调不同。(板书:形声字)

  同学们可以根据每个字的偏旁来区分这些字的意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置是教给学生字的组成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练一练,学运用。

  读句子,选择正确的字填空。(只填序号)

  ①驻②蛀③拄

  (1)战士们日夜()守着祖国的边疆。

  (2)()着拐杖的老爷爷慢慢地向前走着。

  (3)这几天弟弟的牙好疼呀,原来是有()牙了。

  ①娟②捐③绢④涓

  (4)妈妈买了一个新手()。

  (5)一股()()清泉从山上流了下来。

  (6)同学得了重病,我们积极给他()钱。

  (7)老师的.板书,字迹()秀,我很喜欢。

  3、我拓展,我积累。

  让学生举一些像这样的词语。

  (方仿访纺)

  板块三:词句段运用

  (一)比较下面成语的说法,选一两个说句子。

  1、读一读,找规律。

  (1)读成语,理解这些成语的意思。

  一不做,二不休: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性做到底。

  一是一,二十二: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三下五除二:形容做事及动作干脆利落。

  八九不离十:指与实际情况很接近。

  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2)用“一不做,二不休”和“三下五除二”造句。

  到这地步,一不做,二不休,我是打算拼一拼拼了。

  他三下五除二地解决了问题。

  总结:这些词都是成语典故,都有一定的含义。

  (板书:成语典故)

  2、练一练,学运用。

  选择一两个说句子。

  (我不敢说是对他特别熟悉,不过讲猜测的话,我或者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妈妈三下五除二就把几间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了。)

  3、我拓展,我积累。

  这样含有数字的成语还有很多。

  三思而后行、一物降一物、一字值千金、三寸不烂之舌、五十步笑百步。

  一步一个脚印、三句话不离本行、一发不可收拾、三过家门而不入。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成语和用运成语的能力。

  (二)读下面的句子,注意问号的用法,再照样子写一写。

  1、读一读,找规律。

  课件出示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样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1)大声朗读书中的句子。

  (2)思考并说一说这是什么句?

  设问句就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板书:设问句自问自答)

  2、练一练,学运用。

  照样子写一写。

  (1)夏红学习成绩为什么非常优秀?因为她学习刻苦。

  (2)社会有这样大的进步,靠的是什么?靠科学技术的力量。

  3、我拓展,我积累。

  像这样的设问句还有很多。

  难道地球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的吗?当然不是。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交流平台知道了要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识字以及词句段的运用,希望同学们多积累好词好句。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熟读并背诵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语文园地二,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名言警句。

  二、日积月累

  1、读一读,找规律。

  学习文言文里的语句。

  课件出示:

  a、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尚书》

  b、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c、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充

  d、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唐韩愈

  e、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宋陆九渊

  (1)朗读这写语句,说说你读了以后了解到里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读句子,我们发现这些句子都和“疑问”有关,说明提问题在学习、做事等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大体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再进行积累。能用到我们的说话和习作中更好。

  (3)说意思。

  ①谦虚好问的人气度就宽宏,自以为是的人气量就狭小。

  ②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③不学习自能知道,不问别人自己就懂得了,从古到今做事情,还没有这样的人。

  ④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没有过失?

  ⑤读书做学问就怕发现不了问题,只有带着问题学习才能进步。

  (4)学生读读背背。

  (5)测试学生背诵情况。

  2、练一练,学运用。

  选择合适的句子填空。

  ①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②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1)()因此,我们的好多疑问可以通过读书、请教他人、从生活中去感悟来解决。

  (2)凡事要想办好,就得向德高望重的老人请教。()

  (3)()因而,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

  3、我拓展,我积累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礼记?学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郑燮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名言警句,明白了其中蕴含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多多积累、运用这些名言警句,使我们的文章更精彩,指导我们为人处世更加合理规范。

  四、课后作业

  搜集名言警句,交流,背诵。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知识的落实,在扎实上下了功夫,进行了拓展,并设计了合理的练习,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如在“识字加油站”的练习中,我设计了让学生举形声字的词语,让他们循序渐进地掌握了知识。

  2、在“词句段运用”的授课中,由于学生对这成语很陌生,所以,我通过朗读、讲解,让他们身临其境地去体会,去感悟,这样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成语的意思,理解起来也就容易多了,并让学生们运用,加以巩固。

  不足之处:

