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教案

时间:2024-06-09 03:42:31 维泽 教案 我要投稿

石灰吟教案(精选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石灰吟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石灰吟教案(精选10篇)

  石灰吟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2、能力目标:能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知

  同学们,我国是四大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而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让我们领略诗歌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因此,我们从小一直学诗,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还记得哪些诗?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诗——《石灰吟》,齐读诗题。

  2、提问:你们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3、简介作者,为理解诗情奠下基础。

  二、看诗句,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或录音读。

  2、学生细读诗,借助词典,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掌握,实在不会的则做上记号质疑。

  3、指名读。读出韵味和节奏。

  4、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你展开了哪些想象?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讲解词语时顺便讲“锤”、“焚”的写法,指导写字、描红。)

  5、引导学生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

  6、动画显示石灰的形成。

  7、见到此情此景,作者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讨论交流。

  8、再读诗句,谈谈你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

  三、朗读指导,领悟诗情。

  1、诗中哪些词突出了石灰的高贵品质,我们朗读时应怎么读?

  2、再读体会,思考: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他想借石灰表明什么样的志向呢?我们该用什么语气读呢?

  3、学生自由读,在小组内讨论。(诗人借石头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志向。应用高昂、坚定的语气读。)

  4、情感朗读,赛读。

  5、齐读。

  三、拓展延伸

  1、总结古诗。

  石灰由于它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在人间留下了清白,而于谦呢,他也像石灰一样任凭怎样的千锤万击,任凭烈火如何焚烧,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可见,《石灰吟》就是于谦自己一生的写照啊!

  2、于谦为官清廉,为国为民,他的诗歌大多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感情和坚贞的情操。不信,我们再来看一首:

  咏煤炭

  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此诗借物咏志,诗中句句赞颂煤炭,实际是句句抒写自己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怀抱。“混沌”,天地未分之前,指自然界。“乌金”喻煤炭如黑色的金子。“阳和”,原指和暖的阳光,这里指煤炭的热力。“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两句意为:开凿出来的煤炭,藏蓄着巨大的热力。“爝(jue)火”,小火把。“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意思是:煤炭燃烧像火炬,使人感到无限温暖,如大地回春;也使深沉的夜空变得很明亮。“鼎彝”指帝王宗庙的祭器;“铁石”,古人认为煤炭是铁石变的。“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这两句的寓意是:人要以国家社稷为己任,就是死了也要为国家做贡献。最后两句“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愿意尽最后一滴血、一份热,为人类造福。

  四、总结学法

  1、学生回忆:我们是怎样学习《石灰吟》?

  2、老师总结学习方法:

  1)理解诗句,初步弄懂诗意。

  2)想象古诗意境,体会作者感情。

  3)熟读吟诵,拓展延伸。

  五、作业

  1、收集有关于谦的故事。

  2、收集托物言志的古诗。

  石灰吟教案 2

  教学内容:学生字释词义明句意理解背诵体会感情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意思。

  2、了解学习作者要赞颂的精神。

  3、能有感情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

  2、理解咏物颂人的写作目的。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模式

  教具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释题。

  1、《石灰吟》:吟咏石灰。

  2、简介作者。

  于谦(13981457)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诗人。诗歌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啄。

  3、讲诗。

  这是一首托物写志的诗,相传是作者17岁时所作,石灰是古代建筑中用于涂抹和粘合的,主要原料,它由石灰石烧制而成,必须经过山中千锤万击的开采和熊熊烈火的冶炼。诗人把这一过程用拟人化的方式形象地描写出来,借石灰的自吟来表现诗人自己那种不畏艰险,不怕磨练、敢于粉身碎骨的献身精神和清白高洁的优秀品格。诗的语言简洁、生动。全诗贯注着一种垒落刚正的英雄之气,具有很强的思想感染力。

  二、学习诗歌。

  1、自由读诗。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合作交流,自学理解。

  3、抓字眼,明诗意。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锤,锤打。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烈火烧炼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写开采石灰岩的艰难困苦,表明石灰从出世时就经受考验。第二句写了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的煅烧。面对严峻的`考验,却能够从容自若,处之泰然。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石灰吟》的大意是: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4、感情朗读。

  三、想意境,悟诗情。

  1、石灰有什么特点?找出诗句。

  (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身碎骨,要留清白)

  2、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赞颂了什么精神?

