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晏殊的教案

时间:2021-04-10 11:48:54 教案 我要投稿

蝶恋花晏殊的教案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是宋代词人晏殊作品。此词写深秋怀人,是宋词名篇之一,也是晏殊代表作之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蝶恋花晏殊教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蝶恋花晏殊的`教案

  【教学目的】

  1。熟悉北宋词人晏殊;

  2。掌握晏殊词风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

  1。这首词表达思想感情;

  2。比较二晏词风格不同之处。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言

  有这样一位词人,他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他《浣溪沙》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寓意》有“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原诗:“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瑟禁烟中。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传诵颇广。知道这位词人是谁吗?对,他就是晏殊。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另一首颇负盛名词作――《蝶恋花》。

  二、作者简介

  晏殊(991—1055) 北宋词人。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南昌进贤)人。《宋史》记载“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之”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庆历中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封临淄公,官居宰相位。第二年罢相,被贬为工部尚书,接着又出任颖州(今安徽阜阳)、陈州(今河南淮阳)、许州(今河南许昌)等地地方长官,后升任兵部尚书。六十四岁病逝,宋仁宗亲临丧事,死后赠司空兼侍中,卒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晏殊历任要职,更兼提拔后进,如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皆出其门。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为当时词坛耆宿。他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含蓄宛丽,亦工诗善文,现存不多,大都以典雅华丽见长。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又编有类书《类要》,今存残本。

  三、原文、注释及译文

  槛(栏)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注释:槛:jiàn栏杆。罗幕:丝罗帷幕,富贵人家所用。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尺素:书信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译文

  清晨栏杆外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泪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燕子双飞而去。皎洁月亮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银辉直到破晓都穿入红红门户。 昨夜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了天涯路。想给我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心上人在何处。

  四、赏析

  此词写闺内相思离别之情。经疏澹笔墨、温婉格调、谨严章法,传达出作者暮秋怀人之情。上片运用移情于景手法,选取眼前景物,注入主人公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

  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颇负盛名词。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寥阔高远特色。它不离婉约词,却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别恨”。其他三人分别是李清照、柳永、李煜。晏殊与其子晏几道合称“大小晏”,均为婉约词派名家。 上片由苑中景物起笔。“槛菊愁烟兰泣露”,开篇即推出这一亦真亦幻幽极凄绝特写镜头,正为写照抒情主人公悲凉、迷离而又孤寂心态。写秋晓庭圃中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哀愁。“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罗暮轻寒”二句将笔触由苑中折回室内。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轻寒”,即是作者身之所感,也是作者心之所感。“燕子又飞去”,不仅是带有鲜明季节特征景物,而且,燕之“双飞”更衬出人之“孤栖”。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联系,但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感受,而且不只是生理上感到初秋轻寒,

  而且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寒意。燕双飞,更反托出人孤独。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不难想象,当作者目送时而绕梁呢喃、时而穿帘追逐双燕相随而去之际,该怀着怎样一份孑然独立怅惘。 转为强烈。明月本是无知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是无理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离恨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怅触。“明月不谙”二句引来明月作进一步烘托与映时” 孟郊《古怨别》:“别后唯所思, 天涯共明月”。张泌《寄人》便径直赞叹明月多情:“多情月已圆而人未圆,作者对那皓洁月光羡极生妒、略致微词,复杂内蕴。

  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强烈感受。“昨夜西风”句,使固有惨澹、凄迷气氛又增添了几分萧瑟、几分凛冽?西风方烈,碧树尽凋;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由此驰骋想象,作者亦当是朱颜尽改。而从结构上看,碧树尽凋,野外才能变得格外空旷,作者也才能骋目远眺。这样,“凋碧树”又是对下文“望尽天涯路”一种必要铺垫。 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几乎言尽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满足,使其从狭小帘幕庭院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骋望,这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来。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没有纤柔颓靡气息;语言也洗净铅华,纯用白描。这三句是此词中流传千古佳句。“独上西楼”,正面点出“独”字,与上片“双飞”遥相照应,是章法谨严又一实例。“望颈,既表明其眺望之远,也见出其凝眸之久,从时空两方面拓展了词境。但“望尽天涯路”,不见天涯人。既然如此,那就只有寄书寄意了。

  这里指题诗诗笺;尺素,指书信。“彩笺”与“尺素”都是指代书信。二词重叠使用,一则是表示寄书意愿之热切,二则表示欲书内容之繁富。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强烈愿望与音

  书无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悲慨,词也就这渺茫无着落怅惘中结束。 则更增加曳不尽情致。 “山长水阔知何处”,以无可奈何怅问作结,给人情也悠悠、恨也悠悠之感。作者另词有句:“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踏莎行》)另诗亦有句:“鱼书欲寄何由达,山远水长处处同。”(《无题》)措辞相近,而不及此二句意味深长。 愁、兰泣、幕寒、燕飞、树凋、西风、路远、山长、水阔,这一切景物都充满了凄楚、冷漠、荒远气氛,从而很好地表达了离愁别恨主题。从词章法结构来讲,以时间变化为经线,以空间转移为纬线,层次井然,步步深入。 是他深婉含蓄、“风流蕴藉”(王灼《碧鸡漫志》)词风一首代表作。

  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中“第一境”。(按:这是用来作比喻,说对于大事业大学问,须有百折不挠精神,才能有所成就。)

  《人间词话》云:“诗蒹葭一篇最得风入深致,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颇近之,但一洒落,二悲壮耳。又曰:‘我瞻四方,蹙蹙靡所聘’。诗人之忧生也。‘昨夜西风??’似之”。又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此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销得人憔悴’(柳永),此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蝶恋花晏殊的教案】相关文章:

晏殊《浣溪沙》说课稿11-30

中秋月晏殊阅读题及答案01-26

《玉楼春·春恨》晏殊宋词注释翻译赏析04-12

《清平乐·红笺小字》晏殊宋词注释翻译赏析04-12

《木兰花·绿杨芳草长亭路》晏殊宋词注释翻译赏析04-12

《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晏几道宋词注释翻译赏析04-12

《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晏殊宋词注释翻译赏析04-12

《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晏殊宋词注释翻译赏析04-12

蝶恋花辛弃疾阅读答案09-15

选晏几道宋词鉴赏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