  在讲授“日积月累”时,讲得不够详细,没有照顾到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因此,有的同学没能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让自己的教学有较大幅度地提高。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1.会认“憧、憬、歇”等4个生字,会写“筝、拔、蝴”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知道课文围绕“风筝”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明白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具体的.。能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把一件事写具体完整。

  4.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在朗读中感悟“我们”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明白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具体的。尝试把一件事情写清楚。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教具准备

  课件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

  第一课时

  一、有趣的汉字:积累形近字

  出示词语。

  1.学生自由读一读、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2.汇报交流,明确:每组词语中加点的字都是形近字,它们的偏旁不同。

  3.同桌合作记忆形近字。

  4.拓展练习。

  比一比,用下列形近字组词。

  蓝()

  篮()糖()

  塘()完()

  玩()炊()

  吹()

  二、词语超市:积累四字词语

  1.学生默读三组词语:你觉得它们分别是描写什么?

  2.讨论明确:第一组词语是描写山;第二组是描写水;第三组是描写植物。

  3.学生自读自悟,体会词语描写的画面。

  4.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选词造句。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语。

  如“惊涛骇浪”“波涛汹涌”等词语要读出磅礴的气势。

  6.拓展:积累描写天空的四字词语。

  三、读读想想:积累比喻句

  1.学生自读教材中的四个句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讨论明确:

  (1)比喻句及比喻词:这些句子都运用了打比方的写法,都是比喻句;但是它们的比喻词不相同,有“如”“似”“若”“像”“好似”“如同”等。

  (2)体会比喻句的好处:运用比喻句能将事物描写得更形象、更生动。

  3.学生选用不同的比喻词练习说话。

  4.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比喻句。

  (1)他长得好像他的爸爸。

  (2)话音刚落,金币像雨点一样落下来,把他砸倒在地。

  (3)他如同一只胆小的猫,蜷缩在角落。

  四、写字板:归类写字

  1.学生观察写字板中的六个会写字,发现它们的结构特点及写的时候应该注意的地方。

  2.指名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自由写字练习。

  4.写后互评。

  五、阅读欣赏

  1.学生自读短文《迷人的郁金香》,完成练习:

  (1)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2)积累词语,补充“我的词语库”。

  (3)找出你喜欢的句段读一读。

  2.拓展:课外阅读描写花的文章。

  第二课时

  一、提前布置

  1.学生准备:提前将这一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花仔细观察或查查资料,了解花的知识、特点(花的品种、产地,形状,开花的季节,花期的长短,花的生长环境、用途等)或养花的经验故事。

  2.教师准备:布置教室环境,用花的'盆景、图片、影片装饰教室。

  二、课堂交流

  1.欣赏导入。

  2.学生小组活动。

  小组内当解说员开展交流活动,介绍要点:

  (1)清楚明白,抓住花的特点进行介绍;

  (2)语言生动,让别人听懂、感兴趣;

  (3)交流时可以一问一答,互动起来。

  3.班级汇报。

  小组代表在班级进行汇报,众生评价。

  4.教师总结。

  第三课时

  一、明确习作要点:

  在口语交际活动的基础上,把你介绍的内容写下来。也可以选择你喜欢的其他植物写一写。题目自拟。

  二、指导习作

  1.引导学生回顾口语交际课上你介绍的花;或者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植物。

  2.介绍花时,可以学习课文《仙人掌王国》的总分写法,有步骤地介绍,抓住鲜明特点进行重点介绍。

  三、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第四课时

  一、引导学生自评

  将你的习作读一读,重点修改不通顺的句子、标点符号,还可以增减一些内容,对文章进行润色。

  二、引导学生互评

  同桌之间或者好朋友之间交换习作,互相评价。

  互评重点:发现对方习作的优点;帮他提建议,如错别字、内容方面等。

  三、教师点评

  1.教师评介本次习作的整体情况。

  2.教师以两三篇不同程度的习作作范本,引导学生共同点评,教师作引导讲评。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1.掌握13个生字,理解“无忧无虑、任凭、丰富多腔、遭殃、责打”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花猫的古怪和它小时候的可爱。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猫的资料。(比如猫属于哪一类动物?有什么特点?)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挂图。

  2.认识猫。

  (家猫、波斯猫)

  3.学生介绍猫。

  4.师予以师纳。

  (猫:哺乳动物,面部略圆,躯干长,耳壳短小,眼大,瞳孔随光线强弱而缩小放大,四肢较短,掌部有肉质的垫

  行动敏捷,善跳跃,能捕鼠,毛柔软,有黑、白、黄、灰褐色。据说猫还是老虎的师傅呢?)

