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爱的名人故事

时间:2024-05-10 08:48:14 志升 故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父母爱的名人故事(精选23篇)

  父母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也是最可贵的爱。妈妈的爱像河水,源源不断地流淌在我成长的每一步里;爸爸的爱像高山,坚韧雄伟,铺平我成长的道路。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父母爱的名人故事,欢迎阅读。

关于父母爱的名人故事(精选23篇)

  父母爱的名人故事 1

  九旬老母病情突然危重,我立即从北京返回上海。几个早已安排好的课程,也只能调课。校方说:"这门课很难调,请尽量给我们一个机会。"我回答:"也请你们给我一个机会,我只有一个母亲。"

  妈妈已经失去意识。我俯下身去叫她,她的眉毛轻轻一抖,没有其他反应。我终于打听到了妈妈最后说的话。保姆问她想吃什么,她回答:"红烧虾。"医生再问,她回答:"橘红糕。"说完,她突然觉得不好意思,咧嘴大笑起来,之后就再也不说话了。橘红糕是家乡的一种食物,妈妈儿时吃过。生命的终点和起点,在这一刻重合。

  在我牙牙学语的那些年,妈妈在乡下办识字班、记账、读信、写信,包括后来全村的会计工作,都由她包办,没有别人可以替代。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她总是带着我。等到家乡终于在一个破旧的尼姑庵里开办小学时,老师们发现我已经识了很多字,包括数字。几个教师很快找到了原因,因为我背着的草帽上写着4个漂亮的毛笔字:"秋雨上学",是标准行楷。

  至今我仍记得,妈妈坐在床沿上,告诉我什么是文言文,什么是白话文。她不喜欢现代文言文,说那是在好好的头上扣了一个老式瓜皮帽。妈妈在文化上实在太孤独,所以把我当成了谈心对象。我7岁那年,她又把扫盲、记账、读信、写信这些事全都交给了我。

  我到上海考中学,妈妈心情有点儿紧张,害怕因独自在乡下的"育儿试验"失败而对不起爸爸。我很快让他们宽了心,但他们都只是轻轻一笑,没有时间想原因。只有我知道,我获得上海市作文比赛第一名,是因为已经替乡亲写了几百封信;数学竞赛获大奖,是因为已经为乡亲记了太多的账。

  父母爱的名人故事 2

  小学四年级时,孙红雷得知,家里要推迟两个小时吃晚饭,因为母亲下班后,要去捡破烂贴补家用。一天,母亲轻言细语地对他说:"三郎,你放了学也和妈一起去捡好吗?""不,我要做作业。"他飞快地答道,不敢看母亲的眼睛。这以后,孙红雷开始变得孤僻、沉默。

  有一天,孙红雷放学回来,走到二楼楼梯口时,看到母亲正背对着他站在走廊里。"请问,家里有人吗?"孙红雷听到母亲讷讷的声音,几秒钟后那家的门"嘎吱"开了,却很快又"哐当"一声关上了,伴随着没好气的一声:"又来借钱?我们没有钱!"孙红雷鼻子一阵发酸......

  "走,妈,今天我陪您一起去捡破烂。"一个周末,13岁的孙红雷主动牵起了母亲的'手,那天,母子俩直到天色发黑才回家。第一次随着母亲外出做事,孙红雷深深体会到了其中的艰辛。为了捡一个漂在臭水沟里的塑料瓶子,母亲不惜脱了鞋走进发黑的脏水里;在一家书店前见到几张破牛皮纸,他刚捡起来就被老板呵斥:"滚!叫花子。"

  然而,母亲对此种种却习以为常,脸上始终保持着淡然的微笑。中午,当母子俩坐在河堤边的石头上休息时,母亲竟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橙子,剥开,反复挤压几下,然后掏出一面小镜子,对着它把那些橙汁一点点细致地涂在脸上,看着儿子诧异的眼神,她一边涂一边笑道:"橙汁可以美容呢。人家看不起我们不要紧,自己要看得起自己,要爱自己,要让自己快乐。""妈......"

