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工作汇报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有的人天天看汇报,有的人天天写汇报,汇报时通常会多讲一些重点工作的内容,非重点的内容简单介绍即可,如何写一份正确的汇报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绩效考核工作汇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绩效考核工作汇报1
绩效考核,是一种正式的员工评估制度。它通过系统的方法、原理来评定和测量员工在职务上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它是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进行管理沟通的一项重要活动。绩效考核的结果可以直接影响到薪酬调整、奖金发放及职务升降等诸多员工的切身利益,其最终目的是改善员工的工作表现,在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同时,提高员工的满意程度和未来的'成就感,最终达到企业和个人发展的“双赢”。
因此,一名合格的HR做好员工的绩效考核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绩效考核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使我们做好绩效考核的基础。818企才e通根据绩效考核常见问题总结了十个核心的问题,希望能各位HR能够在绩效考核方面的注意这些问题,将绩效考核工作做的更好。
问题一:企业绩效管理与战略实施相脱节,战略目标没有被层层分解到所有员工,员工出现与企业战略目标相背离的行为.
问题二:企业绩效管理仅仅被视为一种独立的人力资源技术,没有与人力资源系统中的其他业务板块协同发挥作用.
问题三:绩效管理被赋予了太多的目的和含义,导致企业绩效管理的核心目的不明确.
问题四:绩效管理被认为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各级管理者没有在绩效管理中承担相应的责任.
问题五:组织.团队.个人之间的绩效存在差异,无法实现组织绩效.团队绩效和个人绩效的联动.
问题六:绩效管理指标没有重点,体现不出企业对关键业绩的关注和对员工行为的引导.
问题七:考核指标无法体现对所有员工的牵引.
问题八:不能很好的诠释短期绩效和长期绩效之间的关系,过分突出业绩而忽略了企业的经营安全.
问题九:绩效管理成为奖金分配的手段.
问题十:绩效管理中缺少员工的参与,使得绩效管理单纯成为绩效考核,阻碍了绩效管理提升员工绩效和能力的作用的发挥.
绩效考核工作汇报2
众所周知,绩效考核的目标从上至下层层分解,可是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往往会发生这种情况:
组织描述:某事业部的架构,总经理——部门经理——员工
案例:考核工作启动了,各部门经理开始对员工进行考核。事业部总经理由于很忙,所以一般在最后的时刻才给部门经理进行考核。所以实际上是员工先接受了考核,部门经理后接受考核。如果部门经理给很多员工打了高分,而他本人的考核结果为差,这就不能体现绩效考核的'关联性了。这种时候HR要求部门经理对员工的考核结果做调整,部门经理由于已经进行过绩效面谈了,被强制要求把员工的考核结果调低,他肯定不愿意。
所以,考核变成了从下至上,或者说员工的考核结果跟部门经理没有关联性。如果避免这种的情况呢?