  5.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老舍先生写的《猫》。

  二、学习生字词

  (一)自学生字词后出示生字卡读、记。

  (二)形近字练习。

  虑( )稿( )要( )

  虚( )搞( )耍( )

  三、学习课文

  (一)理清条理

  1.作者分别写了什么时候的猫?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中?

  2.每个自然段都写了猫的什么特点?

  第一自然段:写大花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第二自然段:写大花猫的高兴与不高兴时的.表情。

  第三自然段:写大花猫又胆小又勇猛。

  第四自希段:写大花猫小时候很淘气。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自学第4自然段,读懂什么就说什么?

  生汇报读懂的内容。

  学生A:读懂了小猫很淘气,好玩。

  师引导:哪些句子描写小猫淘气,好玩?找出来,读一读。

  引导朗读:要读出小猫的可爱。

  学生B:读懂了小猫很勇敢,很坚强,不怕摔,不怕疼。

  师引导:把这些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坚强、可爱来。

  学生C:读懂了小猫很淘气,折腾得花草枝折花落。

  师引导:对,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淘气来。

  2.归纳引导。

  (1)这么淘气的小猫,如果是你家的猫,你会怎么评价它?根据老师的指示说说。

  这是一只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舍老生又是怎样评价它的,从文中找出两个词语来评价它。

  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3)你读了课文和老舍先生产生的感情一样么?说一说。

  (喜欢、喜爱)

  (4)大家一起读一读第4自然段,注意读出喜欢的感情。

  五、小结

  一只可爱的小猫,全身都洋溢着淘气与生气,它长大后会有怎样的表现,我们明天再学。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完成思考·练习第1题。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6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叶欣在抗击“非典”的战场上的动人事迹,感受人物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高尚风范。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非典”战场上其他英雄人物的事迹;准备歌曲《爱的奉献》的磁带。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围绕“这里危险,让我来”这句虽朴素却令人刻骨铭心的话,讲述了发生在抗击非典型性肺炎的战场上的动人故事。主人公叶欣是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在战斗过程中,面对患者,她对其他医务人员说:“这里危险,让我来。”她自己被传染了,她在纸条上写道:“以后不要来看我,这里危险。”叶欣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从她朴实的话语和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我们无不被她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情操打动。读完这个故事,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涌动着一股热流,耳边都回响着那首歌:“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阅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悟叶欣的高尚品德。

  建议本课教学用1课时。

  解读与提示

  第1段:这一段紧扣课题,引出了叶欣生前留下的一句令人刻骨铭心的话:“这里危险,让我来。”教学时注意抓住“刻骨铭心”一词,引起学生的思考:叶欣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句话?为什么这句话令人刻骨铭心?

  第2段:这一段写了叶欣生前经常对护士说的一句话。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叶欣在抗击“非典”的战场上惯有的工作作风就是迎难而上。第3段:重点讲了叶欣在一次抢救过程中的表现。如果说第2段只是概括性地介绍,那么第3段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事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体会这位病人病情的“危急”,从“危急”之中还要感悟到情况的“危险”。而此时叶欣是“毅然”走进手术台,“积极配合”医生。她再一次“轻轻地”说:“这里危险,让我来。”反复引导学生读叶欣这句话,从这句话中感悟人物当时不平静的内心世界。

  毅然:坚决地;毫不犹疑地。第4段:当已经有一名护士感染,叶欣意识到自己的工作危险重重的时候,她不仅没有退缩,却“冥思苦想”,“亲自”做消毒工作。这里可结合叶欣作为“护士长”的身份来理解,她完全可以行使权力,安排护士们去做这些具体工作,不用任何事都亲力亲为,但她却把这种护士长的权力理解为一种责任,一种身先士卒的义务,可敬可佩。

  第5段:在叶欣病倒以后,她心里想的仍然是病人,是同事。可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在患病早期,普通的人一般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而叶欣她又在做些什么。调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让他们体会叶欣的行为已超越了普通人,她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医务工作者对“救死扶伤”的理解。

  第6段:叶欣的病情已非常严重,她只能靠写纸条和大家交流了。可请学生反复地读叶欣写的纸条,从这只言片语中体会叶欣面对死亡的坚强和处处为他人着想的胸怀。在最需要治疗的时候,她反复强调:“不要靠近我,会传染。”在最需要人关心的时候,她再三交代:“以后不要来看我,这里危险。”学生可以边读边体会叶欣当时身体的痛苦和心灵的伟大。

