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城乡紧密型教学教研共同体建设方案

时间:2024-12-10 09:04:28 晓凤 建设方案 我要投稿

推进城乡紧密型教学教研共同体建设方案(精选16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顺利进行,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推进城乡紧密型教学教研共同体建设方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进城乡紧密型教学教研共同体建设方案(精选16篇)

  推进城乡紧密型教学教研共同体建设方案 1

  为认真落实《关于开展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意见》《关于加强与改进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经调研,在我校开展“大手拉小手文明一起走”家庭文明礼仪教育主题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大手拉小手,文明一起走

  二、活动目的

  通过家庭文明礼仪教育主题活动开展,提升广大家长文明素养,优化家庭育人环境,凝聚家校社文明礼仪共育合力,全面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

  三、活动内容

  (一)宣传文明礼仪知识,营造文明礼仪教育氛围

  依托国际家庭日,组织开展以“大手拉小手,文明一起走”为主题的家庭教育宣传周活动,宣传现代礼仪知识和礼仪文化,突出以未成年人为教育主体的“八礼四仪”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内涵。坚持将宣传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广泛宣传具有时代精神的礼仪知识和礼仪文化,营造浓厚的文明礼仪教育宣传氛围。以家长学校网上课程为依托,对家长进行“家长文明素养”、“家庭文明礼仪教育”和“文明家庭建设”等课程培训,丰富家长文明礼仪知识,增强家长家庭教育能力,提高家庭文明礼仪教育水平。

  (二)指导文明家庭建设,助力文明习惯养成

  活动期间学校将向全体学生家长推送“大手拉小手,文明一起走”倡议书,开展“与家长共话文明”活动。指导家庭成员共同制定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计划,开展家庭文明礼仪承诺活动,不断增强家庭成员的文明意识和文明习惯养成自觉性。

  指导家长与孩子共同制定《好习惯养成计划》,规范居家学习、生活、健身等活动行为。父母与孩子相互监督,相互促进,从生活小事做起,人人争做文明习惯好模范。以“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等礼仪教育为抓手,营造良好的家庭文明礼仪教育氛围,促进文明家庭建设;以“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为重点,号召家庭成员在公共场所礼貌谦让,遵守交通法规和社会公德,自觉使用文明用语,不断践行文明习惯内涵。指导家长带领孩子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走进村镇和社区参加志愿者活动,用日记、手抄报、活动照片、活动音视频等形式分享活动成果。

  (三)开展文明礼仪展示,共享文明礼仪成果

  学校将组织“大手拉小手文明一起走”活动成果展示活动,宣传推广活动开展中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表彰一批先进个人(家长)、优秀班级、文明家庭、家庭文明礼仪教育优秀案例(视频),并推送部分优秀案例参加区级优秀案例评选。

  四、活动安排

  “大手拉小手,文明一起走”主题活动,从5月至11月,共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5月):以“文明礼仪,从家长学起”为主题,以文明礼仪教育意义和文明礼仪内涵为重点,开展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家长学习文明礼仪内涵,引导家长自觉践行文明礼仪规范,提升家长文明礼仪素养,营造家庭文明礼仪教育的.浓厚氛围。

  第二阶段(6月--10月):以“文明实践,从亲子做起”为主题,以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在家庭进一步渗透文明礼仪的家庭教育理念,指导家庭实施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和文明家庭创建工程,促进家庭成员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提升。

  第三阶段(11月):以“文明成果,让家校共享”为主题,搭建“大手拉小手,文明一起走”家庭教育主题活动成果展示与分享平台,放大主题活动成果辐射范围,促进亲子师自觉养成文明的生活、学习与工作习惯,构建校园内外人人知礼仪,个个讲文明的良好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生态环境,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五、活动要求

  学校要将此项活动列入学校工作计划,与学校常规管理、未成年人文明礼仪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认真制定活动方案,责任明确到人,任务落实到人。

  推进城乡紧密型教学教研共同体建设方案 2

  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不断提升乡村学校办学水平的通知》(闽教基〔20xx〕39号)和《福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建设的通知》(榕教综〔20xx〕8号)要求,为推动我县义务教育一体化和优质均衡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在家门口“上好学”的新期盼,现就加强我县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建设,结合开展校际帮扶共建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部署,全面落实《福建省“十四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工作部署,围绕教育强县目标要求,深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进一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差距,加快推进县域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全覆盖。在“十三五”深化城区学校“小片区”管理、农村薄弱学校“委托管理”、学校标准化建设、集团化办学等管理机制改革基础上,“十四五”期间要强化县级统筹,着力推进城区学校与乡(镇)村学校建立紧密型教育共同体,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乡村学校质量提升,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到20xx年底前实现城乡学校教育共同体建设全覆盖,到20xx年共同体紧密型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取得明显成效。

  三、重点任务

  1、加快推进共同体建设。按照因地制宜、联动发展原则,加快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城区与乡镇学校结对紧密型教育共同体,采取“1+1”或“1+N”方式,全面开展强校带弱校、城乡对口支援,实现以强带弱、共同发展,不断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教育水平差距,提升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

  2、探索多种建设模式。在深化原有的城区学校“小片区”管理、农村薄弱学校“委托管理”、集团化办学、学校联盟、优质校挂钩帮扶、对口帮扶、大学区制等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基础上,结合“教育强县”任务,明确具体建设目标,积极推进融合型、共建型紧密教育共同体建设,通过“师资统一调配、课程统一安排、教学统一管理、教研统一要求、考核统一评价”等,开拓城乡学校共同成长新途径,着力打造一批示范性学区集团和新优质特色学校,形成一套特色鲜明、可复制可推广的共同体办学新模式。

  3、加强统筹。加强统筹,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方案,制定考核奖励机制,开展常态化、多样化、有实效的教育帮扶工作。共同体组建以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为主,鼓励优质教育资源比较丰富、自身乡村学校数量较少的.地区参与跨县、跨市的教育共同体建设。

  4、要把城乡一体化建设,与乡(镇)村“温馨学校”建设相结合,统一部署,共同推进。

  四、组织实施

  1、加强组织领导。县教育局将提升乡(镇)村学校办学水平作为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内容,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和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实施。

  2、加强资金保障。统筹利用义务教育学校相关经费,为乡(镇)村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开展教研、困难学生、少数民族学生慰问等活动提供保障和支持。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典型案例学校加大经费奖补力度,促进巩固提升。

  3、优化师资配置。要强化统筹,加快按编制标准配足配齐教职工,并实行动态调整。要加快推进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县域内校长教师常态化交流轮岗制度,积极推进乡镇内走教等制度,重点组织骨干校长教师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着力解决乡村学校老龄化、结构性缺编问题。要结合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建设,做好各学校领导层的配备和教师资源配置,特别要选优配强龙头学校的校长,保障共同体建设工作顺利开展。要加大支教支持力度,在支教待遇上予以倾斜。可根据受援学校办学实际情况,给予派出学校轮岗教师农村校或薄弱校支教经历认定,并在晋级评聘和评优评先上予以优先考虑。支持名优骨干教师发挥作用,县级名优教师、校长走进乡村学校讲学交流人数占各级名优教师数达20%(市级要求)以上。

  4、考核办学成效。制定教育共同体建设考核评价标准,重点考查优质资源增量与校际差距缩小等学校持续发展情况。将帮扶成效和提高本校办学水平成效作为校长、书记年度奖励性绩效考核重要内容,考核评价结果与奖励金挂钩,具体考核办法以福州市教育局出台的考核方案为准。

  5、加强督促指导。加大工作督促指导力度,将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建设列入教育督导评估体系,适时开展专项督导,强化督导评估结果运用,确保工作目标如期实现。充分运用各类媒体媒介大力宣传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先进典型,宣传老百姓身边的好学校,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做法,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乡村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五、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校际帮扶共建)建设目标

  1、第一阶段(20xx年1月起):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与罗源县教师进修学校;福清文光学校与罗源三中;实验小学与中房中心小学;凤山小学与霍口中心小学;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与鉴江中心小学;县教师进修学校第二附属小学与碧里中心小学。

  2、第二阶段(20xx年12月前):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全覆盖。

  推进城乡紧密型教学教研共同体建设方案 3

  为贯彻落实20xx年省政府民生实事任务要求,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惠面,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根据《浙江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xx〕70号)、《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落实好“新增城乡教育共同体结对学校(校区)1500 家”省政府民生实事任务的通知》(浙教办函〔20xx〕53号)和《宁波市奉化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奉教〔20xx〕97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在原有的小学5个“协作型”教育共同体、初中4个“协作型”教育共同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升格”,新确立“融合型、共建型”教育共同体(以下简称“教共体”)12对24所。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成立区教育局教共体建设领导工作小组

  区教育局成立义务段教共体建设领导小组,统一谋划、布局,领导和指导各义务段学校开展相关工作。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各科室科长、各镇(街道)教办副主任、义务段中小学校长(或书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教育局普教科,王锡权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融合型、共建型”教共体名单

  三、“融合型、共建型”教共体建设要点

  A、共建型教共体

  (一)基本定位。共建型教共体是指将乡村学校的教育教学业务委托给城镇优质学校管理,或城乡若干所学校结为紧密型教育集团办学。

  (二)组织模式。由一所城镇核心校牵头,各成员校实行“资源共享、管理共进、教学共研、文化共生、考核捆绑”的管理模式,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校特色等各方面实现共生发展。共建型教共体各自法人独立、财务独立,但工作统整,主要适宜在县域内施行。

  (三)主要建设内容

  1、资源共享。推动教共体内教师的有序流动、均衡配置、培训培养、整体评价等机制。鼓励各校培育特色学科,形成优质教师团队,引领学生发展。充分借助教育信息化的力量,整合核心校和各成员校的优质资源,实现教共体内师德建设、课堂教学、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等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管理共进。构建合作交流平台。建立以教共体核心校牵头的学校日常教学管理和学校发展通报、研讨例会制度。实施教共体内教学协同管理,做到常规制度、课程建设、教学进度、作息时间、质量检测等基本同步。组织各校名师成立学科建设指导小组,指导教共体内学校的各门学科建设。

  3、教学共研。核心校以项目合作方式接纳成员校教师参与教科研,由骨干教师帮扶成员校开展富有针对性的研究,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诊断监控机制,实施统一的质量检测管理,制定各学科质量保障制度,指导并督促各校学科教育。加强教学经验交流,提升教共体内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教师发展水平、学生发展水平。

