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校园建设方案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信息化校园建设方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信息化校园建设方案1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信息化;规划与建设
1.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意义
构建数字化应用管理环境,将有利于突破传统的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部门间和部门内的数据、资料、文件等的交互,可通过数字化校园环境准确、迅速的获取到,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将减少教职工的工作量。以我校学工处、教务处为例、两部门之间并没有形成有效的关于学生信息的共享,导致信息滞后,或者采用原始的文件共享方式(采用QQ群共享信息)。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学校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是学校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水平是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学校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标志,是学校改革与发展战略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必将为学校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2.我校信息化建设现状
从20xx年开始,国内一些重点高校如清华、北大、复旦、南大等就开始有步骤地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目前一般已建立了公共数据库平台、网上办公系统、网络教学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以及多个基于公共数据平台的管理信息系统。而大专院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最近几年才刚刚起步,并且可以投入的经费数量、技术力量与这些本科院校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2.1 应用系统现状
我校信息化起步较晚, 目前运行的信息系统比较少,主要有:数字图书馆系统、教师评测系统、网上选课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
2.2 基础设施现状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础是高带宽、高性能的校园计算机网络。目前,我校基本可以满足在校内的任何合法用户在任何时间使用任何一种计算机系统都可以进行互联网应用,这也为实现办公自动化和教学管理现代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规划设计原则与总体建设目标
3.1 规划设计原则
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的制定,涉及多个设计细节和执行环节,需要从学校整体的高度全盘考虑,并经历一个酝酿、启动、发展的过程。系统规划既要从时间上、发展上进行纵向的考虑,又要从全校各个部门以及其它校外机构的协调运作关系的横向关系上考虑;既要考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应用支持平台建设、应用系统建设、运维体系建设等建设项目的实施步骤,又要考虑这些建设项目的协调发展。
因此,要全面的实现数字化校园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目前我校的发展状况显然不适合这种全面的数字化建设。这里从我校的特点和需求出发,根据学校各个部门的需求和业务流程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分步实施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做到满足现有需求,并在5年之内不落后。
3.2 总体规划建设目标
从应用层面上看,数字化校园是一个集办公自动化系统、数字化图书馆系统、综合管理系统、网络教学系统等应用于一体的应用系统。为此,可以结合学校教学管理的实际需要,将应用系统建设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数字化校园总体框架结构设计如图1 所示。
图1 数字化校园总体框架
(1)办公自动化系统
办公自动化是一种组织网络办公、协同办公,从而提高组织内部协作效率、信息效率的软件。学校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主要要完成以下功能:1)信息通讯:公告、通知的与管理并具有办公论坛和网络投票功能;2)公文流转:满足学校领导高效率处理日常事务的工作需要,提供邮件服务、会议组织、日程安排、公文发送等功能,有效协助学校领导顺利完成各项事务;3)归档处理:系统管理员或具有权限的用户可对已经处理完毕的公文进行归档操作,归档后相关用户可进行查询、借阅等操作。对己归档的文件可以定期进行销毁,放弃归档、删除等操作。
(2)综合管理系统
综合管理系统根据我校情况,按照管理职能的不同补充以下应用系统:
1)学生管理系统:建立一个完整的学生管理系统必须收集与维护在校学生的基本信息、学籍变动信息、奖惩信息等,使全校各管理部门共享学生信息;
2)教务管理系统:学校教务工作是在教务处等部门的统一协调下进行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教学工作计划,修订并完善教学规章制度,负责学生考试和教学管理,编制课表,落实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监督,教学事故的核实和处理;
3)人事管理系统:一个完整的人事管理系统必须收集与维护教职工的基本信息,以及职称、行政职务、绩效考核、科研学术、表彰奖励、学习培训、家庭信息等信息,使全校各教职工管理部门统一共享教职工信息 并提供教职工自身信息的.查询服务;
4)资产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以固定资产的卡片管理为基本手段,建立固定资产的计算机管理网络,实现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 保证固定资产的帐、卡、物相一致;
5)档案管理系统:负责全校各类档案的管理,尤其是对纸质档案的管理并负责档案的信息化处理。主要包括学生档案、教师业务档案、固定资产备案等。
(3)数字化图书馆系统
数字图书馆是面向校园、基于先进的信息技术,拥有海量的知识资源,强大的资源管理和个性化阅读管理的网络图书馆。它将资源管理、阅读管理、海量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图书文献数字化计划,为师生创建一个自主、轻松和高效的学习环境。
(4)网络教学系统。
网络教学系统定位于为学校创建一个统一的、标准化的网络教学空间,为教师消除利用网络开展教学所需面对的技术障碍。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开设网络课程,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要学习的课程并自主进行课程内容学习。不同学习者之间以及教师和学习者之间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讨论交流。
3.3 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根据本校情况总体框架分成四个层次, 即系统基础设施层、统一应用支撑平台层、应用系统层和信息门户层。总体应用框架如图2所示。
图2 数字化校园总体应用框架
1) 系统基础设施层由数字化校园系统硬件平台( 网络、服务器等) 和系统软件平台( 操作系统、数据库等)组成。它们是数字化校园 的基础设施, 并提供数字化校园系统运行的基本环境。目前我校仅有一台接入网通公司的Windows Server 20xx服务器正在使用。
