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亲人》教案设计
篇一: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东栅中心小学 徐 伟
教学目标
1、 联系上下文理解“雪中送炭、唯一”等词语在课文中的作用。
2、 理解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感。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篇课文,是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的。
2、你知道抗美援朝战争吗?学生知道的介绍背景。
3、教师简介背景。(加以有关图片介绍抗美援朝战争的有关背景。)
4、课文讲的就是抗美援朝战争后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在车站依依惜别的场景》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这段难忘的记忆,(板书课题)读课题
5、说到亲人你会想到谁?
6、那么课文中写到哪些亲人?就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a、注意拼读生字。b、想一想志愿军眼中的亲人指的是谁呢?她们究竟为志愿军战士做了些什么呢?(谁为谁干什么?)
2、出示词语。
战役 封锁暂时 供应 硝烟
雪中送炭 唯一情谊 噩耗刚强
(1)指名读 , 齐读。
3、说说志愿军眼中的亲人指的是谁呢?(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
以大娘、小金花、大嫂为代表的朝鲜人民(板书:朝鲜人民)究竟为志愿军战士做了些什么呢?(谁为谁干什么?)
二、细读课文,感悟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1、请你仔细地读第1自然段,想想你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大娘是志愿军的亲人?划一划有关的句子。
2、交流讨论。
出示: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
3、请你再仔细地读读这个句子。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想想你是从哪些词语里感受到的,圈一圈有关的词。学生如果回答不好(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大娘不顾生命危险。指名读。
生:战场上硝烟弥漫,炮火纷飞,随时都可能失去生命。
生:送来了大娘对志愿军的爱。你也来朗读。
4、这么危险大娘为什么要给战士们送打糕?(请你联系上文找找)志愿军在战场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了,肚子很饿。
师:三天三夜不吃东西会怎样?上面还有敌机啊。处境怎样?
生:打战的力气也没有了。可能导致战斗失败。
5、战士们正饥饿的时候,大娘及时送来了打糕,对战士们来说真是——“雪中送炭!” 师:什么是“雪中送炭”?
生:下雪时送炭给别人取暖。
生:在别人有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
6、师:课文中的“雪”和“炭” 分别指什么?
生:“雪”——志愿军战士空着肚子和敌人拼了三天三夜,“炭”——打糕
7、师:在这样关键的时刻,大娘送来了打糕。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大娘慈母般的温暖。指名朗读。
生:一个母亲对儿子的爱。
8、你是志愿军,吃着饱含大娘爱的打糕,你心情会怎样?
生:大娘真是我们的亲人。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
生:我们一定要打赢这场战斗。
生:我们太感谢你了。指名朗读。
所以当时有很多同志都感动的流泪了。齐读。
师:大娘的这种爱是已经超越普通的爱,更像是一个母亲对于儿子的爱啊!
在这分别的时刻,儿子情不自禁地要对母亲说:
出示: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妈妈!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出示: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
1、再请你读读这句话,你从这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和同桌交流一下。
生:大娘对志愿军的爱护。我从“丢下”“背进”体会到的,指名读。
师: 一“丢”一“背”之间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大娘的无私。为什么能这样做?(志愿军也为大娘流血牺牲过)
生:大娘把战士看得比小孙孙还要重要。小孙孙是谁啊?(唯一的亲人)
师:唯一是什么意思?(独一无二)失去唯一的小孙孙意味着什么?
师:是啊!大娘失去了小孙孙就再也没有真正的亲人了。大娘的心情是怎样的?(痛苦)请你来读一读。
3、大娘不爱自己的小孙孙吗?(爱)哪里可以看出来?
4、但她还是选择先救志愿军,你想说什么?
生:大娘把志愿军看得比亲人还重要。 你来读这个句子。
生:大娘爱志愿军胜过爱亲人。
生:大娘很无私。
5、师:此刻你就是那位被救的伤员,想到那为你失去唯一亲人的大娘,你怎么读?指名读。 是大娘给了你第二次生命,你怎么读?指名读。为什么这样读?我们都是被救的伤员。(配乐)小组齐读。
你们的感动,你们的感激,在分别的今天,都深深的蕴涵在一声声的道别声中:
出示: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妈妈!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6、大娘身上还有令你感动的地方吗?