  4、文化共生。教共体通过资源共享、活动共建、质量共评,助推文化渗透。核心校立足地域文化和学校教育资源,培育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教共体各学校通过城乡学生“手拉手”、家庭结对等形式,组织交流活动,促进城乡学生的相互了解、共同进步。教共体之间力所能及地为对方提供教育基地和实践空间。

  5、考核捆绑。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案,建立健全教共体一体化考核评价机制。教共体内各成员校在特色发展、校园文化、学科建设、教研活动、教学协同等方面实行捆绑式考核,成员校的发展情况作为核心校相关考核的主要依据。形成利益共享、荣辱与共的共同体。

  (四)政策保障。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县管校聘”和“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等政策,优化支持措施、细化捆绑考核要求,保障教共体内教师城乡合理流动。

  B、融合型教共体

  (一)基本定位。融合型教共体是指一所城镇优质学校与一两所乡村学校全面重组,融合成“一校二区”或“一校多区”,开展同步化办学。

  (二)组织模式。融合型教共体城乡各校区实行“师资同盘、教学同步、培训同频、文化同系、考核一体”的管理模式,实现一体发展。各校区合为一个法人单位,人财物重组后由教共体统一调配和使用;建立党政工一套班子,实行统一领导,可设总校长和校区校长,实行总校长负责制;各校区的学区范围相对独立。融合型教共体主要适宜在县域内施行。

  (三)主要建设内容

  1、师资同盘。建立教共体各校区内部教师流动机制,按教师配置相关要求,统筹安排,无障碍调配各校区教师。校区内因学科不足等原因造成的教师短缺,由校区间以驻教、走教形式统一调配,实现教共体各校区教师由“学校人”向“教共体人”转变。

  2、教学同步。教共体内各校区实行教学常规、教学进度、教学检测等同步。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内容实施、教学常规检查、教学质量评价以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在基本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促进各校区个性化发展。教共体各校区共建共享设施设备、课程资源等,充分依托网络设备和技术,积极开展远程教学、教研与管理。通过大型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推动教共体各校区师生交流互动。

  3、培训同频。教共体统筹教师培训工作,组织教共体培训活动,共建共享优质培训资源。建立学科教研组,开展教共体内校本研修活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更为丰富的平台。制定好教共体内部教师培养计划,组织教师开展各类教育教学研讨、评比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4、文化同系。加强教共体校园文化共商共建机制,建成标识明显的教共体文化体系。各校区在办学思想、管理理念等方面统一实施,以“移植+嫁接”的方式培育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学校文化。教共体学校通过开展城乡研学旅行社会实践、联谊互助、家庭结对等形式,共同组织交流活动,促进城乡学生的相互了解、共同进步。教共体之间互为提供教育基地和实践空间。

  5、考核一体。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案,建立健全各校区一体化考核评价机制。教共体内各校区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提升、教育特色形成、绩效奖励等方面实现全方位、一体化考核,真正形成利益共享、荣辱与共的共同体。

  (四)政策保障。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联合编制、人力社保、财政等部门,从政策、制度层面建立与融合型教共体相配套的学校管理办法、岗位设置标准、人员流动规定、绩效考核体系,确保校区办学关系不断紧密和优化。

  四、做好教共体发展五篇文章

  (一)领导核心建设文章。“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城乡学校教共体建设,首先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负责教共体的宏观事项决策和未来发展规划。核心校校长作为教共体总校长,全面负责教共体的组织运作与各项工作的管理和推动,基于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搭建共建共享平台,促进教共体内各校教育品质的整体提升。各成员校校长作为独立法人全权负责本校所有事务,根据教共体相关制度履行成员校义务,实现校际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共同进步。教共体日常组织工作可以实行轮值制,每年由1所学校负责,定期开展教共体内各项交流研讨活动。

  (二)教师发展文章。目前,城乡学校的最大差距不是硬件而是软件,而软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队伍素质。组建城乡学校教共体要打破原来单纯以校为单位的师资力量壁垒,而是要着眼于整个教共体。根据教共体建设需要,核心校和成员校共同制定教师交流方案和考核办法。一是更广泛发挥名优教师作用。名优骨干教师是整个教共体的'优质资源,优先在教共体内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二是完善支教挂职制度。在现有制度下,核心校的教师优先安排到成员校支教,成员校的新教师优先安排到核心校挂职锻炼,从而在共同愿景下,实现教师的柔性流动,整体提升教共体内部师资水平。

  (三)学生发展文章。教共体要将学生发展纳入整体工作计划,探索建立学生交流长效机制,定期互派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交流学习,多途径、多形式开展城乡学生互动体验活动。一是学习交流。通过组织学习经验交流会、分享成功学习体会等途径,架构同龄人心灵沟通的桥梁。二是活动交流。利用教共体内各校组织运动会、迎新活动、文艺汇演、科技节等机会,互派学生参加,加强联系与融合,构建学生发展共同体。三是结对交流。核心校与成员校结成年级对子、班级对子,在年级组建设、班级建设方面加强合作;学生之间结成助学对子、帮困对子,丰富学生生活体验。

  (四)教研科研文章。建立和完善教共体科研、教研机制,通过紧密型科研、教研团队与机制的建设,围绕学校管理、队伍建设、质量提升等共性问题、瓶颈问题开展项目化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整合教共体所属学校的名师、骨干等资源成立教共体中心教研组,制定统一的教研活动方案、学期教学计划、联考联测机制,实现教学进度、教学监测同步。通过送课、听课、观摩课等形式,共同研讨、交流切磋,整体提升,解决农村小规模学校教研活动不想搞、无法搞、搞不好等现实问题。

  (五)捆绑考核文章。为防止教共体学校发展“两张皮”,需要建立捆绑考核机制,使所有教共体学校捏紧一个拳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实现既“貌合”又“神聚”。捆绑考核可以采用“按照比例、逐步推进”的方式实施,如:组建初期,核心校的年度考核成绩以核心校考核成绩的80%与成员校成绩的20%构成,成员校的考核成绩以核心校成绩的20%与本校成绩的80%构成。往后,视城乡学校教共体建设实施成效,逐步加大比例。

  五、深入教共体建设的实施步骤

  (一)规范完善,统筹安排(20xx年7月-8月)

  总结梳理当前教共体建设的经验,分析当前教共体建设的优势和不足,遴选适合教共体建设条件的核心校或校区。完善教共体建设的相关政策。

  (二)成立机构,建章立制(20xx年9月-10月)

  各教共体成立理事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核心校校长(或书记)担任理事长,其他成员校长担任副理事长。理事长负责指导教共体内各项制度的制定,组织各项工作正常开展。各校区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年度工作计划、项目合作实施方案以及教师培训交流、教学管理、质量考核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三)实施推进,精细管理(20xx年10月起)

  各校区认真执行教共体内各项工作制度,依据学年工作计划和目标任务,严格日常管理,扎实开展各项活动,努力推进教共体建设取得新成效。

  (四)跟踪调研,评估指导(20xx年5月前)

  区教育局对教共体建设进行调研,完善教共体建设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教共体建设深入发展。

  (五)提炼经验,总结推广(20xx年-20xx年)

  加强过程评估,发挥诊断功能。组织教共体建设总结推进会,分享典型经验,研究解决推进中的具体问题,不断完善教共体建设配套政策,促进教共体整合纳新,不断扩大教共体建设覆盖面。

  推进城乡紧密型教学教研共同体建设方案 4

  为贯彻落实福建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不断提升乡村学校办学水平的通知》,根据《海沧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20xx——20xx年)》等文件精神,为切实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率,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引领作用,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我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义务教育共同体成员校同步发展、共赢共进,加快推进区域教育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为每个适龄儿童少年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服务。

  二、工作内容

  在原有北附学校教育集团的基础上,新组建厦门海沧延奎实验小学、厦门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厦门市海沧区天心岛小学、厦门外国语学校海沧附属学校、厦门市海沧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学校、华中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中学、东师理想厦门海沧东孚实验中学牵头,覆盖区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七大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共同体成员一般为独立法人学校。教育共同体以牵头学校校名命名为“某某学校教育集团”,成员学校加挂“某某学校教育集团成员校”牌子。教育集团制定共同体发展章程,商定共同发展愿景和具体举措,探索开展干部教师挂职交流、联合教研、课题共建共享、学生交流等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交流活动,共享先进的办学理念、成功的管理模式、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良好的场地设施设备和优质的师资团队,促进集团成员学校融合发展,互通有无、优势互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和办学层次,努力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三、实施路径

  (一)构建组织框架。教育集团由牵头校统筹,发挥牵头校的引领作用,建立校长议事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围绕科学管理制度,共同磋商集团建设中的管理问题。制定合作互助的集团发展章程,围绕教师发展、教育科研、学生活动等内容,研究制定共同体建设工作计划和项目活动内容,统筹策划、组织实施开展各项活动,及时总结集团建设的做法与经验,研究制定下阶段工作举措和活动内容。

  (二)优化管理模式。教育集团要根据具体情况,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管理模式,建立并统一管理制度,在文化塑造、品牌创建、队伍建设、管理创新、质量提升等方面整体推进,放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成员校全方位的良性互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均衡发展,让更多的学生真正享受到教育集团成员校优质均衡发展的成果。

  (三)推进教学管理。教育集团实行同步的教学管理模式。要推进规范化的教学管理,在课程管理、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学检查、教学监测、教学评估等方面充分沟通,达到基本统一。要促进优质课程资源共研与共享。在高质量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集聚各成员学校校内外资源,建设具有本教育共同体特点和地域特色的优质课程的开发、共享、配送机制,丰富学生学习经历、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四)加强师资调配。推进教育集团内部的教师统筹管理、调配和交流。通过教师交流、跨校兼课、师徒结对等形式,实现学区内各学校名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等优质师资共享,并逐步推行管理干部交流制度。

  (五)促进学生交流。探索教育集团学生培养的`长效机制,定期选派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学习交流、互动体验。开展教育集团学生研学实践、劳动实践、联谊互助等活动和学生体艺特长交流、综合素质竞赛、劳动成果展示等活动,促进学生共同成长、多元发展。

  (六)统一考核奖励。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案,委托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组织,教育局负责评估过程的指导和监督。注重增值评价和发展性评价,考查优质资源增量与校际差距缩小情况以及每所学校学生进步、教师成长、教学质量提升、教育特色形成、学校持续发展等方面。

  (七)促进特色发展。注重先进的学校文化在教育集团内部的培植和发展,大力塑造教育共同体成员校的文化品牌,在办学理念、学校文化上形成教育集团的特色。要在坚持教育集团发展一盘棋的同时,尊重各学校原有的文化特色,使各校既有共同的主体色调,又有个性化的亮点,努力形成“一校一品”。