  (不畏艰险磨难,敢于粉身碎骨的献身精神和清白高洁的优秀品质。

  3、这首诗借石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4、由这样的石灰你会想到什么样的人?

  (刚强勇敢、勇敢奉献、勇于牺牲的英雄)

  5、诗人用什么方法写出这种深情厚谊呢?(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方法,形象生动,语言也铿锵有力。)

  6、朗读这首诗该用什么语气?

  7、背诵诗歌。

  四、总结。

  这首诗是只写石灰吗?学了后你有什么感受?

  (诗的3、4句看似写石灰,实则在写人,写人的精神。诗人赞颂的是石灰不怕牺牲,不怕艰险、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

  五、作业。

  背诵、默写《石灰吟》

  板书

  石灰吟

  千锤万击

  不怕磨练

  石灰吟烈火焚烧清白留世不畏艰险

  粉身碎骨

  勇于献身

  石灰吟教案 3

  教养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乾坤两个字。能正确讲写:焚烧、千磨万击、千锤万凿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课文。

  体会作者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继续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继续发展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重难点

  在了解诗的大意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

  课前准备

  投影图,练习用的文字投影片,配古乐的课文朗诵录音。

  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板书新课并指名读。

  请学生结合以往的学习经验,说说古诗的特点。

  检查预习。

  分别指名读三首诗,检查字音是否准确以及读得是否熟练。

  请学生为生字注音,并书写。

  展示预习资料。

  (1)、作者的生活年代、生平故事。

  (2)、其他的诗。

  讲读《墨梅》

  听配乐课文朗读。

  指名读注释,理解诗句。

  重点讨论学生预习时提出的问题:

  (1)、淡墨痕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梅花开了,和淡墨痕的关系?

  (2)、颜色是指什么的颜色?一般会有什么颜色?

  (3)、清气是什么?

  (4)、为什么作者说只留清气满乾坤?

  指导朗读

  (1)、学生自练。

  (2)、教师指导练习。

  (3)、当堂背诵。

  检查背诵,练习反馈。

  作者用梅花赞美注重_______,而不注重_________的人。

  背诵《墨梅》。

  第二课时:

  课前复习。

  背诵《墨梅》。

  作者用梅花比喻什么样的人?

  回忆方法。

  讲读课文《竹石》、《石灰吟》。

  (一)、讲读《竹石》。

  听配音朗诵。

  指名读注释,理解诗句。

  四人小组讨论仍然没弄懂的质疑。

  (1)、什么咬定了青山不放松?

  (2)、竹子为什么不生长在泥土里,而要立根于岩石中呢?

  (3)、东西南北风是什么风呢?

  重点讨论,你觉得诗人写竹石是不是只为了写竹石呢?他其实是在写谁?为什么他不直接写呢?

  指导朗读,背诵。

  (二)、讲读《石灰吟》

  听指名朗读。

  根据注释,理解诗句。

  把仍未理解的诗句在小组中提出,共同解决。

  重点讨论:

  (1)、石灰在成为建筑材料之前经历了哪些考验?

  (2)、作者写石灰其实是想写谁?写什么品格?

  指导朗读、背诵。

  第三课时:

  课前复习

  1、竹石的特性与人_____精神相近。

  石灰的特性与人_____精神相近。

  2、背诵《竹石》、《石灰吟》

  归纳总结。

  古诗除了第一节课所提到的特点,还具有哪些特点?

  这课书所学的三首古诗,都是明写什么,暗写什么?

  其共同特点都用物的什么特点赞美人的什么?

  运用特性比喻精神注意什么?

