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课的教案

时间:2024-08-17 22:29:54 海洁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钢琴课的教案范文(通用19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钢琴课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钢琴课的教案范文(通用19篇)

  钢琴课的教案 1

  一、教学内容:

  1、599练习曲

  2、歌曲伴奏《闪烁的小星》

  二、课时:

  两个学时(四个学生)

  三、教学要求:

  1、明确练习曲的弹奏要点

  2、学习和掌握一首歌曲的简易伴奏编配和弹奏方法

  四、教学目标

  1、独立视谱弹奏练习曲599之84

  2、用三种织体准确完整流畅地弹奏歌曲《闪烁的小星》

  五、重点难点:

  1、节奏、音准及速度

  2、指法、和弦选择、和声连接及双手配合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集中讲解

  2、分头实践、练习和辅导

  (二)导入语

  本学期,根据大纲及教学的安排,我们的钢琴学习主要从两方面进行:

  1、继续进行钢琴弹奏技能技巧学习;

  2、补充学习歌曲的简易伴奏编排和弹奏练习。

  (三)进行新课

  1、599练习曲的学习

  本期我们将要学习的练习曲有:599之84、87、92、96,另外还有一首849练习曲(849之12)。总的看来,它们集中解决的主要是钢琴 弹奏流畅方面的技术课题。

  对于练习曲的.学习,我们将有别于前面的学习。因为通过两年的学习与积累,我们其实已经具备了独立解决一首新乐曲的能力。因此,对 于这几首练习的学习,我们将一改原来课堂上手把手的教学方式,我们 将采用的是独立的视谱和弹奏与老师的检查辅导相结合的方法。

  1)读谱——视奏——回课——巩固

  2)听旋律打节奏,初步感受作品。

  2、学习歌曲伴奏《闪烁的小星》

  1)讲解:歌曲伴奏是我们钢琴弹奏中一个应用性比较强的项目,它不仅有助于音乐其他学科的学习,同时也是我们进行音乐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正如计算机的软硬件组成一样,即兴伴奏也有两项技术:一是硬技术,即在弹奏方面应具备的技术;一是软技术,即针对歌曲进行编配时要运用到的技术。这两项技术同时围绕的是四个核心来进行:

  a) 调式及音阶琶音

  b) 和弦及和声连接

  c) 伴奏类型及织体

  d) 变调技术及应用

  2)练习与实践

  硬技术:弹奏:C、G、F三个大调的音阶琶音、三和弦及原位转位、正三和弦属七和弦原位及转位进行:和声功能连接练习(基本功能进行和旋律功能连接)

  钢琴课的教案 2

  一、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

  歌曲《小雨沙沙》是(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下雨了》中的一首歌曲。

  教材特点:

  《小雨沙沙》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歌曲,这是一首2/4拍的活泼的歌曲,共有四个乐句。

  技术准备:

  1、PPT幻灯片

  2、电钢琴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歌曲《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里小雨和种子的形象,懂得种子发芽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同时能联想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老师和家人的培养。

  3、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的情绪演唱歌曲,通过扮演角色体验不同角色的内心想法。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感受音乐意境,表现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

  掌握歌曲2/4拍的特点,做到演唱时节拍准确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阶段目标: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

  师:春天来了,小动物们多高兴呀,让我们向在坐的朋友们也了解一下歌曲《春晓》中描写的小动物吧。(身体坐端正,看谁的演唱最大方)

  1)播放歌曲伴奏录音。

  生:进行歌曲表演唱。

  师:我们跟着老师的伴奏来演唱,好吗?

  生:跟着伴奏进行演唱。

  师:如果你认为自己唱的还不充分,哪我们下面要学的新歌中还有机会。

  (二)学习新歌(阶段目标:调动学生学习经验准确学习歌词和歌谱)

  1、初听作品,了解歌曲

  师:春天来了,大自然中的动物那么快活,你知道植物有什么变化吗?

  生:回答。

  师:老师今天带来的这首歌曲《小雨沙沙》会告诉大家。

  (出示歌篇并播放歌曲录音)

  2、节奏练习:有 XX X | XX X | XX XX | X - ||

  生:聆听歌曲。

  师:听了歌曲,你知道什么了?

  生:回答问题。

  师:自然界中的变化在春天最明显,动物、植物已经沉睡了整整一个冬天,到春天它们渐渐苏醒了,大自然的.力量真是不可估量啊。

  2、发散思维 鼓励发言。

  师:歌曲里有谁?它们谁先出场的?给你什么感觉?我们再听一遍。(第二次播放歌曲录音)。

  生:聆听后回答问题小雨和种子。

  师:他们一个有声音,一个有动作,谁说说声音是什么?动作是什么样的?谁会学学它们?

  生:发挥

  3、学唱作品 ,先唱歌词。

  师:看来大家对歌曲了解的很深了,那么能跟着唱的有谁呢?(播放歌曲录音、强调眼睛看屏幕—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生:跟着录音唱。

  师:纠正问题,要求背唱歌曲(伴奏唱)

  生:以组为单位背唱歌曲。

  4、自主学习 大胆尝试。

  师:第二段歌词,能不能自己独立唱一唱呢?

  生:独立学习并汇报。

  5、完整演唱 感情充沛

  师:给各组时间进行练习。

  生:完整演唱歌曲。

  四、歌曲表演(阶段目标:分角色合作表演歌曲)

  1、提供设计 模仿创编

  师:小雨用什么动作?种子的动作是什么?两个之间怎样配合呢?

  生:模仿并设计。

  师:如果大家有跟老师不同的设计也可以。

  生:进行设计。

  2、提供舞台 伴奏服务

  师:我现在把舞台让给大家,我来为大家伴奏,好吗?

  生:到台前,带头饰表演。

  3、教学检测(阶段目标:检查学生学习状况)

  检查歌词:

  师:鼓励表演好的同学

  师:鼓励用手势进行演唱的同学。

  板书设计:

  学唱:《小雨沙沙》

  1=D 2/4 (天真地) XX X | XX X | XX XX | X - ||

  五、课堂小结

  “小朋友,小雨甜甜的,给种子喝,它们都很高兴,你们喜欢小雨吗?”让学生回答后,我进一步启发:“小雨帮助别人觉得快乐,所以,老师希望小朋友们从小养成助人为乐的好习惯。”

  下一步诱导:“种子的生长离不开雨水的滋润,小朋友的成长离不开谁呢? “学生讨论回答(爸爸、妈妈、老师、祖国??)。

  “所以,小朋友们要从小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敬老师。从现在做起,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他们,好吗?”

  最后对学生这堂课的表现作一个简单的评价,便听音乐出教室。

  钢琴课的教案 3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聆听《c小调练习曲》和《#C小调圆舞曲》,感受、体验音乐情绪,认识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2、初步懂得有关“练习曲”的基础知识。

  3、在感受、理解音乐的过程中,认识和了解肖邦及其艺术成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聆听《C小调练习曲》,在音乐中感受肖邦从指间流露出的一泻千里的激情,深刻体会肖邦的爱国热情;通过聆听《#c小调圆舞曲》,感受肖邦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重难点:

  重点深入地欣赏《c小调练习曲》,理解作品的意境和内涵。

  教学过程:

  一、引入:(播放《不能说的秘密》中“斗琴”片段)

  周杰伦在这部自导自演的影片中展示了他高超的钢琴演奏技巧。而“斗琴大赛”中出现的三首曲目中有两首是肖邦的作品,第一首是肖邦的黑键练习曲,第二首是《#C小调圆舞曲》,但影片并未完全抄袭经典,而是精心改编,令人耳目一新。自幼学习钢琴的周杰伦也有他的偶像,那就是被誉为“钢琴诗人”的波兰音乐家肖邦,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肖邦的钢琴音乐。

  二、新课教学:

  1、初次聆听《C小调练习曲》(PPT1 — 播放音频)

  A、问:刚才我们完整地欣赏了乐曲,音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听了心潮澎湃、很激动。)

  B、问:为什么会觉得激动呢?(速度极快、力度极强)

  C、问:是种什么样的激动?快乐的?振奋人心的激动吗?(不是,愤怒的、痛苦的)

  D、问:是什么让你觉得音乐是表达愤怒、痛苦,而不是快乐、兴奋的激动?(旋律一直向下走)

  E、师:对,在第一课学习音乐要素时我们就已了解到,旋律的走向和音乐情感的表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当旋律呈向上发展的趋势时,通常给人一种积极、乐观的印象,而旋律线的持续下行会让人觉得压抑、难过。在这首乐曲中用了极快的速度、极强的力度再加上旋律线的持续下行就表达出一种愤怒、悲痛的强烈情感。

  F、问:肖邦因在他的音乐里时常流露出一种细腻、柔美、诗意的意境,令人陶醉,因此被称为“钢琴诗人”,究竟是什么使得一首练习曲会具有如此强烈地情感呢?在音乐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2、创作背景及肖邦:(PPT2 — 波兰地图)

  从这张东欧版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波兰的北方是强大的.沙俄帝国、西边是极富野心的普鲁士帝国、下面同样是强大的奥匈帝国。被诸多强邻包围的波兰在历史上曾数次亡国,可谓多灾多难。

  1772年5月,俄、普、奥三国在彼得堡签署下第一次瓜分波兰的条约。波兰丧失了约35%的领土和33%的人口。

  1793年1月,俄、普在彼得堡签订第二次瓜分波兰的协定,波兰成为仅剩领土20万平方公里,人口400万的小国,成为沙俄的傀儡国。

  1795年1月,俄、奥签订第三次瓜分波兰的协定,10月,普鲁土也在协定上签署。至此,沙俄夺占了波兰62%的领土,共约46万多平方公里;普鲁士夺占约20%,共约14.11万平方公里;奥地利夺占约18%,共约12.18万平方公里。波兰灭亡了!一个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国家从此从欧洲版图上消失了长达123年之久。

  当波兰灭亡的消息传到首都华沙,一位青年音乐家带着一杯祖国的泥土永远地离开了祖国,再也没有回来。从此只能在音乐中寄托对祖国的怀念和热爱,他将波兰民间音乐的精髓融入钢琴作品之中,赋予它们新的内涵。他就是------ 肖邦!(PPT3 — 肖邦简介)

