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到家原文翻译及赏析

时间:2022-10-19 10:05:08 古籍 我要投稿

岁暮到家原文翻译及赏析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岁暮到家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岁暮到家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古诗简介

  《岁暮到家》是清代诗人蒋士铨所写的一首诗。该诗是一首表现骨肉亲情的诗作。诗中通过描述久别回家的游子与母亲相见时的情景,颂扬了母爱的深厚和伟大。

  翻译/译文

  爱子之心是没有穷尽的,最高兴的事莫过于游子及时归来。

  缝制寒衣的针脚密密麻麻地,家书里的字迹墨痕犹如新的一样。

  看见儿子瘦了母亲心疼,呼叫着我细问旅途的艰难。

  母亲啊,儿子已经愧对您了,不会忍心诉说漂泊在外所受的风尘。

  注释

  ①及辰:及时,正赶上时候。这里指过年之前能够返家。

  ②寒衣针线密:唐诗人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③低徊:迟疑徘徊,扪心自问。愧人子:有愧于自己作儿子的未能尽到孝养父母的责任,反而惹得父母为自己操心。

  ④风尘:这里指的是旅途的.劳累苦辛。

  创作背景

  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蒋士铨于年终前夕赶到家中,此首诗就是描写蒋氏与其母团圆时惊喜中又含伤感的真实场景。

  赏析/鉴赏

  母爱是人类最伟大、最无私的情感,但古诗中表现这一题材的作品却不很多,最著名的当属孟郊的《游子吟》,说尽了天下父母爱子之心。蒋士铨这首《岁暮到家》则从另一个角度细腻地刻画了母亲的爱心,与孟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中着意表现的母子之情,并没有停留在单纯、抽象的叙写上,而是借助衣物、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等使之具体化、形象化。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母亲对儿子的爱心没有止境,儿子及时归来使母亲惊喜万分,首联上句直写母亲的爱心,下句写久别的儿子岁暮之际回家团聚时母亲的喜悦心情,一个“喜”字,包含了母亲对儿子无尽的关怀和怜爱、思念和期望,是上句的最好注脚。

  三四句说御寒的冬衣缝得针脚细密,问候的家信墨痕尚新。这两句诗极力突出母亲对儿子的关怀和思念:细细缝好御寒的冬衣,时时捎去嘘寒问暖的家信。那一针一线,一字一句中蕴涵了多少慈母的爱心。一个“密”字,道出了母亲对儿子的怜爱;一个“新”字,道出了母亲心中的思念和关怀。

  五六句说一见面便心疼儿子的面容清瘦,叫着孩子问起一路上的艰辛。这里叙写母亲与儿子相见时的情景,进一步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怜爱:看到儿子面容清瘦,母亲心中十分怜惜,连忙把儿子叫到自己跟前,仔细询问一路上的风尘劳顿,问长问短,反反复复,不厌其烦。一“怜”一“问”,慈爱之心,跃然纸上。

  最后两句写儿子心中惭愧自己没有尽到孝敬母亲的责任,不敢向母亲诉说那一路的风尘,这里通过直抒诗人的惭愧心情表达出母子之间的深情。在慈爱的母亲面前,诗人心中百感交集:一方面充满了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另一方面也感到十分内疚,由于自己出门在外未能在母亲膝下承欢尽孝,深感未尽到人子的责任,从而辜负了母亲的拳拳之心。因此,不敢诉说自己旅途的艰辛。除了惭愧之外,此处也含有担心直言远行的劳顿,会使母亲更加心疼的含义,因此“不敢叹风尘”,自然也蕴涵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意味。

  作者简介

  蒋士铨(1725-1785),清代戏剧家、诗人。字辛畲、心余、苕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铅山(令属江西)人。诗与袁枚、赵翼齐名,并称“江右三大家”。诗作比较平直,功力和影响不及袁、赵。有《忠雅堂集》。

  蒋仕铨其人

  因才气横溢,乾隆皇帝赏称他与彭元瑞为"江右两名士"。他的诗与袁枚、赵翼齐名,并称"江右三大家"。他的戏曲成就更超过了诗词,他的《藏园九种曲》在当时传唱甚广,妇孺皆知,是继关汉卿、汤显祖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戏曲家。所著除《藏园九种曲》外,有《忠雅堂文集》十二卷,《忠雅堂集》二十七卷,《铜弦词》二卷,至今流传于世。

  情感价值取向

  蒋仕铨同情人民,热爱祖国,把文学创作视为抒发忧国忧民之情、“激扬忠义”、“经世致用”的崇高事业。他奏请为孤军坚守扬州之抗清英雄史可法建祠,创作《冬青树》剧本,歌颂文天祥、谢枋得抗元死节的事迹。他虽才气横溢,名震京师,但一身正气,不入污泥,自称"以方柄入圆凿,恐不合且得祸"。其精神和气节令后人敬佩。

  戏曲艺术特色

  蒋士铨为乾隆时代最负盛名的戏曲家,也是昆腔传奇发展过程中最后一个较为著名的作家。现存剧作以《红雪楼九种曲》(又名《藏园九种曲》,包括杂剧三种、传奇六种)最有名。他有意以“笔墨化工”来“维持名教”,其戏曲创作大都以表彰节烈、扶植人伦为主旨,涂染着浓厚的道德色彩,是当时传奇艺术道德化的楷模,如《冬青树》、《桂林霜》等;有时也借他人故事来寄托自己壮志难酬的遭遇与愤懑,如传奇《临川梦》、杂剧《四弦秋》。蒋士铨以诗人的激情和灵气写作曲辞,剧作有诗歌的意境和文采,典丽流畅,清雅自然,但案头化较重,与演出有所脱节。

【岁暮到家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岁暮到家/岁末到家原文翻译及赏析11-13

岁暮到家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04-01

岁暮到家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07-05

岁暮到家原文翻译及赏析(合集3篇)07-05

岁暮到家 / 岁末到原文及赏析10-18

《岁暮》原文及翻译赏析03-02

岁暮原文赏析及翻译04-23

岁暮原文翻译及赏析01-14

【推荐】岁暮原文翻译及赏析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