  四、保障措施

  为保障教育集团的有效落实,区教育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局领导联系制度,组建教育集团办学指导专家组,设立专项经费支持集团的日常运作。保障骨干教师流动、优质课程开发、教科研联动、场地资源共享等方面的经费需求,加强共同体建设的过程管理,不断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定期组织召开共同体研究成果交流活动,营造良好氛围,提升共同体及成员学校的社会知晓度和影响力。

  推进城乡紧密型教学教研共同体建设方案 5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根据《浙江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xx〕70号)《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落实好“新增城乡教育共同体结对学校(校区)1500家”省政府民生实事任务的通知》(浙教办函〔20xx〕53号)文件要求,围绕以高品质建设“优学婺城·幸福城”为目标,结合我区实际,强化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打造“重要窗口”的新要求、高标准,切实把牢以城带乡、以优扶弱、优质均衡、共同发展的工作方向,通过党建统领、数字赋能、系统集成,大力推进教共体建设,将城镇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到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激发乡村学校办学活力,提升乡村学校师资、管理、质量、文化等整体水平,着力破解义务教育在均衡、质量方面“乡村弱”的突出问题,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二、工作原则

  1、坚持共享发展。充分发挥城镇优质学校教育资源优势,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推广和合成再造,形成稳定的合作机制,推动镇乡共同体学校共同发展和进步。

  2、坚持内涵发展。从注重硬件建设向注重软件建设转变,通过先进办学理念辐射、骨干教师合理交流、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教学共研、办学文化共生等策略,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品质。

  3、坚持特色发展。注重优质学校文化在集团内部的培植和发展,在尊重每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特色的基础上,激发学校主动发展的活力,逐步建立和培育特色教育项目,形成特色教育品牌,形成多元发展格局。

  三、实施模式

  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是指义务教育阶段城区或镇区优质学校(以下简称城镇学校)与乡村或镇区学校(以下简称乡镇学校)结对形成办学共同体,实现以强带弱、共同发展,提升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水平的学校发展模式。本次确定城乡教育共体新增融合型、共建型两种模式。

  1、融合型教共体。融合型教共体是指一所城镇学校与一两所乡镇学校全面重组,融合成“一校二区”或“一校多区”,开展同步化办学。融合型教共体城乡各校区合为一个法人单位,人事、财务、管理统一。各校区实行“师资同盘、教学同步、培训同频、文化同系、考核一体”的管理模式,实现一体化发展。融合后的各校区可按原学区划分独立招生;达成扶弱提升目标后,合并的.校区可重新分设独立。

  2、共建型教共体。共建型教共体是指将乡镇学校的教育教学业务委托给城镇学校管理,或城乡若干所学校结为紧密型教育集团办学。由一所城镇核心校牵头,各成员校实行“资源共享、管理共进、教学共研、文化共生、考核捆绑”的管理模式,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校特色等各方面实现共生发展。共建型教共体各成员校法人独立、财务独立,但工作统整。

  四、工作要求

  1、开展线上教学活动。新增融合型、共建型教共体具备“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工作基础。融合型教共体校区间、共建型教共体核心校与受援校间开展基于“互联网+义务教育”基础的城乡同步课堂,年内不少于2门学科,累计不少于20节。(省教育厅要求需上传学校间同步课堂的图片与课堂记录)

  2、开展线上线下教研活动。融合型教共体校区间、共建型教共体核心校与成员校间开展教师网络研修不少于8次,开展线下教研不少于4次。(省教育厅要求需上传学校、年级组、学科组间的教研活动文本佐证、网络研修图片)

  3、推进教共体教师交流。新组建的融合型教共体内校区间教师实现无障碍流动;新组建的共建型教共体核心校选派骨干教师到成员校任教,并覆盖到每一所成员校。(省教育厅需上传已交流教师的名单等基本信息,通过全国教师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复核)。

  五、政策保障

  1、突出党建引领。各共同体学校要注重发挥学校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引领党员干部教师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构建党建统领教共体建设的工作格局。融合型教共体党组织要加强统一领导、实现党建一体化;共建型教共体可组建联合党组织,常态化开展党建共建。

  2、理顺管理体制。融合型教共体建立党政工一套班子,实行统一领导;人财物重组后由教共体统一调配和使用;教师统一招聘,统一培养,跨校区无障碍调配;各校区的学区范围相对独立、保持稳定;标准化学校评估、校额认定仍以各校区为独立单元。共建型教共体内各成员校法人地位不变、经费独立核算不变、校名和行政隶属关系不变;建立共建联盟章程,制订发展规划,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3、落实经费保障。财政部门结合各地实际因地制宜支持教共体建设,保障教共体相关工作和建设经费。对推进扎实、成效明显的县(市、区)教共体,省级根据教育考核等实际情况在现有相关转移支付资金中计算相关因素体现引导。

  4、推动师资流动。教育局按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要求,加强教共体内部师资的统筹管理、调配和交流。优先满足教共体内教师的双向交流和城乡有序调动,优化教共体内各学校的师资结构。大力推动“指导师”制度,指导乡村学校学科建设和中青年教师成长;通过乡村教师到共同体学校轮训、常态化开展教师网络研修等方式,提高乡村教师的专业能力。

  5、优化激励机制。融合型教共体各校区编制、岗位、师资应统筹使用和管理,共建型教共体各学校可统筹使用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但要避免过度集中在核心校(校区)。可优先考虑教共体内流动到乡村学校任教(支教)教师的职称评聘。教共体内从城区学校(校区)流动到乡镇学校(校区)任教,视同农村学校任教经历。共建型教共体内核心校教师到成员校任教满三年且继续在乡镇学校任教,并符合高级教师职称晋升条件的,不占核心校的专业技术高级岗位结构比例。今后返回核心校任教时,应当在核定的核心校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内,重新竞聘上岗。各类评优评先比例可向承担教共体任务的核心校(校区)教师适当倾斜。可结合实际,根据教共体核心校(校区)教育履职、作用发挥、建设发展等考核情况,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对教共体核心校(校区)适当倾斜。教共体核心校(校区)要结合岗位贡献、工作量等因素,优绩优酬,向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

  6、促进学生交流。建立教共体内学生交流的长效机制,定期选派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学习交流、互动体验。广泛开展教共体内城乡学校学生研学实践、劳动实践、联谊互助等活动和学生体艺特长交流、综合素质竞赛、劳动成果展示等活动。探索融合型、共建型教共体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一体化,促进学生共同成长、多元发展。

  7、强化督导考核。教共体建设列入区域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价指标、各地教育工作业绩考核指标和学校发展性评价指标,并适时开展阶段性评估。各教共体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针对不同学段的学校建立针对性评价方案。健全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等的综合评价、增值评价和特色评价,对核心校的考核和教共体绩效评价要把教共体内乡村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作为主要依据。积极培育和塑造教共体建设区域典型和学校典型,多形式开展宣传推广,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推进城乡紧密型教学教研共同体建设方案 6

  为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柳州市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总体要求,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打造一流教育目标,构筑融安县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根据柳州市教育局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柳州市教育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20xx-20xx年)的通知》(柳教人〔20xx〕47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在已有集团化办学、学区联盟、支教轮岗、县管校聘等管理改革措施基础上,围绕“一体化”教育改革发展目标,推动教育共同体建设(以下简称“教共体”建设),推动教育组织联建、师资联育、资源联享、活动联办、服务联动、发展连抓,逐步缩小校际间质量差距,实现党建引领下的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建设目标

  围绕“城乡教育一盘棋”的工作思路,坚持和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通过搭建教育共同体,充分发挥县城优质教育资源示范引领作用,从教育行政管理、学校文化建设、管理团队培育、教育人才培养四个维度对乡村学校、薄弱学校进行帮扶,缩小城乡间教育质量差异,全面提升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整体质量,实现一流教育目标。

  三、工作原则

  (一)党建引领,主体清晰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统筹规划和组织开展教共体建设工作。县教育局统筹规划全县教共体建设工作,负责引导、调配县城优质学校参与教共体建设。各中小学校是教共体建设的主体,应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落实各项配套政策,推动教共体的建设。

  (二)人才先行,科学评价

  各教共体在人、财、物相对独立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人才交流、支教轮岗、送教下乡、线上同步教学、集体备课研课、科研能力指导等多种形式,在人才培养、学校管理等方面深入合作。教共体建设单位应当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自权利义务、合作方式、合作周期、目标任务、效果评价等内容。

  (三)统筹兼顾,稳步实施

  教共体建设重点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县教育局结合需求,对教共体成员进行调剂安排。通过人才交流、支教、调动等方式,优化教师资源在不同教共体之间或教共体内部的资源配置,促进教共体健康发展。教共体建设按照教学和管理并重,先试点、后全面的原则推进。

  四、建设时间

  20xx年9月1日至20xx年8月31日,共2年。

  五、组建任务

  按照教学和管理并重、先试点后全面的思路,以县城优质学校和乡村学校组建县域学校教共体为载体,进一步深化学区制、集团管理、轮岗交流。具体县域教共体建设学校名单具体如下:

  (一)中学

  融安县初级中学--浮石镇初级中学教育共同体。

  (二)小学

  1.融安县实验小学--泗顶镇中心小学教育共同体。

  2.融安县第二实验小学--桥板乡中心小学教育共同体。

  3.融安县第三实验小学--沙子乡中心小学教育共同体。

  4.长安镇中心小学--板榄镇中心小学教育共同体。

  注:前者为牵头学校,后者为联合学校。

  六、建设内容

  教共体学校在人、财、物相对独立的基础上,牵头学校通过人才交流、支教轮岗、送教下乡、线上同步教学、集体备课研课、科研能力指导等多种形式,从教育行政管理、学校文化建设、管理团队培育、教育人才培养四个维度对联合学校进行帮扶、引领、提升。

  (一)行政管理帮扶

  1.定期开展学校管理视导

  牵头学校主要领导每学期至少到联合单位开展1次以上的管理视导,具体指导联合学校的行政管理、文化建设、团队培育等工作。

  2.选派优秀副职、中层和教师开展支教

  牵头学校选派1名副校长和1名优秀中层干部到联合学校担任党组织书记、副校长,选派2名骨干教师到联合单位开展支教,骨干教师则安排担任班主任、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等职务。联合学校则推选1名副校长、1名中层干部到牵头单位进行跟岗学习。