  离开祖国的肖邦时刻关心着波兰革命的事态发展,当他在欧洲巡演时,传来华沙起义失败,俄军重占华沙的消息。这使他感到十分震惊和强烈的愤怒。就是在这种心情的支配下,肖邦创作出《C小调练习曲》。

  3、分段赏析《C小调练习曲》

  让我们回到作品中,看看作曲家是怎样在音乐中表达他的愤怒和爱国激情的。

  (播放音频片段1)

  请同学们拿出纸和笔跟我一起听着音乐画线条(老师在黑板上随着音乐画线条)。

  (PPT4 — 乐谱A)

  音乐出现得十分突然,由一个极强极不协调的属九和弦,引出一连串汹涌澎湃的十六分音符,因此给人的印象十分强烈。它好像是肖邦内心感情的总爆发。接着,左右手同时并进,两道音流奔腾不羁,犹如千军万马、浩浩荡荡。

  (播放音频片段2)

  请继续把听到的用形状和线条表达出来。(同学画好的上前来展示)

  问:低音谱表的旋律走向?(上下翻腾的音节,似波涛般滚动,犹如同仇敌忾的热血在沸腾)

  问:那么高音谱表的旋律应该用什么线条来表示呢(视唱主题)?力度很强,不适合用线条表示,可以用方块来表示。

  (PPT5 — 乐谱B)

  左手奏出代表着失望与愤怒的上下行音节;右手奏出壮烈的八度和音旋律,似号角般铿锵有力,仿佛是肖邦自己在宣告"波兰不会亡! "。

  (PPT6 — 乐谱C)

  音乐在展开中,越来越趋向紧张,一系列的转调和变化音把全曲推向高潮。它仿佛是在严峻的现实面前的片刻幻想,是音乐家对华沙起义爆发一瞬间的回忆。(播放音频片段3)

  (PPT7 — 乐谱D+音频片段4)

  音乐在这里出现了一个悲伤的音调,象哭泣,又象诉说,这是肖邦对整个命运的哀哭。而结尾又回到自豪、刚毅的形象。音乐在很强的力度下,从高音向低音冲击,左、右手八度同奏,气势逼人。最后,在特强的力度下,奏出了大调的主和弦,它象征着肖邦内心的满腔仇恨和对革命胜利的信念。

  4、二次聆听《C小调练习曲》(PPT8 — 杨鸣钢琴演奏视频+舒曼的评价)

  在肖邦的音乐里时常流露出一种细腻、柔美、诗意的意境,令人陶醉,因此被称为“钢琴诗人”。像《C小调练习曲》这样情感强烈、气势磅礴的作品在肖邦来说并不多见。让我们记住这首作品,因为它是一个国家苦难历史的见证!

  5、知识点:练习曲(PPT9 — 练习曲概念)

  练习曲——为学习器乐的人练习技术技巧而写,有着明确的训练目标的曲子。

  问:你认为《C小调练习曲》的训练目标明确吗?(非常明确)主要练哪只手?(左手)

  问:那么它只是一首纯粹练习技巧的练习曲吗?(不是)多了什么?(多了情感)肖邦好友李斯特为其命名为《革命练习曲》

  肖邦在保证特定的技术训练目标的前提下,赋予作品鲜明的艺术形象和情感,摆脱了以往练习曲的单调和枯燥,正是肖邦对于练习曲的大胆革新与创造,为后世的“艺术性练习曲”、“音乐会练习曲”开辟了道路。

  三、拓展

  与延伸(PPT10 — 《#C小调圆舞曲》)

  随着深入了解肖邦,必定还会提到一个人,英国女作家乔治.桑。和肖邦在一起,乔治.桑饱受非议,但无疑乔治.桑对肖邦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他们在一起的九年,是肖邦创作上的一个高峰期,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是最高的。〈#C小调圆舞曲〉就是两人分开后肖邦为怀念她而作的。这是一首最能体现肖邦的个性及民族性的圆舞曲,节奏源自于波兰民间舞曲马祖卡,但它不是单纯为舞蹈伴奏的舞曲,而是真正的圆舞曲抒情诗。

  四、 总结:(课件展示:浪漫主义音乐特征)

  肖邦的钢琴音乐具有着典型的浪漫主义音乐特征:(同学们讨论回答,老师归纳) ? 它们都承袭了古典主义音乐的优良传统。

  标题音乐的特征十分鲜明。(如肖邦的〈C小调〉原来并无标题,但其内容却有着标题性的构思)

  强调作曲家个人内心情感的体验与表现。

  在音乐体裁上进行大胆的革新与创造。(例如:将技巧训练性很强的练习曲,赋予鲜明的艺术形象和情感。)

  五、 课堂小结:

  一节课的时间是很有限的,希望大家对肖邦和钢琴音乐的热爱能在课后得到延续。请同学去了解另一位浪漫乐派代表人物,也是肖邦好友的音乐家李斯特及其钢琴作品《爱之梦》。下课!

  钢琴课的教案 4

  教学要求:

  一、聆听《C小调练习曲》及《爱之梦》,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进一步认识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二、在聆听、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认识、了解肖邦和李斯特。

  三、初步懂得有关“练习曲”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

  通过分段欣赏和完整聆听《C小调练习曲》,深入理解作品的意境和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播放《C小调练习曲》。

  2、提问:“同学们知道这首钢琴曲的作者和名称吗?(肖邦《C小调练习曲》)

  二、《C小调练习曲》

  1、简介作者:肖邦

  A、请学生谈谈对肖邦的认识。

  B、老师补充。

  2、分部欣赏乐曲。

  A、聆听乐曲的第一部分,初步感受音乐的情绪特点。

  B、简介创作背景(学生自习书本p121)

  1813年9月,肖邦在离开波兰赴法国途中,得知祖国争取民族独立的华沙起义失败,悲愤之余,奋笔疾书写下了这首著名的《C小调练习曲》。

  C、复听乐曲第一部分,进一步体验音乐的情绪特点,熟悉第一主题。(大屏幕上出示第一主题)

  (1)请学生谈谈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受,它让你联想到些什么?(老师补充:乐曲的第一部分是一个刚毅的、带有英雄性格的主题,左手采用了上下翻腾的琶音的伴奏音型,令人联想到华沙起义的'英雄们是怎样与敌人浴血奋战的,也让人感受到作曲家那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慷慨激昂和起伏难平。)

  (2)跟琴学唱第一主题。

  D、聆听乐曲的第二部分。(大屏幕出示第二主题)

  (1)听音乐,感受这一部分音乐的情绪与第一部分有何不同?

  (2)学唱主题,从旋律和节奏等音乐要素方面与第一主题进行比较。

  (3)再听第二部分,联想音乐表现了什么内容。(老师补充:这一部分的旋律沉痛悲伤,它好象是人们对为国捐躯的烈士们的哀悼。)

  E、聆听乐曲的第三乐段。

  思考:这一部再现了哪一个主题?它象征了什么?(乐曲的第三部分再现了第一部分英雄性的主题,它象征着人民的斗争仍在继续,抗击侵略的火焰并未熄灭。)

  3、完整地欣赏《C小调练习曲》

  4、音乐知识:练习曲

  通常练习曲有两类。一类为练习器乐、声乐技巧的专业练习曲;另一类为音乐会练习曲。前一种练习曲多有技能、技巧上的训练目标,音乐会练习曲是由前者派生而来的。它已演变为一种炫技性的、在音乐会上可以演出的艺术作品。肖邦的《C小调练习曲》就属于音乐会练习曲。

  三、《爱之梦》

  1、简介作者:李斯特

  2、简介作品

  1850年李斯特把自己创作的三首歌曲改编成三首钢琴“夜曲”。原来的三首歌曲分别是《崇高的爱》《幸福地死》《爱吧》。改编后的三首夜曲被汇集成册,曲集统称为《爱之梦》。在这三首曲子中,以第三首为最好,流传也最广。因此,人们通常所称之为《爱之梦》的曲子,实际上是《爱之梦》这部曲集中的第三首曲子。

  3、欣赏《爱之梦》(大屏幕显示主题旋律)

  A、听音乐,思考:作品描绘了什么样的意境?

  B、配乐诗朗诵,通过诗歌与音乐的结合,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涵。

  四、总结

  本课的两首钢琴曲,表现了极不相同的两种情感。《C小调练习曲》悲愤激昂的气势令人热血沸腾,《爱之梦》中的柔美、梦幻般的诗意令人陶醉,尽情表达了人们内心的丰富情感,这正是浪漫主义艺术的本质。

  钢琴课的教案 5

  一、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用心听音乐,根据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力度,音的高低做动作,辨别C大调的各音,训练听觉。

  2、正确地使用节奏乐器,会用相应的乐器演奏打击乐,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3、通过视唱、打节奏,掌握弹奏方法,练习弹奏曲子,激发幼儿的兴趣,体验集体演奏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语言节奏谱一张

  2、打击乐器数个

  3、打击乐谱一张

  4、乐谱表一张

  5、电钢琴数台

  三、活动过程:

  1、《律动》进场,

  1)老师发口令:“小兵们准备出发”幼儿“是”在进行曲的音乐伴奏下有精神地走步。

  2)音乐变弱:幼儿轻轻走路,老师按音乐的节奏轻声说:

  ××××О,××××О

  发现敌人 , 认真侦察!幼儿弯腰半蹲着轻轻地走,手做持枪状边走边做寻找状进行侦察。

  3)音乐变高(高音区)幼儿挺胸抬头走路,老师发令:

  ××××,

  ×Ο×Ο ×Ο ×Ο

  准备射击!幼儿做向天空射击打枪状,嘴里发出: 呯! 呯! 呯! 呯!

  4)音乐变强:幼儿用力走路,老师: ××××,××××

  发现敌机,准备开炮!幼儿做向飞机开炮状,嘴里大声发出声音:×Ο×Ο×Ο×Ο

  轰!轰!轰!轰!

  5)老师弹奏急促的下重滑音表示敌机被打落并说:

  ××××××

  敌机被消灭了—,幼儿边欢呼边跳跃,脚走八分音符的节奏×× ×× ×× ××,嘴里欢呼,×× ×××-

  我们 胜利了-

  弹奏 1 3 5 3 1 -| 1 3 5 3 1 -|1 -安静自由站好。

  师:“对,我们胜利了,高兴吗?(高兴)那我们表示一下吧,笑一个吧!”