  那一刻孙红雷震惊了,他目不转睛地看着母亲,无比敬佩。

  1995年5月底,孙红雷揣着8000元和一部手机,来到北京报考中戏。700多人参加考试,孙红雷成了唯一的幸运儿。母亲杨淑英特地来到北京看望儿子。

  同学们吵着要老人家请客,她高兴地答应了,将孩子们带到学校附近的一家餐馆。由于这些上中戏的孩子家境都比较好,满不在乎地点了不少菜,结果七个人一顿竟吃掉了八百多元。母亲临走时,孙红雷发现母亲居然没有买卧铺。

  "这么远的路,您省这点钱干吗?"孙红雷急了。母亲像做错了事的孩子低下头说:"三郎,实话给你说,妈没钱了。""我给......"话一出口,孙红雷突然意识到,自己手上也只有几十元了,那8000元,吃住加上学杂费,也所剩无几。"对不起,妈。"孙红雷哽咽了。

  母亲抬起头,苍老的脸却笑成了一朵菊花:"别这样,你这么有出息,妈不知道多高兴,妈就是一步步走回去也愿意。"孙红雷紧紧攥着母亲的手,眼泪蓄满了眼眶。

  父母爱的名人故事 3

  李晟,字良器,是唐德宗时期著名的大将,虽为一介武夫,却从未忽视对子女的教育。

  李晟的女儿许配给吏部尚书崔枢为妻。一次李晟做寿,其女也从婆家赶来为父亲庆贺。酒宴中,一个侍女来到女儿身旁耳语了几句,女儿听后似乎极不耐烦,但依旧与客人们推杯换盏,谈笑自若。后来在侍女的再三催促下,女儿才被迫退席。可是很快,女儿就又回到了宴席上。这一幕被李晟看到了,他觉得其中必有缘故,便招来女儿问个明白。

  女儿答道:"刚才侍女来报,昨晚我婆婆得了一场小病,我看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便派人回婆家代我去看望婆婆了。"

  李晟听罢大怒,对女儿说道:"你真是个没有教养、不懂礼仪的女儿啊!你的婆婆病了,你作为媳妇,就应该在婆家侍奉左右,要像对待自己父母一样孝敬公婆,这才是我李家知书达理的女儿啊。"于是,女儿听从了父亲的训教,急忙赶回婆家照料婆婆去了。而李晟也在宴会结束后,亲自来到崔家看望亲家,同时对自己疏于对女儿的.管教表达了深深的歉意。李晟教女的故事在当时传为美谈,由于李晟曾被封为西平郡王,因此李家的家法也被时人称为"西平礼法",成为一时的表率。

  父母爱的名人故事 4

  唐代柳公绰一门显贵,柳公绰与其弟柳公权、其子柳仲郢、其孙柳璧、柳玭等皆至高官。柳家也以治家严谨闻名于世,柳氏家法成为时人教育子孙的榜样。

  柳公绰对子女们要求十分严格,一到灾荒的年月,家中虽然储备甚足,但摆在子侄们面前的'却始终是一碟菜。他还经常让他们吃野菜,对他们说:"你们爷爷在世的时候,曾经因为我们兄弟学习不好,就不给我们肉吃,我们终身没有忘记他老人家的教诲啊!"柳家子侄们听后很受教育。柳公绰试图通过这种方法,教育子孙一方面要勤俭持家,同时还要勤学苦读。

  柳公绰十分重视长幼之序,他在外任官时,一次其子柳仲郢前来看望。柳公绰要求他在距离衙门很远的地方就要下马,以示对长辈的尊敬。同时还要求他要尊重府中的各种职员,不要因为职位低而轻视他们,也要对他们行晚辈之礼。在严谨家法的影响下,柳玭写下了《诫子弟书》和《柳氏序训》,从做人到治家,集中体现了柳氏家法的精髓。

  父母爱的名人故事 5

  丁俊晖的父亲丁文钧认为,既然儿子有打斯诺克的天赋,就要尽己所能让儿子在斯诺克的世界里施展才华。2005年4月3日,刚满18岁的丁俊晖战胜了前世界冠军亨德利,将中国人的名字第一次写进了世界职业斯诺克台球排名赛冠军名单中。一夜之间,丁俊晖这卜名字在中国家喻户晓。

  丁俊晖最早表现出对斯诺克台球的兴趣是在1996年暑假的时候。那时,年仅8岁的他整天在邻居家的台球厅里打球。那时的丁俊晖个子很矮,站在台球桌边刚好能够击球。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打斯诺克的悟性极好。一个暑假下来,他竟奇迹般地击败了所有打斯诺克的成人对手。一年后,丁俊晖已经很难在当地找到对手了,成为宜兴城中的“名人”,但那时他才上小学三年级,打斯诺克纯粹是觉得好玩。

