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时间:2024-11-01 09:35:34 林惜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通用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通用5篇)

  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1

  学习要点:

  掌握 “而” “何”“乎”虚词的用法

  学习过程

  一、考点阐释

  《考试大纲》明确有18个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在文中的用法”,就是在文言文阅读材料的上下文中确定某个虚词的具体意义和作用。复习文言虚词,一般不要求同学死记硬背虚词的义项。

  第一课时:复习“而”

  典型例题

  (一)用作连词。

  1.用法: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用法: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用法: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用法: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5.用法: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用法: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7.用法: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8.用法: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

  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③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会儿。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③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

  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2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义。

  2. 强化学生辨别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及意义的能力,提高应考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掌握“之、而、以、其”等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义,并学会辨析。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指导、强化复习文言虚词“之、而”的用法及意义。

  教学过程

  1. 复习虚词“之”

  (1)学生回顾“之”的用法,包括代词、助词、动词等。

  (2)教师讲解“之”的用法多变,通常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其用法与意义。

  (3)引导学生分小组针对不同类型的例句分析得出位置规律,并识记位置特点。

  (4)练习:判断课内文言文语句中“之”的用法及意义,并说出判定依据。

  2. 复习虚词“而”

  (1)学生回顾“而”作为连词时的用法,包括表示顺接、并列、递进、转折、修饰等关系。

  (2)教师讲解“而”的用法,并给出口诀和例句帮助学生记忆。

  (3)练习:用口诀判断“而”在句中的.用法。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指导、强化复习文言虚词“以、其”的用法及意义。

  教学过程

  1. 复习虚词“以”

  (1)学生回顾“以”作为介词、连词、动词时的用法。

  (2)教师讲解“以”在不同语境中的具体用法和意义,并给出例句。

  (3)练习:判断课外文言文语句中“以”的用法及意义。

  2. 复习虚词“其”

  (1)学生回顾“其”作为代词、副词、连词时的用法。

  (2)教师讲解“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具体用法和意义,特别是作为第三人称代词时的用法。

  (3)练习:判断课内文言文语句中“其”的用法及意义,并说出判定依据。

  作业

  判断课外短篇文言文中“之、而、以、其”等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3

  教学目标

  1. 掌握《考试说明》中规定的文言虚词的用法。

  2.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虚词“之、而、以、因、乃”等用法。

  课时安排

  授课时间根据具体情况安排

  教学过程

  1. 考点阐释

  教师先对文言虚词在文言文阅读中的重要性进行阐释,并列出需要复习的虚词。

  2. 虚词讲解与练习

  (1)之

  教师讲解“之”作为代词、助词、音节助词等时的用法,并给出例句。

  学生练习判断不同语境中“之”的用法。

  (2)而

  教师讲解“而”作为连词时的用法,包括表示顺接、并列、递进、转折、修饰等关系,并给出口诀和例句。

  学生练习用口诀判断“而”在句中的用法。

  (3)以

  教师讲解“以”作为介词、连词、动词时的用法,并给出例句。

  学生练习判断不同语境中“以”的用法。

  (4)因、乃

  教师简要讲解“因、乃”等虚词的.用法,并给出例句。

  学生练习判断这些虚词在句中的用法。

  3. 综合练习

  教师给出一段课外文言文,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虚词知识进行阅读和翻译,并判断各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4. 总结与反思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疑问和困惑。

  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1. 进一步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义。

  2. 指导、强化学生辨别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及意义的能力,提高应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及意义,并学会辨析。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指导、强化复习文言虚词“之、而”的用法及意义。

  1. 复习虚词“之”

  学生回顾“之”的用法:代词、助词、动词。

  分析“之”的用法多变,通常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它的用法与意义。

  引出“结构位置分析法”,引导学生分小组针对不同类型的例句分析得出位置规律。

  归纳位置特点(口诀),识记位置特点。

  指出课内文言文语句中加点“之”字用法及意义,并说出判定依据。

  指出课外文言文语句中加点字“之”的用法及意义。

  2. 复习虚词“而”

  “而”作连词,表示的关系:顺接、并列、递进、转折、修饰。

  引导学生归纳“而”的用法,并给出口诀和例句。

  练习:用口诀判断“而”字用法。

  五、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复习“以、其、为、子”虚词的用法。

  1. 复习虚词“以”

  用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等。

  用作连词:表示并列或递进、承接、目的、因果、修饰等关系。

  用作动词:译为“任用”“当作”等。

  分析例句,引导学生理解“以”的用法。

  2. 复习虚词“其”

  用作代词:第三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代词、指示代词。

  用作副词: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待等语气。

  用作连词:表示假设、选择关系。

  分析例句,引导学生理解“其”的用法。

  3. 复习虚词“为”和“子”(此处“子”可能是一个误写或特定语境下的虚词,但通常“为”是更常见的虚词)

  “为”的.用法: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替代、时间、目的、原因、被动等。

  分析例句,引导学生理解“为”的用法。

  如“子”为特定语境下的虚词,则根据具体语境进行解释和复习。

  六、综合练习

  结合中考题型,进行文言虚词的综合练习。

  七、作业

  判断课外短篇文言文中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考试说明》中规定的文言虚词的用法。

  2.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掌握虚词“之、而、以、因、乃”的用法。

  三、课时安排

  根据教学需要安排课时。

  四、教学过程

  1. 考点阐释

  列出需要复习的文言虚词,如“之、而、以、因、乃”等。

  解释在文言文阅读材料的上下文中确定某个虚词的'具体意义和作用。

  2. 复习虚词“之”

  分析“之”的用法:代人、代物、代事;指示代词;结构助词;音节助词等。

  给出例句,引导学生理解“之”的用法。

  3. 复习虚词“而”

  分析“而”的用法:连词,表示承接、并列、递进、转折、修饰等关系;代词等。

  给出例句,引导学生理解“而”的用法。

  4. 复习虚词“以”

  分析“以”的用法: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等;连词,表示并列或递进、承接、目的、因果、修饰等关系;动词等。

  给出例句,引导学生理解“以”的用法。

  5. 复习虚词“因”和“乃”

  分析“因”的用法:介词,表示原因、凭借等;连词,表示承接等。

  分析“乃”的用法:副词,表示判断、强调等;连词,表示承接、转折等。

  给出例句,引导学生理解“因”和“乃”的用法。

  五、综合练习

  结合中考题型,进行文言虚词的综合练习。

  六、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相关文章:

中考语文《之》文言文虚词整理07-16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于》的用法11-10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乎的用法07-15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知识干货归纳05-27

文言文虚词则的用法素材10-02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也的用法知识梳理10-07

文言文虚词的顺口溜11-12

文言文中虚词之用法解析02-27

文言文虚词且的用法素材04-19

高中文言文虚词整理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