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方案

时间:2024-06-23 18:20:52 合作方案 我要投稿

校企合作方案【必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校企合作方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校企合作方案【必备】

校企合作方案1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真正统一思想,采取措施,把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根据上级有关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精神,结合校实际,组织编制了《大同电力高级技工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1、密切关注企业需求,与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合作,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取得实效。

  2、紧紧围绕校的行业特色,发挥电力技术优势,找准与企业的合作点,打造学校的专业特色。

  3、立足电力做强,面向社会做大,多方进取联系,构成校企按需组合,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实现”双赢”的发展模式。

  二、领导组织机构

  为使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作真正贯彻落实,抓出实效,从而为学校增添发展后劲。经学校研究决定,成立校企合作领导组。

  组长:崔作让

  副组长:王畅郭明德杨宇松闫文贵

  成员:霍宇平董跃中郭雪珍刘海荣陈坚孟昭祥郭福祥张圣孙国经

  领导组主要职责:

  1、研究、确立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方式及步骤

  2、领导、组织校企合作的实施工作。

  3、建立、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机制,加大宣传力度。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工作部。

  组长:霍宇平

  成员:董跃中高晓维郭雪珍王宏广刘海荣郭福祥任松青牛建平

  办公室主要职责:

  1、组织实施校企合作的`宣传及建章立制工作。

  2、开展外联工作,选择企业,明确合作目标、资料、方式等。

  3、组织、实施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工作。

  4、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改善,保证持续提高。

  三、校企合作目标

  1、以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为重点。

  2、做到合作模式的多元化,以坚持服务行业为主,同时根据实际情景,实施联合培养。

  3、坚持培训后备高技能人才与加强企业在职职工高技能培训并重。

  4、力争建成企业职工高技能培训基地。

  四、校企合作方式

  1、主动将服务、技术送到企业,将培训送到现场一线。

  2、承接企业定单,根据企业用人数和规格开展定单培训。

  3、校企共同、联合开展培训。

  五、校校企合作的一些经验

  大同电力高级技工学校隶属于山西省电力公司,主要任务是为省公司进行职工技能及全员岗位培训,多年来一向将为企业服务、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作为们工作的主要任务,仅20xx年,学校就完成行业内外营销自动化、变电仿真等培训任务47期1618人次。

  同时,学校面向社会,加大为系统外企业服务力度,目前学历教育学生共有1500人。

  20xx年,校已进取转变观念,开展校企合作活动,该活动主要针对山西省电力公司各供电分公司运行

  实际,全年8次主动把现场需要的生产知识、技能主动送到一线员工手中,共培训员工418人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六、校企合作的实施步骤

  (一)山西省电力公司内校企合作

  1、对20xx年校企合作情景进行进一步总结,针对培训实际,加大活动的覆盖面,增加培训资料。

  2、培训目标

  主要针对现场人员急需提高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开展培训,提高参培人员综合素质,强化技能知识的培训。

  3、培训方式

  现场进行专题性培训,现场演示,个别指导,互动答疑等方式。

  4、培训对象

  选择忻州、朔州、大同、临汾等供电公司所属支公司进行。培训对象为县供电营销人员、供电所人员及农电工作人员等,同时,尽快签定相关合同予以保障。

  5、培训资料

  营销自动化培训、变电仿真培训、农电电能计量培训、安全知识培训、紧急救护知识及技能培训、线路钳压技术及接线制作技能培训等。

  6、培训时间

  每月进行2次,每次约2-4天。

  (二)山西省电力公司外校企合作

  1、合作对象

  河南送变电公司、北京超高压公司

  2、合作方式

  承接企业定单,也可共同确定培养方案,实施联合培养,并经过合同等法律形式予以确立。

  3、培训资料

  为企业送变电专业输送必须数量的高技能人才。

校企合作方案2

  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系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开展校企合作实施方案。开展校企合作,是专业快速发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提高我院办学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制定以下校企合作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顺应江苏两个率先的经济发展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技工教育发展的要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方针;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定位要求,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我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扩展和密切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找准专业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建立与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

  二、合作原则

  1.服务企业原则

  为企业服务是学院的指导思想,也是打开校企合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合作成败和成功率的高低。学院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要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积极为企业开展培训,急企业之所急。

  2.校企互利原则

  校企合作双方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企业有权优先选拔留用学生,有权根据学生能力对学生就业进行部分淘汰。

  3.统一管理原则

  校企合作是双项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高度统一,必须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

  4.校企互动原则

  学院定期组织专业理论教师到企业现场培训,请企业高级技师或能工巧匠来学校讲座。通过校企互动,学校教师在企业学到了实践知识和能力,企业技术人员增长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三、领导组织机构

  成立以部门主任、书记为组长,副主任为副组长,以办公室、教学秘书、学工秘书及各教研室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四、基本任务

  根据学院的要求,每一专业方向要至少建立两至三家有实质性合作、专业对口、相对稳定的校外合作基地。校外合作基地应是该行业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事业单位,技术、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处于同行业领先的地位。

  校外合作基地的基本任务:

  1、接受学生参观、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2、接受教师参观、调研、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3、实现资源共享,互派专业人员讲学、培训;

  4、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

  5、优先满足合作基地的用人需求;

  6、其它方面的合作。

校企合作方案3

  根据《校企合作协议》,经过甲乙方双方进一步友好协商,特制订”秭归职教中心空调制冷专业实训基地”。

  一、建设总则

  以甲乙双方互惠互利为建设原则,甲方根据教学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在不影响乙方正常生产的前提下,派遣学生到乙方实习,乙方根据学生实习期的资料、项目给予适当安排,并派担任主管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教学指导,以保证学生能顺利完成实习教学资料,为毕业后服务于企业奠定良好的基础。甲乙双方组成实习领导小组,对实习学生进行教学和管理。甲方派员跟随实习学生进行管理,乙方负责为甲方教师供给免费培训。

  二、合作目标:

  1、校外实训基地:甲方以乙方为中心安排顶岗实习活动。乙方按照甲方教学计划,结合单位实际情景,安排学生实习资料,指导实习过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

  2、校内实训室:甲方进取扩大实训室建设规模,加大投入,更新设备设施。在现有实训室的基础上,由乙方按照台套4人的标准无偿供给焊枪、空调等约20万元的设备新建焊接技术、装配维修两大实训室。

  三、建设资料:

  1、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甲方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乙方生产要求,初步确定每次实习的.时间、资料、人数和要求,并提前二个月与乙方联18 系,与乙方共同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和安排;学生从面试到签订实习合同、实习评议等整个过程中,甲方需安排一名额教师进入企业配合乙方管理学生实习工作,乙方在此期间为甲方教师免费供给食宿和新技术、新工艺培训,为甲方教师的转岗培训、提升培训供给必要支持。

  2、甲方每年春季开学10天后安排学生进乙方开展为期3个月的工学交替活动,乙方充分满足活动需要的场地、设备、材料,并保证与乙方正式职工同工同酬。学生在使用乙方的机器设备时,必须在乙方的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才能上机操作,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对实习学生的实习成绩进行全面的评价和考核;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和素质,可优先选择优秀毕业生就业;

  3、甲方需向乙方供给实习生实习推荐表(盖有学校公章、贴有照片)、学籍、身份证复印件,如甲方供给的实习生有关资料与事实不符或违反有关规定,乙方有权随时通知甲方退回学生。乙方必须向实习学生供给《劳动法》规定的相应权利保障。

  4、乙方负责对实习生进行考勤,实习生不得擅自离职,如有正当原因确需离职的,需提前一周提交书面,经乙方批准后方可离职。

  5、甲方进取加强技能教学,每学年举办一次技能操作考试,对于成绩优秀者乙方拿出必须数额的奖学金予以奖励。

校企合作方案4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和我校示范性专业建设内涵要求,开展校企合作,是专业快速发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提高我院办学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制定以下校企合作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高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方针;坚持本专业以服务汽车工业、汽车后市场为宗旨,培养掌握汽车检测与维修、具有“精维修、能操作、会营销、懂管理”和良好职业道德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定位要求,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扩展和密切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找准专业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建立与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努力为当地经济服务。

  二、合作原则

  1.服务企业原则

  为企业服务是学校的指导头脑,也是打开校企协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协作成败和成功率的高低。学校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要状态、用人标准、技术需求,积极为企业开展培训,急企业之所急。

  2.校企互利原则

  校企合作双方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企业有权优先选拔留用学生,有权根据学生能力对学生就业进行部分淘汰。

  3.同一管理准绳

  校企协作是双项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高度同一,必须同一领导、同一管理、同一计划、同一实施、同一检查考评。

  4.校企互动原则

  学校定期组织专业理论教师到企业现场培训,请企业高级技师或能工巧匠来学院讲座。通过校企互动,学校教师在企业学到了实践知识和能力,企业技术人员增长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三、组织机构

  成立校企合作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汽修教研室主任

  成员:教研室各老师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研究、确立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方式及步骤;

  2、领导、组织校企合作的实施工作;

  3、建立、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机制,加大宣传力度;

  4、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改进,保证持续提高。

  四、基本任务

  1、接受学生参观、生产实、顶岗实等实践教学环节;

  2、接受教师参观、调研、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3、实现资源共享,互派专业人员讲学、培训;

  4、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

  5、共同进行技术研究、开发、试验、推广及新产品推介等工作;

  6、共建实验、实训室和生产车间;

  7、力所能及承接合作基地的生产任务;

  8、优先满足合作基地的用人需求;

  9、其它方面的协作。

  五、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模式可以灵活多样,检验的标准是是否促进了双方共同发展,是否双方满意。以下是几种合作模式。

  1.“订单”协作模式

  招生前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录取时与学生、家长签订委培用工协议,录用时与学生综合测评成绩挂钩,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实与就业联体。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顶岗实在企业完成,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就业,达到企业人才需求目标;具体设有定向委培班、企业冠名班、企业订单班等。

  2.工学交替模式

  是企业因用工需求,向学院发出用人订单,并与学院密切协作,校企共同计划与实施的职业教育。其体式格局为学生在学校上理论课,在协作企业接受职业、工作技能锻炼,每学期实施轮换。

