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辅导教案

时间:2021-04-09 09:12:21 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级数学辅导教案

  第一课时

二年级数学辅导教案

  课题: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2)在实践操作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了解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合学生亲身经历不同测量工具的合用,体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和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突破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突破重点。

  难点:培养学生初步估测意识。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教法与学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将学生分成4—6人的合作学习小组。

  学生准备:学生尺、剪刀、宽1厘米的白纸条、1角的硬币、回形针、小刀、棱长1厘米的小方木。

  教学过程

  课堂导语:同学们,比一比粉笔和回形针,哪个长,哪个短?粉笔和铅笔哪个长,哪个短?

  一会说粉笔长,一会说粉笔短,这是为什么呢?这根粉笔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知道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统一长度单位。(板书课题)

  一、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让学生讨论,想办法,小组交流。

  (2)汇报交流,分组活动。

  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办法,用1角的硬币、手、三角形学具、方木块等作为工具测量,下面就请同学们分成5人一组,和老师一起测量课桌的长度。更多

  测量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

  (3)小组交流。

  让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测量结果。显然,同学们和老师的测量结果不同。

  (4)质疑问难。

  为什么我们测量的都是课桌的长度,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为什么同学们一拃一拃地量,老师也一拃一拃地量,结果也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渐明白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作为测量标准,所以量出的结果不同。

  那么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用相同标准进行测量)让全班同学选同一物品(如小刀或小方木)再一次测量课桌的长度,并汇报测得的结果。由此归纳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5)活动延伸。

  ①用回形针测量数学课本的宽,用小刀测量一个文具盒的长。

  学生测量后汇报测量结果。(数学课本的宽是5个回形针的长,文具盒的长是5个小刀的长)

  师:数学课本和文具盒不一样长,为什么它们都用5表示?

  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

  ②归纳升华。

  同学们,数学课本的宽和文具盒的塔尖不一样的,它们都用5表示是因为测量的标准不一样。因此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标准。

  二、积累运用

  用手一拃一拃地量桌子的长、高及凳子的高,可以一次接一次地测量。

  三、总结提升

  (1)大家亲自测量了很多物体的长度,在测量过程中,你们学会了什么?

  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2)归纳强调。

  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必须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

  板书设计

  一测量课桌的长。(分组活动,汇报交流)

  二用回形针测量数学课本的宽,用小刀测量文具盒的长。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教材第3页及第4页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通过量一量,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学会用直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测量与交流,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突破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突破重点。

  难点;体验1厘米的长度,并形成直观印象。

  突破方法:通过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演示。

  学法: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图钉、刻度尺、小木棒、纸条、铅笔、练习本、墨水瓶盒、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老师节就要到了,我们班布置教室挂拉花时发现差了截,同学们准备用彩纸补做一条拉花,还要做多长呢?我们先找根小棒量一量。咦,怎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结论:测量的工具不同,长度标准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为了准确的测量,人匀发明了带刻度的尺子,我们今天就来认识“厘米”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板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厘米。

  ①认识刻度尺。

  大格、小格、数字和厘米。

  0刻度线

  ②认识1厘米。

  1厘米有多长(从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2是1厘米,从刻度2到刻度3也是1厘米)

  ③认识刻度尺上的几厘米。

  从刻度0到刻度2是几厘米?4厘米有几大格?请同学们说一说。

  学生汇报。

  (2)用厘米量。

  ①每人发一张纸条,先估计大约有多长,再用刻度尺量一量。

  ②说一说是怎样量的?

  (把尺子上的0刻度线对准纸条左端,纸条右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③课件演示测量纸条过程。

  ④测量下面物体的长度。

  数学书的'长、宽,铅笔的长。

  三、拓展延伸,学会应用

  (1)完成“做一做”、练习一第1题。集体订正。

  (2)小组使用完成练习一的第2题,量完后互相看一看比一比。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1)认识厘米

  认识1厘米从刻度0到刻度1

  认识几厘米

  (2)用厘米量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题:认识米用米量

  教学内容:第4页例4例5及第4页“做一做”和练习一第3—5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初步认识单位“米”,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

  (3)学会用1米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来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体验1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印象。

  教学方法:

  教法:讨论、演示。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

  刻度尺、米尺、卷尺、绳子、CAI课件。

  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

  (1)提问:

  ①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什么长度单位测量?

  ②你们的哪个手指宽1厘米?

