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照镜见白发翻译及赏析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照镜见白发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照镜见白发》
唐·张九龄
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
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
【注释】
⑴照镜见白发:照镜子时看到自己白头发多了,人老了。含义是自照,反思,回忆的意思。
⑵宿昔:宿是怀有,昔是以前(是指任宰相期间)。青云志:凌云壮志,志向远大。
⑶蹉跎:蹉跎岁月,这是指作者被罢免宰相贬出京城做了荆州长史这个闲官之后无事可做,时光流逝而无所作为,虚度年华。白发年:白头发的年纪,形容自己老了。
⑷谁知:谁知道。这是自言自语。明镜里:镜子里照到的作者。
⑸形影:形体和影子。自相怜:自己的形体和影子互相同情,怜悯。意思是孤独。
【翻译】
从前怀有远大志向,光阴白白地度过已经到了须发皆白的年龄。谁知明亮的镜子里,只有我的形体和影子在自相怜悯。
【鉴赏】
张九龄从政之初,仕途通达,志气高昂,他胸怀壮志,惟恐虚度光阴而一事无成。他曾因中书侍郎张挺之事而被认为结党营私,罢免了宰相职务,后又被贬为荆州长史。这首《照镜见白发》诗是他为自己青春年华流逝、匡扶社稷的壮志未酬而大发感叹而作的。
“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一是说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自己没有说服唐玄宗,没有阻止住唐玄宗用人不当感到遗憾;二是说自己被贬撵出京城,做了一个无所作为的闲官而虚度年华。“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意思是说好心没有得到好报,自己被打击、排挤到孤立的境地。作者从镜子中看到自己白发苍苍,从而引发出了对年轻时曾怀有宏图大志而到了老年却仍一事无成的慨叹,给人以无穷启发。全诗语言朴素,文字简练,寓意颇深。
创作背景
诗人为政贤明,刚正不阿。由于他的努力,唐王朝更稳步地趋于繁盛。可是后来玄宗怠于政事,奸相李林甫极力排挤,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张九龄被罢相,次年贬为荆州长史。从此朝政日非,“开元之治”也就结束了。这首五绝正是“曲江罢相后,慨功业不遂而作也”(唐汝洵《唐诗解》)。
作品点评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卷十九:曲江抱伯仲伊、吕之志,而令其蹉跎以老,唐室所以衰也。中藏得任用匪人之意。清·黄叔灿《唐诗笺注》:蹉跎白发,对影自怜,悲哉斯言,不堪多读。
作者简介
张九龄(678-740)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张九龄的诗歌成就颇高,独具“雅正冲淡”的神韵,写出了不少留存后世的名诗,并对岭南诗派的开创起了启迪作用。九龄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诗意超逸,其《感遇》、《望月怀远》等更为千古传颂之诗。有《曲江集》二十卷传世。张九龄的诗早年词采清丽,情致深婉,为诗坛前辈张说所激赏。被贬后风格转趋朴素遒劲。
【照镜见白发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张九龄唐诗《照镜见白发》赏析09-06
张九龄《照镜见白发》鉴赏10-21
载见原文、翻译、赏析10-26
《载见》原文、翻译及赏析05-14
载见原文,翻译,赏析08-19
载见原文翻译及赏析10-16
途中见杏花原文翻译及赏析10-30
《途中见杏花》原文翻译及赏析05-23
喜韩少府见访的翻译赏析01-12
载见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