  有一天,丁俊晖在街上玩耍,一位途经此地的斯诺克高手向他的爸爸丁文钧挑战。酷爱打斯诺克并在当地有一定名气的丁文钧当即应战,两人旗鼓相当、难分胜负,决胜局的较量更是十分激烈。于是,丁文钧便通过上厕所来稳定情绪,这时,好事的围观者便怂恿丁俊晖替父亲打,本来是一句玩笑话,丁俊晖却气定神闲地拿起了球杆,最后的结果令在场众人目瞪口呆:满面稚气、只有踮起脚才可以够到台球桌的丁俊晖仅凭一杆就扭转了局势并取得了胜利。那位高手不禁被眼前这个不起眼的小男孩的高超球技深深折服。也就是从那次和高手过招开始,丁文钧才真正认识到丁俊晖在打斯诺克方面的天赋。

  丁文钧也曾问过儿子:“你那么喜欢打斯诺克,是为了玩儿呢,还是为了什么?”没想到丁俊晖却很认真地回答:“我想拿全国冠军。”丁文钧闻听此言高兴地说:“没想到你这么有志气,就冲着你这句话,我也要尽力满足你的愿望。”

  为了给儿子创造更好的打球机会,丁文钧一家从宜兴来到上海,又从上海来到广东东莞,目的只有一个:让丁俊晖在更好的环境中打球。为了保证丁俊晖的练球时间,丁文钧又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耗资40万元人民币开了家台球厅。每天无论来客多少,他都特意留一张空球桌供儿子练球。丁文钧认为,既然儿子有这方面的天赋,作为父亲就要尽己所能为儿子创造条件,让儿子在斯诺克的世界里施展才华。

  自从2005年一战成名之后,数不清的鲜花、掌声围绕着这位年轻的斯诺克天才,同时也给他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他一次次地迎接机遇和挑战,也曾因在世锦赛上发挥失常而遭遇重创。但丁俊晖却始终不曾动摇和放弃,因为他知道斯诺克是他一直坚持的事业与梦想,他的身后不仅有一直全力支持他的父亲,更有对他寄予厚望的球迷。

  在丁俊晖赢得的所有比赛中,与奥沙利文决战是打得最艰难的,也是最令他难忘的。他与奥沙利文交手三次才获得胜利。一向不善言辞的丁文钧在分析儿子战胜奥沙利文的原因时,说得头头是道:“要知道奥沙利文不仅仅是小晖的对手,更是他的偶像,所以想要战胜奥沙利文,关键还得靠过硬的心理素质。”

  其实丁文钧比儿子还要重视这场比赛。他在赛前特意打电话给儿子,叮嘱儿子一定要把心态调整好,把与奥沙利文的比赛视为与高手的'球艺切磋,而不要看成是荣誉的争夺。他告诉儿子,只要沉着应战,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就行了,输赢并不是最重要的。在比赛中要想战胜对手,首先要战胜自己。“我让小晖把每一场比赛都当成是全新的比赛,这样才能放下包袱,轻装上阵。”除此之外,丁文钧还常跟儿子说:“有些东西比荣誉更重要。年轻人不能急功近利,要把荣誉看得淡一些。”

  有这样一位关怀、理解、支持自己的好父亲是丁俊晖的福气。有父亲的爱一路相随,丁俊晖一定会在自己所挚爱的斯诺克事业上取得更大的辉煌!

  父母爱的名人故事 6

  “我满怀敬意和爱意地感谢一直给我以仁慈和爱的母亲。在我年轻的时候,人们说我是个好儿子。有这样一位堪称模范的忠实的母亲,怎么会不成为一个好儿子!”在一份日期注明为1860年的遗嘱中,弗朗茨·李斯特这样写道。

  弗朗茨·李斯特生于1811年10月22日。五岁时,他就显出了音乐方面的非凡天赋,经常看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其父亚当·李斯特也是个不错的音乐家,他决定孤注一掷,放弃了自己的`职业,带着儿子去了维也纳,找一个配得上其才华的老师。母亲安娜拿出了自己的嫁奁,为这次冒险提供了经济资助。

  九岁时,弗朗茨举行了他的第一场音乐会。两年后,他成为奥地利首都的宠儿。再过两年,他征服了巴黎。他父亲领着他跑遍了欧洲,举行了一场又一场音乐会。不料,在弗朗茨16岁时,父亲忽然死在他的怀中。安娜急忙赶到巴黎,为的是给少年弗朗茨一个家。从此以后,母子间的共同生活才真正开始。但儿子继续投身于音乐会和巡回演出。母亲终日在家默默等待,等儿子在数日、数月、数年之后归来。从弗朗茨和玛丽相爱,直到他们的爱情消退,她一直都在那里。她照看他们的三个孩子,布兰迪娜、科斯玛和达尼埃尔,保护他们免遭可怕的母亲的伤害。安娜将一腔未曾用完的母爱重又倾注到她的孙辈身上,鼓励这两女一男崇拜他们的父亲,鼓励他们与他大量通信,收集这位远方伟人的信件、胸像和肖像。她就这样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父母爱的名人故事 7

