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育管理的重点的论文
摘要:教案管理是教育管理的组成部分,抓好教育管理就要抓好教案管理。
关键词:教案;教育管理;改革设想
在教改如火如荼的时代,教案的改革却几无动作,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真切地感到:教案改革势在必行。一线教师对教案的微词颇多,他们对教案的“仇视”主要来自于对教案的管理,而不是教案的本身。对此本人略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教案管理的现状
教案管理的现状如何?众所周知的是教师上课之前必须写教案,而且要写得格式统一、项目齐全。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一些地区甚至还规定了每课时教案必须达到的字数。对此,质疑的教师不在少数。而一些管理者认为,这样做既有助于教师消除惰性,又可避免教师囿于旧教案的束缚“老调重弹”。对于这种观点,教师并不认同。教师们感到,这其实是一些管理者机械刻板、对教师不信任的表现。难道教师使用现成的教案上课就是不认真备课?难道教师使用旧的教案上课就是一成不变的教学,而不知道科学扬弃吗?
二、教案撰写的无奈
那些脸谱化、模式化、做摆设的教案是怎样写出来的?绝大多数教师的教案是抄写的。抄教案书上的,抄老教案,抄别人的。赶到学校检查教案时,大家更忙了,抄得不亦乐乎。目前,中小学教师的教案,十有八九不是在上课前写的,而是补写的。这是管理者和教师心知肚明的事实(与大多数教育管理者交谈此事,他们也大有同感)。教案的形式,是典型的现代八股文。众所周知,教案中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是原文照抄的教师参考书。既然参考书上已有,教师读了心中有数即可,为何还要再抄写一遍呢?教案正文十分繁琐。按照人教社出版的《教师教案用书》中的教案为标准,每一节教案的字数在1000-3000字之间,甚至更长。教案要边想边写,有时思维会中断,遇到疑难要查资料。因此写一节教案决不是一气呵成,而是断断续续。要用多长时间?少说也得一两个小时。目前中小学课时多,有时教师一天要上两三节课甚至更多,但是写教案就要消耗很多时间。显然,抄的教案以及补写的教案对教学没有一丝一毫的指导意义。因此,课堂教学实践与教案设计往往成了不相干的两张皮,这显然有悖于写教案的初衷。但是,客观地讲,消极应对写教案的现象,不能说责任全在教师。因为,中小学教师平时要上课,大量作业、试卷要批改,要和学生交流,兼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还有很多处理不完的杂务。同时,教师们还要应付各种各样的检查。在这种紧张的工作安排之下,教师根本没有充裕的时间写详教案,真正研究教材的时间少之又少。
三、教案改革的设想
如果写教案的目的是为了应付检查(事实上,目前教案的管理,真的是让写教案成了应付检查之举),而教师又在无奈的“撰写”着,管理者千篇一律的“检查”着,这样事又在年复一年的进行着。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减少教师的无用活动,我们完全有必要改革教案,这也是广大一线教师的强烈呼声。笔者认为教案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明确备课与写教案的关系:
备课与写教案是不同的两回事。备课,是对讲课内容和学生情况了解驾驭的过程。备课的结果和要强调的内容完全可以记录在课本上。上课是一定要准备的,不备课上不好课,但一些人把此理解为“不写教案上不好课”,实为大谬。问题的实质在于,课堂上教与学的过程,是师生思想交流的过程,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过程;教案写得再详细,也只是实际教学过程的一种设想和计划,是教师课堂上临场发挥、随机应变的基础和准备。
教案不是剧本,不需要设计好师生的对话;教学不是演戏,学生不是群众演员;上课不需要背台词、配对白,完成教案并不一定就是理想的课堂教学。很多从教几十年的老教师都承认自己的教案多为“假造”,“抄了一辈子教案”,但他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不一样做得很好吗?笔者认为,如果习惯于写教案,备课的结果用简明实用的教案表达未尝不可,写在教材上也同样管用。备课的结果的表达形式应是多样的,可以根据教师的习惯和自身情况进行,没有必要千篇一律。事实上,一个合格的教师,上课时是用不着边讲课边看教案的。何况,许多精彩的课事先往往是预料不到的。很难想象,一个教师边看教案边讲课能产生好的课堂效果。3.2 教案改革的方法:
2. 实施柔性管理,充分信任教师。
从管理理念上讲,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根据课改精神,去掉一些条条框框的规定,给教师营造自由发挥的空间,提倡教师写个性化、创新型的教案。可以将优秀的教案汇编成册,在版面设计上留下足够的空白,直接发给教师修改增补,借鉴运用。科学地讲,教学改革应该是继承与创新的和谐统一,完全接纳与完全拒绝已有经验都是不可取的。对待教案同样要有这样的辨证态度。树立“抓大放小”的教学常规管理思路。“抓大”指加强对教师备课过程的指导,营造扎实备课的良好氛围,加强集备机制建设,并着重抓好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培养,让教师在正确解读教材的'基础上,快速地编写教学设计的能力。“放小”指学校应看到教案只是教师备课的一种“文本”形式,学校应允许、鼓励风格各异的教案形式,对教案的检查评估要抓在面上,不要抓在点,不应过细过严地评估教案形式与内容祥略等;特别是与教师业绩评估挂沟的教案检查,如果评估不当,就会引导教师朝着迎合学校评估方向发展,让教师做一些低效无用的工作,不利于教师提高备课质量。当然,也不能不评估,在部分教师自觉性有限的情况下,如果没有相应管理策略,有的教师就有可能“钻管理的空白”。
3. 利用校园网络,提倡教后札记。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络,鼓励教师上网备课、写教案。这样既利于交流研讨、共享资源,又利于修改保存、提高效率。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固然重要。但教然后知困、知不足。因此,教案实施之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分析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失误,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可以在电脑上写教案,然后通过网络传到班级多媒体电脑内,供教师上课时使用,这样也有利于教师利用网上教学资源,提高备课效率。如果教师第二次再教本教材内容时,就可以利用原有的教案进行修改。“已站在一定高度的人再往上攀登时,他一定会比别人攀得高、攀得快。”“借著名教师肩膀上靠一靠、利用名教师的教学智慧的教师,他也一定比别人走得更好。”这种教学札记,有助于知教知学,有利于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记取,对于改进今后的课堂教学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适时组织教师进行基本功训练与比赛,提高教师处理教材能力。
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内容的教材解读、教案编写,通过专项训练与比赛,能有效提高教师解读教材与处理教材的能力。
总之,教学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教育实践活动,其科学性、艺术性、创造性如水乳交融。就教师而言,要努力做有思想的备课者,设计有创意的教案。教师要通过备课兼受博取,培养用多学科知识解决所任学科问题的能力。在备课信息的储备上,不仅是量的增加,还要有质的提高,更要有思想地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自身的知识更新。不仅要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而且要备好自身的情绪、情感、风度和仪表等。这样,才能生成独具个性的、有创意的教案;才能消除“脸谱化”、“模式化”的弊病,教师的备课能力也才能不断生成和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说,课程计划最终要通过教师的教案得到实施。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落实和新课程的实施,教案改革也在不断的进行着,相信教案管理也会越来越科学。
【教案是教育管理的重点的论文】相关文章:
公路路基施工管理的重点研究论文10-30
全员成本管理的工作重点论文10-28
加强重点税源管理的实践及思考论文11-25
水利施工管理重点事项研究论文10-22
教育管理专业的论文03-31
关于教育管理的论文03-30
教育管理的相关论文03-30
浅析小学教育培养的重点问题小学教育论文04-12
自考教育管理毕业的论文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