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信息化建设方案

时间:2024-08-29 09:40:16 雪桃 建设方案 我要投稿

校园信息化建设方案(通用11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校园信息化建设方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校园信息化建设方案(通用11篇)

  校园信息化建设方案 1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学校重要的信息资源保障,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和服务水平、实现档案事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环节。随着高校政务信息化、办公自动化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不断深入,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如何开展,怎样与校园信息化总体建没接轨,是摆在档案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与思考。

  一、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是高校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国家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20xx年国家档案局制定的《全国档案信息化实施纲要》明确了档案信息化建没方向、基本内容和要求;20xx年8月,教育部、国家档案局令第27号《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提出“高等学校应当设立专项经费,为档案机构配置档案管理现代化、档案信息化所需的设备设施,加快数字档案馆(窜)建设,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学校数字化校同建没同步进行”;20xx年12月,《辽宁省高等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20xx年全省高校计算机管理档案的普及率要达到100%”、“20xx年各高校必须实现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同步管理网络化”、“到20xx年全省高校实现校园网文档一体化”。因此,加快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国家对档案工作的要求,也是高校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分析

  1.国内部分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分析

  笔者采用会议交流、小型座谈、函调、网络查询、通讯联络、实地考察方式对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云南大学等国内几十所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与分析,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我国高等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末,二十多年来,经过广大档案工作者的不断努力,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逐步发展壮大。综观其发展历程,有学者从档案信息管理和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角度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手工操作、计算机辅助档案目录信息管理与应用、档案目录信息的网络化管理与应用、档案全文内容信息的网络化管理与应用。笔者汇总所调研的情况,得到这样的信息:国内部分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基本处于档案全文内容信息的网络化管理与应用阶段。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该校于20xx年11月就创建了档案信息服务和管理系统,实现了档案馆业务流程处理和服务的全面数字化、网络化。采用综合集成技术,实现了网上预立卷和档案馆信息系统与学校各个部门应用系统的无缝连接,为档案信息资源库建设提供了快捷、高效的整合手段;采用内嵌的可自主控制的网络搜索引擎,实现了在线档案编研和信息功能,促进了档案信息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分散管理向系统管理的转化;提供了自定义查询、全文信息查询功能,实现了跨门类、跨年度、跨载体等全方位的档案信息查询和利用。从而进一步发挥和提升了档案工作在信息化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促进高校档案事业跨越式发展。

  通过调研与分析,我们把档案信息化建设成效突出学校的共同特点归纳为:领导重视、观念更新――学校领导把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并保持同步发展:基础扎实、队伍有力――不管是列入国家、省市计划的项目,还是本单位纳入规划的项目,按照分步实施的原则,在保证一期基础建设的同时,为后续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同时有一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专业队伍,具备进行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技术知识和专业能力,备足了后期发展的力量。

  2.笔者所在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笔者所在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起步于20xx年。由于历史的原因,档案分类经历了由大流水改为实体分类的过程,即合校前三所院校及校部形成的老全宗档案采用的是大流水,合校后按照原国家教委的要求,实行档案实体分类与管理。早期的工作集中在案卷、文件目录级信息录入。20xx年以来,在“利用优先、分期实施、确保质量、有序推进”的原则指导下,馆藏档案全文数字化开始起步,重点是对文书档案中重要的、易损毁的、永久保管的档案及照片档案实行图片扫描、上传。总体来看,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处于第三发展阶段的水平。事实上,目前高等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十分不平衡,全国几百所高校中,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与笔者所在学校情况类似的不在少数,基于此,笔者结合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切身体会,对加快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总体思路进行研究探讨。

  三、加快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要遵循“文档一体化、归档双轨制、确保网络安全”的基本原则,以校园信息化建设为契机,整合档案资源,逐步实现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标准化、利用服务网络化、管理工作自动化。其主要任务与实施步骤为:

  1.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1)应用系统软件建设:配置管理软件,包括文档一体化、馆藏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数据存储迁移转换及备份、网络服务等系统软件。

  (2)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应用系统软件的运行依托于相应的配套硬件设备,因此需要配置高速扫描仪、文件服务器、数据存储器等。同时学校在校园信息化建设规划中,注重解决好为档案管理系统预留相应终端接口,或进行相应的多个系统功能集成等问题。

  2.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1)电子文档收集与管理

  1)文档一体化系统建设:文档一体化是一个建立在校园办公自动化前提下的整体性工作。有了办公自动化的基础,便可以在文件产生、利用等工作过程后根据要求将电子文件通过逻辑归档的方式自动归入档案馆,通过物理归档的方式将电子文件赖以生存的系统平台、软件系统或者应用系统同时归人。

  2)集成接口系统建设:在归档单位的业务系统和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之间开发专门的接口程序,实现电子文件的网上归档。在归档过程中电子文件的数据格式、存储方式等需要根据档案馆的系统管理要求做必要的格式转化,以确保电子文件能够从业务系统迁移到档案管理系统。

  3)介质归档系统建设:介质归档是将归档单位形成的电子文件拷贝到磁盘、光盘、移动硬盘等磁介质或光介质,通过人工送交档案馆的一种归档方式。介质归档一般分为目录管理方式和原文管理方式,因此在档案信息系统中应当建立归档介质目录与电子文件目录管理系统,同时建立文件目录与全文的关联。

  (2)馆藏档案数字化

  馆藏档案数字化包括把馆藏的`纸质、照片、录音、录像、缩微等档案,通过扫描、加工、处理,转变为文本、图像、图形、流媒体等数字格式的信息,存储在网络服务器中,利用计算机及信息系统提供查询、检索和浏览。实际工作中,需要配置全文内容、照片档案扫描处理系统软件及相应的仪器设备,为全文登录及全文检索服务做好前期准备。

  (3)档案网站建设

  档案网站建设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网站建设,我们可以有计划地上载可开放档案信息,为学校和社会提供网上信息查询与利用,进一步发挥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于学校与社会的作用。从另一个角度讲,档案网站建设又是丰富馆藏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为我们拓宽了档案信息收集渠道,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下载具有保存价值、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的相关信息,从而使馆藏资源更加丰富。

  3.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

  1)制订相关的标准与制度。根据国家、省、市等关于档案信息化建设标准和规范制订学校电子信息采集、管理、存储格式标准执行细则,使之逐步纳入法制化建设的轨道。

  2)提出归档电子文件存储要求。收集、接受的电子文件与归档的纸质文件内容一致、版式一致;应用通用工具形成的电子文件收集时应注明电子文件存储格式、处理工具、版本等电子文件生成环境信息:应用非通用工具形成的电子文件,收集时应转换为通用的文字存储格式。

  4.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1)加强档案信息系统管理,确保档案数据库安全。

  (2)加强对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的监督与指导,保证所归档电子文件具有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和可读性。

  (3)档案管理系统所采用的局域网要切实与外网实行物理隔离,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

  5.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1)做好宣传

  档案馆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主动做好电子文件归档意义、归档范围和归档办法的宣传工作,除了印发相关文件外,还要具体将其应归档电子文件范围及时公布,提高全员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2)加强指导、检查与监督

