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技艺介绍6则
1、民间剪纸的艺术语言
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翻译成英文,英文读者得到的艺术享受是不能与亲口用汉语朗诵时,从诗韵平仄中获得的艺术享受相比的。同样,读过莎士比亚原著的人,当他再读中文译本时,尽管译者苦费心机,比起英文原著来,总像在喝被清水冲淡了的一杯蜜汁。且不管这样的比喻是否恰当,目的是想说明,各种艺术形式除了共性以外,,还有各自独具的,不为别种艺术形式所能取代的独特表现力和形式美感。版画是这样,中国画是这样,油画也是这样,剪纸艺术也是这样。它们因此获得了在艺术之林独立存在的价值。
剪纸与绘画吃了具有相似的造型功能之外,还有什么独具的,不为别种绘画形式所能取代的特性呢?
所谓剪纸,顾名思义,一把小剪,几张纸片,起基本造型手段不过是在一张平平的薄纸张剪出种种形状,起形式的制约性很大,不可能象绘画那样,可以运用笔的抑扬顿挫,墨与色的无穷变化,把物象的体积质感,浓淡虚实表现的淋漓尽致。然而,艺术形式的特色时常恰好蕴藏在工具性能的局限性中,从“特性”中生发出特长来。
单色剪纸与黑白木刻有些类似之处,比如,都是从单一底色中镂去不同形式的空白,区别在于,木刻刀铲去木版的局部表层,余下部分(阳线)仍牢牢的生根于木版上,它的点、线、面可断可连,可聚可散,随意分布在画面上的任何位置,而剪纸所用的薄纸,性娇柔,易起皱,易断损,剪完后要“提的起,贴的上”,线与线(阳线)必须相连交织而成一体,只有剪去的部分(阴线)才是互相隔断的。研究过民间剪纸 的人几乎都认识到这一点。
“剪纸的花样必须使纸条互相连接,没有断笔,所以构图和造型都需要单纯,切记过于纤细琐碎,不然,剪下来的花样即使没有破烂,也很难把它贴到窗纸上。”
“如果把民间蓝印花布和剪纸互相比较研究,就可以发现两者之间的特点,蓝印花布的线和面不许隔断,断的越短越好,否则即不适宜于印染,而剪纸的线(指阳线,例如红色剪纸上的红线条)和面,则必要相连,连的越紧越妙(里面的阴线则许断,不能相连)。否则剪纸就有变成“一盘沙”的危险。
“连”是它的一个特点。剪纸作者在制作时总要避免单独飞舞的长线而把局部相连成片。剪纸的形式美必要顺乎这个先决条件才能自由的开拓出广阔的天地来。
由上述特性所限制,同一般绘画比较起来,剪纸艺术的认识基础是独特的,绘画多依三度空间(高、宽、深)或四度空间(高、宽、深、时)观念进行形象思维和作为造型手段。体现三度空间观念的西洋写实主义绘画理论主张“没有线只有体积。当你们勾描的时候,千万不要只着眼于轮廓,而要注意形体的起伏。是起伏在支配轮廓!”(罗丹)。他们虽然也利用轮廓线,却不承认“轮廓线”的存在。这一派采用一整套极严格的方法去训练画家的三度空间观念,几要求画家看除了看到高与宽,犹要注意体积、深度、和迎面而来的起伏,把平面的画纸看作是可以走进去的深度空间,最忌讳用平面的眼光把物象看作剪贴似的轮廓。
恰好相反,剪剪贴贴的剪纸艺术,由于工具的限制,不长于表现物象的“体积、深度和迎面而来的起伏”的所谓“第三空间”,就避其所短,扬其所长,另辟天地。它偏偏是用写实派绘画所忌讳的平面眼光去看世界,以两度空间观念作为形象思维的基础,物象在作者眼中都成了没有体积,没有空间,不讲求“近大远小”的透视比例关系的剪影式形象,无限深渊的空间象是被“压扁”在一个平面上。
形形色色的造型艺术形式,各有所长,在表现显示物象时并非面面俱到,而常常是各取几组线条,持两度空间观念的剪纸观察个表现物象的剪纸则重于对象的“轮廓”。民间艺人说“要先剪个大样”,“大样要有神气,有势,”这个“大样”就是轮廓。物象借体现在轮廓上的形态,动势等富有特征的形象来传达情意。好比舞台上表演话剧的演员,不象电影演员的特写镜头,去注重鼻翼、眼缝的微小颤动,而主要靠大的动作、手势传达角色的感情,大约作者们在时间中发觉人物、走兽及许多的侧面轮廓最富表现力,侧面的剪纸形象在剪纸艺术中尤占绝对优势。