  能力训练

  自学收集的其他托物言志的诗歌。

  分组向同学介绍。

  按诗意给《墨梅》配画。

  连线:梅坚忍不拔

  竹忠贞不屈

  石灰凌霜傲雪

  石灰吟教案 4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石灰的特点。

  2.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感悟诗人的崇高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诵、背诵并默写古诗。

  教学重点:

  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

  教学难点:

  联系作者生平,感悟作者的品质。

  学生课前准备:

  搜集于谦的生平资料与小故事。

  教师课前准备:

  介绍石灰制作过程的微课视频、教学PPT。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1、同学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永开不败的花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认识一位诗人。

  板书课题,齐读。指导书写“吟”字。

  理解“吟”字。

  2、同学们对石灰了解吗?说说看。

  二、初读古诗,读出节奏

  1、学生自读。

  2、多种形式读。

  3、指名读、师生对读、齐读。

  三、了解“石灰”其物,再读古诗

  1、普普通通的石灰,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使于谦为它写下这首诗呢?请同学们看老师事先制作的一段视频(石灰自述:我的名字叫石灰。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埋藏在深山之中,相当坚硬,人们将我开采出来,运出了深山老林。然后,将我与焦炭混合在一起,放在高达1000度石灰窑中煅烧。这时,我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但浑身雪白,十分耀眼。如果把我放进水中,水立即会沸腾起来,像烧开的水一样。经过这次沸腾,我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就是人们所说的熟石灰。这时,把我和水混合就成了石灰水,可以用来刷墙了。)

  2、听了介绍,你知道石灰的制作过程了吗?其实在诗中,诗人在诗中也用简练的语言展现了石灰的生命历程,请在诗中找一找相应的词语。(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清白)读好诗,我们要一字一句地慢慢品,欣赏啊!

  3、理解重点字词,指导朗读。

  [千锤万击出深山]

  (1)首先让我们看,什么是“千锤万击”呢?从这千和万你能感受到什么?(石灰石开采得很不容易)读出这种不容易!

  (2)这一次又一次的锤子和凿子可是重重地砸在、狠狠地敲在石灰石的身上的啊,再读。

  (3)指名多位同学读这一句。

  过渡:石灰石所受的磨难仅仅是千锤万击吗?(引出烈火焚烧)

  [烈火焚烧若等闲]

  (1)是怎样的烈火?刚才的视频中介绍了,烧制石灰时的温度高达1000摄氏度,是这样的烈火。谁来读读这个词,读出烈火的烈?1000摄氏度啊,还不够烈。你读。指名多位同学读。

  (2)这样的烈火焚烧对石灰石来说怎么样?他害怕了吗?理解“若等闲”。

  (3)看到这个词,你能想到哪些四字词语?(从容不迫、勇敢无畏等等)

  (4)读出这种英勇无畏。齐读,师范读,再齐读。

  [粉骨碎身全不怕]

  (1)其实于谦在诗中还用了一个词写出了石灰石的英勇无畏,那就是(全不怕)。什么是“全”?(全都)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甚至是粉骨碎身,它全都毫无畏惧,一个“全”字写出了石灰的铮铮铁骨,坚强不屈。

  (2)读这一句,就要给这个“全”字加上重音。谁先来读一读试试?指名多位同学读。

  [要留清白在人间]

  (1)石灰石历经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直至粉骨碎身,它为的是什么?(为人类留下洁白纯净的石灰)经历种种磨难和打击,甘愿奉献自己,牺牲自己,也要为人类做出贡献,这就是石灰。

  (2)读到这儿,你觉得应该带着什么的情感去读这首诗?齐读。

  三、创设情境,领悟诗意

  过渡:石灰只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东西,诗人为什么要赞颂它呢?我们深入地读诗,就要从读诗句到读诗人。

  (一)故事引入,初识诗人。

  1、师讲述背景

  于谦像你们一样大的时候,在书斋中挂了一幅画像,他每天都出神地凝视着画像中的人。他的先生便问他这是何故。于谦应声答道:“将来,我要做像他那样的人。”画像上的人是谁?这个人在南宋灭亡时,面对元世祖给他的高官厚禄,他严词拒绝,并写下了《过零丁洋》这首诗。这个人就是民族英雄文天祥。【出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师引读:

  于谦一次次吟诵着文天祥的诗句,读--

  他一次次在心中许下承诺,读--

  2、于谦从小就决心做文天祥这样的人。正因如此,他在12岁那年,面对石灰他有感而发,写下了自己的志向《石灰吟》。

  成年后,他有怎样的人生际遇呢?