  3.教学见模式

  是学生通过一定的在校专业理论研究后,为了解协作单位的产品、生产工艺和经营理念及管理制度,提前接受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教育,培养学生激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到协作企业对企业工作过程和生产、操作流程等进行现场观摩与研究;并安排学生实地参与相关工作、亲自动手制作产品、参与产品管理,较为系统地掌握岗亭工作知识,有效增强协作意识、就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4.顶岗实模式

  即学生前二年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采用学校推荐与学生自荐的形式,到用人单位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顶岗实。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职业人。

  5.产学研模式

  施展学校专业师资优势,加强校企协作研发,帮助中小型企业解决相关的科研难题,走“利用专业优势办专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新思绪,使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帮助中小型企业走健康发展之路。

  6.共建校外实基地

  学校根据专业设置和实教学需求,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在有发展前景又有合作意向的企业建立校外实基地。这些基地不仅可成为师生接触社会、了解企业的重要阵地,而且学校可以利用基地的条件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加专业教师接触专业实践的机会,促进专业教师技能提高;基地也可以从实生中优先选拔优秀人才,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用工需求,达到“双赢”的效果。

  六、保障措施

  1.经费保障

  按照国家重点建设专业建设方案中,工程机械控制技术专业校外实基地运行管理专项资金执行。

  2.协作企业实施挂牌,签订协议,仪式明确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

  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为企业提供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企业保证在设备、场地等前提上的支持及人员的支持,保证学生实训任务的安排。

  对已签订合作协议书的单位,由学院制作统一的牌匾,并采用一定的方式举行挂牌仪式。对已挂牌的校外合作单位,要建立定期联系和走访制度,并做好记录,了解校企合作信息(包括合作内容、模式、进展情况、顶岗实情况、招工信息等),实现资源共享。

  3.全面推行劳动就业引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调动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的主动性。

校企合作方案5

  根据xx省教育厅文件精神,最大限度为在校学生供给足够的”真刀真枪”的实际动手机会,在提高学生技能的同时增强持续发展能力。结合院的实际情景,拟定校企合作建设实施方案。

  一、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根据学院”十一五”建设与发展规划纲要,围绕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要求,立足和突出技术应用性,加强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为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供给技术服务。

  1、以现代化汽车科技发展为导向,确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发展方向;

  2、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为主线,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3、以优质的教学质量为基础,保证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与改革的成功。

  二、校企合作建设的具体资料

  1、以行业、企业为依托,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1)新生入学,首先校外实训基地到参观,理解企业文化教育和熏陶,增强对专业的了解,也明白行业对人才能力、素质的要求。经过这一环节,增强了学生的专业信心和兴趣,也明确了努力方向,并在以后的学习中自觉约束自的行为。

  (2)每个学期都主修专业课,每个学期都有到实训基地实习的.这一教学环节。

  (3)加强实践教学,改变传统教学中实践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的地位。

  (4)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相揉合,专业理论课课室安排在实训室内的多媒体课室进行,随时将演示板、台架推入课堂,又可随时根据教学资料进行现场教学。

  2、校企间人员互聘

  (1)聘请企业专家作为校外实训基地任课教师、指导实践教学、指导毕业实习,一方面弥补了教师资源不足,另一方面使学生更多渠道、更直接地了解社会和行业。

  (2)院汽车专业教师积极参加生产实践,既服务企业,又锻练实践能力,并坚持对行业最新发展动态的了解和最新实用技术的掌握。

  (3)加强实训基地管理制度的健全

  由于学生进入实训基地后,脱离学校大环境的管理,加上实训基地周边环境比较复杂,一部份学生出现作风散漫、精力不集中、与社会人员发生冲突等现象。应根据实训基地的实际情景和企业的管理制度,结合学院的相关规定制定出一套实训制度,并由系部派遣辅导员或者教师到实训基地去具体执行和落实。

  (4)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

  利用学生休息时间,安排企业专家举行一系列的专业知识讲座,或者举办岗位技能大赛,工作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让他们都作到有事可做,并在活动中提高自的专业水平。

校企合作方案6

  一、国内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状

  1.国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由于在经济、教育水平上的差异,各国的校企合作有各自的特点,并有不同的侧重点和作用,从而使校企合作教育呈现出大致不同的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它坚持以企业培训为主、学校教学为辅的原则,企业在具体的职业培训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学校要从企业际需要出发,开设为本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学习课程;美国的合作教育计划,坚持突出以学校计划组织为基础的特征,以劳动和教学相结合、工读交替为原则;加拿大CBE模式,它以职业综合能力为基础,以胜任岗位要求为出发点的教学体系;以及英国的工读交替式培训,日本的产学合作,新加坡教学工厂,等等。我国的校企合作,很大程度上是学习了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的经验。但德国的双元制具有深厚的社会背景,一方面是政府对于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有着实质性的鼓励政策,另一方面德国社会贫富差距较小,社会分工没有很大的高低层次之分,即使是技术工人也能够有较高的收入和体面的生活。这两个方面的特点,我国目前都还不具备。国外的这些培养模式,主要还是以培养技术工人为目的,而国内高职毕业生愿意进入技术工人岗位的十分少见,一般都从事于生产第一线的管理工作或技术员工作。因此,国外的经验不能照搬,要有原则性吸收。

  2.国内校企合作模式研究。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及其他相关职业教育观念和方法的引进,我国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探索逐渐从产学研合作、产教结合深入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目前,我国校企合作模式,总体上来说还属于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主要有:

  (1)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企业主动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与校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优先到企业就业。订单式模式强调学校为企业量身打造所需人才,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意味着一旦学生成为订单培养的对象,毕业后即可优先成为企业的员工。

  (2)2+1模式。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学习与生产实习,后一年到企业完成顶岗实习和岗位综合实训。通过两个阶段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职业技能,实现与就业岗位零距离接轨。2+1教育模式由于客观条件所限,学校与企业往往难以紧密合作,造成相互之间意见和信息交换不够及时与通畅,容易导致两个阶段脱节,难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3)学工交替模式。即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与在校学习交替进行,学做结合。这种校企合作形式简单,但实施起来比价困难,适用于劳动密集型专业。

  二、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分析校企合作是一种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相适应,与高职教育改革相协调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要做好校企合作,首先应明确校企合作高职教育改革的必要性是什么。

  1.市场的需求。近几年,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较快。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大量外来劳动力人口从东部回迁中西部。另一方面,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明显,每年的劳动力增量在下降。因此,建筑行业对于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的'劳动技能指数仅居世界第59位。我国技师和高级技师只占技术工人的1.5%,其中高级工只占3.5%,中级工占35%,初级工占到了60%。新的人才需求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只有加强与行业企业的沟通合作,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形成校企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合作教学模式,才能使学生具备满足企业要求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较好职业道德的综合职业素质。

  2.人才培养的要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因此,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有明显的职业性特征,理论够用,实践为主的理念已经得到了公认。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合作,能够更好地确定教学与实践内容,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因此,校企合作对于高职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

  3.整合教学内容,明确专业定位的需要。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至今,仍有一些院校存在专业设置不够合理、教学内容与企业人才需求不配套甚至人才定位不准确等问题,这些都与校企之间缺少紧密的联系和沟通有关。通过校企合作,使高职院校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的设置岗位来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教学计划、专业设置与课程内容,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

  4.高职院校、企业发展的需求。在校企合作中,高职院校可利用师资力量为提供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技术咨询以及科研项目联合开发等各种服务,不仅为企业准备了大量应用型、技术型人才,还增强了企业内部的研究能力,企业获益很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可通过校企教师的双向流动,即企业定期选派有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为学生授课,学校教师可定期参加企业举办的培训,或到企业挂职锻炼。这不仅可以提高年轻教师的实践经验,更主要的是通过让教师深入到生产第一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在工程中的应用,促使教师的更新专业知识,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我院建筑设备专业校企合作成功案例

  上述国内外校企合作分析中,中国知网论文可以看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如何培养符合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如何改革,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校企结合是当今职业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解决的具体的方法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建立各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平台,而不是简单的订单班或2+1等独立模式,真正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因此要求高职院校应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和就业等方面实行校企全方位结合,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以下以我院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为例进行说明。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是建筑类中的小专业,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建筑在安全、舒适、高效、便利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作为国家新的发展战略而大力推广的绿色建筑、节能建筑,都离不开建筑设备专业的支撑。对于建筑设备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也对建筑设备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1.校企联盟,共育企业特色人才。我院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校、企业的各自优势和积极性,相互补充,走出了独具特色、富有成效的共同培养之路。根据企业用人需求,我院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以特色订单形式组建企业冠名班实施教育和培训。目前已与甬港现代工程有限公司和浙江五洲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甬港安装特色订单班和五洲安装特色订单班。所谓特色订单班,是以合作企业人才需求为特色,以行业人才需求为基础,将企业个性人才需求与行业共性人才需求合理结合,形成了以综合素质+职业能力+特色岗位技能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密切合作,根据企业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行业社会普遍性需求等诸多因素确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标准,共同选择专业教学内容、共同编写教材。这样设置的课程即符合企业的需要,也能够适应本专业社会的普遍人才要求;根据企业工程特点,开发出具有企业特色的实训课程。企业奖学金是校企双方深入合作办学的标志项目之一。中国期刊特色订单班均由企业出资奖励那些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和资助品学兼优的学生完成学业。对企业来说,这部分资金既能够在学生中营造对企业实力的一种信任,产生归属感,有利优秀学生留在企业工作,同时也能够通过合作办学冠名奖学金的形式扩大企业知名度。总之,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特色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有三点:①专业方向特色。订单班对学生的主要培养方向做了修正,强化了建筑设备施工管理和造价方向,削弱了原专业中的设计方向。②地域经济特色。针对企业性质,订单班对学生的课程体系做了改革,强化了建筑给排水安装、建筑电气安装,通风工程安装、削弱了供暖工程和集中式空调工程安装。③企业文化特色。订单班对学生的企业实践环节做了改革,将实习环节设计成生产实习+综合实训+顶岗实习三阶段。从企业的管理出发,要求学生从基层做起,认识企业、了解专业,然后进入技术管理。高校毕业生与企业都有着双向选择的权利,订单班并不意味着全部学生都在合作企业就业,因此我们这种特色订单班,避免了普通订单班仅面向合作企业、就业面偏窄的问题,在企业利益和学生利益之间找到了最大公约数,也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企业和学生的利益。

