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树赋》原文及翻译的赏析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枯树赋》原文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翻译/译文
殷仲文气度流,学识渊博,名声传遍内。因为世道变异,时代更替,他不得不离开京城改作东阳太守。因此常精神恍惚不乐,望着院子里的槐树叹息说:“这棵树曾婆娑多姿,现在却没有一点生机了!”
至於塞耐寒的,藏有树精青牛的文梓,根系庞大,遍布崖内外。桂树为什么而枯死?又为什么半生半死?过去从河东、河南、河内这些地方移植,从广大遥远的田地迁徙。虽然开在建始殿前,在睢阳园中结果。树声中含有嶰谷声的情韵,声调合于黄帝“门”乐曲的律吕之音。带领幼雏的曾来聚集,比翼双飞的常来巢居。内心深处像那样,渴望在临的亭上一听鸣,现在却只能飘落异地对着明峡听猿声长啸。
有的树枝卷曲如拳,根部磊块隆起肥大,曲裏拐弯,形状有的像熊虎回头顾盼,有的像龙起伏游戏,隆起的树节像群山相连,木纹横看像水池裏泛起的波纹。灵巧的木匠惊奇地观看,有名的鲁班也惊讶得目瞪口呆。粗坯雕刻刚就绪,再用曲刀、圆凿精雕细刻:削出、龙密鳞,铲出龟、鼈硬甲,刮出尖角,挫出虎、豹利牙;层层像彩纹密布的织丝,片片有如真实的朵。而被砍削的树林,却草木纷披,笼罩在烟霭霞中,籍散乱。
至於梓、古度、平仲、君迁这些树木,也曾茂盛劲健,覆盖百亩,斜砍后继续抽枝,千年不死。秦时有松被封五大夫职衔,汉代有独坐大树之下。它们现在也无不埋没於青苔,覆盖上寄生菌类,无不被剥啄蛀虫蠹穿;有的在霜露中枝叶低垂,有的在中摇撼颠踬。东方边有白松庙,西方河源处有枯桑社,北方有用“杨叶”命名的城关,南方有用“梅根”称呼的冶炼场。曾有咏桂的辞赋留於后人,晋代的写下“系长松”的佳句。又何止是见於记载的细柳营、桃林塞呢?
至於险阻,道路隔绝,飘零异地,故乡。树被拔出根茎泪水垂落,损伤本根就滴沥鲜血。火烧入朽树的空处,树脂流淌,枝节断裂。横亘在山洞口的斜卧躯干,偃仰在山腰上的躯干中段折曲。纹理斜曲干粗百围者也如坚破碎,纹理正直高达千寻的也如屋瓦破裂。背负树瘿如长着赘瘤,被蛀穿的树心成了的巢穴。树怪木精睒眼灼灼,山鬼妖孽暗中出没
况且我遭遇衰亡,羁居异邦不归。不能吟咏思人深切的“采葛”诗篇,又怎能如、叔齐的食薇不辱?沈沦在穷街陋巷之中,埋没在荆木院门之内,既伤心树木凋零,更叹息易老。“树叶飘落,老人生悲。”就是说这个意思呀!
於是有歌辞说:“建章宫大火之后,残骸如筏在上漂流。那些灰烬,不是的树木,就是河阳县的花果。”大司听后感叹道:“过去在汉水之南种下的,曾经枝条飘拂依依相惜;今天却看到它枝叶摇落凋零,江边一片凄清伤神的景象。树尚且如此,又何况人呢?”
