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案设计(精选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案设计 篇1
1、教学目标
㈠知识目标:
1.能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各自特点。
2.能理解并能说出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㈡能力目标:
(1)通过查阅各种生态系统的特点,培养学生查阅、整理和分析资料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2)通过阐述各种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表达、交流的能力。
㈢情感目标:
(1)通过分析各种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形成整体与部分相统一的观点。
(2)通过对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认识,培养爱护生物的情感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2、学情分析
新的课程标准倡导,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学生只有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研究探讨的方式来获取知识,这样才能满足他们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所以在“生物圈”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课下收集有关生物圈的资料,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多渠道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思考与辨析、创新与实践的能力,同时还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3、重点难点
(一)重点:
1.各种生态系统的结构特点
2.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二)难点:
各种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说到了我们的生态系统是有自动调节能力的,例如我们的草地上鼠的数量多了,使的猫的数量也多,最后鼠就会减少从而维持了生态平衡。我们知道我们的生物圈中存在着许多的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以及组成成分和特点都是一样的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活动2【导入】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①根据生活常识和收集的资料说出你所了解了几种生态系统?
②观看看各种生态系统的影片,你又了解了几种生态系统?
③你能否以口头作文的形式把各自的生态系统表述出来?(组内先交流)。
听了其他同学的表述后,你又了解到了有关生态系统的哪些知识?
①这些生态系统虽然各有特点及作用,但从生态系统的组成上来说它们都有哪些共同之处?
②你认为在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设是什么?
③假设其中某一个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了,会对其他的生态系统产生什么影响?由此你认识到了什么?
④在你身边有哪些人为的活动对生物圈产生了严重的破坏?
⑤观看影片,分析资料中生态系统的恶化情况,你有何感想?。
⑥从自身做起,如何保护我们的生物圈?
⑦小组内交流讨论,制定保护学校花园和草坪的实施方案。
活动3【讲授】展示交流,释疑解惑
活动4【活动】视野拓展,感悟提升
观看生物圈二号生态系统图片,拓展知识。了解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种种破坏行为,如乱砍滥伐、乱捕滥猎、过度放牧、环境污染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威胁着生物圈的稳定和繁荣。近些年来,区域性的环境问题已开始发展成为全球性的环境变化,威胁着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生物圈。为了挽救这场危机,很多国家的政府和人民都积极行动起来,认真研究生物圈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为保护生物圈的稳定而努力。我们相信,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一定能够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人与生物圈的关系会朝着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案设计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的最后一节,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生物圈中的生物和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以,对本单元作宏观性的总括,描述了各种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点,从多个角度分析说明生物圈是一个统一整体,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家园。情感态度价值的内容多于知识性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①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②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③“生物圈Ⅱ号”这个典型事例,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地球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增强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重难点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通过对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认识,培养学生爱护生物的情感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CAI法相结合
五、课时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提问复习上节课的内容,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
过渡: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对教学内容起承上启下作用。
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提问学生:
根椐自己的了解你们知道有多少种生态系统吗?
根据自己的了解列举种种生态系统。在课堂的开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三、各种生态系统的特点和作用
1、CAI展示各种生态系统的图片和特点。
2、播放视频“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3、分析老师展示的幻灯片猜出该图片和特点是属于那一种生态系统。
4、观看视频加深对各种生态系统的认识。
5、让学生猜猜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积极性。
6、视频可以加深和补充一些知识。
四、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1、展示一幅企鹅哭诉自己被DDT害惨的漫画,让学生当一回侦探找出凶手。
2、创设问题情境:我国的母亲河黄河,起源于那里?最后又到达那里?来讲述河流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
3、CAI展示各生态各种生态系统的关系图。
4、播放视频“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提出问题:人类可以摸拟另外一个生物圈吗?1、学生看书本的材料找出害惨企鹅的是人类。从企鹅故事中悟出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个整体。
2、学生小组讨论分析书本30页资料分析,说出各个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
3、系统的认识生物圈是一个统一整体。
4、学生从视频认识到人类不可以摸拟另外一个生物圈。地球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
5、做一回侦探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客观认识人类破坏生物圈的行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要从我们身边的事情做起。
6、由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层层引导学生理解各种生态系统的联系。
7、进一步理解生物圈是一个统一整体。
8、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小结
地球上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七、巩固练习
1.把与对应生态系统相关的内容用线连接起来。
①草原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重要作用
②森林生态系统人的作用突出,且以农作物为主
③农田生态系统年降雨量少,以草木植物为主
④湿地生态系统以浮游植物为主,主要受光照、温度影响
⑤海洋生态系统消费者主要是人类,植物种类、数量少
⑥城市生态系统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种类多,蓄洪抗旱能力强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案设计 篇3
一、教材分析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第二章中的一个重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爱护生物的情感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当今社会,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生物圈的变化也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关注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了解生物圈,本节内容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从宏观角度进行学习,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通过对各种各样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是最大生态系统的认识,让学生对生物圈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便于后续内容的学习。说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要求:能够描述生态系统的种类及特点。
2. 能力要求:能够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使学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三、教学的重、难点
1. 重点:使学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2. 难点:学生能够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材料分析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生态系统景观的资料,给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感官,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2分钟)ppt展示地球的图片
师:同学们,看ppt上的图片,这是什么啊?