  档案馆要在学校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起草和制定档案信息化建设规范和标准,每年在布置、检查归档工作中强调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同时归档。并对归档工作及时总结、通报。

  (3)加强培训工作

  首先要建立健全学校档案工作网络,加强对兼职档案员的业务培训,使其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其次,对于档案馆而言,要采取引进和培养并重的措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认真做好专职档案人员的知识更新和技能拓展,加强计算机及信息化基础知识与技术应用能力的学习与培训;二是重视计算机人才的配备,并对其进行档案专业知识培训,使之既精通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又熟悉档案业务,从而更好地开展档案信息化工作。

  四、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带给我们的启示

  1.转变观念是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前提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工作进行管理变革、流程优化和业务规范的过程,更是人才培养、观念更新、服务创新的过程。档案管理服务的创新模式要求我们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档案管理的自动化、运用现代管理理念促进档案工作的现代化、凭借网络技术促成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这些都要依托于档案信息化建设,因此,需要我们转变观念,树立现代意识,尽快搭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平台。

  2.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与学校办公自动化建设同步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离不开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大背景,因此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纳入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与学校办公自动化同步发展,依托校园网与之共同实行监管和维护,这样可以避免重复建设,同时解决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的无缝连接过渡问题。

  3.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分步实施的基本原则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持久工程,我们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全面规划、长期投入、实事求是、分步实施,才。能促进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持续发展。

  校园信息化建设方案 2

  根据《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高校档案是指高校从事招生、教学、科研、管理、基建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学生、学校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载体的历史记录。高校档案是高校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明内阁大学士邱说档案“今世赖之以知古,后世赖之以知今者也”,道出了高校档案重要的凭证作用和参考作用。校园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课余文化、舆论文化、人际关系等几个方面。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一、高校档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互渗透,相互激活

  高校档案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都是为了实现国家的教育目的和本校的培养目标。不管是高校档案还是校园文化建设,他们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对象都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高校档案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而校园文化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在管理活动中,高校档案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是由其内在属性决定的。高校档案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决定了其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性。再则,高校档案工作在创新过程中,也需要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也需要以高校档案为其基础和重要依据。高校档案为校园文化提供重要的凭证依据,而校园文化建设也可以对档案文化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明,这些都是学校档案最主要的源泉,所以说校园文化建设促进了高校档案文化的发展,反过来档案文化的发展也对校园文化建设有促进作用,他们之间相互渗透,相互激活。挖掘、整理出高校档案中的思想精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力工具。但是,目前很多高校档案部门处于相对封闭的工作状态,档案工作者对校园文化建设缺少关心;校园文化建设没有充分利用高校档案,没有充分挖掘其中包含的信息。因此,如何挖掘高校档案中的有用资料,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好务,是当前的`重要课题。

  二、高校档案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1、转变思想,提高认识

  高校领导及档案工作者要转变思想,充分了解档案管理内容,将档案管理资源应用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中,通过各种途径,为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必要条件。档案工作者要提供档案信息资源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的机会,要认清学校发展的形势,充分挖掘和整合学校档案信息资源,将最具原始、真实、直观而生动的档案资料和实物呈现在师生面前。同时,无论是档案工作者,还是校园文化建设者,都要强化档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识,提升自身工作的主动性,充分认识档案管理的文化作用,认识到档案资源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树立利用档案解决问题的意识,打破档案信息保密重于利用的陈旧观念,促进学校档案管理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2、开展档案编研,体现以德为先的校园文化主流和方向

  档案编研是档案部门根据馆(室)藏档案和社会需求,在研究档案内容的基础上,编写参考资料、汇编档案文件、参与编史修志、撰写论文专著。编研工作是档案工作中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通过编研,公布许多鲜为人知的档案史料。提炼馆藏精华,使一些不系统、零散的档案系统化、条理化、明了化。校园文化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因素,能提高学生的政治理念、科学思想和品德情操。通过编研,拓展档案专题资源来丰富校园文化新内容,深层次揭示校园文化内涵,建设具有鲜明特色和育人功效的校园文化。为校园文化提供专而精的编研成果,是高校档案工作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式。

  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学校各项工作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因此,编研选题要与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等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使编研成果对具体工作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编研首先要根据档案信息的内容,按工作需要的轻重缓急进行加工,加工整理时,按照不同信息进行分类、编目、排序,然后在此基础上介绍信息内容;其次对需要经常提供的档案信息要认真选题、选材,集中精力重点开发,使编写加工的档案信息资源更加完整系统、准确可靠、条理清晰、便于提供利用,提高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速度和质量,将档案潜在的效能转化为效益。比如通过利用档案资料编写各类规章制度汇编、重要历史图集汇编等。完善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开展校规校纪教育,激发师生的责任感、荣誉感,约束和规范师生的言行,实现自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规范,使各项规章制度转变为师生的自觉行动,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激励学生严谨治学、开拓刨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爱校热情和尊师情结,增强师生对学校的自豪感和使命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3、重视档案文化建设,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先进文化的创新基地和新文化的辐射基地。高校作为社会文化、科学文化中心,既是人类文化集中传播的地方,也是新文化的诞生地。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高校馆藏档案文化资源,在师生中开展丰富多彩、富有高校档案特色的爱国荣校的教育活动。比如挖掘高校档案文化资源,充分利用高校网络平台,办好档案信息网站,制作电视专题片或系列电视档案文化节目,及时公布档案史料,刊载档案信息,拓展档案文化的受众面,展示高校档案文化的魅力;利用高校名人档案,结合学校教风、学风建设活动,进行师德、师风建设,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努力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利用教师优秀教案,对师范生进行从师任教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利用学校发生的一些感人的先进事迹档案,通过校园网进行宣传,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帮残助困的精神;利用专家名人进校园系列活动,让学生了解最新学术动态,了解社会最前沿的热点问题,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充分了解社会,丰富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制作条幅、展板、名言警句、名人字画等,在高校档案展览室、广告栏、食堂、学生宿舍、教室、办公楼走廊、图书馆等进行文化氛围的营造,让躺在文件柜中的“死”档案,变成有用的活档案。

  4、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等层面建立完善科学的考核管理制度,树立典型,以在此方面做得好的高校带动落后学校的档案档案管理;在高校领导层面,将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纳入学校档案管理的工作范畴,落实档案信息资源开发责任。在档案部门内部,将开发档案资源,服务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工作,纳入部门工作规划,将会促使高校档案更好地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发展。

  5、提高档案管理者的素质

  校园信息化建设方案 3

  高校档案客观、真实的记录了高校发展的历史进程,为高校的进步与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也是高校各项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是衡量一所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和其他各项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如何能发挥高校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是每一位高校档案工作者所面临最紧要的问题。科学认识高校档案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是高校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一、高校档案与校园文化的涵义

