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安郡中偶题·秋声无不搅离心》翻译赏析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牧的组诗作品。第二首诗写秋日雨景,通过秋声楚雨,阶前梧叶,构成秋雨图画。全诗字字皆秋色,句句皆秋色,吟之身寒,且融入“倚恨”、“哀吟”等主观情绪,愁恨袅淡,一咏三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齐安郡中偶题·秋声无不搅离心》翻译赏析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二》
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
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
【注释】
梦泽:即云梦泽。唐李白《〈大猎赋〉序》:“楚国不过千里,梦泽居其大半。”蒹(jiān)葭(jiā):指芦荻,芦苇。
干:触犯,冒犯;关连,涉及。
【翻译】
秋天的声音都会扰乱客子离人的心绪,云梦泽上芦苇苍苍,凄冷的秋雨下得很浓密。雨滴自己滴到台阶前的大梧桐叶,关您什么事呢而作哀伤的吟唱。
【鉴赏】
第二首诗也是描写秋天的齐安(黄州)景物,寄托了诗人背井离乡的`怅恨心情。全诗写秋日雨景,通过秋声楚雨,阶前梧叶,构成秋雨图画。诗中字字皆秋色,句句皆秋色,吟之身寒,且融入“哀吟”等主观情绪,愁恨袅淡,一咏三叹。
清代翁方纲《石洲诗话》:小杜诗“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亦在南唐“吹皱一池春水”语之前,可证杜《黑白鹰》语。
赏析
这首诗也是描写秋天的黄州景物,寄托了诗人背井离乡的怅恨心情。前两句描写秋雨秋声,“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 秋天的声音会扰乱客子离人的心绪,云梦泽上蒹葭苍苍,凄冷的秋雨下得非常浓密。
梦泽,即云梦泽;蒹葭,指芦苇。秋风萧瑟、秋雨凄寒,意味着万物即将开始凋零,三九寒冬也眨眼就到。而自己却远离故土和亲人,不仅归心似箭,而且惆怅满怀。
后两句抒发主观情绪,“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 秋雨自动滴在阶前梧叶上,这本来为身外景象,与诗人不相干,却引起诗人之哀吟,实际上是作者触景生情。南唐的冯延巳曾经写过,“吹皱一池春水”,一语双关,本来水波不兴,忽然风吹皱了池塘之水,象征着内心动荡不安,起伏不平。可见杜牧的这两句颇可玩味,连后人都从中得到了启发。全诗写秋日雨景,通过秋声楚雨,阶前梧叶,构成秋雨图画。诗中字字皆秋色,句句皆秋色,吟之身寒,且融入“哀吟”等主观情绪,一咏三叹。杜牧才华出众、学富五车,可是在黄州刺史任上却感到无所事事,无法一展胸中オ学。他的惆怅和哀吟与这一阶段遭受排挤、梦想落空有关。诗人曾说自己要 “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如今失意时描写趣景,又用看似无理之言入诗,彰显出胸中的别有天地。
创作背景
从诗题可以看出,这两首诗作于齐安(今湖北黄州),应是即景抒情之作。其创作时间当在秋天,具体年份不详。
作者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词全集:《清明》《池州李使君没后十一日处州新命始到后见归妓感而成诗》《送薛邽》《嘲妓》《池州清溪》《郡斋独酌》
【《齐安郡中偶题·秋声无不搅离心》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齐安郡中偶题》翻译赏析02-10
《齐安郡中偶题》翻译及赏析01-29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10-23
齐安郡中偶题·其一原文及赏析09-24
杜牧唐诗《齐安郡中偶题》09-21
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全诗翻译赏析12-29
忆齐安郡翻译及赏析02-23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杜牧11-27
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