  (二)结合资料,深悟诗情。

  1、之前,请同学们搜集了于谦的生平资料和他的'一些小故事,在小组内交 流交流。

  2、出示老师收集的资料,播放录音,学生对照资料再读古诗,边读边想对哪一句有新的感悟,在诗句边做个批注。

  (1)于谦对于权贵,从不阿谀奉承。当时朝中宦官王振,骄横跋扈,贪赃纳贿,无所不用其极。地方官进京或京官外出回京,都须向他献纳金银珠宝等贡品礼物,如若不然,就会遭到种种非难、打击和排挤。于谦对王振的不法妄为,早已十分厌恶。他每次从外地出差回京都空着手,不带礼品。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洒一笑,写了首诗,其中两句便是:“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街坊里巷)话短长。”意思是做人要清清白白,免得遭人说长道短。“两袖清风”这个成语后来便常常被用来形容正直、清廉的品行。

  (2)公元1449年,明朝皇帝英宗贸然率大军出征与北方的瓦剌军作战。土木堡一战明军大败,50万人马全军覆没,英宗被俘。于谦临危受命任兵部尚书,亲自率领人马守卫北京各城门,从正面抵抗敌人的大军。经过了长达数月的浴血奋战,于谦率领兵士打败了瓦剌军,赢得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英宗也得以归国。刚正不阿的于谦严格执法,有过必纠,有罪必罚,保证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但是,也正因为如此,于谦得罪了许多位高权重之人,尤其是战斗时为了不受敌军的威胁,他顶住巨大压力,力推当时监国的英宗之弟继位。即使他知道,将来英宗一旦归国复位,自己面临的会是怎样的结局。果然,英宗回朝后,在京师保卫战中立下头等战功的于谦不仅没有受到嘉奖,反而遭到朝中恶势力的迫害,被英宗以“叛逆罪”杀害了。

  3、学生交流,师相机指导。

  (三)学习写法,领会“托物言志”

  你现在知道为什么诗人要赞颂石灰了吗?

  师小结:是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的是石灰,将人生中千万次考验视若等闲,决意把清白留在人间的,却是诗人--于谦。虽然他没有直接写出自己的志向,但透过那被赋予了生命,赋予了情感,赋予了像作者一样具有高尚品格的石灰,我们分明看到了在诗句的背后,站着一个立志清白做人的--于谦。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作者的志向与追求。(板书:托物言志)

  四、入境诵读

  【播放音乐,师讲述】

  公元1457年,正月二十二这天,北京乌云压城,闷雷滚动。城中的老百姓扶老携幼,来为于谦送行。此刻,于谦回首自己光明磊落的一生,不禁慷慨吟诵--(齐读)

  是的,于谦很坦然。他已经无愧于自己,无愧于百姓,无愧于国家,无愧于天地,死亦何惧?但他分别听到,身后的百姓们,也在轻轻地吟诵着--(指名女生读)

  那声音一开始是轻轻的,也许是对当权者还有丝丝恐惧,渐渐地,应和的人越来越多--(中间三组读)

  于谦的鲜血染红了大地,他走了,他再也听不到了,但那男女老少感天动地的吟诵声在天地间久久回荡着--(齐读)

  那声音似乎消失了,但它又没有消失,几百年来,那声音一直在每个人心中久久回荡,久久回荡。这一刻,让我们默默地把诗中的一字一句都铭记在自己的心中。

  于谦一生正如诗中所写的那样清清白白,而石灰这种清白的特点也借由这首托物言志的诗,因为于谦高尚的节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光辉的里程碑。这首诗,如果只保留一句诗,你会保留哪一句?如果把这首诗只锁定成一个词,你会锁定哪个词?是的,清白是于谦之志,清白是立身之本,清白是民族之魂!(板书:清白)让我们把这首《石灰吟》,读进自己心里,读进每个人的心里吧!

  五、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背诵《石灰吟》这首诗。

  2、用今天课堂上学到的方法来自学《墨梅》这首诗。

  (学法提示:读通诗句--理解诗意--联系生平--感悟诗情--感情朗读)

  3、搜集其他托物言志的古诗读一读。

  板书设计:

  石灰吟

  明·于谦

  清白

  托物言志

  石灰吟教案 5

  教学目标

  1.学习于谦的《石灰吟》,学会诗中“谦、锤、凿、焚”4个生字,知道“千锤万凿、若等闲、浑不怕、清白”等词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

  3.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

  重点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

  难点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师:前两节课,我们读了王冕的《墨梅》和郑燮的《竹石》,感受了梅与竹的美好形象,也体会了诗人的崇高品质。让我们再来背背这两首诗。

  交流: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点?(借物喻人,诗言志)

  师:今天我们要读的`《石灰吟》,也是一首借物喻人,来表述自己志向的诗。知道“吟”的意思(吟诵)这位诗人是于谦,课前预习后了解到他的哪些资料?