生:地球。
师:对,在浩瀚的宇宙里,有一颗,也是现在能发现的唯一一颗美丽的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她上面70%覆盖着海洋,所以在太空遥望她就像一颗蓝色的水晶球。
2.正式上课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环境的总和称为?
生:生物圈(师板书生物圈的概念)
师:对,我们把地球上所有生物与环境的总和称为生物圈。那么生物圈的具体范围包括?为什么我们不说地球就叫生物圈呢?翻到书的26页,根据书上的提示讨论交流。(板书:生物圈的范围)好,你起来说说。
生: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大部和岩石圈表面。
师:好的,非常不错,请坐。这位同学看书看得非常仔细呢。以海平面为界生物圈向上可达到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也可深入10千米左右,总共也就20千米的厚度。而大家能回忆起地理课上讲的地球的半径吗?
生:6371千米
师:看来同学们地理学的也很不错,20千米与6000多千米的差别是怎样的概念呢?如果把地球看做一个足球,那么生物圈的范围就比覆在上面的一张的纸还要薄!(学生惊讶状)地球是唯一的,而生物圈相对地球的体重又是那么小,如果随意破坏生物圈,我们应该怎样生存呢?所以我们必须爱护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我们要怎样来记住生物圈的范围呢?我们把生物圈分为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这三个圈层的各有怎样的特点,为什么要用底部、大部、表面来进行后缀限定?
生:因为在大气圈的上部,空气稀薄不给供给生命呼吸。
师:太棒了,分析的很对,在大气圈上层呢,由于缺乏空气适不适合生物生存的。而水圈是指湖泊和海洋,但是,不是水圈的所以地方都有生命。阳光的在水里的折射是有限的,在大洋深处,由于没有阳光,没有生物所需的有机物等不良因素,因此要记住是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就更简单了,我们在挖土的时候,刚开始在土壤里还能有些蚯蚓之类的动物,往下便是坚实的石头,而在地心深处就是滚滚的岩浆,显然是不可能有生物存在的,所以只有岩石圈表面有生物。现在再来巩固一下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底部、水圈大部和岩石圈表面。
师:在生物圈中,由于不同的地域的环境差异很大,生物种类也千差万别。因此,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回忆一下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师:太棒了,我们就是要这样不忘记前面的知识点,才能更好的学习新的知识。 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常见的生态系统有哪些?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现在看这两幅图片,这是什么生态系统啊?
生:草原生态系统
师:对,翻到书的28页,从书上的注解我们分析一下。首先草原生态系统又怎样的分布特点?
生:分布在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少缺乏高大的植物。
师:草原生态系统由于是分布在干旱地区的水分供应不足,不能为高大的树木提供充足的水分,所以一般缺乏高大植物。再看看有什么功能。
生: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师:草皮的根扎在土壤里,可以保持防止水土流失,也可以防止土壤沙漠化。最后在想想它有哪些代表生物啊?
生:草、牛、羊、马。
师:很好,有草,牛羊等。从食物链的角度,牛羊这些动物有没有什么天敌呢?
生:狮子、老虎、豹子。
师:这两个字怎么念呢?(手指着猞猁二字)
生:猞猁
师:有的同学认识,就是sheli(板书拼音),在课后习题里就有这个问题,问猞猁属于哪个生态系统,现在知道了吗?
我们再来看两幅图,这是什么生态系统呢?
生:湿地。
师:就是湿地生态系统,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它的分布特点,多水过湿的环境沼泽植物为优势植物,动物种类也很多。有什么功能呢?
生:净化水质蓄洪抗旱,“有地球之肾”之称。
师:湿地就想一块海绵一样,在水分充足是就把自己吸的足足的,在干旱时呢就把水分释放出来缓解旱情。肾,在下期会讲,老师先补充讲一点,肾脏可以更新
体内的的环境,让生物体内的废物以尿液的方式排出体外,对生物体有净化作用,把湿地誉为“地球之肾”就是强调它的更新作用。那它有哪些代表生物?
生:丹顶鹤
师:挺水植物、鸬鹚、疣(you)鼻天鹅等,记住疣鼻天鹅,后面做题可不要在说不知道,到时我可以打手心的哦。再来看一组图片,自己用刚才的方法来分析一下,这位同学你来说说。
生:分布广,可以吸收二氧化碳调节气候,代表生物有鱼类。
师:好请坐下,我们给他一点掌声好不好。海洋生态系统的分布非常广,它不仅可以吸收二氧化碳还可以调节全球气候,它的代表生物与有我没常吃的海带、紫菜这些藻类植物,我们最的的哺乳动物——蓝鲸,鳗鲡等等。老师已经和大家一起分析了几个生态系统,还有那些常见的好没有分析呢?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等。这些生态系统又有怎样的分布特点、功能,有哪些代表生物呢?现在我要布置作业了,我们像老师这样列一个表格,把它们的分布特点、功能、代表生物依次列出来,想一想生态系统是多种多样的。这些生态系统是不是各自独立、彼此互不相干呢?它们有什么联系吗?为什么我们的标题说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思考一下,我们下节课来解决这个问题!