  支教或跟岗学习选派期限为2年,满1年后双方派出人员可重新选派,也可以根据学校情况及本人意愿继续留任。

  轮岗支教期间,个人组织人事关系不变更;牵头学校选派的副校长到联合学校担任党组织书记期间,党组织关系转至联合学校。

  (二)骨干教师培养

  各乡镇学校从服务期满的小学全科教师或者35岁及以下尚未参加过支教轮岗的教师中遴选3-5人到县城学校跟岗学习2年,由县城学校安排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骨干教师与其开展“师徒结对”,对其进行跟踪培养,每学期至少上1节的公开汇报课。其中,联合学校选派的跟岗教师直接到牵头学校跟岗,非联合学校选派的跟岗教师由县教育局统筹安排到其他相应的县城学校。

  各学校具体遴选人数,待县城学校公开选调工作结束,再根据各学校教师参与选调的情况另行确定。

  乡镇学校选派的跟岗教师,跟岗学习期间其个人组织人事关系调入跟岗学校,跟岗期满后原则上重新调回派出单位。

  (三)教育科研帮扶

  1.集体备课研课。每学期,牵头学校要组成学科专家团队,到联合学校指导教师开展至少1次以上的集体备课研课。年内要覆盖所有学科。

  2.送教下乡活动。每学期,牵头学校要选派优秀教师到联合学校开展至少1次以上的送教活动。年内送教科目必须覆盖所有学科。若无法正常开展送教活动的,可以以线上同步教学方式开展。

  3.教师集中培训。每学期,牵头学校要充分利用开学前教师培训时机,指导联合学校开展好面向全体教师的培训。

  4.教育科研立项。每学年,牵头学校要号召教师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联合学校要鼓励本校教师积极参加牵头学校教师组织开展的教育科研立项工作。年内争取至少有1个学科1人以上参与县级及以上课题申报。

  七、工作要求

  (一)坚持党建引领

  围绕“发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的工作思路,做好“党建+”文章。发挥党建在教共体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把党建工作与师资培养、教学教研、学生德育等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中积极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改革融合互进,实现党建引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强化“联建·共享”理念

  强化教共体的机制性联系,围绕“一体化”发展的教育改革目标,推动教共体间组织联建、党员联育、资源联享、活动联办、服务联动、发展联抓,牢牢把握学校党建与教学业务相互贯通、同频共振、协调推进的工作理念,推动教共体党建资源、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共建共享。

  (三)重视师资培养

  牵头学校要选派优秀教师组建学科团队,通过送教、名师工作室、网络教研、线上同步互动课堂等方式推动教共体内教学研一体化建设。还可以通过师徒结对、集体备课、接收联合单位派出的`骨干教师跟班学习等方式支持联合学校人才培养。牵头学校开展校本研修时,应包含联合学校教师。

  (四)加强学校管理

  牵头学校选派的领导干部是中共党员的应当进入联合学校党组织班子。牵头学校应就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对联合学校进行分类培训指导,对联合学校教师科研课题评比、师生竞赛等提供技术支撑和专业指导。加强对联合学校学生学情的分析研究,制定并实施精准的解决措施。

  八、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教共体建设是服务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的重要举措,涉及系列体制、机制建立和创新,工作任务重,实施难度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协作和学校参与。局人事股负责教共体建设改革的具体实施,做好系统内资源调配,支持教共体建设单位创新有效工作;局党办、教育股、师培中心、教研室、电教站则根据本股室工作职责做好教共体建设单位相关建设的业务指导;局财务股负责做好教共体建设的资金保障;教育督导室负责将教共体建设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对相关单位的专项督导考核。

  (二)加大经费保障,促进改革成效

  1.核拨教共体建设经费。为确保教共体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每年从融安县教共体工作经费中安排1万元给牵头学校,主要用于推动工作开展。每年定期对教共体建设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年度经费拨款依据。

  2.核发教共体建设下派人员补助。根据柳州市教育局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柳州市教育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20xx-20xx年)的通知》(柳教人〔20xx〕47号)精神,对牵头学校派出人员,除按照《柳州市中小学教师队伍轮岗交流工作方案》享受相应标准的工作补助和按照实际工作时间认定支教经历外,每人每月核发200元的教共体建设专项补助,每年按10个月核发,所需经费从融安县教共体工作经费支出。

  (三)强化考核监督,保障工作实效

  参与本次教共体建设的单位要根据本方案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并切实加大对教共体建设工作宣传,尤其是要让广大青年教师充分认识到参与到牵头单位的跟岗学习,是提升能力、促进发展的最有效途径,进而激发参与跟岗学习的积极性,以确保计划顺利实施。各单位在开展年度评优评先时,优先考虑参与教共体建设的轮岗支教人员。每年还将开展优秀轮岗支教教师评比,给予表彰。

  推进城乡紧密型教学教研共同体建设方案 7

  为落实《浙江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xx〕70号)、《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落实好“新增城乡教育共同体结对学校(校区)1500家”省政府民生实事任务的通知》(浙教办函〔20xx〕53号)和《玉环市教育局等四部门关于印发玉环市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玉教〔20xx〕30号)工作要求,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结合玉环教育实际,特制定本考核评价方案。

  一、考核对象

  全市各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学校。

  二、考核办法

  (一)考核形式

  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从常态化工作、项目评估、特色发展等三个方面,采用自查自评、实地考核和组织评审相结合的.方法实施两级评价、两次评估。每学期各开展一次常态化工作评估,每年11月份和次年6月份分别对各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学校按学年进行第一学期评估和第二学期评估,每学期各开展一次常态化工作评估,两次常态化工作考核得分各按30%计入总分;学年末的项目评估或特色发展评估总分40分,按实际考核得分计入总分。

  融合型教育共同体、共建型教育共同体核心校和成员校的常态化工作考核结果按照1:1进行赋分,项目评估考核结果按照7:3进行赋分,学校特色发展考核结果按照3:7进行赋分;协作型教育共同体核心校和成员校的常态化工作考核和项目评估考核结果同等赋分。

  (二)考核程序

  1.项目申报。学年初,核心校结合成员校实际共同商议确定帮扶项目,成员校在充分征求核心校意见后确定符合本校实际的特色发展方向,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并分别填写《玉环市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帮扶项目申报表》(附件3)、《玉环市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学校特色发展申报表》报市教育局审核备案。

  2.自查自评。各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学校对照《玉环市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学校常态化考核评价指标》进行自查自评,并于当年的11月10日和次年6月10日前分别将学期自评情况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对照《玉环市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学校特色发展和帮扶项目考核评价指标》进行自查自评,并于次年5月30日前将自评情况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

  3.考核评价。学年末,由市教育局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领导小组组织开展评价考核工作。根据学校自评报告,采用现场督查、组织评审等方式,对常态化工作、帮扶项目和特色发展实施成效进行评审,并汇总考核结果。

  三、考核结果

  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考核成绩按照一定比例计入学校学年度考核结果中。融合型教育共同体、乡镇中心小学与下属完小结对模式的共建型教育共同体,实行全方位、一体化考核;其他共建型教育共同体,按常态化工作、项目评估、特色发展分别赋分,实行捆绑考核;协作型教育共同体,主要对常态化工作、项目评估进行捆绑考核。

  对工作成绩突出的教育共同体学校,市教育局将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对工作成效特别显著的典型经验,市教育局将适时通过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进行推广。

  推进城乡紧密型教学教研共同体建设方案 8

  一、活动意义:

  通过活动,进一步促进教师围绕主题研究课堂,研究教法,促进教研共同体学校之间教师的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通过“共同互动、共同互助、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教研共同体建设,促进共同体学校相关学科提升教研水平,并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的:

  1.围绕教研主题,通过观课议课与讲座,研究课堂,研究学生,探索小学数、英利用“智慧教室”终端教学的教与学规律,从而提高小学数、英的教学质量。

  2.通过教研活动,搭建学习交流与分享经验的平台,引领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及方法上改进,提高数、英利用“互联网+终端”教学的有效性。

  3.通过实践运用,探索“智慧教室”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有效探索探索的深度融合,如何在信息化教学的课堂中渗透学生创新素养的教育。

  三、活动主题:

  “‘智慧教室’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四、活动形式:

  采取优秀青年教师研讨课,骨干教师讲座,授课教师自评、听课教师参评,相关领导总评相结合,共同体学校领导和语、数、英教师广泛参与的形式。

  五、活动内容:

  (一)研讨课:共两人做课,做课内容分别是:

  1、蒙耀老师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几分之一》。

  2、陈瑞老师小学英语外研版四年级,四模块一单元《Module4 unit1Do you want some rice?》

  (二)主题讲座

  丁有志老师专题讲座:《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学助手的使用》。

  (三)研讨活动:

  1、授课教师自评及观课教师他评、教研员总评。

  2、交流“如何利用移动终端上好一节课?”。

  六、活动参与对象:

  市二十六小、市九小、市三小、市十中小学部等4所学校,大学校数学教师各5-8位,小学校数学教师各3-5位,全体英语教师,及共同体学校主管教学副校长。

  八、活动时间、地点

  20xx年11月31日(星期三)2:20签到,2:35上课,市二十六小“智慧教室”(东校区二楼)。

  九、活动要求

  1.请相关学校根据活动要求,认真组织相关学科教师按时参加教研活动。参会老师围绕主题搜集相关资料,结合课堂教学准备发言。

  2.活动结束后,授课教师在课后上交纸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各一份及电子稿,所有参加活动老师撰写活动心得或者体会,电子版在相关学科QQ群里分享,纸质版交给本校具体负责老师保存(教导处)。

  3.请学校后勤负责活动场地、设备的准备和调试,并做好活动期间的后勤保障工作。

  推进城乡紧密型教学教研共同体建设方案 9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落实好“新增城乡教育共同体结对学校(校区)1500家”省政府民生实事任务的通知》(浙教办函〔20xx〕53号)精神,为扎实推进我区20xx年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结对帮扶工作,不折不扣完成年度帮扶工作任务,落实《衢江区教育局关于印发<20xx年衢江区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调整方案>的通知》(衢江教〔20xx〕31号)和《衢江区教育局关于成立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衢江教〔20xx〕32号)要求,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具有衢江特色的教育共同体建设模式和有效运行机制,确保教育教共体取得实效,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激发办学活力、促进我区乡村教育振兴,打造衢江教育新亮点,特制定本考核办法。

  一、考核评价对象

  衢江区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所有结对学校,详见《衢江区教育局关于印发<20xx年衢江区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调整方案>的通知》(衢江教〔20xx〕31号)。

