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客少年场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时间:2022-10-14 11:27:51 古籍 我要投稿

结客少年场行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

结客少年场行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结客少年场行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

  紫燕黄金瞳,啾啾摇绿騣。

  平明相驰逐,结客洛门东。

  少年学剑术,凌轹白猿公。

  珠袍曳锦带,匕首插吴鸿。

  由来万夫勇,挟此生雄风。

  托交从剧孟,买醉入新丰。

  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

  羞道易水寒,从令日贯虹。

  燕丹事不立,虚没秦帝宫。

  舞阳死灰人,安可与成功。

  译文:

  紫燕这匹骏马有着黄金色的眼珠,马嘶鸣时摇动着它颈上那美丽的绿色鬃毛。

  它一路奔驰,天刚亮的时候就到了长安洛门。

  年少时学习剑术,剑术高超,白猿公败在少年的手下,飞上枝头化为一只猿猴。

  少年穿着饰有珠宝的锦袍,腰间插着匕首和吴钩。

  他自小一个人就有万人的英勇,如今腰间插有宝剑就更显雄风了。

  与豪侠剧孟结为好友,二人一见如故,一同去新丰畅饮美酒。

  少年志气豪猛,哪怕在都市中,杯酒之间就可以结束一个人的性命。

  不要说易水寒冷如冰,看看今日白虹贯日,如此晴朗。

  只可惜荆轲刺秦王没有成功,徒然死在秦宫之中。

  像秦武阳那样的人如同死灰一样,跟他这样的人结交朋友,事情怎么会取得成功呢?

  注释:

  ①紫燕:骏马的名称。

  ②啾啾:马的鸣叫声。

  ③洛门:指洛阳城门,汉代的长安城门。

  ④凌轹(lì):欺凌,辱蔑。

  ⑤白猿公:这里运用了典故,越国的一名女子善于剑术,在路上遇见了一名老翁,他自称袁公,与女子比试剑术,没有胜利,而飞上树,变成了一只白色的猿猴。

  ⑥吴鸿:宝剑,吴钩的代称。

  ⑦剧孟:人名,汉代洛阳人,著名侠士。

  ⑧日贯虹:白虹贯日,形容志气威猛。

  ⑨武阳:指秦武阳,是荆轲的副手,见到秦王后特别惊恐,让秦王有所察觉。

  赏析:

  诗人一直有“安社稷,济苍生”的壮志雄心,但总不能如愿,于是在无奈中不期然发出不平之鸣。这首诗就是此种情况下的心声。

  此诗塑造了一个剑术超过白猿公,纵横江湖的少年侠士形象。他剑术高强,却一直未能得到施展的机会,于是发出了愤恨激越的郁闷不平之鸣。

  开首写少年所骑骏马的神骏与装饰之豪华,“平明”写少年在白天骑马相互驱驰,在洛门东结交朋友。接着,“少年”两句写其剑术超过传说中的白猿公,突出其剑术之高超。

  接下来八句写其纵横江湖之勇猛形象。特别是“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两句,写尽了少年的豪侠形象。最后几句借荆轲刺秦事抒发内心的情感。与一般的咏叹荆轲刺秦的诗不一样的是,全诗没有出现荆轲的名字,但“缺场”的荆轲事实上是诗中的主角——诗人自己。诗人批评谋划行刺秦始皇失败的燕太子丹,是因为他没有给荆轲创造一个良好的施展身手的条件,反倒找来一个进入秦宫就面如死灰的秦舞阳,帮了倒忙,给剑客造成干正事的掣肘。

  这种批评正好表现出诗人渴盼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这首诗虽然有郁闷与不平,但依旧是那种扬厉雄健的风格,很好地表现了诗人的豪侠气质。

  创作背景:

  开元二十年(732年)正月,以朔方节度副大使礼知节度事。率兵讨契丹。于范阳之北大破两蕃之众。十月,玄宗到洛阳以北(今山西省一带)地区出巡,诏令巡幸所至,地方官员可将本地区贤才直接向朝廷推荐。

