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汇报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有的人天天看汇报,有的人天天写汇报,汇报的主要内容有工作摘要、内容、花费时间、对应任务、完成情况、总结等,你有了解过汇报要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汇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由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组成。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
2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特点及现状
近年来大学生生源质量逐年下降的趋势非常明显,高职院校自然也不能独善其身。在这样的趋势下,高职院校如何做好的专业建设和道德建设,关乎高职院校自身的命运。虽然高职院校近年来在教学管理、专业建设等许多方面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在德育工作上还存在很多不足。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势在必行,而要做好这一点,必须以深入了解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特点和现状为前提。
2.1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特点
高职教育和高等本科教育属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高职教育区别于本科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德育工作在二者当中的定位和实施也应有所不同,并具有不同的特色。就德育工作而言,虽然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根本目标和要求都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但在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内容、方法、管理及评价等方面是有差异的,而高职教育在知识结构、素质类型和能力要求上与本科教育的区别尤为明显。加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首先要准确把握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特点。总体来看,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主要具有职业性、实践性、多样性等突出特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以职业岗位需求来设置的,具有定向性,因而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就必须高度重视毕业生未来的岗位要求,更加强调和突出职业性。高职院校理论和实践教育并行,理论学习针对性和实用性强,强调用最短的时间学习到实际操作所需知识,而实践教学占有重要地位,用于实际动手操作层面的学时占比约为一半,因而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应该成为德育工作重要而有效的途径。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在充分利用校内课堂教学、党团活动、课外文体活动等教育阵地和组织形式外,还可以结合自身办学形式灵活、办学主体多为地方的特点,深入挖掘和利用实习单位、实训基地等阵地平台,在生产实习、社会服务的过程中运用生动活泼的、多样化的组织形式进行感性直观的教育。
2.2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现状
了解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现状对于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可总结为重视不够、创新不足、忽视学生主体地位、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首先,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德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所谓“欲成才,先成人”,只有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的人之后,“有思想、有文化”才能实现其本身应有之义。在新时期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应更加重视学生的德育工作,充分依托利用新的理念和价值体系,积极推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本校德育工作。其次,高职院校德育模式缺乏新意,创新不足。授课形式过于老套,内容过于陈旧,缺乏内涵,效果不佳,这与拥有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现代教育环境以及新形势下新的价值理念是极不匹配的。再次,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权威却极为突出,出现严重的错位现象。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积极性容易被挫伤,进而助长了逆反心理,无法达到德育的真正目的。最后,高职院校德育评价具有一维性,道德评价标准僵化,脱离实际[1]。针对这些状况,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创新,采取强有力的、有实效性的措施,全面推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本校德育工作,以期让德育工作现状改观,使学校各项工作局面改善。
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路径
3.1师德先行
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是教师(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其内涵可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来概括。良好的师德主要包括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教学相长、为人师表、甘为人梯等方面。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学生产生积极而长远的影响。
3.1.1良好的师德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保障
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决定了教师能否成为学生的表率或楷模。学生在外部环境要求与自身需要动机作用下,经过不断适应、顺从和同化形成道德品行。在学生道德主体的学习和建构过程中,教师作为一种外部力量起着关键作用,教师的道德和品行直接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从而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成败和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阶段,教师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和引导作用。教师肩负着学生德育的重要责任,较高的师德水平有助于增强教师育人的责任心,有助于强化教师群体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育人”的意识,有助于为学校德育工作营造良好的精神氛围。
3.1.2师德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启动器
学校德育工作必先从师德开始。教师在道德教育过程中结合鲜活的社会现实案例与德育实践,引导和帮助学生塑造美好人生理想,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在思想感染和道德教化中促成一股强大合力,直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同时也间接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德育是对人类价值认识成果的传授与接纳过程,学生的价值倾向性决定其在多大程度上接受道德教育。价值倾向符合社会主流思想或理念越多,学生道德教育接受程度就越大,反之就越小。这不仅要求学生能够自觉有效地接受德育,更要求教师对学生实施的道德教育具有可接受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在德育工作中主导作用的发挥是道德教育能够有效进行的起点[2]。
3.1.3师德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具有示范价值