  二、考核评价目标

  以“新增城乡教育共同体结对学校(校区)1500家”20xx年任务完成核验标准为依据,严格按照时序完成年度结对帮扶各项任务;以过程性考核为手段,督促各教育共同体常态化运行,实现教共体内“资源共享、管理共进、教学共研、文化共生、考核捆绑”;以结果性考核为导向,促进教育共同体结对帮扶工作取得实效,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切实提高结对受援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实绩。

  三、考核评价原则

  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实施针对性评价,注重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的综合评价、增值评价和特色评价,对教育核心校的绩效评价以教共体(受援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为主要依据。

  四、考核评价内容

  考核评价以核心校与成员校在资源共享、管理共进、教学共研、文化共生和考核捆绑等方面为主要内容和指标。考核指标见附件。

  五、考核评价程序

  考核评价工作从20xx年1月1日开始,以三年为一个周期,每年度进行一次。年度考核评价工作分自查自评、学期评价、年度总评三个步骤。

  (一)自查自评:各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认真对照标准,逐项逐条对每学期教共体工作进行自查自评打分,分别于每年6月30日、11月30日以前向区教育局提交自查自评报告。

  (二)学期考评:在各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自评的基础上,区教育局组织考核评价小组,按照考核评价指标,对教共体每学期的办学情况进行考核评价打分。

  (三)年度总评:区教育局组织专家评审小组,结合自评、学期考评、区教育局相关科室日常考核情况,对教共体年度办学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打分。

  推进城乡紧密型教学教研共同体建设方案 10

  一、指导思想

  为了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坚持以新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教师为研究主体,推进共同体学校教育均衡发展,满足我县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让更多的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在认真学习《靖边县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八个统一”实施细则》,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大力加强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学习,共同体学校充在分交流的基础上,本着平等、互助、民主、尊重的原则,遵循教师成长和培养的规律,结合我校实际,将教学、教研、校本研修等工作全面整合,务本求实、从小处着眼,围绕课堂教学,从常规工作做起,增强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研修目标

  依据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和完善校本研修工作,立足教研,聚焦课堂,转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师执教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切实解决或研究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努力使我校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充满活力的反思型、科研型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1、制定共同体学校教研机构建设性意见和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的管理与要求,并积极组织实施。

  2、强化教师研修的培训力度。建设一支师德优、技能强、素质高的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创建优质教育保驾护航。

  3、、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为抓手,以校本研修为载体。组织教师全员参与校本研修,积极在共同体内进行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育叙事、教学反思、导学案编写、课件制作、微课制作、课题研究等方面进行交流,评优征集,汇编成册。

  4、实行校园文化一体化,促进六校文化互补。充分挖掘六所学校的历史积淀,做到文化交流,优势互补,形成各自特色的校园文化。

  三、研修重点

  1、加强校本教研有关经验材料及各类教育专著的学习,以读教育专著为依托,打造“书香校园”。

  2、交流教学反思。坚持进行教学反思,并进行课后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能力方面的研究,做到课后有反思,阶段有反思,学期有反思。

  3、交流教案(包括周前备课的教案),要继续扎实有效的开展周前备课,集体备课活动,进一步改善集体备课的内容和方法,尤其是要探讨作业设计、教学预设,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备出有特色、讲实效的课。认真开展案例研究,确立以学科教研组为课例研究的实体和中心,以随堂课、研讨课、观摩课为主要范例开展案例研究。

  4、加强对课标的学习研讨,集中学习新课程的理论,确立新的育人理念,提高认识,提升理论水平。对教学模式的'研讨,形成独有的、适合我校的教学模式去推广。

  5、认真组织开展“精品课”展示活动,如“领导上展示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普通教师上达标课”等系列活动,深入研究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

  四、研修措施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需要我们及时总结成功的经验与做法,讨论新问题,研究新对策,因此我们要不断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共同体学校将重点学习教育理论以及上级有关文件,领会其精神实质,明确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及具体要求,使各位教师弄清新课程标准内容,理解学科教学的性质、地位、理念及目标,正确把握学科教育的特点,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学科课程。

  专任教师除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和学校的集中学习外,个人有学习、研修、提高计划。在教师中开展读书活动,每学期至少细致读一本教育教学书籍。更新教师的知识观、课程观、教师观,全面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通过校本培训,使教师把学习理解为一种现代生存状态,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

  2、抓好教师的业务学习

  制定周密的业务学习计划,每周三晚业务学习以“统一主题,集中学习”为原则,确保学习有计划、有内容、有讨论、有中心发言人、有记录、有实效、有检查。要做到:

  (1)自学与集体学习相结合;

  (2)学习与交流心得相结合;

  (3)自己学习与讲座指导相结合。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既要有摘记,又要写下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学校定期检查,并在学期末进行评比。

  3、营造良好的研修氛围

  共同体学校将把校本研修与教育教学、业务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出发,通过培训解决学校和教师的具体实际问题,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

  (1)学校围绕新课程的深入实施,以教研组组织主题性的反思教学实践活动,引领教师用新的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成长,反思自己的发展。及时记录自己的反思所得。精彩的一刻、难免的失误、新颖的设想,并从中捕捉典型,撰写案例、设计反思、论文等,指导教学实践。反思每学期不少于5篇。

  (2)建立电子备课室无疑是给教师创造了更先进的研修条件,有疑难可以上网与共同体学校同行对口教师进行交流,思路更宽了,问题也更容易解决了。

  4、开展教师培训学习后的汇报分享活动

  为促进教师的进步,努力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要求学科教师互相听评课,形成大家都深入课堂研究教学的良好氛围。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学习,结合听课的收获和自己的感想,写出学习汇报材料,上好汇报课,带领教师吸纳教育新理念、新方法,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达到“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益。

  5、开展网络研修活动。充分利用网络直播系统,发挥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等教育资源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提高研修质量,组织教师开展网络阅读交流活动,鼓励教师建立博客撰写网络日志,丰富教师成长档案袋内容;组织教师围绕典型课例开展网上议课活动,帮助教师诊断课堂、研究课堂、改进课堂,丰富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知识;组织教师开展网络论坛活动,围绕实践提出主题,运用网络对话交流平台展开探讨和交流。在充分运用上述研修方式的同时,各学校还要注重从实际出发,大胆创新,探索不同风格与特色的专业训练方式方法。

  6、发挥中青年教师骨干带头作用

  对中青年教师提要求,压担子,同时又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展示才华,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教学和研究水平,带动更多的教师以他们为榜样。认真抓好青年教师的理论学习,在教师中开展读书活动,培养青年教师的读书习惯。对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以其课堂教学流程的诊断分析为突破口,从课堂组织、课堂教学、教学研究等各方面把关。

  7、课题引路,积极推进校本专题研究,以教科研促发展。坚持“立足课堂,营造特色,提高质量”的原则,以应用性课题研究为主。要瞄准教科研研究的重点、热点、难点,充分挖掘提炼。在课题研究活动中,充分发挥骨干教师、教研组长、课题组成员在教研方面的核心带头作用,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活跃我校的教研气氛与提高我校教研水平,为校本研修增添新的活力。

  竞赛活动安排:六月份进行“优秀课例展示”;九月份进行“迎国庆演讲赛”;十月份进行“教学反思展评”;十一月份进行“读书成果汇报”;十二月份书写“成功一课”案例。元月上旬各共同体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每位教师上交教育专著学习笔记一本(10000字),校本研修心得体会一篇,教学案例2篇,撰写论文一篇。期末共同体学校对教科研研修活动进行表彰

  8、 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x

  推进城乡紧密型教学教研共同体建设方案 11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基于乐清、平阳两地区域差异、教育实际,加大两地教研合作、相互促进,把握以城带乡、城乡一体、以优扶弱、优质均衡的工作方向,从教学管理、学科教研、师资培养、学生关爱、资源建设等角度提供专业支撑,促进乐清和平阳两地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现代化。

  二、工作目标

  通过“教研共富”实施,基本实现乐清平阳两地山海同步、城乡共进、管理增效、数字赋能的教研工作新样态。两地组成教研共同体,教研工作在理念、资源、管理、成效上相互促进、共同进步。两地各中小学整体上形成规范的教学体系,教师投入教育教学改革的热情得到明显提升。

  三、实施内容

  (一)教研共进

  在两县市已有教育共同体的基础上,强化促成两地区域、学校、学科的城乡教研共同体,依靠教研力量的支撑,促进两地教育整体提升。

  1.区域教研共同体

  平阳县教师发展中心和乐清市教育研究培训院将教育教研共同体工作列入每学期工作计划,过程跟进、年度总结。在各自工作的基础上,寻找工作关联点与共建点,计划协同、过程合作、及时回顾,共同体每学期交流活动三次,做到内容互通、信息互享、工作互促,为各区域学校、教师的交流与进步搭建平台。

  2.校际教研共同体

  以两地14对教育共同体为基础,以强扶弱,以优带多,构建“1+X”式校际教研共同体。以“互联网+同步教研”技术为重要支撑,积极开展教学管理、课堂教学、作业设计、质量提升等方面的交流,汇集智慧、整合资源、兼顾需求,将优秀学校的校本教研经验进行有效迁移、落地。每学期交流活动不少于三次,由两地教研部门共同考核。

  (二)项目共研

  1.结合温州市第三轮课堂变革项目,乐清市小学语文“一进一联”、初中数学“一题一课”等项目,双方展开深度的合作、交流,强化学校课堂主阵地作用,优化学教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结合“爱阅读”项目,两地在推广工作中加强深度合作,推进“爱阅读”工作持续有效开展。

  2.结合温州市区域作业改革项目,平阳县“学评一致”、无纸化作业评价等项目,结合素养导向的基础性作业设计和市级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业设计与实施,组建团队,大胆实践,形成两地高质量的五育并举作业体系。

  3.结合“双新”背景下的普高课堂教学与精准教学项目,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每学年双方各承办一次研讨会,安排新课程新教材研讨课和经验交流。同时,组建双方各5所学校参加的精准教学共同体,每学期开展一次大数据精准教学现场观摩活动,探索基于大数据的课堂教学模式及典型案例推广。

  (三)师训共融

  利用两地研训部门开设有关优势培训项目,双方互相报名参加,协同研训,共同提升。

  1.乐清市精品项目小学语文学科开设了“一进一联”中级培训、初中数学“一题一课”研训项目,平阳县开展了“项目学评”研训项目,均有较大影响。两地双方将这三个教师培训项目共同融合参与培训,共同提升。

  2.依托师训平台,两地一起举行小学综合评价高级研修班,为建立区域面向全体学生、体现素养导向、强化过程体验、促进主动学习的`小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培养师资力量。