结客少年场行原文翻译及赏析2

  结客少年场行

  朝代:唐代

  作者:虞世南

  韩魏多奇节,倜傥遗声利。

  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

  结交一言重,相期千里至。

  绿沉明月弦,金络浮云辔。

  吹箫入吴市,击筑游燕肆。

  寻源博望侯,结客远相求。

  少年怀一顾,长驱背陇头。

  焰焰戈霜动,耿耿剑虹浮。

  天山冬夏雪,交河南北流。

  云起龙沙暗,木落雁门秋。

  轻生殉知己,非是为身谋。

  译文

  紫燕这匹骏马有着黄金色的眼珠,马嘶鸣时摇动着它颈上那美丽的绿色鬃毛。它一路奔驰,天刚亮的时候就到了长安洛门。年少时学习剑术,剑术高超,白猿公败在少年的手下,飞上枝头化为一只猿猴。少年穿着饰有珠宝的锦袍,腰间插着匕首和吴钩。他自小一个人就有万人的英勇,如今腰间插有宝剑就更显雄风了。与豪侠剧孟结为好友,二人一见如故,一同去新丰畅饮美酒。少年志气豪猛,哪怕在都市中,杯酒之间就可以结束一个人的性命。不要说易水寒冷如冰,看看今日白虹贯日,如此晴朗。只可惜荆轲刺秦王没有成功,徒然死在秦宫之中。像秦武阳那样的人如同死灰一样,跟他这样的人结交朋友,事情怎么会取得成功呢?

  注释

  ①紫燕:骏马的名称。

  ②啾啾:马的鸣叫声。

  ③洛门:指洛阳城门,汉代的长安城门。

  ④凌轹(lì):欺凌,辱蔑。

  ⑤白猿公:这里运用了典故,越国的一名女子善于剑术,在路上遇见了一名老翁,他自称袁公,与女子比试剑术,没有胜利,而飞上树,变成了一只白色的猿猴。

  ⑥吴鸿:宝剑,吴钩的代称。

  ⑦剧孟:人名,汉代洛阳人,著名侠士。

  ⑧日贯虹:白虹贯日,形容志气威猛。

  ⑨武阳:指秦武阳,是荆轲的副手,见到秦王后特别惊恐,让秦王有所察觉。

  简析

  《结客少年场行》,乐府旧题,属于《杂曲歌辞》。李白在这首诗里表达了他任侠使气的豪迈情怀以及他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

结客少年场行原文翻译及赏析3

  原文:

  结客少年场行

  [唐代]李白

  紫燕黄金瞳,啾啾摇绿騣。

  平明相驰逐,结客洛门东。

  少年学剑术,凌轹白猿公。

  珠袍曳锦带,匕首插吴鸿。

  由来万夫勇,挟此生雄风。

  托交从剧孟,买醉入新丰。

  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

  羞道易水寒,从令日贯虹。

  燕丹事不立,虚没秦帝宫。

  舞阳死灰人,安可与成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紫燕这匹骏马有着黄金色的眼珠,马嘶鸣时摇动着它颈上那美丽的绿色鬃毛。

  它一路奔驰,天刚亮的时候就到了长安洛门。

  年少时学习秦术,秦术高超,白猿公败在少年的手下,飞上枝头化为一只猿猴。

  少年穿着饰有珠宝的锦袍,腰间插着匕首和吴钩。

  他自小一个人就有万人的英勇,如今腰间插有宝秦就更显雄风了。

  与豪侠剧孟结为好友,二人一见如故,一同去新丰畅饮美酒。

  少年志气豪勐,哪怕在都市中,杯酒之间就可以结束一个人的性命。

  不要说易水寒冷如冰,看看今日白虹贯日,如此晴朗。

  只可惜荆轲刺秦王没有成功,徒然死在秦宫之中。

  像秦武阳那样的人如同死灰一样,跟他这样的人结交朋友,事情怎么会取得成功呢?