2) 统一应用支撑平台层作为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的承载平台, 提供跨平台应用框架和底层通用服务, 并为各个应用系统的运行、开发与部署提供支撑作用。
3) 应用系统层利用应用支撑平台提供的环境与服务实现各种应用系统的业务逻辑处理和信息服务, 如提供办公自动化、数字化图书馆、综合管理、网络教学等业务功能与信息服务。
4) 信息门户层为各类用户提供统一的数字化校园系统信息访问入口, 获得与其身份相应的信息服务和应用访问权限。信息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呈现、应用表示集成、单点登录访问、信息授权访问以及负载均衡服务等功能。
4.实施计划及方案
按照“分期实施”的原则,在统筹考虑的基础上,先实施重点系统,再逐步深化推广。20xx年首先完成我校办公自动化系统及综合管理系统的建设。搭建一个稳固、可扩展的标准体系和底层技术框架,构造能够满足我校数字化校园应用长期持续发展的应用平台框架。
4.1 实施思路
(1)分阶段实施:先实施重点子系统,再逐步深化推广。项目的实施统筹考虑,首先完成学校最急需、最重要的应用,根据学校现行业务运作周期的规律,确定实施的时间,同时考虑应用实施的各种内部、外部因素,制定分阶段实施计划加以实施。
(2) 技术部门和学院其他部门共同参与:项目由计算机教研室组织开发,由学院其他部门提供并确认需求,确保项目的实施结果能满足学校需要。
4.2 实施计划
具体实施计划(20xx.03-20xx.6)分项目立案、制定项目计划、项目执行、项目收尾四个阶段。项目实施的简要进程如表1所示。
表1 项目进程
序号项目阶段关键事项起始时间~完成时间阶段1项目立案,项目组成立项目组结构和成员组织结构,沟通方式工作机制,工作方法项目启动会阶段2制定项目计划同学校各部门沟通了解各部门现有流程了解项目实施流程分析各部门在项目实施中的分工及角色提出建议流程流程会审并建立文件确定数字化校园平台关键技术实现方案制作项目工作分解结构(WBS)基准计划制作项目交付物管理计划制作项目进度管理总计划制作项目质量管理总计划制作项目人员管理计划制作项目沟通管理计划确认学校各部门对项目计划的认可和配合阶段3项目执行阶段开发设计文档管理项目测试项目验收阶段4项目收尾阶段整理项目文档资料并保存项目组内部总结各部门反馈调查项目内部交接项目维护5. 预期实施效果
5.1 实施效果
按照“分期实施”的原则,在统筹考虑的基础上,先实施重点系统,再逐步深化推广。20xx年首先完成我校办公自动化系统及综合管理系统的建设。搭建一个稳固、可扩展的标准体系和底层技术框架,构造能够满足我校数字化校园应用长期持续发展的应用平台框架。
信息化校园建设方案2
关键词:高校档案;队伍建设;业务建设;拓展功能;和谐校园
构建和谐校园是维护高校稳定的必要举措,是推进高校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更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要求。做好高校档案工作,对于贯彻落实十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推动和谐校园的构建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档案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宝贵资源
档案是文化的源泉、文明的产物,大学校园是人类文化传播、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基地。高校档案是学校发展历史的缩影,是广大师生实践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是传承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载体,是学校各项活动的真实记录,没有这个记录,高校就会忘掉自己的历史,就会失去历史这面镜子和继续前进的根基。无论是教学档案、科研档案还是管理类档案,无不渗透着办学理念和良好的校风、学风,无不记载着校园变迁、创业的艰辛和师生的风采,这些宝贵的教育资源对大学生正确理想、道德、人格等的形成和发展起到巨大的激励和鼓舞作用,对广大师生员工陶冶情操、提升修养、完善个性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构建和谐校园起着知识库和信息源的作用。
二、高校档案服务于和谐校园构建的举措
1.加强档案队伍建设,为档案工作服务于和谐校园构建提供组织保障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质量的优劣以及服务于和谐校园构建程度的深浅,取决于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因此,档案队伍建设十分必要。一方面要在校内建立档案工作网络,着力选拔年纪轻、懂电脑且热爱档案事业、默默奉献的人担任学院专兼职档案管理员;另一方面要注重档案人员的继续教育,积极组织档案人员参加各类档案业务培训和高校档案协会,学习档案专业新知识、新理论以及兄弟院校先进的档案管理经验,运用现代化管理知识和先进技术设备,及时准确地提供各种档案信息,为高校育人服务,用爱心体现在每一项服务上,用满腔热情、优质服务,使档案工作这个小窗口展现出和谐校园的大风韵。
2.深化档案业务建设,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物质保证
(1)依法治档,完善制度,为构建和谐校园打牢基础
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是档案工作服务于和谐校园构建的基本条件。如,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档案室在《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及地方有关档案管理法规的基础上,结合该院的实际情况,制订了《档案收集制度》《档案统计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鉴定销毁制度》《档案安全应急处置预案》等工作制度。《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教育部第27号令)颁布以后,档案室及时对现有的'管理制度进行相应的完善和补充,修订了《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的程序和步骤收集、整理档案材料。同时,建立各类档案管理分工岗位责任制和档案工作网络,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利,以适应现代化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使该院档案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逐步走上法制化、正规化管理的轨道,为该院的和谐校园建设夯实了基础。
(2)实施“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原则,丰富馆(室)藏,积淀丰厚的和谐校园建设资源
“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原则,即归档的文件要以本单位形成的文件为主的原则,这是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乃至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原则。高校档案材料是领导正确决策、研究工作、处理重大问题的依据,做好文件材料收集是确保档案材料齐全完整的前提和基础。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执行各类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建立和完善档案征集工作机制,加大向全校征集档案的工作力度,在做好上级单位发给本校的文件材料的传阅和归档工作的同时强化本校活动所形成的文件材料的收集,注意所收集资料的内容、时间、范围的连续性、准确性、广泛性,对教师、职工、学生各个不同层面、不同内容的活动,利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收集整理,特别对于学校的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点建设项目、重要工作和重要人物以及社会媒体对学校工作的报道宣传等资料,都认真记载归档,尽可能把原始资料收集全面,整理归档,为学校的历史把关,为学校的明天积累精神财富。