  欧阳修四岁而孤,从小便跟着一直守寡的母亲郑氏长大。欧父当过地方官,为人正直、好客,家中门庭若市,经济也宽裕。他去世后,家境逐步贫寒,后来竟到了"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的地步。

  欧阳修稍大些以后,郑氏想方设法教他认字写字。有一次她看到屋前的池塘边长着荻草,突发奇想:用这些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不是也很好吗?她就用荻草秆当笔,铺沙当纸,开始教欧阳修练字。欧阳修在地上一笔一划地练习写字,反反复复地练,错了再写,直到写对写工整为止。被后人传为佳话。

  庆历三年,欧阳修因积极支持范仲淹、维持新法被贬职。欧阳修的'母亲说:"为正义被贬职,不能说不光彩。我们家过惯了贫寒的生活,你思想上只要没有负担,精神不衰,我就高兴。"

  父母爱的名人故事 8

  蔡元培的母亲共生7个儿女,但1个儿子和3个女儿先后夭折。蔡元培的父亲去世后,家庭负担极为沉重。亲友看到周氏一个人拉扯3个孩子,生活非常艰难,便纷纷募款济助,都被周氏谢绝了。

  她自强坚韧的品格让年幼的蔡元培懂得艰苦的生活不能成为依赖他人的理由,自强不息会让生活充满活力。母亲用自己的行动向孩子展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品格----自强。这是最鲜活生动的'教育,比起刻板的书本更能让孩子深刻地理解其中的道理。

  父母爱的名人故事 9

  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3岁时就能背诵百首唐诗宋词。钱学森的母亲章兰娟性格开朗、心地善良,且计算能力与记忆力极强,有很高的数学天赋。她给幼小的钱学森每日安排功课:清晨准时起床,加强身体锻炼,早饭后背诵唐诗。累了,就看一下儿童读物。下午画画或者写毛笔字,每日如此,从不间断,幼小的钱学森从小就树立良好的读书习惯。

  1935年8月,钱学森赴美就读于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他渴望以自己的知识来改变祖国贫穷落后的现状。临行时,母亲特意为他买了《老子》、《庄子》、《墨子》、《孟子》以及《论语》、《纲鉴易知录》等传统文化典籍。母亲叮嘱他说:“熟读这些书籍,可以对祖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摸到一些头绪。”母亲和父亲认为:“任何一个民族的特性和人生观,都具体体现在它的历史中。因此,精读史学的人,往往是对祖国感情最深厚、最忠诚于祖国的人。”父母的勉励是钱学森最大的力量支撑。

  父母爱的名人故事 10

  “牛角挂书牛背睡”。齐白石感叹,家里再穷,母亲也支持他学习绘画,并帮助他最终走上了专业绘画的道路。他总感叹,母亲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人,也是决定他命运的人:母亲常教育自己再穷也要有骨气。齐白石倔强、坚忍不拔而又有几分高傲的鲜明性格,都是母亲教育和影响的结果。

  抗日战争时期,一个汉奸求画,齐白石画了一个涂着白鼻子、头戴乌纱帽的不倒翁,还题了一首诗:“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将汝忽然来打破,浑身何处有心肝?”

  齐白石自己曾经说过:“夫画者,本寂寞之道。其人要心境清逸,不慕官禄,方可从事于画。”是他的崇高品德成就了他事业的辉煌,而赋予他崇高品德的正是他的母亲。

  老舍在谈到他母亲的时候,曾经满怀深情地回忆说:“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百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贤母使子贤也”,若你有幸身为母亲,请努力成为孩子成长的“心动力”;母爱无私,身为孩子,我们每个人更应该感恩母亲的每一次付出!

  父母爱的名人故事 11

  早年,孟子一家居住在城北的乡下,他家附近有一块墓地。墓地里,送葬的人忙忙碌碌,死者的亲人披麻戴孝,哭哭啼啼,吹鼓手吹吹打打,颇为热闹。年幼的孟子,模仿性很强,不时看到丧葬的情形。孟子和村中儿童一起模仿大人扮演丧葬的过程,有时还抢人家的贡果吃,孟母发现儿子受到了不良环境的影响,感到这个环境实在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认为“此非所以居吾子也”,就决定搬家。不久,孟母把家搬到城里。这里是一个“日中为市”的交易集市,市场上拍卖喧闹,而且邻居是杀猪的屠夫,孟子就用泥巴捏成小猪,模仿他邻居的样子用竹片杀掉,沿街叫卖。孟母忐忑不安孟母觉得家居闹市对孩子更没有好影响,于是又搬家。这次,搬到城东的学宫对面。学宫是国家兴办的教育机构,聚集着许多既有学问又懂礼仪的读书人。学宫里书声朗朗,可把孟子吸引住了读书人来往,高雅的气韵,从容的风范,优雅的举止与循规蹈矩的礼仪行为,对孟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孟母非常高兴,就定居下来了。

