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2-05-08 19:38:09 活动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汇总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汇总6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引导幼儿认识时钟,能区分时针、分针,学会看整点、半点。

  2、引导幼儿讲出幼儿园一天的生活,并学习运用文字、符号、图画等形式制作作息时间表。

  3、培养幼儿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教具:大的钟面一个(能拨动时针和分针),时钟课件。

  2、学具:小时钟、表现幼儿一日活动的图片每人一套,每人一套作画工具、废旧材料、胶水、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通过听音乐《谢谢你小闹钟》引出课题。

  二、引导幼儿认识钟面,能区分时针、分针。

  师:要遵守时间做事,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钟表,今天,小朋友都带来了小钟表。

  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钟表上有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小朋友交流一下。(引发幼儿有目的的观察并产生了幼儿间的互动)

  师:小朋友你们发现钟表上有什么?

  幼:(幼儿齐声回答)有数字、针。

  师:有哪些数字?

  幼:(幼儿齐声回答)1、2、3、4、5、6、7、8、9、10、11、12、

  师:有几根针?它们的长短一样吗?粗细一样吗?(幼儿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钟面上有小朋友说的12个数字,有两根针,它们都有自己的名字,短的叫时针,长的叫分针。请小朋友用自己的小手指一指哪是时针?哪是分针?

  (幼儿操作,并学说)

  三、通过演示课件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认识整点、半点。

  1、教师通过课件演示让幼儿发现时针和分针转动的规律。

  师:今天呀,时针和分针要进行一次跑步比赛,现在它们都站在数字12的起跑线上了。请你们猜猜谁会赢?好,比赛就要开始了,预备—开始!(教师操作课件 )

  提问:谁跑的快?(分针)

  议论:分针和时针跑的时候,它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呢?教师反复操作。

  (分针跑一圈,时针走一格。)分针时针谁会赢,(分针)

  小结:长针长,短针短;长针走得快,短针走得慢;长针走一圈,短针走一步。

  (评析:大屏幕上的课件把知识准确的传达到孩子们的眼睛里,通过老师的反复演示课件时针、分针赛跑,让幼儿明确了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2、认识整点、半点。

  师:那小朋友分针走一圈指到12上,时针指在几上,就是几点整。分针指向6,时针指到两个数字之间,就是半点。如:分针指向6,时针指向3和4两个数字之间,就是3点半。

  (教师操作钟表---请幼儿说出是几点。引导幼儿说出分针指向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

  师:今天小钟表还给我们带来了几位小伙伴一天的生活图片我们来看一看吧!

  (1)、来小朋友看看两位小伙伴是几点起床穿衣服,洗脸刷牙的呢?(7:00)你能不能把你的小钟表拨到7:00呢?来试一下吧!(小朋友真棒!及时鼓励)

  (2)、看小朋友是几点上学呢?小朋友拨一拨吧!

  (3)、小伙伴是几点上课的(幼儿操作)

  (4)、小伙伴是几点做操的(幼儿操作)

  (5)、小伙伴是几点吃午饭的(幼儿操作)

  (6)、小伙伴是几点课外活动的呢?(幼儿操作)

  (7)、小伙伴是几点放学看电视的呢?(幼儿操作)

  (8)、小伙伴是几点睡觉的呢? (幼儿操作)

  师:这是小伙伴一天的生活也是他一天的作息时间!那你能说一说你在幼儿园的一天。几点钟做什么事情吗?小朋友和你的小伙伴讲一讲拨一拨你是几点起床?上学然后正确地拨钟表,看谁拨得又对又快,并启发幼儿要遵守作息时间。

  四、幼儿制作“我的一天”(休息日或幼儿园的一天)作息时间表

  请幼儿用文字、图画及符号等形式进行表征活动,用画钟表表示具体时间。

  师:小朋友都知道你的一天几点钟所做的事,我们来做一份作息时间表吧?来小朋友看老师制作的我的一天作息时间表。布置幼儿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记录作息时间表(幼儿制作)

  五、幼儿制作欣赏与介绍。

  幼儿陆续画完,相互介绍“我的一天”作息时间表。

  师:小朋友制作的作息时间表真漂亮,小朋友之间相互介绍“我的一天”作息时间表,小朋友作息时间表做好了你们可要珍惜时间,遵守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吆。小朋友我们可以把制作好的作息时间表贴在家里或者我们教室的作品区。我们要按作息时间去做事。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最近我们大班已进入了《我要上小学》主题活动的后阶段,幼儿常常会流露依依不舍的情感,还讲以后要来看看老师,为了满足幼儿情感需要,结合我班计算水平,我取了“破译电话号码”的教材,设计了这篇幼儿园教案《编译电话号码》,并把提高幼儿加减式题的口算能力寓于活动之中。