  普通石灰又有什么可以吟诵呢?于谦又要借石灰来表达怎样的胸怀呢?

  二、自学古诗。

  1.回顾前两首诗的学法。(先读懂诗中物的形象,再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的情怀志向。)

  2.自读。诗中的石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诗人借石灰想告诉大家什么?

  三、交流学习,理解诗意。

  1.交流,在交流中体会石灰形象。

  “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身碎骨”这些都是石灰的烧制过程。从这些词语中你觉得石灰由一块块石头变成可以为人所用的石灰历经了一段怎样的历程?用词语形容。(千辛万苦,历经磨难)

  用朗读表现其历程的艰辛。

  “若等闲”、“浑不怕”

  从这两个词语中体会石灰对这个磨难的态度和意志。“若等闲”可联系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中的“万水千山若等闲”一句来理解。

  用词语形容石灰面对这些困难时的态度。(在所不惜,视若无睹)

  朗读表现。

  读到这,你的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石灰形象?(坚强不屈、不怕牺牲)

  “要留清白在人间”

  抓住“清白”一词,理解:这清白的是石灰的什么?(美好本性,美好品质)

  无论(千锤万凿),不管(烈火焚身),即使(粉身碎骨),我也(要留清白在人间)

  朗读,替石灰呼出他的心声。

  2.体会诗人的志向和胸怀。

  补充诗人的生平故事,谈谈自己的体会。

  体会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为人正直的品性。

  朗读古诗,表达诗人的美好品格。

  3.诵读古诗。

  四、拓展阅读。

  1.阅读于谦《石灰吟》的姊妹篇《咏煤炭》。

  2.《爱莲说》[宋]周敦颐(详见附件)

  自读,借助工具书自己尝试解释古文,如果有困难,可以请教同学和老师。

  说说在这首诗里,你读到的是一种怎样的莲的形象?

  你觉得思想家周敦颐会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布置作业。

  默写《石灰吟》

  在这三首古诗中,选择一首诗进行简单的诗歌鉴赏。写一段话。

  石灰吟教案 6

  《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课前先学:

  1、搜集有关于谦的资料(老师也做适当的准备,可以准备一些书面资料)

  2、了解石灰的一些知识、石灰的原料,大概的生产过程等。

  一、直接揭题

  1、我们今天将学习一首古诗:石灰吟(师板书课题)

  2、大家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简介于谦。

  (1)同学自身说一说。

  (2)老师做适当小结、概括。

  3、释题:

  (1)看题目你觉得这是一首写什么的诗吗?

  (2)理解“吟”(是一种文体,有赞扬、赞颂的意思)

  (3)师小结:这也就是一首赞颂(石灰)的诗。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看看到底赞颂了石灰的什么?

  二、读准古诗

  1、同学自由读一读,老师行间指导。

  2、指名试读,老师、同学相机更正、强调。

  3、齐读

  三、理解诗意、读懂古诗、读好古诗

  【1、2句: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小组交流

  2、师先重点指导“千锤万击”、“烈火焚烧”(主要表示了石灰的`制造过程的艰辛、困难重重)

  3、指导“等闲”的意思(结合《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或者《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4、同学自由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5、这两句是赞颂石灰的什么呢?读了这两句诗有何感受呢?(生自由说说)

  6、那我们应该如何读这两句诗呢?(指导朗读)

  【3、4句: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运用刚才理解诗句的方法,小组来交流一下这两句的意思。

  2、同学自由说说,(相机说说这是赞扬石灰的什么?)