注释
[1]殷仲文:东晋人,曾任将军、咨议参军、征虏长史等职,才貌双全,颇有名望。
[2]世异时移:(殷仲文内弟)称帝,以仲文为咨议参军、侍中,领左卫将军。后为刘裕所败,晋安帝复位,仲文上表请罪。此句即指此。
[3]东阳:郡名,在今浙江金华一带。
[4]庭:院子。
[5]婆娑(音梭suo):联绵词,枝叶纷披貌。《·桓玄传》:“仲文因月朔与众至大司府,府中有老槐树,顾之良久而叹曰:‘此树婆娑,无复生意。’”
[6]贞:坚。晋黄义仲《十三州记》载,甘肃有白鹿塞,多古松,白鹿栖息于下。
[7]青牛文梓:唐等辑《初学记》引《录异传》载,春秋时“秦文公伐雍州大梓木,有青牛出走丰水矣。”
[8]根柢:草木的根。盘魄:又作“盘薄”、“盘礴”,通“磅礴”,根深牢固。
[9]山崖表里:枝叶覆盖山崖之表里。上句言根柢之牢固,下句说占地之广大。
[10]桂:桂树。销亡:消亡。语出汉武帝《悼》:“秋气潜以凄目兮,桂枝落而销亡。”
[11]半死:半死不活。语出《七发》:“之桐,高百尺而无枝……其根半死半生。”
[12]三河:河东、河内、河南,今山西、河南一带。徙:迁。徙植:移植。
[13]畹:音晚wan,有说十二亩为畹,有说三十亩为畹。此言大面积的移植。
[14]建始:宫殿名。
[15]落实:果实熟落。睢(音虽sui)阳:在今河南商丘,汉为梁国,有梁孝王所建梁园。
[16]声:指树木在风中发出的声音。嶰(音懈xie)谷:指黄帝时的。相传黄帝曾命乐官在山北的嶰谷取竹制作。
[17]曲:指树声中含有古代乐曲。抱:怀,有。《云门》;黄帝时的舞乐。
[18]将:带领。雏:幼鸟。集:群鸟停落在树上。此句言携幼鸟停落在树上。
[19]巢:作动词用,筑巢。鸳鸯在树上筑巢双飞。
[20]临:面对。风亭:指风。唳:音厉li,鹤鸣。此句说鹤常立树上对风鸣叫。
[21]月峡:指月。此句说猿猴常立树上对月长鸣。
[22]拳曲:弯曲。拥肿:同“臃肿”。
[23]盘坳:盘旋于山坳之中。反复:指缠绕交错。
[24]彪:虎。此与下句是形容树木的曲肿盘绕之状。
[25]节:树木枝干交接处。此句是说树节竖立之多,有如山山相连。《易·说卦》:“艮为山……其于木也,为坚多节。”
[26]文:花纹。水蹙:水面出现波纹。蹙:音促cu,皱。此句是说树木的花纹横生,有如水面波纹。
[27]匠石:古代有名的木匠,名石,字伯说。
[28]公输:公输般,即鲁班。眩目:眼花缭乱。
[29]雕镌(音娟juan):雕刻。就:成。
[30]剞劂:音基觉ji’jue,雕刻用的刀子。
[31]鳞、甲:指树皮。
[32]角、牙:指树干上的疤痕、节杈。落、摧:指砍掉、铲去。
[33]重重:层层。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此与下三句,均言能工巧匠在木头上雕刻的生动图案。
[34]纷披:散乱。
[35]松子:即赤松子。古度:即桹木。平仲:疑是树。君迁:也称君迁子。以上四树均生。
[36]梢:树枝的末端。森梢:指枝叶繁盛茂密。
[37]槎:音cha,斜砍树木。枿:音聂nie,树木砍后重生的枝条。此句是说这些新芽也会千年。
[38]大夫受职:受封大夫之职。秦始皇到封禅时,风骤至,避于下,乃封其树为“五大夫”。后便以“五大夫”为松的别名。
[39]将军坐焉:东汉将领冯异佐兴汉有功。诸将并坐立功,他常独坐树下,军中称其为“大树将军”。上句说秦松,此句说汉树。
[40]撼顿:摇倒。
[41]东海:东部临海的地方。白木:指白皮松。白木之庙:相传为黄帝葬女处的天仙宫,在今河南密县。其地栽种白皮松,故称。
[42]:西方上游地区。社:古代土地神的地方。应劭《风俗通义》载,东汉汝南南顿(今河南项城西南)人张助在干枯的空桑中种李,有患目疾者在树荫下休息,其目自愈,于是在此处设庙祭祀。
[43]北陆:泛指北方地区。陆,高平地区。以杨叶为关:以“杨叶”为关卡之名。
[44]南陵:南方丘陵地区。一说指安徽南陵县。梅根作冶:据说当地以梅树根作冶炼金属时用的燃料,日久习称其地为“梅根冶”。
[45]小山:西汉淮南王。丛桂留人:淮南小山《招隐士》有“桂树丛生兮山之幽……攀援桂枝兮聊淹留”之句。
[46]扶风:郡名。在今陕西泾阳县。长松:高松。晋《扶风歌》:“据鞍长叹息,泪下如流泉。系长松下,发鞍高岳头。”
[47]岂独:难道只有。临:看。细柳:细柳城。时周亚夫屯军处。在今陕西市西南。
[48]落:停息。桃林:桃林寨。在今河南灵宝以西、以东地区。《·武成》:周武王灭商后,“乃偃武修文,归马于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此二句承前四句东有白水、西有、北有、南有梅树而来,大意说,以树木命名的地方,又岂止是史书上记载的细柳营、桃林塞?