  活动目标:

  1.通过破译电话号码活动,提高幼儿进行加减式题口算能力。

  2.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师生、生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愿望和要求。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幼儿记住自己家的电话号码

  2.列式题的表格,记录电话号码的表格,笔

  活动设计:

  一、引起破译电话号码的兴趣,了解破译的方法。

  1.激发幼儿破译电话号码的兴趣

  师:“再过一个月啊,我们小朋友就要离开幼儿园上小学去了,你们会想老师吗?那你们有什么办法和我联系呢?”(上网,写信,到幼儿园来,打电话)

  小结:保持联络的方法有很多,打电话是保持联系的一种好办法,因为打电话非常方便也能非常快的找到你要找的人。

  2.破译老师家的电话号码

  师:“那你们知道严老师家的电话号码吗?(出示表格)其实啊,我家的电话号码就藏在这些算数式题中,如果你们能按顺序算出这里的每一道题目得答案,那么我家的电话号码就被你们破译出来了。”

  请幼儿尝试破译电话号码,并对应写出电话号码。

  提问:家里的电话号码是几位数的?编了几道题目?

  小结:原来,8位数的号码就编了8道题目,每个数字对应了一道题目。

  二、设计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

  1、看教师讲解如何编算式题。

  师:你们真厉害把老师藏在算式题中的秘密都破译出来了,可是还有其他小朋友家的电话号码我们都不知道呢我们来一起来做个游戏(给电话号码编算式)

  讲解编题的方法及表格的填写方法:

  先在表格第一格写下你的姓名,再表格内依次写下你家的电话号码。然后给每个号码编一个算式(可以是加法,可以是减法。)并记录在对应的表格内。

  2、幼儿尝试编算式题

  幼儿人手一张作业纸进行操作。(作业纸设计成多层次的。)

  幼儿操作,老师根据幼儿操作情况,对幼儿进一步提出编题要求。(给同一个号码编写多个算式)

  3、幼儿操作完后可以相互检查编题的对错。

  4、讲评:

  请幼儿说说你给自己家电话号码编的算式,同一个数字有几种方法?

  三、给老师赠送电话号码

  今天小朋友们非常能干,既破译了老师的电话号码,还学会了给电话号码编算式题,现在老师很想保留你们的电话号码,你们愿意把它送给我吗?

  幼儿赠送电话号码,并跟老师说一句最想说的话。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手的外形特征,知道每个手指的名称及用途。

  2.通过游戏的方法,记忆手指的名称。

  3.产生认识自己手指的兴趣,知道手有很大的用处,要保护手。

  活动准备:

  准备一个ppt

  活动过程:

  一、 出示手掌画,引起幼儿兴趣。

  师:宝贝们,你们看 !这是什么呀?睁大我们的小眼睛仔细看看这是怎么画出来的呢?

  二、 观察认识手。

  师:哦,原来这是用我们的小手画出来的呀!原来我们的小手也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呢!那宝贝们你们的小手在那里呀?伸出来让老师看看,我们有几只手呀?{我们有两只手,左手和右手,手上有手指、手心、手背,指甲,指关节}

  观察一下我们每个宝贝的'手是不是一样的呢?(手的粗细和长短)

  三、 认识手指的名称

  (教师边演示边介绍手指的名称: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今天呀,老师就带大家一起来认识我们的小手宝宝,宝贝竖起小耳朵仔细听!(我们是生活在一只手上的五个手指兄弟,但是我们的名字是不一样的。我最矮最粗,但我最能干,所以他们叫我大拇指。我旁边的这个高一点的叫做食指。中间这个最高的叫中指。最瘦最小的这个是我们的小弟弟,叫小拇指。宝贝们,我们还漏掉了哪个手指呀?哦,剩下这个不最粗,不最细,不最高的手指不好取名字,所以呀,后来我们就叫他无名指。宝贝们记住我们这五个小兄弟的名字了吗?)宝贝们,记住了吗?老师来考考大家。和老师一起叫出他们的名字好吗?(教师伸出手指,让幼儿说出名称)现在啊,老师要跟我们宝宝玩一个手指点点名的游戏,老师点到哪个手指的名字我们宝宝就把那只手指举起来给我看,好吗?(看谁举得又快又对)