  第7、8段:这两段写了叶欣去世时的情景。段落篇幅不长,但情感蕴涵很深。

  这句话在教学时值得细细体会:“在与‘非典’病魔的斗争中,她把危险留给了自己。她和千千万万的医护人员一样,尽到了自己的责任!”教学时,可请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谈谈自己了解到的,像叶欣一样为抗击“非典”而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英雄们的事迹。从而真正了解这段话中“千千万万”和“责任”的含义。

  第9段:这是一个令人震撼的结尾。叶欣冒死抢救的病人出院了,而最有条件自救的叶欣却倒下了。对比之下,医务人员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这里危险,让我来!”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可以请学生在整体感知时在文中勾出,然后在学习过程中一次比一次更深入地谈感受。

  一、交代背景,引入课文

  1.请学生回忆“非典”时期,自己所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和身边发生的一些故事。

  2.引出“抗非”战线上的英雄——叶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思考:“这里危险,让我来!”这句话是谁说的?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

  2.交流初读后的感受。

  三、直奔重点,深入体会

  1.细读课文,找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

  2.交流学习。

  (1)研读第3段时,抓住关键句子:“这里危险,让我来。”着重体会叶欣面对危险,毫无惧色,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精神。

  (2)研读第4段时,抓住关键词语“亲自”,体会叶欣细致入微的工作作风。

  (3)研读第5~7段时,仍然要抓住关键句子“不要靠近我”“以后不要来看我,这里危险”,体会叶欣对同事们的关心,她心中装的是别人,唯独没有想到自己。

  四、总结归纳,拓展延伸

  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谈谈自己读了这篇文章后的感受。

  ☆叶欣是一本书,每一页都燃烧着生命的激情

  一位熟悉叶欣的医学专家说:“叶欣是一本书,每一页都燃烧着生命的激情和热烈的追求。”

  叶欣1956年出生于广东徐闻一个医学世家。1974年被招进广东省中医院卫训队。很快,年轻的叶欣从同期护理班学员中脱颖而出,1976年毕业时她的护理能力测试成绩名列前茅。叶欣留院工作了。光阴荏苒,1983年叶欣由于工作成绩突出,被提升为省中医院急诊科护士长,是该院护士长中最年轻的。急诊科是省中医院的护理单位,下设120、补液室、抽血室、注射室、留观室、治疗室六个部门。“快速、及时、有效”的工作性质、复杂多变的`病情、触目惊心的状况,需要护士长不仅要有超一流的护理专长,更要有临危不惧、指挥若定的领导能力和冷静快捷的思维能力。生死一瞬间,在以痛苦、哀号、无助为氛围的工作环境里,每位医护人员都必须具备强健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女性而言,这何尝不是对身心的超级挑战!而叶欣在急诊科一干就是20年。同伴们忘不了,每当急诊科有传染性疾病患者前来急诊时,叶欣总是一马当先,冲锋在前,尽量不让年轻的小护士们沾边。每次她总是说:你们还小,这病危险!对待这类病人,她护理得格外耐心、细致,没有一丝的嫌弃。对于家境贫寒的病人,她甚至主动出钱为病人买这买那。她常常对护士们说:“病人得了传染病已经够不幸了,但社会的歧视给他们心理造成的伤害也许比病痛更难受!作为护士,我们一方面要解决他们身体的痛苦,更要给他们爱的力量,生活的力量。”

  2001年,一位来自福建某山区的重症患者到急诊科治疗,病情刚稳定就急着要求回家。叶欣苦心规劝,但病人就是不听,于是科室决定用救护车送病人回家。叶欣又主动申请沿途护理。22小时的颠簸和护理,病人安全到家了,可她却累得直不起腰来。为了尽快赶回上班,第二天一上午,叶欣自己出钱乘飞机回到了广州。

  在叶欣的护理生涯中,她的温情护理不知感动了多少绝望的患者。救死扶伤已经化成了她人性的一部分,护理工作对叶欣而言几乎就是一种本能的奉献!院长吕玉波忘不了,叶欣是知青返城后和他同时进入省中医院卫训队的。在他做院长后,叶欣只在电话里找他两次约谈。一次是二沙分院刚建立,她主动提出到二沙急诊科担任护士长,负责繁重的护理组建工作;另一次是一位刚参加工作的护士为病人服务时引发了病人的不满,叶欣主动到患者家登门道歉,然后打电话给他作自我批评。