如果说在近几个世纪中,三度空间观念在造型艺术中有了长足的发展,那么,两度空间观念早在20个世纪以前已经在平面造型艺术中进入了自由王国,而且成为中国造型艺术中具有悠久历史基础和民族特色的形象思维形态。汉代的画像砖,画像石充分运用了轮廓的形象表达功能,以侧影、动势、黑白调度中的以均衡求不均衡等造型手段,曾取得了无比灿烂的艺术成就。中国画笔法组织程式中所谓“个字点”、“交风眼”、,构图中的“布白”、“穿插”、“间架”、“疏可走马,密不透针”,深远法中的“散点透视”等等,均不同程度的含有平面观念的意识。文与可墨竹悟得于墙上竹影;华光画梅“偶于月光下,见窗间疏影横斜可爱,遂以笔规其状”。这些以“疏影”见实体的著名历史故事,都是两度空间观念的生动体现,今天流行在民间的皮影、刺绣与剪纸更是血缘姐妹,都是以两度空间观念作为造型的认识基础的高度完美的传统艺术形式。由此,看陕西关中窗花重点饿戏曲人物何以如此自如的借用皮影的程式;民间刺绣何以用剪纸做低花;木刻家何以从汉画像与民间剪纸中领悟刀法;从未见过汉画像石的农村老太太的剪下何以出现了与汉画像相似的构图与形式,足见中国民间剪纸之花所赖以生长的肥沃土壤。
轮廓仅是剪纸造型的基本骨架,还需要各种细节,如动物的眼,衣服的花,鸟雀的翎毛等等使之充实、丰富、美化。拿农村大年的话说“先铰个大样,再刻”。剪纸的艺术效果最后正落在这个“刻”上。
值得注意的是,剪纸的“刻”一方面要用圆卷形、水滴形、锯齿形等等近乎符号的程式手法概现诸如动物的眼、衣服的花、鸟雀的翎毛只类的“形”,更着重于各种程式的点、线、面在平面布列错略中求得节奏关系。
剪纸多以单纯为美。细细品位那些最优秀的作品,单纯中又包含冲突、矛盾和对立,以单纯求丰富,对比求和谐。单纯而失丰富易单调,丰富而失单纯则紊杂。这是多样统一的艺术辨证规律在剪纸艺术中的体现。
其单纯和谐,往往是指画面占主导地位的形式要素。有以大块面为主调的,也有以密密细丝般的线为主调的;有以挺而刚的线为主调的,也有以曲而柔的线为主调的。好比油画的色调,国画的笔调,其和谐中求对比,是在主调中求疏密、黑白、大小、曲直、长短、刚柔、走向等等;对比的和谐,好比绘画暖色中之冷色,统一笔调中之疏密、枯润、开合等等。
装饰目的决定了剪纸艺术的装饰性。高明的民间艺人很懂得剪纸艺术的这一特性。剪人物,很留意衣纹的花饰;剪黄牛,很留意牛毛的旋涡瘟。即使对象身上根本没有花,比如剪一只小兔,可以替它剪上一朵桃花,或者在鹿角间配一朵梅花(梅花鹿),是为“花中花”。更为甚者,许多民间剪纸早已摆脱了人物鸟兽原本形态,而只抽象为一帧帧点、线、面的组合结构,几乎完全是一朵名副其实的“花”了。它们像一曲曲无标题的音乐,以音律节奏使人陶醉,虽然不一定说出它是什么,而艺术韵味却是无穷的。
由于以上种种特性,剪纸造型对于“准确”二字就别含新意。常态下的“准确”,是指合乎视觉表象的比例关系,用两度空间的剪纸造型中是各种程式在平面布白中的最佳构成,作者功夫深浅就在于能否把握或接近这个最佳值,其次才是合科学性。因此在剪纸艺术造型看来很合适很“准确”的形象,用科学的透视法的眼光看来却是“变形”的。剪纸造型更趋于传情而不在写形,更趋于写意而不在写实,不仅可以,而且必须以点、线、面在平面布列关系中的最佳值为尺度,采取意象的、夸张的、象征的、装饰的、乃至抽象的手法去直抒其美。远近人物可以等大,人与鸟可以同高,一只眼可以装饰整张脸,生活原型可以完全服从艺人手中那一方小纸片,作适合纹样式的分布。
有人认为,凡是画稿经剪刀剪过的就是剪纸。其实,那些低劣的出品只能叫“纸剪画”。因为他还没有弄明白什么是剪纸语言,以为绘画万能,绘可以代替剪,以为苍白无味的框架可以取代剪纸特有的艺术魅力。尽管,这些舍己之长,就人之短的伪艺术时而混在刊物上,展览中,终究要被真的、美的剪纸艺术所取代。
2、民间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
民间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所喜爱。