  四、小手的用处

  师:刚刚呀,我们认识了自己的小手,小手宝宝悄悄的告诉我说,它可是你们的好帮手呢?那小手宝宝能帮你们做什么呀?我要请我们宝贝来说说(小朋友的小手这么能干吗,能拿东西吃,能收拾玩具,会画画,会写字,会穿衣服……)我们的小手有这么多的好处呀。

  师:我们的小手能够帮助我们做这么多,有这么多好处呢,可是呀,我们有的宝贝就是不让自己的小手动起来,不会自己穿衣服,吃饭,你们说这样好不好呀?小手也很不喜欢这样的小朋友,因为这样小手也越来越不灵活了,好多事情都不会做了。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多动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小手会做的事情就会越来越多,它才会成为我们的好帮手。小手对于我们来说真是非常的重要,如果我们不注意让小手受伤了又会怎样呢?那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小手呢?

  师总结:我们要保护我们的小手,不能玩小刀、剪刀等危险的东西, 要勤剪指甲保持卫生,不咬手指头,现在我们早上的天气很冷,宝贝们早上来幼儿园的时候要戴手套防止冻伤我们的小手。宝贝们,你们记住了吗?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平衡"是一种常见的科学现象,在幼儿园平时的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如"走走平衡木,玩玩跷跷板,自转几圈不让自己摔倒"等等都是平衡现象的体现。但是,孩子对此类现象的认识多为无意识的,为了激起孩子对身边科学现象的关注,特设计本次活动。结合子课题:区角活动中教师的介入,本活动教师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方式开展活动,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体验到科学活动的魅力。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探索,引导幼儿了解两脚重量相等,且足够重时能让物体平衡。

  2.乐于参与科学活动,体验尝试过程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两人一份钢丝架子、大记录表一张、铅笔。

  2.人形卡纸、橡皮泥、回形针、积木、夹子、双面胶。

  3.相关多媒体课件、视频转换仪。

  活动过程:

  一、教师播放录像,引导幼儿欣赏,组织幼儿讨论。

  1.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杂技表演,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教师:你们看到了什么?(一个人在走钢丝)这个人走的怎么样?(很慢、很平稳、没掉下来)

  3.教师:对,他走得很慢、很平稳,没有从钢丝上掉下来。

  (环节评析:本环节教师请幼儿欣赏纸质小人走钢丝的杂技表演,引导幼儿通过观看表演从而发现小人是怎么走钢丝的,用什么部位在钢丝上走的。为下面环节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教师组织幼儿自由讨论使小人不掉下来的方法。

  1.教师出示小人纸片,组织幼儿探索走钢丝不掉下来的秘密

  (1)教师:这里也有一个冒险小子,他也想走钢丝,他想尝试跨在钢丝上不掉下来,谁愿意来试试。(教师请1-2名幼儿试一试)

  2.教师示范小人走钢丝

  (1)教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冒险小子,他也想走钢丝,一起看看他走的怎么样?(教师将小人横过来摆放,让幼儿看的更加清楚)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小人成功的秘密

  (2)教师:为什么我的小人成功了,小朋友的没成功?(幼儿自由讲述)

  (3)教师:秘密就是老师请了2个硬币帮忙,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2个硬币,请你们去试试。我们可以请双面胶帮忙!

  4.教师组织幼儿探索贴硬币的位置。

  (1)教师有针对性的请2名幼儿上台展示硬币所贴位置

  教师:一起来看看他有没有成功?(教师摆放在钢丝上,引导幼儿观察)

  a.失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b.成功了,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2)教师小结:原来成功的秘密就是要将硬币贴在小人的腿上,增加重力,小人就不会掉下来了。

  (3)教师:你们成功的也和他一样贴在脚上吗?