  伴随着急诊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急诊救治设备的快速更新,叶欣从没有放弃对新知识的钻研。她总是在第一时间掌握最新技术,连那些自视甚高的小护士都觉得汗颜。1995年,叶欣的《甲黄膜液对褥疮治疗护理的应用研究》,获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实现了该院护理课题在科技创新中零的突破。直到去世前,她前后共有13篇论文发表。

  在叶欣担任护士长期间,她始终把培养护理人才作为本科室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她常利用午休给护士们上业务课,让刚进急诊科的姑娘们在她身上练习扎针。院领导戏言:急诊科是医院培养和输送人才的窗口。叶欣是一个性格恬淡的人,她不求闻达,只讲奉献。作为领导,她的宽容、平和、正直,她的忍让、内秀和公正,无不深深折服着她的同事和朋友。科室里的小护士曾诗意地说:叶护士长简直就是阳光和微笑的化身,那么透明,又是那么明媚。加班、顶班,对她可谓司空见惯,尤其是节假日,她会主动给自己排上班。叶欣去世后,她爱人动容地说:“我和叶欣结婚22年了,但只有结婚那年我们一起在家过了春节,其余她全是在医院度过的。”

  在叶欣的办公桌上,留下了一本本厚厚的工作记录,那是用废弃的化验单背面写的工作记录。点点滴滴,记载着她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拼搏的足迹,凝聚着她一生对护士职业永恒的热爱与追求。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7

  教学目标

  1、懂得象声词是表示声音的,写的时候一般都加上引号。

  2、学会把生活中听到的声音用象声词说出来。

  3、能通过一件事的叙述或一个场景的描写,用上几个象声词。

  教学重点

  1、懂得象声词是表示声音的,写的时候一般都加上引号。

  2、如何在一件事或一个场景中正确使用象声词

  教学难点

  能通过一件事的叙述或一个场景的描写,用上几个象声词。

  教学流程

  一、认识象声词,感受象声词

  1、师:同学们,还记得一年级学过的《鲁班和橹板》这篇课文吗?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这时,一群鸭子“嘎嘎”叫着,“扑通扑通”跳下水。

  ①齐读句子,提问:这句话中有两个表示声音的词,谁来读?这些表示声音的词语叫什么?(板书:象声词)

  ②出示第二句话:这时,一群鸭子叫着,跳下水。

  师:请大家自己读一读第二句话,这两句话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③小结:看来,在句子中准确地使用象声词,我们读了会有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觉。(板书:如闻其声)

  2、在句子中用上象声词要注意什么呢?(加上引号)由于象声词是表示声音的,所以一般都要加上引号。(板书:“”)

  3、你们还知道哪些象声词?

  4、你们积累的象声词真丰富!能在说一句话的时候,恰当地用上象声词吗?

  二、创设情境,活用象声词

  1、师:说得真好,原来,在句子中恰当地用上象声词,就能让人有如闻其声的感觉。如果在说话和写作文时也能做到这一点,文章就会变得更生动、更有趣了。有一位同学写了这么一个片段,你们自己轻声地读一读: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

  教室里安静极了,只听见一片写字声,像是静夜里春蚕在吃桑叶。不知谁一不小心把书碰到了地上,大家都抬起了头。一阵风吹过,然后门被风吹得使劲关上了。

  2、师:这位同学观察得真仔细!刚才我们说了,在说话和写作文时恰当地用上几个象声词,会让人有如闻其声的感觉。那么,在这段话中,是否也能用上几个象声词,用在哪儿好呢?(指名说)

  校正:教室里安静极了,只听见一片“刷刷”的写字声,像是静夜里春蚕在吃桑叶。不知谁一不小心把书碰到了地上,“啪”地一声响,大家都抬起了头。一阵风“呼!”地吹过,然后“咣当”一下,门被风吹得使劲关上了。

  3、出示文字:

  “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读了这句话,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4、走出家门,来到大自然中,你听,你看:

  (秋风“呼呼”地吹着,金黄的树叶“哗哗”地向我们招手,像是在和我们告别……)

  你又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

  5、师小结:在写作文时,如果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都写下来,那么,你的文章就会更加真实、生动。

  三、明确要求,指导选材

  1、师:你们说的真好!如果把说的内容写下来,那就是一篇好作文了。想不想试试?今天,我们就来写这样的一篇作文。

  请大家翻开课文第79页,自己读读习作4的第二自然段,这次习作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2、请大家一起读第二自然段,提问:这次习作提出了哪些要求?(指名回答)板书:一件事,一个场景用上象声词

  3、师:课文中有四幅图,为我们提供了写作素材。仔细观察,根据插图的内容,你会想象到什么事情或场景?