一、先进行部门经理的考核
二、以事业部为单位,实施强制分布法
三、各部门的优秀员工、一般员工、待改进员工的比例,根据部门经理的考核结果进行分配
四、如果事业部整体效益较高,那么可以适当跳出强制分布的比例,增加优秀员工名额。
绩效考核工作汇报3
绩效考核作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对职工的思想品德、工作能力、工作成绩、工作态度等方面进行的综合评价,获得反馈信息,为管理者的管理提供依据,促进目标任务得以顺利实现的过程。
一、目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应当说,大多数单位的绩效考核工作及成效是好的。但也确实在一些单位、一些方面和环节还存在着问题。
一是观念陈旧,认识不到位。有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者知识欠缺,观念陈旧,没有充分认识到通过绩效考核可以了解人力资源使用状况、使职工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满足职工的不同需求来获得组织竞争力,不能以人为本,而是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当做一项琐碎的事务性工作来做,使考核工作流于形式。被考核者则抱着考核就是填表、评优,述职时多报喜少报忧,对缺点更是泛泛而谈、应付了事。这样做既影响了考核质量,也难以引起重视。
二是考核的可操作性不强。目前,事业单位普遍采取定性与定量、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方式,按照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进行年度考核。这四个方面仅仅是原则性的规定,没有考核的标准具体化到部门和岗位;若拿来就用,往往会无从对照。即考核工作内容没有与本单位的目标和使命很好结合,没有具体体现单位的组织文化,考核者凭印象打分,操作的针对性不强,无法保证考核的效果,失去了绩效考核的本来目的。
三是考核等级过少,方法简单化。事业单位考核一般分为四个等次,即“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绩效考核工作当中,有的单位、有的部门往往采取强制分布的办法,将四个等次按照一定的比例,硬性分配到各个部门,导致工作业绩优秀的员工因部门名额少受到限制,得不到绩效考核的认可,不能被评为“优秀”;而工作业绩一般的员工在名额相对较多部门往往被评为优秀。再有就是有些单位为了避免在考核中出现矛盾,采取“轮流坐庄”的办法,特别是考评结果涉及有关人员晋升职称时,此类现象显得尤其突出。从而,严重挫伤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使整个考核工作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四是缺乏资料积累,考核周期较长。目前多数单位考核实行的是年度考核,即一年考核一次。这样做,容易使考核者产生“近因效应”,即以被考核者最近几周或几个月的表现作为其年度考核的参照,而忽视其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的表现。这种对被考核者平时的表现不建账、资料不积累,使年终考核与平时工作脱节,也同样导致了考核结果的失真。
五是考核结果反馈不当,与奖惩联系不紧密。多数事业单位在考核工作结束后,很少向考核对象反馈意见,即使反馈也多是下达通知,根本谈不上考核双方进行沟通;而被考核者在完成目标任务和绩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很难得到应有的指导和帮助,从而使考核结果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和转化,失去考核的意义和作用。再有,就是考核结果与考核奖惩不能很好挂钩,也是多数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流于形式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改进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的策略。
上述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管理工作的严肃性和客观公正性,而且使管理者难以摸清职工队伍的真实情况,以致于管理者的管理决策失误、管理失控,使绩效考核工作流于形式,最终不利于体现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不利于职工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调动与发挥。基于此,我们提出如下改进对策。
