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优质教案(通用17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角的初步认识优质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角的初步认识优质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角的初步认识》是京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在学习本单元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有了这些已有知识和感性经验作基础,本教学环节中设计了一些放手让学生在操作中做数学的环节,力求让学生在眼看、耳听、手动、脑想、口说中学习知识,发展抽象思维。
二、学情分析:
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角并不陌生,能够很容易的在周围的物体上找到角,怎样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通过具体的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获得直接的经验,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为学生学习几何知识做好准备。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生活情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一个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会用尺子画角。
2、知道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3、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深化对角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4、通过活动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角,会画角。
教学难点:知道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五、教学准备:
大小不等的圆纸片若干。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角
1、同学们,这是什么?(三角板)你知道为什么叫它三角板呢?(因为它是三角形的,有三个角)
2、谁能指一指它的三个角在哪?(生指三角板上角的顶点)
师:我把你指的这个地方画在黑板上(师画一圆点)
大家觉得这是不是一个角呢?(不是,这是一个点)
3、 “角”是什么样子的?谁再来指一指,描一描。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物品导入,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起知识的冲突点,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出角。)
(二)实物抽象,初识角
1、从自己周围找角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三角板上有角外,其它物体上有没有角?下面大家从周围的物体中来找找角,比比看谁找得最多最准确。
(学生“找角”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汇报:同学们发现哪些物体上有角呢?谁能给大家指一指。
(生比划从周围物体上找到的角)
2、老师也找到了一些,请看:(出示:钟表、相框、红领巾)
你能在这些物品中找到角吗?(生指,课件抽象出角)
3、我们仔细观察一下,看看这些角有哪些相同的地方?(生观察,师介绍角的顶点和边)板书:顶点和边在数学上我们用弧线标出角,并给它起个名字(标1),这个角就可以读作角1,记作:∠1
4、刚才你找到的角的顶点和边在哪呢?和你的同桌指一指,说一说。
5、判断角刚才同学们认识了角,也找到许多的角,请大家看这些图形是不是角呢?(按点一:判断)(指名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找角”的活动初步认识角,从生活实物中抽象出角,引导学生观察找共同点,从而了解角的构成,并会读角和记角。另外再以一组判断题来检验学生初识角的成果,并加深对角的构成的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优质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数学王国图形家族成员中的几个成员,大家还认识它们吗?黑板上画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学生回答)今天我们来认识图形家族中的另一个新成员:角,引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角的初步认识”。
2、老师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联系实际,引导探究
1、师:同学们对角一定都非常熟悉,(放PPT)让学生看图,这几个图形里都有角,同学们睁大你的眼睛看,这就是角。
放有关学校的情景图的幻灯片让学生找角。学生一一做答。
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角。
3、师:那么,我们现在身边是不是也有很多角呢?同学们找找看,(请学生来指一指。)学生回答:课桌的角、课本的角、门和窗的角等等。
4、师:同学们找了那么多角,那么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放PPT)边放边说,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再放一遍,老师说顶点,边,边。然后板书:顶点、边、边。
5、师:我们都知道什么是角,也知道角的各个部分,那么角是怎么画出来的呢?同学们看大屏幕(放PPT),同学们看懂了吗?画角时,要先定顶点再画两条边。老师在黑板上再演示一遍。
6、仔细观察,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组成?(生答)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我们在表示角的时候,不能就这么点一下。看老师是怎么表示角的。(教师动作演示:一个顶点,两条边,再用手画)拿起你的小手,我们一起来指一指。现在,谁用这种方法来指一指这把尺上的角?(还有其他的角吗?)
7、师:想一想看,角可以怎么画?要注意什么?(学生回答)先画一个点,从这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成了一个角。请同学们照这个方法画一个,试试。把你画的角的顶点与边指给同桌看。(一生板演,反馈时指出顶点和边即可。)
8,比较角的大小,放两个同样大小的角,但是边不一样长,提问学生,哪个角大,同学可能要说,边长的那个角大(放幻灯片),老师问学生是不是边越长角就越大哪?同学们看到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它开口的大小有关。
9、师:再画一个和刚才大小不一样的角。请你为自己画的角打分。
10,折角:让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纸折几个角,同桌比较一下大小。再用一张圆形纸折,看学生能否折出角,老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拓展,课外延伸
1、师:刚才画了一个角,老师在这里再添一条线,现在这里有几个角了?(学生指,教师画弧。)
2、师:我这里还有一个长方形的图形,如果剪去一个角,请你猜猜还剩几个角?
3、师:你能告诉同伴们,今天你有哪些收获吗?
师:同学们,我们要做一个角的模型,要选择哪些学具,试着做一下。【生从学具袋中选两根带孔的小棒做成一个角】通过刚才做活动角,你发现,一个角由几部分组成?
生1:我觉得有两部分组成,两根小棒就行了。
生2:我也觉得是两部分。
师:如果没有带孔的点连接,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生1:不能把两根小棒连起来。
生2:不能组成一个角。
生3:组成一个角,这个孔不能少。
师:是的,通过刚才做活动角,发现角是有三个部分组成的,我们把两根小棒叫做角的“边”,这两根小棒相交的地方就是有孔的位置叫做角的“顶点”。说一说,你们做的活动角的顶点和边在哪?
【设计意图教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经验,而这节教学通过学生动手做活动角,让学生自主去发现角的三部分。】
师:做的很好,如果去掉一根小棒,又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
生:可以摆一个三角形
角的初步认识优质教案 篇3
活动目的:
1、通过实际“剪一剪,数一数”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能学会数角的方法。
2、通过操作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操作的能力和良好的操作习惯。
3、通过操作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
展学生的智力。
教具、学具准备:
吹塑纸或硬纸片所做的角的图形3个,长方形纸,剪刀等。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出示小黑板
师:这些都是什么图形?
师:你能说出角各部分的名称吗?
(请一个同学上台来,边指图边说,师板书:顶点、边、边)。
师:(指图)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生答,师板书: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这三个角中哪一个角最大?哪一个角最小?
二、操作活动
师:同学们对角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就根据角的基本概念来做游戏,看谁会动脑!
1、拼角游戏:
师:现在请同学们分成4人小组,作好准备。
(1)请拿出准备好的两个角;
(2)象老师这样把它们拼起来(吹塑纸做成的模型在大黑板上示范:
(3)观察拼成的图形是什么图形?(还是角)
(4)找出它的顶点和边。
(5)想一想,数一数:拼成的图形中一共有几个角?(3个)
(待生讨论出结果后,抽代表上台数给全班看)
教师小结:从刚才的操作、观察中我们发现:一个角加上一个角所拼成的图形中所得到的是3个角,而不是2个角。
2、数角游戏:
(1)请每组同学再拿出1个角,角老师这样拼在刚才拼的图形上。
(2)小组讨论,图中共有多少个角?