[49]若乃:至于。
[50]飘零:飘泊,流落。
[51]拔本:与下句之“伤根”,指拔掉树根,损伤树根。垂泪:与下句之“沥血”均指大树因受到损伤而痛哭流涕。《·魏志·武帝纪》注引《曹瞒传》:命花匠移植梨树,“掘之,根伤尽出血。”
[52]入:放入。此句说把干空心的树木投入火中。
[53]膏:指树脂。此句说树脂常从断节处流出。
[54]横:横放。攲:音奇qi,倾斜。
[55]顿:倒下。
[56]文:树木花纹。围:两臂合抱的圆周长。百围:形容树干粗大。冰碎:像冰一样被敲碎。
[57]理:纹理。寻:长八尺为一寻。千寻:形容树木高大。瓦裂:像瓦一样被击裂。
[58]瘿(音婴ying)、瘤:树木枝干上隆起似肿瘤的部分。
[59]藏:指在树上的虫子。穿:咬穿。抱:环绕。指整天环绕树木飞行的飞鸟。穴:作动词用,作窝。
[60]木魅:树妖。睗(音是shi)睒(音陕shan):目光闪烁的样子。亦作“睒睗”。
[61]山精:山妖。妖孽:危害,扰乱。
[62]况复:何况。风云:喻局势。感:感奋,振奋。意谓国家再无复兴之望。语出《·二十八将论》:“中兴二十八将,咸能感会风云,奋其智勇,称为佐命。”
[63]:客居。
[64]采葛:完成使命。《·王风·采葛》本是男女的,汉郑玄解作“以采葛喻臣以小事使出”,是出使北朝时被迫留下的,他以此典喻自己未能完成使命。
[65]食薇:薇是野。相传商臣伯夷、叔齐在武王伐纣灭商后,隐居首阳山,耻食周粟,而食。后知薇亦周之草木,不再采食,饿死。以上借古人故事说自身的思想与经历。
[66]沉沦:沦落。穷:阻塞不通。穷巷:为平民百姓住处。
[67]芜:丛生杂草。没:埋没,遮掩。荆扉:柴门。
[68]摇落:喻衰老。《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69]弥:更加。嗟:叹息。
[70]《淮南子》:西汉淮南王及其门客所撰。
[71]“木叶落,长年悲”句:引自《淮南子·说山训》,原文为“桑叶落而长年悲也”。
[72]斯:此。
[73]乃:于是。
[74]建章:西汉宫殿名,汉武帝时修建。三月火:指东汉建武二年时被焚。语用《·本纪》:引兵“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赏析/鉴赏
《枯树赋》借东晋名士殷仲文起兴,有两重用意。首先,殷仲文的身世经历与有相似之处,所以虽是历史人物,却是以作者代言人的身份出场。其次,殷仲文对枯树的慨叹,沈痛而隽永,是早已载入《世说新语》的佳话。以此发端,既显得平易,又为全篇奠定了的基调。
接下来的“至如”一段,吃紧之处在于“桂何事而销亡,桐何为而半死?”这一疑问。这里既有同类的反衬,更有今昔的对比,而关键在于后者。通过北方贞松、文梓的郁勃生机,自然引发出对桂树、梧桐的萧瑟枯萎的惋惜和疑问。当桂树、梧桐从原产地移植到帝王之乡,皇宫苑囿时,可谓备极尊宠:“开花建始之殿,落实睢阳之园”,它们发出的声音如上古乐曲,引来凤凰鸳鸯等象征吉祥的禽鸟。尽管备极荣华,在它们的意识中,始终不能忘却故乡,风朝月夕,不免悲吟。心灵的折磨,使嘉树失去了生机。