一是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各级管理者对绩效考核工作的认识。要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组织培训活动,广泛宣传绩效考核工作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充分认识绩效考核工作在事业单位管理工作发挥的巨大作用,特别是对广大员工的激励作用、对各项工作的推进作用,促使各级管理者更加科学理解和正确掌握绩效考核的内容和方法,提高管理理念和管理意识,把绩效管理真正纳入日常管理工作中,运用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分析、总结工作的得与失,用发展的观点和创新的意识安排、督促和检查各项工作,让绩效考核真正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是积极探索,逐步建立分层次分类别的绩效考核标准体系。事业单位类别主要分为政务类和业务类,不同类别的职能部门其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工作重点、工作职责均有差异,不能用统一的评价指标衡量所有的人。因此,绩效考核工作就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类别、不同层级的工作人员,实行不同的考核标准体系。考核工作可以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要结合事业单位自身特点、人员结构等情况,把被考核者在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政策理论水平、本职业务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工作数量质量、工作效率效益等方面量化为具体的考核标准,并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完善。
三是建立合理考核周期,做到日常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日常考核是检验考核对象履行岗位职责的日常情况,是年度考核结果的业绩依据。定期考核是以平时考核为基础,对考核对象一段时间以来各方面进行全面考核评价,是考核的最终确定形式。不仅要通过日常工作了解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表现,更要通过定期考核来评价工作人员的业绩状况。事业单位日常考核和定期考核的周期,各单位应根据不同性质、不同工种、不同层次、不同任务目标来决定。一般说来,高层管理者、科研工作者的考核期限以年度考核为宜;中层管理者,应以季度考核单位为宜;一般操作性工作者,应以每月考核为宜。
四是坚持考核原则,加强考核者与被考核者的沟通与交流。绩效考核具有奖勤罚懒、优胜劣汰的作用。为此,应坚持考核原则,高度重视民主评议与民主测评,做到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确保考核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严肃性。考核过程中,考核者与被考核者之间要广泛开展沟通与交流。一方面,考核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被考核者及其工作情况,对被考核者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另一方面,被考核者能够了解个人工作与组织期望的差距在哪里,分析原因,加以改进,提高绩效。
五是完善考核工作总结,拓宽考核结果运用。绩效考核不是一个独立的管理行为,是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环节紧密联系的。考核工作结束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认真及时地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以便今后考核工作的改进。另外,在应用绩效考核管理时,要加强对考核结果的分析,提出今后加强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见;要注重对考核结果的运用,尽快兑现奖惩。
综上所述,全面规范、准确实施绩效考核,是事业单位的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建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体系的核心所在。因而,应通过分析目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促进事业单位的改革不断深入。
绩效考核工作汇报4
一、绩效考核的定义和目的
绩效考核是企业在既定的战略目标下,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对员工过去的工作行为及取得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估,并运用评估的结果对员工将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业绩产生正面引导的过程和方法。绩效考核就是员工完成目标情况的一个跟踪、记录、考评。通过绩效考核,使员工充分了解自己的工作成绩和不足,从而明确努力方向,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绩效;让管理者全面掌握每位员工的德、能、勤、绩等情况,更有效的发挥沟通、引导、帮助、激励的作用,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车间的生产管理水平。
