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华东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华东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1
课标内容:
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①唐朝疆域的四至;
②唐朝与东突厥的关系;
③唐太宗尊为“天可汗”;
④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⑤文成公主入藏;
⑥金城公主入藏;
⑦唐蕃会盟。
1、通过对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及其作用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认识历史问题的思维能力。
2、通过对唐太宗、松赞干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为发展民族关系所做出贡献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唐朝与突厥、吐蕃等民族关系的了解,理解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2、运用阅读、讨论和联想比较法,探究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及其表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唐朝疆域广大,唐政府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住空前频繁。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
2、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各族的拥护,被尊为“天可汗”。
3、松赞干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不发展唐蕃关系,促进汉藏交往做出了杰出贡献。
4、突厥、吐蕃、回纥、南诏等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都对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和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二、难点: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
教学方法:
问题导学探究
教学时间:
2课时
导学程序:
导入新课:
1、提问:“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情况?
2、指出:唐朝前期处于繁荣阶段,是我国历少有的封建盛世时期。这一时期,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得到发展。
教学纲要:
一、天可汗:
1、唐朝的疆域
2、边疆各族的分布
3、唐朝与突厥的关系
4、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
二、唐蕃和亲与会盟:
1、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2、文成公主入藏
3、金城公主入藏
4、唐蕃会盟
课后作业
1、唐的疆域:东到(),西达(),东北至()以北和(),南及(),是当时世界上的国家之一。
2、唐太宗派兵攻打()突厥,俘其首领(),对他进行了优待。
3、唐太宗()受到北方各族的拥护,被尊为()。
4、唐朝对西域的管辖:()在天山以南设立()都护府,()在天山以北设立()都护府。这些是唐朝对西域地区的统治机构。
5、吐蕃是()的祖先,很早就居住在()。7世纪前期,吐蕃首领()统一各部,建立政权,以()(今西藏的拉萨)为都城。
6、派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的皇帝是()。派金城公主与尺带珠丹和亲的皇帝是()。
7、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同唐朝已经()了。
8、()至今还屹立在拉萨大昭寺前,成为汉藏两族团结友好的象征。
9、()年,吐蕃与唐朝会盟。盟约里说:“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教学反思
华东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1)了解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2)观察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头部特征,进行比较。增强观察力和比较能力。
(3)认识中国史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早的国家。
2、过程目标方法
①结合本课的图片,使学生感知人类早期生活的艰辛;同时体验到在适应自然与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劳动创造了人与世界,也创造了美。揭示人类的起源,引导学生科学地认知世界。
②通过卡通问答、课中题及畅想天地,要求学生在课后试着打制一些石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3、情感价值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教学难点:归纳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项进步。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类才有人类社会的历史,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来的?上帝造人的`传说(讲上帝造人的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的传说,反映了人类对自身的困惑。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终于认识到,人类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是由古猿的一支发展来的。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一课。
新课教学
(一)人类的起源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学生讲述后,教师再问:在这些说法中,你最赞同哪一种?为什么?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又问:科学家是根据什么知道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呢?
教师指导学生认真观看《从猿到人演化示意图》,并说明从左至右分别是古猿、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现代人。教师提问:我们是怎样知道人类进化的过程的呢?学生思考后,教师指导学生看课本卡通问答,说明主要是根据对考古发掘出来的实物资料进行考察和研究才知道的。这些实物资料包括古猿和古人类骨骼化石等。
教师提问:根据对考古资料的考察和研究,科学家们对人类的起源做了怎样的解释呢?我们来看一段录像。多媒体播放录像《人类的起源》,同时教师提出下面两个问题,要求学生边看边思考: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什么标志着古猿演变成了真正的人?学生讨论后,教师提出如下答案供学生参考:
①首先是劳动促使了古猿的直立行走和手脚分工,手脚分工解放了上肢,能更好地满足劳动的需要。
②制造工具是人在劳动过程中的创举,动物会不会制造工具?不会。所以,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因此说,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教师提问:据科学家考证地球上最早出现人类大约是在什么时候?学生答出至少在300万年前,地球上就有了人类的活动。教师讲解:有了人,就有了人类历史。考古发掘证明,中国也是人类发源地之一。请同学们看书,看看我国境内有哪些重要的远古人类遗址。
(二)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1、中国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物最多的国家。
教师指导学生观看《中国早期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找出元谋人、北京人的位置。
教师讲解: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远古人类遗址分布范围很广。北起辽宁,南及云南,西至陕西,东到安徽,遍布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百个县市,其中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最多。说明我国远古人类遗址不仅仅局限在黄河流域,而是有若干文化源流,我国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并且远古人类遗址数量多,在我国20多个地方发现有三四百处遗址,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物最多的国家。
教师提问:谁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2、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元谋人
教师讲解:元谋人遗址在云南元谋县,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元谋人的活动揭开了中国历史的篇章,因此中国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170万年前。究竟元谋人已经开始从事哪些活动了呢?今天的人们是怎么知道的?多媒体显示《元谋人遗址图》,教师讲解: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用火。科学家在元谋人遗址发现了石器、灰烬。可惜考古资料有限,我们对他们的活动还所知不多。能比较全面地反映远古人类的生活的是北京人遗址。
多媒体显示《中国早期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全图)及两个提问:北京人遗址是在哪里发掘的?距今约多少万年?要求学生在课本上找到答案。
3、北京人
①想像并描述北京人生活的环境。
②请一个同学上台做模特,下面的同学对照投影仪上的北京人站立像及复原头像,比较北京人的外貌特征与现代人有哪些不同。
③展示仿制的石器、木棒,让学生说说它们的用途。
教师作一小结,强调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火也是当时重要的工具之一,它的使用对人类的进化意义十分重大。然后说明:在发掘北京人洞穴时,考古学者又意外发现了山顶洞人遗址。
4、山顶洞人
多媒体显示《中国早期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山顶洞人复原胸像》。
教师提问:山顶洞人生活在什么时候呢?(距今约30000年前。)经过几十万年的发展,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相比,有哪些进步呢?