  孤儿寡母,搬一次家绝非易事,而孟母为了儿子的成长,竟然接连三次搬迁,可见孟母深知客观环境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父母爱的名人故事 12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岳飞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姚太夫人问:"孩子,针刺是很痛的,你怕吗?"岳飞说:"母亲,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姚太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母亲的鼓舞激励着岳飞。

  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后来成为著名的抗金英雄,受历代人民所敬仰。

  父母爱的名人故事 13

  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从小天资聪颖,悟性极高,3岁时就能背诵百首唐诗、宋词。钱学森的母亲章兰娟性格开朗、热情,心地善良,而且计算能力与记忆力极强,具有很高的数学天赋。应该说,钱学森的超人天赋有来自他母亲的遗传。

  章兰娟在钱学森很小的时候,就让其置身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中。钱学森最爱听母亲给他讲岳飞精忠报国、陆游仗剑去国、杜甫忧国忧民、诸葛亮忠于汉业,为辅佐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故事。每当听到这些故事时,钱学森是那么认真、投入,稚气的脸庞上充满了对古人的崇敬。他们的高风亮节在幼小的钱学森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长期浸润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钱学森的心底滋生了对民族灿烂文明的崇敬和热爱之情,同时也激发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深厚的民族自豪感。

  193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钱学森赴美学习,他渴望以自己的知识来改变祖国贫穷落后的现状。临行时,家人特意为他买了《老子》、《庄子》、《墨子》、《孟子》以及《论语》、《纲鉴易知录》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典籍。母亲嘱咐他:“熟读这些书籍,可以对祖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摸到一些头绪。”母亲和父亲一样,还认为:“任何一个民族的特性和人生观,都具体体现在它的历史中。因此,精读史学的人,往往是对祖国感情最深厚、最忠诚于祖国的`人。”父母的勉励,给钱学森极大的力量支撑。

  在美国的日子里,钱学森学习起来游刃有余,但生活上他有些不习惯,特别是某些美国人瞧不起中国人的傲慢态度令他生气。一次,一个美国学生当着钱学森的面耻笑中国人裹脚,钱学森立刻向他挑战:“我们中国作为一个国家,是比你们美国落后;但作为个人,你们谁敢和我比。”周围的美国学生听了这话后,都伸了伸舌头,再也不敢小看中国人了。钱学森怀着一颗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只用一年时间就拿下了飞机机械工程专业的硕士学位。

  根据麻省理工学院的办学宗旨,各专业学科的学生都要在学期内到对口的工厂、科研部门实习。钱学森本来应该去飞机制造厂实习。可是,他没有想到,美国的飞机制造厂只准许美国学生去实习,不接纳外国学生。这种民族歧视是钱学森在美国遭受的又一次沉重打击。但是,挫折和困难并没有动摇他为祖国强盛而发愤学习的决心。既然学习航空工程走不通,他决定改学航空理论,并大胆地毛遂自荐,投奔到加州理工学院任教的世界航空理论权威冯·卡门教授门下。不久,钱学森在导师的培养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虽然美国方面为钱学森提供了优越的工作环境和物质待遇,但身在美国的钱学森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始终没有忘记报效祖国的愿望。远在国内的母亲每次在给钱学森写信时,都提醒他早日回国。钱学森始终把母亲的教诲牢记在心头。多年后,钱学森几经辗转,终于回到了祖国,投身于“两弹一星”的研究,为我国的航天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

  父母爱的名人故事 14

  曾经担任过印度总理的英迪拉·甘地夫人出身于一个非常有名的家庭。她的祖父是印度独立运动中的重要领袖,她的父亲尼赫鲁是1947年印度获得独立后的第一位总理,她的母亲也是一位有声望的政治活动家。

  1930年,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大规模民众运动达到了高潮。英迪拉的母亲积极参加蓬蓬勃勃到处召开集会,发表演讲。

  12月31日,是公历新年除夕,紧张斗争的一年过去了,新的充满希望的一年即将来临。这天晚上,当时任印度国大党主席的父亲还在外地奔走,英迪拉和母亲高高兴兴地在一起吃迎新晚饭,母女俩已很长时间没有像这样安静地一起吃饭、交谈了。