  注释

  紫燕:骏马的名称。

  啾啾:马的鸣叫声。

  洛门:指洛阳城门,汉代的长安城门。

  凌轹(lì):欺凌,辱蔑。

  白猿公:这里运用了典故,越国的一名女子善于秦术,在路上遇见了一名老翁,他自称袁公,与女子比试秦术,没有胜利,而飞上树,变成了一只白色的猿猴。

  吴鸿:宝秦,吴钩的代称。

  剧孟:人名,汉代洛阳人,着名侠士。

  日贯虹:白虹贯日,形容志气威勐。

  武阳:指秦武阳,是荆轲的'副手,见到秦王后特别惊恐,让秦王有所察觉。

  赏析:

  诗人一直有“安社稷,济苍生”的壮志雄心,但总不能如愿,于是在无奈中不期然发出不平之鸣。这首诗就是此种情况下的心声。

  此诗塑造了一个剑术超过白猿公,纵横江湖的少年侠士形象。他剑术高强,却一直未能得到施展的机会,于是发出了愤恨激越的郁闷不平之鸣。

  开首写少年所骑骏马的神骏与装饰之豪华,“平明”写少年在白天骑马相互驱驰,在洛门东结交朋友。接着,“少年”两句写其剑术超过传说中的白猿公,突出其剑术之高超。

  接下来八句写其纵横江湖之勇勐形象。特别是“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两句,写尽了少年的豪侠形象。最后几句借荆轲刺秦事抒发内心的情感。与一般的咏叹荆轲刺秦的诗不一样的是,全诗没有出现荆轲的名字,但“缺场”的荆轲事实上是诗中的主角——诗人自己。诗人批评谋划行刺秦始皇失败的燕太子丹,是因为他没有给荆轲创造一个良好的施展身手的条件,反倒找来一个进入秦宫就面如死灰的秦舞阳,帮了倒忙,给剑客造成干正事的掣肘。

  这种批评正好表现出诗人渴盼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这首诗虽然有郁闷与不平,但依旧是那种扬厉雄健的风格,很好地表现了诗人的豪侠气质。