  高校档案是高校校建设和发展以及从事教学、科研、党政管理以及其他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对学校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它客观、真实的记录了高校建设的创业史,再现了学校发展的全部历程和精神风貌,是高校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具有真实性、凭证性、查考性和备忘性的特征,又蕴涵记忆和延续高校自然形成的传统文化精神作用。高校档案不仅是高校校史文化的具体表现,也是高校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档案蕴涵着高校教学、科研、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及学校各个历史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出现的重要活动。高校档案真实地记载了高校光荣的历史和创业史,再现了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和全貌,它是高校文化的积淀,是珍贵的文化财富,是高校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对总结、探索和改革高校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的规律,提高教学质量、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理念和文化底蕴的一种体现,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学校全体师生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所谓人的成长,就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更新自己。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校园文化的内涵更为宽泛,其独有的时代性、互动性、渗透性、传承性、开放性特征,确立了其在高校育人中的特殊地位。大学校园文化一般由三方面组成:

  1、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指具有文化信息的物质设施和物质环境,也是大学校园文化的物质形态,它包括校园内可见的客观存在的物质。

  2、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指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并共同遵守的各种规章制度、工作守则和行为规范等。

  3、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指学校师生员工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淀起来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价值理念、办学理念等得到共同认可的一种群体意识。

  二、高校档案与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1、高校档案与校园文化密不可分

  高校档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宝贵文化资源,二者关系密不可分。高校档案和校园文化同属于社会文化范畴,两者的教育对象和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以校园为基础,以传播科学知识、文化知识、社会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为宗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高校档案也是高校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其真实性、客观性、直观性、社会性等特点决定了它必将是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中最具吸引力和有效形式的载体。高校档案工作的科学发展可以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和完善,是校园文化建设中必不可缺的重要部分,也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最有效途径。

  2、高校档案与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育人是高校的中心任务,高校的一切育人活动都必须围绕培养适应当今社会所需人才的目标而进行。树立科学发展观,贯彻“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着力提高教育质量,积极探索内涵式发展道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学校所肩负的重要使命。因此,利用好高校档案与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认识档案与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重要性认识,重视相关工作,充分挖掘和发挥档案文化和教育作用,提升档案与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使高校档案成为校园文化的有力支撑。

  (1)高校档案是良好的德育教材和生动的育人资源。

  高校档案记载了学校的发展史,校史是高校档案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记录学校创建、发展、变迁,珍贵的`历史资料,展示学校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教学成果、科研成果,凝聚着学校的办学精神、办学传统和办学理念。利用各种各种的宣传活动和校史学习,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为广大学生营造优良浓厚的学习氛围,开展以校史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作文大赛,在学生中选出优秀的学生,担任校史讲解工作。在不同时期举行校史图片展、校史影视展,开展校史文化宣传周、校史刊物征文等。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学生学习校史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真实感受学校发展的历史,让学生近距离了解学校一代代耕耘者,一步步由艰苦创业走向辉煌的历程。

  (2)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

  校园文化建设是重要的育人途径。通过优化人文环境,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使学生从中得到美好的享受和陶冶,得到人生和智慧的启迪,不断完善品格。通过组织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搭建各种平台,使学生充分展现自己,增强自信,不但满足了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需要,也能激发学生对科学艺术的兴趣,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对于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毕业生来说,也是他们得到锻炼,提高个人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从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优秀人才。

  三、高校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1、着力加强档案工作,丰富馆藏档案资源

  高校档案工作人员要增强档案意识,做好档案工作。要真实地、客观地、准确地、及时地记录下学校各方面的工作,重视档案工作,提升档案品位。经常组织档案人员参加相关业务培训,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开展档案研编和校史研究工作,通过研编,不断挖掘档案资源。紧密围绕学校教学科研等中心工作,通过网络、媒体、报告、展览等方式开展以档案内容为主体的教育活动,体现档案的时代精神、历史精神和人文精神,大力弘扬校园文化。

  2、着力加强特色档案建设,适应校园文化网络化发展

  校园信息化建设方案 4

  一、构建基于高校数字化校园平台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

  (一)严格执行信息化标准要求。数字化校园建设投入较大,影响较为广泛,信息化标准要求较高。因此,构建基于高校数字化校园平台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必须符合和遵守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各类标准以及高等学校制定的信息化标准要求,满足国家及省级教育管理部门管理、科研统计要求,以便规范地进行业务数据的采集、存储、传输、应用。须严格参照教育行业数据标准进行规范设计,如《教育管理信息高等学校管理信息》等。采用纯B/S模式实现目前主流的技术与开发语言,基于WEB的多层体系结构进行开发,流程化界面和向导式操作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依照安全要求设计合理的安全架构。

  (二)满足接入高校三大平台的相关要求。人事档案管理系统接入数字化校园,须集成到高校的三大平台,满足信息门户集成、公共数据平台集成、统一身份认证集成等功能。需要为门户开发对应的集成表现界面,并提供由该页面链接进入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相应框架的功能。可根据高校需要,从系统数据库中抽取出需要共享的数据到公共数据中心,完成数据层的集成。须为信息门户单点登录开发相应的接口程序,支持现有的高校统一身份认证系统。

  二、基于高校数字化校园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的应用

  (一)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应用基于高校数字化校园平台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进行信息化管理。

  1.全面、准确地采集人员的基本信息档案。通过基于数字化校园平台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原有的人事档案数据信息可以导入系统之中,后续可单独及批量追加信息,如教职工的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等的晋升、变更;并根据需要定义各种信息项目,便于增加、修改信息。高校教职员工也可登录系统,上传人事档案相关材料,如各类学历、学位、进修、培训、职称、获奖证书图片等数字档案,经人事部门审核后存入管理系统。这种多途径、多渠道的收集方式,促进了人事档案信息更全面、准确的收集。

  2.根据人员类别进行档案的'自动分类管理。高校因人事管理需要,对教职工进行分类管理,基于高校数字化校园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可根据教职工的分类,可自定义不同的档案类别,并能根据实际变化情况变更类别。如:在职正式、离退休、延长退休、干部、工人、技术合同、临时合同等的分类,并可在各类别间进行变动,如在职变更为退休,在职变更为调动等,从而实现一键式分类,使人员的档案管理更清晰明了、定位准确、有序规范。

  3.合同档案管理。在基于数字化校园平台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中,可导入所需的合同内容、格式,并可完成劳动合同的签订、变更、续签、终止和解除等工作;系统可上传保存合同数字图片;筛选符合相应条件的人员,批量打印合同、续签合同、解除合同通知书等等。可在系统中灵活设置合同管理中的提醒条件,如合同到期、试用到期等。并能通过系统进行合同基数统计核算,使合同管理高效、完善、及时、准确。

  4.年度考核档案管理。年度考核流程通过基于数字化校园的人事管理系统与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对接,完成年度考核表的收集归档工作及年度考核数据汇总工作。

  5.进修培训档案管理。教职工培训信息档案可批量导入系统,也可单个录入,可自定义参加培训人员姓名、编号、培训内容、培训单位、培训起止时间等,教职工可登录系统上传培训结业鉴定表等相关数字图片档案,人事管理部门审核保存归档。还可运用系统按年度、项目汇总进修培训档案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6.自动生成各类人事档案相关表格。录入到系统中的人事档案数据形成档案目录,职务职称变动、工资变动均形成变动情况登记表。人事档案转入、转出,可制作生成名册表、转递通知单等。