二、绩效考核的原则:
1、实行逐级考核原则:逐级管理、逐级负责、逐级考核,下属的工作好坏由其直接上级评定。
2、公平性原则:员工的工作目标等考核内容,考核人应在考核初期予以明确。
3、客观性原则:对被考核者的任何评价要求都应有事实依据,避免主观臆断和个人感情色彩。
4、双向沟通原则:每次考核时,考核者与被考核都应按工作目标等考核内容开诚布公地进行双向沟通交流,考核结果要及时反馈给被考核者。
5、常规性原则:绩效管理是各级管理者例行的日常工作职责,对下属员工作出正确评价,帮助下属改善工作业绩是管理者的重要工作内容。
三、班组如何运行好绩效考核
班组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企业快速发展的落脚点,企业的所有生产活动都在班组中进行并最终得到落实,所以班组基础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各项经济指标的实现。绩效考核管理是班组基础管理工作的`重点。通过加强车间班组的绩效考核管理,形成规范的绩效考核模式,提升班组每位员工的工作绩效,来达到目标、任务的完成和落实。
原矿车间目前有5个班组,生产班组和检修班组工作内容不同,班组内人员工作岗位的难易程度,质量要求也不尽相同。再加上班组员工和班组长自身素质的不同,这些因素的存在对绩效考核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为此,我认为应做好如下几点:
1、班组的绩效考核一定要遵循“公平、公正、公开”、“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原则。班组的绩效考核标准要对员工公开,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考核。考核记录要对员工公开,考核记录要详细,不能记“黑账”,绩效考核对所有员工要一视同仁,不分亲疏远近,不包庇纵容。考核要有理有据,严格按照公司、厂、车间相关制度标准执行,不能有随意性。这样才能保证绩效考核的正常有效进行,发挥其应有作用。
2、班组的绩效是“辅导”出来的,而不是“考核”出来的,班组长布置完任务后,不能撒手不管,当甩手掌柜,而要时刻关注生产过程,对员工进行绩效辅导。当员工情绪低下,积极性不高时,班长应及时去沟通和关心,帮助员工调整心态,提高士气。当员工技能水平欠缺时,班长应给与具体指导,传授技能,当好教练和培训师,并监督员工实施执行,对于技能水平较高的员工,班长只需指导方向,多给与鼓励,发挥其创造性。当员工遇到难题和困难时,班长应想方设法,帮助员工分析原因,解决困难和难题。班长应经常与员工沟通,对班组员工的工作方法,业绩,精神气等进行点评,分析每位员工有哪些进步和好的做法,及时予以赞扬和奖励,有哪些不足之处,及时予以分析帮助解决。这样做的好处是:随时跟踪和了解任务的执行情况,便于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目标实现的关键点进行有效控制,保证任务的圆满完成。
3、绩效考核要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不能流于形式,不能为了考核而考核,绩效考核不能在员工眼里成为扣分、扣工资的代名词。对于员工的不足,在考核扣分的同时,班长要从帮助员工提升、改善的角度,分析原因,找出改进方法,而不是用激烈的言辞去批评,甚至冷嘲热讽。要给与员工更多的关怀和鼓励,给员工信心和支持,让员工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以后的工作。如果员工对考核结果有不满情绪,就要与员工开诚布公的沟通,加以开导教育,消除员工的不满情绪,不能让员工带着情绪去工作。对绩效指标完成较好的员工,更多的是采用职权之内的激励方式,如听觉激励,班组长以语言激励赞美下属;视觉激励,班组长组织员工根据月度绩效考核结果评选“月度优秀员工”上报车间进行奖励,并将其照片及事迹张贴公布。或者将表现优秀员工的事迹以稿件的形式向公司进行投稿宣传。班组也可以根据年度绩效考核结果,对表现优秀的员工推荐其参加厂、公司先进个人的评选。班组评选“月度优秀员工”千万不能搞轮流坐庄,失去考核激励的意义,对表现优秀的员工可连续评选“月度优秀员工”,享受工资晋升的奖励。
绩效考核的正确运用,可以促进班组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激励员工“做正确的事”的同时,也要“正确做事”。通过绩效考核管理、引导、激励广大员工更好的完成自己的职责。
绩效考核工作汇报5
做好绩效考核第一步:提取指标
岁末年初是许多企业最为忙碌的时节——又要开始企业内部进行绩效评价考核。绩效考核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工具和方法,其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已为广大的管理者所认同,相当一批企业在这方面投入了较大的精力。绩效考核,顾名思义,就是要“挖掘”出绩效来,绩效考核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考核等管理手段促进绩效的提高。但遗憾的是,通过绩效考核达到预期目的的企业却很少,大多数企业最后不是中途夭折,就是流于形式,问题何在?研究发现,恰恰是因为我国企业在很多时候对绩效考核的理解不全面、不系统甚至存在误解,才导致这项对于企业价值极高的工作难以收到预期成效。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真正有效的是绩效管理,而不是许多企业所理解的那种秋后算账式的绩效考核或者绩效评价,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绩效管理包括绩效计划、绩效计划执行、绩效考核、绩效反馈面谈等几个阶段