  3、我们再来读这两句诗(指导读一读)

  4、读好整首诗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

  (3)小组读

  石灰吟教案 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石灰吟》;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通过朗读来展示自己的独特感悟。

  教学重难点

  借助提供的背景资料,体会诗人清白忠烈的情感和品质。

  教学准备

  制作PPT课件,搜集相关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回顾

  古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颗璀璨的明珠,相信经过六年的学习生活,同学们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吧,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组织学生自由背诵(2—3人)

  2、导入

  唐代大诗人孟郊曾写过一首让无数游子为之动容的诗句,同学们还能记得吗?

  指名背诵:《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评价:声情并茂,感人至深啊!题目中的“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这种形式的诗歌——

  板书:石灰吟

  二、初读感知

  1、读通全诗。诗人为什么要吟诵石灰呢?请同学们打开书到100页,自由读一读这首诗歌。(1—2分钟)

  2、在朗读中强化生字的识写。指名朗读,结合学生的朗读学习“焚”的读音和写法。课后描红,仿写,师适时示范,并讲解。

  3、理解诗意。结合提供的阅读参考资料,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出示读书参考资料】(见投影)

  同位之间交流

  集体交流,指名说。适时给予帮助或是提示。

  4、再读,加深感知

  结合你对诗句的理解,再来读一读这首诗。(2—3人)

  三、深读品味

  唐朝诗人白居易曾说,歌咏言,诗言志。那么于谦写这首诗,是想表达什么样的志向呢?下面,请同学们了解一下于谦写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视频投影背景资料】

  1449年,蒙古族瓦剌部落入侵中原,发生土木之变,明英宗被俘。瓦剌部落挟持英宗皇帝一直打到北京城外,明王朝危在旦息。而打败瓦剌的最好办法就是再立新皇帝,让瓦剌手中的英宗皇帝失去作用,以粉碎瓦剌部落拿英宗皇帝作为要挟的阴谋。可是,没有一个大臣敢提出来,因为,这样做是谋逆之罪,虽然有可能打败瓦剌。但是,万一英宗皇帝获救后重登帝位,就会有谋逆之嫌,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杀身之祸。于是,许多大臣都主张向瓦拉投降,把都城南迁。时任兵部尚书的于谦也完全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当他看到,即使粉骨碎身,也要在人间留下洁白干净的石灰时,于谦感触很深。

  1、从诗句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变化呢?(全不怕)

  2、此时,于谦会怎么想呢?(组织学生交流)

  3、他又会做出怎样的决定呢?(组织学生交流)

  于谦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略加思索便吟出了这首《石灰吟》,他是怎样吟诵的呢?——指名朗诵

  于谦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视频出示】

  于是,他在朝堂上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的主张。他和太后一起拥立英宗的弟弟为新皇帝,并亲自率领京城军民奋力杀退瓦剌,救万民于水火。但英宗获救不久,就密谋发动了“夺门”之变,重登帝位。随后,于谦便遭到奸臣陷害,以谋逆之罪将于谦打入死牢。

  此时,如果你是于谦,你会怎么想呢?你会为当初的决定而后悔吗?(组织学生交流)

  在狱中,于谦想到奸臣当道,想到自己所做的一切,他问心无愧,他想到了《石灰吟》,便在在狱中仰天长叹——

  (指名朗读)

  当于谦被压往断头台的时候,面对一个个泪流满面前来为他送行的京城百姓,他有千言万语想对他们诉说,最后,他把千言万语都浓缩到了《石灰吟》上,于是,他手扶铁镣,仰天慷慨悲歌——

  (指名朗读)

  在笔者看来,《石灰吟》中的`“吟”字,既是对于谦的赞美,同时也是在为于谦的悲壮牺牲而感到惋惜。此时,我们会这样来读——

  500多年过去了,后人阅读《石灰吟》,感觉这不仅仅是诗人对石灰的赞美,也是于谦本人一生的写照,人们会这样来赞颂诗人于谦——(配乐)

  (指名朗读)

  四、拓展

  同学们,关于于谦的奇闻轶事,在史书上多有记载,我这里有一些材料是关于“两袖清风”的故事。请大家读一读于谦的《入京诗》,对照诗词欣赏来进一步走进于谦伟大的精神世界。

  【视频出示】

  《入京》

  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必须献金纳银。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两袖清风”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此诗写成后远近传诵,成为一时佳话。