  师:小兵们好!幼儿:“指挥官好!”今天,我们科苑幼儿园来了很多客人老师,我们小兵应该怎么说:“客人老师好!英语: “ good moning tearch”ⅰ 5 3 1| ⅰ 53 1 |幼儿全体坐在地下

  2、语言节奏游戏《指挥官在做什么》

  出示语言节奏卡:边问边做动作

  指挥官:

  1)× × × × |× × × × | × × ×—|

  小 兵 小 兵 |幼:拍 拍 小 手 | 吹 喇 叭—|

  我 在 干 啥 |

  2)×· × × ×|×· × × ×|× × × —|

  小 · 兵 小 兵|幼:拍· 拍 小 手 打 打 鼓 —|

  × × × ×|

  我 在 干 啥|

  3)× × × × |× × × × |× × ×|

  小兵 小 兵|幼:拍 拍 小 手打 手 X

  我 在 干 啥|

  3、训练听觉:小兵的本领真大,不但小手很能干,而且耳朵也很灵敏,来!一起听听音吧!

  倾听教师弹出:说出音名,可做手势 :上、中、下

  1 3 5|1 3 5|1─(3、 5)

  3 5 6|3 5 6|3─(5、 6)

  6 7 1|6 7 1|6─(7 、1)

  师:我 们 的 小 兵 真能干,幼:嘿嘿,我真棒!

  4、新授:

  (一)今天,我们小兵来学个新本领,看着乐谱演奏好吗?(好)

  1)一一介绍打击乐器:碰铃、铃鼓、双响简(叮 嗒 哗啦)

  2)出示图形卡片,引导幼儿探索三种乐器的不同声音

  师:小兵们,你们看这张图片上的符号代表什么乐器?)

  3)请小兵们把这些声音学出来(叮、哗啦、嗒)

  4)现在我们跟着好听的音乐用手演示一遍

  钢琴课的教案 6

  活动目标

  让孩子认识钢琴的形体,并需要孩子学会仔细观察。

  训练幼儿眼手的准确性,协调性,以及空间方位的知觉性。

  学会正方形向中心反复折叠的方法。

  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帮助别人。

  初步懂得自己长大了,遇事能够试着面对。

  教学重点、难点

  会按照老师所示范的步骤,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折叠。

  活动准备

  玩具钢琴,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范玩具钢琴,激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们想不想有一架自己的钢琴?

  那我们就自己来折一架钢琴吧!

  二、教师讲解示范

  1、引导幼儿说说钢琴是用什么形状的纸折成的。

  2、教师用一张纸像变魔术似的折出一架钢琴。让孩子们兴趣更浓。

  3、让孩子们学会观察折纸步骤图,并学会理解。

  ————表示要折的线。-------------表示中心线,即要对折的地方。←表示方向。

  4、再接着教师根据步骤进行示范。孩子们在老师的`示范下折起了一架架钢琴。

  5、教师帮助能力弱的幼儿,重点知道方向。

  6、及时表扬折好钢琴的幼儿。

  7、还鼓励先折好钢琴的孩子去帮助还没有折好的孩子,或需要帮助的孩子。

  三作品展示

  1、请幼儿将折好的作品放在桌子上,看看折得像不像。

  2、看谁折的线条最平整。

  教学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用步骤图折纸比以前的示范法折纸孩子的问题要少了很多,这样的方法应该要容易明白些吧。孩子们的表情告诉我,我选的题材贴近他们的兴趣点,他们很是喜欢。

  钢琴课的教案 7

  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诗,感受作品所体现的优美意境,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2、熟悉了解散文诗的句式,了解爬、躺、坐、藏、催等动词的含义。

  3、有表情地朗诵散文诗,并尝试创编诗歌,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已学过歌曲《秋叶儿》。

  2、多媒体课件。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看、听、说等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帮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初步学会有表情地朗诵散文,感受散文的.语言艺术美。

  难点: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过程:

  一、全体幼儿齐唱歌曲《秋叶儿》,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些美丽的秋叶儿都飘到哪里去了吗?

  幼:飘到小河里。

  幼:飘到马路上、飘到花园里。

  幼:秋叶儿还会飘到房顶上。

  幼:树叶飘到草地上

  ……

  二、欣赏散文,理解散文内容。

  1、秋叶儿飘到的地方可真多,你们知道吗?它还飘到了一首散文诗里呢,请听:(教师有表情地朗诵散文诗一遍)

  师:提问:散文诗听完了,谁来说说散文诗叫什么名字?

  散文里有哪些小动物?(有……有……还有……)散文诗里说树叶都落到哪里去了?

  幼:树叶落到了院子里。

  幼:树叶落到了小河里,还落到了沟里。

  幼:树叶落到地上,被小虫当成了家。

  2、出示多媒体课件,通过听、看、说帮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播放整体欣赏)小朋友说得真好,现在我们通过电视来欣赏这首优美的散文诗,请小朋友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好吗?

  师: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

  你知道树叶飘落到哪里?谁看见了,把它当作什么?

  (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掌握句式:树叶落在(),()看见了,把它当作()。并了解爬、躺、坐、藏、催等动词的含义。)

  三、朗诵散文诗,进一步理解散文诗的内容。

  1、我们小朋友今天可真聪明,解决了这么多的问题,现在我们跟着画面一起来朗诵这首优美的散文诗吧。(播放片段欣赏)

  a、课件1

  提问:秋风吹来了,树上的树叶发生了什么变化?

  秋风起了,天气凉了,一片片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丰富词汇:飘落)

  b、课件2

  提问:树叶落在了哪里?谁看见了,把它当做什么?

  树叶落在地上,小虫爬过来,躺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

  c、课件3

  提问:树叶又落在了哪里?谁看见了,把它当做什么?树叶落在沟里,蚂蚁爬过来,坐在上面,把它当作小船。

  d、课件4

  提问:树叶还落在了哪里?谁看见了,把它当做什么?

  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作小伞。

  e、课件5

  提问:树叶最后又落在了哪里?谁看见了,把它当做什么?是怎么说的?树叶落在院子里,小燕子看见了说:“来信了,催我们到南方去了。”

  2、再次完整地欣赏并朗诵“落叶”。(播放整体欣赏)

  四、仿编散文诗组织幼儿讨论:落叶可以当作房子,当作小船,当作伞和信,落叶还会落在哪里?又会被谁当作什么呢?引导幼儿相互讨论后仿编。

  幼:树叶落到院子里,小蚂蚁看见了,把它当作被子。

  幼:树叶落到草地上,小白兔看见了,把它当作扇子。

  幼:树叶落到地上,小虫看见了,把它当作饼干。

  师:小朋友想想,除了燕子天冷了会飞到南方去,还有谁也要非到南方过冬的?

  幼:大雁。

  幼:树叶落到地上,大雁看见了说:来信了,催我们到南方去。

  ……

  活动延伸:

  树叶的用处还真多,如果是你捡到了落叶你准备用它做什么呢?(……)那好,现在我们就到大自然中去寻找落叶吧!

  钢琴课的教案 8

  活动目标

  1、学会观察折纸示意图,折出一系列相关的造型。

  2、通过看图示以及示范,掌握折房子、钢琴和小猪头的基本技能。

  3、对折纸活动有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展示仪一台。

  2、彩色正方形纸人手4张、剪刀、浆糊、抹布。

  活动过程

  一、活动一:钢琴变变变——房子

  1、通过猜谜语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又高又大,四脚朝下,嘴巴有牙,肚里说活。

  2、引导幼儿观察用实物展示仪放大的幼儿用书,了解画面上的折纸步骤示意图。

  师:图上有什么?出处正方形是怎样变成小房子的?

  3、教师带领幼儿边看图,边尝试折出小房子,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折、拉出左右两边对称的房子形状。

  4、幼儿尝试用剪刀剪出门、窗子、烟囱等,贴在小房子上。

  5、让幼儿将小房子贴在《我们的房子》专栏中。

  二、活动二:钢琴变变变

  1、猜谜语,引出主题。

  师:一个大怪物,牙齿几十颗,肚里吞钢丝,嘴里会唱歌。

  2、引导幼儿探索在折房子的基础上,折出钢琴的基本造型。

  教师引导幼儿继续观察放大的幼儿用书上的折纸示意图。

  ①师生共同看图示折出小房子。

  ②观察折钢琴的示意图,引导幼儿根据图示上面箭头的提示,分别将纸向上折,两边向中间折,打开等。

  3、师生一起边看图示,边折纸,教师进行适当的语言提示,对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给予适当的帮助。

  4、让幼儿玩一玩弹钢琴游戏,鼓励幼儿自弹自唱,感受折出钢琴的.快乐。

  三、活动三:钢琴变变变——小猪头

  1、鼓励幼儿自己观察折纸示意图,说说:猪头是怎么变出来的?

  2、教师和幼儿一起边看图示,边折纸,指导幼儿折出③④⑤步骤,提醒幼儿每折一步,一定要压平整。

  3、教师重点示范最后一步难点:将折好的⑦步,从中间向两侧拉开,再用一只手在外面从中间向里压,整理出最后小猪头的形象,指导幼儿伸进大拇指,食指和无名指上下动一动,小猪头张开嘴巴啦!

