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怨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时间:2023-06-10 16:08:12 古籍 我要投稿

春怨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春怨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1

  原文:

  春怨/伊州歌

  唐代: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译文: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我敲打树枝赶走了树上的黄莺,不让它在树枝上不停鸣叫。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它的叫声会惊破我的好梦,不能到辽西与戍守边关的亲人相见。

  注释:

  打起黄莺(yīng)儿,莫教(jiào)枝上啼。

  莫:不。

  啼时惊妾(qiè)梦,不得到辽西。

  妾:女子的自称。

  赏析:

  这首诗,语言生动活泼,具有民歌色彩,而且在章法上还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它通篇词意联属,句句相承,环环相扣,四句诗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达到了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绪论》中为五言绝句提出的“就一意圆净成章”的要求。这一特点,人所共称。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曾把诗的写法分为两种:一种是“一句一意”,“摘一句亦成诗”,如杜甫诗“日出篱东水,云生舍北泥。竹高鸣翡翠,沙僻舞鹍鸡”(《绝句六首》之一),属于此类;另一种是“一篇一意”,“摘一句不成诗”,这首《春怨》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更赞美这首诗的“篇法圆紧,中间增一字不得,着一意不得”。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也说:“一气蝉联而下者,以此为法。”

  但这些评论只道出了这首诗的一个方面的特点,还应当看到的另一特点是:它虽然通篇只说一事,四句只有一意,却不是一语道破,一目了然,而是层次重叠,极尽曲析之妙,好似抽蕉剥笋,剥去一层,还有一层。它总共只有四句诗,却是每一句都令人产生一个疑问,下一句解答了这个疑问,而又令人产生一个新的疑问。这在诗词艺术手法上是所谓“扫处还生”。

  诗的首句似平地奇峰,突然而起。照说,黄莺是讨人欢喜的鸟。而诗中的女主角为什么却要“打起黄莺儿”呢?人们看了这句诗会茫然不知诗意所在,不能不产生疑问,不能不急于从下句寻求答案。第二句诗果然对第一句作了解释,使人们知道,原来“打起黄莺儿”的目的是“莫教枝上啼”。但鸟语与花香本都是春天的美好事物,而在鸟语中,黄莺的啼声又是特别清脆动听的。人们不禁还要追问:又为什么不让莺啼呢?第三句诗说明了“莫教啼”的原因是怕“啼时惊妾梦”。但人们仍不会满足于这一解释,因为黄莺啼晓,说明本该是梦醒的时候了。那么,诗中的女主角为什么这样怕惊醒她的.梦呢?她做的是什么梦呢?最后一句诗的答复是:这位诗中人怕惊破的不是一般的梦,而是去辽西的梦,是惟恐梦中“不得到辽西”。

  到此,读者才知道,这首诗原来采用的是层层倒叙的手法。本是为怕惊梦而不教莺啼,为不教莺啼而要把莺打起,而诗人却倒过来写,最后才揭开了谜底,说出了答案。但是,这最后的答案仍然含意未伸。这里,还留下了一连串问号,例如:一位闺中少女为什么做到辽西的梦?她有什么亲人在辽西?此人为什么离乡背井,远去辽西?这首诗的题目是《春怨》,诗中人到底怨的是什么?难道怨的只是黄莺,只怨莺啼惊破了她的晓梦吗?这些,不必一一说破,而又可以不言而喻,不妨留待读者去想象、去思索。这样,这首小诗就不仅在篇内见曲折,而且还在篇外见深度了。

  如果从思想意义去看,它看来只是一首抒写儿女之情的小诗,却有深刻的时代内容。它是一首怀念征人的诗,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

春怨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2

  原文:

  春怨

  唐代:郑愔

  春朝物候妍,愁妇镜台前。

  风吹数蝶乱,露洗百花鲜。

  试出褰罗幌,还来著锦筵。

  曲中愁夜夜,楼上别年年。

  不及随萧史,高飞向紫烟。

  译文:

  春朝物候妍,愁妇镜台前。

  风吹数蝶乱,露洗百花鲜。

  试出褰罗幌,还来著锦筵。

  曲中愁夜夜,楼上别年年。

  不及随萧史,高飞向紫烟。

  注释:

  春朝物候妍,愁妇镜台前。

  风吹数蝶乱,露洗百花鲜。

  试出褰(qiān)罗幌(huǎng),还来著锦筵。

  褰:1.揭起:“子惠思我,~裳涉溱”。2.古代称套裤。罗幌:丝罗床帐。

  曲中愁夜夜,楼上别年年。

  不及随萧史,高飞向紫烟。

  赏析:

  郑愔这一首有名的五律,其妙处在于,诗人以雄劲的'笔触,描写春怨的艺术概括。他通过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以及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春怨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3

  原文:

  代春怨

  唐代:刘方平

  朝日残莺伴妾啼,开帘只见草萋萋。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译文:

  朝日残莺伴妾啼,开帘只见草萋萋。

  暮春时节,独守空闺,每天都有几只残莺陪伴着叫个不停;卷起珠帘,目之所见草木繁茂,春色无边。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庭院里时时有东风吹入,千万条杨柳随风全都向西飘摆。

  注释:

  朝日残莺(yīng)伴妾(qiè)啼,开帘只见草萋(qī)萋。

  残莺:春暮时之莺。春暮则莺稀,故称残莺。萋萋:形容草生长得茂盛。暗用《楚辞·招隐士》春草、王孙意。意诣征人未归。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尽向西:唐时征战多在西陲。

  赏析:

  这是一首代言体的诗,要“言”的是“春怨”。诗中无一“春”字,但从写景可见;至于“怨”字,则只能从字里行间细加品味,仔细琢磨了。本诗截写了思妇在一个早晨里的所闻所见所思。写出了她在暮春时节对久戍西疆的丈夫的离惜别绪。言辞虽无怨字,“怨意”却无形中流露了出来。

  一二句中“朝日”,犹日日,时俗口语;春暮莺稀,故谓“残莺”。“朝日”、“残莺”不仅点出暮春之晨的季节,时间,也使人们的想象自然从今晨的.镜头回溯昨夜以至整个春天。阳光八室,晓莺啼愁,又一个恼人的春夜度过了。“残”字流露出她的迟暮之忧,“伴”字更传达出她的孤凄之感。

  时至暮春,独守空闺,自然怨忧满怀,偏偏几只残莺似乎也察知闺中思妇的孤寂,天天来陪伴着她叫个不停,更令人愁肠百结。愁之无奈,只好拉开窗帘,目之所见,芳草萋萋,碧色天涯。这无边的春色,既能勾起往日“草色青青送马蹄”的回忆,也可以引起草绿有期,征人难待的悲恨。眼前所见,心中所思,景、事相连,更惹动无限伤怀。她只得再次将视线移开。

  三四句别具匠心。“时有东风入”为“千条尽向西”之因,在东风的吹拂下,杨柳千条向西摇摆,既写出了眼前景又传递出心中情。因为唐时征戍多在西陲,征人所在,妾之所向,“杨柳千条尽向西”,正形象概括了那离魂倩女,玉立亭亭,忧思万缕,终日西望的情景。如此终篇,收到了情深意挚,含而不露,扣人心弦,余味不尽的艺术效果。

【春怨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相关文章:

春怨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5-02

春怨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6-05

春怨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3篇05-02

春怨原文翻译及赏析02-16

春怨原文翻译及赏析06-07

代春怨原文翻译及赏析07-19

怨歌行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7-21

《春怨》金昌绪唐诗注释翻译赏析04-12

春怨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02-16

春怨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