  (2)引入新课

  请两名同学用厘米刻度尺量黑板的长,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很麻烦、很累)

  对!我们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米”的知识。

  (板书:认识米用米量)

  二、探究新知

  (1)认识“米”。

  猜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出示米尺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看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2)认识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课件演示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

  (3)用米量

  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宽学生的身高等。

  三、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1)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①铅笔长15米。()

  ②课桌高70米。()

  ③一棵树高16厘米。()

  (2)完成练习一第3—5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米用米量

  1米=100厘米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课题:认识线段

  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的例6、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点。

  (2)使学生学会用刻度尺量线段。(限整厘米和整米)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线段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仔细、准确地找线段、量线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线段和量线段。

  难点:掌握线段的特征,会分辨线段。

  教学方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绳子、直尺、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探究新知

  (1)感知线段的特征。

  ①老师准备一根绳子,提问:绳子现在是弯曲的,怎样使它变直?

  学生观察汇报。

  教师示范:两手一拉绳子变直了。

  小结:把绳子拉直后我们两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线段。(板书:线段)

  ②看看线段的特点。

  小组讨论,汇报。

  教师指导:直的、有两个点。线段的两端是线段的两个端点。

  ③出示拉直的绳子。

  提问:现在这条绳子是线段吗?为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④出示几条不同长短的线段,提问:这些线段长短一样吗?

  教师总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而且有长有短。

  (2)完成“做一做”

  (3)找线段

  小组讨论汇报。寻找我们身边的线段。

  (4)连线段、数线段。

  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让学生说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小组讨论汇报。

  (5)量线段长。

  二、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的第2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订正。

  三、总结;这节课我们都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线段

  线段的特征:直的,有两个端点。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课题:画线段

  教学内容:教材第6页的例7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过程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画指定长度线段的要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仔细、准确地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刻度尺画线段。

  难点: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教法与学法:

  教法:尝试指导。

  学法:实践操作法。

  教具准备:

  直尺。

  教学过程:

  一、探索新知

  (1)巩固量线段的长度。

  ①观察,初步感知。

  出示课本第6页“做一做”第1题线段。

  教师强调:测量线段时,这条线段的一端要对准刻度线0,看另一端对准刻度线几,就是几厘米。

  ②演示,直观感知。

  ③操作,亲身体验。

  让学生量一量自己数学课本的长。

  (2)学习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①观察,初步感知。

  出示课本第6页例题“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教学情境图。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画法。

  ②演示,直观感知。

  老师演示,强调在画线段时一定要在线段的两端表示出端点。

  ③操作,亲身体验。

  学生画完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二、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6页“做一做”中的第1、2题。

  集体订正。

  三、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画线段

  画线段:从尺子的0刻度线开始画起,画到指定厘米数的地方。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课题:长度单位的合理选用

  教学内容:教材第7页的例8及“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8、9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学会使用不同的长度单位,判断物品合适的单位。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对比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不同的物品要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使用不同的长度单位,判断物品的合适单位。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法与学法:

  教法:尝试指导。

  学法:操作比较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课堂导语:

  大家测量知识学得不错,想来考考大家,你们愿意接受挑战么?

  一、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1)出示教材第7页例8的情境图: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

  ①学生比画13厘米,如果13厘米就这么长,旗杆不可能就这么矮。

  ②我有1米多高,才到旗杆的这个高度,旗杆应该是13米高。

  ③10个小朋友的高度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

  ④一支铅笔都不止13厘米,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

  ……

  小结:像旗杆这样比较高的物体我们一般用“米”作单位。

  (2)使用交流。

  你还能举出用“米”作单位的物体吗?

  小组讨论,汇报。

  交流后小结;一般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时用“米”作单位。

  二、新知拓展

  我们学过长度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汇报。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7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练习一第8题。

  四、总结提升

  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需要探究的问题?

  五、课外延伸

  教材练习一第9题。

  板书设计

  长度单位的合理选用

  一般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时用“厘米”作单位;

  一般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时用“米”作单位。

【二年级数学辅导教案】相关文章:

心理健康辅导教案04-15

二年级下册数学《数学广角,推理》教案04-04

数学课后服务辅导计划04-24

数学辅导工作总结03-21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03-30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推理》教案03-21

二年级下册数学《数学广角,推理》教案4篇04-04

小学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04-05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教案03-30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方向》教案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