  4、让幼儿自主玩一玩折纸,充分体验折纸的快乐。

  钢琴课的教案 9

  一、授课时间:

  20xx年2月-20xx年11月3月

  二、上课学员:

  5261高级班

  三、课时准备:

  4102一课时

  四、授课1653内容:

  柴科夫斯基作品《四季》之《六月—船歌》中歌唱性旋律的把握、弹奏

  五、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

  1、正确理解、把握柴科夫斯基《四季》的创作背景、风格特点及弹奏中的触键方法。正确表现《六月—船歌》中温馨、甜美、情谊深长的主旋律。

  2、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用耳朵听,判断所弹得声音是否达到如歌的地步,是否创造了想要创造的意境。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控制技术、敏锐的听觉能力,加强音乐素养的训练。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作品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中声音的控制及三个力度层次的处理。

  2、教学难点:富于歌唱性和表现力的旋律线条的把握,(第二部分中速度的练习载客后要进一步的加强,注意弹奏中出现的歌唱性的保持音,时刻注意多声部的旋律歌唱)

  七、教学分析、作品背景和教学方法:

  作品《四季》中没有很深的、华丽的技巧,但是在“柴科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中四十多年来一直把《四季》作为规定的比赛曲目。《四季》是展示对柴科夫斯基钢琴音乐的理解,感受掌握歌唱性风格作品弹奏能力的代表作。

  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让学生理解、把握作品的音乐语言、和风格。教学中注意让学生理解以下特点:

  (1)柴科夫斯基耐人寻味的音乐、永恒的旋律,其根本原因在于它所具有的爱国热忱,他在给梅克夫人的信中写道“尽管我如此的欣赏意大利,无论她给我多么良好的印象我依然将永远重视与俄罗斯,你知道吗?我亲爱的朋友……我热爱俄罗斯人、俄罗斯的语言、俄罗斯的智慧、俄罗斯的脸型之美、俄罗斯的习俗……”我们在他的作品中确确实实随处可以感受到他这种真挚的爱。如果说托尔斯泰的文学作品是俄罗斯农民生活的一面镜子,那么柴科夫斯基的音乐就是则是俄罗斯人民心灵的一面镜子。

  (2)要让学生了解作品的产生背景。《四季》创作与作者成熟时期,柴科夫斯基当时已经写作了三首交响乐、一部舞剧《天鹅湖》、一部钢琴协奏曲和其他作品,正计划创作f小调《第四交响乐》和歌剧《叶浦根尼.奥涅金》。正值柴科夫斯基36岁(1876),创作欲望和热情都很高。在繁忙的创作期间,恰逢《小说家》杂志编辑德纳特邀请他写一组以12月为题材的钢琴套曲,并提供俄罗斯著名诗人的短诗作为题诗。柴科夫斯基很有兴致接受这一邀请,乐曲完成顺利!

  (3)通过对每一段乐曲的分析、讲解加深理解并教会学生掌握演奏方法和处理手段。

  八、教学过程和主要教学环节:

  1、上课铃响,师生问好!

  2、钢琴准备练习(5分钟左右)

  弹奏《哈农钢琴练指法》的第1条、第38条练习,要求学生弹出富有歌唱性的音色,第38条音阶准备练习中,弹出歌唱新的上行、下行的音阶。

  3、导入新课:《六月—船歌》已经基本练习过了,由学生向老师总结一下关于已经掌握的《六月—船歌》的相关知识内容。

  4、教师补充学生的总结,并注意指导学生对作品整体形态的把握。阐述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相关的内容。

  5、让学生弹奏一遍《六月—船歌》,并和学生一起描述作品刻画的画面:夏日的夜晚乘小舟荡漾在微波上,沉浸在幸福中,敬请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a.弹奏的触键要领:演奏时要首先做到将旋律从心底悠然自得的歌唱出来,努力通过指尖控制键盘,手指尽量贴键,力量要从一个指尖转移到另一个指尖,用这样的方法把旋律线条从“指尖”流出来,同时要学会聆听,善于分辨弹出的声音是否达到如歌的地步,是否表达出要创造的意境。

  b.作品的弹奏:学生在演奏作品的第一部分,教师开始逐段地进行分析,要让作品第一部分弹出三种力度层次(1)高声部的旋律即要明亮又柔和,他是最主要的声部必须十分的歌唱,(2)每小节中低音要保持歌唱性低音线条,(3)中声部中除了用节奏和优美的和声伴奏外,还时时出现短小的伴唱旋律与高声部相呼应,要适当的加以强调,造成亲切、温暖之感。

  c.弹奏中指导学生主义作品中调式色彩的对比。

  d.在《六月—船歌》第一部分中b之后再出现a时,要注意左手从f渐弱下来,但右手则在不知不觉中从p的力度中流淌出来,两手衔接要十分自如才能使a部分再现的更为亲切。

  6、第二部分的弹奏:音乐转入大调,变得淳朴明快,似乎是人们无忧无虑的欢笑和相互戏水的场景,从中还能听到人们的喧闹声和相互戏水的场景。

  a.音乐要逐渐的热烈起来,poco piu mosso(稍稍加快)要从慢开始,一步一步的动起来,平行的三度、八度尽量要用连奏,要注意36小节处开始的和右手呼应的.左手的小旋律。

  b.Allegro giocose(愉快的快板)高潮部分音乐开始变得开朗、兴奋,要注意踏板的运用,必须每一拍换一次踏板,避免声音变得乱。

  c.结束部分d最后的琶音可以逐渐得变宽,要保持高音的旋律线条,琶音要清楚,声音要明亮,要一直把亮的声音坚持到最后一个xxx,并用踏板把声音加以延续,向深呼吸一样停顿半拍,然后用非连音弹出有感触地联结句。

  7、第三部分要注意弹出左手部分呼应句的旋律,加强作品语句的对比美,左手的中声部要比第一部分a段时更为强调,要使左手的执法尽量合理,演奏的要流畅。要把人们从荡舟中所感受的大自然的美机获得的乐趣在相互对话中得到进一步抒发。

  8、尾声:

  a.演奏时要善于区分不同的音色,右手用大指持续的尽量歌唱性的走出一个舒展的璇,声音要深一些;

  b.用小指演奏的xxx高音则形成一个闪闪发光的另一旋律,好像随着人声的歌唱而歌唱;

  c.为了把右手大指持续演奏的旋律尽可能弹得连贯和歌唱,除用大指尽可能贴键外,还必须巧妙地使用踏板,根据旋律地进行每一拍换一次踏板。

  d.要在演奏中令人感到三个声部完美的协和,仿佛是天、地、人的完美的和谐。人们在逐渐的远去的同时,还恋恋不舍回头顾盼。

  e.最后结束xxx的时值可用踏板保持的长一些,是泛音罩着这美好的天空。

  9、学生再次演奏,并在此基础上布置作业:

  a.多歌唱旋律,充分体会旋律的歌唱性。

  b.按上课要求分乐句的练习作品中出现的旋律、小旋律,充分把握作品的歌唱性。

  c.完成整个作品,把握作品的流畅性。

  钢琴课的教案 10

  内容分析:

  《青蛙跳舞》是《幼儿钢琴基础教程》第一册的曲子。难易程度方面属于难度较高的曲子,因为乐曲里面不仅有跳音与保持音及双音的不同演奏形式、有强、弱等感情标记,而且在识谱方面音符的跨越性比较大,还有三个最近刚学的的音符。再者,要弹出乐曲特有的意境也需要用心去体会。总之,这首乐曲学习点较多,是一首比较有价值的幼儿钢琴练习曲。

  活动目标:

  1、感受《青蛙跳舞》所描写的意境。

  2、熟练的识谱、唱谱,能在教师的提示下根据调式找出曲中的变化音,认识曲子中“跳音、保持音、休止符、强、弱”等标记。

  3、分手练习,能比较流畅的弹奏,边唱边弹。乐曲节奏准确。能准确表现四三拍的节奏特点

  4、简单了解作曲家“丁善德”及代表作品。

  活动重点:

  识谱、分手弹奏

  授课对象:

  王晓语邱泊斐、苗淑沛

  活动准备:

  曲谱一份、音符多个、录音机、青蛙图片一张、教师准确的示范演奏、音乐磁带《捉迷藏》

  活动过程:

  一、以“小音符捉迷藏”的形式,引导幼儿复习高、低音谱表上学过的音符。重点复习与《青蛙跳舞》相关的音符。

  二、教师出示青蛙图片,告诉幼儿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有关小青蛙的曲子。

  教师示范演奏,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识谱、唱谱

  1、出示高音谱表上的乐谱。

  ①请幼儿观察“这是几拍的曲子?”(3/4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一小节三拍)

  “音符上有什么标记?”(引导幼儿说出跳音,保持音记号)

  “都有哪几拍的.音符、各唱几拍?”(四分跳音,附点二分音符,各唱半拍,三拍)

  “有变化音吗?”(引导幼儿看谱号后面的调号,知道是G大调,变化音为#F)

  ②教师引导幼儿演唱高音谱表上的乐谱,用节拍器伴奏。

  要求:节奏准确,跳音要唱出来。

  ③教师弹琴,幼儿人手一本书唱谱。

  ④幼儿一一演唱,检查幼儿的识谱情况。

  2、出示低音谱表

  ①“你看到了哪些标记?“(休止符、双音跳音)

  ②“休止符有几种?”(全休止符、四分休止符,各休止1小节及1拍)

  “双音由哪些音符组成?”(请幼儿在钢琴上找出并弹出来,教师逐一检查)

  ③“双音像什么?”(青蛙的叫声,初步感受乐曲的意境)

  四、幼儿练习弹奏,教师指导

  1、先练习右手部分,教师示范讲解跳音弹奏要领:乐曲活泼、可爱、可用指尖部分把跳音弹出来,弹轻巧。

  ①幼儿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要求边唱边弹,节奏准确,跳音要弹的有跳跃感。

  ②逐一检查右手的弹奏。

  2、练习左手的弹奏。

  ①教师示范、讲解。重点讲解双音的弹奏要领:手指准备好,有跳跃感,要利用好休止符的时间来快速的找下一个双音,双音下键要统一,音色要统一。

  ②幼儿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要求边弹边数拍子。

  ③教师逐一检查左手弹奏

  3、幼儿自由练习左、右手。

  教师根据幼儿在弹奏中出现的个别问题,单独指导。

  五、幼儿欣赏教师的完整弹奏,感受乐曲的意境。

  幼儿听乐曲自由表演。

  六、欣赏丁善德的代表作《捉迷藏》结束。

  钢琴课的教案 11

  教学内容:

  单纯音符的双手配合练习

  教学目标:

  1、掌握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中单纯音符的双手配合,提高弹奏的协调性,加强双手的控制能力。

  2、使学生能够完整、连贯地弹奏乐曲。

  教学重点:

  不同拍子的弹奏特点。教学难点:双手的协调配合。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解法、欣赏法、评价法、练习法等等。

  教学时量: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课

  1、请2—3名学生到台上演奏《快乐的罗嗦》。

  2、请学生点评,教师总结。

  3、请学生回答上周教师提出的探索问题跳音能给你带来什么样的视听感受?如何获得干净、弹性的跳音效果?