(1个角1个角地数,有3个;2个角拼在一起数有2个;3个角拼在一起数,有1个,一共有3+2+1=6个)
(抽代表上台数给全班看)
角的初步认识优质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找角、认识角、判断角等活动,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理解角的大小只跟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2、技能目标:以学生从实物中认识角、判断角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初步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等。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的角,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判断角。
教学难点:
体验理解角的大小只跟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准备:
课件、大三角板、小三角板每生一副、自制活动角等。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好,我们先来做一个猜图形的游戏,看看这个可能是什么图形?(师出示图形)
(预设:生:圆形、半圆。学生猜测之后,取出这个圆形)
教师再出示另一个图形,露出其中一个角让学生猜测。
(预设:生: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师追问:“咦!你们这次为什么不说是圆形呢?
(预设:学生们都会迫不及待地说:“这里有角,刚才的图形没有角。”)
师:原来小朋友是根据图形上的角来猜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角的世界,去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建立角的表象
1、找角
师:其实还有很多角藏在我们身边的物体上噢,同学们,在这些物体中,你能找到角吗?(出示课件)伸出小手指指,角到底藏在哪?
(一定要让学生说出角的具体位置。如果学生指不出角的正确位置,师说:“其实在我们数学里,规范的角是这样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随之闪烁物体的角,并抽象出角的图形。
2、观察角
师:我们给这些角脱去美丽的外衣,它们就是数学中的角。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个角,想一想这三个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同桌说说。
(生汇报:都有一个尖,两条直直的边)
3、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师:刚才同学们看到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
看到两条直直的,滑滑的地方叫做角的边。
(教师边指边说,示范正确的指角方法。)
学生模仿老师边指边说正确的指角方法。
4、找一找角的顶点和边
a、师指,全班说
b、一生指,其余生说
c、师说,一生指,其余生判断
师:观察这些角,一个角有( )个顶点和( )条边。
5、想像角
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把角的样子画在我们的脑海里。
6、判断角
师:我从数学王国里带来几个图形,请同学们判断一下,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7、找生活中的角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很熟悉角了,那你能找出身边的角吗?谁能指一指?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噢。
(预设:生:黑板,钟表指针,地板砖……)
找部分学生指明并说出(可能指着角的顶点就说是角)
老师纠正错误,让同学们做到边指边说,明确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小结:不管角的位置怎么样,只要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就是一个角。
(二)感悟角的大小
1、做一做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那你们想不想动手做一个角呢?
请同学们拿出学具,用你灵巧的手做一个角,做好后说出它的顶点和边。
2、变一变
师:现在我们要变角了,变角的时候我们要用心噢。
好,我们先把角慢慢变大,用心观察,角变大了吗?
再把角慢慢变小,再来一次,慢慢变大,慢慢变小。
(所有学生操作)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我们是怎样把角变大的,怎样变
小的?
小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张开越大,角越大,张开越小,角越小。
3、比一比
师:老师请同学甲上来,你能做一个比我的角大的角吗?做好后就不许变了,想想有什么办法能知道我们的角谁大,谁小呢?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找到比较角的方法:重叠法——把顶点和一条边对齐,看另外一条边的位置来比较大小。)
师:好,请注意观察老师手中的角,现在你觉得谁的角大呢?
(师利用自制活动角演示,把角的两条边拉长。)
(生说出甲生大,老师再次用重叠法比较一下。)
再次把边拉长,让学生说出谁的角大,再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以确认甲生的角大。
师:请同学们继续想象,如果老师的角两条边张开大小不变,只拉长边的长短,你们说,老师的角有没变大?
看来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是没关系的。
小结:角的大小只跟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跟边的长短无关。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师:现在我们用学到的新知识来解决数学王国的问题吧。
数一数每个图中共有几个角?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四、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认识了角,谁来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结合板书回顾全课)
2、老师请每个同学回家当一次老师,你们愿意吗?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考考你们的爸爸妈妈,让他们找一找“生活中的角”,看看他们找的对不对,把你学到的知识将给他们听听。
角的初步认识优质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课本P38、39、例1、例2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方法与过程: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通过制作角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程度有关系,而与角的边的长短无关。
情感与价值:让学生在练习、创作的过程中丰富对角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大胆的想象,在活动中体会并感受到几何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准备:
情景图,剪刀、吸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数学王国认识一位新朋友——角。说说你认识的角。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回答,可能会回答在哪见到过角。可利用媒体出示些生活中的角。
2、出主题图找角:师:“角”有时非常的淘气,常常藏在我们周围的事物中,这些角到底藏在哪儿呢?现在请同学们把它们找出来好不好?(出示课本主题图,让学生在图画中找,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课件上出示这些角)
3、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
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认识角。
(1)、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
师:老师也找到一些物品,这上面有角吗?谁来说给大家听?你能出来指一指角在哪吗?(根据学生回答,在课件上演示出学生指的角)
(2)、师:哦!老师明白了,原来角是这样的!(板书:·)这个是角吗?
学生观察物品寻找角。同桌交流。请小朋友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1)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
(1)小组讨论找出角的各部分:
师:刚才大家找到的这些都是角,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回答出这些角都是尖尖的,都有两条直的线,或者都有一个点,两条直的线)
(2)归纳小结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我们把这个尖叫做角的顶点,从这个顶点引出的两条直的线叫做角的边,那么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学生: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板书并全班齐读。)
2)让学生感知角:
师:请同学们举起你自己的三角板,给同桌指出其中一个角的顶点和边。摸一摸它的顶点,什么感觉?再摸一摸它的两条边,又有什么感觉?(学生汇报感觉:顶点是尖尖刺刺的,两条边很光滑很直的)
3、学习用尺子画角。
(1)师:同学们,你们会画角吗?那怎样才能画出一个漂亮的角呢?四人小组自己研究一下,想个方法画一个角,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师巡视,展示一两名学生自己画的角,简单说说画法)
(2)师:哗!老师刚才看到很多同学都想到方法画出了一个角,同学们真聪明,下面老师有一个又快又好的画法,你们想学吗?