  3.两县市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在两地互设工作站(乐清市初中、小学共7个,平阳县5个),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4.建立两地校长后备干部培养共建机制。通过团建活动、主题讲座、考察学习等,促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四)学校共建

  主要通过组建不同层级的教共体开展学习、交流,实现区域不同学校共同富裕。

  1.加强“小而优”学校合作共建。乐清市通过小而优学校教育联盟活动,目前已形成大荆六小、茗西学校、智仁小学等小而优特色学校和示范学校,通过两地类似学校进行直接对接,互学互帮,共同发展两地区域小而优学校。

  2.加强学前教育优质学校幼小衔接课程合作。通过双方同类幼儿园结对,开展线上线下等多形式的办学思想、教学教研、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对口学术交流,共同提升双方两地学校学前教育的办学品质。

  3.加强两地特殊教育建设。利用提供优质的IEP(个别化教育计划)教育服务,“三动”教育课程,助推特需儿童潜能开发,规范特殊教育教研组建设,优化创新教研活动,提升特殊教育师资专业水平。构建无障碍的教育环境,发挥卫星班普特联动工作机制,促进两地特殊教育优化发展。

  4.普高学校结对帮扶,共建共进。乐清中学与鳌江中学,乐清二中与平阳二中,相互结对,互帮互学,在高考质量提升措施等方面,相互借鉴,相互学习。

  四、推进计划

  20xx年4月,双方相互沟通,共同启动实施方案制定。

  20xx年5月,双方合作开展教研交流。

  20xx年10月,双方举行推进会,制定出台实施方案。

  20xx年1月-20xx年12月,进一步实施推进。

  20xx年1-6月,总结汇报和成果展示。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平阳乐清双方研训部门成立领导小组,由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相关教研员担任成员,一起参与,共同研究。

  (二)经费保障

  双方研训部门在经费预算中,给予一定的经费保障。

  (三)学术保障

  双方研训部门派出优秀研训员,参与共富项目实施,为“教研共富”实施提供学术和技术保障。

  推进城乡紧密型教学教研共同体建设方案 12

  为进一步促推进名师工作坊及名师工作点工作的有效开展,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根据《蒲城县教育局关于印发蒲城县“名师联盟”工作实施方案》(蒲教发〔20xx〕66号)文件精神,经教育局研究决定,开展“名师+”研修共同体工作考核。具体内容如下:

  一、考核时间

  20xx年7月上旬

  二、考核内容

  1.名师工作坊工作开展情况(详见附件1);

  2.名师工作点(个人)工作开展情况(详见附件2)。

  三、考核形式

  1.考核工作由教研室牵头,教育局监察室、教师发展中心配合,分高中、初中、小学(学前)三个学段对名师工作坊、工作点一年来所完成的任务性活动进行考核。

  2.考核采取查阅资料、走访问询等形式。由各工作坊坊主、名师个人按要求提供材料,考核人员进行赋分,最后根据赋分结果确定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

  四、相关要求:

  1.各名师工作坊坊主及名师个人要高度重视,按附件1.2的要求准备资料。工作坊(点)的过程性资料按照类别装入一个或几个档案盒,档案盒附封面(名师工作坊封面为:工作坊名称+单位名称+时间;名师工作点封面为:工作坊名称+名师个人姓名+单位名称+时间)。材料首页需附材料目录,并按考核表内容顺序进行整理。

  2.名师工作坊坊主将本工作坊及坊内成员的材料统一收集整理,于20xx年6月30日集中一天上报教研室教科研组。高中生物、信息技术;初中化学、历史、生物、政治;小学英语、音乐8个工作点的.资料直接上报教研室教科研组。(工作坊、工作点名单见附件3)

  3.考核提供的各类材料均在20xx年9月—20xx年6月30日之间(帮扶对象获得的省市县级教学能手证书或文件只提供20xx年的赛教结果,帮扶对象名单见附件附件4)。

  4.所有上报材料(含荣誉证书复印件、学校证明等)均需真实,并加盖学校公章。

  5.各考核组成员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认真负责、不徇私情做好此项工作。

  推进城乡紧密型教学教研共同体建设方案 13

  为进一步深化国家基础课程改革,优化教研资源,创造相互开放、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区域教研环境,加强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达到区域内学校间、年级间优质资源均衡发展,推动区域学科建设,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教研水平,切实推进全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区教研室决定依托名师工作室开展区域教研共同体系列主题活动。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引领课程教学改革;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活动目标

  以区域教研为主阵地,以激活教师群体的学习意识、合作意识、研究意识为前提,以构建全员参与、合作互动、展现个性的教研平台为出发点,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为基本任务,大力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提高教研活动效益,促进特色校本课程体系的开发和完善。

  三、活动形式

  1.名师示范课:传递新的教学思想,展示新的教学手段,推广有效教学经验,带动其他教师快速成长。

  2.观摩研讨课:研究打磨优质课例,提高教师综合水平,培养名优教师。

  3.抽测评估课:通过抽测形式,检阅教师超周备课情况、常态课教学基本功和教师专业素养。

  4.互动式集体备课:备课研讨、课堂实施与反思提升三者相结合,进行大单元集体备课或专题教学集体备课,促进区域教研共同体发展。

  5.专题研讨:解决一线教师课堂教学、作业设计、课后服务、课题研究等方面存在的困惑,促进研培一体化。

  四、活动地点

  小学:金昌市第二小学阶梯教室

  初中:金昌市第三中学“名师讲堂”

  五、活动内容

  第一阶段:名师引领携手并进(9月12日-10月31日)

  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或学科带头人进行名师示范观摩研讨活动。在示范课上展示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学科特点和创造性的教学设计、多年积淀下来的深厚课堂教学功底。同时,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或各学科带头人组织具有实效性、针对性的区域互动式集体备课活动和专题研讨活动,将校际间的优质教学资源进行共享交流,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

  第二阶段:随机抽测研讨评估(11月1日-12月31日)

  为加快校本教研内涵化发展,加强区域教研共同体建设,提高教师整体业务水平,区教研室利用大教研活动安排不同学校的'两名教师进行同课异构观摩研讨活动。各校教研组、备课组充分挖掘已有的教学资源,汇聚教师多元观点,在同伴互助过程中生成教育教学智慧,精心打磨课例并进行全区研讨。

  为培养素质全面、业务见长的青年教师,加强青年教师常态课教学水平,区教研室通过提前一天随机抽选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上全区常态课,检阅教师超周备课情况、常态课教学基本功和教师专业素养,引导青年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教法,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六、活动要求

  1.各学校在本校组织全体教师对全区教研工作进行广泛的宣传、动员,提高广大教师对全区教研工作的认识,以提高全体老师参与的积极性。

  2.各学校务必通知本校所有科任教师按时参加全区教研,不得无故缺勤,若有特殊原因,必须以书面形式给区教研室履行请假手续。

  3.每位参加活动老师要精心准备,深入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对今后的学科教研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

  4.活动结束,参会教师应积极撰写反思、感悟,及时总结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点滴经验。

  推进城乡紧密型教学教研共同体建设方案 14

  为推动学校办学共同体工作,根据《青神县教育和体育局关于深化“1+X”办学模式实施学校办学共同体发展的通知》(青教普〔20xx〕2号),特制定本方案。

  一、考核时间

  每年9月(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二、考核对象

  办学共同体及成员学校

  三、考核办法

  教育督导室、县教体局组织的考核,按照《青神县办学共同体考核细则》(见附件)进行,结合各办学共同体的年度工作计划,突出考核重点。各办学共同体牵头学校组织的考核,参照《青神县办学共同体考核细则》,结合本共同体年度工作计划,制定考核细则组织考核。各项考核满分100分,按比例折算计入相应考核得分。

  (一)对各办学共同体的考核。

  1.督导考核。由教育督导室结合年度教育督导评估,组织对各学校(不含民办园)办学共同体工作进行考核,以各办学共同体成员学校该项工作平均得分计入该办学共同体得分。

  2.集中考核。由县教体局组织教育股、人事股、计财股、督导室、技装站、教研中心相关人员组成考核组,对5个办学共同体整体工作进行考核。

  共同体整体考核得分=督导评估得分×20%+集中考核得分×80%。县教体局依据得分,从高到低,对5个办学共同体评定优秀、良好等级。

  (二)对各共同体成员学校的考核(不含民办园)。

  1.自主考核。由各办学共同体牵头学校负责,抽调本共同体内成员学校人员组成考核组,对本办学共同体成员学校共同体工作进行考核。

  2.集中考核。沿用上述县教体局组织的考核得分,折算计入各共同体成员学校得分。

  3.督导考核。沿用上述教育督导室组织的考核得分。

  共同体成员学校考核得分=自主考核得分×40%+集中考核得分×40%+督导评估得分×20%。县教体局依据得分,从高到低,对各成员学校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共同体分别按4:4:2、2:4:4的比例确定优秀、良好、合格等次的'学校。

  四、考核方式

  自评;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座谈交流;集中评价。

  五、结果运用

  (一)教育督导室组织的对各校(园)办学共同体工作的督导评估得分,按照督导评估方案,折算后计入各校(园)的年度督导评估总分。

  (二)每年提取20%的全县教育质量绩效奖作为办学共同体专项考核奖,县教体局根据办学共同体和成员学校考核等次,对校(园)长、教师专项考核奖进行分配。有中心园的学校,校长、教师专项考核奖综合考虑小学和幼儿园的考核等次评定。

  (三)县教体局每年对考核等次为“优秀”的学校和工作中涌现的先进个人予以通报表扬。先进个人由牵头学校推荐,局党委审定。

  推进城乡紧密型教学教研共同体建设方案 15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全区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教学、聚焦课堂、聚焦教师、聚焦质量,开展“互联网+教学”“互联网+教研”活动,努力构建“校际联合结对、区域联片组团、市外联谊结盟”的共进发展模式,促进吴忠市各县(市、区)校际之间、吴忠与银川都市圈校际发展合作体之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团结协作,共同发展,形成以强带弱、城乡联动、川山互补、共同提高的教研新格局,建立跨校际、跨县域、跨市域“共享、同进、均衡、发展”的教学(教研)新机制,为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吴忠市教育教学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行动目标

  (一)完善工作机制。健全共同体的领导、组织、管理、实施、评价等工作机制,促进教学、教研管理效能的全面提升。

  (二)完善工作网络。健全市教研室统筹协调、县(市、区)教研室密切配合、牵头学校组织实施、协作学校积极参与、教研组具体落实、名师工作室示范带动六级教研网络,确保共同体活动落地生根。