  五、小结延伸

  相信同学们一定能从中感受到于谦的清白忠烈。最后再给大家留一个超级问题,于谦真的什么都不怕吗?从《石灰吟》和《入京》这两首诗的某个角度来看,我们也可以认为于谦他也“怕”,那么,他究竟怕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课后思考。

  这节课就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石灰吟教案 8

  教学思考

  一、“导”在学生学习经验的生长处

  关于“导入”这个环节,笔者的设想是这样的:为了了解学生近一段时期以来古诗文积累情况,同时,也想通过这样一个场合,给同学们创造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古诗文背诵积累的热情。最终目的还是想通过古诗文的朗诵引出《游子吟》这首诗。想通过这首诗把学生的思维带到他们曾经的学习记忆里。通过对《游子吟》题目的理解来尝试说说《石灰吟》的意思,这一过程里学生通过学习经验的回忆和运用,进一步对“吟”这一诗歌形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接着顺势引出“作者为何要吟诵、赞美石灰这一教学核心问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古诗朗诵展示这一方式的确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几名学生的动情朗诵也的确感染了上课的学生和听课的教师,课堂气氛被激活了。总之,这一环节,不但唤醒了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也为下一环节的顺利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在疑问处

  学生学习古诗的首要困难就是诗词和诗句的理解。对于这一问题,直接告诉学生是不行的,但是不去讲只让学生“猜”也是不行的。笔者的思考是,与其让学生去查字典,去翻阅工具书,还不如直接就把学生在理解时可能会遇到的那几个难于理解的词语的意思直接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借助对这几个词语的意思的理解去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但减少了无谓的时间浪费,也同样能拉动学生的思维。在实际教学时,学生很快就能把诗句的意思理解了,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预设的效果也就达到了。“歌咏言,诗言志。”至于作者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下写这首诗的?他又想通过这首诗表达自己的一种什么样的远大志向,学生就很难理解了。为此,笔者适时引出“土木”之变后的明王朝岌岌可危的局势,以及于谦在北京保卫战之后遭到的不公正待遇。从而使学生明白,作者在国家、百姓利益与个人利益面前所面临的“两难选择”,所表现出来的对国家和人民的赤胆忠诚。从而也就不难理解“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真正内涵所在了。因而,向学生提供词语注释和相关的时代背景资料是教学时必须做的,否则学生就很难顺利实现有效地学习和理解。

  三、教学目标夯在实处

  1、把读书落在实处

  从课前导入里的朗诵到教学《石灰吟》过程中的“自由朗读”、创设的四种“情境朗诵”以及记忆背诵和朗诵欣赏《入京》等多种朗读形式和机会,让学生充分地感知中华古诗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2、读写结合

  (1)注重生字“焚”的规范书写和指导。

  (2)不但让学生当堂会读会背诵《石灰吟》,还让学生当堂默写该诗。这不是随意加深教学难度,而是当前古诗文教学特别是中高年级古诗文教学的必需。因为,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生经常是会背诵不会默写,就是写了也是错字连连。因而,在课堂上抽出一点时间让学生尝试默写是很有必要的。在近一年的`尝试中,学生并没感到有压力,相反,由于他们在一些测试和比赛中正确地书写出来了,让他们品尝到了默写的甜头,从而更加调动了学生默写的积极性。现在只要学习古诗和要求背诵的课文和段落,学生就会主动地去默写,这已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拓展在主题的核心处

  关于于谦的清白忠烈,只凭《石灰吟》一首诗还是不够的,于是,笔者在学生理解了该诗的基础上,适时引出于谦写的《入京》一诗,并提供理解该诗的参考资料。学生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理解,不光知道了“两袖清风”的来历,更进一步感受到了于谦的正直清廉。从学生朗读时的表情可以看出,这一教学环节的预设还是很有必要的。

  五、结束于思维的延伸处

  有人说,教学的结尾是一个学习任务的结束,同时也是另一个学习任务的开始。也就是说教学的结束并不是学生学习的结束。基于这样的思考,笔者在教学结束之时,向学生抛出了一个极具挑战和充满辩证的问题:“于谦真的什么都不怕吗?从《石灰吟》和《入京》这两首诗的某个角度来看,我们也可以认为于谦他也“怕”。那么,他究竟怕的是什么呢?”让学生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辩论进一步走进于谦英雄的情怀。

  石灰吟教案 9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石灰吟》,背诵《石灰吟》。

  2.学会2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凭借诗歌内容,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并简介作者。

  1.指名读题,问:以前还学过哪些古诗?你们是怎么学习古诗的`?