  7.统计分析。可对系统中教职工的相关档案信息进行统计,如学历、学位、职称、年龄、工龄等各种信息结构、变动情况的统计数据、图表,生成相关报表等。

  (二)其他教职员工对基于高校数字化校园平台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进行相关应用。根据不同人员类别,在系统中设置不同的应用权限,设定不同的操作及查阅范围。

  1.校领导。在系统中可通过文字、数字图片等浏览方式,查阅了解教职工的基本情况、学历、学位、职称、个人简历、考核等档案情况,及时、准确地掌握相关信息,为学校工作决策提供参考。

  2.部门领导。在系统中可通过文字、数字图片等浏览方式,查阅本部门教职员工基本信息、学历、学位、职称、个人简历、考核等档案情况;审核本部门教职工更新的信息和上传的各类学历、学位、进修、培训、职称、获奖等数字图片档案材料。为部门的管理、决策把关。

  3.教职工。在系统中可通过文字、数字图片等浏览方式,查阅本人的基本信息、学历、学位、职称、个人简历、年度考核结果等档案情况;上传更新图文数字档案材料,如学历、学位、职称、进修培训等。

  三、基于高校数字化校园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的维护管理

  制定基于高校数字化校园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的相关维护管理制度,以确保系统安全、高效运行。

  (一)维护计算机及网络等硬件设备,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定期检查维护计算机及网络硬件设备,及时发现、维修处理硬件设备问题。做好设备故障处理预案并有效落实。

  (二)维护系统数据信息。对基于高校数字化校园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严格的管理监控。按不同的人员管理类别,合理设置不同的应用权限。及时更新数据信息,及时审核教职工上传的新的档案信息材料,严格把关,确保档案材料信息真实可靠、充实全面、实时更新。

  (三)维护系统安全。加强防火墙保护屏障。定期、不定期升级杀毒软件、查杀计算机病毒、木马等。根据人员类别的变动情况,及时变更系统中的类别管理,确保按人员类别进行使用权限的实时更新。

  校园信息化建设方案 5

  档案信息资源是学校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其开发利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当我们把档案工作与学校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考虑时,我们就会看到档案与校园和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构建和谐校园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息息相关。

  一、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客观需要

  1.充分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是建设校园先进文化的需要

  档案信息资源,是人类生活、生产、思维方式和创造性活动及其产物的直接记录和结晶,是学校一项基础性信息资源,是宝贵的财富和资产,是特殊的文化资源。而档案部门则是汇聚、储存、加工整理这些特殊文化资源的基地,其通过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不仅使文化资源得以传承,也为新时期的先进文化建设提供了条件,学校的历史材料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模范读本,是培养优良校风,构建丰富校园文化的重要工具。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经济时代的来临,如何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人才质量,已是各高校乃至中国教育界共同面临的迫切任务,档案材料在这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建设校园先进文化的道路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2.充分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是建设校园民主政治的需要

  民主政治以信息公开为前提,随着我国政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民主意识日益增强,对于平等占有信息资源的愿望也与日俱增,从而为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提供了政治层面的需求范围与发展目标。档案信息资源作为学校的核心信息资源,是学校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信息支持与信息保障,只有充分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广大教职员工才能真正了解学校正在进行和将要进行的重大举措和发展方向,时刻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群策群力,齐抓共举,在和谐的大氛围中,为学校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贡献力量。

  3.充分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是完善校园法制建设的需要

  公平共享档案信息资源,确保应用者应有的知情权和了解权。在这些基本人权实现的过程中,也必然要求权力按照公开、公平的原则行使,从而有效防范权力腐败和权力不当行使,这样学校各项事业前进的步伐才能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有条不紊地快速迈进。

  二、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高档案部门为构建和谐校园服务的水平

  1.更新观念,强化主动服务意识

  高校档案工作者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对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树立以民为本,为民服务的思想,把大力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工作,放在促进档案事业在新时期的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为构建和谐校园服务的战略高度去认识,树立档案工作为学校的整体发展服务的意识和分工协作、资源共享的新观念,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克服“等、靠、要”的思想,破除“等待观望、坐而论道”的观念,改变“看门守摊,等人上门”的做法,以主人翁姿态积极投身到学校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中来,为促进校园先进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2.加强宣传,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

  档案部门为构建和谐校园服务的效应要通过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来体现。档案信息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就必须加大档案工作的力度,提高档案服务工作质量。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是提供优质服务的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和基础工作,是保证档案文献快速有效传播、方便使用、长期保存的一项重要手段,是高校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档案的提供利用不能只满足于一般的查阅档案,而是要进一步广泛地开发和传递信息资源,档案工作要建有自己的网站,提供更加快捷、方便的档案信息服务。

  3.丰富档案馆(室)藏,提高馆(室)藏档案的综合质量和管理水平

  构建和谐校园要有高质量的馆(室)藏档案和管理水平做支撑。这就要求我们要把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纳入科学化、规范化轨道,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档案部门开展档案利用服务工作,必须要有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的档案资料做后盾,在多层次、多渠道地收集和征集档案资料,丰富馆藏的同时,档案工作人员要把精力集中使用到档案管理的关键上,使档案管理工作速度快、质量高,为档案的提供利用创造有利的条件;建立科学的、合理的室藏结构,注意收集不同载体的档案,不仅收集文字、图表形式的纸质档案,还要收集照片、录像、VCD、磁带等音像档案和牌匾、锦旗、奖杯、奖状、证书等实物档案,这些不同载体、不同门类、不同内容的档案作为学校发展的历史见证,它们之间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印证,更加完满地反映学校各个发展时期的历史面貌。

  4.深挖资源,加快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步伐

  校园信息化建设方案 6

  一、转变学校档案管理理念,提升对建设校园文化的认知

  小学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应强化档案管理,凭借档案资源丰富校园文化体系,构建全方位的服务结构,确保顺利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一是要更新理念,树立用档观念,促使学校师生充分认识档案管理工作,了解其管理内容,把档案资源充分利用到建设校园文化的各个过程当中。小学要正确树立档案管理理念,尤其是领导层,要正确认识档案管理,挖掘学校档案在建设校园文化中的作用,构建相应文化体系。同时,加强档案交流,增加对档案管理的投入,形成有序的档案管理,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层次。二是学校要提升自身认识,加强工作主动性,认识并发挥学校档案的文化作用。目前,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受到档案管理较大的影响,但不完善的档案管理内容直接导致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不到位,制约学校发展、学生发展。所以小学的档案管理者要大力挖掘建设校园文化和档案管理内容之间的关系,全面拓展档案服务功能,主动、积极地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建设和谐的小学校园服务体系,依托档案宣传校园精神及特色教育,传播校园文化活动。