(3)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规范电子文件归档,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强大阵地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办公自动化的推广,电子文件将越来越广泛应用于高校的各项工作中,根据电子文件的特殊性,充分发挥高校的各方面优势资源,研究电子档案接收、保管、利用的技术方法,制订学校档案信息管理标准,建立规范的电子文件归档程序和制度,对各种类型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等方法,积极建设相关的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尽快实现档案全文信息查询,借助校园网将一些开放的档案资料及编研成果延伸到学校的每个角落,快速、灵活、准确的查阅渠道必将吸引师生走近档案,在学校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找寻一代代教育先辈奋斗的足迹,激发师生爱岗爱校的情操和为之奋斗的决心,从而拓展档案信息的教育空间。
(4)做好档案信息编研,充分发挥档案利用效益,服务和谐校园建设
档案的价值在于利用,深层次地挖掘档案资源是档案参与和谐校园建设的关键。健全档案的检索工具,汇编各种能反映高校特色的有较高利用价值的编研材料,使档案由过去的以藏为主转化为以开发利用为主,改变过去那种看摊守业现状。如,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档案室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该院新增专业、精品课程批复、学生学历证明、职工工龄认定、审计财务问题等类档案材料利用率较高,于是在充分了解室藏和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档案中体现时代文化和该院创业精神的史料,有针对性地开展档案编研工作,编制了《学校沿革》《大事记汇编》《学院荣誉汇编》《教学科研成果汇编》《专业技术职称汇编》《历届毕业生毕业证号汇编》等编研材料,塑造了该院品牌形象服务,拓宽了服务渠道,改善了服务功能,积极主动地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信息服务,最大限度、最大范围地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充分发挥档案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该院和谐校园建设中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5)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维护校园稳定,促进和谐校园构建
学生是学校教学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建设和谐校园的主要参与者,和谐校园的构建,离不开学生个体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学生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群体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我们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个性特长。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一方面能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合理有效的危机干预机制,减少因心理问题引发的各种危机事件和校园突发事件,保持校园的安全与稳定;另一方面也能帮助高校管理者及时准确掌握、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点及现状,有针对性地制订适宜本校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使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全面素质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优良素质的形成。如,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就十分重视此项工作,20xx年拨出专款,购买了专门针对高校学生的《心海高校学生心理咨询档案管理系统》软件,成立学生心理咨询室,为每位入学新生建立心理档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与心理健康有关科学知识的普及,构建合理有效的危机干预机制,帮助他们排解离家求学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困惑,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心理势态,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各专业在制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也参照学生心理档案,使人才培养方案的适应性更好,毕业生质量更高,就业率、就业质量也稳步提高。该院连续多年荣获了“平安校园”“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全国水利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三、拓展档案的服务功能,积极参与和谐校园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发展为了师生、发展依靠师生、发展成果由师生共享,促进广大师生的全面发展,高校档案忠实地记录了学校的历史足迹,反映了学校的发展过程,是学校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如,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档案室在该院重大专项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xx年该院接受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评估办利用档案室提供的原始文件和资料,精心编制了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汇报材料,顺利通过评估并获得A等的优秀成绩;20xx年该院示范办及各系利用档案室提供的各种资料,编制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顺利通过评审,被批准为部级示范建设院校;20xx年该院档案室提供了大量翔实丰富的档案资料、多位省部级领导莅临学院检查工作照片、各类获奖证书、奖杯等实物档案,建立了学院成立60周年校庆陈列室、制作了校庆宣传画册、校庆60周年纪念光盘等,让参加庆典的20xx余名校友、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全体在校师生员工了解学院的发展历史,受到了广泛好评,扩大了学院的社会影响力。该院还利用档案编写校园名人传记、事迹,结合照片、实物等展现给学生,吸引师生走近档案,熟悉档案,通过档案了解学院的辉煌历史,感受校园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祖国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树立远大理想,热爱学院,热爱所选专业,激励他们立志创造一番业绩的雄心壮志,营造一种“让每一座建筑会说话,每一面墙都生动,每一个角落都活跃,和谐校园处处育人”的教育环境,处处体现学院的人文精神和发展历史,形成全院师生奋发向上、团结和睦的校园氛围。
在当前,高校档案工作服务大局最重要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就是为构建和谐校园服务,这不仅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期高校工作大局对高校档案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高校档案工作者应跟上时展的步伐,抓住机遇,解放思想,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加快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不断探寻新领域档案工作的发展规律,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信息化校园建设方案3