六、作业布置
把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的分布特点、功能、代表生物列成表格。
七、小结
生物圈的概念:地球上所有生物与环境的总和称为生物圈。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底部、水圈大部和岩石圈表面。
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常见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
八、板书设计
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一、生物圈
1.概念:地球上所有生物与环境的总和。
2.范围:大气圈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
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1.生态系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2.常见的生态系统:
3.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
九、教学反思
由于时间关系本节课并未及时订正每个生态系统的分布特点、功能和代表生物、也没有涉及到最后的知识点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但巧妙的设问引起学生思考为什么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也在授课间渗透要保护地球、保护生物圈的观点,帮助学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案设计 篇4
预习提示:
1.生态系统的类型有湿地生态系统 和城市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
3.为什么说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教学目标:
①能选取多方事例,说明各个生态系统的关系,从而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②发展收集资料,运用资料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③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初步具有保护生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的行为。
教学重点: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而这种习惯的养成更要从小培养,因此学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
学生逐个认识各个生态系统,难以从这个认知过程飞跃到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因此学生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本节的难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类型
教师: 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生态系统的概念,注意纠正表达不正确和不确切的地方。
学生: 根据自己的理解,描述生态系统的概念。
教师播放各个生态系统的图片,学生认真观看影片,各小组讨论,分析某一生态系统的特点,以“多姿多彩的生态系统”为题,选代表用口头作文的形式表达。
二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教师引导:各个生态系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作用,它们有无共同点,有无联系?出示河流生态系统资料。
学生分析并讨论:河流生态系统与森林、草原、湿地、湖泊、农田生态系统都有关,它们在组成上有许多共同点,说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三 、人类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教师提出假设:假设某一生态系统被破坏,会对其他生态系统产生什么影响?
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举例说明某一生态系统被破坏,会对其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对其成员也会产生影响。
共同总结:
生物圈是一个整体,是所有生物包括我们人类共同的家。
教师引导:
让学生说出在整个生物圈中,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最大。
学生互相交流:
在自己的身边有哪些人为的活动对生物圈产生了严重的破坏,例:孝妇河在五六十年代是一条清澈的河流,里面有鱼、虾等,而现在却是浑浊的污水,里面的鱼虾等生物全没有了;由于煤矿的过度开采,工厂随意排放废气,使空气污染严重;白色污染等。
教师:播放一些已经遭到人类破坏且无法恢复的生态系统的图 片。
学生观看影片,激发学生对被破坏环境的痛惜及对破坏行为的憎恨。
四、 保护我们的生物圈
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国内外保护环境的例子,并让学生想想我们应如何做
学生交流: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开始;保护我们的生物圈。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自己。
教师:引导学生保护环境,从校园开始,帮助学生制定计划,鼓励学生在课下实施。
学生:以组为单位,在组内交流讨论,制定保护校园的方案和实施计划。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案设计 篇5
一、课前分析
(一)教材分析
1、对教材的认识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本章共分五节内容。第一单元生物与生物圈共两章:第一章认识生物,通过观察和调查,了解生物有别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以及我们身边的生物;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通过系列科学活动,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初步认识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家园,认识到保护生物圈是每一个地球人的责任。本单元内容环环紧扣,层层深入,从认识生物个体、群体、生态系统以至生物圈,其最终的知识落点在第五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上,这一内容是第一单元的教学重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爱护生物的情感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2、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会进行调查、查阅资料以及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并进行交流。
2.2技能目标:能选取具体事例来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运用资料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2.3情感目标: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初步具有保护生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的行为。
3、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教学重点: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而这种习惯的养成要从小培养,因此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②教学难点:学生逐个认识各个生态系统,难以从单个的认识过程飞跃到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整体理解,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因此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大部分的生态系统学生比较了解,但有一些生态系统有的同学不大熟悉,这时让学生提出一个他不熟悉的生态系统,由其他的同学帮助他,给他介绍一些通过阅资料所获得的有关这个生态系统的特点及作用,使学生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知识,体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这些生态系统虽然各有特点及作用,但从生态系统的组成上来说都有共同之处。并由学生讨论找出共同点,从而得出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学生主要采用“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乐学、会学;通过各种学习活动,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动脑想一想、动耳听一听、动眼看一看、动嘴说一说,让他们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达到课程目标。