(课件演示画法,演示后让学生说一说,师示范画角,并说明画法:先画一个顶点,再用尺从这个顶点向不同的2个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师:你们能用这个方法再画一个角吗?(找学生板演)
(3)师:(展示学生画的角)画得真好,你能标上它的各部分名称吗?(请学生板演各部分名称)
4、动手操作,做角。
(1)师:同学们画得真好!下面我们来放松一下,用自己的小手做一个角,好不好?你们面前有两根小棒和一张纸,你们能用它们做出一个角吗?看谁做的最好!(学生展开活动,教师巡视)
(2)师: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做出的角?(展示学生作品,注意让学生说出所做的角的各部分名称,指出用小棒做的角是可以活动的)
5、研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引导学生观察活动角,让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大小变化:
师:请同学们把用小棒做的活动角的两条边张开收小,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角的两条边张开时,角就变大,收小时,角就变小)
(2)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其实角是有大有小的,老师这儿有一个角,你能用活动角做一个比老师的角大的角吗?(教师和几名学生比较,指出让角变大就要让两条边张大)
师:你能再做一个角比老师的角小的角吗?(再和学生比较,指出让角变小就要让两条边收小)
(3)(课件出示课本练习八第3题的两个角)师:猜一猜这两个角谁大?你是怎样知道的?(学生纷纷发表意见)
师:刚才有的同学说用重叠的方法验证一下,那我们在电脑上试一试,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电脑演示两个角重合的过程,学生发现两个角一样大)师:原来这两个角是一样大的!大。
(4)小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系,角的两条边张开越大,角就越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完成P40页的1、2、题。
2、创作画。教师出示用角创作的画,问:这些图画美吗?美在哪儿?你们能用角创作出这样美丽的图案吗?试试看。
3、学生创作画。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今天的这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以后我们要仔细观察,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知识。
板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
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角的初步认识优质教案 篇6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科书第84-85页“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5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教学难点:
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放满各种图形的不透明布袋(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圆形、六边形)、小棒、两根硬纸条
四、教学方法
操作与思维是互不可分的,操作是前提,思维是关键。在本节课中通过“看一看、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促进学生思考,鼓励学生交流。在活动时教师大胆放手,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在探究知识的同时,既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又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学生通过有趣的探究活动,品尝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成功和喜悦,自信心和成就感也随之增强了。
五、教学过程:
1、水果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平时喜欢吃水果吗?(喜欢)看看这个水果吃过吗?(出示杨桃的整体图片)
师:这也是杨桃(出示杨桃横截面图片),它的形状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生:有个五角星的形状。
师:(出示五角星)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藏在五角星上的新朋友“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操作实践感知,自主建构
1.抽象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找角
师:你能找到五角星上的角吗?除了五角星,生活中还有很多的角,你能找到它们吗?真善于发现。
(幻灯片出示练习本、剪刀、钟面,让1个学生到台上指出实物中的角)剪刀中的角学生有可能会指错,如果指错?)
师:我们把这些角请出来,指着图形:这些图形都是角。我们通常在角的图形里画“弧线”来表示这是一个角。(幻灯片出示从实物中脱离出来的角)。
(2)师:想摸一摸角吗?你来摸一摸,什么感受?尖尖的;这两条线呢?直直的。大家都拿出三角板来摸一摸,你摸了之后什么感觉?
师:角的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称呢!通过昨天的预习谁来介绍一下?(指明一位学生)
生:这个尖尖的地方叫做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边。(学生边讲边演示幻灯片)
师:谁来指一指这个角的顶点和边?
师:那么角都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生:一个顶点两条边。(板书)
师:你还能在我们周围那些地方找到角呢?指正角的指法(他指的是角吗?刚才我们知道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他指的是顶点,还有什么呢?那你现在能完整的指出这个角吗?)
2、画角
师:同学们想不想自己画一个角。先画一个顶点确定角的位置,再用尺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直的边确定角的方向,再标出小弧线作为角的标记,瞧,这样就画成了一个角。(板书画角)这里就是角的顶点,这是角的两条边。
师:同学们你们能画出一个角吗?请在自己的本子上画出一个角。并指一指角的顶点和边。谁来展示你画出的角。(会忘了划小弧线)关于角我们还有一首儿歌呢,大家一起读一读。
3、判断比较,深化表象
谈话:听说我们在认识角,课堂上来了一些小客人,都争着说自己是角,谁能来判断一下。(出示课件想想做做第1题)不是角请说出原因。
师:调皮的小角又钻到了图形中,仔细观察,看看各有几个角,到台上指指看。
4、试着做角,初步感知角可大可小。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也在生活中找到了角,想不想亲手做出一个角呢?请组长拿出材料袋,小组成员选择合适的材料做一个角。
师:请你来展示你做的角。
师:玩玩角,想一想怎样把这个角变大一些?变小一些?
生:往两边拉开一些角就变大了,往里面一些角就变小了。
师:借着你的动作说一说。
师:大家一起举起手中的角,听老师口令:大一些,再大一些;小一些,再小一些。
师:所以,角的两边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张开的越小,角就越小。
5、比较角的大小
(1)第1次比较角的大小。
师:既然角有大小,那我们来比比看。(出示差别比较大的两个角)
生:红角大,红角两边张开的大,蓝角两边张开的小。
师:这种可以通过观察直接得出结论的方法我们称为观察法(板书)。
(2)第2次比较角的大小。
师:用观察法有信心挑战三个角比大小吗?(出示钟面上的三个角)生:1号钟面上的角最大,3号钟面上的角最小。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号钟面角的两边张开了5个大格,2号钟面上的角张开了3个大格,3号钟面上的角张开了2个大格,所以1号钟面上的角最大,3号钟面上的角最小。师:你是个善于观察的好孩子!
(3)第3次比较角的大小。
师:(出示2个差别不大的角)比比这两个角。
师:不能用观察的方法比出大小,那该怎么办呢?(无学生知道时教师摇一摇手中的活动角:可以用活动角来帮助我们进行比较)(请学生到讲台上演示,边做边说)
生:先做出和红角一样大的角,顶点和顶点重合,两条边重合;再把活动角和蓝角比一比,顶点重合,一条边对齐,看看另一条边的位置,另一边在外面,这个角就大,另一边在里面,这个角就小。
师小结: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发现蓝角大,老师发现,你真是个爱思考的小女孩。这种比较方法我们称为重叠法(板书)
师:用重叠法同桌两人互相比较一下刚刚做的活动角谁大谁小。请两组同桌汇报一下。
(4)第4次比较角的大小。
师:这是老师刚刚做的两个活动角,看,这两个角?
生:一样大
师:老师不小心弄断了一条边,现在两个角还一样大吗?
生:一样大。
师:另一条边也被老师不小心折断了,现在两个角还一样大吗?