对于校园网建设来说,其应用是目的,网络环境是基础,网络教学资源是核心,而人员培训与网络维护是保障,评价一个校园网的成功与否,可从下面几个环节来考虑:网络环境建设、网络畅通保障机制、网络教学资源和网络应用。
一、校园网络的组成
校园网不是一个自运作和自封闭的系统,也不是一个对因特网完全开放的系统,而是一个在与外界交流信息过程中保持相对独立的网络系统。其中学校办公网、虚拟图书馆、电子备课室和计算机网络教室等一般各自为一小型局域网,由一台(或多台)服务器与若干台微机工作站组成。
二、校园网络基本框架
虚拟图书馆
将大量的图书资料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在资源服务器上,或通过Video服务器提供各种多媒体信息资源。学生与教师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方便的对资料进行查询、检索和使用。
电子备课室
为教师提供利用网络资源和各种工具进行课程设计与开发的环境。它由采集压缩系统、图像处理系统、光盘制作系统、教师备课系统、服务器和若干台多媒体计算机组成。
学校办公网
通过在校园网上运行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日常的管理实现办公自动化,如学生学籍管理、课程安排、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同时可在网上进行信息。
其他应用
如校园卡系统,利用校园网和智能卡(IC卡)技术,形成学校内部完整的校园卡系统,通过一张IC卡,可以作为学生证、上机证、借书证、电话卡、就餐卡等,使学校全面实现电子信息化管理。
三、校园网络的规划
如果只考虑校园网建设的网络拓扑和如何施工的方案,而不考虑如何建设资源、如何培训教师和网络管理人员以及如何应用校园网络,那么整个校园网络的建设方案是不完整的。因此,校园网网络建设方案应包括:网络拓扑结构、布线系统和设备选型方案、网络维护管理方案、资源建设方案、人员培训方案、校园网应用方案。
1.建设原则选择
校园网络建设是一项大型网络工程,其设计是否合理对校园网络的未来发展和产生的效益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一般应采用“整体规划、分布实施”的方针。在网络规划时率先考虑的有三个原则:实用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和先进性原则。
2.网络技术选择
目前,在传统以太网基础上又出现了许多新的网络技术,典型的有:交换式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千兆网和ATM等。不同网络技术的采用将直接影响到校园网络的'投资和性能。
3.结构化布线策略
校园网的信息通道是整个校园网的基础,校园网的设计与建设中,要首先考虑校园建筑物地理位置特点,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的建设符合标准的布线系统。只要先打好路基,才能修起通畅的高速公路。
4.建设内容选择
中小学校园网络要建设的内容很多,除了网络主干建设外,学校应根据经费、现有基础及人员情况详细分析需求和约束条件,选择合适建设项目。
四、校园网的资源建设
校园网价值的真正体现就在于丰富的软件资源,因此,资源的建设尤其重要。校园网的资源包括:
多媒体教学资源库:提供各类CAI课件、视频点播资料、教师备课教案、多媒体素材等各类资源;
图书情报信息库:提供全面的图书查阅和检索服务;
管理信息库:提供全校教学、科研、行政、后勤、财务等多项管理信息资源;
动态综合信息库:提供校内新闻,问题讨论,师生之间的E-mail交流,常用软件下载等。
五、校园网的维护与保障
只有保障校园网的畅通,才能应用校园网为教学服务。校园网的建设完成以后,保障工作成为与资源建设并重的任务。它涉及到:
校园网的管理
许多学校设有电教中心,但是传统的电教管理模式不能适应校园网的管理需要。
日常维护
随着校园网功能的不断拓展,日常的维护工作变得十分庞杂,网站上所有栏目都需要定期更新,而且不同栏目还要由不同的人来负责,这些工作并不是一两名计算机教师就可以完成的。
技术人员培训
信息化校园建设方案4
【 关键字 】 校园信息化建设学校管理系统资源库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xx)02(c)-0000-00
一、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飞速发展与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以及VR(虚拟现实)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关注度最高、应用广泛延伸、影响深远的关键性技术,是各个国家为了推动经济增长与文化传播的重要把手。资讯水平的高低成为区域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教育教学信息化、VR(虚拟化)是当前人类使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使人类在最短时间里、最大空间内获取最多知识、资讯与动手能力,加速教育现代化,推动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的过程。教育技术信息化、虚拟化的普及程度的高低已成为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全国中小学发展教育信息化管理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校园信息化是国家教育信息化体系的基础,是建立在校园网络之上,以现代化手段和方法实现学校从环境(教室、机房、实训室等)、资源(音像图书、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练习题、试题等等)、到活动(包括教学、实训、各项管理、各种服务、政务办公等)的全部过程都信息化、无纸化,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实训效果、提高科研教学水平、提升管理水平的目的。
二、学校园信息化、网络化的现状
当前校园信息化、网络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着“重硬轻软、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校园信息化概念仅停留在硬件建设层面上,认为硬件建设起来信息化即告成功。有时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就突击做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课件,电子教案,或者就直接从网上下载一些,做为“填充物”。看起来内容很丰满,可是却是华而不实的假、大、空。这种一切不从实际出发,不从教育、教学出发,不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出发的短视,只能使多媒体资源在大多数情况下仅限于上网查找资料的功能;有的学校因教室硬件缺乏而将业已建成的数字语音室、数字多媒体教室移作它用。
然而,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网络化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软硬件结合,形成合力,更需要每一位教职工人人参与。软件的'使用能力至关重要,不懂就会惧用;对于老师的教育教学软件的培训应该走在前头。只有老师会用了,才能让教师体会到高效、简洁的教学形式。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新颖的教学方法。所以应该使得教师、教学管理部门在软件应用方面各负其责,同时与专业的教育软件企业形成更细致的分工合作、各尽其责、各得其所,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三、 校园信息化建设举措