二、教学设计思路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的教学思路是通过学生主动学习和教师引导学习,配合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有趣、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
三、课型与时间
1、课程类型:新课。
2、授课时间:1课时。
四、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学生课前调查收集有关生态系统的资料。
2、教师准备:师准备一些与生态系统有关的以及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多媒体影像资料。收集和剪辑图片、影片等来制作多媒体课件,查阅报纸、书籍,上网查询与本节课有关的信息。五、教学策略
1、教法选择:
①探究学习法;
②观察法;
③归纳法。
2、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3、学生学法:学生可采用观察、讨论、生生互动、归纳法等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方式学习。
4、媒体利用: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案设计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安排两个内容:《生物圈》和《全球人口动态》,各占0.5课时。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和前面三章教材内容一起完善了生物在宏观方向的研究层次,也完整地向学生展示了本模块的主线:“种群——生态系统——群落——生物圈”,所以本课时内容是前面教材的延续。另外,人类、生物、环境共处于生物圈,人类正面临三大全球生物问题:人口、环境和资源,人口增长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控制人口关系到人类的存亡和发展,因此本课时内容又是后一节内容《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和选修3中《生态工程》的铺垫。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层、岩石圈和水圈的上层,在地球表面占有20千米的厚度,但从未接触过“副生物圈带”、“深海热裂口”这两个概念,生物圈的特点比较难的概括。在初中还学习过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在前面的章节中也学习过种群的增长方式和数量波动,学生可以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又通过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各种媒体,对人口增长的后果已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本课时的注重落实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并科学地分析和处理搜集资料,选取具代表性、最能说明问题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制成坐标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描述生物圈,举例说出副生物圈带和深海热烈口,说出生物圈的特点。
②说出当前世界人口数量,说明人口增长的过程和原因,说出人口增长的后果。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资料的能力,分析资料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团体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
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看待人口的增长,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关注全球人口的动态变化。
②讨论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认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四、重点难点
1.重点:生物圈的概念,副生物圈和深海热烈口的特点,人口增长的过程和原因,人口增长的后果。
2.难点:生物圈的特点,控制人口关系到人类存亡和发展。
3.教学策略:主要采用课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课堂通过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成果,在师生互动对话中突破重、难点。
五.课前准备
1.学生分成A、B、C、D四个小组,布置他们课前分别收集四方面的内容
(1) “世界环境日”近几年的主题及其开展的意义。
(2)生物圈的圈层及其内含的生物特点。
(3)近几年我国的人口增长信息并绘制成。
(4)近几年温州的人口增长信息并绘制成坐标图。
拟定小组负责人,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以简报的形式在班级进行交流,并将关键人口信息数据转换成坐标图。
2.教师及时了解学生资料查阅情况,并做出适当的指导。
六.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引入新课让A组同学汇报他们的资料收集结果:即 “世界环境日”的日期和历年主题。
【提问】你觉得确立这些主题开展这些活动有什么意义?A组学生代表根据搜集的资料展开介绍。
思考,讨论,回答。因为课前已经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文献查阅工作,学生的展示心理期待会非常激烈。
2.生物圈的概念(1)列出三个概念区分题(答案分别为群落、种群、生态系统)
(2)要求学生从微观到宏观列出三者的次序。
(3)【提问】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
(4)帮助学生归纳出生物学在宏观方向的研究层次: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5)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找出生物圈的概念。思考,回答
阅读,回答巩固旧知,建构知识框架,并在原有知识框架的基础上把“生物圈”这个新概念纳入其中,实现对新概念的同化。
3.生物圈的厚度和圈层(1)让B组同学介绍生物圈的圈层及内含的生物特点。
(2)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出生物圈的三大圈层:大气圈底层——岩石圈——水圈上层。
(3)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并提问:
①副生物圈带和深海热裂口属于哪个圈层?
②副生物圈带和深海热裂口的生物特点?
(4)教师为学生提供资料分析副生物圈带和深海热裂口的生物能生存的原因B组学生代表介绍收集资料。
学生阅读、讨论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和教师的帮助,归纳总结构建旧知识框架,并促进了“副生物圈带”和“深海热裂口”这两个新概念与旧知识的联系。
4.生物圈的特点和意义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总结出生物圈的特点和意义学生阅读、讨论、回答学生在生物圈的圈层生物特点的介绍和学习中肯定对生物圈的特点已经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这时只需教师给他们机会让他们表达出来
5.过渡(1)人是生物圈的重要成员,生物圈是人类的生命维持系统,那么生物圈作为最大生态系统,从历年的”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她的稳定性如何?
(2)人类正面临三大全球生态问题:人口、环境和资源,控制人口关系到人类的存亡和发展。
6.当前世界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过程要求C组同学汇报我国人口增长过程,
要求D组同学汇报温州市人口增长过程,并都展示他们的坐标图。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过程。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案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够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2、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通过上台交流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生物圈是一个整体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地球的情感;通过对个人、本地区、整个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破坏的讨论,培养学生爱护生物、爱护环境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生分析总结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教学方法】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前收集资料,课堂上进行交流、分析、讨论。
【教学步骤】
一、课前准备
对照提纲,分小组调查和收集资料
提纲:
1、本地有哪些生态系统?你还知道哪些生态系统?
2、你和你的朋友,你的家庭做的许多事,可以通过复杂的途径影响生物圈,试举例说明,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3、本地有哪些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生态系统破坏的事例?这给本地带来了什么样的危害?
4、你认为人类的哪些活动使生物圈受到了破坏?(可用图片或文字资料说明)
5、本地将正在或将要采取何种措施来保护环境?