生:还一样大。
师:由此你们觉得角的大小跟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有关系吗?
生:无关。
师:那角的大小跟两条边的长短无关,跟什么有关呢?
生:角的大小跟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师小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四、总结角的特点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角,如果你是一个角,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吗?“我是一个小小角……”
生总结。
角的初步认识优质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与实际操作中,感知角的基本特等特征。
2、利用角的特征来发现角、画角、发明角。
3、在小组合作中养成倾听的习惯,培养口头发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角。
2、从直观感知中笼统出角的图形和正确的画角。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在黑板上写上星级小组,同学们看这是什么?(拿出一个五角星),喜欢这个吗?那怎样的小朋友可以得到五角星呢?今天我们要开展星级小组的评比,看看哪个小组能获得今天的星级小组,有信心吗?(生:有)同学们都有信心,每个组加上一个五角星,现在是几星级了?下面张老师先请同学们看一段动画片,可要看仔细了。
课件播放引入。
师:屏幕上哪些图形我们已经学过了,它们分别叫什么?
生1:这些图形分别是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
师:这是什么图形呢?(课件出示角)
生回答:这个图形是角。
师:看来同学们都知道它叫角,我们今天就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师:看,我们的学校多么整洁、优美。新的一天开始,学校里早早就热闹起来了。认真观察,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同桌活动,边听边说)谁来把你们的发现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1:操场上有老师、老爷爷、小朋友。
师:你发现了角吗?哪些地方有角,谁来指一指?(课件演示)
生1:老师手中的三角板上有角。
生2:老爷爷手中的剪刀上有角。
生3:钟面上有角、小朋友们做操时两手之间形成了角、球场上有角……
………
师:刚才第三组的同学发言特别积极,第一组和第四组的同学听得特别认识,给他们分别奖励一个一角星,现在是几星级了?还是一星级的不要灰心,因为还有机会。
师:在我们的学校里有角,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周围,在许多物体上面都有角。
角的初步认识优质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剪刀,活动角,不规则纸,绳子。
教学过程
一、联连看。
师出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学生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露出一部分,让学生猜一猜。
师语:我们来玩一个猜图形的游戏,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图形?(先猜圆形,再猜长方形)追问:“这次你们为什么不猜成是圆形?你是根据什么来猜测的?”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图形朋友——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利用猜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
二、对对碰。
对碰一:联系实际,找角
1、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师:你发现了什么?咱们比比看,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2、抽同学汇报,表扬发现角的孩子。
3、找生活中的角。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上有角,你能找到吗?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动:找角)
[设计意图:立足三维目标,让课堂和谐平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身边找角,并且互相说说,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给每个学生创造了均等的学习、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另一方面使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对碰二:初步感知,指角认角
1、指角。师: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
(注:所有学生指角的过程都是点了一下角的顶点处。)
2、出示红领巾、数学书。这些平时用的实物中有角吗?谁来指一指?
3、引导正确指角。师: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指出的角原来是这样一个图形(边说边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这是个角吗?(不是,这是个点)。
师:对,这是个点,刚才同学们指的不就是这样吗?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指指看。
4、同桌互相指角。
师:哪位同学能指给大家看一看?
师: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也就是这样一个图形(出示现成的角),但大部分同学的指法还不对。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角的?
5、在小组里再互相指指。
6、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想不想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打开数学书39页看谁先找到答案。
小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设计意图:在这里,学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时指的是角的顶点处。教师没有去急着帮学生纠正语言与动作,而是充分利用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盲点”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把学生对角的认识自然地从生活实际过渡到数学知识,同时通过几次“指角”,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然后自然地引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对碰三:小组合作,折角
1、折角。师:(出示一张圆形纸),同学们看,这张纸上有角吗?你能想法用它折个角吗?
2、指一组学生将折的角贴在黑板上。
3、还有不同折法的也过来贴上(有不同折法的贴出),对折出来不是角的要让学生指出并说明理由。
4、说一说折的角的各部分名称,对碰四:动手操作,做角
1、做角。
师: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初步认识了“角”这个朋友,那么现在我们动手来做一个角。
学生选择材料自己做一个角,然后交流。
师:你还能用什么做成角呢?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角,问题的挑战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经过努力形成了材料不同,形状、大小不同的角,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体会角的大小。
(1)教师演示活动角(两条边张开一些):你发现角怎么样了?怎么会变大的?(板书:张开)(两条边收拢一些):这个角怎么样,怎么又会变小的?
(2)小结:角的大小就是两边张开的大小。
(3)改变角的大小。你能把自己做的角变大变小吗?学生上台展示,教师结合讲评。出示圆形纸折的直角,能做一个比这个角小一些的角吗?那么小很多的角应该怎么折呢?演示钉子板上的角,把刚才做的角变大些,变小些。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来感知角的大小是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为下面比较的大小作好准备。]
3、比较角的大小。
(1)观察法。师生拿出活动角,教师做出一个角,引导学生做出比老师小和角,找两个小朋友的角和教师的角比。怎么样?(学生回答)
(2)重叠法。
①引导学生观察刚才两个小朋友的角,谁的大一些?
②学生想办法比较,指名上台演示,得出重叠法。一条边要对齐,看另一边张开的大小,再确定角的大小。
③巩固重叠法。同桌做两个角,比一比,教师巡视,指名两个学生演示一下。
(3)体会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①教师拿出活动角,引导学生做出比老师大的角。
②把角的边剪短,思考:这样的角小了吗?
③学生说理由并用重叠法证明角的大小没变。
④用自己的胳膊形成一个角,把角变大,再变大,想想,你的胳膊变长了吗?把角变小再变小,想想你的胳膊变短了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体会、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又开的大小有关这一知识点。注重了学生的观察、操作与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
4、课件出示对碰主题: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小组讨论,代表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操作、小组讨论使学生直观地感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张开的大小有关。]
对碰五:体验感悟,画角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表面中有角,只要善于观察,你就会发现。师:你能尝试画一个角吗?
1、学生看书,勾画出画角的方法,边画边读。
2、学生尝试画角,指几名同学板画。
3、教师示范画角,边画边讲解怎么画角。
4、再画一个角,标上角的各部分名称。
三、泡泡堂。
1、辨认角。课件出示书上第1题学生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位听,并说出理由。(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辨别角的过程中,建立清晰的角的概念。)
2、数角。课件出示书上第2题(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前面建立起来的角的概念,使学生对角的特点、角的构成有了更深的认识。)
3、比较角。课件出示书上第3题(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张开的大小有关。)
4、一张正方形纸,剪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设计意图: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拓展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
5、总结升华。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角,动手做了角,画了角,还在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的角,其实,只要你善于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角的初步认识优质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初步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找找角
(1)出示主题图
师:老师是个摄影爱好者,平时喜欢在校园里面拍照片,现在老师给你们看个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你都发现了什么信息?