一、绩效考核的目的:
1、战略目的
战略目的是绩效考核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它主要通过强化员工的工作活动和工作结果使得员工的行为和目标能够与企业的战略保持一致。
2、管理目的
企业在多项管理决策中都要使用绩效考核的信息,如奖金发放、薪酬调整决策、晋升决策和解雇决策等。并且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和适用对象,应当构建不同的考核结果应用模型。然而我国较多的国有企业仅仅将考核的结果与奖金的发放相联系。
3、开发目的
绩效考核的第三个目的是对员工进行进一步开发,以使他们能够有效地完成工作。当一个员工的工作情况没有达到公司、管理者的期望时,就需要通过绩效反馈共同探讨员工存在的弱点和不足,并且管理者要帮助员工制定相应的能力发展计划和实施措施,辅导员工的绩效改进。
二、提高绩效考核效果的对策
1.明确绩效考核目的及原则
绩效考核主要目的应包括:了解工作绩效,考核目标体系实施性,为知人、选人、聘人、用人、评人、育人、留人、激励人提供依据;完善组织工作,为职位变迁提供依据;为分配体系落实提供依据;为组织人力资源规划,财务预算和经营提供信息;为组织变革和发展的决策提供依据,同时监督检查组织变革和发展的进程、成效。
绩效考核要做到:客观、公正、公开、公平、科学;真实、准确;民主与集中相结合;责、权、利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考核方法要科学、可行;考核周期要适当;考核等级或计分要合理;考核结果要反馈;考核人员要合格、到位;考核要规范化、制度化。
2.制定客观、明确的考核标准
考核内容是绩效考核的基础,应由专业人员及业务人员结合不同企业、不同部门及不同岗位的具体情况共同研究制定。同时,考核的指标应尽量简洁,过多的指标极易导致考核组织者工作量的增加,并且难以区分各考核指标之间的权重对比;其次是确定考核的内容指标时,要考虑企业的实际特点,建立有针对性的、切实符合企业自身管理要求的指标体系;第三在考核工作中,每一项考核的结果都必须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这可以避免凭主观印象考核和由晕轮效应、成见效应等所产生的问题。
3.选择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
绩效考核的方法直接影响考核标准的成效和考核结果的正确与否,因此要根据考核的内容和对象选择不同的考核方法,并且考核方法必须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信度是指评价结果必须相当可靠,即对同一员工多次测评结果应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效度是指考核能达到所期望目标的程度,即考核方法与考核目标之间要有较高的关联度。
4.公开化和及时反馈的原则
企业的绩效评估标准、评估程序和评估责任的设置都应当有明确的规定,吸引员工参加,并向全体员工公开,而且在评估中应当严格遵守这些规定,做到整个评估过程的透明。这样才能使员工对绩效考核产生信任感受,对考核结果持理解、接受的态度。同时,绩效评估的结果一定要及时反馈给被考核者本人,否则就起不到评估的`激励、奖惩、培训和教育的作用,可能导致员工不信任、不合作的后果。
5.建立考核申诉制度
考核申诉产生的原因,一是考核员工对考核结果不满,或认为考核者在评价标准的掌握上不公正;二是员工认为对考核标准的运用不当、有失公平。因此,要建立一定的程序,以从制度上促进绩效考核工作的合理化,达到提高组织绩效的应有作用。
三、如何提取绩效考核的指标
绩效考核的指标从哪里来呢?指标提取的依据主要有以下三个来源:一是企业发展战略以及相应的战略目标。绩效考核不坚持战略导向,就很难保证绩效考核能有效支持企业战略。企业的战略规划的实施实际上就是通过战略导向的绩效指标的设计来实现的。二是工作分析。工作分析是设计绩效考核指标的基础依据。根据考核目的,对被考核者的岗位的工作内容、性质以及完成这些工作所具备的条件等进行研究和分析,以确定指标的各项要素。三是企业业务流程。绩效考核指标必须从业务流程中去把握。根据被考核者在流程的扮演的角色、责任以及同上游、下游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其衡量工作成效的绩效指标。