剪纸的主要材料是纸。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过去一直公认造纸术是蔡伦于公元105年前后发明的。
后来陕西省扶风县出土了西汉时期的纸,专家们认为纸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要提前到汉平帝之前,可能在宣帝时期(公元前73一前49年)。不管结论最后怎么定,在纸发明之前,不会有真正的剪纸。但用其它薄片材料用于剪刻镂花,却在有纸之前。让我们查看一下有关文物和史料记载: 战国(公元前476一前221年)
① 1950一1952年在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用银箔镂空刻花的弧形装饰物。
② 湖南长沙黄泥圹出土的晋代金片装饰物。 这些用银箔镂空而成的装饰物,虽然不能说就是剪纸,但在刻制技术和艺术风格上,可以说是已经形成了剪纸艺术的前身。
北朝(公元386一534年)
用纸剪成美丽的图案花纹,目前最早发现而且有据可查的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先后出土了五幅团花剪纸。 在中国广大的农村,许多年来,流传着种种老百姓自己创作自己欣赏的艺术,剪纸就是其中的一种。剪纸,顾名思义,就是用剪刀把纸剪出成图形。作者大都是农村妇女,她们可能从十几岁一直剪到成为白发苍苍的婆婆,在她们的剪刀下,产生了一幅幅或稚拙,或精细但无不充满情趣的剪纸作品。
剪纸包括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花样、喜花、春花、丧花等等。剪纸也是一种民俗艺术,它的产生和流传同农村的节令风俗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窗花、门笺、灯花,便是在春节或元宵节时贴挂的。在北方的农村,过年时,窗上新糊了雪白的窗纸,上面贴上红红绿绿的窗花,门顶、窗前,贴上门笺,元宵节夜晚的灯笼上贴上灯花,把新年的气氛造得浓浓的。喜花是结婚时作为对新房的布置,张贴在室内,家具和器物上。同样,寿花和丧花也是在过生日和办丧事时张贴的。墙花和顶棚花是布置房间时分别贴在墙上和屋顶上的。总之,它们大都是用作布置环境,增强节庆气氛,贴在庭院、居室或器具上的。
花样的功用与上述的几类不同。它是用作承传临摹的范本、纸样。花样包括衣服、鞋、帽、兜肚、枕、床帐、门帘等上面绣制图样时所依据的范样。每剪成一个图形,把它用线粗粗地缝在另一张纸上,拿到灯烛上用烟薰烤,烤黑,把剪纸图形取下,然后就留下一个以烟黑为地的空白图形,原来的剪纸图样则可以拿去作为服饰刺绣之用了。农村妇女就是靠了这样的方法,一代代传承着上辈珍存下来的图样。
剪纸的内容是很有讲究的。吉祥图案寓意吉祥辟邪,娃娃、葫芦、莲花等象征多子多福,家禽家畜,瓜果鱼虫是农民熟悉的对象,也是他们表现的主要内容。剪纸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具有很强的地域风格。陕西窗花风格粗朴豪放,单纯简练,河北蔚县和山西广灵剪纸加染色彩,浓厚中透着秀美艳丽。其戏曲人物尤具特色。江苏南京剪纸淳厚,粗中有巧,宜兴剪纸华丽工整,南通剪纸秀丽玲珑。广东佛山剪纸色彩富丽、手法多变、装饰性强。山东高密剪纸细腻精巧,一丝不苟。
从一些考古遗存发现,剪纸至迟在北朝(386—581)时候就已经出现了,至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了。它虽然制作简便,造形单纯,但它包容 着丰富的民俗和生活内涵,它是对许多种民间美术表现形式的浓缩和夸张,因而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民间艺术的造型规律、创作构思及作品的形式特征。对民间剪纸的了解和研究,是通向欣赏和认识繁杂多样的民间美术的捷径。
3、如何鉴赏民间剪纸作品?