结客少年场行原文翻译及赏析4

  结客少年场行

  韩魏多奇节,倜傥遗声利。

  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

  结交一言重,相期千里至。

  绿沉明月弦,金络浮云辔。

  吹箫入吴市,击筑游燕肆。

  寻源博望侯,结客远相求。

  少年怀一顾,长驱背陇头。

  焰焰戈霜动,耿耿剑虹浮。

  天山冬夏雪,交河南北流。

  云起龙沙暗,木落雁门秋。

  轻生殉知己,非是为身谋。

  翻译

  韩魏多有轻生重义、为知己者死的游侠,洒脱不拘留下名利。

  少年游侠者重然诺、好结交,各负凌云之志。

  然而一言九鼎,一旦结交,即千里相会。

  绿带缠绕在如月的弓弦上,金丝绦络住如云的马辔头。

  伍子胥过着流亡乞食的生活,高渐离为欲前去刺杀秦王的荆轲击筑送行。

  张骞出使西域,穷河源,游侠儿亦如博望侯怀抱赴边立功之志。

  只要君王一垂顾,肝脑涂地、流血野草也在所不辞,都会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

  刀光剑影映照着游侠儿矫健的身影,强弓劲弩尽显少年侠士的身手。

  天山无论是冬日夏日都会飞雪,交河南北向流淌着。

  云从漠北边塞升起,雁门关的秋日草木早已凋零。

  游侠为知己者死,不是为自己谋名利。

  注释

  声利:名利。

  绿沉:浓绿色。

  吹箫入吴市:过着流亡乞食的生活。伍子胥为报父兄之仇,从楚国逃到吴国,曾在吴国吹箫乞食。

  击筑游燕肆:荆轲欲前去刺杀秦王,其友高渐离在易水击筑为他送行。

  寻缘博望:指汉代的张骞,汉武帝命其穷黄河之源,因出使西域。

  陇头:陇山,六盘山南段的别称。

  龙沙:河北喜峰口外卢龙山后的大漠,后泛指漠北边塞之地。

  雁门:长城上重要的关隘雁门关,在山西代县北部。

  创作背景

  《结客少年场行》是写游侠题材的乐府旧题。古代许多文人都具有任侠使气的情怀,运用此乐府诗题写下了许多荡气回肠的诗篇。但是比较而言,鲍照诗多市侩气,李白也多轻浮气;刘孝威诗多谄媚气,刘绍安诗多名利气,卢照邻诗气脉偏滞,写得比较沉着浑雅的当数虞世南诗。

  赏析

  这首诗发端二句已概全篇之旨,“韩魏多奇节,倜傥遗声利”,以下均围绕“多奇节”处而展开。承接此二句,以下八句历叙少年游侠者的精神品格与豪荡气魄。“绿沉明月弦,金络浮云辔”,此十字着重从形象上描绘少年侠士潇洒倜傥的飒爽英姿。“吹箫入吴市,击筑游燕肆”,伍子胥有经文纬武之才,因楚平王听信谗言杀害伍奢与伍尚,他逃奔吴国,欲借外力以报杀父兄之仇。伍子胥在吴都梅里(即今无锡梅村),举目无亲,衣食无着,被迫吹起斑竹箫管,在市中乞食,后得公子光的赏识,谋刺王僚,成就大业。高渐离与荆轲为友,善击筑,“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史记·刺客列传》)。后燕亡,高渐离为秦王击筑,因在筑中置铅以伺机击秦王,未果被害。游侠之人并非久居人上,即使沉沦下僚之时,胸中仍怀一股不可磨灭之气。这段奇气促其忍辱负重,完成自己重然诺的历史使命。

  下面以博望侯张骞的典故轻轻地转到了游侠儿慷慨立边功的主题上来,继写其在战场上杀敌报国的“奇节”。张骞出使西域,穷河源,直至昆仑山下,“大宛之迹,元因博望;始究河源,旋窥海上”(《史记·大宛列传》)。其开疆拓土的历史功绩永不可磨灭,“博望侯”就衍化为英雄主义的象征,而与任侠风气相联系在一起了。“寻源博望侯,结客远相求”,游侠儿亦如博望侯怀抱赴边立功之志。云气散漫风萧索,紫塞雁门草木凋,艰苦的边关生活并没有消损少年游侠奋勇杀敌、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而是黄沙穿金甲,马革裹尸还,甘愿赴汤蹈火以报知己之恩遇。这样就自然引出了“轻生殉知己,非是为身谋”的感慨来,这既照应了开头的“遗声利”,也使全篇的中心思想得到统一。

  综观全诗,首联已概括全篇之主旨,“侠”之精神在“奇”,此“奇”非他“奇”,而是奇在其轻身重义上,奇在其士为知己者死上,奇在其“遗声利”“非是为身谋”上,正与尾联相应。中篇尽叙侠客之态,承首联之“奇”而启尾联之“殉知己”“一言重”“垂一顾”“千里至”“远相求”,皆应照生情,写得气脉流转、神情摇曳,悲壮英豪之中有清新雅致之音,与虞氏的一贯风格有其相通之处。

【结客少年场行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结客少年场行原文翻译及赏析10-29

《结客少年场行》原文及赏析08-16

结客少年场行原文及赏析08-17

结客少年场行原文及赏析10-14

结客少年场行原文翻译及赏析5篇10-29

结客少年场行原文翻译及赏析(5篇)10-29

结客少年场行_李白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8-03

《代结客少年场行》译文及赏析01-13

鲍照《代结客少年场行》译文及赏析12-31

结客少年场行诗词阅读原文附答案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