  2.校企携手,共建校内实训。根据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前后课程的衔接,课程实训必须坚持以岗位要求和工作过程的分析为基础,内容必须强调工学结合,突出技能培养,能体现技术领域或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这就要求应当参照相关的企业用人标准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选取实训内容;这些工学结合的教学内容,不仅仅是在教室、校外实训基地,而更多的是在实验室、实训室等真实或仿真的实践性教学场所完成。因此,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元投资、引企入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新途径,也是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另一模式。例如20xx年我院与上海吉博力房屋卫生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博力)共同建设的给排水实训室,由吉博力成本价提供设备,并培训学院教师。此实训室至今已为我院培训相关专业学生上千名。又如我院正与浙江伟星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即将要建的辐射地板供热实训室和地源热泵系统展示台,由我院提供适合需求的相关场地及空间、水电等基础条件,伟星集团负责对展示装置的技术设计、材料配置及安装工作。本实训室将展示给排水、暖通、管道安装等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仅针对在校生培训,更针对企业员工、社会人员培训,真正发挥我院服务社会、服务经济、服务行业的积极作用。

  3.校企结合,促进专业改革。在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我们充分认识到原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的不足,中国知网论文检测在合作企业的带动下,分析当前建筑设备专业形式,分析常规企业对建筑设备人才的需求,分析学生应具有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职业技能,培养能够零距离上岗、满足生产一线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设备人才,我们对原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其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实践环节更具区域特色,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对课程的知识点按照企业工作内容进行整合,对不同课程内容按照实际工作需要进行整合。我们不仅强调水、暖、电等相近专业内容有效合理的相互渗透,而且注意到跨学科(如安装、土建、装饰的互相配合)的交叉渗透。在教师培养方面,我们通过组织教师经常性地到相关企业参观调研,及时了解企业的最新技术和企业人才需求,促使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和从业意识的培养。在学生成绩评价体系方面,考虑到企业在关注学生成绩同时,更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劳动态度等综合能力。教师不再简单地以学习成绩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而重新制作评价体系,不仅考核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考核其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等;不仅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总结

  我院建筑设备专业校企结合的工作经验,我们认为,这种特色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企业、学院、专业学生三者的共赢局面。职业教育的进步离不开企业的参与、支持和推动。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明确方向,但如何进行有效的校企合作,使企业真正参与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训中区,将是高职院校共同面临的一个艰巨任务。

校企合作方案7

  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战略性举措。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改革部署,在全国统筹开展产教融合型城市、行业、企业建设试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把深化产教融合改革作为推进人力人才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性任务,以制度创新为目标,平台建设为抓手,推动建立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的改革推进机制,促进教育和产业体系人才、智力、技术、资本、管理等资源要素集聚融合、优势互补,打造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二)试点原则。

  统筹部署、协调推进。坚持政府主导,发挥市场作用,形成各方协同共进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城市综合承载改革功能,以城市试点为基础,突出城企校联动,统筹开展行业、企业试点。

  优化布局、区域协作。根据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综合考虑区域发展水平,重点支持有建设基础、改革意愿、带动效应的城市开展试点。承担试点任务的东部地区城市,要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展结对帮扶和对口支援,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

  问题导向、改革先行。集中力量破除体制障碍、领域界限、政策壁垒,下力气打通改革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下好改革“先手棋”,健全制度供给和体制机制,重点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推动实现全要素深度融合。

  有序推进、力求实效。坚持实事求是、扶优扶强,根据条件成熟程度,分期开展建设试点,不搞平衡照顾,防止形成政策洼地。坚持因地因业制宜,促进建设试点与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紧密结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二、试点目标

  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试点布局建设50个左右产教融合型城市,在试点城市及其所在省域内打造形成一批区域特色鲜明的产教融合型行业,在全国建设培育1万家以上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制度和组合式激励政策体系。

  通过试点,在产教融合制度和模式创新上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借鉴的经验,建立健全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校企合作育人、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推动产业需求更好融入人才培养过程,构建服务支撑产业重大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基本解决人才供需重大结构性矛盾,教育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服务贡献显著增强。

  三、试点对象

  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对象包括:

  (一)产教融合型城市。从x年起,在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市,试点建设首批20个左右产教融合型城市。适时启动第二批试点,将改革向全国推开。试点城市应具有较强的经济产业基础支撑和相对集聚的教育人才资源,具有推进改革的强烈意愿,推出扎实有效的改革举措,发挥先行示范引领作用,确保如期实现试点目标。除计划单列市外,试点城市由省级政府推荐,直辖市推荐市辖区或国家级新区作为试点核心区。面向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统筹试点城市布局,中西部地区确定试点城市要适当考虑欠发达地区实际需求。

  (二)产教融合型行业。省级政府在推动试点城市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改革基础上,依托区域优势主导产业或特色产业集群,推进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深化产教融合,强化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在产教融合改革中的协调推动和公共服务职能,打造一批引领产教融合改革的标杆行业。

  (三)产教融合型企业。积极建设培育一批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高等学校办学和深化改革中发挥重要主体作用,在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产教融合型企业。

  四、试点任务

  在深化产教融合改革中,充分发挥试点城市承载、试点行业聚合、试点企业主体作用,结合深化国家职业教育改革,重点聚焦以下方面先行先试。

  (一)完善产教融合发展规划和资源布局。健全产教融合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联动规划机制。在城市规划建设、产业园区开发、重大项目布局中,充分考虑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求,将产教融合发展作为基础性要求融入相关政策,同步提出可操作的支持方式、配套措施和项目安排。有条件的地方要以新发展理念规划建设产教融合园区。大力调整优化职业教育布局,推进资源向产业和人口集聚区集中。开展东部对口西部、城市支援农村的职业教育扶贫,推动农村贫困地区学生到城市优质职业院校就学。

  (二)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改革。将培育工匠精神作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生产性实训为关键环节,探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深度开展校企协同育人改革,推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联盟、与行业联合、同园区联结,在技术类专业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重点推动企业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构建规范化的技术课程、实习实训和技能评价标准体系,提升承担专业技能教学和实习实训能力,提高企业职工教育培训覆盖水平和质量,推动技术技能人才企业实训制度化。推动大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办学,明显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比例。健全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结构动态调整机制,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服务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推动高等学校和企业面向产业技术重大需求开展人才培养和协同创新,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比重。

  (三)降低校企双方合作的制度性交易成本。重点解决校企合作信息不对称、对接合作不顺畅、评价导向不一致等突出问题。探索建设区域性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促进校企各类需求精准对接。常态化、制度化组织各类产教对接活动,推动院校向企业购买技术课程和实训教学服务,建立产业导师特设岗位,推动院校专任教师到企业定期实践锻炼制度化,促进校企人才双向交流。推进行业龙头企业牵头,联合职业院校、高等学校组建实体化运作的产教融合集团(联盟),搭建行业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信息对接、教育服务平台,聚合带动各类中小企业参与。探索校企共建产教融合科技园区、众创空间、中试基地,面向小微企业开放服务。建设校企合作示范项目库。

  (四)创新产教融合重大平台载体建设。创新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行模式,试点城市要按照统筹布局规划、校企共建共享原则建设一批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要更多依托企业建设,优先满足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家政、养老、健康、旅游、托育等社会服务产业人才需求。面向高质量发展的若干重点领域,推动“双一流”建设等高校、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协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学科专业建设,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移和产业化链条。

  (五)探索产教融合深度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健全以企业为重要主导、高校为重要支撑、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中心任务的高等教育产教融合创新机制。完善现代学校和企业治理制度,积极推动双方资源、人员、技术、管理、文化全方位融合。围绕生产性实训、技术研发、检验检测关键环节,推动校企依法合资、合作设立实体化机构,实现市场化、专业化运作。各地可在指导开展城市试点基础上,结合实际对省域内推进产教融合型行业、企业试点的具体任务做出规定,制定建设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具体措施。省级政府要统筹资源配置,将承担试点任务、推进改革成效作为项目布局和投资安排的重要因素,积极加大投入,形成激励试点的政策导向和改革推力。开展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试点的中央企业、全国性特大型民营企业,组织实施工作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

  五、试点支持政策

  (一)落实组合投融资和财政等政策激励。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试点城市自主规划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优先布局建设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对建设成效明显的'省份和试点城市予以动态奖励。完善政府投资、企业投资、债券融资、开发性金融等组合投融资和产业投资基金支持,对重大项目跟进协调服务,吸引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建设。以购买服务、委托管理、合作共建等方式,支持企业参与职业院校办学或举办职业院校。试点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符合条件的投资,按规定投资额30%的比例抵免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试点企业深化产教融合取得显著成效的,按规定纳入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目录,并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全面落实社会力量举办教育可适用的各项财税、投资、金融、用地、价格优惠政策,形成清单向全社会发布。

  (二)强化产业和教育政策牵引。鼓励制造业企业为新增先进产能和新上技术改造项目配套建设实训设施,加快培养产业技术技能人才。允许符合条件的试点企业在岗职工以工学交替等方式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校企共招、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完善“双一流”建设评价为先导探索建立体现产教融合发展导向的教育评价体系,支持各类院校积极服务、深度融入区域和产业发展,推进产教融合创新。对成效明显的地方和高校在招生计划安排、建设项目投资、学位(专业)点设置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

  六、试点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等负责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的政策统筹、协调推进。省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做好区域内建设试点组织实施工作。试点城市要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落实主体责任,将试点任务分解到位、落实到事、责任到人。

  (二)健全协调机制。省级政府和试点城市要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定期研究工作、及时解决问题。省级人才工作领导组将深化产教融合改革纳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考核评价重要内容。试点城市要编制改革问题清单、政策清单,逐一落实。

  (三)强化总结推广。试点城市通过深化改革探索出的经验办法,特别是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有效措施,应及时向省级政府有关部门报送,在省域内复制推广。具有重大示范效应的改革举措,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按程序报批,在全国复制推广。