  4、师:好,现在谁想说?

  5、指名说。

  四、自由习作,品味赏读

  1、师:你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有这么多事情和场景要说,想不想写下来?现在,请你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件事或一个场景写下来,恰当地用上几个象声词。因为时间关系,我想提一个小建议,开头、结尾先不要写,抓住重点部分,写一个片断。

  2、学生写片断,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提醒书写姿势)

  3、师:同学们,停一停,你们真了不起,短短的十分钟时间,都写了不少了,而且还很精彩,想欣赏欣赏吗?(指名交流)大家要学会倾听。要知道,欣赏别人作文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待会儿听听老师是怎么评的。

  五、小结延伸,布置作业

  1、课堂小结:

  我们在使用象声词描写一个场景的时候,只要做到准确、恰当、合理、有序,就会使我们的文章变得

  有声有色。

  2、文章写好不能交给老师,自己应成为自己作品的第一个读者。要反复地读,反复地想,反复地改。俗话说:文章是改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你们的文章就这样不断地读,不断的思,不断的改,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

  3、布置作业:

  ①给你的作文加上开头和结尾,认真修改。

  ②把作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同学听,根据他们的意见,再改一改。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8

  大阅兵是对武装力量进行检阅的仪式。早在公元前,中国周朝和古埃及、波斯、罗马等国已有阅兵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多次举行盛大的阅兵,接受党、国家和军队领导人的检阅。通常在国家重大节日、迎送国宾和军队出征、凯旋、校阅、授旗、授奖、大型军事演习时举行,以示庆祝、致敬,展现部队建设成就,并可壮观瞻,振军威,鼓士气。阅兵包括阅兵式和分列式。有时只进行一项。阅兵式是阅兵者从受阅部队队列前通过,进行检阅的仪式。分列式是受阅部队列队从检阅台前通过,接受阅兵者检阅的仪式。

  阅兵意义

  大阅兵是展现武装力量建设成就,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形式。

  一般而言,阅兵包括两部分,一是阅兵式,即阅兵者从受阅部队队列前通过,进行检阅;二是分列式,即受阅部队列队从检阅台前通过,接受阅兵者的检阅。

  阅兵史

  国庆60周年大阅兵 中国建国至今共举行过14次重大阅兵仪式,分别是1949年,1950年,1951年,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1957年,1958年,1959年,1984年,1999年, 大阅兵VCD 20xx年,国庆60周年大阅兵是我国举行的第14次大阅兵

  20xx年是我国国庆大阅兵60周年,相比以前我们国家的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有了更大的.提高。1999年国庆阅兵给我们留下一个辉煌而震撼的昨天,但是在新世纪的第一次重大国庆阅兵绝对值得我们铭记。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9

  教学目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能抓住重点句子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使学生了解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句子,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

  教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数2

  第1课时

  教学要求: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大体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一、了解已有知识、激趣导入:

  1、板书:“海底世界”。你对海底世界有多少了解,谁能介绍介绍?

  2、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呢?打开书,读读看。

  二、初读全文,了解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你对海底世界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2、学习生字新词:

  小组学习:看来你们读的很认真,我想你们从这课文中也认识了许多生字新词,结合你的预习,相互交流一下你在字词上的收获。

  检查:你们掌握的怎么样呢?

  请看――是否窃窃私语嗡嗡啾啾收缩攻击

  普通长途蕴藏煤矿陆地储藏稀有

  你们能读正确吗?

  自由读——指名读

  重点指音:啾啾(jiū)蕴藏(yùn)

  哪个字难写易错?重点指导字形:“湃”、“储”

  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吗?

  引出近义词:蕴藏-储藏

  齐读词语;还有不理解的字词吗?

  这回你们能把课文正确流利地读下来吗?二人互查。

  谁愿意接受大家的检查?请7名同学分读课文。

  三、统观全文,理清层次。

  1、他们读的时候大家想一想:哪几个自然段具

  体介绍了海底世界?那么你们认为全文可以分几部分呢?分别讲了什么?