  二、优化学校档案编研,促使学校档案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档案是建设校园文化的基石,几乎每一所小学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背景,这一系列信息在学校档案中应当有记录,所以应重视在建设校园环境时利用这些档案信息,把学校特征、文化底蕴等通过各种建筑、雕塑或人文景观反映出来,赋予师生丰富的校园环境文化内涵。看似静态的景观、建筑往往能动态体现小学的理念、历史、文化,端正师生审美意识,培养其热爱校园的精神,促使其正确树立道德观、价值观,营造校园良好氛围。同时,学校档案是小学建设制度文化的依据,制度建设务必坚持以人为本,适宜的制度是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保证,是建设并发展校园文化的方向。另外,学校档案是建设校园精神文化的基础。各所小学的档案都记载着师生在各个阶段的办学过程、创业过程,记录着很多感人的、被遗忘的人、事。换言之,学校档案记录着小学自身发展历程,凝结优良校园风气,历史沉淀厚重,教育成就厚重,因而小学要结合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探索学校档案的科学精华、人文精华。小学可依托学校档案落实校园精神及特色宣传教育工作,帮助师生了解学校的发展历史、成就,化师生的责任感、荣誉感及使命感,从而提升师生的精神品位及文化素养。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档案对建设校园文化的影响

  对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的现代办公设备及信息技术的使用是小学发展档案工作的必然趋势,有助于缩短开发档案信息产品的`周期,最大限度增强档案对建设校园文化的影响,发挥档案作用。一方面,小学要建立健全档案目录、全文等数据库,实行计算机管理,自动生成档案检索工具,提高工作效率,在保护档案原件的同时方便发挥档案的作用。由于小学的技术力量、人员力量十分有限,所以可选择外包数据库建设的形式,借助外部技术力量促进小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建成学校档案数据库以后,查询档案信息的时间大大缩短,学校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周期也相应缩短。另一方面,小学应加强校园网建设,及时在校园网上开发档案信息的成果。

  在尚未普及计算机网络之前,人们依赖印刷品信息,成本很大,且时间滞后;在普及校园网以后,小学档案室就能通过校园网实时信息,不仅成本低廉,且师生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阅读档案、下载档案信息。随着校园网越来越普及,小学也应紧跟时代步伐,应用现代化的办公技术,通过管理软件实现学校档案、文书的一体化管理。且学校要重视创新档案载体,因为过去的学校档案载体以纸张为主,但时代在改变,学校档案信息载体发生本质变化,传统文字档案已经发展为声音、影像等格式,这些素材的感染力很强,本身的真实性、原始性就很强,要求学校要将新型的、充满活力的信息载体注入学校档案管理,通过集合各种形式就能使学校档案形成形象、直观、立体的表现形式,增加档案对建设校园文化的感染力。当然,实物档案、纸质档案也要妥善保存,落实相应的存档工作,助力学校档案作用在建设校园文化中的发挥。

  校园信息化建设方案 7

  对于校园网建设来说,其应用是目的,网络环境是基础,网络教学资源是核心,而人员培训与网络维护是保障,评价一个校园网的成功与否,可从下面几个环节来考虑:网络环境建设、网络畅通保障机制、网络教学资源和网络应用。

  一、校园网络的组成

  校园网不是一个自运作和自封闭的系统,也不是一个对因特网完全开放的系统,而是一个在与外界交流信息过程中保持相对独立的网络系统。其中学校办公网、虚拟图书馆、电子备课室和计算机网络教室等一般各自为一小型局域网,由一台(或多台)服务器与若干台微机工作站组成。

  二、校园网络基本框架

  虚拟图书馆

  将大量的图书资料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在资源服务器上,或通过Video服务器提供各种多媒体信息资源。学生与教师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方便的对资料进行查询、检索和使用。

  电子备课室

  为教师提供利用网络资源和各种工具进行课程设计与开发的环境。它由采集压缩系统、图像处理系统、光盘制作系统、教师备课系统、服务器和若干台多媒体计算机组成。

  学校办公网

  通过在校园网上运行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日常的管理实现办公自动化,如学生学籍管理、课程安排、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同时可在网上进行信息。

  其他应用

  如校园卡系统,利用校园网和智能卡(IC卡)技术,形成学校内部完整的校园卡系统,通过一张IC卡,可以作为学生证、上机证、借书证、电话卡、就餐卡等,使学校全面实现电子信息化管理。

  三、校园网络的规划

  如果只考虑校园网建设的网络拓扑和如何施工的方案,而不考虑如何建设资源、如何培训教师和网络管理人员以及如何应用校园网络,那么整个校园网络的建设方案是不完整的。因此,校园网网络建设方案应包括:网络拓扑结构、布线系统和设备选型方案、网络维护管理方案、资源建设方案、人员培训方案、校园网应用方案。

  1.建设原则选择

  校园网络建设是一项大型网络工程,其设计是否合理对校园网络的'未来发展和产生的效益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一般应采用“整体规划、分布实施”的方针。在网络规划时率先考虑的有三个原则:实用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和先进性原则。

  2.网络技术选择

  目前,在传统以太网基础上又出现了许多新的网络技术,典型的有:交换式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千兆网和ATM等。不同网络技术的采用将直接影响到校园网络的投资和性能。

  3.结构化布线策略

  校园网的信息通道是整个校园网的基础,校园网的设计与建设中,要首先考虑校园建筑物地理位置特点,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的建设符合标准的布线系统。只要先打好路基,才能修起通畅的高速公路。

  4.建设内容选择

  中小学校园网络要建设的内容很多,除了网络主干建设外,学校应根据经费、现有基础及人员情况详细分析需求和约束条件,选择合适建设项目。

  四、校园网的资源建设

  校园网价值的真正体现就在于丰富的软件资源,因此,资源的建设尤其重要。校园网的资源包括:

  多媒体教学资源库:提供各类CAI课件、视频点播资料、教师备课教案、多媒体素材等各类资源;

  图书情报信息库:提供全面的图书查阅和检索服务;

  管理信息库:提供全校教学、科研、行政、后勤、财务等多项管理信息资源;

  动态综合信息库:提供校内新闻,问题讨论,师生之间的E-mail交流,常用软件下载等。

  五、校园网的维护与保障

  只有保障校园网的畅通,才能应用校园网为教学服务。校园网的建设完成以后,保障工作成为与资源建设并重的任务。它涉及到:

  校园网的管理

  许多学校设有电教中心,但是传统的电教管理模式不能适应校园网的管理需要。

  日常维护

  随着校园网功能的不断拓展,日常的维护工作变得十分庞杂,网站上所有栏目都需要定期更新,而且不同栏目还要由不同的人来负责,这些工作并不是一两名计算机教师就可以完成的。

  技术人员培训

  校园信息化建设方案 8

  一、高校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高校档案是高等学校各项活动的直接记录,内容丰富、知识性强、信息价值大,它不仅是校园文化的承载体,更是高校深厚文化底蕴的构成要素和重要源头之一,能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丰富的资源。