  4、教师总结跳音的弹奏要领并范奏《快乐的罗嗦》。

  二、天天练练:通过讲述、示范、模仿、练习四个步骤来完成。

  1、放松协调练习。

  2、手指独立支撑练习。

  3、节奏、节拍的练习。

  三、节奏、节拍的练习。讲述:

  1、节奏、节拍的概念。

  节奏:长短相同或不同的音,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叫做节奏。节拍:指相同时值的强拍与弱拍有规律地循环出现。在音乐中节奏和节拍总是交织在一起同时存在的。

  2、常见节拍的节奏练习。

  在进行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等常见音乐节拍的弹奏时,注意强弱规律。二拍子——强弱、三拍子——强弱弱、四拍子——强弱次强弱。

  练习:

  1、从以前弹过的练习中,分别抽出有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的节奏练习片段。

  2、双手结合节奏、节拍的训练。

  四、基本练习

  1、D大调和F大调音阶琶音(两个八度)练习:复习两个八度的C大调音阶、琶音。讲述:音阶:将C大调音阶中所有的音向上移高一个全音。第一个音从Re开始,结尾在Re上,将Fa和Do升高半个音(弹黑键),指法同C大调。

  琶音:先找到Re升Fa、La三个音的位置反复进行练习。右手指法同C大调,左手上行指法5321321,下行原路返回。

  归纳:扩指时手指伸开,手掌支撑到位,手腕横向移动重心转移快。

  2、F大调音阶琶音(两个八度)

  讲述:音阶:第一个音从Fa开始,结尾在Fa上。将Si降低半个音(弹黑键)。右手上行指法1234123、12341234,下行原路返回。结尾在4指上。左手指法同C大调。

  琶音:找到FaLaDo三个音的位置反复进行练习。

  右手指法同C大调,左手上行指法5421421,下行原路返回。

  归纳:

  1、手臂、手腕放松,指尖力量集中。

  2、转指、跨指动作迅速。

  3、先分手慢练,熟练后再合手。

  4、双手弹奏时声音要整齐统一。

  五、练习曲1:599第13首

  感知:教师示范该曲,学生初步感知旋律的节奏特点。

  讲述:这是首四四拍的练习曲,左手以两个声部的形式出现即在保持一个四拍全音符的同时,弹出三个四分音符的断奏在第一小节的.右手最后一个音的上方出现了一个“>”记号,这是一个重音记号,要求有“>”记号的音要弹得重一些。练习:

  *带学生划拍唱谱,连奏连贯,跳奏断开。

  *带学生练习第一段,熟悉节奏型,八分音符、二分音符节拍弹准确。指法规范,连跳分明。

  *右手在第二行的第二小节出现了连续四个八分音符的小连线,即“落滚”,速度加快后可能会由于方法不当而造成手腕和声音的僵硬。左手也可能在照顾两个声部时出现手腕、手臂紧张的现象,所以要重点练习。

  *在练习左手二声部的伴奏时,若能让手腕在弹完第一个四拍的音后立刻放松下来,后面的断奏将会容易很多。

  *左手在第三和第四小节之间要求五指的B音和四指的C音保持连贯。在本练习里出现了5次,一定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连贯弹奏。

  2、599第28首

  感知:教师示范,学生找出需要重点练习的小节。

  讲述:这是首四四拍的练习曲,右手部分以大跨度的音符组成,旋律明亮,富有朝气,多为小连线结构。左手为连贯的分解和弦。练习:

  *带学生划拍唱谱,连奏连贯,跳奏断开。带学生练习第一行,熟悉节奏型,八分音符、四分音符、二分音符节拍弹准确。指法规范,连跳分明。

  *区别左右手在弹法、音色、力度上的变化。右手有连有跳,音色明亮而富有弹性,左手要弹得均匀、柔和、连贯。

  *单手熟练之后由两位同学进行合奏。

  六、乐曲练习:《湖上天鹅》

  感知:教师示范该曲,学生初步感知乐曲的音乐情绪。讲述:湖上天鹅是一首四三拍的乐曲,旋律体现了音调的明暗法正如画家用明暗法绘制美丽的图画似的,我们用音调的明暗法为音乐的景象增添色彩。要尽一切使我们的乐曲流动起来。乐曲由四句构成,八小节为一句。练习:

  *将学生分为四组,每组练习一句旋律。*检查学生练习情况,进行旋律接龙。*让学生自由配对进行合练。

  *记忆本首乐曲中所用的表情记号的意义。

  七、课堂练习:

  学生分手练习新学乐曲,熟练后,两个人一组合练,相互纠正。

  八、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总结,提出正确的练琴方法。布置新作业。

  钢琴课的教案 12

  教学目标

  1、连音奏法是学习钢琴专业过程中最普遍和最常用的方法,一定要掌握得相当熟练和正确,才能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自由的运用。

  2、能自由的运用掌关节进行手掌力量的转移和在进行四指和五指时能将手腕重心的位置自然放松的转移。

  3、能细心的体会连音奏法与非连音奏法之间的转换和音色上的变化。

  教学重点

  连音奏法的正确熟练的弹奏与非连音奏法自然转换

  教学难点

  体会连音和非连音奏法在音色上和声音上的变化

  教具

  钢琴、黑板

  教学过程

  一、检查上周作业情况,总结。

  二、新课教学

  导入:教师弹奏两首风格不同的钢琴曲目,分别用连音奏法和非连音奏法(前者用连音奏法更能表现歌曲柔美委婉的特点,后者用非连音奏法来演奏更能表现鉴定,向上的朝气蓬勃的特点)

  练习五为一首左右手交替的练习,重点练习的'为2、3指,由连音和非连音组成。

  演奏提示:

  1、抬高手指时,掌关节一定要灵活。尤其在抬高丝织、五指时,掌关节可带动其他手指适当的抬起,以便于手腕重心位置自然放松的转移。

  2、没有连线的音符仍用非连音奏法弹奏。

  练习6:

  练习六、七

  演奏提示:

  (1)三个音一组的连音奏法与两个音一组的奏法相同,只是第二个音弹出后,手指再将力量转移过去弹第三个音,第三个音发出后,手指再从键盘上慢慢升起。

  (2)在用1-2-3指练习后再用2-3-4、3-4-5练习。

  (3)练习六与练习七分别为两手的分别练习,在实际弹奏中,注意左手的弹奏。

  课后作业练习5、6、7

  后记关键词,连贯,连。连音奏法是重要的钢琴弹奏技法,告诉学生要高度重视。学生在练习当中,对高抬指和呼吸抬手不习惯,从而演奏不够协调。在第八小节是停留三拍后休止一拍,部分同学停留两拍或不够两拍就停了,演奏不够准确。老师尽量多做示范,学生必须多练才会有进步。

  钢琴课的教案 13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钢琴的基本构造及功能的有关常识。

  2、学会钢琴弹奏的基本要点。(姿势、手指等)

  重点难点:

  1、学生的读谱。

  2、钢琴弹奏时的基本手型及力度、动作、放松的要求。

  教具:

  钢琴、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语(教师进行自我介绍)

  二、介绍钢琴的基本常识:(让学生了解钢琴)

  1、钢琴的历史1709年,意大利人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钢琴。

  2、钢琴的主要构造:支架、键盘、踏板、琴弦、音版、击弦机等。

  3、钢琴的基本用途:独奏、为声乐、器乐伴奏、重奏。

  4、钢琴的保养。

  三、钢琴弹奏的基本要点:

  1、坐姿:对准琴的正中做端正,要坐在琴凳的前半部,腰部停止,上身略向前顷,全身要保持自然。座位的高低从弹奏着的铅笔和肘与键盘基本平行或略高于键盘为宜。座位与琴的距离以弹奏者的双手能自如的在整个键盘上移动为准,弹奏的过程中不能随便的.移动座位。双脚要自然置于踏板附近。

  2、肩、臂、肘、腕的姿势:双肩放松,上臂自然下垂并略向前伸,双肘自然垂于身体两侧,稍向前左右展开,手腕与键盘平行,略低于手背。

  3、手的姿势:手指要自然的弯曲与手背保持弧形,手指的每个关节都要凸出。要防止指端关节和掌关节塌陷,离键时手指不要翘。弹奏时五个手指均应在键盘上,切勿将大拇指悬在键盘外。

  本项目为钢琴练习中的最重要的内容,学生先坐在凳子上摆好坐姿,老师逐个纠正,再摆好手型,最后请几名学生到前面来做坐姿和手型,请学生来找出错误之处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四、常用指法(顺指法、扩指法、缩指法、转指法、换指法)

  五、练琴的方法(用脑练琴、仔细读谱、重点突破)

  六、读谱的相关知识:

  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

  认识线、间,以及音符长短等,能简单慢速的演唱。

  读谱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在一个均匀的速度下来掌握全音符的四拍,二分音符的二拍和四分音符的一拍和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注意引导学生全音符的四拍不能打得过快,要在节奏里面。

  布置作业:单手单音练习。

  练习重点:手型、坐姿、弹奏力度。

  后记从学生的反馈信息里可以了解到她们比较向往钢琴这个乐器,觉得钢琴是那么的高雅、那么的神秘。手型在没有触键的情况下可以按照要求摆放,部分同学的坐姿稍有些僵硬,经引导后有所好转。

  钢琴课的教案 14

  活动目标:

  1、学习对折的方法用正方形手工纸折钢琴。

  2、引导幼儿想象钢琴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

  3、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张正方形手工纸。

  2、步骤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出示范例,吸引幼儿:你们看,这是什么?(钢琴)

  2、你们知道它是用什么做成的吗?(手工纸)

  3、你们知道它是怎么折成的`吗?

  二、学折钢琴。

  1、教师出示步骤图,请幼儿仔细看每一步折法,教师指导。

  2、幼儿自己依照步骤图折叠,教师适时指导。

  3、教师重点指导长方形打开成三角形这一步,提醒对折要领。

  三、钢琴的声音。

  1、钢琴做成了,你们都会弹吗?