  四、课堂作业:

  生字组词:看看谁写得既正确又工整。

  第2课时

  教学要求:能抓住重点句子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使学生了解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句子,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让我们和潜水员一起到海底世界深入探寻一番。齐读课题:你现在最想知道什么?

  海底是的世界?(板书)

  二、自由读一读课文

  看看你了解到的.海底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教师注意比较学生感受的不同点:个别感受与整体感受,最后归结“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三、精读课文。

  1、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呢?生自学

  2、(随机学习2——5自然段)

  学习第二自然段:

  1、那好,我们都来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海底怎样奇异吧?

  2、学生自由读。

  3、感受到了吗?有谁愿意把你感受到的读读

  4、多奇异啊!师生对读“海上波涛澎湃”――“海底宁静”。

  5、还有哪些地方也让人感到奇异?谁想读读?(海底一片漆黑——光点闪烁)

  6、我们一起走到海底,看看这奇异的景象吧。

  7、这次我们找2名同学读,该怎样读呢?

  为什么要这样读?(体会“奇异”是对比出来的。)其他同学闭眼想象一下。

  8、海底真是奇异,让我们男女生分读感受一下吧,注意各自应读到哪里。

  学习第三自然段:(评读)

  1、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了呢?(海底是有声音的。)大家都体会着读一读。

  2、指读、评读:你们感觉他读得好不好?为什么?

  3、都谁认为应该声音大些?那你就大声地读。你觉得海底的声音是这样的吗?你怎么知道声音小?(“窃窃私语”),那么应该怎样读?再读读。

  4、那我们也窃窃私语一回?学生表情朗读。

  5、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还像什么?有的像……?谁来接着说?(有的像小猫一样喵喵,有的像小羊一样咩咩……)

  自学第四自然段:(默读)

  1、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了呢?

  2、静静地读一读,看看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呢?

  用直线画出来。各种动物的活动方式有什么不同呢?想一想,标一标,把他们都相互比一比,看看谁有所发现。

  3、谁愿意把你刚才的学习成果展示?

  4、师随机点拨:你们看海参收缩爬行;梭子鱼游;他们是——(一快一慢)他们两个和乌贼、章鱼比较一下?就这样接着往下谈。它们的活动方法各有什么不同?

  海参:爬慢前进

  梭子鱼:游快自己动

  乌贼和章鱼:喷后退

  贝类:爬自己不动

  5、如果分读的话,这段应怎样分更好?(大家齐读首句,接着4人分读。)

  6、段落中的句子之间如果具有这样的关系,我们就把这段的形式称为“总分”段式。

  五、学习五、六自然段:(自由读)

  1、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呢?

  六、全文。(5)

  1、如果把全文分读的话,应该怎样读?齐读首尾两段,5人读中间五段。体会总分总的文章结构。

  2、学完这一课,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要说的吗?

  作业: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4任选)

  板书设计:10、海底世界

  深海景象

  景色奇异声音

  物产丰富活动方法

  物产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0

  【教学目标】

  能仔细观察教师走进教师后所做的一系列动作,能连贯,具体生动地描写教师地动作,并展开丰富大胆的想象。通过本次练习,巩固并提高描写动作的能力,进而提高习作水平。

  【教学重难点】

  1、学会仔细观察。

  2、运用准确的词语描述动作,同时能结合观察所得展开合理的联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动作小品,摄像师。

  【教学过程】

  一、 学会观察

  1、 师生问好后,教师做一系列动作。(如:准备写课题,却发现粉笔不翼而飞,于是在黑板粉笔槽、讲台上、学生课桌里急切地寻找,最后在讲台下找到粉笔,写上课题粉笔飞了。)

  2、 同学们,你们注意到宋老师刚才都做了哪些动作吗?这些动作我又是怎么做的呢(预设:只能说出几个比较突出的动作)

  3、 师提示:其实在我们身边有着许多有趣的事,只是我们平时不注意观察罢了。

  4、 摄像机回放刚才的动作,生仔细观察,并按顺序将动作列出。

  5、 课堂交流:在这些个动作中,你对哪几个印象比较深?请具体说说。

  二、 学会表述

  1、 将一连串动作连成一段话。

  *你能将这些个动作练成一段通顺具体的话吗?(学生准备,点名个别学生演示)