6、从爱护环境,保护生物圈的角度出发,我们每个人应该怎么做?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
2、你认为在生物圈中有哪些生态系统?本地有哪些生态系统?
(二)新授
1、各小组抽签介绍七种生态系统。
(结合生态系统的组成,谈谈该生态系统的特点,如:主要的植物和动物种类。)
2、小组讨论交流
各生态系统是否相互独立,互不相干呢?
(1) 书本P30页资料分析
(2) 分别从三个方面:非生物成分(阳光、水、空气)、生态系统所处的地理位置(以淡水生态系统为中心分析)、各生态系统的植物和动物分析,找出他们的联系。
得出结论: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课前准备资料的整合与交流
生态系统被破坏之后能不能得到恢复?(能,靠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但当遭到严重的破坏之后就无法恢复了,对生物圈而言,最大的破坏是什么?(人类的活动)那么:
(1)你、你的朋友、你的家庭所做的许多事,有哪些是危害了生物圈的?
(2)本地有哪些导致生态系统遭破坏的人类活动事例?这给本地带来了什么危害?
(3)人类还有哪些活动危害了生物圈?造成了什么样的严重的后果?
(可以口头描述,也可以用文字、图片资料展示)
针对这种现状,人类的有些活动已经严重地危害了生物圈,危害了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国家、本地区已经或即将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你对此有何建议?
我们青少年,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人,我们每个人应该怎么做?(从小处入手,谈谈一些具体的做法)
三、教师总结
生物圈不但是我们每个人的家,而且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一旦人类活动破坏了生物圈,使得生物圈无法恢复,那地球上的生物包括我们人类就无法生存,所以,地球不光是我们人类的,也是美丽的植物和可爱的动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必须保护好生物圈。
四、课后作业
上完这节课后,你对环境问题有什么认识?有什么感想?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案设计 篇8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
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3.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讨论生态系统的结构。
2.教学难点
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
三、教学设想
学生对“生态系统”一词并不陌生,对其最基本的内涵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已有初步的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是形成生态学思想的基础,本章是围绕着剖析生态系统概念的实质展开的。因此,在教学中要突出生态系统内各组分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有序与和谐、多样与复杂等。要从培养学生的生态学思想的角度,制定教学策略。
本节可以结合“思考与讨论”中的素材,讨论“你认为什么是生态系统”的话题。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生态系统的理解,列举五个生态系统的实例,并列出生态系统的判断要点。学生之间相互交换作业,并对同伴的作业作出评判。
四、教学过程
生物在生命活动中要从环境中不断地摄取物质和能量,因而受到环境的限制,同时生物的生命活动又能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环境。这说明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叫生态学。那么,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有什么规律呢?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以池塘生态系统为例,进一步分析“思考与讨论”中提出的问题。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制作若干个不同控制条件的“生态缸”,让学生观察各个生态缸中的状况,增加感性认识。问题7是让学生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这是本节的教学目标之一。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和非生物成分繁多且关系复杂,无法逐个研究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结构和功能,所以引入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概念,将营养功能相同的生物类群看成一个整体结构,研究其中的物质与能量变化、信息传递,使研究问题得到简化。这是一种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在其他宏观研究中也常常要应用这种方法。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大多数学生在讨论了问题1~5后,应当能达成这一教学目标。对此,教师可进一步提出本节“问题探讨”中的素材,让学生演练,使学生对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有一定认识。
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能量在其中流动,物质在其中循环,信息在其中传递,多种多样的生物及其与环境之间构建起了动态平衡的关系。
一、环境、环境因子与生态因子的概念及关系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生物的环境因子是指生物体周围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生物生存的全部因素。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行为和分布的因素,如光、温度、水分、空气等。而海拔高度、水域深度等因素则只属于环境因子,因为它们的作用是通过温度、光照、气压等生态因子间接地体现出来的,它们本身对生物没有直接影响。
二、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
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表明,每一种生物对每一个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的范围被称为能耐受范围(这个范围又称为生态幅),而能耐受范围中又存在着一个最适范围(又称最适区),耐受范围的两端(即除去最适范围后所剩的部分)为生理受抑区,若再往外延伸超出能耐受范围后,则为不能耐受区。