  2、钢琴是怎么弹的?请幼儿说说。(左、右手一起弹)

  3、钢琴会发出什么声音?(幼儿自由说)

  4、教师演示弹奏真钢琴,让幼儿听一听钢琴悦耳动听的旋律。

  钢琴课的教案 15

  一、活动目标:

  1、欣赏《钢琴课》,感受画面所传递的师生之间的美好感情。

  2、引导幼儿“画音乐”,使他们能够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用一定的绘画语言(具象或抽象的)描绘出来。

  二、作品选择:

  美术作品:《钢琴课》(法国雷诺阿)

  音乐作品:钢琴曲《秋日的私语》(理查德·克莱德曼)

  三、设计思路与活动建议:

  老师的爱是幼儿身边又一重要的爱的资源。对教师之爱的体验同样应注意调动儿童的日常经验。本活动的开始我们布置了一组老师与幼儿一起活动、游戏,带幼儿参观的照片,引导幼儿从这些发生在身边的具体的事情切入,由此使他们联系到幼儿园生活中教师对他们方方面面的关心和爱。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幼儿欣赏表现师生之爱的作品《钢琴课》,感受画面所描绘的`内容,分析其色彩、质感等形式因素,并与轻柔的钢琴曲相匹配,直至最后引导幼儿运用艺术通感,用具象或抽象的绘画语言来表现音乐所带来的美好感觉。

  本活动是一个由美术切入的生态式艺术教育活动,建议本次活动可包括以下一些环节:

  △观看照片,谈论教师之爱

  ·收集、展示平时教师和幼儿一起活动、作游戏的照片,供幼儿自由观看、谈论。

  提示:活动前教师应有意识地拍摄、收集一些师幼共同活动、游戏的照片,活动时将它们放大,陈列在展板上。

  ·有的小朋友回忆照片中所记录的事情,谈论教师对小朋友们的关心和小朋友们对教师的爱。

  提示:通过对所展现的照片的观看、谈论,使小朋友自然地进入对老师和小朋友在一起时美好感觉的回忆中,切实地体验和感受着老师对小朋友的关心和爱。此时,对“爱”字已并不陌生的小朋友们将会发自内心地感受到:老师爱我们!我们也爱老师。

  △欣赏《钢琴课》

  ·在钢琴曲《秋日的私语》的音乐声中出示《钢琴课》,引导幼儿观赏。

  ·引导幼儿谈论和体验作品所表现的师生之情。

  提示:教师应能注意引导幼儿关注画面的形式因素,从具体的色彩、质感等形式因素中捕捉作品所传递的感觉,体察人物之间的师生之情。

  ·引导幼儿从这幅画所传递的感觉中联想到温馨、适意的音乐。

  提示:教师可以提问:从这幅画中你听到音乐声了吗?听到了什么样的音乐?

  这种联想又一次为幼儿提供了寻找绘画与音乐间的共通感的机会,同时也为下一步“画音乐”的活动做了必要的铺垫。

  △联系生活实际

  ·引导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进一步谈论对这幅画的感觉,并回忆老师和小朋友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提示:只有将对画面的感受与幼儿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到的师生之情联系起来,他们对教师之爱的体察才能更加深入、切实。

  在幼儿谈论完之后,教师可适当小结。如:老师就像你们的好朋友,照顾你们的生活,带你们学本领,和你们一起作游戏。老师真爱你们。

  △创作

  ·倾听音乐,激发创作动机。

  提示:教师可以激发幼儿:这么好听的音乐,你想把它画下来吗?

  ·多次倾听音乐,构思作品。

  提示:可以引导幼儿把眼睛闭起来倾听音乐,还可以一边倾听一边做各种身体动作。渐渐地幼儿脑海中会浮现出一幅与音乐的感觉相一致的画面。教师可引导幼儿想一想:你脑子里的画是什么样的?都有什么样的颜色和线条?

  ·幼儿自由地“画音乐”。

  钢琴课的教案 16

  教学目标:

  1、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或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意思。

  2、知道“钢琴之王”的几次微笑有什么不同。

  3、能够抓住最打动自己的地方写出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懂得当一个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应当给予诚挚的帮助,会帮困境中的人摆脱困境。

  教学重点:

  知道“钢琴之王”的几次微笑有什么不同。

  教学难点:

  能抓住最打动自己的地方写出感受。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整体切入,抓住重点。

  1、齐读课题,“钢琴之王”指的是谁?(李斯特)

  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哪些四字词语可以说明李斯特被称为 “钢琴之王” ?

  (极其娴熟、炉火纯青、如诗如画、如痴如醉)

  2、课文几次描写了“钢琴之王”的微笑?(3次)

  快速找到这三次微笑,并读一读。

  第一次微笑

  “我是李斯特。”李斯特微笑着说,“听说我的一位学生住在这儿,明天就要举办钢琴演奏会,我想这人肯定就是您了。”

  第二次微笑

  “你也会弹得同样好。”李斯特微笑着说。“你瞧,我刚给你上了一节练习课,现在你可以向任何人说你是李斯特的学生了。”

  第三次微笑

  他微笑着说:“祝贺你演出成功。姑娘,你是我所有的学生中最勇敢的,居然没有通知老师一声,就加入了我的学生的行列。”

  二、深入阅读,理解“微笑”。

  (一)体会第一次微笑(出示第四自然段)

  “我是李斯特。”李斯特微笑着说,“听说我的一位学生住在这儿,明天就要举办钢琴演奏会,我想这人肯定就是您了。”

  默读课文2——5自然段,想想第一次李斯特是在什么情况下微笑的?他为什么微笑?

  1、引导:李斯特是在什么情况下微笑的?

  (知道有人冒充自己的学生,并且找到了这个冒牌的学生。)

  2、当李斯特知道这个姑娘冒充自己的学生在这里举办钢琴演奏会时,为什么没有发脾气,反而微笑?

  (先了解情况再下结论,做事讲究有理有据,不因自己是名人就不分青红皂白的大发雷霆。这是一个和蔼可亲、懂得尊重别人的人。)

  3、姑娘当时的表现和感受又是怎样的?

  出示第五自然段。

  听完李斯特的话,姑娘的脸刷地一下红了,羞愧的泪水夺眶而出。

  A、抓住“脸刷地一下红”“羞愧的泪水”谈体会。

  B、姑娘为什么脸红、流泪,她可能在想什么?

  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去想姑娘的身世,处境,面对李斯特找上门的那种矛盾复杂的心情,以及李斯特和蔼可亲对他的感染。

  4、面对李斯特那和蔼可亲的微笑,姑娘想了很多,内心也很复杂,请读读3——5段,用我们的朗读来表现她此时的心情吧!

  填空:在调查谁冒充自己的学生的情况下,李斯特宽容的微笑,使我们认识到他是一个善良大度的人。

  过渡:李斯特宽容的微笑,让这个姑娘向他说出了自己的难处,讲明了冒充的原因。这时的李斯特依然是微笑着面对这位小姑娘。(出示第十二自然段)

  (二)体会第二次微笑

  “你也会弹得同样好。”李斯特微笑着说,“你瞧,我刚给你上了一节练习课,现在你可以向任何人说你是李斯特的学生了。”

  1、回忆:第一次微笑我们是怎么学习的?

  (李斯特是在什么情况下微笑的?他为什么微笑?姑娘当时的表现和感受又是怎样的?)

  2、默读课文7-16自然段,想想李斯特这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微笑的?他为什么微笑?姑娘当时的表现和感受又是怎样的?(自学画批)

  (1)引导:李斯特是在什么情况下微笑的?

  学生读第七自然段,根据小姑娘的身世谈自己的体会。

  (2)他为什么微笑?

  (很同情她,想给她鼓励、帮助她。)

  李斯特很同情姑娘的遭遇 ,他沉吟片刻,说:“来吧,姑娘,把刚才弹的那支曲子继续弹下去,让我听一下。”

  1、沉吟什么意思?(遇到复杂或疑难的事)迟疑不决,低声自语。

  2、李斯特沉吟了片刻,他可能在想些什么?试着填一填

  李斯特很同情姑娘的遭遇,他沉吟了片刻,心想……,于是说:“来吧,姑娘,把刚才弹得那支曲子继续弹下去,让我听一下。”

  (3)李斯特到底是怎样帮助小姑娘的呢?再读这部分,按照顺序说一说。

  出示第10自然段

  “还不错,但是要注意控制节奏,再有就是手指的力度要尽可能地均匀一些。”说着,李斯特坐到了钢琴前边,以极其娴熟的手法把姑娘刚才弹奏的曲子又重新弹奏了一遍。

  过渡:他还怎样帮助了小姑娘呢?

  出示第12自然段

  “你也会弹得同样好。”李斯特微笑着说,“你瞧,我刚给你上了一节练习课,现在你可以向任何人说你是李斯特的`学生了。”

  (不但亲自示范指导,还要收她为徒。)

  过渡:李斯特不但对小姑娘加以指点,充分鼓励,而且还有一个更大的惊喜等着小姑娘,那是什么?

  出示14自然段

  “怎么?不想要我这个老师吗?”李斯特打趣地说,“明天,我准备和你一起登台演出,来个师生同台献艺,怎么样?”

  (不但收她为徒,还要和她同台演出。)

  (出示李斯特对小姑娘的三次帮助的语句)读一读,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李斯特从听小姑娘弹琴,到收她为徒,最后还要和她同台演出,看出李斯特真心帮助小姑娘。

  用“不但……而且……甚至……”说出李斯特对小姑娘帮助的过程。

  3、姑娘当时的表现和感受又是怎样的?(结合上下文体会)

  姑娘激动地握着李斯特的手,眼泪又流了下来。所不同的是,这次流的是感动的泪水。

  (1)小姑娘又一次落泪了,这次落泪和前面的那次落泪有什么不同?

  (前:羞愧的泪水,现:感动的泪水)

  (2)小姑娘为什么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3)这时的李斯特除了善良大度,你还感受到他什么?(热情助人)

  (4)朗读课文10-16自然段,感受李斯特微笑的魅力。

  填空:在了解到姑娘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要多挣些钱才冒充自己的学生的情况下,李斯特鼓励的微笑,使我们认识到他是一个热情助人的人。

  过渡:一次偶然的相遇,成就了一场成功的演出,演出成功后李斯特的微笑又代表着什么呢?

  (三)体会第三次微笑(出示第二十一自然段)

  他微笑着说:“祝贺你演出成功。姑娘,你是我所有的学生中最勇敢的,居然没有通知老师一声,就加入了我的学生的行列。”

  (1)学生读句子,谈感受。他微笑为的是什么?(为小姑娘成功举办演奏会而高兴)

  (2)再读一读这句话,从他的微笑中你还体会到什么?