  教师随机点评,渗透进:用上恰当的连词,将有些动作合理兼并。

  2、 生动笔操练,要求给片断起个题目,教师巡视,

  3、 抽样评讲。

  (1) 选文一,以教师评讲为主(点评时围绕动作素描的要求进行。)

  (2) 学生听后,自行修改片段。

  (3) 选文二,以学生点评为主。

  4、 小结:课上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呢?(看清动作,用准动词,加上适当联想)

  三、 实践运用

  A、回家后,仔细观察父母刚回家时的一系列动作,尝试为他们写一幅素描,然后读与父母听,请他们进行点评。

  B、看动画片,写片断。

  设计意图:

  学生在习作中常常表现出描写人物的.动作简单无趣,很生动的事到了他们的笔下往往变得枯燥乏味。其实这都是不会观察,不注意观察造成的。新课标在第二学段的习作要求中就提出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本课习作辅导落脚于扎实有效,即通过创设常见的情境,通过学生实实在在的练习,加上教师的及时点评,切切实实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因此本课先创设了一个情景找粉笔。当时学生处于一种无意观察的状态,当然不可能有多少发现。接着借助媒体回放,学生有意识地再次观察了老师的动作,有了不少新发现,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学生不仅注意到教师做了什么,还注意到教师是怎么做的,更尝试着从教师的一些体态语言揣测心理活动,这样一来,原本单调的动作一下子丰满起来,在描写动作的同时,还在练习描写人物的神态和心理活动。

  【教学目标】

  通过亲身参与游戏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身边同学的举动,并尝试进行表述。通过本次练习,巩固并提高描写动作的能力,进而提高习作水平。

  【教学重难点】

  1、学会仔细观察。

  2、运用准确的词语描述动作,同时能结合观察所得展开合理的联想。

  3、能抓住游戏中的关键人物或关键环节,进行描写,体现游戏的快乐。

  【教学准备】

  课前了解学生爱做的游戏种类,从中选择合适的引入课堂。

  【教学过程】

  一、游戏实践

  [设计意图:将游戏引入课堂,为学生创造观察同学、观察生活的平台,为学生提供直观的习作素材。]

  1、 导入:同学们,大家一定爱做游戏吧?平时你们都爱做哪些游戏呢?

  2、 提出游戏中的注意事项: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个游戏。游戏之前,老师请大家注意三件事:

  1)、注意安全;

  2)注意观察身边同学在游戏中的表现;

  3)注意体会自己在游戏过程中的不同感受。

  3、 明确游戏内容及要求:

  1) 游戏名称老鹰捉小鸡

  2) 请学生简述游戏规则。

  3) 引导学生分组,分配任务。

  4、 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教师穿插期间巡视或参与游戏活动。

  二、谈话引导选择习作内容及重点,梳理习作思路。

  5、 大家玩得开心吗?

  6、 在游戏过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人是谁?为什么?

  7、 在游戏过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环节是什么,为什么?

  上述两个问题的提出,旨在引导学生回忆游戏场面,在学生的交流反馈过程中,教师有机地围绕下列目标进行引导:

  1) 通过反馈,与学生一同回忆游戏三方在攻守之间的不同动作,并尝试用准确的动词进行表述。

  2) 通过反馈,引导学生不仅能说出游戏三方的不同动作,还要能回忆出当时是怎么做这些动作的,并能用恰当的语句进行描述,使得语言更加具体生动。

  3) 通过反馈,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内心变化,并尝试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来描述自己在游戏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变化。

  上述三点中,1、2为重点引导内容,3为对习作已经具备一定能力的学生的特别提醒。

  8、 如果老师要请你写写刚才的这个游戏,你打算怎么写呢?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想要体现游戏的快乐,你认为哪个内容可以多写几句的?

  引导学生理出习作的思路,分出思路来。

  三、佳作欣赏。

  1、 教师出示范文,按自然段指名学生朗读。

  2、 我们可以从这篇习作中学到些什么?

  借助范文,更加直观的引导学生明确:

  1) 习作的答题思路

  2) 本次习作素材的详略安排

  四、学生当场完成习作

  五、讲评习作

  1、 回顾本次习作要求

  2、 以学生习作中比较典型的习作进行讲评。

  3、 学生自主修改习作。

  (设计者:xx小学 宋珺)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上册教案02-19

语文上册教案03-05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案12-29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30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1-18

语文四年级上册的教案12-04

四年级语文上册的教案09-26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11-16

语文四年级上册的教案02-17

人教版语文上册教案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