真正一幅优秀的剪纸作品是具有一定标准的,如何来鉴赏一幅优秀的剪纸作品呢?
(1)刀味与纸感
一幅优质的剪纸艺术作品必须要具备剪纸艺术自己应有的风格和特点。每一种艺术由于工具和性能的不同,从而都形成了自己独具的风格,如中国画注重笔墨,西洋油画强调色块,木刻则讲究黑白,剪纸就要讲究刀味和纸感了,用刀在纸上摹仿版画刻出来的剪纸不应该算作是一“幅好的剪纸、用剪子对着绘画图案临摹下来的剪纸也不能称为佳作。一幅优秀的剪纸应该用剪纸的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
(2)玲拢剔透
剪纸艺术语言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所有形象都是在玲珑剔透的形式中塑造、这除了剪纸的工具和材料性能以外,主要是要求剪纸具有“透光”的实用需要。尤其是“窗花”更要求如此,否则,一幅黑团团的剪纸贴在窗户上把室外的光线全给挡住了,既不透光,也不美观。
(3)强调装饰
一幅优秀的剪纸艺术作品应该强调装饰味,构图平视、对称,画面均衡、美观大方,线条粗细相宜,色彩鲜明,柔和协调等都是形成装饰风格的重要因素。另外由于工具和材料的关系,剪纸作品中一些特有的技法(如“月牙”,“锯齿纹”等)也是促成其装饰特点的重要因素。
(4)变形夸张
剪纸艺术作品应该强调造型夸张和兼顾影廓的优美,任何物象都存在着一些美和丑的地方,艺术夸张的目的就是强化突出美的因素,缩小和简化丑的因素,经过夸张处理后的画面会使人赏心悦目。
4、民间剪纸的历史
远古时代,人类就已经发现和运用了以影像做为形象表记的艺术手法,并继而创造了在各种材料上镂刻、透空的艺术语言。这在诸多的原始社会彩陶岩画、商周青铜器、汉画像石艺术中,都体现了远古艺匠运用这一艺术手法的完善。今天的民间剪纸与之在造型方式和外部特征极其明显的一致,充分说明他们之间的传承和延续关系。
“汉妃抱娃窗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利用薄片材料剪刻镂花,在有纸以前就已经不乏,如汉代的金银箔刻花。但确切意义上的剪纸,当然是在有纸以后。我国是发明纸的国家,早在西汉时代已开始造纸。至此,利用纸便于剪刻镂空的性能符合民俗所需的剪纸艺术,随之在民众之中产生。然而,目前发现最早的剪纸实物,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出土的北朝时期(公元386一581年)五幅团花剪纸。这几幅剪纸,采用重复折叠的方式和形象互不遮挡的处理手法,与今天的民间团花剪纸极其相似。
唐代以后的剪纸实物已属罕见。有皮革刻花冠饰和漏版印花图案可作佐证。宋代出现了行业性质的剪纸和用于工艺装饰的剪纸,其较为多见的例子是吉州窑宋代瓷器上的剪纸纹样。另外,宋代皮影盛行,也有用纸制作皮影的,称为“纸窗影子”。现在某些地区仍有类似皮影风格的剪纸,可见这两种相近似的艺术形式相互间的影响和汇流。明清剪纸传世作品有刺绣底样、扇面装饰、窗花等,风格趋向精细秀丽。俗中求雅。
由于剪纸只是应民情风俗的需要而存在,其材料又不易保存,所以,很少有真正代表不同历史时期面貌的作品传世。
我国长期民情风俗的稳定和许多边远地区文化上的封闭,剪纸的某些纹样还较为可信地保持着初始的基本形态在民间流传。如壮甫诗中提到的陕西白水等地一带的招魂剪纸,至今仍在那里仍可见类似形式的作品。
