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零心态的故事

时间:2021-07-11 10:57:55 故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归零心态的故事

  归零有彻底、也有相对的。绝对的归零是如禅者打破无始无明、俱生我执,得到彻底透脱的归零,对一般人当然有它的困难。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归零心态的故事

  归零心态的故事一

  老子说过:“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他的意思是说,我们之所以会有忧患,是因为我们有自我的存在。如果我们忘掉自我,我们还有什么忧患的呢?

  不要沉溺于过去,要从当下开始,进行全面的超越。当“归零”成为一种常态,一种延续,一种时刻不断要做的事情时,也就完成了心灵的全面超越。

  2009年,我在北大见过一个禅者,他是台湾新竹人林谷芳,1950年生。从1988年开始,林先生到过大陆200多次。那一次顺眼看去,一位老者,满头银发,布履白衣,清癯如鹤,淡淡笑容,儒雅睿智。人如其言,清澈淡定,一席话下来,听者心静清凉。

  无论冬夏,林先生时常往返两岸,修禅、讲禅、游历、著述,他执着于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当代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智慧。他有着雅静与沉淀,静气凝神地说:“无论冬夏都穿单衣,是我这些年习禅的结果。平常人的身大于心,而修行人的心大于身。习禅,让我的心影响到身。”

  我阅读了林先生的几部书,然而最为钦佩他的智慧。作为一位禅者,林谷芳的睿智还表现在观察问题的方式以及对知识分子的态度上。有时讲座上,他会带着“问题意识”,谈论一些公共话题。譬如对于“公共知识分子”的反思,特别值得深思。

  他曾说过这么一段话:

  殊胜的道德固可以理教杀人,傲人的学问更常让知识分子自设牢笼,也因此谈生命的安顿,知识分子还常不及黎民,不能自我安顿的生命却夸夸其言于天下大事,虽说言不必因人而废,但其间的吊诡、异化,的确值得我们反思。

  这段话是针对什么而说的?其实,只要联系一下知识分子的传统,不难理解。知识分子对外部世界有很大的关怀,好像我们要负担起天下大事,为了这个崇高的目的,话语往往跨越一个界限。

  还记得20世纪80年代吗?一片骂声。“知识分子”个个激烈,以启蒙者自居,高高在上指导、规训众生,谩骂祖宗,批判传统文化。如今呢,他们中的一些人忙着变卖祖宗遗产,个个油光满面,充斥在荧屏上,开口“国学”,闭口“文化”。

  其实,在我看来,“知识分子”有太多的烦恼、无明和妄想,有太多的贪、嗔、痴、慢、疑等习气,有太多我见我执,有太多的所知障。

  在一个剧变的时代,如何安顿自己的生命,也是林谷芳思考的问题。

  在如此急遽的变动中,人如何安顿自己。这是一道生命根底的大公案。林先生常常跟大陆的朋友坦言道:放在你们的环境,我不见得表现得比你们好。他表示,修行的人,最该懂得设身处地,这是我很真诚的一句话。但尽管如此,正所谓“魔焰炽盛,亦可全真”,我们还是可以透过观照,让自己活得更纯粹一些。

  2007年以后,为了心灵困境的安顿,我曾苦苦寻求。邂逅林谷芳,是在2010年5月16日晚上9点,地点在北大二教309。

  这次,林谷芳演讲的内容与我所探求的问题有关。在他看来,我们不停地给人生做加法,才造成了生命不可负荷之重。当追逐成为一种习惯,生命需要停歇。做减法,就是在修禅。他有时候把禅定义为生命的减法。减法就是有一个归零,看自己要的是什么?看自己的生命状态、自己的身心状态是什么?林谷芳先生提出四种归零:

  阶段性归零

  我们做一件事情,努力一个阶段,要忘记它。心理学上所谓的高原期,就是有一个阶段你怎么学都不会有增长。例如,曾经有一个画家怎么画都无法突破,于是扔掉画笔出去游历,二三年之后,一挥笔就上了一个层次。这个方法对生命的学习非常重要。

  人生的归零

  生命是一个类似抛物线的曲线,有人可能30岁之前是学习过程,三四十岁到50岁左右可能在创业,50岁后就要变成减法。你的.曲线要往下,所以你如果继续负担那些东西就会造成你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所以孔子才会讲“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当下的归零(随时可以归零)

  前念已去,后念未来之际的当下,你是自由的。禅眼观物,从容淡定。禅者不假外求,当下安然。人的有限,正因生命缠绕太多的葛藤,禅的归零,却让生活充满无限的可能。禅不在远,就在当下。

  归零心态的故事二

  贞观二十三年,病重的唐太宗突然下了一道圣旨:贬同中书门下三品李勣为叠州都督,即刻上任。消息传来,中书省的官员都蒙了,因为就在此前的一次宴会上,太宗还信誓旦旦地对李勣说:“我在群臣中寻找可以托孤的人,发现没有人比你更出色。你从前对得起李密,以后也不会对不住我的。”怎么话犹在耳,却突然把一个功臣从宰相贬为都督了呢?

  面对这意外的变故,李勣十分淡然,非常平静地接受了诏书。手下人为他鸣不平,劝他面见皇上,辩解一番。李勣摆摆手说:“圣上的旨意,岂能讨价还价?”说完,骑上马就上路了,甚至连家里人都没告诉一声。

  不久,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继位,李勣突然被贬的迷底才揭开了。原来太宗临终前一直在考虑托孤人选,李勣是自己打江山所依靠的重臣,但他却担心太子李治驾驭不了。有一天,他对太子说:“李世绩才智有余,但你对他没有什么恩情,恐怕不能让他怀服。我现在把他贬官外放,如果他立刻上路,等我死后,你可以让他当仆射,亲自任命他。这样你对他就有恩德了。如果他徘徊不走,应该杀了他。”

  这是一个有意的测试,但却以生死为赌注,李勣幸运地通过考试,被李治召回担任了宰相。

  有人将李勣的幸运归结于过人的聪明,其实莫如说他的心态好。当初李勣曾是李密的部下,李密投降唐朝时,他原来所占据的大片地盘实际都在李勣的实际管辖下,但李勣没有就此邀功,而是把所有州县的名称数量和军民的户口都登记好,然后交给了李密,由他献给了朝廷。李勣就是这样,一生立下了许多功劳,但他从来把这些放在心上。

  曾国藩说:“未来不迎,当下不杂,既往不恋”,这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归零心态。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建立功业易,放弃功名难,李勣了不起的地方,不在于他的冲锋陷阵的勇猛无敌,而在于得失自然的良好心态。

【归零心态的故事】相关文章:

人生需要归零的勇气哲理故事04-13

心态的哲理故事09-03

心态的故事哲理02-03

心态小故事 【名人故事】09-17

归零的作文06-16

归零诗歌08-02

积极心态的故事及感悟02-17

心态成功的励志故事03-19

心态是个魔故事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