  可以抓“居然”这个词来说。(也有善意的批评)

  (四)感悟真谛。

  是啊,在李斯特“微笑”的鼓励下,这位姑娘的演出最终获得了成功。这位姑娘也说出了一段发自他内心的耐人寻味的话语

  出示: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有人能伸出援助之手,即使只有点滴的帮助,对身处困境的人来说也如黄金般珍贵。这种帮助,足以使人铭记终身。

  1、轻声读一读,你从中体会出什么?

  2、“黄金般珍贵”指的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讨论。

  结合课文或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3、你怎样理解点滴的帮助?与“黄金般珍贵”对比着说一说。

  4、李斯特对小姑娘的帮助仅仅是点滴的帮助吗?

  5、所以用了“如果……即使……也”两个关联词,这两个关联词是什么关系的?(假设)。

  6、为什么用两个假设关联词?

  (想要强调即使只有点滴的帮助,对身处困境的人来说也如黄金般珍贵。何况是李斯特如此真诚的帮助呢,对姑娘来说就更为珍贵和重要了。)

  7、此时此刻,你认为李斯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结合课文对李斯特全新的认知。

  8、朗读这句话。

  三、回归整体,强化主题。

  1、课文学到这,我们齐读课题,说说课文为什么以《“钢琴之王”的微笑》为题,除了开始说的技艺高超,还有别的意思吗?

  (品德高尚)

  板书:德艺双馨

  总结全文:李斯特的微笑感染了我们大家,她对小姑娘那如黄金般珍贵的帮助,也足以让我们铭记终生。

  2、拓展阅读。

  出示拓展阅读资料,自己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板书设计:

  宽容 善良大度

  “钢琴之王” 鼓励 的微笑

  热情助人 德艺双馨

  祝贺 真诚无私

  钢琴课的教案 17

  教学目标:

  学会9个生字新词,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或生活实际理解句子意思。知道“钢琴之王”的几次微笑有什么不同。能够抓住最打动自己的地方写出感受,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懂得当一个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应给予诚挚的帮助,使困境中的人摆脱困境。

  教学重点:

  知道“钢琴之王”的几次微笑有什么不同。

  教学难点:

  抓住最打动自己的地方能写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10月11日星期四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9个及新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题

  2、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谁?为什么微笑?……)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1、自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交流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

  荣誉敲打眼眶沉吟娴熟玫瑰

  铭记炉火纯青如诗如画

  (2)比一比,在组词

  匈()眶()娴()铭()

  胸()框()闲()名()

  誉()()()()

  吟()()()()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渎课文,写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记叙“钢琴之王”李斯特热情帮助一个身处困境的姑娘的故事。)

  2、默读课文,文章几次写“钢琴之王”的微笑,划出相关语句。

  四、作业

  1、写生字词

  2、比一比,组词

  教学反思:

  学生能运用工具书自学字词,学生对主要内容的总结语言不简洁,有的语句不够通顺,需要同学间的交流,修改和老师的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10月12日星期五

  教学目标:

  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或生活实际理解句子意思。知道“钢琴之王”的几次微笑有什么不同。能够抓住最打动自己的地方写出感受,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懂得当一个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应给予诚挚的帮助,使困境中的人摆脱困境。

  教学重点:

  知道“钢琴之王”的几次微笑有什么不同。

  教学难点:

  抓住最打动自己的地方能写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浏览课文,回忆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文中写“钢琴之王”三次微笑,那这三次微笑有什么不同呢?

  二、默读课文,思考:“钢琴之王”三次微笑,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微笑:

  (1)个别说:寻找学生 和蔼可亲

  (亲自调查,没发脾气——先了解情况在下结论)

  (2)当李斯特知道这个姑娘冒充学生在这里办演出,为什么没发脾气,反而微笑?

  (3)姑娘:羞愧 诉说原委

  (4)读:姑娘如此伤心,你读读相关语句。

  第二次微笑

  (1)当李斯特听说了姑娘的解释后,又微笑了,这次微笑是为什么?

  (2)生:鼓励姑娘 同台演出 读相关语句

  (3)假如你是这个姑娘,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你会怎样想?

  第三次微笑

  (1)读李斯特微笑着说的话,读出你从他的微笑和语气中的感受。

  (发自内心的笑,即饱含了真诚的祝贺,又包含了善意的批评)

  (2)读姑娘的话,体会她当时的心情,感悟真谛

  (成功的喜悦,由衷地感激、羞愧)

  四、理解重点句,写出自己的感受(通读全文)

  1、是呀!在李斯特“微笑”的帮助下,这位姑娘的演出最终获得了成功,这位姑娘也说出了一段发自她内心深处的、耐人寻味的话。

  (1)出示句子:“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如黄金般珍贵” 联系上下文,自由读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①个别说。

  ②“如果……即使……也”对句子表达有何作用?

  ③“如黄金般珍贵”,把什么比喻成什么?为什么?结合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

  ④齐读这几句话。

  2、评价人物:你认为李斯特和姑娘分别是怎样的?

  (李斯特:善良大度 真诚助人; 姑娘:知错悔过 ……)

  3、通读全文,写出你感受最深的地方。

  (1)写感受要抓住主要人物的表现,谈自己的一点感受。

  (2)“感受最深的地方”指文中某个场景,某个人物的表现(语言 动作 神态)等有叫声的个人体验和感受的地方。不必面面俱到,只要抓住一点就可以。如:“钢琴之王”的大度宽容,真诚善良,无私助人等。

  (3)学生写感受,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感受,评价修改

  (如果学生写姑娘,教师应引导学生抓文章的主要人物,不要主次不分)

  五、作业 修改自己的文章

  六、板书设计

  10 “钢琴之王”的微笑

  李斯特 姑娘

  和蔼可亲 辛酸的泪

  充分鼓励 激动的泪

  助人到底 铭记终生

  善良大度 真诚助人 知错悔过

  教学反思:

  学生对姑娘的情感理解的较深,对李斯特的宽容大度,理解不深刻,学生在写感受的时候有的把姑娘作为主角来写,像这样的对文章主人公主角的把握,阅读时需要指导。

  钢琴课的教案 18

  一、教学内容:

  歌曲《铃儿响叮当》、《山楂树》的钢琴即兴伴奏教学

  二、教学目的:

  (1)让学生学会F大调及它的关系小调d小调的弹法及和弦编配。

  (2)让学生初步接触离调和转调的处理方法。

  (3)在一首歌曲中如风格上有变化所选伴奏音型也要有所变化。

  三、教学过程:

  1.选部分同学还课,弹奏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歌曲《大海故乡》的弹奏,提出要求,指出优缺点。

  2.新课内容:第一首歌曲《铃儿响叮当》

  (1)分析歌曲:调式、调性、乐段、音乐风格(F大调、两段体、第一乐段充满动感,因此选用半分解和弦伴奏音型。第二段欢快愉悦,选用全分解和弦的伴奏音型,前奏和结尾相同,也采用全分解的伴奏音型。)

  (2)教师示范演奏,学生集体演唱。

  (3)带领学生进行和弦编配(让学生自己完成,教师订正补充。)

  (4)教学重点:前奏过后,歌词刚开始处,由于右手主旋律伴奏比较低,左手伴奏音型的和弦应采用转调的形式弹奏,避免两手“打架”,教师示范讲解。

  第二首《山楂树》

  (1)歌曲分析:调式、调性、音乐风格(圆舞曲风格的歌曲,前苏联歌曲,因此采用圆舞曲风格的伴奏音型,三拍子半分解和弦的打节奏。小调式在配和弦时应采用d小调的和弦编配。)

  (2)教师示范,学生演唱,体会伴奏效果。

  (3)教学重点:在带领学生进行和弦编配时,注意歌曲的第二个句末及第三个乐句,可以处理成离调(或叫转调)临时转到了F大调,因此配和弦时应注意选用F大调的和旋编配。教师示范讲解。

  四、总结

  本课所学的两首歌曲伴奏为F大调和它的关系小调d小调,伴奏音型分别选用了三拍半分解和弦的弹法及二拍子半分解和二拍子全分解和弦的伴奏方法,要求打节奏要规范有效果。歌曲中出现了临时转调的现象,在配和弦时要注意。在双手弹奏时,有时可能会出现两手“打架”现象,左手应采用和弦转位的方法加以避免。

  这两首歌曲,在调号中均体现为1=F但实际是关系大小调(也叫平行调)在五线谱上为带一个降调的调,应注意有一个黑键的出现,在五线谱上为降“7”,但在简谱歌曲中“4”音就体现在黑键上,教师示范讲解。

  课下应加强练习,反复体会,不断总结,你的钢琴即兴伴奏水平才会不断提高。钢琴即兴伴奏技能训练之我见

  歌曲钢琴即兴伴奏是音乐老师必备的一种技能,它在中小学及幼儿园音乐教学及课外活动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掌握钢琴即兴伴奏技术对于五年制幼师生来说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如何增强伴奏能力,以适应今后的实际社会需要,是五年制幼师钢琴即兴伴奏教学工作中一个重要环节和急待解决的问题。

  五年制幼师生的音乐素质和专业音乐院校的学生无法比,大部分学生进校就是一张白纸,还好从一年级就开设钢琴训练课,通过前三年的钢琴学习,使他们在钢琴的演奏上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乐理课的学习,在音乐理论方面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钢琴即兴伴奏的知识和技能还是比较粗浅的。三年级时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接触了一些和弦编配的知识使学生了解一些伴奏织体类型,但毕竟练习量太小,演奏技能还达不到要求,与实际工作的需要仍有相当大的差。

  问题的关键在于:

  1.对伴奏知识仅限于理性的了解,未通过大量的实际练习,印象淡薄,理解粗浅,缺乏和声伴奏织体与歌曲旋律结合的理性知识,头脑中缺乏那种伴奏所需要的“超前的实际音响”

  2.实际伴奏能力得不到一定量的练习,达不到应有的熟练程度,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3.学生长期属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弹歌曲、练习曲等)自己处理作品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头脑接受能力差。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解决诸多矛盾所产生的问题,从而加速掌握伴奏技能的进度呢?通过多年的教学体验和对具体情况的分析研究,我认为加强伴奏技能训练,是解决问题的一个良好途径。经过技术训练,尽管学生们的演奏程度仍然比较浅,但他们在伴奏所需的几个方面,能达到熟练自如的程度能够比较轻松的完成一半的伴奏任务。

