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日本国僧敬龙归原文翻译及赏析

时间:2023-03-12 12:59:30 古籍 我要投稿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原文翻译及赏析(汇编2篇)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译文

  扶桑在渺茫的大海那边,

  而您的家还在更远的地方。

  这次回日本,谁与您共到呢?

  但愿明月陪伴您,一帆风顺地回到您的家!

  注释

  ①敬龙:日本和尚名。

  ②扶桑:传说中太阳升起的地方。

  ③渺茫:远而空荡的样子。

  ④师:指敬龙和尚(敬龙为法师代号)。

  赏析:

  晚唐时期,日本因唐朝国内动乱,于公元838年(文宗开成三年)停止派出遣唐使。原先随遣唐使舶来华学佛求经的请益僧和学问僧,此后便改乘商船往来。唐朝的'商船船身小,行驶轻快,船主又积累了丰富的气象知识和航海经验,往返中国与日本一般只需三昼夜至六七昼夜,而且极少遇难漂流。这导致日唐之间交通频繁,日本僧人的入唐比在遣唐使时代更加容易。敬龙便是这些僧人中的一个。他学成归国时,韦庄为他写诗送行。

  全诗只在“送归”上落笔,体现了对异国友人的关心与惜别之情。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说敬龙此番归国,行程辽远,里程不易概指。虽然《梁书·扶桑国传》说过“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后来沿用为日本的代称,若写诗也是这样指实,便缺少意趣。诗人采用“扶桑”这个名字,其意则指古代神话传说东方“日所出处”的神木扶桑,其境已渺茫难寻;这还不够,下面紧接着说敬龙的家乡还在扶桑的东头再东头。说“扶桑”似有边际,“东更东”又没有了边际;不能定指,则其“远”的意味更可寻思。首句“已在”是给次句奠基,次句“更在”才是意之所注处。说“扶桑”已暗藏“东”字,又加上“东更东”,再三叠用两明一暗的“东”字,把敬龙的家乡所在地写得那样远不可即,又神秘,又惹人向慕。那边毕竟是朋友的家乡,而且他正要扬帆归去,为此送行赠诗,不便作留难意、惜别情、愁苦语,把这些意思藏在诗句的背后,于是下文转入祝友人行程一帆风顺的话头。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船行大海中,最怕横风暴雨,大雾迷航。过去遣唐使乘坐的大船,常因风暴在海上漂流,甚至失事;能够到达的也往往要在数十日或者数月的艰苦航程之后。这些往事传闻,韦庄是心知的,所以就此起意,祝朋友此行顺利。用一个“到”字,先祝他平安抵达家乡;“明月”示晴,排除雾雨;“帆风”谓顺,勿起狂飚,──行程中不生灾障。“谁”字先垫出“与师共到”之人,由下句的朗月、顺风再为挑明,并使“风”、“月”得“谁”字而人格化了。“共”字,一方面捏合“风”、“月”与“师”三者,连同“船”在一起,逗出海行中美妙之景、舒畅之情;另一方面,又结合“到”字,说“共到”,使顺风朗月的好景贯彻全程,陪同直抵家乡。两句十四个字,浑然一体,表达了良好的祝愿与诚挚的友情,饶有诗意。

  诗人如此祝愿,也并非仅仅由于主观愿望,故作安慰语。它是有客观事实作基础的,这就是晚唐时日本与中国之间,海上航行相对地便利与安全的事实。它印入了诗人心底,写出来自然而然就是这样的诗句。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唐代]韦庄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遥远的扶长已在渺茫之中,您家在扶长东面还要往东。

  此去谁能与你一起到家乡?唯有一船明月和满帆清风。

  注释

  敬龙:日本和尚名。

  扶长:古时传说的东方神木和国名,也指传说中太阳升起的地方。《山海经·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长,十日所浴,在黑齿北。”郭璞注:“扶长,木也。”《海内十洲记·带洲》:“多生林木,叶如长。又有椹,树长者二千丈,大二千馀围。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为扶长也。”后世常用来指代日本。渺茫:远而空荡的样子。

  师:古代对僧人、道士的尊称。此指敬龙和尚。

  赏析: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说敬龙此番归国,行程辽远,里程不易概指。虽然《梁书·扶桑国传》说过“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后来沿用为日本的代称,若写诗也是这样指实,便缺少意趣。诗人采用“扶桑”这个名字,其意则指古代神话传说东方“日所出处”的神木扶桑,其境已渺茫难寻;这还不够,下面紧接着说敬龙的家乡还在扶桑的东头再东头。说“扶桑”似有边际,“东更东”又没有了边际;不能定指,则其“远”的意味更可寻思。首句“已在”是给次句奠基,次句“更在”才是意之所注处。说“扶桑”已暗藏“东”字,又加上“东更东”,再三叠用两明一暗的“东”字,把敬龙的家乡所在地写得那样远不可即,又神秘,又惹人向慕。那边毕竟是朋友的家乡,而且他正要扬帆归去,为此送行赠诗,不便作留难意、惜别情、愁苦语,把这些意思藏在诗句的背后,于是下文转入祝友人行程一帆风顺的话头。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船行大海中,最怕横风暴雨,大雾迷航。过去遣唐使乘坐的大船,常因风暴在海上漂流,甚至失事;能够到达的也往往要在数十日或者数月的`艰苦航程之后。这些往事传闻,韦庄是心知的,所以就此起意,祝朋友此行顺利。用一个“到”字,先祝他平安抵达家乡;“明月”示晴,排除雾雨;“帆风”谓顺,勿起狂飚──行程中不生灾障。“谁”字先垫出“与师共到”之人,由下句的朗月、顺风再为挑明,并使“风”、“月”得“谁”字而人格化了。“共”字,一方面捏合“风”、“月”与“师”三者,连同“船”在一起,逗出海行中美妙之景、舒畅之情;另一方面,又结合“到”字,说“共到”,使顺风朗月的好景贯彻全程,陪同直抵家乡。两句十四个字,浑然一体,表达了良好的祝愿与诚挚的友情,饶有诗意。

  诗人如此祝愿,也并非仅仅由于主观愿望,故作安慰语。它是有客观事实作基础的,这就是晚唐时日本与中国之间,海上航行相对地便利与安全的事实。它印入了诗人心底,写出来自然而然就是这样的诗句。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原文翻译及赏析04-13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原文翻译赏析03-06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原文及赏析10-15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原文及赏析11-27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翻译赏析03-17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05-04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08-25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原文翻译及赏析(集合2篇)11-27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赏析及译文注释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