与单纯的人际交往相比,师生间的交往关系更加复杂,不仅包含主体间知识、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还有精神世界层面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教师渊博的学识、先进的思想和规范的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有着积极的影响。师德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具有感染作用,教师的思维方式、审美观念、价值倾向、处事态度等等对学生影响巨大,良好的师德让德育的效果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强化。俗话说“正人先正己”,要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首先须将师德建设工作做好。教师以身作则,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才能以实际行动带动和感染学生。
3.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3.2.1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分析
作为教育主体,目前高职院校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生源类型层次复杂,文化知识基础薄弱[3]。高职院校的生源基本都是达不到普通本科院校录取分数线的学生,有高中、中专、职高以及五年高职毕业生等类型。从成绩上看,高职院校生源作为普通高校招生的最后一个层次,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学习困难相对较大,对专业知识的接受存在一定难度。第二,从心理层面来讲,高职生属于专科层次,与本科生相比较易产生自卑心理,这点无论是从自身感觉还是在整个社会观念中都有明显体现。第三,高职院校学生在动手操作能力、专业技能水平以及适应能力等方面有优势,但思想认识上常常不到位且相对肤浅,在行为的自我控制能力上也相对较差。于是,高职院校学生容易出现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相脱节的现象。第四,高职院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组织和融会贯通的能力相对欠缺。高职教育在专业上更强调技术操作,这在某种程度上致使学生的知识较为零乱而欠缺系统性,同时也缺乏对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地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
3.2.2有针对性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院校德育工作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有其自身特点,高职学生也有一定的特殊性,这就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必须更具针对性,必须转变观念,探索创新以学生为本、提升学生主体地位的德育工作模式。坚持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发展和完善需要,并将其作为目标,确立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更加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和选择,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模式创新的必由之路。首先,“放权”给学生,改传统“填鸭式”教育为启发式、讨论式的德育方式。德育工作中,教师起辅助和引导作用,课堂教学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德育工作的效果体现在学生对德育理论内容的消化吸收、思考辩论和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自觉性,努力形成生动活泼、民主平等的良好学风,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由讨论的学习过程中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他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看待、分析和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给予学生更多畅所欲言的机会和空间,允许发表不同意见,引导学生在发挥各自优势、各显其能的思辨过程中学会正确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个人理想之间的辩证关系,自觉把个人理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机统一起来,学会对社会现象中“善恶美丑”的分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其次,充分利用学校、社会的各种资源开展更加开放、有效和有意义的实践教育。高度重视社会调查、课堂讨论和辩论、小组发言、自由发言、演讲比赛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的利用。在学校里,开放电子阅览室和图书馆,加强校园文化系统网络建设,善于利用各种多媒体手段将德育内容设计成吸引人、易为学生接受的信息,以先进人物事迹和优秀毕业生成功就业、创业的事例引导和教育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在社会上,结合传统节假日和纪念日,让学生走进企业、社区和农村,接受社会实践教育,特别是多到基层去体验和感受,深刻领会党的政策和理论的正确性[4]。最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量化为管理制度,带动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部门高效协作,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高职院校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是好的,但自控能力相对较弱,个人思想行为比较容易受社会多元化思潮的影响。鉴于此,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量化为各种管理制度或长效机制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在此指导下,逐步建立健全学校的各项制度,丰富服务和管理手段。开展评优表彰活动,把学习成绩、日常表现综合考核作为评优奖励的重要条件;指导学生组织各种社团活动和兴趣爱好小组,开展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和自主研究。在班级中实行班级量化管理制度,把学生的各项指标量化并以此考核学生的整体素质,达到激励目的;完善学生自我管理制度,增强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能力,每天进行卫生、纪律、出勤“三检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由学校领导、学工处领导、各系部辅导员和各班班主任共同组成德育工作小组,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和解决,充分利用志愿者服务、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主题班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和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5]。积极加强与学生家庭和社会的配合,用心编织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德育工作网络。管理制度化、目标明确化、行为规范化,通过有效的制度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必定会落到实处。
4结语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关系到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的技能型人才队伍的培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能够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理念渗透到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实现把高职院校学生培养成为具备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目标。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汇报】相关文章:
高职院校班主任德育论文07-12
高职院校德育学分制探讨论文04-26
高职院校生活化德育模式构建教学论文04-24
高职院校网页设计论文04-20
高职院校学生教学的论文06-14
高职院校钢琴教学论文06-11
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思考论文07-03
高职院校钢琴教学措施论文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