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译文鉴赏

时间:2024-06-01 07:49:06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望岳译文鉴赏

望岳译文鉴赏1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五岳之首的泰山怎么样?那一脉苍莽的青色横亘在齐鲁无尽无边。天地间的神奇俊秀,都凝结聚绕在这一座山上,那山北山南一边暗一边明,好像黄昏和晨晓。

  看层云翻卷,胸中一阵阵荡涤波涛,睁裂双眼目送渐入山林的点点归鸟。将来我一定要登上巅峰,俯视众山在山脚下是多么渺小。

  作品赏析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杜甫曾在齐、赵(今山东、河北省一带)漫游,这首诗是游泰山时所作。仅近岳而望,并未登山,因而题为《望岳》。诗中描绘了泰山高大而磅礴的气势,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以及自己企望攀登绝顶的豪情壮志。

  全诗都从“望”字着笔,前六句写望岳。依次写远望泰山的青青山色,近望泰山的雄伟气势,细望泰山飞鸟归林的景象。末两句承前六句而来,写希望登泰山的心情。清代浦起龙的《读杜心解》中说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认为“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就是着眼于最后两句所富有的.象征意义和启发性所做的评价。

  这首诗是诗人早期的作品,也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从全诗的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青年杜甫那种意气风发、神采飞扬的朝气。

望岳译文鉴赏2

  望岳三首·其二

  杜甫〔唐代〕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译文:

  西岳高耸似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群峰在其周围则像他的儿孙。怎么才能求得仙人杖,拄着它登上华山去玉女祠呢?可进了车箱谷就难以回归了,而山峰像通天的`箭尾直抵天门,难以登爬。稍稍等待天气转凉后,登上山顶去,看山本貌。

  注释:

  崚嶒:高耸突兀。九节杖:《刘根外传》:“汉武登少室,见一女子以九节杖仰指日,闭左目,东方朔曰:‘此食日精者。’”《真诰》:“杨羲梦蓬莱仙翁,拄赤九节杖而视白龙。”玉女洗头盆:《集仙录》:“明星玉女,居华山,服玉浆,白日升天,祠前有五石臼,号玉女洗头盆。其水碧绿澄彻,雨不加溢,旱不减耗。祠有玉女马一匹。”车箱入谷:《太平寰宇记》:“车箱谷,一名车水涡,在华阴县西南二十五里,深不可测。祈雨者以石投之,中有一鸟飞出,应时获雨。”箭栝:箭的末端。白帝: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五天帝之一,古代指西方之神。

  简析

  咏华山一首,作者所写的华山亦同样雄伟。不过,与年青时代一首相比,这无疑是一首失意之作。自天宝乱来,作者饱历忧患方得重返朝廷,而今因宰相房琯败绩丧师于陈涛斜被罚,抗疏救之而获罪被贬。作者人至中年,除了官拜左拾遗一年境遇较佳,一直极备艰辛。因此,诗中亦有流露出失意徬徨之感。作者发端“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即写华山崇高。作者虽然极欲登山,但“安得仙人九节杖”一句“安得”二字诘问,已表明了作者之愿难以实现。这好比作者欲要报国,却总是报国无门,无可奈何的心情。“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两句写作者仰望之余,预计攀登之路。不过这始终并未实行,只是作者在望岳时的盘算,藉以自我安慰而已。情况一如作者纵有一腔抱负理想,却只能空自盘算,无法行之于世。最后,本诗以“稍待西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作结,作者宦途的坎坷更是可见。现实环境的不顺,使得作者产生了厌倦宦途之情,期望于热闹中寻得凉冷以自疗创痛。以华山之顶比白帝之居,更表现了作者自感理想无可实现的失意徬徨。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望岳译文鉴赏】相关文章:

望岳译文06-12

《望岳》的译文10-19

《望岳》译文04-23

《望岳》鉴赏02-22

望岳译文及注释06-09

望岳作品译文06-27

望岳杜甫的译文06-20

望岳杜甫译文06-08

杜甫望岳译文06-08

《望岳》的译文及注释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