校企合作方案8

  为了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紧紧围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深化校企合作,促进技能人才的培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学生就业服务,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和省政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精神为指针,以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为紧密结合点,积极探索开展学校与企业间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模式,为企业和社会培养更多的适用性复合型专业技能人才。

  二、合作内容

  1、学生校外实习:与企业签定学生校外实习协议,企业接受学校一定数量、专业对口的学生实习,学生实习结束毕业时,企业可优先选择录用学生,补充企业的'生产一线人员。

  2、企业在职职工培训:合作企业需培训在职职工时,学校克服困难,创造条件,为企业培训在职职工,帮助企业提高职工素质。培训专业、培训目标由企业确定,培训计划和内容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商定,培训师资由学校安排或企业委派,教材由学校提供。具体可签培训协议。

  3、教师实践:学校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专业课教师到合作企业实践。实践时间一般为两个月,利用假期进行。实践教师填写企业实践登记表,登记内容应包含实践内容、实践期限、实践企业评价、学校意见等,并纳入对教师的考核、培养、提高。

  4、学校积极与企业联系,由企业每年适当安排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或技术专家到学校任课,指导充实专业课教学,弥补师资的不足。

  5、学校与企业共同成立教学咨询委员会,企业委派技术专家或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参加,学校有关校领导、部门负责人或专业课教师参加,每年召开两次会议,为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就业安置等工作提供咨询服务。

  6、加强校企交流,通过联谊活动、校企互访、联办文体比赛、工学技术比武等,增进双方感情,密切校企关系,促进教学教研和学用结合,提高实用人才培养质量。

  三、校企合作的实施

  校企合作涉及面广,以校办、市场研发部和就业办为主,教务处、政教处配合实施。

校企合作方案9

  为了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中的作用,促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加速我校事业发展和专业建设,提高办学综合实力,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特制定以下校企合作实施方案指导今后的学校校企合作工作。

  一、指导思想

  积极贯彻落实中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为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确立校企合作办学意识,不断探索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丰富校企合作内容,提高技能性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提升校企合作办学的层次和水平,推动我校各专业新一轮的内涵发展,不断增强职业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

  二、合作原则

  1.服务企业原则

  为企业服务是职业学校的责任与义务,也是打开校企合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合作成败和效率的高低。学校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求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积极为企业开展各类培训,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

  2.校企互利原则

  校企合作双方“互利共嬴”是校企合作的宗旨,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高度统一。合作企业有权优先选拔留用学生,有权根据学生综合素质对学生就业进行部分淘汰。学校有责任义务对学生进行“维权”教育,对合作企业进行筛选,切实保障学生和家长的利益。

  3.校企互动原则

  校企合作是一项双向活动,应定期开展交流沟通工作。学校将定期组织人员到企业进行实习生、毕业生用工回访,组织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参加技术、设备等培训,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或见习生产。企业定期派遣高级技术人员来校开设讲座,或对师生进行现 1 场指导。通过校企互动,使师生能收获更多的实践知识与能力,使企业技术人员增长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三、合作方式

  校企合作基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模式可以灵活多样,检验标准为是否促进了双方共同发展,是否双方满意。根据学校各专业目前实际情况,拟开展以下一些合作方式:

  1.“订单”培养

  分流组班前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组班后与学生、家长签订“订单”培养用工协议,顶岗实习时与学生综合测评成绩挂钩,考核情况记入学生个人档案,作为发放毕业证书的重要依据之一。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内容;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毕业后直接在合作企业就业,确保学生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标准“零”距离对接。具体形式有:定向委培班、企业冠名班、企业订单班。

  2.工学交替

  企业因用工需求,可向学校发出用人订单,并与学校密切合作,校企共同规划与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其方式为学生在校上理论课,到合作企业接受职业、工作技能训练,定期轮换学习场所。

  3.生产见习

  是教师、学生通过一定的在校专业理论学习和研究后,为了解合作单位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等,以及经营理念、管理制度等,了解接受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教育,到合作企业对工作过程和生产、操作流程等进行现场观摩与学习;并安排师生实地参与相关工作、亲手制作产品、参与产品管理,较为系统地掌握岗位工作知识,有效增强协作意识、就业意识和社会适应意识等能力。

  4.顶岗实习

  学生前二年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全部课程,采用学校推荐与学生、企业“双选”的形式,到用人单位进行为期半年至一年的顶岗实习;专业课教师利用寒假、暑假等时间,到合作单位进行为期两个月左右的顶岗实习。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管理,使学生成 2 为用人单位所需的合格职业人,使专业课教师在实践水平上有较大提升,更好地服务于校内课堂教学。

  5.共建实训基地

  校根据专业设置和实习教学需求,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与有合作意向的企业共同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这些基地不仅可成为师生接触社会、了解企业的重要阵地,而且可充分发挥出基地资源的价值,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加专业教师接触专业实践的机会,促进专业教师技能提高;合作企业可在基地优先选拔到优秀人才,达到“双赢”的效果。

  6.开设职工培训班

  我校是成职教合一办学,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成教与职教互相促进。根据各企业职工培训特点及不同培训方向或培训教学的需要,与相关企业联合共同开设职工培训班,包括学历教育培训班、专技人员培训班、特殊行业或工种培训班等。

  7.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根据学校所设专业的不同特点,聘请行业专家、企业领导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的方案,提供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学校的专业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建立和管理校内外实训基地。

  四、保障措施

  1.经费保障

  由上级下发专项资金中,将划出部分为校企合作活动专项资金,学校也将投入一定资金。合作企业在自愿的前提下,可提供部分资金,用于奖励学生和教师、购置实习设备等。

  2.制度保障

  校企双方合作意向达成后,即可签订协议,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义务,规范双方的行为。学校要保证人才质量,保证企业的用人优先权,为企业提供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企业保证在设备、场地、人员等条件上的支持,保证师生实习任务的安排。学校制定相关制度规范校企合作工作,建立定期联系和走访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校企合作考核指标和奖惩措施,将工作情况纳入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不断检验、改进校企合作工作。

  3.组织保障

  成立校企合作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机构如下: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 研究、确立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方式及步骤;

  (2) 领导、组织校企合作的实施工作;

  (3) 建立、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机制,加大宣传力度;

  (4) 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改进,保证持续提高。

  富川县职业技术学校

  20xx年3月

  石阡县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方案20xx-09-23 23:34 | #4楼

  近年来,在、县政府的正确领导支持下,认真落实国家、省、地职教工作会议精神,面向市场,服务经济,在办学思想、办学观念、办学机制等方面实现了突破,在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办学质量等方面都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办学特色更加鲜明突出,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为了进一步贯彻《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推进职业教育若干工作意见》的精神,使学校办学更加贴近市场,满足新形势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根据《石阡县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制定本校企合作方案。

  一、 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推进职业教育若干工作意见》精神,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以市场就业为导向,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建设。在不断完善现有实习实训条件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国家、省、地各级政府的支持,用3—5年的时间,着力建设茶叶生产与加工、护理、畜牧兽医、汽车应用与维修、学前教育等学校骨干专业相适应的校企合作建设,联办的护理、汽车维修等专业相适应的校企合作和试办的针织缝纫专业的校企合作,以满足课程改革后的实践教学的需要。主动利用社会资源,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扩外校企合作的规模。加强校企合作的管理,最大程度地发挥校企合作的功能和作用。

  二、 基本原则

  校企合作建设要遵循以下原则:

  1、超前设计,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骨干专业为主体,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校企合作网络。

  2、高标准、现代化。校企合作要严格按照标准建设,以实物为主,重点选择,避免校企重复建设投入。

  3、实训和生产相结合。把社会、国家企事业单位、工厂联系成校企合作的对象。

  4、与企业密切合作。采用合作、股份、租赁等模式扩企合作的规模。

  三、发展目标

  1、在现有9个实验、实训室的基础上,不断更新添加设备,使得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

  2、巩固校外校企合作成果,加强与东太公司、南天公司、昌裕公司、石阡龙庆茶文化研究中心、医院、幼儿园、石阡退伍军人汽修厂等企业的联系,通过南天公司、退伍军人汽修厂等地企业的订单办学,使校外实习基地总数达到20个以上。

  四、运行过程

  校企合作建设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xx-2012年)为设计规划阶段。主要任务是对学校现有的实验、实训室进行充实,增加部分设备,提高设备利 2 用率,确保运转正常。同时根据各专业需要,对校企合作建设进行合理规划,科学论证。选择县域内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科学合理利用县域企业资源为我校各相应专业学生实习实训服务,同时解决企业在一定程度上的用工需求,达到校企合作互利共赢。

  第二阶段(20xx-2015年)为全面推开阶段。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多方协调,全面开展校企合作建设,提升办学水平。20xx年起主要联系茶叶校企合作聚凤、龙塘、坪山、新华等茶场,畜牧兽医专业主要联系龙洞等养殖基地,电子电器专业主要联系东莞启盈电子厂和佛山富士康电子,护理专业主要联系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新华医院、石阡县博爱医院及乡镇卫生所,针织缝纫专业主要联系成业针织厂等为实习校企合作。

  第三阶段(20xx-2015年)为完善提高阶段。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加强实训教师队伍建设,发挥校企合作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证。

  五、保障措施

  1、加强对校企合作建设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校企合作建设领导小组,强化实习实训的工作重要性,落实责任,确保校企合作建设目标的实现。

  2、积极主动的争取县政府的支持,每年从县财政列专项资金给予扶持。学校预算外收入的主要部分用于校企合作建设。

  3、利用国家加大对职业教育投入的良好契机,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建设项目。

  4、与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利用企业良好的实训条件,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降低实训成本,提高实训效果。

  5、加强实训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制度,造就一批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实训指导能力。

  6、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专业实训教师建设模式,一方面,将这些企业的业务尖子请进学校,对学生进行专业实训教学,并对校内专业教师进行专业实训教学指导;另一方面,选派校内各专业教师走出去,到企业去向企业专家学习,学习企业的的生产业务,企业管理,同时做好到企业实习实训学生的管理,既是教师,又是学员,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更好地服务教学。

  7、在建设好现有校企合作的同时,努力拓展新的校企合作对象。增加校企合作规模,提升校企合作质量。

  五、各专业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一)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

