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雨霖铃·秋别-柳永原文翻译及赏析
雨霖铃·秋别-柳永原文:
雨霖铃·秋别
柳永〔宋代〕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好景一作:美景)
【注释】
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凄切:凄凉急促。
骤雨:急猛的阵雨。
都门:国都之门。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无绪:没有情绪。
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暮霭:傍晚的云雾。
沉沉:深厚的样子。
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暮霭沉沉楚天阔: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今宵:今夜。
经年:年复一年。
纵:即使。风情:情意。男女相爱之情,深情蜜意。情:一作“流”。
雨霖铃·秋别-柳永拼音解读:
yǔ lín líng ·qiū bié
liǔ yǒng 〔sòng dài 〕
hán chán qī qiē,duì zhǎng tíng wǎn,zhòu yǔ chū xiē 。dōu mén zhàng yǐn wú xù,liú liàn chù,lán zhōu cuī fā 。zhí shǒu xiàng kàn lèi yǎn,jìng wú yǔ níng yē 。niàn qù qù,qiān lǐ yān bō,mù ǎi chén chén chǔ tiān kuò 。
duō qíng zì gǔ shāng lí bié,gèng nà kān,lěng luò qīng qiū jiē!jīn xiāo jiǔ xǐng hé chù?yáng liǔ àn,xiǎo fēng cán yuè 。cǐ qù jīng nián,yīng shì liáng chén hǎo jǐng xū shè 。biàn zòng yǒu qiān zhǒng fēng qíng,gèng yǔ hé rén shuō?(hǎo jǐng yī zuò:měi jǐng )
相关翻译
秋蝉的叫声凄凉而急促,傍晚时分,面对着长亭,骤雨刚停。在京都郊外设帐饯行,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对方的手含着泪对视,哽咽的说不出话来。想到这一去路途遥远,千里烟波渺茫,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天空,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总是为离别而伤感,更何况是在这冷清、凄凉的秋天!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相关赏析
【内容解析】
这首词描写了作者要离开汴京(开封)去各地飘泊时和他心爱的人难舍难分的痛苦心情。通过这种描写,十分真实地反映出封建社会中离别给予青年男女的爱情以多么深重的打击。这首词正是爱恋歌妓和悲叹羁旅的思想情感交织着的作品,是柳永的代表作品之一,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这首词的上半片主要是写临别时的情景,下半片主要是写别后的情景。开首三句,如果简单看成叙事,好像只从送别的时间、地点说起,而其实既没像后面的“清秋节”明确指出时间,也没像后面的“都门”明确指出地点。如果简单看成写景,也好像只在对着长亭的当儿,听到寒蝉在叫,看到骤雨刚停,而其实,不仅声音、形象中有异样的情味,即呆对着的长亭也不是单纯的建筑物。可见这里着重的是在酿造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先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打下情感的基础,以增强下面抒写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应该说,这主要是抒情,是融情人景,是即景抒情,从抒情写景中可以看出时间和地点,不能简单作叙事或写景理解。这是一个很好的“冒头”(开端)。柳永的词中像这类写法的是不少的,如《引驾行》的开头是:
虹收残雨,蝉嘶败柳长堤暮。接着才是:
背都门,动消黯,西风片帆轻举。(卜算子》的开头是: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接着才是;
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
或者写出有人在“对”,或者没写出,都是一样的写法。因为作品中的景物描写都是作者所看到、听到或想到的,总不能离开人。而这里的“长亭”也不是
一个专有的地名,在送别的场合都用得着。如王褒《送别裴仪同》的“河桥望行旅,长亭送故人”,王昌龄《少年行》的“西陵侠少年,送客短长亭”,两首诗里的“长亭”和这首词里的“长亭”,当然不能看成是实指一个地名。但作为送别的所在是一样的。从下面的“都门”看,这词里的“长亭”应在汴河岸上。宋代的汴河两岸,多种杨柳,因此宋代词人写到“长亭”,往往和杨柳联系起来说(这词下面的“杨柳岸”和周邦彦的《兰陵王·柳》都可以证明)。柳和蝉是结不解缘的,柳树多的地方蝉总是特别多,因而词人往往把柳和蝉并用,从上引《引驾行》的““蝉嘶败柳”和《少年游》的“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看来,柳永自己就一再这样用过。一阵聚雨过后,景色特别鲜明刺眼,周围都是凄切的蝉声,,对送别的长亭,这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呵!
