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子弄冰》原文及翻译赏析
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稚子弄冰》原文及翻译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银铮 一作: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玻璃 一作:玻瓈)
古诗简介
《稚子弄冰》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
翻译/译文
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
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注释
①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②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③铮: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④磬(qìng):四声 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
⑤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自号诚斋野客。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杨万里早年多次拜他人为师。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举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历任国子监博、漳州知州、吏部员外郎秘书监等。在朝廷中,杨万里是主战派人物。绍熙元年(1190年),借焕章阁学士,为金朝贺正旦使接伴使。后出为江东转运副使、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乞辞官而归,自此闲居乡里。开禧二年(1206年)卒于家中,谥号文节。
杨万里的诗自成一家,独具风格,形成对后世影响颇大的诚斋体。学江西诗派,后学陈师道之五律、王安石之七绝,又学晚唐诗。代表作有《插秧歌》《竹枝词》《小池》《初入淮河四绝句》等。其词清新自然,如其诗。赋有《浯溪赋》《海鱿赋》等。今存诗4200余首。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里当时在常州任上。打春牛是古时的习俗,立春前一日,用土牛打春,以示迎春和劝农。打春之牛,后亦以苇或纸制。一般是由当地的长官执彩鞭击打春牛三匝,礼毕回署,接着众农民将春牛打烂。这首诗写儿童看到大人们鞭打春牛的场面后进行模仿的情景,这一场景引起诗人对丰收的联想。
赏析/鉴赏
这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儿童诗。
在中国古代诗人中,写儿童诗最好的,无疑是杨万里。“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这些诗句无不传神地表现出儿童特有的天真、可爱与顽皮。
这首《稚子弄冰》也是杨万里的儿童诗代表佳作,表现了儿童顽皮可爱,充满想象力的一面。
儿童从铜盆里取出夜间冻好的冰块,用彩色丝线穿上当作银锣。这是写“儿童之顽皮”。儿童不畏惧寒冷,从铜盆里取出冰块,用彩丝穿上当作银锣,这是多么天真可爱的行为!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伴随着许许多多的童趣度过的,诗人笔下的儿童当然也不例外,他通过把玩冰块,来度过自己快乐的童年时光。诗人捕捉到了儿童顽皮的瞬间,非常逼真地描摹出一幅儿童玩冰图,让人过目不忘。
敲打成为玉磬乐器,穿越树林呼呼作响;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水玉摔碎般的声音。这是写“儿童之欢乐”。儿童的快乐,就在自制的玉磬敲打声中徐徐展开了。敲打的快乐与兴奋,是大人不能明白的。这是一个有梦的孩子,沉浸在自己的快乐里,多么可爱。可是,正是由于太用力,太专注了,以至于忘了这只是一块冰,而非真的银钲玉磬,故而碎了一地。虽然碎了一地,但好歹也实现了孩子一个短暂而美丽的愿望。
对于生命中美好的追求,是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拥有的权利。应该肯定孩子们这些可爱而天真的行为,它们会伴随着孩子一起成长,成为童年必不可少的快乐。
纵览全诗,语言风趣幽默,画面感强,通过一个小切口,写出了对儿童的喜爱,以及对于童年时光的向往,是一首绝佳的儿童诗。
全诗摄取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开掘稚子的情趣。
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心态上,寒天“弄冰”,童心炽热;色泽上,“金”盘“彩”丝串“银”冰;形态上,是用“金盘”脱出的‘‘银铮”,圆形;声音上,有 “玉罄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 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全诗形色兼具以感目,声意俱美以悦耳赏心,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诸多的相通之处,唯其如此,孩童的“脱冰作戏”的场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情趣。
正是以这种老少相通的心理特征为审美基点,杨万里通过“以稚为老”的手法使童趣化为诗趣,一方面从稚子的心理出发,描写“脱冰”的动作细节;另一方面基于世人的心理去感受,欣赏其行为细节,这样孩童的稚气与老人的“天真”相映成趣,融为形之于笔端的盎然诗意。诗人发自内心地尊重儿童的天真,才能把孩子玩冰的情趣描绘得如此真切酣畅。
【《稚子弄冰》原文及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稚子弄冰的翻译赏析02-15
《稚子弄冰》翻译赏析02-07
稚子弄冰原文、翻译及赏析01-22
稚子弄冰原文翻译及赏析12-23
《稚子弄冰》杨万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04-12
稚子弄冰原文、翻译及赏析合集02-16
杨万里《稚子弄冰》翻译及赏析02-18
稚子弄冰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08-10
稚子弄冰原文及赏析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