  茶叶专业是我校适应石阡县产业发展的需要举办的,根据、县政府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到20xx年石阡县要实现人均一亩茶的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在铜仁具有较大影响的西部茶都要求。我校该专业现有在校学生258人,三个年级,5个教学班。为了满足该专业学生实习实训的需要,我校建设了校内茶叶生产实训室1个,茶艺表演实训室1个,校外企业实习校企合作11个,与石阡县坪山贡茶有限公司、石阡县坪山乡凤凰综合农业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贵州祥华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石阡县黔鑫茶叶加工厂、贵州和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石阡茗茶科技开发

  有限公司、贵州南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龙庆茶文化研究中心、翠红茶叶加工厂、梵锦茶业农业发展公司等茶叶企业建立合作共建关系。每年3-5月,学校根据教学及企业生产实际,派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学生到这些企业实习实训,一方面满足学校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解决企业生产缺乏技术工人的难题,达到了互利双赢。

  (二)护理专业

  护理专业是我校与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联办专业,也是我校的一个优势专业,招生人数屡创新高。现有在校学生286人,6个教学班,我校该专业与石阡县人民医院、石阡县中医院、石阡新华医院、汤山镇社区医院、石阡博爱医院、城区各医疗站点、药店建立了合作共建关系,每年假期,选派该专业学生到这些单位、企业实习实训,上课期间这些单位、企业作为学生的见习单位,学生毕业实习时,学生到这些单位、企业进行毕业实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些企业专业人才的用工问题。

  (三)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我校的一个较有幼师的品牌专业,除依托校内实训实训场地以外,主要依托我县的石阡县退伍军人汽修厂、龙林汽修厂为校外实训校企合作,紧紧依靠这两家企业的专业设备、技术人才,为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服务,一方面满足学校教学和学生实习实训的需要,另一方面解决企业生产繁忙时技术工人的用工问题。(四)电子电器运用与维修专业

  该专业除利用校内的实训实习设备外,与东南沿海地区的广东东莞启盈电子公司、上海松下电子公司建立了实习实训共建关系。每年5-8月为该专业学生到企业实习的时期。解决了该专业学生的生产实习问题。

  (五)针织缝纫专业

  我校针织缝纫专业实习实训主要是依托县内的几家针织厂作为该专业的实习校企合作。

  (六)学前教育专业

  学前教育专业是我校与深圳特蕾新幼教集团联办专业,学生在我校就读期间,除依托校内的实习实训设施设备外,主要依托我县境内的幼儿园作为我校该专业的学生实习校企合作。基本能满足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需要。

  (七)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

  旅游是石阡县今年来依托石阡县“温泉之乡”“苔茶之乡”“百佳旅游目的地”“长寿之乡”大力打造和发展的支柱产业,石阡现有温泉旅游投资有限公司、石阡宾馆、泉都酒店、临江宾馆等较大型的旅游与酒店设施,根据、县政府要求,我校该专业与温泉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联办,温泉旅游投资有限公司、石阡宾馆、泉都酒店、临江宾馆作为该专业的实习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方案10

  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结合系的实际情景,特制定开展校企合作实施方案。开展校企合作,是专业快速发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提高院办学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制定以下校企合作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顺应江苏两个率先的经济发展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技工教育发展的要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方针;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定位要求,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扩展和密切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找准专业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建立与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

  二、合作原则

  1.服务企业原则

  为企业服务是学院的指导思想,也是打开校企合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合作成败和成功率的高低。学院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要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进取为企业开展培训,急企业之所急。

  2.校企互利原则

  校企合作双方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企业有权优先选拔留用学生,有权根据学生能力对学生就业进行部分淘汰。

  3.统一管理原则

  校企合作是双项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职责必须高度统一,必须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

  4.校企互动原则

  学院定期组织专业理论教师到企业现场培训,请企业高级技师或能工巧匠来学校讲座。经过校企互动,学校教师在企业学到了实践知识和能力,企业技术人员增长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三、领导组织机构

  成立以部门主任、书记为组长,副主任为副组长,以办公室、教学秘书、学工秘书及各教研室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四、基本任务

  根据学院的要求,每一专业方向要至少建立两至三家有实质性合作、专业对口、相对稳定的校外合作基地。校外合作基地应是该行业有必须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事业单位,技术、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处于同行业领先的地位。

  校外合作基地的基本任务:

  1、理解学生参观、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2、理解教师参观、调研、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3、实现资源共享,互派专业人员讲学、培训;

  4、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

  5、优先满足合作基地的用人需求;

  6、其它方面的合作。

  五、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其根本目的在于经过学院和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模式能够灵活多样,检验的`标准是是否促进了双方共同发展,是否双方满意。以下是几种合作模式。

  1”厂中校”合作模式

  厂中校模式,即学校进企业。厂中校模式可采用:学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需要,与合作企业建立”一体化模块式培养”方式的”车间课堂”“企业夜校”“短训班”“强化班”的学生与企业生产零距离对接的教学培养机制。

  2.”订单”合作模式

  招生前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录取时与学生、家长签订委培用工协议,录用时与学生综合测评成绩挂钩,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

  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就业,到达企业人才需求目标;具体设有定向委培班、企业订单班等。

  3.工学交替模式

  根据企业因用工需求,向学院发出用人订单,并与学院密切合作,校企共同规划与实施的职业教育。其方式为学生在学校上理论课,在合作企业理解职业、工作技能训练,每学期实施轮换。学分制专业为企业员工优先录取,实施阶段性教学。

  4.教学见习模式

  学生经过必须的在校专业理论学习后,为了解合作单位的产品、生产工艺和经营理念及管理制度,提前理解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教育,培养学生强烈的职责感和主人翁意识,到合作企业对企业工作过程和生产、操作流程等进行现场观摩与学习;并安排学生实地参与相关工作、亲自动手制作产品、参与产品管理,较为系统地掌握岗位工作知识,有效增强协作意识、就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5.顶岗实习模式(2.25+0.75模式)

  2、25+0.75模式是指在校专业学习2.25年,之后进行专业顶岗实习,即学生前2.25年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采用学校推荐与学生自荐的形式,到用人单位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建立标准化的流程(教学―实习―就业),它的实质是:一是注重实用技术;二是毕业可拿双证(毕业证和资格证);三是保障就业。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职业人。

  6.合作建立职工培训基地

  根据各企业职工培训特点及不一样培训方向或培训教学的需要,与相关企业建立三种合作模式的职工培训基地,一是企业独立设定的职工培训基地(培训地点在企业或学校);二是不一样企业同类工种的职工培训基地(培训地点在学校或企业);三是特殊工种的职工培训基地(培训地点在学校),如酿酒生产操作、分析与管理、菌种生产操作、分析与管理,以及相关质量监控与营销服务等培训基地。

  7.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根据专业的不一样特点,聘请行业专家、企业领导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的方案,供给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学校的专业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院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8.举办校企联谊会及企业家报告会。学院每年举办校企联谊会,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来校为学生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六、保障措施

  1.合作企业实行挂牌,签订协议,仪式明确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学院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为企业供给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企业保证在设备、场地等条件上的支持及人员的支持,保证学生实训任务的安排。对已签订合作协议书的单位,建立定期联系,了解校企合作信息(包括合作资料、模式、进展情景、顶岗实习情景、招工信息等),实现资源共享。

  2.全面推行劳动就业引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调动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的主动性。

  3.学院制定相关制度规范校企合作工作,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校企合作考核指标和奖惩措施。将开展校企合作工作情景纳入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不断检验、改善校企合作工作。

校企合作方案11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进一步搞好学校的高职教育,实现学校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进一步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机制的根本转变,在进一步发挥好学校和企业(或行业)作用的同时,加大推进校企合作力度,更好地发挥职业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遵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xx]16号)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并借鉴其它院校的经验,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校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达到“双赢”的目的,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开创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二、校企合作主要方式

  (一)订单培养模式

  根据学校专业综合实力,将继续主动了解本地区和区域内各大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积极主动地与企事业单位沟通协商,使学生直接学习用人单位所急需的职业岗位(群)知识和技能,达到供需共识,签订半年至三年的订单培养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学校负责招生,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开课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企业提供实习教学条件并投入一定资金,用于学校添置必需的教学设施、实习实训场地建设、改善食宿等办学条件和学生专项奖学金等方面;学生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接收学生就业。

  (二)顶岗实习模式

  通过前两年(1-4学期)在校学习,培养学生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基本素质;第5学期,根据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训,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实操培训,熟悉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为顶岗实习奠定坚实基础;第6学期进行顶岗实习,拟定就业岗位,以“准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际工作,熟悉企业环境,感受企业文化熏陶,完成毕业设计,为将来的就业铺设道路.在这过程中需要处理好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和学生管理问题。

  (三)见习模式

  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行业参观和见习两周以上,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爱岗位敬业的精神。

  (四)职工培训和研发模式

  利用学校教师资源、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点、培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资源,主动承接企业的职工培训工作及继续教育工作,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的研发项目和技术服务工作建立良好的双方支援体系,互惠互利,互相支持,获取企业对学校设备设施及实习耗材的支持和帮助。

  (五)生产经营模式

  利用学校的场地和其他资源优势,主动与企业合作进行相关的项目投资经营。学校以场地或其他现有资源作为股份参与投资,利用企业生产经营的优势,解决学校的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以生产项目带师生实训,弥补学校办学经费的不足.如实训中心、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即可引进企业合作,达到双赢。

  (六)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课程开发应考虑到实现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校企共同制订课程的教学计划、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课程实施过程以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为主。

  开发的课程应具备的`特点:一是,课程结构模块化,以实际工作岗位(群)需求分析为基础,其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均来自于实际工作任务模块,从而建立了以工作体系为基础的课程内容体系;二是,课程内容综合化,主要体现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三是,课程实施一体化,主要体现在实施主体、教学过程、教学场所等三方面的变化。也就是融“教、学、做"为一体,构建以合作为主题的新型师生、师徒、生生关系,实现教具与工具、耗材与原料相结合,做到教室、实训室或生产车间的三者结合等;四是,课程评价开放化,除了进行校内评价之外,还引入企业及社会的评价.