  教学的具体做法:

  1.技能训练与伴奏编配相结合,课堂以教师为主导进行训练,课后有伴奏配奏作业,由学生独立完成。

  2.训练以大课的方式进行。

  3.分步骤训练,由浅入深,初学时以儿童歌曲或幼儿歌曲为主。

  4.方法灵活多变,采取独奏、分奏、配奏等方式进行。知识范围及标准:

  根据学生基础状况,制定教学内容的深浅程度。内容少、精、简,类别清晰,规律性强。

  1.正确的使用大小调原位、转位、正三和弦及属七和弦,运用正确的和弦连接。

  2.掌握有规律和无规律的伴奏类型。无规律伴奏类型中以节奏型、分解和弦、长时值和弦三种用织体为训练重点;有规律的伴奏类型中,进行各种织体的综合练习,对歌曲的长时值的音能够作“加花”处理。

  3.掌握不同节奏、不同风格歌曲的伴奏规律,加入相当数量的歌曲实例练习和自编练习,对整首歌曲能够进行伴奏织体布局,增强独立配奏能力。

  4.对于少儿歌曲、一般群众性歌曲,经过短时间练习,能够独立伴奏,并可取得较好的伴奏效果。

  训练程序

  一.以基础原型为素材,构成各种伴奏织体。

  1、节奏性伴奏织体

  节奏性伴奏织体,是最为常用的一种织体,演奏方法简便,实用范围广泛,既可烘托旋律,又可渲染气氛。情绪欢快、热烈、抒情优美的歌曲以及雄壮有力的进行曲都可以用此种织体来伴奏。

  2、分解和弦伴奏织体

  也是一种常用的伴奏织体。适合于旋律抒情,流畅的歌曲和旋律较为舒展的对比乐段。可以分别用其它节奏的各种分解和弦形式来进行练习。

  3、长时值和弦的伴奏织体

  此种伴奏织体可以起到衬托主旋律的作用,演奏方便简单,可减轻手指的负担。适合于深情、舒缓、速度较慢的歌曲。有时运用于某一个乐段,起织体的互相搭配和对比作用。同样也可变化其它节奏的和弦伴奏织体进行练习。

  二.歌曲实例练习

  把所训练过的伴奏织体和歌曲实例结合起来进行练习,可使学生更加明确各种织体在实际应用中所起到的作用,和产生的效果。这种富有实际定义的练习会引起学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三.移调练习

  把熟练的各种织体和歌曲实例进行移调练习,达到熟悉常用调的目的`以上为一个完整的训练程序,内容是初级的,其它内容的训练由浅入深按步骤进行,训练所选用的和声基础、伴奏织体都是较为典型的,易于掌握的,规律性很强的,但在此基础上的分支、发展又可灵活多变,浅深各异,具有相当的实用价值。

  谈钢琴即兴伴奏意识的训练

  伴奏意识是指伴奏者在弹伴奏时的思想活动,人们在弹奏伴奏时的意识内容是多方面的、是极为复杂的,如歌曲的情绪、意思、主旋律;演唱者的演唱,伴奏的设想等等。但以大体上我们可把它分为五条意识线,即情感、主旋律、节奏速度、伴奏设想、伴奏弹奏思考,这五条意识线互相制约,不可分割地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伴奏设想、伴奏弹奏意识最为复杂。因此练习伴奏时,要注意演奏技巧上的问题,也要重视意识方面的训练,提高伴奏意识快速反应的能力。下面介绍几种这方面的训练方法。

  一.节奏音型的意识训练

  我们知道,节奏性伴奏是伴奏的方法之一,因此,需要这方面的意识训练,训练时不用弹琴只要求边思考主旋律,边读出伴奏节奏型,当然有人唱歌曲的主旋律就更好了,如在练习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伴奏时,当主旋律唱起伴奏者在意识上就会想起左手的伴奏节奏。“咚哒哒”节奏型。

  二.旋律音型的意识训练我们知道,音型伴奏法是即兴伴奏的方法之一。做这方面的意识练习时可用这种方法。也不用弹琴。要求边想主旋律,边唱出旋律音型,最好有人边唱主旋律。如在练习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时左手的旋律音型就会出现在脑海里,只要用嘴哼出来即可。

  音型为“15 65”或“哆嗦拉嗦”

  三.复调伴奏的意识训练练习时还是不用弹琴,要求边想主旋律,边唱出伴奏的旋律,最好请人帮唱主旋律,复调伴奏的意识训练,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比较难的。因此,在练习时可以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边思考主旋律,边读伴奏旋律的节奏,第二步边思考主旋律,边唱出伴奏旋律。

  四.关于“加花”伴奏意识的训练

  当在歌曲伴奏中遇到长音时,常采用旋律填充的伴奏方法,这种伴奏意识的训练可以采用,先唱出主旋律,而每当唱到长音处,就不再唱主旋律的长音,而是唱伴奏填充的旋律音。

  五.伴奏和声意识的训练对于钢琴伴奏来说,和声的运用是极为重要的,伴奏者不但要学习掌握和声知识,而且要能在伴奏时具有快速的和声反应能力,某个乐段、某个乐句,某个小节,采用什么样的和弦伴奏,接下来又要用什么和弦,这些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反应出来,所以平时我们要做这方面的训练,训练时可以这样进行,拿到一首歌后,首先要做一些必要的分析,如作品的内容、情绪、旋律风格、调式、曲式等,然后初步定好大体的伴奏和声设想(如作品的开头,结尾及半终止处所采用的和弦等)最后,便开始按照旋律的律动边思考主旋律,边考虑其伴奏和声的配置。

  以上介绍了伴奏意识训练的几种方式。意识反应的快慢对弹奏是否顺利、连贯、流畅、准确是有很大的影响的,故学习者必须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当然,除此之外还要做大量的伴奏弹奏实践,并且加强技术训练,理论学习等。这样才能真正的掌握好钢琴即兴伴奏的技术。

  记一次钢琴弹唱及即兴伴奏专题讲座

  一、关于钢琴弹唱中的“弹”和“唱”

  二、关于钢琴即兴伴奏的种类

  三、关于钢琴即兴伴奏的方法

  1.带旋律的即兴伴奏之三拍子歌曲常用伴奏音型。(每种方法示范讲解:弹奏方法、效果;适合什么类型、题材、风格的歌曲)

  ①全分解和弦的伴奏织体②半分解和弦的打节奏伴奏织体③八度与柱式和弦的节奏伴奏织体④密集型全分解和弦伴奏织体⑤三拍子琶音型伴奏织体

  2.带旋律即兴伴奏之二拍子、四拍子歌曲常用伴奏音型。(每种方法示范讲解:弹奏方法及效果;适合什么类型、风格、题材的歌曲)

  ①全分解和弦的伴奏织体②半分解和弦的伴奏织体③带低音的半分解和弦织体④重复式半分解和弦织体⑤八度柱式和弦伴奏织体⑥进行曲体裁的伴奏织体⑦进行曲体裁的伴奏织体⑧短琶音伴奏织体⑨长琶音伴奏织体

  3.不带旋律即兴伴奏的各种伴奏织体①三拍子不带旋律的打节奏伴奏织体②二拍子不带旋律的打节奏伴奏织体③二拍子、四拍子打节奏伴奏织体④带切分节奏的伴奏织体4.几种特殊节奏的伴奏织体①瑶族舞蹈特点的伴奏织体②探戈舞蹈节奏的伴奏织体③新疆舞蹈节奏的伴奏织体

  四、关于大调式和小调式歌曲

  五、关于伴奏中的常用调

  六、关于歌曲的前奏、间奏和尾奏处理

  七、关于歌曲中的长音及休止处的“加花”手段

  八、关于钢琴踏板的运用

  钢琴课的教案 19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本首歌词的创作历史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歌词中的语言;提高诗歌的朗读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蕴含在失重的思想感情;通过合作交流,理解诗歌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厚浓郁的思想感情。

  (三)、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赞颂黄河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黄河的文化内涵。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与学的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大屏幕上打出黄河的图片,老师一边播放音乐,一边作出如下的解说: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 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乐章组成,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播放音频:《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保卫黄河》。

  二、学会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强调朗读时,要注意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同时要融合国难当头的悲壮情怀;

  2、学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读。指导朗读:

  (1)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所以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3、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

  4、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并且请全体学生讨论如何读得更好,更能够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5、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的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6、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注 :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三、内容研讨

  (一)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二)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三)歌词部分在“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哪一个词总领,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对黄河进行了近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写、纵向描写、横向展开,由“望”字总领,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四)品尝“颂黄河”部分。

  1、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 了黄河。

  2、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3、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五)“颂黄河”之后,作者又加了一个尾声,想想看,这一尾声起什么作用?诗歌最后两句采用什么修辞方法,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感情?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是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战斗的决心,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六)1、品赏诗歌的语言特点和风格。学生谈一谈:你认为这首诗的风格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够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明确:本诗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2、小结。(大屏幕显示下列板书)

  序曲:描绘雄姿和气势

  主体:歌颂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英雄的业绩、伟大坚强团结一致的精神。

  尾声:表达强烈的愿望和坚定的信念。

  黄河——(象征)——中华民族

  课文中值得学习借鉴的表现技法主要有:(1)呼告(2)反复(3)比喻拟人

  3、学生自由畅谈,说一说在读诗时,你从诗句中想到了什么?可结合一句诗来想像,也可结合几句诗来谈,还可结合全文来说。

  四、拓展延伸,参与实践。

  1、同学相互交流学习的心得,谈谈我们应为振兴中华作出怎样的贡献,我们现在应怎么做?

  2、课后向老人询问抗日救亡时的小故事。

【钢琴课的教案】相关文章:

钢琴课教案02-17

钢琴课程教案06-30

钢琴课的说课稿范文01-17

钢琴课的教学计划01-23

钢琴课的说课稿优秀范文02-27

钢琴课的说课稿优秀范文06-27

钢琴课的教学计划06-25

钢琴课个人教学总结范文07-01

钢琴课心得体会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