生:大娘为志愿军洗补衣服,几夜没合眼。
生:大娘给了志愿军慈母般的温暖。
生:洗伤口,做鞋子送茶水
7、8年来,大娘不仅在是生活上关心志愿军,还为志愿军失去了亲人。她如同母亲一样深深地爱着志愿军!所以说朝鲜人民和志愿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板书: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志愿军和大娘的之间这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谊,课文是用怎样的语句来表达的。
1、出示句子: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师:这是什么句子?你能换个说法吗?为什么课文要用反问句?
生:比较朗读。
2、说说哪种说法好?
生:感情更加强烈。你表达一下这种情谊。
3、今天,志愿军就要和大娘分别了,你想跟大娘说些什么呢?
或许你是吃到打糕的战士??或许你就是那个被救的伤员??或许你是穿了大娘洗补过的衣服的战士??
4、交流。
5、在这分别的时候,所有的志愿军都来跟大娘说说心里话——
亲人分别,千言万语说不尽,谁也不想离开谁,送君千里总有一别。
总结:汽笛已经响起,火车就要开动了,就要离开亲人,离开朝鲜妈妈了。把我们所有想要表达的情感就融入到深深地呼唤中去吧。
出示: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妈妈!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6、同学们,请你们看看这个段落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呀?(劝说——回忆——抒情)其实我们下面这课时要学习的小金花、大嫂这两个段落也是按照这个布局来写的。
板书:大娘
小金花
大嫂
民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在品读词句中渗透情感体验
——《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
东栅小学 徐伟
课文节选自著名作家魏巍的纪实文学《依依惜别的深情》。文章以道别语“再见了,亲人”做为题目,可见全文是以写离情别意为主,表达了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谊。
《再见了,亲人》字里行间,始终洋溢着赞美、感激的情感,表现了“中朝两国人民的友
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这一国际主义精神的主题。如何凭借本文的情感因素,对学生渗透情感教育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感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尊重和期待中积极地学、主动地探索。
教学伊始,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后,引出问题,使之感知情感。
1、从题目入手。让学生质疑:‘亲人’指谁?是谁的‘亲人’?志愿军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使学生了解“亲人”指的是像“大娘”、“小金花”、“大嫂”之类的朝鲜人民。志愿军所以称她们为亲人,是因为中朝人民在共同的抗美战斗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2、从典型事件入手。以“文章写了哪四件典型事例”让学生知道文章通过“送打糕”、“救伤员”、“救侦察员”、“挖野菜”四件典型事件,来赞扬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情谊。让学生在感知材料的过程中,感知情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从整体上了解课文的情感流向。
“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的总目标之一。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
二、发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情感。
教师给学生比较开放的提问,如:“读文章后,你的心情怎样?”“读文字,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在这样的前提下,结合当时志愿军离别时的情感变化,对往事的回忆,抓住亲人间的情感流露,教师能适时地引导。如大娘与志愿军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等,让学生明白,虽然从血缘关系来看志愿军战士和大娘不是亲人,可是她做到了亲人也未必能做到的事情,这才是真正的深情。如“雪中送炭”,教师要给予引导,联系上下文,结合当时志愿军所处困难,紧紧扣住“亲人”这一主题来引导,可能更有实效,理解能更深。
篇二: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14 再见了,亲人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文字、图像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
1.出示题目:“亲人”是什么意思?(有血缘关系的,关系密切的人)谁是我们的亲人?课文中的“亲人”是谁?(指大娘、小金花、大嫂,指朝鲜人民。)这句离别的话是谁说的?他们是亲人吗?为什么说是亲人?