校园信息化建设是系统工程,因此校园信息化建设需要网络环境、应用软件系统、人员及教育信息资源的配置。校园信息化建设通常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信息化方案制定与主要硬件投入阶段。学校成立信息化、网络化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信息化、网络化建设规划方案》,《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制度》,负责经费筹措与硬件建设。
第二阶段为信息化硬件继续建设与应用系统建设阶段。
第三阶段为信息化建设完善和整合阶段。
细化如下:
1、建立健全学校信息化工作团队,提升信息化能力。要加强信息教育、教学人才梯队建设,建立有效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考核体系与激励机制,激发教师教育、教学与学习使用教学软件的积极性、创造力,使他们在教育、教学上的责任心与教学软件的应用技术方面不断提升。
2、加大信息化、风格化建设投资力度,把重点放在信息化、网络化应用层面,目前各个学校的硬件建设能满足教学、管理的基本需求,以后工作的侧重点在于加强系统维护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软件应用方面也要增强建设力度,把重心放在信息化应用方面。
3、通过校园信息化、网络化应用水平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效率。但目前,很多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网络化应用在数量和整体规划方面有待提高。建立以学校网站、微信平台,微博平台为信息化应用平台,以此平台为主导,在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等领域,视投入资金的多少,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渐丰富信息化应用的资源,是我们目前校园信息化网络化建设中的关键所在。
4、建立一套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求的、综合性校级应用的、无纸化网络办公平台,从而就能实现校内行政办公、教学管理等综合应用,以达到校内日常工作业务信息及相关资源的共享性信息化管理,实现网络无缝衔接,从而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效率。
5、重点加大教学管理信息化应用。建立网络办公平台以及云存储平台,逐步建立教师档案信息管理、教师教学量化管理、学生学籍管理、成绩管理、学分管理、招生信息管理、教师日常管理、学生心理测评及预警管理等,各部门实时共享信息数据,减轻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6、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形成“人人参与,大家共享”的良好氛围,鼓励教师以信息化手段办公、教学,形成帮、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7、建立自身特色的校本学科信息化资源体系。以教学、教育资源库、试题库、仿真实验、实习平台、数字化图书馆、多媒体图书室信息化管理、教师电子备课系统平台为核心,综合现有的各种资源库,开发精品课程,满足教师日常教学的资源需求,丰富学生自学资源。
8、建立制度化更新学校网站。在学校网站各种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再建设几个主题学习网站和班级主页、个人网页的链接(以学科带头人为主的学科网站)及各种即时信息平台。从而改善目前学校网站信息量少,人员参与活跃度不高,信息更新慢的情况,尝试在各年级和各学科中培养一批骨干老师及先进学生,在信息中心的统一协调指挥下,对网站相关模块的信息及时更新,加快频率。建设学校管理平台,通过对应的管理模块,实现各部门利用后台管理,及时、更新各类信息,提供公共数据查询、信息检索等服务,逐步实现教育、教学与行政管理自动化,提高各部门协同效率。充分发挥网络及云平台高效、即时的优势,使电子课件管理、各种文件传输、师生相互交流的网络化变为现实,提高教育、教学效益。
总之,在校园信息化、网络化的建设中,校园信息化概念绝对不能仅停留在硬件建设层面上,其后的学校管理系统、教育教学资源库、虚拟实训平台、数字图书馆、学校网站、信息化工作团队等等的建立和形成,教育教学环境的信息化、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更需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工作难度更大、进度缓慢,短期内无法完成,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认识。最后,信息数字化后被存入计算机系统及云平台,如何管理好这些信息,使之发挥最大作用,是校园信息化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所以,只有搞好硬件建设之后的软件建设,才是目前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信息化校园建设方案5
一、高校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高校档案是高等学校各项活动的直接记录,内容丰富、知识性强、信息价值大,它不仅是校园文化的承载体,更是高校深厚文化底蕴的构成要素和重要源头之一,能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丰富的资源。
(一)高校档案为校园文化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高校档案真实地记录了学校的历史发展轨迹,生动地再现了学校教育、教学和发展的全程和全貌,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等诸多方面的内容,累积了学校发展各个时期的教学科研成果,它既具有真实、凭证、查考的特征和作用,又蕴涵和延续着高校自然形成的传统文化精神,为校园文化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是高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高校档案是校园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高校档案既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又是校园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学校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文化传统都可以通过不同角度的档案进行记载,用以传承历史,昭示未来。同时,校园文化的提炼、凝聚需要一个完整不间断的过程,高校档案真实、准确、完整地记录了学校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所开展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成为学校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历史备份。因此,高校档案是校园文化建设中最具吸引力和渗透力的有效形式和载体。
(三)高校档案为校园文化的传播发挥积极作用。高校档案蕴含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是高校教育和文化发展创新所必需的营养,具有重要的学习和研究价值。可以通过建立校史馆,向全校的师生及社会各界展示学校的荣誉档案、名人档案、实物档案、声像档案等,激励年轻教师和广大学子以本校名人为榜样,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祖国的需要联系起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可通过充分的开发利用馆藏档案,把档案馆(室)建成一个档案文化研究和学习的基地,为繁荣校园文化,传播校园文化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提高档案利用水平
随着数据库、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档案信息的服务手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档案馆借鉴相关学科数字化发展的研究成果,构建档案目录信息数据库和查询系统,有些高校正在逐步开展馆藏档案的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提高档案的利用水平。