学生观察主题图,交流自己看到的信息。
师:老师现在有个问题考考你们,有些角藏在这幅图当中,谁愿意把你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看?
学生集体交流,汇报自己找到的角:门窗上的角、钟面上的角、操场中场地的角、小朋友做操时上下肢组成的角
(2)联系实际,整体感知角。
1.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图,你能把角找出来吗?(多媒体出示图:剪刀、饮料吸管和水管实物图片,请学生上台找出各种物体的角。指出的.在物品上显出角)请学生说说角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描述角的特征:一个点(顶点),两条边。
2.师:老师这里有个三角板,哪个同学上来指一指角在哪里,并摸一摸角是怎样的?
二、动手操作,画画角
1、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表面中有角,只要善于观察,你就会发现。
师:你能尝试画一个角吗?
2、学生尝试画角,指1名同学板画。
3、通过找角,画角,你能说说角是什么样子的吗?
4、教师示范画角,边画边讲解怎么画角。(多媒体演示)
5、闭上眼睛想一想,角怎么画,集体说说
6、讲解画角的口诀
三、开动脑筋,判一判
1.师:现在有一个几何王国,今天只欢迎“角”来做客,不是角的不能进屋,如果你是王国的国王,你会怎么让哪些客人来做客? 生来评判,判断哪些是角,并说明原因。
2师:进入了几何王国以后,突然发现几何王国里的2个好朋友红角和蓝角吵架了,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为什么事情争吵啊?
生:想!
师:好,老师来告诉你,他们在争论谁大.他们都说自己大。你们来评判一下究竟谁说的有道理。
课件演示角的移动,延长和张开,请学生说说大小有没有变化。
师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发现并归纳: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张开的越小,角就越小。
3.师:找一找图形中有几个角。
学生集体讨论研究,汇报。师适时点拨。
四.生活中的数学,想一想
放大镜能放大角吗?请学生读读日记材料,想一想
五.积极动手,折一折
师: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中得出结论
六、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角,动手画了角,还在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的角,其实,只要你善于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执教了《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自我感觉较以前的数学课堂有一些进步。现自评一下。
回顾整堂课,有三方面:
一、能够做到环节紧凑,思路清晰,从而形成一个较好的教学框架:首先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其次是放手学生,探究新知;最后是归纳总结,拓展延伸。其中第二大环节又包括4个小环节,即找角、抽象出角的特征、画角、研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二、能够在导入新课中把问题的切入点抛给学生,如:你来找找图中哪里有角?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主动进入到学习的情境中去。而不是让老师牵着鼻子被动前行。
三、在突破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一知识难点时,能够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巧妙突破。尤其是利用儿童化的语言,让学生化难为简。
但不足之处也有几点:
一、只备教材,而对学生却备得不够。
比如:在找角的特征时,我意在引着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点、线等,从而再转到数学中的语言:角、边等。但孩子的认知前提却不同,有的心中空白,一直说不到点上,只说成折、横,他们的回答让我也无所适从。而有的学生则无所不知,直截了当地说出了角的各部分名称。让我又觉得心中不甘,意犹未尽。
二、在教学过程中,语言不够简炼。尤其是对一些数学术语把握得不够。导致学生对角的认识不是很清晰,从而在数角时走了许多弯路。
通过这次讲课,我感觉自己又学到了知识,并时时提醒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进取,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角的初步认识优质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认识角,知道教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程度有关。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能力,实践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
根据角的特征辨认角。
难点:
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程度有关,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大小。
突破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突破重难点。
教学步骤:
一、 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师:同学们,这里有一个红领巾,一本童话书和一个五角星,(闪现这些图形的一个角),抽象出角: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图形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这种新的图形—角。
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看上面这些图形中各有几个角,你们能找出来吗?
二、 实物操作,探究新知
(一) 找角
1、 学生找身边,周围和生活中的角(分小组找,指名回答)
2、 师小结:(叉开手指,让学生观察,这是角吗?又弯曲肘关节,这又是角吗?)可见,我们的身体,身边,周围角处处可见。
(二) 折角
1、 请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张纸,折出一个角(以小组折,组内学生互相帮助,老师个别指导)
2、 请同学们摸一摸自己折出的角(同时老师示范:先摸角的顶点,再摸角的两条边)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得出:有一个尖尖的地方,有点刺手,两边平平的,直直的,
(三) 认识角
1、 抽象出角的概念
师引导:同学们,你们折出的角有什么共同的特相同的地方(都有一个)?尖尖的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课件显示:角的顶点,让学生说出还有两条直线。
得出:角尖尖的地方叫做顶点,角的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两条边所夹的部分就是角。
师展示角,让学生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指名回答。
出示课件:下面哪些图形是角?
三、 比较角的大小
1、刚才通过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下面我们来考考你的眼力!出示课件:谁能判断出这两个角中哪个角大,哪个角小?说说为什么?
课件演示:把角重合,让学生探究比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强调: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叉开的越大,角就越大,叉开的越小,角就越小。
2、 课件演示:增加角的两边长度,让学生判断角的大小是否改变?
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3、 比较刚才折出的角,同桌合作,看谁折的角大,谁折的角小。
四、 规范角的画法
师边说边示范:用直尺画出一个角,具体画法:
1、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任意方向画一条线。
2、 再从这个点向不同方向画一条线。
3、 两条线中间所夹的部分就是角。
五、课堂小结:
今天咱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角,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查有关资料,了解角的有关知识,咱们下节课再继续交流。
角的初步认识优质教案 篇11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们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的身边很多物体上都有角。教材的编排结合生活情景,教材的主题图是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学情分析
在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直接经验,为形成角的空间观念奠定基础。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差异,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部分学生对角的张口越大角就越大理解不透彻,不知道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由于儿童的理解来自于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智力活动,因而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直观感知、亲身体验来获得直接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概念和法则,并及时在生活中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小组合作、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是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根据角的特点辨认角。
难点:决定角大小的因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图形?(师自制的教具: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生辨认各种图形)。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图形,你们能用4根小棒摆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吗?
生:能。(同桌合作摆一个学过的图形)
师:摆好了吗?
生:好了。(小组代表汇报)
师:现在拿走1根小棒,再摆一摆又会是什么图形?
生:三角形。
师:接着再拿走一根,像这样的图形又叫什么图形?(稍停)像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角。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这位新朋友。(板题—读题—激励)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出示课件)校园情境图。
师:请仔细看图,你了解到那些信息?
