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呈吴郎原文翻译赏析
又呈吴郎原文翻译赏析1
原文:
又呈吴郎
唐代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译文
草堂前的枣树任由西邻打枣,她是没有饭吃没有儿子的一位妇人。不是因为穷困怎么会做这样的事情?只因为不让她变恐惧所以需要转变你的态度,变得可亲。那妇人防着你虽然是多心,但你在枣树周围插上稀疏的篱笆就显得太较真了。贫妇人已经诉说过了因为赋税的征求而一贫如洗,我不由想到现在战乱带给百姓的灾难而眼泪打湿了衣巾。
注释
(1)呈:呈送,尊敬的说法。这是用诗写的一封信,作者以前已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这是又一首,所以说“又呈”。作者用了小辈给老辈的“呈”让吴郎更易接收。
(2)吴郎:作者的一个亲戚,辈分比作者小,郎则是对人的爱称。
(3)扑:打。
(4)任:放任,不拘束。
(5)西邻:就是下句说的“妇人”。
(6)不为:要不是因为。
(7)宁有此:怎么会这样(做这样的事情)呢?宁:岂,怎么。此:代词,代贫妇人打枣这件事。
(8)只缘:正因为。
(9)恐惧:害怕。
(10)转须亲:反而更应该对她表示亲善。亲:亲善。
(11)即:就。
(12)防远客:指贫妇人对新来的主人存有戒心。
(13)多事:多心,不必要的担心。
(14)便:就。
(15)插疏篱:是说吴郎修了一些稀疏的篱笆。
(16)甚:太。
(17)征求:指赋税征敛。
(18)贫到骨:贫穷到骨(一贫如洗)。
(19)戎(róng)马:兵马,指战争。
赏析:
这首诗出自《杜工部集》。767年(大历二年),即杜甫漂泊到四川夔(kuí)州的第二年,他住在瀼西的一所草堂里。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杜甫从不干涉。后来,杜甫把草堂让给一位姓吴的亲戚(即诗中吴郎),他自己搬到离草堂十几里路远的东屯去。不料这姓吴的一来就在草堂插上篱笆,禁止打枣。寡妇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诗去劝告吴郎。以前杜甫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所以此诗题作《又呈吴郎》。吴郎的年辈要比杜甫小,杜甫不说“又简吴郎”,而有意地用了“呈”这个似乎和对方身分不大相称的敬词,这是让吴郎易于受。
又呈吴郎原文翻译赏析2
又呈吴郎
作者:杜甫
朝代:唐朝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译文
草堂前的枣树任由西邻打枣,她是没有饭吃没有儿子的一位妇人。不是因为穷困怎么会做这样的事情?只因为不让她变恐惧所以需要转变你的态度,变得可亲。那妇人防着你虽然是多心,但你在枣树周围插上稀疏的篱笆就显得太较真了。贫妇人已经诉说过了因为赋税的征求而一贫如洗,我不由想到现在战乱带给百姓的灾难而眼泪打湿了衣巾。
注释
(1)呈:呈送,尊敬的说法。这是用诗写的一封信,作者以前已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这是又一首,所以说“又呈”。作者用了小辈给老辈的`“呈”让吴郎更易接收。(2)吴郎:作者的一个亲戚,辈分比作者小,郎则是对人的爱称。(3)扑:打。(4)任:放任,不拘束。(5)西邻:就是下句说的“妇人”。(6)不为:要不是因为。(7)宁有此:怎么会这样(做这样的事情)呢?宁:岂,怎么。此:代词,代贫妇人打枣这件事。(8)只缘:正因为。(10)恐惧:害怕。(11)转须亲:反而更应该对她表示亲善。亲:亲善。(12)即:就。(13)防远客:指贫妇人对新来的主人存有戒心。(14)多事:多心,不必要的担心。(15)便:就。(16)插疏篱:是说吴郎修了一些稀疏的篱笆。(17)甚:太。(18)征求:指赋税征敛。(19)贫到骨:贫穷到骨(一贫如洗)。(20)戎(róng)马:兵马,指战争。
赏析:
这首诗出自《杜工部集》。767年(大历二年),即杜甫漂泊到四川夔(kuí)州的第二年,他住在瀼西的一所草堂里。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杜甫从不干涉。后来,杜甫把草堂让给一位姓吴的亲戚(即诗中吴郎),他自己搬到离草堂十几里路远的东屯去。不料这姓吴的一来就在草堂插上篱笆,禁止打枣。寡妇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诗去劝告吴郎。以前杜甫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所以此诗题作《又呈吴郎》。吴郎的年辈要比杜甫小,杜甫不说“又简吴郎”,而有意地用了“呈”这个似乎和对方身分不大相称的敬词,这是让吴郎易于受。
【又呈吴郎原文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又呈吴郎原文翻译及赏析05-20
又呈吴郎原文及翻译02-17
又呈吴郎原文及赏析07-16
《又呈吴郎》翻译赏析02-21
又呈吴郎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4-02
又呈吴郎原文和翻译03-16
又呈吴郎唐诗原文11-16
杜甫《又呈吴郎》赏析11-12
《又呈吴郎》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04-12
杜甫《又呈吴郎》译文及赏析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