生态系统的空间大小各异,一个池塘、一片草地、一块农田、一座山林、一条河流等,都可以各自成为一个生态系统。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称为生物圈。在生物圈中,繁衍着各种各样的生物,每一种生物都生活在各自的特定环境中,它们既利用环境资源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使种群得到延续,同时,它们自身也是构成环境的重要因素。
通过列举生态系统的各种类型,启发学生思考生态系统类型多种多样,但在结构上具有许多共同点。重点从“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关系,阐释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之间紧密联系构成一个统一整体,体现一定的结构和功能。
“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整体”是教学的难点。在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中,都包含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组成成分。这些组成成分之间并不是毫无联系的,而是通过物质和能量的联系形成一定的结构。
关于“食物链与食物网”的教学,教师要向学生说明:群落是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群落中生物间的“营养联系”就是生态系统的“生命线”,其主要形式就是“食物联系”。接着以教材中的图示为例,分析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从而建立食物链、营养级和食物网的概念。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作用是通过以食物联系连接的营养结构实现的。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与食物网。
(1)食物链
食物链是指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食物联系排列的链状顺序。食物链上的每一环节,称为营养阶层(营养级)。自然生态系统主要有三种类型的食物链。
①牧食食物链或捕食食物链:是以活的绿色植物为基础,从食草动物开始的食物链,例如,小麦→蚜虫→瓢虫→食虫鸟。
②碎屑食物链或分解食物链:是以死亡的动植物残体为基础,从真菌、细菌和某些土壤动物开始的食物链,例如,死亡的动植物残体→跳虫、螨类→食虫昆虫、蜘蛛→食虫鸟、小型哺乳动物。
③寄生食物链:以活的动植物有机体为基础,从某些专门营寄生生活的动植物开始的.食物链,例如,鸟类→跳蚤→鼠疫细菌。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不仅在进化历史上有改变,在短时间内也有改变。动物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里,食物的改变(如蛙)就会引起食物链的改变。动物食性的季节性变化也会引起食物链的改变。因此,食物链往往具有暂时的性质,只有在生物群落组成中成为核心的、数量上占优势的种类,食物链才是比较稳定的。
一般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在沿着食物链的传递过程中,从前一环节到后一环节,能量大约要损失90%左右(能量转化效率大约是10%)。因此,越是处于食物链顶端的动物,生物量越小,能量也就越少。处于顶位的肉食动物最少,以致于不可能再有别的动物以它们为食,因为从它们身上所获得的能量不足以弥补为搜捕它们所消耗的能量。一般说来,能量从太阳开始沿着食物链传递几次以后就所剩无几了,所以食物链一般都很短,通常只由4~5个环节构成,很少有超过6个环节的。
(2)食物网
在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不可能固定在一条食物链上,而往往同时属于数条食物链。实际上,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很少单条、孤立地出现(除非食性是专一的),它们往往相互交叉,形成复杂的网络式结构,即食物网。食物网形象地反映了生态系统内各生物有机体间的营养位置和相互关系,生物正是通过食物网发生直接和间接的联系,保持着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
五、教后感:
一般地说,具有复杂食物网的生态系统,一种生物的消失不致引起整个生态系统的失调,但食物网简单的系统,尤其是在生态系统功能上起关键作用的种,一旦消失或遭受严重破坏,就可能引起这个系统的剧烈变动。教育学生要有环保意识,自觉保持环境。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案设计 篇9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生物,能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二)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和比较,对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归纳和概括。
(三)情感价值观目标:
用于对他人提出的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质疑和补充,积极参与讨论活动。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1.学习重点:
生物的基本特征
2.学习难点:
植物的营养、呼吸、排除废物。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课前准备:
1.生物视频资料。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六、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视频播放智能机器人做操、跳舞、与人交流,学生观看、思考。教师提问:智能机器人是不是生物?学生回答:不是。教师提问:什么是生物?生物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二)讲授新课
1.体验并学习如何进行科学的观察
教师讲述:要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我们首先要对生物进行观察。教师提问:你认为什么是观察?学生总结:
①应利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
②观察应遵循由整体到局部、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等原则;
③观察越细致越接近真实;
④合作交流能综合各种信息,更快的获知真相。
让学生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师提问:这段描写中鲁迅先生观察到了多少种生物?用到了哪些感官?怎样才能准确的感知周围的事物呢?阅读后回答,学生总结出科学的观察应该是:
①有明确的目的;
②观察使要细致、全面、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③对长时期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
④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过渡:学习了如何记性科学的观察你,下面我们就一起试试吧!