(一)统筹全局,合理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档案信息化是一项全局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做好统筹规划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高校档案的数量比较多,其数字化的周期也比较长,因此,根据各高校的具体情况,确定档案信息化的目标、措施、步骤与要求,分步骤、分阶段对馆藏档案进行数字化。从利用档案和保护档案的角度考虑,首先可以对学籍档案、保存比较久的历史档案、基建档案中的竣工文件等进行数字化,然后数字化其它的馆藏档案,做到合理有序,最终实现数字档案馆。
(二)加强档案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提高档案信息化水平。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向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对档案管理员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根据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加快档案工作的发展步伐,学校要有意识地提高整个档案部门相关人员的整体素质。具体的途径有:1.引进具备档案和计算机相关知识的专业人才来充实现有的档案工作人员队伍,提高整个工作团队的业务水平;2.减少兼职档案员在各部门的其它工作量,使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档案工作中,并将其档案工作纳入到其年终考核;3.通过对档案工作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等形式的相关培训来提高业务技能,使其具备良好的档案业务素质,提高档案业务水平。
(三)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档案信息化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它具有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实时控制,辅助设计、智能模拟、文字处理等功能,依靠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存储技术,能快速地实现信息交换、资源共享。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全校师生和社会各界提供数字化的档案信息资源,提高档案的利用水平,挖掘档案的价值,更好地服务高等教育事业,促进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三、档案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与发展
高校档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来源,档案信息化有助于丰富馆藏档案,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方便快捷的利用方式,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
(一)档案信息化有助于丰富档案馆的馆藏资源。档案工作服务于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有与校园文化相吻合的馆藏信息资源的支持。随着档案信息化的发展,档案的收集不仅局限于传统的纸质档案,还应该注意数字档案的收集,高校档案馆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搜索技术直接从网上收集相关的信息。网络信息的收集则可以采用人工和网络爬虫技术相结合的方式,由于人的搜集与查找能力有限,可以利用网络爬虫技术在网络中采集符合要求的数据,然后由档案管理员对其进行初步鉴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进行标准化转换,将其依类别进行归档以充实学校的档案信息,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更多的素材。
(二)档案信息化有助于充分挖掘档案的价值。档案的潜在价值只有通过开发利用才能显现出来,才能满足全校师生及社会各界日益增长的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目前,不少高校开展了一些档案编研工作来挖掘档案的价值,比如,通过编研学校校友名录、知名校友录为学校校友会服务;编研年鉴来记录学校的发展历程,发生的.大事件等;编研重大事件专题等。由于档案馆的人员有限,加上平时的收集、整理档案等工作,使得档案工作人员很少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档案价值的进一步挖掘之中。随着档案信息化工作的不断开展,可以方便档案工作人员的日常归档工作,减少档案的收集、整理时间,使得档案工作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档案的编研工作中,充分挖掘档案的潜在价值,取得更好的编研成果。
(三)档案信息化有助于高校优秀文化的传播。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高校的影响力也非常长久,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和环境。高校档案是高校校园文化传承和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高校师生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并具有高校校园特色的一种团体意识和精神氛围,是维系高校校园文化和谐发展进步的精神力量。通过档案信息化,档案工作人员就能根据编研工作的需要,从浩瀚的馆藏档案中快速准确地找出所需的档案信息,并找到与之关联的相关档案,开发出优秀的编研成果。这些编研成果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在高校内外广泛流传,促进高校优秀文化的传播。
信息化校园建设方案6
档案编研工作是高职院校档案部门的一项重要业务内容。档案编研工作质量和水平直接体现着档案部门的服务质量和科学水平,这项工作也在传播和促进校园文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探讨了高职院校档案编研工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紧接着剖析了高职院校档案编研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提高档案编研工作水平,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
高职院校;档案编研;校园文化;建设
档案编研工作是高职院校档案部门的重要业务内容,其质量和水平直接体现着档案部门的服务质量和科学水平。这项工作也在传播和促进校园文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信息化时代,档案编研工作可以起到更大的作用,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更多的服务和价值。如何在高职院校档案编研的过程中实现更大的价值,更改的促进校园文化发展是高职院校档案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高职院校档案编研工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作用