  突然,隔壁的电话铃响了。英迪拉跑去接电话,心里愉快地想:大概又是哪一位朋友打电话来祝贺新年了。但是当她一拿起话筒,脸色就变了。话筒里传来了这样的声音:

  “明天早晨警方将逮捕尼赫鲁夫人卡麦拉!”接着“咔”的.一声电话就挂上了。

  “喂、喂,请问你是谁?”英迪拉连忙喊道,但话筒里再也没有发出声音。

  英迪拉怔住了,新年的欢乐情绪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她转身向餐厅跑去,把这一消息告诉了母亲。出乎意料,母亲只是微微一笑,平静地说:“我早就准备着这一天了。”

  英迪拉“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卡麦拉却轻抚着她的头发,仍然以平静的口吻说:“孩子,坚强些,做任何事情都会要付出代价,圣雄甘地坐过牢,你爸爸坐过牢,现在又轮到我了,这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你继续吃饭吧,我还有许多事情必须在今天晚上干完。”

  英迪拉强抑住哭泣,一边擦泪一边断断续续地说:“妈——我不哭了,——有什么事情能帮你干吗?”

  母亲想了一想,回答:“我要立即去召开一次国大党重要工作人员的会议,你就帮我在家里收拾一下东西,明天警察来逮捕我时,可能会进行搜查,有些文件必须处理掉。”

  说完,母亲匆匆披上外衣就出去了。英迪拉也镇静下来,把母亲的办公室、文件柜都作了一遍清理,将重要的东西都烧毁了。接着,她又替妈妈把坐牢时需要的日用品也整理好,打成一个小包,还在包里放进了自己的一张相片。她知道,妈妈在监狱中会想自己的女儿的。虽然英迪拉才14岁,但特殊的环境、父母的影响,已使她早早成熟了。

  午夜时分,母亲才回来,脸上显得有些疲倦,她对英迪拉说:“会开完了,我被捕后斗争还会继续下去,现在让我们休息一下吧。”

  母女俩紧紧挨着坐在沙发上,一起轻轻地朗诵着坦尼森的著名诗句:“送旧岁,迎新年……”紧张与害怕已经从小英迪拉心中消失了。她默默地想着:一切都会变得更美好,一切的一切!

  “当!”“当!”“当!”钟声响了,新的一年来临了。窗外,响起了一阵爆竹声。“1931年到来了”,卡麦拉把女儿拥进怀里,轻轻地说。

  就在这一天,1931年元旦的清晨5点钟,母亲就被警察带走了。英迪拉没有再哭泣,只是在心里发誓:“我也要成为像母亲一样的人,我也不会害怕坐牢。”

  11年后,25岁的英迪拉·甘地夫人在家中第一次被捕;再17年后,她当选为印度国大党主席。这时,母亲已经去世,但英迪拉一次又一次地想起她,因为母亲的影响是永存的。

  父母爱的名人故事 15

  当《美国丽人》的导演山姆·门德斯3月26日荣获奥斯卡最佳导演金像奖时,他的右手牢牢抓着奥斯卡金像奖,而左手则扶着他母亲瓦莱丽的肩,因为他要让母亲和他一起接受人们的欢呼。门德斯激动地说,是母亲让他树立了坚持不懈的决心,是母亲的无尽推动力使他成为最优秀的导演。

  出生在英国的门德斯5岁时父母离异,是母亲抚育他长大成人。他深情地回忆说,当他请求担任电影导演的70封申请遭到拒绝时,是母亲聆听了他近乎绝望的痛苦诉说,鼓励他更加努力,继续应试。门德斯的同事、导演蒂姆·弗思说:他的.母亲是他的精神支柱、他的避风港、他信心的创造者。

  父母爱的名人故事 16

  国际象棋大师加里·卡斯帕罗夫,在22岁时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国际象棋冠军,是国际象棋史上的奇才。卡斯帕罗夫能讲15国语言,是一位有造诣的数学家、计算机专家、纽约华尔街杂志的.定期撰稿人。

  卡斯帕罗夫7岁时父亲不幸去世,自此以后,他的母亲克拉拉成了他前进的指导力量。在他的自传《变化的童年》中,卡斯帕罗夫把童年对象棋的兴趣归结于观看母亲下棋。是母亲鼓励他树立强烈的自我,这对他走向国际象棋世界级大师起了关键作用。

  父母爱的名人故事 17

  伦敦大学心理学家多萝西·埃诺博士,谈到那些渴望成功并取得成功的人们时说:母亲那种献身精神、那种专注,灌输给一个男孩的是伟大的自尊,那些从小拥有这种自尊的人将永远不会放弃,而是发展成自信的成年人。你有了这种信心,如果再勤奋就可以成功。