  2.释题:吟,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

  3.简介作者:《石灰吟》是一首咏物诗。作者于谦,明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为官清廉,不畏强 暴,深受人民爱戴。他曾率领京城军民击退外族入侵,后却因此受屈被杀。他的诗歌多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感情和坚贞的情操。

  (二)初读课文。

  1.录音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2.借助汉语拼音,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指导学生按古诗的音韵节奏读好诗句。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正音:焚fen,是前鼻音,不是后鼻音。

  锤chui,是卷舌音,不是平舌音。

  (三)精读课文《石灰吟》

  1.指导学生边读边划出不理解的字词。重点理解“千锤万击”、“焚烧”、“若等闲”等词语的意思。

  2.用“增、删、调、补”的方法读懂诗句。

  (1)逐字逐句理解,难以理解的可联系上下文理解。

  锤:敲打。击:撞击。若:好像。等闲:平常事。人间:人世间。

  (2)把省略的词语补充进去,调整词语顺序,逐句说说句子意思。

  (3)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看图想像意境,体会感情。

  师启发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是什么样的?作者见此情景有什么表现,会怎样想、怎么说、怎么做呢?

  4.指导朗读。(用高亢、赞美的语调来表明诗人的坚贞、高洁的志向。)

  5.学生练读,指名试读,齐读。

  6.小结并尝试背诵。

  石灰吟教案 10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理清诗歌结构,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节奏韵律之美;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说话……它诉说善良……它讲述美好”石头真的会向我们讲述美好的传说吗?让我们怀着好奇共同来研读科学抒情诗歌《化石吟》。)

  2、问什么是化石?

  远古时代某种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由于火山、地震、冰川等自然原因而被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时间变迁,最终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这就叫化石。研究化石的目的,一是了解生物的进化,二是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二、学生齐朗诵:

  1、正音正字:

  qí huàn yuán ɡǔ hái ɡǔ ɡuǒ cánɡ cōnɡ lónɡ yōu yǎ tàn fú

  奇 幻 远 古 骸 骨 裹 藏 葱 茏 幽 雅 叹 服

  zào wù zhǔ hǎi kū shí làn rì zhuǎn xīnɡ yí

  造 物 主 海 枯 石 烂 日 转 星 移

  三、范读课文(或放录音带)。整体感知 思考以下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本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

  (3)本诗可以分为几层,试概括每层的大意

  第1.2节为一层,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引起读者去想象远古世界和倾听神奇故事的兴趣

  第3—6节为第二层,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

  第7节为第三层,回应第1.2节。结构上首尾呼应。)

  四、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赏析诗歌语言。

  a.“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b.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c.“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你是怎样理解的?

  d.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呢?(利用多媒体出示恐龙、猛犸的复原图片)

  e、从诗歌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仔细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四人小组讨论以上题目,然后小组代表(其他小组成员可作补充说明)。

  五、齐读全诗,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自由圈点批注,质疑释疑:

  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先在四人小组内探讨,四人小组不能解决,提交全班讨论。若仍不能解决,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理解。

  七、教师小结:

  科学家研究保存了古生物生命的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诗人张锋以一首抒情性的科学诗的形式,饱含感情地赞颂了“会说话”的奇异化石,引领我们去遨游那远古洪荒、沧海桑田。遐思之余,我想,如何尽可能地去保护地球上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而不是让后世的人们在博物馆去慨叹、遐思,这更多地需要全人类珍爱我们生活着的这个星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了秀水蓝天、花红草绿。

  八、作业:

  (1)课后学会朗读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体会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课训作业。

【 石灰吟教案】相关文章:

石灰吟教案09-11

《石灰吟》10-10

石灰吟作文09-23

石灰吟的诗意10-14

《石灰吟》教学反思03-06

古诗《石灰吟》的诗意03-08

石灰吟教学反思04-07

石灰吟教学设计04-15

石灰吟原文及赏析11-10

《石灰吟》的教学设计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