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湖楼醉书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望湖楼醉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望湖楼醉书教案1
【设计理念】
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2、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通过两首古诗的对比参读,欣赏不同形态的雨,激发学生对祖国诗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揭题,读题
三、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自由读这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注释,试着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同桌可以互相交流)
2、指名说说读古诗有什么要求。自由练读。
3、指名朗读古诗,一人读一首。听听是否读得字正腔圆。
4、默读两首古诗,边读边想: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读后交流:相同的地方:都是写雨的。不同的地方:
①作者、朝代不同(简要介绍作者)
②字数、句数不一样(简要介绍五言律诗、七言绝句)
③下雨的时间不同(白天、黑夜)
④雨不同。
四、走进《春夜喜雨》,体会杜甫的喜雨
1、诗人杜甫为什么喜欢这场春雨?从哪里可以看出他的喜欢?
2、自由读,结合注释思考,讨论。
3、交流讨论:围绕以下几点
①知时节:说明雨下得及时。简介诗人当时情况。(指导读出欣喜之情)
②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a、出示朱自清《春》的片断,教师配乐读,体会润字。
b、同样是表现春雨的轻轻,悄悄,杜甫只用了几个字?(10个)如果让你圈出两个字,你圈哪两个字?(潜、润)(指导用换字的方法体会潜的精妙)
③、花重锦官城
找出描写花的句子。这句里哪个字给你留下深刻印象?(重、湿、红等)你仿佛看到了(出示图片)体会湿和重。
4、整合读《春夜喜雨》。
五、走进《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体会苏轼的醉雨
1、这是一场什么样的雨?(大雨、急雨)从哪儿体会到的?
2、交流讨论:
①白雨跳珠乱入船
a、斟酌跳珠
b、斟酌乱
②黑云翻墨未遮山
(1)你仿佛看到了
(2)(出示黑云翻滚的图片)吟诵
(3)师生对读,体会雨的大、急。
③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雨来得匆匆,去呢?谁来读?
(2)你能想象得出水如天是怎样的画面吗?(生说,读)
(3)出示图片引导读,想象,再读。
3、此时此刻,诗人仅仅是因酒而醉吗?(雨、景)回读全诗。
4、简介诗人此时处境。历史上无数诗人在失意或悲伤的时候,总会借酒消愁,吟诗抒怀。(出示其他不同情怀的雨的诗句)指导读。
5、经历了如此大的挫折,而诗中却不见愁情,这是怎样的陶醉啊!齐读全诗。
六、整体回读,背诵两首古诗
七、作业布置
望湖楼醉书教案2
教学目标:
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②能用知诗人,解诗意,悟诗境的方法读懂诗,理解诗意思。
③体会诗的意境美,感受诗人豪迈奔放的诗词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并揭题
1、(1)有这么一句俗语:六月天,娃娃脸。你知道是说什么的吗?
(六月的天气变化无常)
(2)今天我们要来看看古人是怎么来描写这种奇怪的天气现象的。读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谁给我们带来的?你了解他吗,知道他什么?
2、简介作者
苏轼:宋代著名诗人、词人,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都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妹苏小妹也是宋代著名词人,苏轼的诗词豪健清新,独具一格。
3、你从课题中读到了什么?
(明确:课题交代了时间、地点。一个醉字透露作者可能喝酒了,是似醉非醉的状态下创作的。)
二、通过朗诵,整体感知(读诗)
1、自由朗读诗,划出节奏:
2、指名学生划出节奏。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3、指导学。生读出节奏感!(个别读,分组读,齐读)
三、初步探究,研读文本(悟诗)
1、提问:作者这首诗重点写的什么?(雨)哪里的雨?(西湖的雨)
2、文章是怎样描写这样的.奇雨形成的过程?(明确:下雨前、下雨中、下雨后)
5、学习第一句
(1)下雨前是怎样的一幅画面?翻墨是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未遮山是什么意思?
(2)你能用一个字形容这样的乌云吗?(快、奇、来势凶猛)你能用学过的四字词语形容一下这样的乌云吗?(乌云翻滚、风起云涌、乌云密布、乌云滚滚)
(3)你还在哪些诗中见过这样的云?(黑云压城城欲摧)
(4)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句话。
6、学习第二句
(1)云的来势凶猛,雨也绝不温柔,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了?
(2)跳珠是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乱入船是什么意思?
(3)指导看图,用一个字概括一下这样的雨?(大、猛、调皮)用自己的语言介绍见过的最大的或最有特色的雨?