有人说,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是有其道理的。由于地域文化背景的差异,及民间剪纸某些体裁样式作品的相对稳定,使今天的民间剪纸中仍保留着我国古代文化的不同层次,我们得以从其中领略民族艺术初始期的神秘、上升期的雄浑和成熟期的神韵,从劳动者的创造中获取历史的启迪。
民间剪纸作为民俗的陪衬,在民间独自顽强地生长,延续到了今天的时代,显示了它生命力的旺盛不衰。正是那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乡村巧手,他们的祖祖辈辈都在谱写着民族艺术史中无声的`乐章。
5、民间剪纸艺术:苏州民间剪纸
剪纸是我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的一种。早在汉、唐时代,民间妇女即有使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方胜花鸟贴在鬓角为饰的风尚。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说:“立春日,士大夫之家剪纸为幡,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又剪为春蝶、春钱、春胜以戏之。”此风一直流传到清代。顾禄《清嘉录》中也说:“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闺中女郎剪五色彩缯,黏花枝上,谓之‘赏红’。”古人在立春和花朝两大节日中应用了大量剪纸作品,美化着人们的生活,可见剪纸这一古老的艺术之花在吴地风俗中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苏州的灯彩自古有名。旧时,腊后春前,阊门一带,货郎出售各色花灯,光怪陆离,精奇百出,令人目不暇接。有一种灯彩,用剪纸人、马粘贴在竹制的轮子上,一点上蜡烛,就会转动,曰“走马灯”。梅里人用彩笺镂出细巧人物扎灯,人称梅里灯,很有名气。又有一种夹纱灯,是用彩纸刻出花鸟禽兽之状,随浓淡晕色,熔蜡涂染,再用轻纱夹起来,点燃灯烛后,则见“芳菲翔舞,恍在轻烟之中。”
我在童年时,看见市上出售的各式苏灯,形式多种多样,人物花果、禽兽水族、亭台楼阁,应有尽有。这些灯彩,全用绢绸糊制灯身,上面均有彩绘或粘贴用五光十色的蜡纸镂刻的纹样,衬以金灿灿的底纸,显得富丽堂皇,令人叹为观止。苏灯的可贵之处,不但造型变化多端,无论在晚上点灯或白天悬挂,都很耐看,这显然同剪纸装饰很有关系。
苏州过去还有一种纸扎店,专售制作祭祀用的衣着、家具和生活用品,均用竹料、纸品扎制糊成,几可乱真,俗称“巧玲珑”。这些用具上都有剪纸装饰,其中以花鸟图案为多,有些花纹上还缀有“福、寿”等吉祥字样。它的特点,是以黑纸剪出花纹,再衬以各种颜色的蜡光纸,给人以一种鲜明而沉着的感觉。
阳春三月,吴地有放风筝的习俗,纸扎店和灯彩作坊就制作大量风筝出售。风筝上的装饰图案,有的用镂刻的纹板用色水喷洒而成,有的用套色剪纸贴在上面,使得风筝更加飘逸秀美,惹人喜爱。
