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子由踏青》注释及译文鉴赏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和子由踏青》注释及译文鉴赏
《和子由踏青》
宋代:苏轼
东风陌上惊微尘,游人初乐岁华新。
人闲正好路旁饮,麦短未怕游车轮。
城中居人厌城郭,喧阗晓出空四邻。
歌鼓惊山草木动,箪瓢散野乌鸢驯。
何人聚众称道人?遮道卖符色怒嗔:
宜蚕使汝茧如瓮,宜畜使汝羊如麇。
路人未必信此语,强为买服禳新春。
道人得钱径沽酒,醉倒自谓吾符神!
《和子由踏青》译文
东风微拂的田间小路上惊起了微尘,游人们开始来到野外感受春天的喜悦与温馨。
人们难得清闲,正好停车在路旁小饮,麦苗短而柔韧,不怕那辗轧过来的车轮。
城里人厌倦了高高的城墙,向往着郊外的景致,许多人家一大早就爬起来,闹腾腾地涌出城来踏青。
鼓乐声惊醒了冬眠的山岭,草木在欢歌笑语中摇动。野餐用的箪瓢遍野都是,前来捡食的乌鸢像驯养熟了一样全不避人。
那边是个什么人在自称道人,引得众人都来围观?只见他挡在路上卖符,脸红脖子粗地夸说它是多么灵:
“我这符能使你家养蚕结茧似瓮大,养羊如獐圆滚滚。”
路上的人未必就信他的话,只是为了图个新春吉利,才勉强买下佩带在身。
道人卖得了钱就径自去买酒喝,醉倒后还自言自语说我这符可真灵。
《和子由踏青》注释
和(hè):和答,唱和。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踏青:赏春,春游。每年农历正月初七日,眉山人结伴郊游于城东蟆颐山,欢歌宴饮,赏春踏青,年年如是。与达州的“元九”登高情形相似。
东风:春风。
岁华新:新年伊始。
喧阗(tián):喧嚣嘈杂。
“歌鼓”二句:歌吹鼓乐在山间回荡,惊动了草木;游人取出饮食开始野餐,天上的老鹰也飞下来捡食,它们显得很驯良,与人们共进午餐。箪瓢(dān piáo):盛饭食的箪和盛饮料的瓢,借指饮食。乌鸢(yuān):老鹰类属的猛禽,身体褐色,常捕食蛇、鼠等。
遮道:拦住道路。色怒嗔(chēn):面带怒色。
汝:你。麇(jūn):古书里指獐子。
禳(ráng):祈福消灾。
吾:我。
《和子由踏青》创作背景
此诗为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正月诗人在凤翔所作。苏轼弟苏辙时在京师侍父,当看到北方新年之初的异域风俗,不由想起了家乡眉山岁首乡俗,便写下了《踏青》、《蚕市》诗二首。苏轼应弟之作也和诗二首。这是其中之一。
《和子由踏青》赏析
前半篇以轻快的笔调写出人们倾城出郊踏青、歌舞宴游欢乐、热闹的情景,犹如一幅赏春风俗画,充满了对美好春日、美好生活的咏赞。开端两句,先点出新春,为“踏青”烘托了气氛,因为踏青是在人日(即正月初七),正是新年初过的时节。“城中”四句,形象地写出了踏青的阉热情况。
后半篇绘声绘色地描写一个道人遮道聚众,粗声大气地吆喝些吉利话,强使路人买他的符书祈福的生动场景,道人骗得金钱,却不过是沽酒买醉而已,还夸说神符灵验。这戏剧性的人物、戏剧性的场景,为春日郊游增添了几分幽默的色彩,令人难忘。
该诗描写了苏轼回忆青少年时在家乡新春之际,与家人及“城中居人”游春踏青的盛况,具有浓郁的乡情。后四句刻画了一位骗钱道人的生动形象,增添了郊游的喜庆气氛。故乡的风俗民情令人倍感亲切,耐人回味。全诗语言浅显,情真意切。
《和子由踏青》作者介绍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和子由踏青》注释及译文鉴赏」
【《和子由踏青》注释及译文鉴赏】相关文章:
《和子由踏青》注释及译文鉴赏07-31
《和子由渑池怀旧》原文及译文10-25
和子由踏青原文翻译及赏析02-08
小星注释鉴赏及译文01-27
《佳人》译文及注释鉴赏08-03
端居注释鉴赏及译文08-01
日暮注释鉴赏及译文08-01
小星注释鉴赏及译文08-01
西湖晤袁子才喜赠注释鉴赏及译文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