  (一)高校档案为校园文化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高校档案真实地记录了学校的历史发展轨迹,生动地再现了学校教育、教学和发展的全程和全貌,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等诸多方面的内容,累积了学校发展各个时期的教学科研成果,它既具有真实、凭证、查考的特征和作用,又蕴涵和延续着高校自然形成的传统文化精神,为校园文化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是高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高校档案是校园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高校档案既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又是校园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学校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文化传统都可以通过不同角度的档案进行记载,用以传承历史,昭示未来。同时,校园文化的提炼、凝聚需要一个完整不间断的过程,高校档案真实、准确、完整地记录了学校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所开展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成为学校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历史备份。因此,高校档案是校园文化建设中最具吸引力和渗透力的有效形式和载体。

  (三)高校档案为校园文化的传播发挥积极作用。高校档案蕴含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是高校教育和文化发展创新所必需的营养,具有重要的学习和研究价值。可以通过建立校史馆,向全校的师生及社会各界展示学校的荣誉档案、名人档案、实物档案、声像档案等,激励年轻教师和广大学子以本校名人为榜样,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祖国的需要联系起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可通过充分的开发利用馆藏档案,把档案馆(室)建成一个档案文化研究和学习的基地,为繁荣校园文化,传播校园文化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提高档案利用水平

  随着数据库、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档案信息的服务手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档案馆借鉴相关学科数字化发展的研究成果,构建档案目录信息数据库和查询系统,有些高校正在逐步开展馆藏档案的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提高档案的利用水平。

  (一)统筹全局,合理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档案信息化是一项全局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做好统筹规划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高校档案的数量比较多,其数字化的周期也比较长,因此,根据各高校的具体情况,确定档案信息化的目标、措施、步骤与要求,分步骤、分阶段对馆藏档案进行数字化。从利用档案和保护档案的角度考虑,首先可以对学籍档案、保存比较久的历史档案、基建档案中的竣工文件等进行数字化,然后数字化其它的馆藏档案,做到合理有序,最终实现数字档案馆。

  (二)加强档案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提高档案信息化水平。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向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对档案管理员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根据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加快档案工作的发展步伐,学校要有意识地提高整个档案部门相关人员的整体素质。具体的途径有:1.引进具备档案和计算机相关知识的专业人才来充实现有的档案工作人员队伍,提高整个工作团队的业务水平;2.减少兼职档案员在各部门的其它工作量,使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档案工作中,并将其档案工作纳入到其年终考核;3.通过对档案工作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等形式的相关培训来提高业务技能,使其具备良好的档案业务素质,提高档案业务水平。

  (三)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档案信息化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它具有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实时控制,辅助设计、智能模拟、文字处理等功能,依靠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存储技术,能快速地实现信息交换、资源共享。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全校师生和社会各界提供数字化的档案信息资源,提高档案的利用水平,挖掘档案的价值,更好地服务高等教育事业,促进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三、档案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与发展

  高校档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来源,档案信息化有助于丰富馆藏档案,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方便快捷的利用方式,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

  (一)档案信息化有助于丰富档案馆的馆藏资源。档案工作服务于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有与校园文化相吻合的馆藏信息资源的.支持。随着档案信息化的发展,档案的收集不仅局限于传统的纸质档案,还应该注意数字档案的收集,高校档案馆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搜索技术直接从网上收集相关的信息。网络信息的收集则可以采用人工和网络爬虫技术相结合的方式,由于人的搜集与查找能力有限,可以利用网络爬虫技术在网络中采集符合要求的数据,然后由档案管理员对其进行初步鉴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进行标准化转换,将其依类别进行归档以充实学校的档案信息,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更多的素材。

  (二)档案信息化有助于充分挖掘档案的价值。档案的潜在价值只有通过开发利用才能显现出来,才能满足全校师生及社会各界日益增长的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目前,不少高校开展了一些档案编研工作来挖掘档案的价值,比如,通过编研学校校友名录、知名校友录为学校校友会服务;编研年鉴来记录学校的发展历程,发生的大事件等;编研重大事件专题等。由于档案馆的人员有限,加上平时的收集、整理档案等工作,使得档案工作人员很少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档案价值的进一步挖掘之中。随着档案信息化工作的不断开展,可以方便档案工作人员的日常归档工作,减少档案的收集、整理时间,使得档案工作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档案的编研工作中,充分挖掘档案的潜在价值,取得更好的编研成果。

  (三)档案信息化有助于高校优秀文化的传播。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高校的影响力也非常长久,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和环境。高校档案是高校校园文化传承和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高校师生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并具有高校校园特色的一种团体意识和精神氛围,是维系高校校园文化和谐发展进步的精神力量。通过档案信息化,档案工作人员就能根据编研工作的需要,从浩瀚的馆藏档案中快速准确地找出所需的档案信息,并找到与之关联的相关档案,开发出优秀的编研成果。这些编研成果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在高校内外广泛流传,促进高校优秀文化的传播。

  校园信息化建设方案 9

  一、规划背景

  扬州技师学院的数字化校园是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化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从而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需要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统一规划,按照规划的方案逐步实施。因此,前期的建设方案规划对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效果起着决定性意义,公司根据在多所高校与校方配合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规划经验,结合扬州技师学院的实际情况,通过该方案对扬州技师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主管单位给出数字化校园整体规划的方式和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供校方参考。

  二、规划原则

  数字化校园的规划需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目前主流的信息化技术,为学校规划一个适合学校发展需要,并在技术上选取一个相对领先,成熟的方案。

  规划的方案必须要顺应学校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不同学校有不同的发展目标,数字化校园的规划要顺应学校的发展目标,并为学校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信息化保障。如复旦大学是要建设成国内名牌,国际一流的高校,其建设的数字化校园也需要具备相应的实力。因此复旦大学采取了向港、澳、台等发达地区的著名大学学习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方式,在规划时,着重考虑了如何移至发达地区的建设模式,并以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规范学校现有的管理,行政工作方式,实现不同部门间深层次的耦合和交互。而南师大发展的目标是要建设成国内重点,国际知名的高校,所以数字化校园工程在规划时重点考虑了如何使用信息化技术帮助学校在现有教学、管理上遇到的问题,为师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并在一定程度上各个部门的资源共享。

  规划的方案必须选择先进、成熟的技术体系

  数字化校园的技术选型和实现要点,需要选取目前信息行业中先进的技术体系,保证规划的数字化校园符合行业发展的趋势并在建成后的若干年内可以持续的升级,避免因为体系的选型而造成的平台过时。在实现方法上,也应该参考目前信息化建设中各个行业的先进手段,不管是应用到企业的还是政府部门的方案,都可以作为数字化校园的参考手法。

  规划的方案要适应学校的信息化现状,使学校尽快完将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引入到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上。

  目前国内高校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阶段大多处于从校园网和部门级的管理信息系统向整体数字化校园转行的阶段,对于这类学校,进行数字化校园规划的重点是设计一个数字化校园整个框架,通过集成,兼容前期学校投资建设的各种管理信息系统,充分的利用现有资源,保护各个时期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同时对明显落后于需求和技术发展的系统进行必要的改造和升级。

  规划的方案要与学校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相匹配,保证规划的数字化校园是可实现,可建设的。