(七)校企合作开发教材

  教材开发应基于课程开发的基础上实施。教材开发应聘请行业专家与学校专业教师针对专业课程特点,结合学生在相关企业一线的实习实训环境,编写针对性强的教材。教材可以先从讲义入手,然后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逐步修正,过渡到校本教材和正式出版教材。

  (八)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根据专业、课程特点,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商讨、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方案和教学内容,提供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课程教学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九)实施“双百工程”

  大力实施“双百工程”(即:百名企业家进校园、百名教师进企业),增加教师企业一线工作经历,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选派骨干教师深入到企业一线顶岗锻炼并管理学生,及时掌握企业当前的经济信息,技术信息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学校主动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制度,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与企业密切接轨。同时学校每年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来校为学生讲课、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让学生感受校园的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企业意识,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三、校企合作具体要求

  (一)新设置专业必须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地区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设置新专业时,充分调查和预测发展的先进性,在初步确定专业后,应邀请相关部门、用人单位的专家和实际者进行论证,以增强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现实应用性。

  (二)各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调整等教学工作应征求企业或行业的意见,使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近三年内,在工商管理系和工程技术系进行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各院、系、部中全面铺开此项工作。每个专业必须实施1—2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建设工作。

  (四)近三年内,每个专业必须实施1—2门校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建设工作,实训教材尽量采用校企合作编写的教材。

  (五)完善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一线轮训制度,各院、系、部每学年要选派10﹪的教师到企业一线参加3个月以上的实践锻炼,严格执行“关于专业课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的若干规定”,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同时每个专业至少聘请或调进3个以上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充实教师队伍.

  四、保证措施

  (一)健全校企合作组织机构。成立由学校领导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协调指导委员会",全面指导协调校企合作各项工作.各院、系、部由一名领导具体分管校企合作工作,并配备一名专(兼)职校企合作联络员,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二)合作双方签订协议,明确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为企业提供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企业保证在设备、场地等条件上的支持及人员的支持,保证学生实训任务的安排.

  (三)学院和各院、系、部制定的年度工作计划中,必须把校企合作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年度工作总结要体现校企合作工作。校企合作将作为每年考核各院、系、部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根据各院、系、部校企合作开展的情况和效果,每年评选2—3个系部为校企合作工作优秀单位,从全院评选5-10名教师为校企合作工作优秀工作者,重点评选校企合作完成的研发项目,学校将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不突出的单位不得参加全院的先进单位的评选.专业课教师校企合作开展的情况和效果,将同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选优秀教师等挂钩。

校企合作方案12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真正统一思想,采取措施,把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根据上级有关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组织编制了《大同电力高级技工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1、密切关注企业需求,与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合作,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取得实效。

  2、紧紧围绕我校的行业特色,发挥电力技术优势,找准与企业的合作点,打造学校的专业特色。

  3、立足电力做强,面向社会做大,多方积极联系,形成校企按需组合,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实现"双赢"的发展模式。

  二、领导组织机构

  为使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作真正贯彻落实,抓出实效,从而为学校增添发展后劲。经学校研究决定,成立校企合作领导组。组长:崔作让副组长:王畅郭明德杨宇松闫文贵成员:霍宇平董跃中郭雪珍刘海荣陈坚孟昭祥郭福祥张圣孙国经

  领导组主要职责:

  1、研究、确立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方式及步骤

  2、领导、组织校企合作的'实施工作。

  3、建立、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机制,加大宣传力度。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工作部。组长:霍宇平成员:董跃中高晓维郭雪珍王宏广刘海荣郭福祥任松青牛建平

  办公室主要职责:

  1、组织实施校企合作的宣传及建章立制工作。

  2、开展外联工作,选择企业,明确合作目标、内容、方式等。

  3、组织、实施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工作。

  4、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改进,保证持续提高。

  三、校企合作目标

  1、以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为重点。

  2、做到合作模式的多元化,以坚持服务行业为主,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实施联合培养。

  3、坚持培训后备高技能人才与加强企业在职职工高技能培训并重。

  4、力争建成企业职工高技能培训基地。

  四、校企合作方式

  1、主动将服务、技术送到企业,将培训送到现场一线。

  2、承接企业定单,根据企业用人数和规格开展定单培训。

  3、校企共同、联合开展培训。

  五、我校校企合作的一些经验

  大同电力高级技工学校隶属于山西省电力公司,主要任务是为省公司进行职工技能及全员岗位培训,多年来一直将为企业服务、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作为我们工作的主要任务,仅20xx年,学校就完成行业内外营销自动化、变电仿真等培训任务47期1618人次。同时,学校面向社会,加大为系统外企业服务力度,目前学历教育学生共有1500人。

  20xx年,我校已积极转变观念,开展校企合作活动,该活动主要针对山西省电力公司各供电分公司运行实际,全年8次主动把现场需要的生产知识、技能主动送到一线员工手中,共培训员工418人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六、校企合作的实施步骤

  (一)山西省电力公司内校企合作

  1、对20xx年校企合作情况进行进一步总结,针对培训实际,加大活动的覆盖面,增加培训内容。

  2、培训目标

  主要针对现场人员急需提高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开展培训,提高参培人员综合素质,强化技能知识的培训。

  3、培训方式

  现场进行专题性培训,现场演示,个别指导,互动答疑等方式。

  4、培训对象

  选择忻州、朔州、大同、临汾等供电公司所属支公司进行。培训对象为县供电营销人员、供电所人员及农电工作人员等,同时,尽快签定相关合同予以保障。 5、培训内容

  营销自动化培训、变电仿真培训、农电电能计量培训、安全知识培训、紧急救护知识及技能培训、线路钳压技术及接线制作技能培训等。

  6、培训时间

  每月进行2次,每次约2-4天。

  (二)山西省电力公司外校企合作

  1、合作对象

  河南送变电公司、北京超高压公司

  2、合作方式

  承接企业定单,也可共同确定培养方案,实施联合培养,并通过合同等法律形式予以确立。

  3、培训内容

  为企业送变电专业输送一定数量的高技能人才。

校企合作方案13

  一、合作目的

  以服务企业、提升技能、促进就业为宗旨,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校企合作,形成校企按需组合,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实现校企双赢的发展模式。

  二、合作原则

  (一)互利原则。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学校在合作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学生提升实操能力和就业能力,企业在合作中提升企业文化和择优吸收优秀技能人才。

  (二)互动原则。互动是促进校企建立更紧密合作的前提,学校与企业可利用各自优势资源互补不足,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培训基地,在培训与就业工作上建立互动平台。

  三、合作模式

  (一)共建顶岗实习基地。学生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由学校推荐到用人单位进行为期一年或半年的顶岗实习,或接受短期岗前培训后再顶岗实习。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技术人才。

  (二)共建培训实训基地。利用学校设施设备、教育管理、师资和企业实训场所、技术指导等优势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符合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政策规定的给予培训补贴。

  1、订单培训。学校应企业要求合理设置课程、制订培训计划,开展订单培训,为企业培养专项技能人才,培训毕业后即实现就业。

  2、岗前培训。应企业要求送教进企业,对上岗前的工人进行岗位技能培训,解决企业招收熟练工难的问题。

  3、在岗培训。应企业要求送教进企业,对在岗职工进行新知识、新业务的培训,提升劳动者技能。

  4、送教下乡。在校企合作期间,围绕企业需求,就地就近组织45周岁以下农村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实现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

  5、农村劳动力预备制培训。发动未能继续升学的农村未就业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实训,提升就业竞争能力。

  (三)共建服务平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联合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定期发布人力资源供求信息,举办专场招聘会, 让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共享校企合作成果。

  四、合作方法

  (一)实施范围。全市各职业(技工)教育院校、社会办学机构、各用人单位均可参加。有意向参与的企业请按要求报送《校企合作意向书》。

  (二)校企对接。校企双方找准合作点,自行对接沟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按协议书要求开展校企合作。校企合作的相关材料,由学校负责分别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备存。未能建立校企合作的学校,要向主管部门提交书面资料作说明。

  (三)协调指导。校企之间要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工作的协调沟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要联合成立工作组,加强日常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相关制度,确保校企合作扎实有效开展。

  “校企合作”主要是指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企业急需的具有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校企深度合作是高校与用人单位利用各自优势,利用各自培训环境与教育资源,发挥不同教育培训功能,形成“校中企”与“企”,将校内课堂与企业顶岗学习相结合,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有机地统一,应用到行业企业的生产和服务工作中去,从而促进“教、学、做”三者的高度统一的一种教学模式。构建校企合作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要求,也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在目前校企合作办学的大环境下,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蓝凤凰实业共同探索新型校企合作模式,并对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提出构想与对策。

  一、校企合作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

  校企合作共同办学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要素,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各高等职业院校都在不断探索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虽然校企合作方式被职业学校认可,但多数还停留在2+1顶岗实习的层面。学生前两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第三年直接进入企业顶岗。这就出现了学生到企业实习不能独立完成工作,需要继续培训。因此,寻求真正意义上的校企深度合作,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是学校和企业共同期望的。

  二、校企深度合作的必要性

  多年来,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但总体而言,属于浅层次的校企合作模式,无论是校企合作的深度、广度还是成效都不够。在目前已形成的校企合作中,大多是高职院校为求生存、求发展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而主动向企业界寻求合作伙伴,都不能很好满足高职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

  1、校企合作内容比较狭隘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以校企合作为基础,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决定工学结合的程度和质量。同时,作为一种与社会经济关系最为密切和直接的高职教育要实现人才培养、终身教育、技术创新、社会服务等功能,必须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然而,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功能基本上比较单一,主要着眼于理论教学和模拟教学,缺乏市场岗位真实性。校企合作也主要局限于订单培养、共建基地、

  顶岗实习等方面,合作内容比较简单也不深入,形式也比较单一。

  2、校企合作缺乏互动交流的合作平台

  目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大部分是临时性、阶段性的,只有在需要落实共建基地、顶岗实习等事项时,相关人员通过联系商谈予以确定安排。校企双方没有共同组建合作组织、联合机构或管理部门,没有固定的交流场所与互动合作平台,尤其缺乏共同的愿景、明确的合作意向等