那么,如何正确地提取绩效考核指标呢?首先,提取指标需要遵循相应的原则。一是客观性原则:应以岗位特征为依据,不能一把尺子量所有的岗位。二是明确性原则:应明确具体,即对工作数量和质量的要求、责任的轻重、业绩的高低做出明确的界定和具体的要求。三是细分化原则:指标是对工作目标的分解过程,要使指标有较高的清晰度,必须对考核内容细分,直到指标可以直接评定为止。四是可操作性原则:指标不宜定得过高,应最大限度地符合实际工作要求。五是界限清楚原则:每项指标内涵和外延都应界定清楚,避免产生歧义。六是可比性原则:对同一层次、同一职务或同一工作性质岗位的指标必须在横向上保持一致。七是少而精原则:指标应能够反映出工作的主要要求,应当简单明了,容易被执行、被接受和理解。简单的结构可以使考核信息处理和评估过程缩短,提高考核工作效益。八是相对稳定性原则:指标选择后,要保持相对的稳定,不能随意更改。
其次,提取绩效考核指标必须有相应数量限制。绩效考核指标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绩效管理是有成本的,指标越多,企业投入绩效管理的成本相应也越多,所以在提取指标时,需要遵循20/80原理,选取出最需要考核的指标。对绩效考核指标的数量限制还与不同层次的岗位有关,越在基层,数量相对越少。目前绩效考核主要是针对关键业绩指标(KeyPerformanceIndex,简称KPI)进行,而所谓关键指标,当然就必须有一个数量限制了。
对企业级指标:需要找出企业关键成功因素,根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定位,对企业战略目标和年度目标进行科学分解,实现对企业战略目标的细化和具体化。对部门级指标:从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年度目标出发,结合部门职责,提出备选的绩效指标,根据考核需要程度进行分档,将绩效考核指标分为“必须考核”、“需要考核”、“可以考核”、“不需考核”四个档次。根据企业对部门绩效考核的重点,分别与各个部门负责人协商从必须考核和需要考核两个层次中提取出部门关键绩效指标的初稿,然后再由所有相关部门负责人都参加的会议讨论确定部门指标的修定稿,再分别征求各个部门的主管领导相关意见后,上报企业经营班子研究确定。
对岗位级指标:部门负责人根据岗位说明书及部门对该岗位的管理要求拟定本部门内各个岗位的绩效考核指标,在与各个岗位的人员沟通后,报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评审,提出指导性意见;部门负责人根据评审意见确定本部门内一般员工的绩效考核指标后,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备案。
具体说来,提取岗位级指标时应以岗位说明书为基础,选取3-8项最能反映被考核者业绩的指标,并设置不同的权重。这时需要部门负责人详细了解岗位工作内容,找出主要工作,列出其中重要的4-10项指标,由从事该岗位工作人员、该岗位的直接上级选取出3-8项指标,必须时可以征求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的意见。选择关键业绩指标时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对工作业绩产生重大影响的工作内容;二是占用大量工作时间的工作内容。
第四,在进行指标提取时需要尽可能量化,过程化、细化。一是能够量化的指标首先应该尽可能量化。二是不能量化的指标,将这个工作内容过程化,对工作过程进行控制并考核。三是不能量化,也不能过程化的指标,进行细化,直到不能再细化为止。
第五,提取绩效考核指标后需要对这些指标从以下十个方面进行检验:
对企业提取的每一个指标都应该从以下10个方面进行检验,每一个指标都需要能够完整地回答以下10个问题,才算是一个合格的绩效考核的指标。
1.指标的正式名称是什么?
2.指标的准确定义是什么?
3.设立指标的直接目的何在?
4.围绕着这个绩效考核指标有哪些相关的说明?
5.由哪个部门或岗位负责收集所需要的数据或信息,用什么流程来收集?
6.所需要的数据从何而来?
7.计算数据的主要数学公式是什么?
8.统计的周期是什么?
9.哪个部门或岗位负责数据的审核?
10.指标用什么样的形式来表达?
四、在提取绩效考核指标过程中需要避免的四个误区
考核指标提取误区之一:量化才好管理。凡是能够衡量到的,就能够做得到。在实践中,有很多内容似乎是不可衡量的,衡量不了的,也就难以做到,更不能加以量化考核。于是,为了便于管理和考核,选取那些定量或容易量化的指标,便成了自然的选择。一家企业的发展壮大可以有很多指标来评价与预测,例如业界认同度、标准制定能力、核心产品竞争力、市场占有率、销售额、利润、规模等。但是由于象“业界认同度”等指标相对抽象而且难以直接测量,所以企划部门经常选取诸如销售额等可以量化的指标来评价企业的发展。
考核指标提取误区之二:指标越精细越好。大多数情况下,企业的衡量指标是用于考核的,目的是使考核有个标准和依据。职能部门站在“职能”的角度,为了职能管理的需要,为了一个子系统的目标,利用自身最擅长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精心设计出远远偏离企业目标的个性化指标体系:考核指标、计划指标、财务指标、经济责任制指标、统计指标??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的组织,要实现的远、中、近期目标是什么?似乎没有人关心这个,其结果是企业的目标要么缺失,要么发散,企业上上下下迷失方向,造成很多部门和员工工作上的路线错误,越“正确”地做事,越偏离企业目标。