  英国皇家医院心理学家悉尼·克朗认为,确保一个孩子健康、幸福成长的最佳之路仍然是传统之路──一个父母相亲相爱的稳定家庭。但历史向人们展示的`是:人类中最具创造性的思想家和事业成功者中,一些人却生长在单亲家庭。如果引导得当,母亲的决心和奉献精神是能够产生时代最成功的人才的。

  父母爱的名人故事 18

  商人薛子罗有妻妾三人,大娘生一子,名小义,年方一岁.子罗携同老仆薛保往镇江经商,投宿客栈后薛保下乡办货,回来但见客栈遭贼匪焚毁,便以为主人已死,遂返家报丧.二娘与兄长刘球及奸夫孙坤乘机夺取薛家财产,引诱大娘改嫁刘球,然后哄她变卖产业,再迫三娘与薛保迁出,三娘唯有偕同小义在城外租茅寮栖身.三口子以织布及耕种维持生计.转瞬十年,三娘送小义入学,但小义生性顽皮,无心向学,三娘屡教不善.薛保见状,遂把他身世告知,小义听后自省,并向三娘认错.小义心恨生母弃子改嫁,决定寻找大娘.其时大娘家财已被刘球散尽,被迫斩柴度日;二娘亦因孙坤在押以致生活无.当小义寻至大娘家,碰巧遇上刘球返家,刘竟把他囚禁起来,欲卖予周员外作义子.幸好大娘及时返家,放走小义.怎料大娘为此跟刘球争持起来,大娘更在纠缠间被杀.刘球穷追小义,途中碰上子罗,他喝止刘球,并嘱兵将之收押.原来子罗当年并未遇害,被统领救活,更擢为副官.子罗得悉家中巨变后,因感三娘节义,为她立节义流芳的牌坊。

  父母爱的名人故事 19

  商人薛子罗有妻妾三人,大娘生一子,名小义,年方一岁。

  子罗携同老仆薛保往镇江经商,投宿客栈后薛保下乡办货,回来但见客栈遭贼匪焚毁,便以为主人已死,遂返家报丧。二娘与兄长刘球及奸夫孙坤乘机夺取薛家财产,引诱大娘改嫁刘球,然后哄她变卖产业,再迫三娘与薛保迁出,三娘唯有偕同小义在城外租茅寮栖身。三口子以织布及耕种维持生计。转瞬十年,三娘送小义入学,但小义生性顽皮,无心向学,三娘屡教不善。

  薛保见状,遂把他身世告知,小义听后自省,并向三娘认错。小义心恨生母弃子改嫁,决定寻找大娘。其时大娘家财已被刘球散尽,被迫斩柴度日;二娘亦因孙坤在押以致生活无。当小义寻至大娘家,碰巧遇上刘球返家,刘竟把他囚禁起来,欲卖予周员外作义子。幸好大娘及时返家,放走小义。怎料大娘为此跟刘球争持起来,大娘更在纠缠间被杀。

  刘球穷追小义,途中碰上子罗,他喝止刘球,并嘱兵将之收押。原来子罗当年并未遇害,被统领救活,更擢为副官。子罗得悉家中巨变后,因感三娘节义,为她立节义流芳的牌坊。

  父母爱的名人故事 20

  刚强豪爽 做人要有骨气

  “牛角挂书牛背睡”。齐白石感叹,家里再穷,母亲也支持他学习绘画,并帮助他最终走上了专业绘画的道路。他总感叹,母亲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人,也是决定他命运的人:母亲常教育自己再穷也要有骨气。齐白石倔强、坚忍不拔而又有几分高傲的鲜明性格,都是母亲教育和影响的结果。

  抗日战争时期,一个汉奸求画,齐白石画了一个涂着白鼻子、头戴乌纱帽的不倒翁,还题了一首诗:“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将汝忽然来打破,浑身何处有心肝?”

  齐白石自己曾经说过:“夫画者,本寂寞之道。其人要心境清逸,不慕官禄,方可从事于画。”是他的崇高品德成就了他事业的辉煌,而赋予他崇高品德的'正是他的母亲。

  老舍在谈到他母亲的时候,曾经满怀深情地回忆说:“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百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贤母使子贤也”,若你有幸身为母亲,请努力成为孩子成长的“心动力”;母爱无私,身为孩子,我们每个人更应该感恩母亲的每一次付出!

