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规原文翻译及赏析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子规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子规原文翻译及赏析1
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
子规啼破城楼月。画船晓载笙歌发。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
赏析/鉴赏
【注释】:
此词作于词人在岭南卸任之时 。全词景色清丽,感情深挚,意境深远。
词为“题别”而作,通篇围绕一个“别”字做文章 。上片起句写临别前情景。词人将要离开广西了,黎明之前子规鸟就不住地啼呜,把他从梦中唤醒。他举头看看窗外,一弯残月高挂西天,好象是被子规啼破了似的。这一句写出了早起之景、临别之时第、归去之思和离别之情。乍看上去,出语自然;细细吟味,含意无穷 。第二句写词人乘着华丽的官船将要出发,虽为写实,但实中带虚,所谓“晓载笙歌”者,乃是以“笙歌”兼指吹奏笙歌的乐妓,用语甚美,耐人寻味。三、四两句尤为入妙。画船在清澈的江中从容而行,只见两岸荔枝,娇红欲滴;蒙蒙烟雨,笼罩万家。
这完全是画境,同时也是诗境,读之令人陶醉。过片二句写别情。佳人,谓画船中乐妓。这里不仅补足“笙歌”一词之意,而且进一步发抒离思。一位清正的.地方官将要离任了,佳人也无法挽留,与词人相对而泣,滚滚热泪,湿透罗衣。这里让佳人把惜别的泪水倾泻出来,虽不够含蓄,但热烈真诚。
结尾二句,系预想别后情景,对不可能继续通信表示耽心。“岭南无雁飞”,据陆佃《埤雅》云,雁飞不过衡阳,因南地极燠。广西在岭南,故鸿雁更难飞到。此处运用鸿雁传书的典故,符合当地特点,显得十分妥贴。
此词妙在选词炼字、首句“子规啼破城楼月”中的“破”字便是范例。子规、城楼、月,本是三个互不相干的概念,然着一“破”字,遂连成一体,形成浑一的境界。
子规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一叫一声残,声声万古冤。
疏烟明月树,微雨落花村。
易堕将乾泪,能伤欲断魂。
名缰慙自束,为尔忆家园。
译文
春花都已凋谢,杜鹃啼声还一声比一声凄厉!你有千古奇冤藏在心底!
你哭诉,向着疏烟、明月与丛林,你哭诉,向着微雨、落花和大地。
闻者眼泪流干,见者心魄窒息。
追求功名富贵就是自己束缚自己,子规的声声悲叫,勾起阵阵乡愁!
注释
子规:即杜鹃,又称杜宇、杜主。相传是古蜀帝名,啼血方止,故常以其叫声比喻为出于悲苦与冤屈的呼号。
堕:落,掉。
名缰:把追求功名富贵,看作束缚身躯的`缰绳。名,功名,这里指科举。缰,系马绳。
自束:自己束缚自己,这里指参加科举考试。束,束缚。
“为尔”句:这句说,听到子规的声声悲叫,勾起阵阵乡愁。尔,你,这里指子规。
赏析:
宋仁宗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范仲淹任参知政事,力主改革,结果被贬。当时谏官御史无人敢言。余靖为集贤院校理,官卑职小毅然上书慷慨陈词,指责宋仁宗“自亲政以来,屡逐言事者,恐钳天下之口”由此亦被贬为监州(今江西省高安县)酒税。这首《子规》诗正感此事而作。
子规原文翻译及赏析3
子规
峡里云安县,江楼翼瓦齐。
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
眇眇春风见,萧萧夜色凄。
客愁那听此,故作傍人低。
古诗简介
《子规》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时为唐代杜甫流寓三峡云安时所写,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
赏析/鉴赏
《竹坡诗话》:
(余)又尝独行山谷间,占木夹道交阴,惟闻子规相应木间,乃知“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之为佳句也。
《对床夜语》:
老杜诗:“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以“终日”对“两边”……句意适然,不觉为偏橘,然终非法也。柳下惠则可,吾则不可。
《诗薮》:
“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卢仝、马异之浑成。
《杜臆》:
“见”字连下,盖两句作一句也,杜诗多有此法。不然,则“眇眇春风见”不可解矣。一云:子规非杜鹃,乃叫“不如归去”者,是也。此于客愁更切。
《杜诗解》:
看他前解一、二、三句,都不是子规,至第四句,方轻点;后解五、六、七句,又都不是子规,至第八句,方轻写。一首诗便只如二句而已。我从未睹如是妙笔。“故”字、“傍”字、“低”字妙。不知为是子规真有是事,抑并无是事?然据客愁耳边,则已真有其事也。道树云:“那听此”妙,便如仰诉子规,求其曲谅;“故傍人”妙,便如明知客愁,越来相聒。写小鸟动成情理,先生每每如此。
《义门读书记》:
后山云:此等语盖不从笔墨径中来。其所熔裁,殆有造化也。“眇眇春风见”,含傍人;“萧萧夜色凄”,含愁听。
《杜诗详注》:
申涵光曰:“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爽豁如弹丸脱手,此太白隽语也。
《读杜心解》:
绝无艰涩之态,杜律之最爽隽者。
《杜诗镜铨》:
张云:真景老笔,写蜀中如画。
【子规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子规原文翻译及赏析03-25
子规原文及赏析08-17
子规翻译及赏析02-05
弟子规原文及翻译03-29
原文翻译及赏析11-27
原文翻译及赏析03-18
《子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07-10
《子规》全诗翻译及赏析12-25
弟子规谨原文翻译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