  (4)教师:请没有成功的小朋友赶紧改正过来。

  (环节评析:本环节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请幼儿尝试将纸片小人也像影片里一样的将其跨坐在钢丝上不掉下来,并请个别幼儿进行尝试。但是结果都失败了,这时教师抛出问题“为什么小朋友的没成功?老师的成功了?”让幼儿发挥想象,说出自己认为的可能性,最后老师再暗示幼儿:“是因为请了2个硬币帮忙所以才成功”,这时幼儿有了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是还很模糊,到底贴在哪里才不会掉下来?这时,教师提供幼儿找寻答案的机会,提供人手一份操作材料,请幼儿进行尝试,通过实践得出秘密是将硬币放在小人的左右两只脚上让其增加重力,从而保持平衡。本环节教师材料准备充分,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充满了探索和求知欲望,并提供机会让其进行探究,通过幼儿的自主探索,从而发现秘密,比教师直接告诉他们答案更有意义,对于没有贴对的幼儿教师也给予他们改正的机会,让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教师出示多种材料,引导幼儿思考

  1.教师出示记录表,引导幼儿观察

  (1)教师:现在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一起看看有什么?

  (2)教师:想想这些材料能不能帮助小人稳稳地快坐在钢丝上不掉下来?

  你们觉得xx能不能成功?(教师在记录表上进行记录)

  2.教师引导幼儿第二次探索多种材料成功的方法

  (1)教师:到底能不能成功,请你们用桌上的材料想办法让小人稳稳地跨在钢丝上。(幼儿操作)

  (2)教师依次展示4种材料的探索结果。

  ①【橡皮泥】

  教师:现在我们来看看橡皮泥的情况,他有没有成功?

  教师小结:原来,要想让小人平稳的跨在钢丝上,左右两只脚上的橡皮泥必须用的一样多。

  ②【夹子】

  教师:现在我们来看看夹子的情况,他有没有成功?

  教师:你在实验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困难?

  小结:原来左右两边夹得夹子数量一样时,小人就能平稳的跨在钢丝上了。

  ③【积木】

  教师:现在我们来看看积木的情况,他有没有成功?

  教师小结:原来,要想让小人平稳的跨在钢丝上,左右两只脚上的积木必须一样多。

  ④【回形针:】

  教师:一起来看看,请回形针帮忙的有没有成功?看看他是这么做的?

  教师:为什么两条腿上是5个的时候还是没有成功?(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请小朋友看老师这样做,能否让小人平稳的跨在钢丝上。(教师不说直接做——老师在这条腿上加一个,另一只腿上也加一个。)

  (若不成功继续···)

  教师:现在成功了吗?为什么呢?

  教师:为什么刚才两条腿上都是5个的时候没有成功,现在成功了?(又增加了回形针)

  x教师:是不是在一条腿上增加?(两条腿上都要增加)

  教师小结:原来,5个回形针的时候两条腿上的重量太轻了,当老师增加回形针的时候,两条腿上的重量就足够重,小人就能跨在钢丝上了。

  (4)教师播放课件进行小结

  教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要想让小人平稳的跨在钢丝上首先:

  1、把物体放脚上;

  2、放的东西要一样重;

  3、如果太轻了,必须增加质量。这样才能让小人平稳的跨在钢丝上。(同步的演示课件)所以这些材料都能成功。(教师在大记录表上统一记录)

  教师:现在请没有成功的小朋友改正过来。

  (环节评析:本环节,教师提供了多种材料,请幼儿分组进行探究,和集体操作相比,分组既能节省时间,且更有针对性,有利于突破本活动的重难点部分。利用记录表,师幼集体进行猜测和记录,使没有参与到其他材料操作的幼儿也知道实验结果和原因。最后的小结部分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幼儿直观的认识到使小人平稳跨坐在钢丝上的条件,使得抽象的理论形象化,便于幼儿接受。)

  四、教师组织幼儿带领小人进行走钢丝表演

  教师:现在,冒险小子邀请成功的小人参加走钢丝表演,我们一起来吧!

  (环节评析:这是个延伸环节,让幼儿体验到制作和游戏的乐趣,切合本次活动的主题。让幼儿真正体验到在玩中学、做中学的道理。)

  五、教学反思

  本活动,从课堂效果来看还是不错的,但是在用时方面有点过长,在幼儿分组操作的环节,时间应该控制一下。在提要求的时候语言可以再简洁一点,活动中幼儿对于贴硬币以及后面的分组探索积极性很高,都能积极的投入操作实验。本活动最难的难点是回形针,因为它很轻很小,要想让它成功,不仅要在脚上增加重力,而且增加个数还必须足够多、足够重,这与其他操作材料有所不同,其他材料都增加到2个即可平衡,但是回形针至少是5个以上,这样的操作对于没有耐心的幼儿是一个挑战。所以教师在该环节应多加的引导,在本次的教学中我的引导还不够,需要更多的引导幼儿。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感知物体由于重心移动而发生的翻滚现象。