多媒体显示《北京人复原胸像》、《山顶洞人复原胸像》和《山顶洞人磨制的骨针》、《山顶洞人的装饰品》图。
教师提问:人们是如何得知山顶洞人已掌握了磨制和钻孔的技术?
学生得出如下结论:骨针、装饰品的发掘。骨针是用来缝制衣服的,这说明山顶洞人已有了羞耻之心;装饰品的发掘说明人类还有了原始的爱美意识、审美意识。这都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也说明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也创造了美。山顶洞人还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技术,这进一步增强了人类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
所以,山顶洞人比北京人大大进步了,虽然这个进步还很缓慢。
五、课堂练习
1、你能说出北京人与猿类动物有哪些不同吗?
华东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3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包括当时流行的穿着打扮、饮食的主要特点,居住条件和房屋建筑的样式;交通旅行的条件;文化娱乐活动、节庆风俗等方面。
通过了解过去的社会生活史,提高认识和改进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了解历物质文化生活的条件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我们现在的物质文化生活,提高创造性地改进物质文化生活的能力。
通过对于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使学生对于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物质生活方面,包括衣、食、住、行四项内容,一是精神生活方面,包括娱乐活动和节庆活动两项内容。
从教材叙述展开的程度来看,服饰和瓦子可以视为重点内容。同时,服饰问题涉及到国内各民族间在文化上和生活方式上的相互影响;瓦子属城市商业繁荣的问题,也可以视为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提问和引导学生回顾和概括已经学过的宋朝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发展和商业发展的史实,导入本课的教学内容,阐释社会生产的进步促使人民的日常生活发生新的变化,使学生认识到宋朝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进步基础。
一、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
1、衣:小袖狭身的短衣;妇女缠足。
欣赏《清明上河图》等宋代的插图,描述画面中人物的服饰,或者通过不同的服饰分析人物的身份地位。
注意三个问题:
第一,宋朝服饰特点的历史变化,从王朝初年的简朴到王朝末年的奢侈,一方面表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统治阶级的日渐腐朽。
第二,宋代的服饰中明显地反映了少数民族的影响,朱熹说:“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如上领衫,靴鞋之类,先王冠服扫地尽矣。”这是长期以来民族交往和民族融合的结果,使学生认识到,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起到了丰富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作用。
第三,在宋朝出现的缠足陋俗,说明当时统治阶级价值观念的腐朽和妇女地位的低下,引导学生批判性地认识这些历史现象。
2、食: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北宋肉食以羊肉为多,南宋吃鱼多;
导学生思考当时南北方饮食习俗的差异和少数民族对于中原地区饮食习惯的影响。
4、住:茅屋、瓦房、宅第。
展示各类住房的图片,要求学生指出宋代的民居有哪几类?各类的民居各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比较城市和乡村住房的不同,便于学生认识和比较。
4、行:牛车,驴车;乘轿,骑驴骡。
引导学生认识宋朝主要有哪几类交通工具,不同社会地位的人在使用的交通工具方面有何差异?除了交通工具以外,宋朝时便利人们出门旅行的条件还有哪些?
二、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
1、瓦子: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引导学生分析在瓦子里面都有哪些方面的活动?再加以概括,使学生认识在瓦子中有文艺、体育等娱乐活动,有商品、饮食等买卖交易活动,有服务类的活动等等,表现了大都市的繁华。
2、节日:春节、元宵、端午节、中秋节。
要求学生指出宋朝都有哪些重要的节庆活动?流传至今的重要传统节日有哪些在宋朝已经出现了?要求学生指出当时的人们是如何欢度这些节庆日的?哪些活动今天已经不多见了?哪些活动与今天还有类似之处?
教师最后阐述节庆活动是一个民族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吸取传统节庆活动优秀的精华部分,丰富我们的生活。
三、课堂小结(略)
四、作业:课后作业
【华东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相关文章:
七年级上册评语01-20
七年级上册生物总结01-20
七年级上册月考作文12-27
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10-31
华东导游词11篇02-04
高中的历史教案课件05-11
《探寻新航路》历史教案01-17
七年级上册生物的课件05-20
七年级政治上册试卷08-18
七年级上册生物模拟试卷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