(学生反馈信息,有的同学在做操、有的踢球、老师带着三角板准备上课、老爷爷用剪刀修剪花木......)
师:校园里真热闹,你们能找出我们刚刚认识的新朋友角吗?
(生说出自己找到的角)
过渡: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在图中发现了这么多的角,角就是这样的,大家看清楚了吗?
2、(出示课件)生活中的角。
A、生观察发现角。
B、师介绍角。
过渡:刚才我们在校园里找到了许多角,在生活中认识以一些角,你们能从身边找到那些角?
(生举例)
3、折角。(学生用准备好的不同形状的纸试着折一个角,折好了把角举起了,让大家欣赏。并指明说你是怎样折的?谁折的和他不一样?)
4、摸角。(把折好的角,用手摸一摸,感受感受。并指明说,你摸的是角的什么地方?有何感受?)
5、玩角。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活动角,玩一玩,发现了什么?
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越大,反之,角的张口越小,角越小。
6、猜角。猜一猜哪个角大?猜一猜——演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7、创造角。(4人小组合作,用准备好的学具创造一个角)
8、画角。(课件演示——师板演示范——生试画——评价——读画角儿歌,加深画法)
9、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
①判断;
②下图中有几个角;
③有两层意思:首先,学生欣赏一组美丽建筑图片,启发引导学生角在生活中太广泛了,它无时无刻不在装扮我们的生活,只要你们用心去观察,用灵巧的小手去创造,就一定能学到更多的有关角的数学知识;其次,设计课外作业,有兴趣的学生设计一幅简单的美丽图案,用上角的知识,或者回家后找出家中的一些角,指给家人看看。任选一题。)
三、总结提升:
同学们这节课还真学到了不少知识,谁愿意来说说你都有哪些收获?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角的初步认识优质教案 篇12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角的初步认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并能正确画角。
2.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
3.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现在是哪一个季节?(秋季)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小松鼠想到山上摘松果吃,可刚出门,就遇到了一群小客人,它们都说自己是角,这下可把小松鼠难住了,它想请教大家,角是什么样的?谁愿意帮助它?
(生:角的两边是直直的;角是尖尖的)
师:小松鼠还是不明白,谁能画一个给它看看?(生上黑板画)你是怎么画的?
(生:过一点向不同的方向画2条直线)
谁能把角各部分的名称也告诉它?生说,师在生刚画的角上标出。
小松鼠还想知道直角是怎么画的?(生画)你是怎么画的?(过一点先画一条直线,它和三角板的直角边对齐,再过这个点沿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个线,最后要画上直角符号)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法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内驱力。在课堂上只有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与充满活力的氛围,学生才能变得鲜活起来,才能学的轻松愉快。课堂伊始从向小松鼠介绍角而进入复习,使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有趣味性。】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通过大家的介绍小松鼠知道了(师板书:)角(直角)的组成、画法,它们都属于角的初步知识(板书课题)
角的初步认识
学生讨论:角与直角是一回事吗?
生归纳得出:直角一定是角,但角不一定是直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复习的数学知识进行回顾、整理、梳理成知识网络,并初步内化为良好的认识知识结构,学会复习的方法】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有了大家的介绍,小松鼠高高兴兴地接待了客人,你想去看看它的表现吗?出示(1)(2)
(1)下面的图形,哪些是直角?那些不是角?
(2)下面哪几个图形是直角?
师:这是小松鼠的答案,你有不同的意见吗?为什么?(生略)
怎么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生略)
你对小松鼠的表现满意吗?你有什么话想对它说?
【设计意图:通过“你对小松鼠的答案有不同意见吗?”的提问,使学生担当了一个倾听者和一个思考者的角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带动起来,接着提问:“你对小松鼠的表现满意吗?有什么话想对它说?”引起学生思考、反思,教育小松鼠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听了大家的话,小松鼠心服口服,它想邀请大家一起去摘松果,你们愿意吗?好,那我们出发吧!
出示(3)(4)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做对了就让过去,既然大家都是朋友,谁愿意上?
(3)下面的图形各有几个角?
(4)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直角?
(生边说边标出)
大家表现很好,我们继续出发。
3.刚到树下,一条大蛇出现了,怕吗?咱们用手势对付它,可以吗?
(一只手打“√”,“×”用两只手)出示(5):
(5)小法官。
①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直角。( )
②角的边画的越长,角就越大。( )
③三角板上的直角和黑板上的直角同样大。( )
4.在大家的帮助下,小松鼠终于摘到了松果,可是一只老虎挡在了路上,我们有信心战胜它吗?出示(6):
(6)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生边说边标出)
有了大家的帮助,小松鼠终于品尝到了美味的松果,帮助别人你快乐吗?(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请大家接受最后的考验吧.
四、自主简评,完善提高。
(可用测试纸呈现)考一考
1.下面的图形,哪个是角?请在角的后面打“√”
2.画一个直角
3.下面的图形中有( )角,( )个直角?
4.一张长方形纸剪去一个角,还剩( )角.
自我评价园:
(师批改,或集体订正)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表现的怎么样?
【评析:通过学生自我检评、自我鉴定,自我反思,进一步完善所学知识的认知结构。】
角的初步认识优质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能借助三角尺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直角符号表示直角;会用简单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初步学会画角。
2、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和形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角的认识。难点是比较角的大小。
信息窗1――教室里的角
信息窗解读:本图呈现的是学生们在教室里进行手工制作的情景。画面中蕴含着大量有关“角”的信息。教材以借助对生活中具体角的讨论,提出“什么是角呢?”问题,展开对角的知识的学习。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制作吗?有一天,小完成了自己的作品以后,突然像发现了一个大秘密似地叫了起来:“快来看,快来看,红五星上有许多――”(教师故意停顿)
师:对,就是角,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看到这儿,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活动二
师:在图中你发现哪里有角,能上来指一指吗?
师:你能说说你观察到的角是什么形状吗?
师讲解什么是角。学生理解角,认识角。
师:你能给角的各部分起个名字吗?
学生命名。
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你能做出一个角吗?
学生独立做角。
活动三 你能指一指图上其他的角吗?观察这些角,你能发现什么?
师:这样的角叫做直角,我们可以给它标上直角符号。你在哪里见过直角?
活动四 全课总结
学生谈谈自己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表现做出评价。
教后小记:
在教学角的过程中,让学生的结合具体情境来学习有关角的知识。
玩调皮猴――角的大小比较
一、导入
师提出问题:看情境图,为什么两个调皮猴不一样高呢?