  数字化校园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并且有多种方式。对于有足够人力和财力保障的学校,可以采用整体重建的方式,采用新的统一建设的系统和平台替换学校前期建设的管理信息系统,并实现各个系统间深层次的整合,使整个学校成为一个大的URP系统;但对于更多的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必须在规划时针对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人力资源现状,确定建设的内容和方式,首先解决最关键的问题,搭建基础性的框架,并为后续的建设奠定基础,完成了这个工作,再逐步实施对各种部门级管理信息系统的改造。

  三、建设内容的规划

  数字化校园建设内容的规划,要从环境建设、资源建设、组织建设3个层次上,考察扬州技师学院现有的信息化基础和各个层次上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和重点。

  环境建设的规划

  环境建设主要包括校园网、网络中心、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IDC中心等基础设施、硬件的建设,这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前提。

  在进行方案规划时,需要全面的考察现有的环境是否符合数字化校园整体的需求,哪些地方还不足,尤其在IDC的规划上,对于数字化校园需要的服务器、存储、交换机等设备要作出配置的估算,并结合学校的投入情况,确定IDC建设的.方案。

  资源建设的规划

  对资源建设的规划主要是规划应用平台和应用系统的建设内容,以及应用系统与应用平台的集成方案。

  应用平台包括共享数据平台、身份认证平台和信息门户平台,在对应用平台进行规划时,首先需要确定这三个数字化校园在支撑平台在扬州技师学院是否有需求:共享数据平台主要实现各个部门间数据的共享使用;身份认证平台为全校的师生用户提供唯一的校园网数字身份;信息门户平台为师生用户访问全校的信息系统提供统一的入口。同时,还应该考虑平台提供支撑服务的方式,是面向全校数据、用户的集中管理还是有重点,有选择的进行集中。

  应用系统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学系统、人事系统、学工系统、科研系统、研究生系统、财务系统等。这些系统在各个部门或多或少都存在,并且在建设时间上,系统的结构上,对外服务上各异。对应用系统的规划首先应该调研现有的系统是否符合数字化校园的基本特征,也就是是否面向全校师生提供WEB服务。符合这个特征的,一般采用以少量的改造对其进行升级的方式实现和应用平台的集成。一些建设年代较早,系统结构比较陈旧的系统,就实现和应用平台的集成就需要以新的系统替代原有系统。所以,对应用平台的规划应该从现状和需求的调研开始,结合数字化校园的整体运行框架,确定建设的方式。

  组织建设的规划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需要强有力的组织机构保障,在建设开始前,必须对学校进行数字化校园的领导机构、监督队伍、实施队伍进行详细的设计,并争取到 学校主要领导的同意,在全校范围内建立起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氛围。达到整体工程人人参与的良好的效果。

  数字化校园的规划还应该考虑对用户的培训,所以在前期要考虑师生,尤其是教职工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在具体建设方案上,可以采取学校与公司的合作方式,完成用户的培训。

  四、建设阶段的规划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阶段一般划分为3个,但在不同的学校,每个学校的建设内容不同,这种差异主要来自于学校对数字化校园的需求和基础不同。

  大多数的学校在一期工程中首先实现应用平台的建设,并和各个应用系统集成集成,在二期工程中采用应用平台提供的技术框架,统一的重建落后的应用系统,在三期工程使用前沿的计算机技术开发更多的师生服务。

  而在另一些学校,由于对公共数据的要求较为强烈,因此一期工程首先完成共享数据平台的建设,建设的内容以确定数据标准,定义数据格式和数据来源为主,要求各个部门使用这套标准的数据,并通过数据库实现部分数据的共享;在第二阶段,以前期积累的数据为主,通过建设信息门户和身份认证系统实现数据的全面利用和用户的统一管理,并在第二阶段中完成各个应用系统的集成;在第三阶段中,再完成应用系统的重建。

  还有一些学校在因为建设时间的关系,在一期工程中快速的完成信息门户平台和身份认证平台的建设;再在第二阶段中完成全校共享数据平台的建设和各个应用系统的集成。

  随着开放型一卡通系统的出现,以数字化校园为基础的一卡通系统的建设方案逐渐出现,因此一些学校将开放型一卡通系统和应用平台的建设放在第一阶段,确保这两个重点工程的质量,后续再实现各个应用系统的集成。

  扬州技师学院在建设阶段的规划上,需要针对学校对数字化校园各项功能特点需求的紧迫程度,划分建设的阶段。公司建议数字化校园的切入点考虑以基础平台的建设为主,实现现有系统的集成并为后续建设的系统提供标准和规范。

  建议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计划:

  注:以上计划为建议的建设计划,具体实施计划以规划完成后双方共同讨论确定的计划为准。

  校园信息化建设方案 10

  一、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飞速发展与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以及VR(虚拟现实)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关注度最高、应用广泛延伸、影响深远的关键性技术,是各个国家为了推动经济增长与文化传播的重要把手。资讯水平的高低成为区域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教育教学信息化、VR(虚拟化)是当前人类使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使人类在最短时间里、最大空间内获取最多知识、资讯与动手能力,加速教育现代化,推动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的过程。教育技术信息化、虚拟化的普及程度的高低已成为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全国中小学发展教育信息化管理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校园信息化是国家教育信息化体系的基础,是建立在校园网络之上,以现代化手段和方法实现学校从环境(教室、机房、实训室等)、资源(音像图书、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练习题、试题等等)、到活动(包括教学、实训、各项管理、各种服务、政务办公等)的全部过程都信息化、无纸化,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实训效果、提高科研教学水平、提升管理水平的目的。

  二、学校园信息化、网络化的现状

  当前校园信息化、网络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着“重硬轻软、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校园信息化概念仅停留在硬件建设层面上,认为硬件建设起来信息化即告成功。有时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就突击做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课件,电子教案,或者就直接从网上下载一些,做为“填充物”。看起来内容很丰满,可是却是华而不实的假、大、空。这种一切不从实际出发,不从教育、教学出发,不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出发的短视,只能使多媒体资源在大多数情况下仅限于上网查找资料的功能;有的学校因教室硬件缺乏而将业已建成的数字语音室、数字多媒体教室移作它用。

  然而,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网络化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软硬件结合,形成合力,更需要每一位教职工人人参与。软件的使用能力至关重要,不懂就会惧用;对于老师的教育教学软件的培训应该走在前头。只有老师会用了,才能让教师体会到高效、简洁的教学形式。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新颖的教学方法。所以应该使得教师、教学管理部门在软件应用方面各负其责,同时与专业的教育软件企业形成更细致的分工合作、各尽其责、各得其所,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三、 校园信息化建设举措

  校园信息化建设是系统工程,因此校园信息化建设需要网络环境、应用软件系统、人员及教育信息资源的配置。校园信息化建设通常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信息化方案制定与主要硬件投入阶段。学校成立信息化、网络化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信息化、网络化建设规划方案》,《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制度》,负责经费筹措与硬件建设。

  第二阶段为信息化硬件继续建设与应用系统建设阶段。

  第三阶段为信息化建设完善和整合阶段。

  细化如下:

  1、建立健全学校信息化工作团队,提升信息化能力。要加强信息教育、教学人才梯队建设,建立有效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考核体系与激励机制,激发教师教育、教学与学习使用教学软件的积极性、创造力,使他们在教育、教学上的责任心与教学软件的应用技术方面不断提升。

  2、加大信息化、风格化建设投资力度,把重点放在信息化、网络化应用层面,目前各个学校的硬件建设能满足教学、管理的基本需求,以后工作的侧重点在于加强系统维护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软件应用方面也要增强建设力度,把重心放在信息化应用方面。

  3、通过校园信息化、网络化应用水平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效率。但目前,很多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网络化应用在数量和整体规划方面有待提高。建立以学校网站、微信平台,微博平台为信息化应用平台,以此平台为主导,在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等领域,视投入资金的多少,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渐丰富信息化应用的资源,是我们目前校园信息化网络化建设中的关键所在。

  4、建立一套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求的.、综合性校级应用的、无纸化网络办公平台,从而就能实现校内行政办公、教学管理等综合应用,以达到校内日常工作业务信息及相关资源的共享性信息化管理,实现网络无缝衔接,从而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效率。

  5、重点加大教学管理信息化应用。建立网络办公平台以及云存储平台,逐步建立教师档案信息管理、教师教学量化管理、学生学籍管理、成绩管理、学分管理、招生信息管理、教师日常管理、学生心理测评及预警管理等,各部门实时共享信息数据,减轻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6、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形成“人人参与,大家共享”的良好氛围,鼓励教师以信息化手段办公、教学,形成帮、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7、建立自身特色的校本学科信息化资源体系。以教学、教育资源库、试题库、仿真实验、实习平台、数字化图书馆、多媒体图书室信息化管理、教师电子备课系统平台为核心,综合现有的各种资源库,开发精品课程,满足教师日常教学的资源需求,丰富学生自学资源。

  8、建立制度化更新学校网站。在学校网站各种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再建设几个主题学习网站和班级主页、个人网页的链接(以学科带头人为主的学科网站)及各种即时信息平台。从而改善目前学校网站信息量少,人员参与活跃度不高,信息更新慢的情况,尝试在各年级和各学科中培养一批骨干老师及先进学生,在信息中心的统一协调指挥下,对网站相关模块的信息及时更新,加快频率。建设学校管理平台,通过对应的管理模块,实现各部门利用后台管理,及时、更新各类信息,提供公共数据查询、信息检索等服务,逐步实现教育、教学与行政管理自动化,提高各部门协同效率。充分发挥网络及云平台高效、即时的优势,使电子课件管理、各种文件传输、师生相互交流的网络化变为现实,提高教育、教学效益。

  总之,在校园信息化、网络化的建设中,校园信息化概念绝对不能仅停留在硬件建设层面上,其后的学校管理系统、教育教学资源库、虚拟实训平台、数字图书馆、学校网站、信息化工作团队等等的建立和形成,教育教学环境的信息化、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更需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工作难度更大、进度缓慢,短期内无法完成,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认识。最后,信息数字化后被存入计算机系统及云平台,如何管理好这些信息,使之发挥最大作用,是校园信息化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所以,只有搞好硬件建设之后的软件建设,才是目前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校园信息化建设方案 11

  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校园网工程

  在千兆校园网的筹建设计时,我们首先考虑三个选择,一选择1000M以太网为主干速率以100Mbps到桌面,二选择设备与性价比,设备有3COM、联想D-LINK、清华紫光等,我们选择中档的联想D-LINK交换机、朗讯的光纤和超五类双绞线,三经过投标筛选选择一家有实力的公司(技术力量强、施工好、售后服务好、工程造价低)。

  总之,建设校园网要考虑到网络实用性和今后的扩展性留有余地,因为网络技术发展的很快,现在有100Mbps交换以太网,再过不久可能就会有10Gbps交换以太网,或更新的带宽的网络。目前1000MHj到桌面是个浪费,以后1000M网络的设备会大大地降低。到那时1000M网到桌面所花的费用相当干现在100M网到费用。

  二、重视信息技术教学,实施素质教育。

  我校从1985年开设了电子计算机教学,从当时的纯计算机语言(编程)教学,发展至今的应用型教学,从当时的AP-II机分组上机操作,发展至今拥有人手一台的586以上的机型硬件环境。十几年来信息技术教学逐步规范、完善。通过实践,我们认识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开发智力,受人以渔的教学过程中实现素质教育。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把信息技术教学根据不同内容划分为理论讲授、上机实践、课外活动三种形式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

  理论讲授:根据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理论讲授作为基础知识的掌握是非常必要,但所占课时的比例应远小于上机操作实践。理论的讲授可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上机实践:上机操作的能力的训练是信息技术课的主要部分,操作之前的引导、示范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因此我们在计算机室中安装了网络教室软件,实现了广播、临控、演示等多种功能的教学手段。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启发学生创新探索,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

  课外活动:课外实践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应分程序设计和应用技术两大类进行辅导。程序设计课外活动与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相结合;应用技术的课外实践应把计算机当作信息处理的工具,让学生在整合学科的所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丰富多彩的创作和信息交流活动。如创作美术作品;谱曲或合成音乐;设计贺卡、电子信箱、公益广告、网页;通过Inter进行信息传递,资料查询等等。

  两年来,我校在组织学生参加省中学生计算机乖有考试均取得较高的通过率和优秀率,在课外活动方面组织学科竞赛,如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网页制作赛中也取得显著的成绩。

  三、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我校除了重视加快硬件建设和信息技术教学外,还进行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的教改研究,围绕着运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设计、构建主体性教学模式进行教改实验,并以点带面,逐步推进。近几年来还以语文四结合为突破口探索各络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根据主体性教学的总课题,各学科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提出相应的思路,如语文学科把整个教学进程划分为材料感知、问题讨论、新知探求,归纳迁移四个有机组成部分。物理学科提出教学三个原则:

  1、"三给"原则,即给问题、给材料、给时间;

  2、教学法、教能力原则;

  3、媒体选择的原则。数学学科提出教学程序,即:

  1、疑难情境;

  2、确定问题;

  3、提出假设;

  4、推理;

  5、验证,并进行了"问题解决"课堂教学设计研究;提出要以兴趣为中心来设计教学;提倡在活动中学习;采用发现式教学。化学科的探索是:

  1、刺激学生好奇心;

  2、思路让学生讲;

  3、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4、化学实验为学生主体参与提供了大量机会;

  5、充分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

  2、制作适合教学使用的多媒体课件;

  3、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中,构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通过教改实践,这几年来教师所制作的课件及观摩课在全国、省、市评比中也频频获奖,教改实验初显成效。

  虽然我们在运用教育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方面作了初步探索,但这只是起点,我们将继续不断地努力、完善、普及和提高。努力实现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人才。

【校园信息化建设方案】相关文章:

校园信息化建设方案03-29

信息化校园建设方案03-29

(精选)校园信息化建设方案7篇05-27

信息化建设方案10-28

信息化建设方案04-04

信息化建设方案(推荐)05-26

学校信息化建设方案05-13

[优选]信息化建设方案07-06

信息化建设方案【热】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