  2. 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并记录探索的过程。

  3. 提高观察能力和对事物的探究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实验用具每人一套:空胶囊、轨道、塑料珠、沙子、小棍子、小钢珠。

  2.猜想、实验记录表、笔。

  3、教师魔术道具、背景音乐、重心转移原理课件

  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配乐魔术表演。

  2、请幼儿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神奇的现象

  教师小结:这些是魔术,使人们运用特殊的道具进行表演的。

  3、魔术揭秘

  二、出示神奇的胶囊,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我还带来了一位客人,大家认识它吗?小胶囊要为大家表演一个魔术,看看谁能发现他的秘密在哪里。

  1、教师演示

  师:你看到了什么?猜一猜,小胶囊为什么会翻跟头呢?

  师:你们想知道老师的小胶囊为什么会翻跟头吗?那就要动脑筋想一想、动手试一试。老师在椅子下面为小朋友准备了小胶囊和轨道,现在大家试试看,把你的小胶囊小心的放进轨道,看看它是不是也会和老师的一样在翻跟头。

  2、幼儿尝试操作,用自己的办法让胶囊翻跟斗

  师:“你们的小胶囊会翻跟斗吗?”“为什么我的小胶囊能翻跟斗,你们的小胶囊却不能翻跟斗?”

  三、观察比较、引发猜想。

  1、教师揭示胶囊翻跟头的秘密

  师:为什么你们的小胶囊不能像老师的一样翻跟头呢?因为老师的小胶囊里装入了一个小宝贝。这小宝贝啊,可能是小豆子、小钢珠、沙子、小棍子(出示材料图片)。

  2.认识材料,了解材料的基本特征。

  (1)请幼儿用各种方法感知并讲述

  请孩子们用捏、摸、掂、看等方法,感知四种材料的差异,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东西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小结:钢珠和小豆子都是球体,能往任意方向滚动,但钢珠要重些;

  小棍子只能朝一个方向滚动,沙子是散开的不能滚动。

  请幼儿猜一猜:这些材料哪种材料放在小胶囊里会让胶囊翻跟斗呢?

  3、孩子们猜测,讨论,填写猜测表。

  教师介绍记录卡,请幼儿在打有问号的猜测一栏中填上自己的猜想,认为是的打√。塑料珠图沙子图钢珠图棍子图?小手图

  四、幼儿动手操作(配乐)

  1、验证猜想

  师:大家想不想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测呢?

  请孩子们先将自己猜测的那一种材料装进小胶囊后再在轨道里试试,再将剩下的三种材料分别装进小胶囊后试试。看看是哪一种材料放进胶囊能让它翻跟头,并记录操作结果,在小手图一栏中能的打√,不能的打×。

  2.交流探索结果

  请每组选派一位小朋友来把你们实验记录的结果跟大家分享一下,展示个别幼儿的记录卡,并请他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如何设想、如何验证、结果如何。

  3.师生共同验证钢珠放在胶囊里后,胶囊就会出现翻跟头的现象。

  师:猜测只是想法,要动手试一试才知道。刚才我们进行了猜想,后来又进行了操作验证,发现是谁让小胶囊翻起跟头来的?

  师:为什么小钢珠放在胶囊里,胶囊就会翻跟头,而塑料珠、沙子、小棍子放进胶囊,胶囊却不会翻跟头呢?

  幼儿讨论,教师引导幼儿从材料的特征进行分析。

  4.演示课件,了解胶囊翻跟头的原理。

  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钢珠使小胶囊翻跟头的真正原理。

  教师小结:因为小钢珠是球体,会自由滚动,它又比小胶囊重,所以当小钢珠滚到胶囊的这一头时,胶囊的另一头就翘起来了;当滚到另一头时,这一头又翘起来了,这样接连不断地滚动,小胶囊就像杂技演员一样连续不断地翻起跟头来了。这种有趣的现象叫做重心转移。在像胶囊这样的空心物体里装进大小适中、会滚动的、有一定重量的球形物体,那么只要我们让里面东西一滚动起来,就会带动它有规律地连续翻跟斗。

  五、听音乐玩“小胶囊翻跟头”的小魔术

  1、自由展示小胶囊在轨道中翻跟头

  2、拓展:(1)师:我们可以让小胶囊在轨道里翻跟斗,你还能让它在什么地方翻跟斗呢?