考核指标提取误区之三:指标应面面俱到。“20/80”定律揭示:对事物总体结果起决定性影响的只是少量的关键要素;而“木桶理论”则认为少量的瓶颈因素,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无论如何,抓住属于关键或瓶颈的较少部分指标,就足以统揽全局,所谓“牵牛鼻子”。实践中,很多企业力求指标体系全面、完整。包括:计划指标体系、流程指标体系、质量指标体系等等。各职能部门独立管理一个相关的体系,设计具体指标时面面俱到。其实,指标之间是相关的,例如两个指标的定义不同,但其内涵和外延可能均有交叉、重合的部分。指标用于衡量组织的目标,目的是将员工的行为引向组织目标的方向,因此,检验指标设计的水准,是看指标是否强化了企业所需的员工行为。指标不在于全面、科学,而在于聚焦、有效。
考核指标提取误区之四:财务指标是关键。许多企业追求单一的财务指标,注重对过去的结果的反映,不能主动进行分析和管理,也不能与组织的战略目标有机融合。财务指标代表股东的价值取向,偏重短期利益,引发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员工的行为短期化。单一的财务指标导向企业内部,然而却忽视了最关键的要素-客户,缺乏对客户资源的有效管理,从而导致企业基本目标的偏离。此外,单一的财务指标也反映不出企业竞争优势所在——核心能力,必然难以引导企业持续成长和发展。
当企业明白了绩效指标的真正含义,为什么要提取,提取的依据,提取的方法,提取之后如何进行检验以及提取绩效指标时需要避免的误区之后,才能为企业的绩效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才算真正迈出了企业绩效管理的第一步。
绩效考核工作汇报6
政府绩效考评工作对保障政令畅通,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政府行政执行力有着重要作用。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第八考核小组已圆满完成考核任务,现将有关情况小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第八考核小组一行先后对省审计厅、省财政厅、省广电局和省体育局进行了绩效考评。本次考评工作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领导重视,把绩效考评工作作为效能建设的重要抓手。各被考评单位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把绩效考评工作当作加强执行力建设、推动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的重要抓手,对该项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保证了考评工作的稳步推进。各单位都成立了绩效考评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建立健全了落实工作的机制。在考核过程中,省审计厅、省体育局主要领导亲自出席考评会并向考核组汇报,省财政厅、省广电局主要领导因为参加省里重要会议不能出席汇报会,也专门抽空会见考核组一行,充分反映了对考评工作的重视。
二是实事求是,自查工作扎实有效。各考评单位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严格按照《关于开展20xx年度省政府部门绩效考评工作方案》、《对省政府部门开展20xx年度绩效考核评估工作方案》以及《关于印发20xx年度省政府绩效考评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对照本部门的绩效考评工作方案认真开展了自查,全面掌握本部门绩效评估指标特别是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重要工作和重点项目的进展情况,形成了自查报告和自我评价表。
三是保障到位,迎评工作准备充分。各被考评单位在材料、人员、场地等方面做了精心准备和安排,提供的材料真实可靠,安排相关人员解疑答惑,各项基础工作扎实有序,确保了考评工作的顺利高效完成。
二、几点建议
政府绩效考评工作在我省尚属“新鲜事物”,需要不断总结经验,认真探索考核方法和路径,不断完善政府绩效考评制度。
一是鉴于各厅局工作性质不一致,20xx年度各单位的考核方案有的过于繁琐、有的又过于笼统,建议省政府在总结本次考评经验的基础上,出台内容相对统一的.方案文本,考评方案要尽可能予以量化、要有可比性。
二是建议省考核办对考核评分依据制定统一的规范,特别是对加分、扣分的原则予以明确,增强考评工作的可操作性,比如个人、内设处室以及下属单位的奖项是否作为加分依据?
三是建议制定统一格式的考评评分文本,这样便于省考评办整理汇总;
四是考评工作要从单一的考、评,向多功能、全过程绩效管理转变。综合考评既要重视考评结果,更关心考评对象工作的改进、群众反映问题的解决、机关效能的提升和社会公众对政府绩效的满意度。
【绩效考核工作汇报】相关文章:
乡村振兴绩效考核工作汇报(通用12篇)12-27
林业工作汇报_工作汇报07-22
企业工作汇报_工作汇报07-22
城镇建设工作汇报_工作汇报07-22
统计工作汇报-工作汇报12-27
物业前台客服工作汇报-工作汇报12-30
监理工作汇报材料-工作汇报01-18
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汇报_工作汇报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