1.高职院校的档案编研工作储存积累并延续校园文化。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学校发展中的一个类型,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地。不仅肩负了传授知识技能的重任,更重要的是承载了文化熏陶的使命。高职院校档案馆(室)作为校园文化的记录和传承部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档案的编研工作则是档案馆(室)作为文化部门的重要业务内容[1]25。各高职院校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师生的角度出发,选取档案内容进行编研。编研的内容主要有年鉴、大事记、组织沿革、文件汇编等,这些编研成果,真实记录了一个高职院校的发展轨迹,不仅储存和记录了以前的校园文化,是人们认识和了解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为学校今后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依据和养分。
2.高职院校的档案编研工作传播和发扬校史文化。高职院校档案保存和记载了学校悠久的历史、光荣的传统和优良的校风学风。完整细致的档案编研成果不仅可以充实校史内容,还可以传播校史文化。高职院校档案部门可以充分利用校史这笔宝贵的文化财富,以史为鉴,以史励志,增强全校师生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通过了解学校的办学历程、办学传统和前辈先贤的事迹,大学生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塑造自我、磨练意志[2]97。
3.高职院校的档案编研工作繁荣和发展校园文化。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重要的存在方式,档案编研是高职院校档案部门的特色文化活动,起着繁荣和发展校园文化的作用。文化是高职院校的灵魂和核心,文化传承与创新是高职院校档案馆(室)的职责所在。高职院校档案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档案编研工作,不断提高编研质量和水平,将档案馆(室)打造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标识、文化传承的特色载体和文化创新的'重要发源地,而不仅仅是档案的保管场所。
4.高职院校档案编研工作是学校精神和服务文件的体现。高职院校档案馆(室)是学校重要的管理和服务部门,面对全校师生提供服务,其服务水平和质量代表着一所学校文化服务部门的服务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师生对学校文化服务部门的印象,档案部门的服务同时也代表着学校服务,直接影响着外界对学校服务的感受。档案编研一般都是围绕着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方面所记录的真实内容进行的,是学校精神的体现,其成果是外界了解学校风采和特色的信息来源和媒介,因此档案编研工作是学校扩大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路径,是档案部门对校内和校外提供主动服务的标志,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高职院校档案编研工作存在的问题
1.编研成果缺乏创新性和吸引力。目前,高职院校开展的档案编研工作成果主要有年鉴、校史、历年大事记、组织沿革等,这些传统的编研成果往往内容和形式单一,经典有余,创新不足。对于大学生来说,档案人员用心血和才智进行采集、整理和编纂的编研成果与一般的教科书没什么区别,读起来枯燥乏味,没有吸引力,档案编研工作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作用没能得到有效发挥。如何增强编研成果的生动性、形象性,使得编研成果更具吸引力和灵活性,提高覆盖面是高职院校档案部门在进行编研工作时需要思考的问题。
2.高职院校缺乏对档案编研的重视。高职院校缺乏对档案编研工作应有的重视,在实际的档案工作中,一些高职院校仅对档案进行保管,缺少档案信息的深层次开发,使得一些具有较高价值的档案信息长期处于休眠状态。有的高职院校虽然进行了一些档案编研,但受缺乏领导重视,缺少专业的档案编研人才,档案的结构组织不够完善等因素的限制,致使档案编研的内容太过单一,仅从学校行政管理方面入手,缺少具体的文化反思,档案编研成果难以全面反映校园文化精神。
3.档案编研工作受高职院校档案部门信息化水平局限。现在,我国的大部分高职院校档案馆(室)信息化基础设备都不够完善,档案网站建设不够全面,馆(室)藏档案的信息化水平较低,档案部门信息服务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这些现象都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档案编研工作的发展,编研工作不能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另外,高职院校档案人员普遍缺少相关的信息技术,多数只会对电脑进行简单的操作,没有利用媒体传播、多媒体技术、数码技术等信息化平台和技术来支持档案编研工作,编研成果多是以传统的纸质载体为表现形式,表现形式单一,不能跟上时代潮流的发展,影响了档案编研工作对校园文化的服务水平[3]36。
三、对提高高职院校档案编研工作,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提出的相关策略
1.突出学校特点,编纂彰显校园文化魅力的档案精品。高职院校档案编研工作必须与本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等中心工作紧密结合[4]228。在进行档案编研时,要了解师生期待的编研题材,从受众的需求出发,结合学校的办学实际和特色,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内容进行编研,形成能够展现学校办学实力、管理水平、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的编研成果,这样的编研成果内容才能有特色和深度,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才能有助于服务校园文化建设。在选题时,要注重前期调研工作,选取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社会实践性强的、师生感兴趣的课题。如可以从师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突出师生所获得的荣誉奖励和教研成果,并结合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汇编科技成果,不仅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翔实可靠的数据参考,还能激发师生树立严谨治学、锐意创新的理念,也是社会大众了解学校教学科研水平,提高社会知名度的重要媒介。在进行档案材料编写时,档案工作人员要以保证内容的质量和深度为前提,经过对档案资料进行反复提炼,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内容,努力使编研成果既具有研究性又能为领导正确决策提出依据。
2.紧跟时展潮流,助推校园文化建设。高职院校档案人员要多角度、全方位地搜集学校重大活动的资料信息,来丰富档案编研素材,拓展档案编研领域。积极寻求学校其他部门、其他高职院校档案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合作,在多方共同努力下,进行档案资料的联合编写。联合编写既能保证编研的效率和准确性,更能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奋发向上、齐心协力的良好氛围,但应注意,在与其他学校档案部门进行联合编研时,必须突出自己的馆藏特色,体现本学校的办学特点。同时要与时俱进,转变思想观念,真正认识到档案编研工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发、合理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服务。档案编研人员还需全面提高自身技能和业务素质,不仅要加强信息素养和写作技能,还要提高自身现代化技术操作能力,努力将自己打造成“复合型”专业人才,更好地致力于档案编研工作。