  (2)能不能让会翻跟斗的小胶囊站立不动,想一想为什么它也会站立?

  (在音乐中自由探索“魔法小胶囊”游戏结束)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 感知木耳等常见的可泡发食品由小变大的有趣现象,愿意动手尝试玩泡发实验。

  2、 会用肢体动作表现木耳由小到大的变化过程,体验游戏的快乐。

  3、 在探索中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初步探究科学的兴趣。

  4、 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5、 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木耳、银耳、茶叶、胖大海、紫菜等容易泡发的食品;温水、透明杯子、盘子。

  2、 轻音乐

  活动过程

  1、 出示木耳,引起幼儿兴趣。

  (1)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份礼物,看,是什么?(木耳)每个小朋友一块木耳,请你们仔细看一看木耳长得什么样子?你可以摸一摸、闻一闻(干干的、硬硬的、黑黑的、小小的)小结:木耳摸起来干干的、硬硬的,问起来还有股香味呢。

  (2)请小朋友把木耳放到盘子里,接下了我们要用木耳变一个魔术。教师将两块木耳分别放进两个透明的杯子中,往一个杯子里倒入温水,木耳渐渐变大。师:木耳变成什么样了?(变大了)用手摸摸看,木耳有什么变化呢?请幼儿来摸一摸感受一下,幼儿说出感受(变软了)

  小结:原来小小的硬硬的干木耳泡水后会变大,变得湿湿的、软软的,这个现象叫泡发。

  2、幼儿动手尝试玩泡发木耳的实验。

  师:下面呢,就请小朋友亲自动手来泡发木耳,观察一下木耳的变化。由于水温有点热,出于小朋友的安全考虑,老师来帮助小朋友往杯子里倒水。幼儿人手一个透明杯子,一块木耳,将木耳放入杯子中,观察木耳的变化,并请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让幼儿摸一摸泡发好的木耳,感受木耳泡发后会变软。

  3、游戏“变变变”,幼儿用肢体动作变现木耳泡发变化的过程,感受其乐趣。

  师:小朋友,你们想做小木耳吗?我们一起来玩“变变变”的游戏,小木耳们快来老师的身边吧,看看哪个小朋友学干木耳学的最像,这位小朋友把自己的身体抱得紧紧的真像一颗干干硬硬的小木耳。

  师:干干的小木耳准备洗个热水澡啦,快跳进水里,在水里泡一泡,翻一翻,扭一扭,小木耳慢慢变大了啦!这个小朋友把小手小脚都伸展开来好大啊,我们也来把手脚伸开变得大大的吧。这样泡的大大的木耳肯定特别好吃!

  4、迁移生活经验,了解其他可以泡发的食物。

  师:除了木耳,你还知道有哪些食物在水里浸泡后会变大的?幼儿想象

  (茶叶、银耳、胖大海、紫菜、海参、粉丝、方便面等等)

  5、幼儿再次进行泡发实验,体验探索的乐趣。

  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各种食物,咱们去看看有哪些吧。

  幼儿观看食物,并操作将茶叶放到水里,观看茶叶的变化,说说自己的发现。品尝自己亲手泡制的茶叶。再依次将紫菜、胖大海等泡发食物放入水中观察其变化。

  小结:茶叶、银耳、紫菜、木耳等泡发食物在水中浸泡后会由小变大,变软、变湿。

  活动延伸

  教师和孩子一起将泡发后的木耳送到食堂,请阿姨炒菜用。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追求一种“宽松、自然、科学、愉快”的活动氛围,让孩子在合作中成长,在分享中体验快乐,在成长中拥有自信。活动基本达到预定的目标,孩子们在活动中的积极性很高。如果在这个活动中设计一些能抓住某件事物或某个现象来重点让孩子观察、探讨其变化的环节,活动效果会更加突出,并会让延伸活动更加丰富。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汇总6篇】相关文章:

【热门】科学活动教案汇总八篇04-28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总六篇04-26

【推荐】科学活动教案汇总7篇05-07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汇总六篇05-07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总五篇05-07

【热门】科学活动教案汇总五篇05-07

【热门】科学活动教案汇总8篇04-26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模板六篇04-22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范文5篇04-21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汇编九篇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