生发表看法。
……
二、教学新课
师:你能不能证明你的猜想呢?请小组合作研究一下。
(小组交流、探索)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与大家共同分享?请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并讲解一下。
生展示。
师:同学们太棒了,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谁估计对了呢?想想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生发言。
师:用大多数同学喜欢的方法完成一个任务:在三角板的帮助下把角分类。
(小组活动)
找一组上来用实物投影演示分类情况。
师:像这样的,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
三、全课总结。
教后小记: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事务中抽象出角的过程,切实体验徐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
角的初步认识优质教案 篇14
教材简析: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也是第二学段进一步学习角和其他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的基础。这是学生第一次认识角,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能借助三角板认识直角,会用直角符号把直角表示出来;会用简单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初步学会画角。
2、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会用直角符号把直角表示出来;会用简单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初步学会画角。
教法:
情景导入、谈话。学法:讨论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三角板、直尺、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一)教师活动:
谈话:
(1)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许多物体,他们的面的形状是不同的,像黑板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2)游戏中魔方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3)红领巾的面呢?
(4)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是平面图形,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平面图形--角
(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学生活动:
生:长方形
生:正方形
生:三角形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情景图:同学们,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2)现在请你拿出三角板、钟面等物体,在小组中互相指一指、说一说他们的角在哪里。
(3)教师正确指导指角的方法。
(4)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并板书
>
(5)学生观察情景图。
说情景,并在图中找角
(6)学生小组中合作学习。
(7)学生指角,感受角。(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角的特点和形状)
(8)学生利用三角板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三、做角、感悟角的大小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们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想办法做一个角好吗?
教师巡视指导。
(1)学生小组内动手做角。(放轻音乐)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所做的角展示看。
∠∧∨>∟⊥
四、组织练习,拓展延伸
1、请你找出我们周围物体面上的一个角。(让学生走出座位自己找找生活中的角,感受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2、请你说出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明确角的特性)
3、请你用学过的知识来做一个角。(动手做角,让学生更加懂得角的特性)
4、自主练习2。
5、请你数出下面图形共有几个角。
学生边指边说
生:顶点、边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五、全课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1、学生谈收获。
2、你们的收获真不少,其实我们的身边到处有数学知识,希望你们课下多观察,将得到的收获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去,好吗?
六、课后反思:
本节课结合学生熟悉的物体,通过复习学过的平面图形导入新课,将新知识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之上,学生感到熟悉、亲切,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认识角后,教师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组织多样化的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知识,积累活动经验。学生谈自己的收获,教师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身边时时处处都有数学。
角的初步认识优质教案 篇1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试用)(浙教版)第五册P1134135
教材分析:
根据教材的编排本节课是《角和直角》将为学生后继学习《射线和角》做基础。课本从红领巾、书本和五角星等实物上的角抽出角的图形,然后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试一试通过对角的动态变化,让学生形象的感知角的大小以及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叉开程度有关。直角是特殊的角,生活和生产中常常用到直角的知识,认识直角又是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所以教材安排用三角尺量直角和画直角的内容,并将它作为本课时的重点。
教材处理:
经过对本节课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觉得这样的安排一节课的时间远远不够,因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一个接受和理解的过程。所以我尝试着想是否能够将本节课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为《角的初步认识》,第二课时为《直角的认识》。针对第一课时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大小有关。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尺画角,用纸创造角,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组织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和实验等实践活动,在合作和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角以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角的大小和角的两边叉开程度有关
教学过程:
一、引入角,了解知识起点
1、小朋友,今天这节课我们会学什么?
2、(这堂课要学习角)在生活中,你看到过、听到过角吗?
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告诉大家,指指看角在哪里?
3、拿出三角尺,指一指角,摸一摸,碰一碰有什么感觉?
(尖尖的,有二条线组成……)
4、学生试着画角。
5、展示所画的角并评价:你认为这些图形是角吗?(由学生分类,并说说理由)
(转动画的角)问是不是角?并说说理由(因为形状没有变)
(教师选出典型的角并画在黑板上)
是不是角?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二、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
1、尖尖的一点给它起个名字?(引入顶点概念)直直的线叫什么?(边)
谁来说说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顶点有什么特点?边呢?(直直的)
2、闭上眼睛,把角记在脑中。
3、判断,并说说理由。
()()()()()
三、画角
1、看原先的角,说说有什么想法?那怎样画角?
介绍画角方法(师画,先画出尖尖的一点,再在这一点上画两条直直的线)标出顶点和边。
2、生再次画角(画出两个不同大小的角,并写出顶点和边)
四、创造角
1、用圆片。
①这上面有角吗?你能想办法创造出一个角吗?
②合作操作,拿出圆片,以最快的速度创造出一个角,并说说用什么方法创造了角,指出顶点和边。
(折、剪、先画再折,直接画)
2、用长方形
①长方形有几个角?
②如果剪上刀那角的个数会有什么变化?
生说,并合作操作。
3、介绍剪法:
五、活动角,感知角大小
1、拉开一边,另一边也不动,形成一个角。
2、玩一玩,同桌各拉一个角,比一比谁大?
再拉,比一比谁的小?
3、想一想角是怎样变大,变小的?(拉开变大,合拢变小)
六、总结:
1、铅笔盒上有角吗?
(有角,只不过为了安全才让它的顶点变圆了)
2、三角尺的角,红领巾的角,为什么摸上去感觉不一样?
(材料不同)
3、今天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设计,我改变了知识呈现的方式,让学生先说说自己认为的角并画自己心中的角的样子。注重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出发来展开进行教学,最后抽象出角的特征以及各部分名称。判断题中也注重角的边的特点是直直的以及角的两条边可以是不一样长的,在现实的三角尺上就可以找到原形,通过练习加深了学生的认识。然后的再次画角以及创造角是学生对原有知识的飞跃。通过拉活动角让学生感知角的大小和两边叉开程度有关,整个过程都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而不是老师怎么样去教,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最后通过对话让学生知道生活中的角是可以有所改变的以及不同材料制作的角的感觉也会不一样。这样,就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让学生体会学有用的数学,数学的学习是有用的。
角的初步认识优质教案 篇16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9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平面图形——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2、指导学生学会用直尺画角。
3、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角是有大小的。
4、引导学生注意从数学的角度去关注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角的正确表象。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角是有大有小的。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直尺、活动角等。
教学过程:
一、忆形,引角。
1、回忆再现学过的几何图形
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图形,你会辩证吗?(课件依次出现: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2、试摆小棒引入新课
你会用小棒摆三角形吗?桌上有3根小棒,看谁能最快地摆出一个三角形。
请大家在摆好的图形里任意地拿走一根小棒,然后看看桌上的这个图形,有谁认识它?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的平面图形——角。
二、找角
1、学生寻找身边物体表面上的角。
请同学们仔细地找一找,看看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先说给同桌听听,再举手说给全班同学听。(让学生说)
2、教师示范指角方法,让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几何形状。
大家刚才找到的角究竟是物体表面上的哪一部分呢?这就需要我们注意指角的方法。
老师也找到一个角(出示一块三角板),它有许多的角,老师指的其中的一个,请认真看老师是怎么指的(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在我们数学中的角,它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大家想知道吗?