  (三)完善工作架构。重组吴忠市市域教学(教研)共同体,由吴忠市直属学校与市域内各乡村学校组成教学(教研)共同体;组建吴忠市县域教学(教研)共同体,由县域内的1所城镇学校分别与几所或者多所乡村学校组成县域教学教研共同体;组建利青同城一体化校际教学(教研)共同体,由吴忠市直属学校与青铜峡市学校组成教学(教研)共同体;构建银川都市圈校际教学(教研)共同体,由吴忠市名优学校与银川市名优学校组成联盟学校教学(教研)共同体。

  (四)优化活动主题。聚焦各共同体教学、教研、课堂、教师、质量等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互联网+教学”“互联网+教研”活动,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和手段,有步骤、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研究和破解教学、教研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增强教学教研的针对性,实现“精准教研”目标。

  (五)拓展活动形式。立足各共同体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通过专业引领、校际会课、专题合作、名师会诊、主题论坛、教学互访、同课异构、同课同构、异课同构等方式,增强教学教研的有效性。

  (六)丰富活动内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线上线下共同计划、共同研修、共同备课、共同上课、共同观课、共同说课、共同议课、专业引领、送教下乡、共同总结等形式,提高教学教研的实效性。

  三、行动措施

  (一)建立共同体的工作机制

  1.建立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机制。教育局成立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教研室主任、教研员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共同体建设的指导、规划、协调、管理、督查、评估考核等方面的工作。

  2.完善教研部门的服务机制。市、县两级教研室负责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服务、协调、组织等工作,采取“菜单式”服务方式,将教研工作重心下移,走进学校和课堂,贴近师生,服务教学,引领教师共同发现、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避免教研活动的盲目性,增强教研活动的针对性,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3.建立共同体的条件保障机制。共同体各成员校要全面改善相关校园网络、信息化功能室、综合实验室、学科教室等基础信息化条件,实现校园环境数字化、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为开展教学教研活动创造条件。

  4.建立共同体的协商机制。市直各中小学为共同体牵头学校,其他各结对学校为协作学校。牵头学校和协作学校要坚持平等协商的原则,坚持每学期开展一次共同体活动,共同制定活动计划,共同确定活动主题、内容和形式,共同研究解决本共同体内教学教研中的具体问题,切实提高共同体内所有学校的教学教研水平。

  5.建立“菜单式”教学教研制度。共同体各成员校可根据自身教学教研需求,向教研室提出有针对性和意向性的活动申请,由教研室认真分析预约需求,策划、指导、制定活动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召开方案论证会,论证方案的可行性;召开活动培训会,让参与活动的所有教师明确本次活动的意义、作用和要求。

  6.建立主办、承办、协办制度。教研室为活动的主办单位,牵头学校为承办单位,协作学校为协办单位。主办单位负责活动方案的策划、论证、培训等工作,承办单位负责活动方案的草拟、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等工作,协办单位紧密配合承办单位开展活动。

  7.建立考核与激励机制。教研室每年对各共同体开展的教研活动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估,将评估结果纳入对共同体各成员校的年度考核之中。县域内开展的活动由各县(市、区)教研室下发文件,颁发活动证书;市域内开展的活动由市教研室下发文件,颁发活动证书。证书作为评优选先、职称评聘的主要依据。

  (二)构建共同体的工作网络

  1.市教研室。作为共同体建设的一级网络,负责共同体教学教研活动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专业指导、过程监督、考核评估等工作,并做好活动的梳理与总结,形成实践与理论成果,面向全市进行推介。

  2.县教研室。作为共同体建设的二级网络,负责组建县域内的教研共同体,指导县域内的共同体活动,配合市教研室开展市域内的共同体活动。

  3.牵头学校。市直属学校为市域内共同体活动的牵头学校,各县(市、区)城镇学校为县域内共同体活动的牵头学校。牵头学校是共同体建设的三级网络,负责协调与共同体内各协作学校之间的关系,与协作学校协商制定共同体活动计划,合理安排活动主题、内容、方式、时间和地点,做好活动的牵头、组织、实施和保障工作,保证共同体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

  4.协作学校。乡村学校为共同体建设协作学校,是共同体建设的四级网络,配合牵头学校制定教研活动计划、主题、内容、方式,组织本校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共同体开展的各项活动。

  5.教研组。教研组是共同体建设的基本单位,为共同体建设的五级网络。共同体内的各学科教研组要以研究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方法和学法作为重点,重视新型教育技术与传统教育手段融合运用的实践与研究,推进“互联网+教学”“互联网+教研”;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注重情境教学和实践教学,注重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注重科学教学和实验教学,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或者跨学科综合学习,开展研究型、项目型、合作式学习;重视培育、遴选和推广符合创新素养教育要求的优秀教学模式、教学案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教学实践模式,着力培养学生创新人格、创新精神。

  6.名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是共同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共同体建设的六级网络。各共同体要以牵头学校为主体,整合各成员校的教师资源,组建以区市级名优骨干教师为主持人、以青年教师为成员的“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名优骨干教师在教学教研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采取结对帮扶、集中研修、网络培训、跟岗实习、在线课堂、送课下乡、送研到校等形式,引领青年教师特别是乡村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构建吴忠市教学(教研)共同体

  1.重组吴忠市市域教学(教研)共同体。采取自主选择、自由组合、自愿结对的方式,由吴忠市市直学校与吴忠市域内每个县(市、区)的1所乡村学校组成教学教研共同体开展教学教研活动,实现试题、微课、课件、管理方法、校本课程、特色课程等一切教学资源的共享共用,促进市域内校际间的深度协作,长期合作,协同发展。

  2.组建吴忠市县域教学(教研)共同体。参照吴忠市市域教学(教研)共同体的组合方式,采取1+n的方式,由县域内的1所城镇学校分别与几所或者多所乡村学校组成县域教学(教研)共同体,形成结对帮扶关系,立足乡村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教学教研活动,实现城乡联动、校际互动、以城市拉动乡村、以强校带动弱校,整体提升教学教研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3.组建利青同城一体化校际教学(教研)共同体。深入贯彻落实吴忠市委、政府关于利青同城化系列部署和要求,由吴忠中学与青铜峡市高级中学、吴忠市第三中学与青铜峡第七中学、吴忠市利通一小与青铜峡第六小学组成校级教学教研共同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教研活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实现学校管理共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师生互动、差异互补。

  4.构建银川都市圈校际教学(教研)共同体。全面落实市委、政府对银川都市圈建设工作要求,由吴忠市幼儿园与银川市第一幼儿园、吴忠市利通一小与银川实验小学、吴忠中学与银川市第二中学、吴忠市回民中学与银川市唐徕回民中学、吴忠高级中学与银川市第九中学组成银川都市圈校际教学(教研)共同体,开展教育科研、课堂教学、教师培养、中高考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大力推进都市圈“互联网+教学”“互联网+教研”进程,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大力提升吴忠市教育发展水平。

  (四)优化共同体的活动主题

  1.分析现状,摸清情况。在开展教学教研活动之前,各共同体要根据学校的办学实际和教师的需求,对学校的校情、教师的教情和学生的学情等各方面情况进行综合,就“为什么要开展这次教学教研活动”“如何开展好这次教学教研活动”“开展这次教学教研活动要达到什么目的和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向教研室提出有针对性和意向性的“菜单式”预约申请,由教研室对其进行评估分析。

  2.把诊号脉,寻找问题。在共同体向教研室提出“预约”申请的基础上,教研室可通过下校调研、座谈等形式,了解共同体内各成员校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遇到的困惑,把诊号脉各参与学校教学教研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共同体制定活动方案。

  3.确定主题,明确方向。在制定、修改方案的基础上,教研室召开方案论证会,组织教研员对共同体的活动方案进一步进行论证,最终确定活动的主题、形式、内容和要求,并下发文件予以确认;召开活动培训会,面向全体参与的教师和学校进行培训,确保活动不变形、不走样,收到实效。

  (五)拓展共同体的活动形式

  1.专业引领。各共同体要针对创新素养教育要求下和“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中普遍存在的困惑和教学中遇到的普遍问题,聘请有关专家及教研人员采取专题讲座、专题报告、专题研讨、专题座谈等形式,引导教师学习掌握创新素养教育理论,探索“互联网+教学”“互联网+教研”的途径和策略,掌握大数据背景下的观课分析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教研的深度融合。

  2.校际会课。各共同体可采用线上与线下教学教研交流的方式,开展校际间的线上或线下“会课”活动,交流创新素养教育和“互联网+教育”要求下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探讨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3.名师会诊。各共同体要组织本学校的名优骨干教师组成教研团队,利用“名师工作室”这一平台,采取在线答疑辅导、在线课堂、在线教学、在线教研等形式,针对本共同体某些教师的“亮点教学”和“病态教学”进行专题研究,分析讨论,提炼可以推广的成功做法,制定解决“教学病态”的有效“处方”。

  4.专题合作。各共同体成员单位要加强对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中存在问题的调研,在梳理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系列研究专题,通过“问题悬挂”和“问题招标”的形式,结合各自的优势确定研究专题,建立跨校际的专题研究小组,进行合作攻关。

  5.教学互访。各共同体要定期开展校际间的教学互访活动,通过开展校际间的线上与线下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议课、研课等活动,搭建和拓展共同体各单位推介、分享、学习、研讨的平台,使共同体内各校的教学“小智慧”凝聚成校际间的教学“大智慧”,便于校际间分享智慧,共同提高。

  6.城乡互动。各共同体内的城区学校和乡村学校要互派教师进行定期学习、观摩、研讨,承担相应的教学教研任务,亲身感受农村或城区学校教育教学的现状、发展和变化,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7.开放共享。各共同体要以学校为单位举办教学开放日(周)活动,面向社会、家长和其他各成员校全天候开放校园,开放课堂,让社会、家长和其他各成员校了解本校的办学特色、办学优势和课堂教学等方面的情况。

  8.党建融合。各共同体在开展活动时,党员教师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上示范课、举办党课讲座、与年轻教师、乡村教师结对子等形式,引领教学教研方向,把党建工作融入学校教学和教师的实际需求中,不断探索党建和教学教研工作的结合点,实现党建工作与教学教研的深度融合、同步发展,有效破解党建工作与教学教研“两张皮”的问题。

  (六)丰富共同体的工作内容

  1.共同计划。由共同体牵头学校与协作学校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活动方案,就活动的目的、主题、内容、形式、实施、要求等方面进行具体安排,向教研室提出活动申请。