在洞悉了嘉树与恶木都必然朽落的命运之后,庾信将眼光投向更辽远广阔之处,去书写树木的历史与空间。
树木荫蔽着人类,所以人类的历史也留下了树的印痕。“森梢百顷,槎枿千年”,不知有多少故事:在人事上,秦始皇曾封树为大夫,后汉冯异有“大树将军”之号:传说中,有白木之庙,枯桑之社;地理图标出了杨叶、梅根的字样;文学领域更有淮南小山丛桂留人的深情、两晋之交刘琨长松系马的,又岂止是由于而著称的细柳营、桃林塞这几个名词呢?但年代既远,它们也都掩埋在历史的角落,“或低垂于霜露,或撼顿于风烟”,冷落凄清,生意萧索。
但世间万般悲苦,莫过于生离和死别;死别则死者长已矣,生离却是漫延剥蚀,一生无法痊愈的伤口。所以“山河阻绝”一段,血泪纵横,火殛膏流,残毁碎裂,妖孽,是庾信笔下最惊心动魄的景象。意象诡怪可怖,写法富于象征性,而一韵到底的文字,也分外予人以激烈却又无比压抑的感受。
“况复”一段,由象征回到自身,代言变为自言。激烈之后渐归于平静,但平静并非淡泊,而是对命运的承受,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忍受。“风云不感”以下六句,对个人经历做了简短的概括后,以“既伤摇落,弥嗟变衰”八字总结了自己的心境,可以看作是全赋的提要。末尾的两阕短歌,隽永深长,至情至痛,再三诵 之,低徊不已。
全篇的“文眼”,即所说的“一篇之警策”,是“生意尽矣”四字。人至暮年,的阴影无时不在,而早年国破身辱,流离的经历,更会加剧心灵的折磨,无材补天而只能沦为玩物的恶木,正是庾信的自我写照。所以赋中流露出悲伤到绝望的的情调,不是偶然的。我们可以说这种情调是不理智甚至偏执的,但若设身处地,就能理解,并进而同情、欣赏这种无理而有情的文字境界。传说,临终时发出的鸣声最美也最凄厉,《枯树赋》就是庾信的天之歌。
创作背景
《枯树赋》是庾信由南朝流入北朝之后的作品。梁武帝末年,侯景叛乱,庾信时为建康令,率兵御敌,战败。建康失陷,他被迫逃亡江陵,投奔梁元帝萧绎。元帝承圣三年(554)他奉命出使西魏,抵达长安不久,西魏攻克江陵,杀萧绎;他被留在长安。江陵失陷后,大批江南名士被俘送长安。西魏恭帝二年(555),王克、沈炯等首批获遣东归。北周武成二年(560),周、陈南北通好,陈朝即要求北周放还王褒、庾信等十数人,但是别人都陆续遣归了,只有王褒、庾信羁留不遣。在此期间,庾信时常感怀自己的身世,于是就写作了这一篇《枯树赋》。
【《枯树赋》原文及翻译的赏析】相关文章:
《枯树赋》原文及翻译赏析07-14
枯树赋古诗原文翻译赏析09-16
枯树赋原文及赏析07-11
《枯树赋》原文及译文07-25
风赋原文翻译及赏析06-12
月赋原文、翻译及赏析06-17
月赋原文翻译及赏析06-11
思旧赋原文翻译及赏析06-10
思旧赋原文翻译及赏析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