  父母爱的名人故事 21

  孟子年青时,在外求学中途回到家来,孟子的母亲正在织布,问孟子:"学习进展到了什么程度?孟子说:"还是像原来一样。"孟子的母亲就用刀割断了正在纺织的布,孟子很害怕,忙问母亲这样做的'原因,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就像我割断这些织物一样。"有德行的人总是以求学来显亲扬名,通过虚心求教来获得广博的知识和智慧,这样居家就能得到安宁,出门做事、做官也能避开祸害。

  今天你荒废了学业,这就不可避免要成为一个只会做粗活而供人驱使的人,从而也就无法远离祸患了。孟子很恐惧,日夜不断地勤奋学习,效法老师子思,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学问家。

  父母爱的名人故事 22

  德国施特凡·阿尔丁格从小性格倔强。高中毕业时他一心想考化工学院,而母亲坚持让他考文学系将来当个作家。争执不下,他一生气便离家出走。在外流浪两天,口袋中的马克花光。第三天他饿得两眼冒金星。无奈站在卖“热狗”的摊前目不转睛地盯着新出炉的“热狗”,垂涎欲滴。卖“热狗”的大娘看透他的心思:“想吃热狗吧?给你两个……”

  他接过“热狗”,变成狼吞虎咽的老饕餮。大娘从家里端来一杯饮料递给正在打嗝的阿尔丁格:“小伙子,喝杯饮料,我就住在摊后面的旦丁街18号。是离家出走吧?”阿尔丁格点点头,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下来:“我和母亲吵架,我想学化学,她非叫我学文学不可,一赌气我就……”

  大娘语重心长地说:“我给你两个热狗、一杯饮料,你就感动得泪流满面;你母亲给你十八 年的物质和情感的关爱,你不但无动于衷,反而却狠心地离开她!她会十分伤心的。”

  阿尔丁格回到家中,投入母亲怀抱痛哭一场。他万万没想到:母亲同意了他报考化工学院。

  他大学毕业时,母亲患了肝硬化腹水。他查资料到处求医。医生说,目前全世界大约有160万人患有肝脏疾病。对于你母亲这种严重肝病患者,生存的唯一可能就是采用器官移植。但这很困难,一则是很难找到捐献的、与患者有亲和力的器官;二则费用也过于昂贵。阿尔丁格跪求医生:“我给母亲移半个肝吧!求求您!”

  “傻话!你母亲需要换整个肝脏,一命换一命有何价值?”

  不久,母亲去世了。临终前握住儿子的手说:“我从医生那里得知,你和你父亲都恳求用你们的肝脏移植给我!我死而无怨!孩子,你能不能发明一种肝脏透析机,像肾脏做透析那样,滤出肝脏中的.病毒。”阿尔丁格跪在母亲床下,挥泪发誓:“儿子一定完成您的重托!您放心吧!”

  阿尔丁格为实现母亲的遗愿,考入罗斯托克市医疗设备研究所,刻苦钻研用化学与物理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肝脏透析机。功夫不负有心人,他31岁时与物理学家瓦尔特·格里克同罗斯托克市的医学家合作研制成功“Mars”(玛斯)分子吸附循环系统——肝脏透析机。

  阿尔丁格从《罗斯托克报》看到一则惊人的《征肝启事》:萨比娜老人患严重肝病,有献肝脏者及掌握相关信息者请与旦丁街18号联系。后面还有电话号码。

  阿尔丁格立即想起12年前讨热狗的往事,驱车前往萨比娜老人的家中。只见老人面色蜡黄,静静地躺在床上,她的女儿叫醒她:“有人看您来了!”阿尔丁格走过去:“老妈妈,您还认识我吗?我叫阿尔丁格,在我最困难时您老帮助过我!我可以给您献出半个肝脏!”老人坐起来:“谢谢!千万使不得!听女儿说有人发明了什么透析机,可以不换肝脏,你能找到这位先生吗?”“我就是发明透析机者之一,我已为您请好医生住院治疗!”老人又惊又喜:“你真是位有心人!天下的大好人!”

  父母爱的名人故事 23

  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在他年幼的时候就去世了,母亲仉氏不再结婚。孟子和母亲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这个地方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集市。到了集市,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至屠场附近,这次,孟子又学起屠夫宰杀猪羊,孟子妈妈知道了,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

  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之后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居住在了这个地方。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父母爱的名人故事】相关文章:

关于名人母爱的故事11-03

诚信的名人故事名人诚信故事03-14

名人与植树的名人故事02-29

经典名人故事02-21

名人故事07-30

寓言故事:越石父06-04

母爱的故事03-10

经典名人故事大全小故事09-22

冰心的名人故事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