苏州自古就是丝绸之乡。在丝绸印染中,唐代有一种“夹缬”的方法,文献上说是用镂空花板覆于绸面,涂刷染料成花。苏州虎丘塔出土的北宋印花绢包袱,在绿色底子上,印出黄色双鹦鹉团花。古代还有一种豆灰印花,是以石灰和黄豆粉拌和成糊,用镂空印板刷于棉布上,待干后,投入染液染色,去除豆灰,此处即因豆灰处拒染而呈白色。这种防染印花,俗称“药斑布”。以上两种印花法,应该说是刻花技艺在织物上的应用。
旧时,苏州城乡妇女大多会绣花,未出嫁的姑娘,把刺绣看作是一种必学的手艺,因为封建时代衡量少女才华的高下,显示其聪明智慧,非绣花莫属。那时,新娘嫁到婆家,孝敬长辈的礼物,全是绣有花纹的日用品,如荷包、粉扑、枕头、眼镜套、帽子、鞋子,以及挂在床上的发禄袋等等。这些绣品的花样,许多妇女都能剪出来。它的内容大多是花鸟、虫鱼之类,如“鸳鸯戏水”、“孔雀开屏”、“喜上眉梢”、“竹报平安”、“年年如意”、“福寿双全”等等,都是吉祥喜庆的口彩。这种刺绣的制作,大多先用白纸剪成图案,贴在绣面上,然后用绣线将纸样绣没,绣好后用缝针细心地将纸样剔出,绣品才算告成。过去苏州街头闹市区,人们常常可以见到一些农村妇女坐在小凳上,在许多看客面前左手捏着不时转动的小白纸,右手的剪刀口就在纸上弯弯曲曲,上下移动,只觉“嚓嚓”有声,一霎时便剪出了龙、凤、花、鸟之类的图案,神态生动,呼之欲出,观者莫不暗暗称奇。剪花艺人把花样剪好后就放在地上的竹匾中,任人挑选。那时一张花样不过二三文钱,真是最廉价的艺术品了。
过去苏州剪纸在生活上的应用十分广泛,它不只是刺绣的花样,有的就是一幅独立的艺术品,它可以是贴在窗上的“窗花”、放在礼品上的“礼花”、挂在门楣上的“门笺”、贴在灶山上的“灶花”、放在祭品上的“供花”,还有一种是结婚时装饰各种用品上的“喜花”。喜花的形式最富变化,有圆形、方形、椭圆形、菱形等,也有桃子形、石榴形、葫芦形、花瓶形、如意形等等。
苏州有个剪纸老艺人张钧昌,他从小就爱剪纸,他有一手绝妙的剪纸技巧,他剪的龙凤、白鹤、花鸟、鱼虫等装饰图案,细腻秀美、生动传神,谁见了都会赞叹不已。他说:一个好的剪纸艺人,不但要有熟练的剪技,更要有画图的基础,善于借鉴各种工艺美术的精粹,为我所用。剪纸生发了刺绣和丝绸纹样,反过来,刺绣和丝绸的精益求精、不断变化,也影响着剪纸装饰艺术的造型和神韵,从而产生了一种有别于浑厚见称的北方剪纸的独特风格。
郭沫若曾对南方剪纸作过如下评语:“曾见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浑厚;今见南方之剪纸,玲珑剔透得未有,一剪之巧夺神功,美在人间永不朽。”这是对江南剪纸最恰当的评价,苏州剪纸亦当“美在人间永不朽"。
6、贵州民间剪纸
贵州苗族的衣衫上有五彩溢香的美丽刺绣。贵州苗族剪纸主体纹样的动物中,有龙、吉玉鸟、蝴蝶、鱼等,人物有央公央婆、蝴蝶妈妈、苗族英雄务么细及驭龙伏狃的苗人男女。另外,太极阴阳鱼,枫树及苗楼建筑也常常出现在画里。这些形象都与苗族的古老信仰和传说有关。
贵州民间剪纸特点:贵州剪纸由于各地刺绣方法的不同而呈现出各种有特点。
施洞型的剪纸确定外轮廊之后,在形体的内部破刀剪出随势而走的涡状线或齿状线。而台拱型的剪纸则以镇扎眼成虚线状。造型特征施洞剪纸为粗犷,而台拱剪纸更趋秀丽。与西北剪纸造型一样,贵州苗族剪纸艺术的造型因素来自于民众对事物特殊的观察方法和思维方式,来自于传统乡土文化根深蒂固的美学思想。任何以为民间艺术的奇物造型是“变形”的看法,都是对创造者真挚情感的曲解和中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