2出示志愿军出征图
同学们, 1950年10月25日,我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3.出示图片,火车站分别图
1958年3月15日那天,在最后一批志愿军胜利返回祖国的前一刻,千万朝鲜人民噙着泪花前来送行,志愿军们也含泪告别,大家都深情地说着这样一句话──出示课题图片,板书课题:14 再见了,亲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朗读
2.是什么让不是亲人的人却比亲人还亲呢?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最使你感动的小故事,选择你喜欢的读书的方式,想一想,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能用朗读来表达你的情感吗?可以和同桌或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讨论一下,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2.学生自学,讨论。
3.汇报交流
(出示人物图片)
你最喜欢哪个小故事?(点击人物图片)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
为什么?你能读读吗?初读课文。
三、评读课文,加深理解
在文中找出“亲人”具体指的是哪些人?(用自己喜欢的线条勾划)你最想交流的是哪个故事?
根据学生的顺序,来安排三个故事的教学顺序。
1、重点理解第一自然段。
①大娘明明送去的是打糕,书中为什么说是“雪中送炭”呢?为什么这样比喻?(因为大娘想战士之所想,急战士之所急,若不是他们比亲人还亲,能冒着硝烟冒着炮火雪中送炭吗?)
②战斗异常激烈,战士们已经几天几夜没合眼了,这时,大娘??(导读,尽情让学生去感受文章感染人的语句)
③”救助伤员,失去孙孙”这一部分,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个词体会出来(唯一)指导学生饱含深情的读。
小孙孙是大娘唯一的后代,唯一的希望。可是为了救志愿军,大娘却失去了他。这种情谊岂止是亲人,这真是(比山还高比海还深啊!)生读。
④“您说,这比山好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谁能把这个反问句换个说法?哪种说法好些?为什么?(这句话是多么的亲切,又是多么的热烈啊!)
八年来,大娘一次次地把慈母般的爱给了志愿军,难怪志愿军们
舍不得让大娘拖着疲惫的身体送了他们一程又一程,于是他们恳切地对大娘说──(学生齐读)“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志愿军对朝鲜的.关心体贴都尽在这一声声恳求之中了。
过渡:还有哪个故事让你感动呢?
2、第二、三自然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的能力,去挖掘文中感染人的词句。
四、小结
1、我们在与朝鲜亲人告别时,回忆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往事,这一件件一桩桩令人感动的事,无不凝聚着朝鲜人民对我们的深情厚谊,所以我们称朝鲜人民为“亲人”;对于他们,你还有哪些感兴趣的或不明白的问题?(学生交流)
2、师生共同解决提出的问题。
3、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留到下节课解决。
第二课时
一、赏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1、仔细默读课文想想文章里大娘、小金花、大嫂三个人的故事都催人泪下,凝聚着他们对我们的深厚情谊。那是不是朝鲜人民就只是这三个人有这样感人的事呢?(那为什么只写这三个人的事呢?(因为要写的事太多了,不可能一一记下,只能选择重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老、中、小),作者用概括的手法写全体,这是一种经
常用得到的选材组材方法,你们以后写一次活动,写景就可以用这种方法)
2、快读课文想想这三个故事在表达上共同的特点?(开头亲切称呼亲人,中间回忆感人事情,结尾赞颂双方的深情厚意。)
二、精读课文最后三段,体会文章感情的升华
1、在这片土地上,不仅居住着许许多多像大娘、小金花、大嫂一样的亲人,而且还渗透着我们与亲人们并肩战斗而洒下的鲜血,还留下了许许多多我们共同浴血奋战的故事。那一件件催人泪下的事情,无不凝聚着朝鲜人民对我们的深情厚谊。而另一个让人泣不成声的故事,更让我们看到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一片赤诚。(投影:英雄图)
2、但此时此刻,列车的汽笛长鸣,车轮已经启动。这是一个激动人心,充满留恋之情的场面,两国人民是在捧着一颗颗赤诚的心向最亲最爱的人告别呀!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饱含深情地读读这三段吧!(齐读)
3、师引读(出示课件)
战士们登上回国的列车,望着这些可敬可爱的人,望着这片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志愿军从心底里喊了声──(课件)第一句。
汽笛响了,列车徐徐开动了,战士们多乡再看亲人们一眼啊!于是,他们只好请求隆隆前进的列车──(课件)第二句。
篇三:小学语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内容。
2、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固而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精神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比较准确的表达课文思想特点。体会中朝人民之间的深厚友情。
(三)、教学准备
课件《志愿军军歌》、(分别场面图)、(二胡曲《还乡情》)、(课文重点句)