  3、校企文化融合及优势资源互补很难实现

  校企合作应将行业、企业所拥有的相关技术、市场、文化、政策、信息等扩展要素作为新的资源加以关注和利用。由于缺乏互动交流的合作平台,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就非常困难。校企双方参与合作的人员接触不多、了解更少,不可能深入、持续地开展互动合作,也就很难共同对一些可扩大或深入合作的领域及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所以校企合作走了这些年,绝大多数还停留在2+1顶岗实习的层面。学生前两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第三年直接进入企业顶岗。这就出现了学生到企业实习不能独立完成工作,需要继续培训。学生也感觉学校和企业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对于初入职场的学生压力都很大,需要调整和学习的东西太多,缺乏竞争力,影响个人能力发挥。不管是职业院校,还是企业,都不可推卸的承担着为社会教育和培养人才,输送人才,为社会经济服务的责任。而培养什么质量的人才是我们学校和企业共同面临的难题,需要我们将校企合作进行到底。

  三、校企合作背景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和蓝凤凰实业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双方经过多次的交流与合作,相互之间比较了解并熟悉,认可双方的资源与实力。最重要的是,双方都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优质人才的责任,对校企合作有着迫切的希望。

  贵电学院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其中管理工程系有着丰富的学生资源,也渴望在教学上进行实质性的改革,使专业建设有特色,出成绩,培养出来的人才能符合社会市场的需求。

  蓝凤凰实业作为凯里的本土企业,一直秉承着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致力于做良心企业。努力为黔东南企业做出榜样,也希望为黔东南的人才培养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把企业文化带进学校,让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企业理念真正产生价值。

  四、校企合作模式

  共同开发学生资源,共同培养社会精英,共同传播中国文化!

  真正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做到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进行教学资源开发,共同进行教

  学,共同解决学生就业。

  1.深化与完善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专业剖析为载体进行认真地总结、提炼、升华。在教学内容、模式、校企合作等方面上进行创新,优化完善的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

  (1)联合企业、行业专家对专业职业岗位进行深层分析,明晰企业职业岗位群构成,适时更新职业岗位新的变化,把握职业岗位发展趋势,系统化职业岗位能力结构,合理动态的制定教学计划。该环节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职业岗位分析。

  (2)按照职业岗位的内在要求,科学实施教学内容,进一步打造“融教学做、理实为一体”教学模式。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还需要从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导向等方面进行探索,课程内容要根据岗位的工作流程、工作任务进行设计。该环节要求承担教学任务的老师在进行教学前对企业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各岗位工作流程以及工作要求。企业随时向老师敞开大门共同探讨教学内容。

  (3)重点细化与完善人才培养过程,在小班内再细化专业方向,学生选定学习方向,确立专业指导教师,进行补充、拓展性职业技能的学习和业务管理知识学习、业务管理实训,从而达到某一岗位群对人才的要求。细化专业方向的学生学习目的更加明确,成立专业精英小组,企业也将根据自己需求对出色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和培养。

  2. 构建一套校企共同参与教学优质核心课程体系

  采用校企深度合作的方式,培养具有全国视野的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要求的,掌握现代管理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文化素养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建立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素质养成和职业能力分解为基础的阶梯式专业课程体系,强调工学结合,采用模块教学。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校企共同制定教学计划。由校企共同参与制定专业教学计划以经济教学大纲,力求符合市场和时代的要求。对各岗位从业人员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应具备的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并将其归纳为职业素质养成、职业基础能力、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拓展能力四个方面。根据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构现有课程教学内容体系。通过建设,新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将具有鲜明工学结合特征。

  第二步:阶段化、模块化课程体系。按照职业岗位要求,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素质养成和职业能力训练的课程体系。按学期分为认识大学、角色定位、自我提升、初入职场准备阶梯式专业课程体系,强调工学结合,采用阶段式、模块化教学。

  第三步:职业化教学方法。强调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构建运用情景教学、案例教

  学、团队研讨、社会调研等融“教、学、做”为一体的专业教学方法体系。课程内容系统设计遵循“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三方面要求。

  职业性:一是紧密围绕专业培养目标的职业岗位需求设计课程,力求与实际工作零距离,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对教学的帮助;二是进行职业化的课堂教学管理,严肃处理学生违规违纪行为,增强学生对职业的认知。校企共同商讨企业教学资源的使用时间和方式,如轮岗式、循环式;校企共同制定对违规违纪学生的处理方法及政策。

  实践性:50%的课程内容来源于行业企业的基层管理实践,30%的教学内容设计在实训室或行业现场进行。承担企业教学任务的企业人员包括企业总经理、企业副总经理、职业培训师、人力资源经理(主管),形成真正的校企共同承担教学任务环节。

  开放性:开放性的作业设计;开放性的课程内容;开放性的教学方法。

  实施现代教育,课堂采用动态、开放、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模拟工作情景,让学生感受理论和方法的实际应用;通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某一专题课前查阅资料,准备课件,在课堂上做中心发言,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在教学中通过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使学生在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的状态下,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职业技能和协作精神,塑造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3.专业教师与企业相关人员资源对接

  企业承担合作职业院校的实践教学任务,与教师共同开发实践教学课程内容,负责学生技能训练指导。职业院校教师参与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和新产品研发,承担企业员工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在内涵上真正建立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相关人员双向交流与流动的机制.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也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专业教师与企业相关人员对接,解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构建校企教学研究团队,开发实践教学体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企业生产效率。

  五、校企合作期间学生实践内容

  校企合作是迄今为止公认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最有效途径,为的是利用校企双方优势资源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切实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及职业技能。在校企合作实验班中,将所有学生分成可拆分组合的小组,以竞争形式让各小组存在,以任务PK让各组成员学会在竞争中生存。会通过以下有可供选择的效措施达到培养人才目的:

  (一)以职业技能竞赛求成长

  1.客房服务技能大赛

  2.服务礼仪技能大赛

  3.PPT制作大赛

  4.商业模式策划案大赛

  5.个人形象设计大赛

  6.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7.团队打造训练

  8.读书有感,悟人生分享会

  9.国学文化新解释分享会

  10.职场生存技能训练

  11.职场演说家大赛

  12.团队徽章设计大赛

  (二)以贡献社会公益求升华

  1.清明节:文明祭祀公益宣传

  2.五四青年节:重温历史,做四有青年

  3.母亲节、父亲节:感恩主题公益宣传

  4.重阳节:关爱老人,感悟生命

  5.我承诺,我行动,文明校园行动

  六、校企合作流程

  1.针对20xx级在校学生

  (1)20xx年3月选定校企合作试点班级

  (2)每一周开一次课(需固定上课时间)

  (3)参加20xx年5月双选会

  2.针对20xx级在校学生

  (1)20xx年3月选定校企合作试点班级

  (2)每一个月开一次课(需固定上课时间并协调三个班上课时间)

  (3)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展

  (4)参加20xx年5月双选会

  3.针对20xx级学生(未招生)

  (1)共同制定教学计划以及教学大纲(分阶段、分模块、分任务教学)

  (2)共同制定招生计划(特色宣传)

  (3)入学教育由企业参与共同完成

  (4)每一个月开一次课(固定上课时间)

  (5)参与企业项目开展

  (6)参加20xx年5月双选会

  七、企业开课特色

  1.分阶段进行

  第一学期:认识大学

  第二学期:角色定位

  第三学期:自我提升

  第四学期:初入职场准备

  2.分内容进行

  理论教学、专业技能训练、素质拓展

  3.师资条件

  企业总经理、企业副总经理、职业培训师、人力资源经理(主管)

  八、学校企业双方责任与义务

  1.学校责任与义务

  (1)提供上课场地

  (2)负责组织学生

  (3)配合企业协调上课时间

  (4)监督企业上课质量

  (5)积极配合企业做好校企合作教学研讨项目

  2.企业责任与义务

  (1)为学生提供实习环境

  (2)配合学校参与教学

  (3)对不遵守教学秩序的学生有淘汰权

  (4)优先选择优秀毕业生

校企合作方案14

  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进一步搞好我校的职业教育,实现我校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机制的根本转变,在进一步发挥好学校和企业(或行业)作用的同时,加大推进校企合作力度,更好地发挥职业学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结合我校实际,借鉴其它院校的经验,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我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达到“双赢”的目的,提升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开创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二、校企合作主要方式

  (一)“定向”培养模式

  根据我校专业综合实力,将继续主动了解国内各大企业单位的用人需求,积极主动地与企业单位沟通协商,使学生直接学习用人单位所急需的职业岗位知识和技能,达到供需共识,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学校负责招生,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开课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

  向培养;企业提供实习教学条件并投入一定资金,用于学校添置必需的教学设施、实习实训场地建设、改善食宿等办学条件和学生专项奖学金等方面;学生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接收学生就业。

  (二)顶岗实习模式

  通过前两年(1-4学期)在校学习,培养学生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基本素质;从第5学期开始,根据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决定培训期限,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训,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实操培训,熟悉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为顶岗实习奠定坚实基础,然后进行顶岗实习,拟定就业岗位,以“准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际工作,学生接受企业的分配和管理企业付给学生相应岗位的劳动报酬。

  (三)见习模式

  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情况,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行业参观和见习两周以上,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

  (四)双方职工培训和研发模式

  利用学校教师资源、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点、继续教育等资源,主动承接企业的职工培训工作及继续教育工作,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的研发项目和技术服务工作建立良好的双方支援体系,互惠互利,互相支持,获取企业对学校设备设施及实习耗材的支持和帮助。

  (五)生产经营模式

  利用学校的场地和其他资源优势,主动与企业合作进行相关的项目投资经营。学校以场地或其他现有资源作为股份参与投资,利用企业生产经营的优势,解决学校的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以生产项目带师生实训,弥补学校办学经费的不足。

  (六)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课程开发应考虑到实现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校企共同制订课程的教学计划、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课程实施过程以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为主。

  开发的课程应具备的特点:一是,课程结构模块化,以实际工作岗位需求分析为基础,其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均来自于实际工作任务模块,从而建立以工作体系为基础的课程内容体系;二是,课程内容综合化,主要体现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三是,课程实施一体化,主要体现在实施主体、教学过程、教学场所等三方面的变化。也就是融“教、学、做”为一体,构建以合作为主题的新型师生、师徒、生生关系,实现教具与工具、耗材与原料相结合,做到教室、实训室或生产车间的三者结合等;四是,课程评价开放化,除了进行校内评价之外,还引入企业及社会的评价。