“都门帐饮无绪”两句是实写不忍别又不能不别的情况。“都门”略的写法还是由具体内容决定的。
以上都是实写当时的情景。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念”字一直贯注到下半片别后心情的描写。“去去”是越去越远的意思。“烟波”是波面像轻烟笼罩着,和“金波"相反,是愁人的景象。“暮霭”是傍晚的云气。“沉沉”是重重下压,极深邃的样子。从汴河南下是古代楚国的地方,所以说“楚天阔”。这两句是由当前情景过渡到以后情景的写法,也是融情人景、即景抒情的写法。时间接近黄昏,景色模糊了,而别离的情绪也是黯淡的。作者在这种景色中,那暗淡的情绪就变得越发黯淡了,更何况渺茫的前途?于是就把所有的景色都涂上了更加黯淡的色彩,复加以必要的扩张,说“千里”,说“沉沉楚天阔”。这么一来,给予读者的感受就不光是自然的景色,更深刻的是这种景色中充塞着茫无边际的离愁别恨。
下半片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句是特提,是说道理,是把一时的、特殊的情况说成永恒的、普遍的情况。词学批评家刘体仁曾这么说过:“中调、长调转换处,不欲全脱,不欲明粘”。我们从这两句词中可以体会出这种道理。说全脱吗?不是。分明是说“伤离别”,又是“清秋节”和这词的表现是一致的。说全粘吗?也不是。分明是说“自古”怎样怎样,不限于这个场合。这样的写法,用文艺理论上惯用的话来说,那就是作者有意识地把自己的私情作为具有典型意义的问题提出来了,说明在冷落的清秋的时候这种难堪的离情,凡是多情的人都会具有的。这种把个别的特殊的现象提高到一般的合情合理的现象,也就扩大了这首词的意义。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历来为人所传诵的句子。就词义看,是顶接上面“念去去千里烟波”两句而来,是深一层的想念,想到今夜
酒醒的时候,不见心爱的人,只对着岸上的杨柳,晓风轻拂,残月微明,这情景是多么难受。这也是情景交融的写法。为什么特别为人们所爱赏,甚至有人拿这两句词来代表柳词呢?这两句的好处怕还是在于集中了许多触动离愁的东西来表现他这次的愁怀。怎么说呢?离人饮酒,是作为麻醉剂来消减愁怀的,酒醒就无异愁醒。经过麻醉后再醒过来的愁,就越发使人感到无法排遣了。李璟《应天长》的“昨夜更阑酒醒,春愁过却病”,周邦彦《关河令》的“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都明显地说明这种情况。这是一。“晓风残月”是天还未亮时的景象,这时一切景象都特别凄清,难以感受。古代要赶远程的行人也往往在这个时候动身,因而也经常在这个时候送别。如温庭筠《菩萨蛮》的“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韦庄《荷叶杯》的“惆怅晓莺残月,相别”,都是把别情和这时候的景象联系起来说的(温词还提到“柳”)。这是二。至于杨柳和别情有关,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历来都是这样看法,“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杨柳和离别似乎已成为具有必然性的联系了。这是三。两句词里集中写了那么多最能触动离愁的东西,又写得异常鲜明生动。应该说,这是它感动了许多人的主要原因(柳永这次离别虽是傍晚,但他这两句接触到一般的情况了,是可以这样理解的,不能认为他自相矛盾)。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四句是更深一层推想到离别以后惨不成欢的情况。只从“良辰好景”和“千种风情”这种特别美好的场合中来说明光景等于虚设,风情与谁共语,那平常日子的难捱就更不消说了。这是一种简练的写法,在意(内容)不在笔(字句)。“良辰好景”是值得欣赏流连的,离开了相爱的人,也就没有心情去欣赏流连,这“良辰好景”不是等于虚设吗?作者在《慢卷纳》里说:
对好景良辰,皱着眉儿,成甚滋味?
说明没和欢爱的人在一起,对着“良辰好景”的苦处。又在《应天长》里说:
把酒与君说:恁好景佳辰,怎忍虚设?
说明写欢爱的人在一起时,须及时行乐。这两种说法正可和《雨霖铃》的说法互相印证。“风情”是指男女风流一类的情事,和一般的情事不同。这样的情事就只有和欢爱的人可以尽情地说。现在已经离开欢爱的人了,即使有许多许多的风情,又能跟什么人仔细倾谈呢?这样地结束就蕴含了无限的意义。我们从这里联想得到,作者和他欢爱的人平日里是有说不完的欢乐情事的因而这次的离别才会感到这么痛苦。
作者介绍
柳永柳永(约987-约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世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
柳永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长调)的词人。他的《乐章集》中有一半属于长调。由于他的提倡,慢词广为流行。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陈振孙(南宋)评柳永的词:“音律婉谐,语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雨霖铃·秋别-柳永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雨霖铃柳永原文翻译及赏析12-15
雨霖铃柳永原文翻译06-15
雨霖铃柳永翻译原文07-25
雨霖铃柳永翻译赏析10-28
柳永《雨霖铃》 翻译赏析03-30
雨霖铃柳永翻译赏析01-06
柳永雨霖铃的原文及赏析12-09
柳永的《雨霖铃》原文及赏析02-15
雨霖铃柳永原文赏析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