  2.论证方案。召开活动方案论证会,采取专家审议材料→共同体成员校领导专题汇报→专家论证→专家集中评议→形成论证意见或建议的方式,由共同体各成员校负责人就活动目的、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动形式、活动内容、活动措施等方面进行专题汇报,由教研室负责人与相关学科教研员组成专家团队,在详细审阅活动方案、听取汇报的基础上,对方案进行分析、点评和论证,并结合教学教研实际提出意见或建议。在论证会结束后,共同体成员校对方案进行修改,由教研室发文予以确认。

  3.共同培训。围绕活动方案,召开活动培训会。由教研室安排人员面向参与活动的全体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使教师明确本次活动的意义、内容和要求,统一思想认识,完善操作要领,确保活动紧扣主题、落实要求。在此基础上,也可安排专题讲座,由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紧扣活动方案,就学科教学教研行动策略进行专题引领,便于分享智慧,交流经验,启迪思想。

  4.共同研修。围绕活动主题,采取线上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共同体各成员校教师学习上级有关的文件精神,了解活动的实施目的和意义;学习与主题活动密切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文章,把握活动的方向和要求;研读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常规,规范教师的活动行为。

  5.共同备课。紧扣活动主题,按照“有效备课”要求,由共同体各成员校以教研组为单位组成校级或校际备课团队,按照“团队研究→个人备课→个人授课→集体磨课→个人反思→完善教案”的程序开展“线下”或者“线上”共同备课活动,在课程标准和活动方案的引领下,认真研究教材、教学方法和学法,切实制定出课堂教学的行动策略,最终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

  6.共同磨课。紧扣“有效磨课”要求,在共同体各成员学校以学科教研组或者跨学科教研组组建校级磨课团队,共同开展“磨课”活动。磨课可采取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个人试讲与集体会诊相结合、上课与听课、说课、议课相结合等多种方式进行。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紧扣活动主题,突出活动主题,不得脱离活动主题或者游离于主题之外开展磨课活动,力求通过校级间的磨课活动,磨出一节扎实有效、示范引领的“好课”。

  7.共同展课。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由共同体各成员学校推选出的课例参加校际间共同“展课”活动,集中展示、交流校级磨课成果,深入探讨扎实有效的教学行动策略。展课按照如下程序进行:一是展示说课,由参与活动的教师采用课前说课与课后说课的方式,说课前的设计思路、方法与策略预估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的缘由;说课后的教学反思,总结成功的经验,反思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的改进策略。二是展示上课,由共同体各成员校选派的教师分别展示自己的课例,共同展示课堂教学的行动策略。各共同体组织学科教师开展听课、观课活动,观察做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借鉴其做法并激活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思考。三是展示议课,采取中心发言人议课与学科教研员议课和参与教师的共同议课相结合的方式,共同评议做课教师的说课与上课情况。四是展示辩课,由中心发言人和参与活动的教师结合教师展示的课例和自己的教学实践,或谈自己的思考,或谈自己的认识,或谈自己的体会。整个展课活动要紧扣活动主题,不得游离于主题之外进行面面俱到的说课、上课或者议课。

  8.共同送课。校际展课活动结束后,由共同体各成员校集体商量,按照校际展课的情况,根据结对乡村学校的需要,推选出优秀课例开展共同送课活动,展示校际展课的成果,引领乡村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选送的课例必须是符合活动主题要求的、能引领课堂教学改革方向的、起到引领和指导作用的优秀课例。共同送课的形式和内容必须与校际展开时的要求一致。

  9.党建统领。要着力探索实施“党建+共同体活动”工作模式,将党建工作融入到共同体活动的全过程,努力构建统筹推进、融合发展的新机制,以党建引领、推动教学改革。在开展活动时,支部可采取“主题党日”的形式,组织全体参与活动的党员开展“戴党徽、唱党歌、重温入党誓词、党员承诺签名”等活动;可采取党课讲座的形式,由支部书记结合所开展的活动主题,进行专题讲座。党员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地参与共同体所开展的备课、磨课、展课、送课等活动,主动帮扶乡村教师和青年教师,切实发挥党员教师在教学教研中的引领作用,实现党建和教学教研的同频共振。

  10.共同总结。所有活动结束后,由主办单位组织、承办单位牵头、协办单位全体参与,对共同体开展的活动进行全面总结。总结要梳理出本次活动的突出亮点、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思路,重点总结出突出主题的课堂教学行动策略。要做好活动记录与总结及各种过程性材料的积累、整理,包括文本、图片及音像资料等。要重视活动成果的交流与推广,注重培育、遴选和推广活动中涌现的优秀教学教研模式和案例。

  四、行动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县(市、区)教育局要高度重视教学(教研)共同体建设工作,把它作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推进“互联网+教育”和创新素养的重要举措认真实施。要成立教学(教研)共同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县域联动教学(教研)共同体,负责领导、规划、协调、组织、实施共同体建设工作。各有关学校相应成立教学(教研)共同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加强配合,协同做好教学(教研)共同体建设工作。

  (二)科学规划,加强管理。各教学(教研)共同体要认真分析现有学校情况,尽快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配套制度和学年工作计划,及时启动实施相关工作。要加强对共同体建设的过程管理,重视调查研究,注重过程诊断,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教研)共同体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

  (三)积极实践,不断创新。要加强实践,积极探索共同体建设的有效组织形态、组织机制和活动形式、活动内容,推动共同体内办学理念、管理制度、教改经验、科研成果的共享、共生。要致力创新,明确共同发展目标,找准相互间最佳结合点和增长点,以共同发展创造新成果,以新成果推动新发展,努力为我市推进“互联网+教育”和创新素养教育创造更多更好的新经验。

  推进城乡紧密型教学教研共同体建设方案 16

  一、指导思想

  依据《东丰县“大学区建设”工作方案》和《东丰县“大学区建设”工作指导意见》为指导,本着“准确定位,专题突破,积极创新,稳步推进”的思想,遵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整体提升,共同发展”的原则,本学期大学区将利用各成员校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校际间的优势互补,有计划,有组织,有侧重点的开展学区内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结合实际组织开展学区建设与教师发展的相关工作,并以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活动为载体,促进学区教师队伍、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活动目的

  “学习共同体”是由学习者及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要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及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共同体成员之间形成并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通过建立各学校间青年教师学习共同体可以促进教师向专业化发展,进而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

  三、活动的策略与措施

  1、对话策略。

  (1)利用网络平台,引导教师进行网络互动,进行自己的博客建设学校要有计划地指导教师进行撰写教学反思和教学论文,在各校校园网,东丰教育论坛网,东丰县名师工作室等网络空间,进行学习和交流,鼓励教师建立自己的博客,定期开展博文评选活动,利用学科QQ群或博客圈,引导教师与名家进行交流,扩大自己的影响,鼓励每一位青年教师确立终身学习理念,积极营造教师积极对话的环境。利用教研平台,建立青年教师对话平台,鼓励教师参与教研网的学习讨论。让青年教师经营自己的博客,看到自己专业成长的轨迹,体验专业成长的喜悦。

  (2)、与同伴对话。开展教师间松散型话题讨论,并随时做好记录,使青年教师们在自我反思和相互间的学习中能够共同提高。利用每周的.例会和周二的学习时间,组织学校的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进行讲座,把他们多年来的教学管理水平和专业成长经验推介给青年老师。以“教师专业成长大讲堂”的形式,让每一位教师参与交流。同时,也给青年老师提供机会,让他们把教学中或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疑惑提出来,以“教学问题大家谈”等形式,开展大讨论活动。

  (3)、与名师、专家对话。有机地利用各学校名师资源,发挥辐射作用,带动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活动以案例的方式深入浅出地培训教师。搜集教育教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学校名师工作室经过整理,列出一些有探讨价值的问题,要求青年教师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准备好解答材料。

  2、实践策略。

  (1)关注课堂实务。针对“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开展“怎样上好一堂课”的活动。让青年教师在学习课标,钻研教材,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上下功夫。同时,将教学研究中已经看得准的东西,传授给青年教师。

  (2)开展课堂教学研讨。学校以教研组和年级组为依托,开展学习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的集体备课。备课时对课程资源的收集是否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教材和教参上,课堂教学如何真正做到从重老师的教转向重学生的学,如何创设教学情景,引发学生主体学习积极性,如何改变差生的消极心理等等。针对,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薄弱的现状,采用“专家引领、骨干示范、同伴互助”的策略,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学校给教师提供学科研究为核心专业成长,利用星期四晚上,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以学科的备课组长为中心,开展学习学科的课程标准、教学模式、编写教案、精选习题、辅导学生等内容的专业活动。集体备课力求做到编写教案统一、课件使用统一、配备习题统一、检测考试统一。达到七所学校共同分享的目的。

  3、诊断反思策略。

  开展说课、微型课、教学论文、学案制作、博客建设活动,教师介绍设计思路,实施课堂教学,然后名师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反馈艺术、习惯性行为等方面“把脉诊断”,分析“病情”成因,提出“治疗”方案。既要有教学设计过程中的“行动前反思”,又有教学过程中的“行动中反思”,还要有教学后的“行动后反思”;反思的主要内容为:教学设计是否切合实际,行之有效: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养成教师对自己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

  4、建立学习激励策略。

  激励教师自我发展好的合理的制度可以提高教师们学习的热情,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开展教师间的评比活动,营造一个教师专业化的好的氛围。

  四、活动具体计划

  第一阶段:活动的准备阶段(20xx年3月——5月)

  (1)确定活动方案,建立“对话—实践—反思”型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

  (2)成立学习团队的助学教师。

  (3)细化活动内容,准备活动需要的素材。

  (4)组织第一次集体活动。向团队成员传达活动的目的、意义及活动方案。

  第二阶段:活动的实施阶(20xx年5月-----20xx年12月)

  (1)第一次活动:教学理论学习与研讨。就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两个方面与骨干教师座谈。

  (2)第二次活动:开展说课反思活动。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养成教师对自己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

  (3)第三次活动:启动“教师专业成长大讲堂”活动,要求班子成员、骨干教师、年级主任和教研组长率先带头。

  (4)第四次活动:开展教学论文、学案制作活动。就教学设计是否切合实际,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推进城乡紧密型教学教研共同体建设方案】相关文章:

推进城乡紧密型教学教研共同体建设方案12-24

推进城乡紧密型教学教研共同体建设方案(7篇)12-24

推进城乡紧密型教学教研共同体建设方案精选7篇06-29

推进城乡紧密型教学教研共同体建设方案(精选5篇)12-23

推进城乡紧密型教学教研共同体建设方案范文(精选5篇)06-26

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建设方案12-27

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建设方案范文12-19

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建设方案10篇07-01

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建设方案(精选15篇)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