2.什么是生物
观察比较多媒体课件中提供图片(鸭子、铅笔、汽车、仙人掌),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分组活动,小组长做记录。小组长陈述本组的发现。
3.生物的特征
①教师出示图I-1,I-2,I-5图片中的阳光下生长的小麦,捕食大马哈鱼的海豚,猎豹追赶羚羊等都是生命现象,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学生1回答:“活着的,具有生命的物体是生物。”学生2回答:“有感情的物体。”学生3回答:“生物的存活需要养料,要吃东西。”
②教师提问:你们列举一下所知道的生物,看看他(它)都需要什么才能存活?学生回答:
人和动物需要蔬菜、瓜果、肉、粮食等食物,马、牛、羊需要吃草,虎、狼、豹要吃小动物。教师提问:人和动物需要营养,那么植物需要营养吗?学生回答:植物也需要营养,它们需要阳光、空气、水和土壤中的肥料。教师给予掌声鼓励。教师陈述生物只有在营养充分的情况下才能健康地成长。
③教师提问:生物还有什么共同特征?请举例加以说明。学生回答:生物能进行呼吸,如鲸在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图I-3)。教师:很好!那么,同学们再思考一下,植物呼吸吗?学生:植物也呼吸,比如夜晚睡觉的屋子里摆放很多的花,容易使人憋闷,贮存白菜的地窖里也是这样。④教师讲述:植物在有光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需要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
大量的氧气,而夜晚正好相反。人是有生命的,进行新陈代谢,排出体内废物,其他的生物会排出废物吗?请大家看图I-4。学生讨论后组长回答:其他的生物也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例如,小动物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等方式将废物排出体外。教师提问:那么植物呢?也是出汗、排尿吗?学生回答:植物通过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植物也能通过呼吸排出废物。
⑤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并举例说明生物还有哪些特征。教师引导学生看图I-6
学生讨论后回答。学生1回答:“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到后,它会合起来。”学生2回答:“生物还能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例如,人用苍蝇拍打苍蝇,苍蝇会立即飞走。”学生3回答说:“狗看到骨头就会流口水。”教师讲解:这些都属于应激性。教师补充说明含羞草的叶子合起并垂下,其实是在保护叶片。继续说明多数情况下动物的应激性比较明显,植物的应激性大多表现在向光生长、向地生长和向水生长等方面。继续让学生思考生物还有哪些特性。
⑥教师出示I-7种子的萌发和I-9在生长的蘑菇图片,以及I-8破壳而出的幼鳄图,学生讨论。讨论后回答。学生1回答说:“生物体可以从小长大。”学生2回答说:“生物还可以繁殖。”教师接着启发学生思考生物还有哪些繁殖方式。想一想动物、植物、细菌怎样繁殖。学生思考后回答。繁殖方式有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⑦请学生思考: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特征?任举一种你熟悉的生物,它也有这些特征吗?学生
思考后回答:有。例如,图片中的猎豹,它有情感,也要呼吸,也要营养,也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遇到情况会声音来传递信息,也能从小长大并繁殖后代。
总结:除了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外,还有其他别的生物特征吗?(根据生物的特征说)补充:
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8.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9.生物体能进行新陈代谢
10.生物体能遗传变异
11.生物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等
(三)巩固练习
多媒体打出钟乳石、珊瑚和珊瑚虫,学生讨论哪个是生物,并说明理由。
找观察过珊瑚的同学,给大家描述珊瑚和珊瑚虫的关系,大家讨论后得出答案。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生物的特征去分析。
(四)归纳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观察法和比较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去寻找生物与非生物的不同点,进而找到
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一、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二、生物能进行呼吸
三、生物能排初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四、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六、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六)作业安排
教材课后练习题1、2
七、课后反思:
这节课可以先安排课后练习钟乳石是否生物来激起学生的兴趣,同学们就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进行讨论和举例(主要是举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物的特征。深入了解了书本的六个特征后,再活跃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对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有一个总的认识,再引导他们举出一些所有生物都具有而非生物所没有的特征。对于学生所列出的生物特征应该逐一分析,并让学生举出反例子来论证其观点,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到生物的特征,真正分清楚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然后再由学生来解答钟乳石是否生物,让他们用刚学的知识解答一开始可以理解错的问题。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案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
(三)情感目标
1、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成员的观点。
2、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2、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工具:
教材,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展示“颐和园的观鸟活动”的图片。现在观鸟活动在全国各地盛行,吸引了广大市民的参加,其中有很多中小学生。那么,我们为什么喜欢参加这类活动呢?学生讨论发言:观鸟能增长知识,培养爱鸟护鸟的意识,让更多的人关注环境保护。
生物圈中已知的动物约有150万种,鸟类只是其中一部分,我们从参加观鸟活动中就可体会到鸟类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动物在生物圈中有什么作用呢?
(二)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1、学生分小组讨论:每组一个情境话题,结合问题进行讨论,讨论后展示结论。
资料1麻雀啄食和糟蹋农作物,曾被列为主要的害鸟。20世纪50~60年代,我国开展了“剿灭麻雀”的运动。据有关资料记载,上海市曾在5天内就消灭麻雀686172只,获得雀卵265968只。现在,有关专家发出了保护麻雀的呼吁,这是为什么?
资料2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最大的牧业基地。过去那里有许多狼,对牧业的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为了保护人畜的安全,当地牧民曾经组织过大规模的猎捕狼的活动。但随后野兔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野兔和牛羊争食牧草,加速了草场的退化。想一想,野兔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资料3某种金合欢有大而中空的刺,蚂蚁栖居其中,并以金合欢嫩叶尖端的珠状小体为食。蚂蚁“侵食”金合欢,这对金合欢的生长有害吗?下表是用金合欢幼苗进行实验研究的结果。
资料4北戴河最近掀起一场保护6000亩松林、消灭“森林杀手”天牛的生物护林战役,10万只“护林卫士”肿腿蜂作为“特种兵”,被有关部门分批投放到联峰山景区。据北戴河园林局负责人介绍,此次以虫治虫生物护林的战役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其作用却是其他方法无可比拟的。它不但安全,也是最经济的杀虫护林手段。为什么这种方式安全而经济呢?