3.丰富编研成果形式,推进校园文化发展。目前,大学生的文化需求呈现出娱乐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档案编研工作须围绕学生的兴趣,推出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编研成果,来满足学生群体不同层次的需求。不同形式的编研成果,各具特色,有着不同的作用和功能,不能替代。如传统的以书本、图片为代表的纸质编研成果,以其直观生动、通俗易懂的优势,深受师生喜爱。以制作的校园景色明信片为例,精选的校园景色图片上配上宣传校园文化的文字,既能够生动地展现校园文化,又能提起学生的兴趣。欣赏这些校园景色明信片既能陶冶情操,又能够激发师生热爱学校,以校为家,以校为荣的热情[5]31。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职院校档案部门还可以利用档案网站,向师生提供数字化档案编研出版物。数字化档案编研出版物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形式的信息整合起来,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给读者。这种形式的编研成果更加生动、形象,更有吸引力,也就更容易激发师生阅读的兴趣,使校园文化深入人心。
4.进行档案编研成果展示,拓宽档案编研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档案编研工作能够促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高职院校档案部门应该以各种方式进行编研成果展示,更好地为校园文件建设服务。如建立荣誉室、陈列室、实物展览,提供翔实的编研材料,展示学校的发展历程,使全校教师更加了解校园文化,增强师生荣誉感和凝聚力。还可以利用大众传媒如校园广播和校报校刊,开设档案编研成果宣传专栏和版面,对有关档案编研成果进行介绍或内容连载。与此同时,新型传播媒介如校园网、微博、微信等是档案编研信息多维度、立体化、全方位传播的最佳技术平台和展示平台。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新传播媒介及时将档案编研成果送上网,拓展档案编研工作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空间。高职院校档案编研工作和校园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在促进校园文化传播和繁荣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档案编研工作还处在初期阶段,存在一些问题,对校园文化建设还没有贡献应有的力量。高职院校要加强对档案编研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档案编研工作水平,编纂彰显校园文化魅力的档案精品,丰富编研成果形式,多渠道进行档案编研成果展示,来推进校园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信息化校园建设方案7
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校园网工程。
在千兆校园网的筹建设计时,我们首先考虑三个选择,一选择1000M以太网为主干速率以100Mbps到桌面,二选择设备与性价比,设备有3COM、联想D-LINK、清华紫光等,我们选择中档的联想D-LINK交换机、朗讯的光纤和超五类双绞线,三经过投标筛选选择一家有实力的公司(技术力量强、施工好、售后服务好、工程造价低)。
总之,建设校园网要考虑到网络实用性和今后的扩展性留有余地,因为网络技术发展的很快,现在有100Mbps交换以太网,再过不久可能就会有10Gbps交换以太网,或更新的带宽的网络。目前1000MHj到桌面是个浪费,以后1000M网络的设备会大大地降低。到那时1000M网到桌面所花的费用相当干现在100M网到费用。
二、重视信息技术教学,实施素质教育。
我校从1985年开设了电子计算机教学,从当时的纯计算机语言(编程)教学,发展至今的应用型教学,从当时的AP-II机分组上机操作,发展至今拥有人手一台的586以上的机型硬件环境。十几年来信息技术教学逐步规范、完善。通过实践,我们认识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开发智力,受人以渔的教学过程中实现素质教育。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把信息技术教学根据不同内容划分为理论讲授、上机实践、课外活动三种形式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
理论讲授:根据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理论讲授作为基础知识的掌握是非常必要,但所占课时的比例应远小于上机操作实践。理论的讲授可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上机实践:上机操作的能力的训练是信息技术课的主要部分,操作之前的引导、示范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因此我们在计算机室中安装了网络教室软件,实现了广播、临控、演示等多种功能的教学手段。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启发学生创新探索,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
课外活动:课外实践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应分程序设计和应用技术两大类进行辅导。程序设计课外活动与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相结合;应用技术的课外实践应把计算机当作信息处理的工具,让学生在整合学科的所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丰富多彩的创作和信息交流活动。如创作美术作品;谱曲或合成音乐;设计贺卡、电子信箱、公益广告、网页;通过Inter进行信息传递,资料查询等等。
两年来,我校在组织学生参加省中学生计算机乖有考试均取得较高的通过率和优秀率,在课外活动方面组织学科竞赛,如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网页制作赛中也取得显著的成绩。
三、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我校除了重视加快硬件建设和信息技术教学外,还进行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的教改研究,围绕着运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设计、构建主体性教学模式进行教改实验,并以点带面,逐步推进。近几年来还以语文四结合为突破口探索各络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根据主体性教学的总课题,各学科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提出相应的思路,如语文学科把整个教学进程划分为材料感知、问题讨论、新知探求,归纳迁移四个有机组成部分。物理学科提出教学三个原则:
1、"三给"原则,即给问题、给材料、给时间;
2、教学法、教能力原则;
3、媒体选择的原则。数学学科提出教学程序,即:
1、疑难情境;
2、确定问题;
3、提出假设;
4、推理;
5、验证,并进行了"问题解决"课堂教学设计研究;提出要以兴趣为中心来设计教学;提倡在活动中学习;采用发现式教学。化学科的探索是:
1、刺激学生好奇心;
2、思路让学生讲;
3、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4、化学实验为学生主体参与提供了大量机会;
5、充分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
2、制作适合教学使用的多媒体课件;
3、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中,构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通过教改实践,这几年来教师所制作的课件及观摩课在全国、省、市评比中也频频获奖,教改实验初显成效。
虽然我们在运用教育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方面作了初步探索,但这只是起点,我们将继续不断地努力、完善、普及和提高。努力实现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人才。
【信息化校园建设方案】相关文章:
校园信息化建设方案03-29
信息化建设方案07-13
信息化建设方案10-28
信息化建设方案04-04
学校信息化建设方案07-14
信息化工作建设方案01-26
[优选]信息化建设方案07-06
2023信息化建设方案11-08
信息化建设方案【热】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