(四)、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放,让学生在“雄赳赳,气昂昂”的乐曲声中,回到那场抗美援朝战役中,回忆当年那千千万万的感人至深的离别场面。
2、介绍时代背景,引出课题——《再见了,亲人》。
3、有感情地朗读课题,读出依依不舍的感情。
4、“亲人”在生活中一般指哪些人?通过预习你知道文中的亲人指谁?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位朝鲜亲人?(板书:大娘 小金花 大嫂)
5、小结:她们和志愿军没有血缘关系,为什么彼此称为亲人?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深入研读,展示探究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哪些事例说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课件出示:)事 件:
(1)为了志愿军:大娘送打糕昏倒;救伤员失孙。
(2)为了志愿军:小金花救老王失去母。
(3)为了志愿军:大嫂挖野菜失去腿
(1)大娘送打糕昏倒;救伤员失孙。
(2)小金花救老王失去母。
(3)大嫂挖野菜失去腿。
(二)走进情境,感受体验。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哪里看出大娘像亲人一样对待志愿军战士?划出相关句子,抓住重点词句体会。
1、交流。学生说句子,自由谈体会。
2、重点出示:
◇课件出示:“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A、“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
B、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呢?
C、送去的仅仅是打糕吗?还有更深的意思吗?
◇课件出示:“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
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
A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
B、划出最能体现大娘爱志愿军的两个关键词。(丢下、背进)为什么这两个词最能突出大娘爱志愿军?
C、在离别的一刻,我们志愿军战士动情地说了什么?
(因此,在离别的一刻,我们志愿军战士动情地说:“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师引,大娘,我们不会忘记,您就是我们的“亲人”,就是我们的母亲!)
(2)小组合作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最感动人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体会。
2、“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
A、小金花的妈妈与敌人同归于尽,她的死重于泰山。但小金花为什么没有哭呢?从小金花的动作、神情、语言中领会什么?
B、引读:刚强的小金花,在失去妈妈的一刻,她没有哭,但当与志愿军叔叔依依离别时,她却哭了,她与志愿军战士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啊!所以,当志愿军叔叔与小金花离别时,关心地说─—(课件出示生读)“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3)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小组
交流体会。
2、重点交流,:“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阵地去挖。不料敌人的一颗炮弹在您的身旁爆炸,您倒在血泊里??伤好以后,您只能靠着双拐走路了。”
A、到前沿阵地上挖野菜,会有很大危险,那大嫂为什么还要去挖呢?这说明了什么?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B、引读:为了给战士们挖蔬菜,大嫂却为此付出了双腿残疾的代价,所以在志愿军心目中,这位大嫂虽然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所以,在离别的一刻,战士们满怀真情地说“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三、感情升华,结束新课
1、在这些感人的故事中,最打动你的是哪个人的事迹呢?回顾出示:(为了志愿军,大娘——为了志愿军,小金花——为了志愿军,大嫂——)
2、出示课件
3、师引述,转换角色读课文最后三段。
3、师总结,结束新课。
四、布置作业
1、写一篇《再见了,亲人》学后感。
2、推荐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
板书设计
再见了,亲人
大 娘 送打糕昏倒 救伤员失孙。
小金花 救老王失去妈。 深情厚谊 大 嫂 挖野菜失去腿。
【《再见了,亲人》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再见了,亲人》教案设计06-27
再见了亲人教案设计11-11
《再见了,亲人》优秀教案设计06-25
课文《再见了亲人》教案设计06-27
《再见了亲人》主导自学式教案设计07-04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11-04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06-14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06-13
《再见了,亲人》的说课稿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