  (七)校企合作开发教材

  教材开发应基于课程开发的基础上实施。教材开发应聘请行业专

  家与学校专业教师针对专业课程特点,结合学生在相关企业一线的实习实训环境,编写针对性强的教材。教材可以先从讲义入手,然后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逐步修正,过渡到校本教材和正式出版教材。

  (八)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根据专业、课程特点,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商讨、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方案和教学内容,提供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课程教学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九)实施“双百工程”

  实施“双百工程”(即:百名企业家进校园、百名教师进企业),增加教师企业一线工作经历,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选派骨干教师深入到企业一线顶岗锻炼并管理学生,及时掌握企业当前的经济信息,技术信息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学校主动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制度,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与企业密切接轨。同时学校每年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来校为学生讲课、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让学生感受校园的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企业意识,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三、校企合作具体要求

  (一)新设置专业必须以就业为导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设置新专业时,充分调查和预测发展的先进性,在初步确定专业

  后,应邀请相关部门、用人单位的专家和实际者进行论证,以增强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现实应用性。

  (二)各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调整等教学工作应征求企业或行业的意见,使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近三年内,在四个重点系进行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各系、部全面铺开此项工作。每个专业必须实施1-2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建设工作。

  (四)近三年内,每个专业必须实施1-2门校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建设工作,实训教材尽量采用校企合作编写的教材。

  (五)完善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一线轮训制度,各系、部每学年要选派10﹪的教师到企业一线参加2个月以上的实践锻炼,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同时每个专业至少聘请或调进3个以上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充实教师队伍。

  四、保证措施

  (一)健全校企合作组织机构。成立由学校领导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全面指导协调校企合作各项工作。各系、部由一名领导具体分管校企合作工作,并配备一名专(兼)职校企合作联络员,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二)合作双方签订协议,明确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为企业提供培训、技术等

校企合作方案15

  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服务湖北高质量发展,依据《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统筹开展湖北省产教融合型城市、行业、企业建设试点,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落实教育文化卫生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视察湖北和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遵照《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x个五年规划和x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把深化产教融合改革作为推进人力人才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性任务,推动建立以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的改革推进机制,促进教育和产业体系人才、智力、技术、资本、管理等资源要素集聚融合、优势互补,打造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

  (二)试点原则

  统筹部署、协调推进。坚持政府主导,发挥市场作用,形成各方协同共进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试点城市综合承载改革功能和典型示范作用,以城市试点为基础,统筹开展行业企业试点。

  优化布局、分层推进。根据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战略布局,综合考虑区域发展,重点支持有建设基础、有改革精神、有带动效应的城市开展试点。不具备综合试点的城市,可先行开展行业、企业试点,并逐步推进到城市综合试点。

  问题导向、改革先行。集中力量破除产教融合的体制机制障碍、领域门槛、行业界限、政策壁垒,不断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现途径,不断强化行业、企业的主体作用,重点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推动实现全要素深度融合。

  因地制宜、力求实效。坚持因地因业制宜,建设试点内容要与产业结构布局、产业转型升级紧密结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坚持实事求是、扶优扶强,不搞平衡照顾,真抓实干、力求实效,根据条件成熟程度,分期开展建设试点。

  二、试点目标

  到x年,通过x年的努力,试点布局建设3个左右湖北省产教融合型城市,打造形成5个左右特色鲜明的湖北省产教融合型行业,建设培育400个左右湖北省产教融合型企业,重点建设100个左右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初步建立省级产教融合制度框架和激励政策体系。

  通过试点,建立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校企合作育人、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构建服务支撑产业重大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教育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服务贡献显著增强,打造产教融合“湖北样板”。

  三、试点对象

  在产业、人口、教育资源相对集聚,经济实力强、产业基础强、科教优势强、改革意愿强、带动效应和承载能力强的城市,试点建设3个左右湖北省产教融合型城市,形成以国家级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为龙头牵引,省级试点城市为骨干支撑,向全省辐射示范作用明显的产教融合型城市体系,打造支撑湖北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依托我省集成电路、新一代通信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与新材料等十大重点产业,推进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深化产教融合,强化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的协调推动和公共服务,以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重点打造以芯片为代表的集成电路产业、以5G为代表的新基建产业、以激光和智能装备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产业、以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为代表的大健康产业、以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为代表的汽车产业等5个左右引领全省产教融合改革的湖北省产教融合标杆行业。

  围绕支撑服务湖北十大重点产业发展,遴选建设培育400个左右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职业院校、高等学校办学和深化改革中发挥重要主体作用,在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产教融合型企业。

  四、试点任务

  充分发挥试点城市承载、试点行业聚合、试点企业主体作用,重点聚焦以下方面先行先试。试点城市要同步规划产教融合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布局、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升级相适应,试点行业要强化行业协调指导、开展人才需求预测、校企合作对接服务,试点企业要深度参与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和职业培训。

  (一)优化完善社会产教融合湖北布局

  将产教融合发展纳入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同步联动区域发展、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重大生产力布局,同步推进产教融合发展政策制定、要素支持、实施路径和重点项目建设。引导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围绕湖北十大重点产业调整优化学科专业体系,推进资源向产业和人口集聚区集中。

  (二)打造人才产教合作培养湖北样板

  鼓励行业龙头企业、职业院校、高等学校的实习实训实践基地向社会开放。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推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联盟、与行业联合、同园区联结,以生产性实训为关键环节,探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在技术类专业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推动校企合作构建规范化的技术课程、实习实训和技能评价标准体系,提升专业技能教学和实习实训能力。推动大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办学,明显提高规模以上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比例。

  (三)搭建产教融合服务湖北平台

  建立湖北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汇集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校企合作、项目研发、技术服务等供求信息,提供精准化产教融合信息发布、检索、推荐和相关增值服务。推动院校向企业购买技术课程和实训教学服务,建立产业导师特聘、教师定期企业实践制度,促进校企双向交流。推进行业龙头企业牵头,联合职业院校、高等学校组建实体化运作的湖北行业产教融合联盟,开展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信息对接、教育服务,聚合带动各类中小企业参与。探索校企和校地共建产教融合科技园区、众创空间、中试基地,面向小微企业开放服务。

  (四)创新产教融合发展湖北机制

  健全以企业为重要主导、高等学校为重要支撑、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中心任务的产教融合创新机制。鼓励企业以独资、合资、合作方式,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开展职业院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改革试点。允许企业以土地、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依法与职业院校或高等学校共建产业学院或二级学院、实训基地和创新基地。鼓励企业加大开发投入力度,与高等学校、科研机构联合,设立人才工作站,共建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实验室、中试和工程化基地,推动技术成果向企业转移。

  五、试点支持政策

  (一)投融资和财政组合激励的牵引

  进入湖北省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目录的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并按规定落实相关税收政策。激励政策与企业投资兴办职业教育、接收学生实习实训、接纳教师岗位实践、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工作相挂钩。

  1.结构性减税。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产教融合型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按15%的税率缴纳的税收优惠。

  2.用地支持。支持企业投资或与政府合作建设职业院校、高等学校,其教研及教学配套设施建设用地按科教用地管理。对非营利性教育设施用地,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通过划拨方式供地。企业投资或与政府合作建设的营利性民办职业院校或高等学校,按国家相应的政策供应土地。把产教融合谋划储备项目中总投资1亿元以上的项目,按程序纳入省重点项目,优先保障用地。试点城市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和实训基地用地列入土地供应年度计划。

  3.财政投入与抵免。优化政府投入,完善体现职业教育办学特点和成本的教育拨款机制。职业院校、高等学校科研人员依法取得的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计入当年本单位绩效工资总量,但不受总量限制,不纳入总量基数。纳入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范围的试点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符合条件的投资,按规定投资额的30%比例抵免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

  4.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支持产教融合项目。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上市、挂牌、发债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发展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鼓励保险公司对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保险专门确定费率。

  (二)产业和教育政策的牵引

  鼓励企业为新增先进产能和新上技术改造项目配套建设实训设施,加快培养大批产业技术技能人才。鼓励符合条件的试点企业在岗职工以工学交替等方式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与高等学校共招、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完善“双一流”“双高计划”等项目建设评价为先导,探索建立体现产教融合发展导向的教育评价体系,支持各类院校积极服务、深度融入区域和产业发展。对成效明显的地方和院校在招生计划安排、建设项目投资、质量提升加大奖补资金额度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

  (三)政府专项奖补资金的牵引

  充分发挥已有省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专项引导资金的作用,对承担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尤其是开展育婴师、养老师、护理师培训的高职院校和应用型高等学校,给予一定的奖励性激励补贴。

  六、试点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同推进

  省发改委、教育厅、经信厅、财政厅、人社厅、自然资源厅、国资委、税务局等负责全省产教融合建设试点的政策统筹、协调推进。各市州人民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试点城市应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积极做好域内建设试点组织实施工作,明确职责分工,完善评价体系;建立深化产教融合督促检查机制,完善企业投入统计调查制度,对重点任务和重点项目加大督查力度,强化事中监督管理和事后评估公告,确保各项工作落实。

  (二)加强宣传引导,创新发展理念

  加大对产教融合政策和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凝聚学校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企业重视“投资于人”的普遍共识,积极营造全社会充分理解、积极支持、主动参与产教融合的良好氛围,努力形成产教融合新局面。

  (三)加强示范引领,彰显辐射带动

  试点城市通过深化改革探索出的经验办法,应积极向省政府有关部门报送。省政府有关部门应密切关注试点城市、行业、企业的改革动向,及时汇总、凝练改革典型经验和具有重大示范效应的改革举措,在全省复制推广。

【校企合作方案】相关文章:

校企合作方案11-04

校企合作方案05-25

校企合作方案03-31

企校合作方案02-02

校企合作合作方案通用06-25

校企合作方案通用05-15

【实用】校企合作方案05-26

(必备)校企合作方案05-27

[精品]校企合作方案06-18

【精品】校企合作方案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