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三年级数学长度单位的换算优秀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数学长度单位的换算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三年级数学长度单位的换算优秀教案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掌握长度单位间的换算方法,学会根据进率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意识和主动参与、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掌握长度单位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运用灵活多样的换算方法准确、迅速地进行换算.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课件、投影片(或小挂板)
学生:每人准备直尺一把、7厘米长的一张纸条、1米长的绳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沟通
1.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谁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说出来?(从大到小依次是:米、分米、厘米、毫米,或从小到大说.)
2.用手势分别表示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
3.填空(投影或挂板出示).
1米=分米 1分米 =厘米 1厘米=毫米
10分米=米 10厘米=分米 10毫米=厘米 1米=厘米然后问: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的?
二、操作体验
1.教学例3
(1)独立操作.
师:请每个同学动手量一量桌上的“纸条”长几厘米.(教师事先给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7厘米的纸条)
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
(2)指导正确的测量方法.
强调:测量纸条的长度时先用纸条的左端对准0刻度,看纸条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数几,纸条就是长几厘米.
(3)研究问题.
提问:把纸条的长度单位改用毫米做单位,该怎样表示?
学生小组讨论, 汇报交流(可能会有多种方法,只要正确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
(4)质疑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7厘米=70毫米)为什么?
明确:因为 1厘米=10毫米,7厘米就是7个10毫米;所以,7厘米=70毫米..(板书:7厘米=70毫米)
(5)追问:70毫米=厘米,该怎样想?
借助线段图进行讲解.
明确:因为10毫米= l厘米,70毫米就是7个1厘米,所以,70毫米=7厘米.说明,一个关系式(如 1厘米=10毫米)正反两个方面都可以用.
(6)练习:先填空,再说出思考过程.
2厘米=毫米 4分米=厘米 3米=分米
提问:通过上面的习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板书:
2.学习例4
(1)出示例4图.
(2)提问:一张桌子高80厘米,把厘米改用分米做单位怎样表示?
同桌同学讨论,汇报交流.板书:80厘米=8分米
强调:因为10厘米=1分米,80厘米里面有 8个1分米,所以80厘米=8分米.
(3)练习,说出思考过程.
20毫米=厘米 60分米=米
50厘米=分米 300厘米=米
质疑:通过这几道习题,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
板书:
三、巩固应用
1.6千米=米 4000米=千米
2.园林工人要在一条路旁植树,每5米划分一段.算一算,1千米的路要划分多少段?
3.2千米=米 3000米=千米
4千米=米 6000米=千米
四、看书质疑,全课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什么?(板书课题:长度单位的换算)
怎样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五、课外实践作业
量出100米的距离,试走一下这100米要走多少步?用几分钟?
三年级数学长度单位的换算优秀教案 2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并能准确进行厘米(cm)与米(m)之间的换算。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直观演示、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合作与交流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归纳,掌握长度单位换算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厘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1米=100厘米)。
运用换算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并灵活应用长度单位的换算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尺子、纸条、计算器(可选)、学生作业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情境导入:
展示一幅包含不同长度物体的图片(如铅笔、教室长度、跑道长度),提问:“你们能说出这些物体的长度吗?它们分别用什么单位表示?”
引出课题:“当我们遇到不同长度单位时,该如何进行换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度单位的换算》。”
二、新知讲授(15分钟)
认识单位:
复习厘米和米的定义,强调1米等于100厘米。
展示实物尺子,让学生观察并指出1厘米和1米的刻度。
单位换算:
把米换算成厘米:乘以100(例如,2米=2×100=200厘米)。
把厘米换算成米:除以100(例如,300厘米=300÷100=3米)。
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如何将1米分解为100厘米,反之亦然。
讲解换算方法:
例题示范:
出示几个简单的换算题目,如“5米=?厘米”,“400厘米=?米”,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并分享解题思路。
三、巩固练习(15分钟)
小组活动:
分发纸条和尺子,让学生测量纸条长度,并尝试将其长度从厘米换算为米或从米换算为厘米。
小组内交流结果,互相检查换算是否正确。
课堂练习:
布置几道换算题目作为课堂作业,如“7米20厘米=?厘米”,“650厘米=?米?厘米”。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举手示意,教师随机抽查讲解。
四、总结提升(5分钟)
知识总结:
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厘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及换算方法。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活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场合需要用到长度单位的换算,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观察和应用。
五、布置作业(2分钟)
书面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册中关于长度单位换算的题目。
实践作业:
在家寻找一些物品,测量其长度,并尝试将其长度从一种单位换算为另一种单位,记录并分享给家长。
教学反思:
课后,教师应及时收集学生作业和反馈,评估教学效果,特别是学生对换算方法的掌握程度,以便在后续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优化。
三年级数学长度单位的换算优秀教案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厘米(cm)和米(m)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1米=100厘米)。
能够进行厘米和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
理解长度单位换算的实质,灵活运用换算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尺子
纸条或线段
换算练习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境引入:
通过多媒体展示一段小动画或图片,如小明测量教室的长度,先用尺子量出是500厘米,然后问学生这相当于多少米?
提问:你们知道厘米和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引出课题。
二、讲授新知
讲解厘米和米的关系:
教师解释:1米等于100厘米。
通过实物演示(如尺子上的刻度),让学生直观感受1米和100厘米的长度对比。
例题示范:
解题思路:450 ÷ 100 = 4.5(米)
解题思路:3 × 100 = 300(厘米)
例题1:3米是多少厘米?
例题2:450厘米转换成米是多少?
互动环节:
请学生用纸条或线段表示出1米和100厘米的长度,加深理解。
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运用长度单位的`换算?
三、巩固练习
课堂练习:
发放换算练习题卡片,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练习内容:将给定的厘米数转换为米数,或将给定的米数转换为厘米数。
游戏环节:
“快速换算”游戏:教师随机报出长度(厘米或米),学生迅速换算并举手回答,正确者获得小奖励。
四、总结提升
总结回顾:
请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教师补充完善。
强调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及换算方法。
拓展延伸:
介绍其他长度单位(如毫米、千米),并简要说明它们与厘米和米的关系。
鼓励学生课后探索更多关于长度单位的知识。
五、布置作业
书面作业:
完成课本上关于长度单位换算的练习题。
编写几道自己设计的长度单位换算题目,并给出答案。
实践作业:
在家中找一些物品,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并尝试用米或厘米表示。
【三年级数学长度单位的换算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长度单位换算》优秀教学反思11篇10-11
数学长度单位教案11-09
长度的单位教案03-31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案02-28
数学长度单位教案15篇11-09
数学长度单位教案(15篇)03-31
《长度单位》数学教学反思02-24
《长度单位》数学教学反思02-24
数学《体积单位换算》教学反思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