三、描角,想角
1、描角想角,体验角的抽象过程。
刚才我们在三角板上找到了角,现在老师就把这部分在黑板上描了出来。(教师描出三角板其中一个角)
现在老师把三角板移开以后,留在黑板上的会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图形呢?(移开三角板)像这样的图形,就是我们数学中的角。
2、课件演示,形成角的正确表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许多物体表面上某一部分形状是一个角。比如:房子的顶部,五星红旗,剪刀张开的这部分形状是一个角,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图形也是一个角。(课件演示实物的角到数学的角的抽象过程)。
四、学角,画角
1、观察对比,知道角的特征。
通过大家的想象和仔细观察,我们得到了许多的角,下面,老师请大家再仔细地观察课件的演示,看看这些角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我们把这一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想想,每个角都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一个顶点,两条边)
谁来指指黑板上这个角的顶点和边?
我们指角的时候一定要把角的顶点和边准确的指出来。
完成练习:(1)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下面的图形是角的打“√”,不是角的打“×”
2、学习画角,强化角的特性。
我们已经知道角是个怎样的图形,为了更好地认识它,我们还需要学会把它画出来。
想想,画角的时候,要画什么?
请大家翻开书第39页看看例题2是怎么说的,想想例2那句话的意思是让我们画角的时候要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想好的,可以自己试着画一个角。
刚才同学们都画好了,现在老师也想画个角,但老师想请全班的同学一起来帮老师画好这个角,愿意吗?
(1)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2)用什么工具才能画好角的边?从哪里开始画?
(3)另一边怎么画?谁来帮老师摆尺子?
(先画顶点,再从顶点出发,画出角的两条边)
看完老师和大家画的这个角,如果觉得刚才自己在画角的过程中有什么不满意的同学,现在可以再画一个。
五、演示,摆角
1、演示角从小到大,感受角的大小。
教师演示滑动角,做一个锐角,请同学们看老师这里的这个角,请同学摆一个跟老师这个角差不多的,你会摆吗?(点击课件)
再演示滑动角,做一个直角,再让学生摆直角。(点击课件,出示直角)。
再演示滑动角,做一个钝角,让学生摆。(点击课件)。
刚才我们造出了三个角,它们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谁发现这三个角有什么不同呢?(有大有小)
你们觉得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说说你们的理由。
:一号角最小,说明角的两条边张开得小;三号角最大,说明角的两条边张开得大。原来角是有大有小的。
2、师生操作活动角,进一步感受角的大小。
学生用活动角造角:
(1)任意造出一个角。
(2)按要求造角:老师造出一个这么大的角,你们要造一个比老师这个角要小的角。
(3)同桌互相玩玩。
3、摆角指角,深化角的认识。
请每个同学都拿出两根小棒,摆出一个有角的图形,然后在图形中找到角,并指出每个角的顶点和边。
六、议角
现在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都学习有关角的哪些知识?
今天这节课大家表现都非常好,老师想用一个“√”来大家的表现,这个符号里有角吗?其实角就在我们身边。
角的初步认识优质教案 篇1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中,经历认识三角形的过程。
2、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会画三角形的高,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特征。
3、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几何图形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学具、小棒、钉子板、直尺、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出课题感知三角形
1、谈话导入。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三角形信息。
3、教师展示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
谈话引出课题:“你想学习有关三角形的什么知识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动手制作三角形,概括三角形定义。
(1)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动手操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个三角形。(制作材料:小棒、钉子板、直尺、三角板。)
(2)学生展示交流制作的三角形,并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3)观察思考: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相同地方?
(4)认识三角形组成,初步概括三角形定义。
(5)教师出示有关图形,引起学生质疑,通过学生思考讨论,正确概括出三角形定义。
(6)判断练习。
2、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
(1)情境创设。
“美丽的南宁邕江上有一座白沙大桥,从侧面看大桥的框架就是一个三角形,工程师想测量大桥从桥顶到桥面的距离,你认为怎样去测量?”
(2)课件出示白沙大桥实物图和平面图。
(3)学生在平面图上试画出测量方法。
(4)学生展示并汇报自己的测量方法。
(5)学生阅读课本自学三角形底和高的有关内容。
(6)师生共同学习三角形高的画法。
(7)学生练习画高。
3、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
(1)联系实际生活,为学生初步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做准备。
(2)动手操作学具,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
(3)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4)学生联系实际,找出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5)欣赏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总结本课内容
1、学生说说本节课收获。
2、教师总结。
教学反思:
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学生对三角形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为在生活中他们经常会接触到。本节三角形的认识是学生在角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又是进一步学习三角形有关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节课的教学主要包括三角形的意义、特征、特性,三角形的分类和三角形之间的关系等内容。
我在教学中贯彻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原则,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力求做到层次清楚,环节紧凑,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操作,突出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
在课的开始我先让学生辨认出锐角、直角、钝角,并通过学生动手摆角,进一步体验角的特征,引出顶点与边,为学生对三角形的意义和三角形的分类等做好知识和思路方面的准备。
通过学生动手摆拼,体现三角形的形成,并通过演示,初步理解三角形意义的`内涵,即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使学生认识到三角形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否具有三条线段。
二、是否围成封闭的图形。接着安排练习,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加深对三角形意义的理解。
在教学三角形的特征时放手给学生探索,有了角的经验,学生不难归纳出三角形的特征,有意识地与角进行对比,深化认识。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时我分为三层进行教学,先通过对电线杆、自行车图的观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通过拉四边形、五边形和三角形木框的实验,总结出三角形的特性,即稳定性。再让学生利用三角形特性来解释上图实例中用到三角形的道理,加上课后练习实地操作,更深层次地体会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数学源于生活。
【角的初步认识优质教案】相关文章: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案03-30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10-02
角初步认识教案06-21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案10-08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08-29
角的初步的认识教案11-24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11-25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06-21
有关角的初步认识的教案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