(4)这样的雨一直留在苏轼的脑海里,15年后当苏轼故地重游时依然在怀念这样的雨。(出示: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
(5)让我们记住这样的雨,齐读第二句。
7、结合插图,用同样的方法自学三、四两句
(1)学生自学
(2)提问考察
当我们沉浸在白雨跳珠的美景中时,这调皮的雨却似乎有意躲着人们,转眼间就不见了。哪个字写出了这样变化的快?(忽)此时此刻呈现给游人的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这两句表达的内容?这样的景色可以用题目中的哪一个字概括?
四、感受诗意境美:(品诗)
①这首诗描写了西湖什么景色?(西湖夏天一场雨的过程)
②这场雨下得怎么样?(快且大)
③哪里可以看出来啊?(未遮山,乱入船,忽吹散,水如天)
④你觉得诗句写得美吗,为什么?
(有声:翻墨,跳珠,风来。有色:黑云,墨,白雨。有动感:翻,跳,卷,吹。比喻形象生动:黑云像翻墨,白雨如跳珠,水似天。刻画出了夏雨来得快去得也快的特点)
⑤一起朗读,读出诗的美!
五、古诗积累,形成共鸣
1、苏轼六月二十四日在西湖一口气写下来五首诗,本文只是其中的一首。
2、作者花这么多的笔墨来写西湖想要告诉我们什么?这样的景色吸引了你吗?此时你认为题目中的醉可以怎么理解呢?(陶醉、沉醉)
为什么可以这样理解?(诗人被西湖雨后的美丽景色陶醉了)
3、学生交流,指名回答
4、在这些诗里你读出了怎样的一个诗人?(豁达、豪放)
5、齐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6、小结
诗人在西湖望湖楼上边喝酒边欣赏西湖的景色,结果被西湖一场急雨后美丽的景色陶醉了,写下了这首诗,诗人被陶醉了,今天你们也被陶醉了没有呢?(陶醉了)
第二年,苏轼又来到望湖楼边饮酒观景,再次领略了西湖晴雨变幻的美景,他兴奋地把这一切又写了下来。看!就是这首诗(出示《饮湖上初晴后雨》)
望湖楼醉书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一首古诗,学会生字“遮”;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
3、体会诗的意境之美,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诗的大意,能读出感情,背诵这首诗。
难点:能感受诗人对望湖楼雨景的美,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配乐播放西湖的十大景点。
2、过渡:刚才大家欣赏的是西湖的十大景点,西湖是天堂杭州的一颗明珠,也是世界名闻的旅游胜地,自古以来,描写西湖景色的诗很多,今天我们要学的'23课《古诗两首》就是宋朝诗人苏轼和杨万里的传世佳作,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
板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3、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4、了解作者。
二、初步感知。
1、自由读古诗,把字读准确,把诗句读通顺。
2、指名读古诗,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学生自由读古诗,教师巡回指导。
(2)学习生字“遮”
3、教师范读古诗。
4、齐读。
过渡:读书不仅要读的正确,还要读出节奏、诗韵,这样读书叫做“有板有眼”。
5、出示停顿的诗指名学生读。
6、古人读诗是怎么读的呢?(摇头晃脑)谁来试读一下。
7、出示古诗,把古诗补充完整。(由易到难)
8、苏轼不仅是个诗人,他还是个画家呢!你们想不想看看他画的画呢?(出示动画,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
9、配乐读古诗,加深体验。
三、精读古诗。
1、理解重点的词。
(1)“翻墨” “遮” “白雨”“跳珠”是什么意思?
(2)“卷地风”“水如天”又是什么意思?
2、理解诗句
(1)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2)指名学生说说诗意。
(3)教师读诗意,学生配诗。
(4)出示诗意让学生填空。
(5)出示图片,让学生说诗意。
四、背诵古诗。
1、齐读古诗。
2、配乐背诵古诗。
过渡:这首诗它还是一首歌呢!你们想听吗?
3、教师演唱。
4、播放给学生听。
5、学生跟着唱。
【望湖楼醉书教案】相关文章:
望湖楼醉书作文06-24
望湖楼醉书作文(精选26篇)09-07
望湖楼醉书作文(精选20篇)09-05
望湖楼醉书作文(集锦15篇)06-26
望湖楼醉书作文(通用22篇)09-06
望湖楼醉书改写作文11-20
《春夜喜雨》和《望湖楼醉书》的教学设计09-25
望湖楼醉书改写作文(15篇)11-20
望湖楼醉书改写作文15篇11-20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