资料5河北省北部地区,在麦收时节,据统计,每亩麦田约有50~100只青蛙,一只青蛙一天可食20~200只害虫。因此,依靠这种天然的“除虫剂”――青蛙,基本上可以控制害虫,保证小麦的收成。近年来,由于人们大肆捕捉青蛙,不到几年,该地区蛙类几乎濒于绝灭,结果导致害虫大肆繁殖,造成小麦等农作物受害。这就是人们出于眼前的利益捕捉蛙类,切断了小虫类之间的食物链,结果害虫四起,造成农作物减产的严重损失。后来使用农药,产量获得一些恢复,但随后继续大量减产,这又是为什么呢?
(1)通过对以上资料的分析,你认为人类能否随意灭杀某种动物?为什么?
(2)你认为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动物的数量能不能无限增长?为什么?
(3)你从上述资料中得到哪些启示?
2、师生共同总结:生物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食物链。而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生态平衡。
当食物链中一种生物的数量因捕杀或疾病等原因而大量下降的时候,往往其天敌的数量会随之下降,而被其捕食的生物数量会因天敌减少而繁殖增多,就会对其他生物产生影响,如植食性动物数量过多会使植物数量大量减少,严重的时候甚至会破坏生态平衡。所以,保护动物就是要保障既不能随意消灭,也不能任其肆意繁殖,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管理,对害虫害兽要科学防治。
设计意图:学生明确保持生态平衡、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确立尊重自然就是尊重人类自身的观点。看问题要多角度把握动物的作用,而不能以偏概全,目光短浅。
(三)动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干草堆放久了,会被分解者逐渐分解,如果被羊吃了,会在羊体内分解,你认为这两种方式哪种分解更快呢?学生很快得出结论:羊吃的草更能促进草的分解。
2、草中的有机物被羊体内的细胞吸收后是通过什么作用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的?二者如何能返回无机环境中?教师复习呼吸作用的反应式,展示碳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引导学生说出:二氧化碳和水可以通过动物的呼吸和排泄返回到无机环境,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可以粪便形式排出体外,由分解者进一步分解。同时,动物的遗体也会被分解者分解成二氧化碳、无机盐等返回无机环境,再进一步供植物利用产生有机物。
3、师生共同总结:动物直接或者间接地以植物为食,是食物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动物可以促进二氧化碳、无机盐等物质回归自然界。
设计意图:从现象出发,不断深入探寻原因,最终揭示原理。通过画图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动物可以促进二氧化碳、无机盐等物质回归自然界的作用。
(四)动物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1、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图片或教师播放《动物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的视频,思考:如果没有动物参与,植物的繁殖会不会受到影响?学生能很快说出植物的繁殖会受到影响,但是理解不深入。
2、教师举例:毛里求斯岛上有一特有树种――卡伐利亚树,也称为大颅榄树。这是一种高大的热带乔木,树高可达100英尺,树围14英尺。该树木质坚硬细密,曾经是岛上大量出口的优质木材资源。几百年前,它们的踪迹遍布全岛,而今却已寥寥无几,且都是百年老树。
1982年,科学家在岛上对卡伐利亚树作了几个月的深入研究发现,尽管此树年年开花结果,却没有一颗种子发芽,这种现象已持续了几百年。据记载,20世纪30年代,一些当地的植物学家担心卡伐利亚树会灭绝,曾采集这种植物的种子,用各种方法处理种子,试图促使它们发芽。
可是,一切努力都失败了。人类眼看着这种珍贵树种走向灭绝,不知道究竟是为什么。后来,经科学家细心地测定了大颅榄树的年轮后发现,卡伐利亚树果核的发芽依赖于渡渡鸟的肠胃;渡渡鸟灭绝了,卡伐利亚树也因无法繁殖后代而走向灭绝。现在,毛里求斯已采用科学方法磨薄卡伐利亚树的果核或者让吐绶鸡来吃下大颅榄树的果实,以取代渡渡鸟。此后,这种树木终于绝处逢生。由此,学生更能体会到动植物的息息相关。
3、师生总结:动物帮植物传粉,使植物能顺利繁殖后代。动物帮植物传播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但当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危害植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动物为植物传粉、播种的现象初步理解动物对植物生长繁殖的作用,同时,利用典型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动植物之间密切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五)总结和提升
1、教师展示资料:据报道,福州闽江公园沙滩岸边密密麻麻地散落10多厘米长的黄鳝,已全都死掉。当前市民在闽江放生鱼、龟等活动较多,但是被放生的动物被捕捞、死亡的情况也比较严重。我们如何对待这个问题?学生讨论认为保护动物是应该的,但是放生动物不能盲目,而要选择适合的自然环境,并要考虑水温、其他生物的分布等情况,否则,被放生的动物不能生活,或将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2、师生总结:动物不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也可以帮助植物。但是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对植物造成危害。所以,我们要全面地认识动物、爱护动物,科学合理地管理和防治动物。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思考正确保护动物的方法,树立用科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提升生物科学素养。
课后小结:
本节教学从一开始的小品展示,谚语讨论,练习比赛,尝试建立食物链与食物网。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说课稿07-02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案04-21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案08-25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案08-25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学反思07-12
教学设计: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09-03
初中生物说课稿《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0-19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学科教案03-30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的区别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