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全诗翻译赏析

时间:2024-10-16 09:50:25 志彬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全诗翻译赏析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全诗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注释】

  ⑴原州:辖今甘东宁南交界处,州治临泾(今甘肃镇原)。从事:州郡长官的佐吏。

  ⑵牵愁:牵动愁绪。

  ⑶边城:边境附近城镇。

  ⑷北来:从北面飞来。塞角:边塞上报时的号角。咽:低咽。

  ⑸泾河:即泾水,北源出甘肃平凉,南源出甘肃华亭,东南流入渭水。

  ⑹派:水的分流,这里泛指水流。

  ⑺贫官:清贫的官宦。

  【参考译文】

  处身在异乡,什么地方最能引发忧愁?那就是独自望远,登上这边城的城楼。暮色渐渐降临,昏黄中只见北来雁飞向南走,地域荒凉寒冷,往西去更没有郡州。听几声塞上号角,时而高越时而低咽响在楼头,一条辽远的泾河,冻成冰再不能东流。你作异乡贫穷的小官,我在异乡客居滞留,此中的离愁别恨,一样都悠长难收。

  【创作背景】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是北宋诗人魏野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抒写羁旅客愁。首联以问句呼起,点明忧愁因独上边城城楼望远,但见满目荒寒引起。颔联渲染原州冷落萧条的景象,言置身于无尽头的孤寂之感。颈联由听觉感受和视觉感受,衬托出诗人心境的悲凉。尾联总束全篇,写出友人为异乡贫官而自身为客,离恨均难收拾的情状。全诗写景高远开阔,情调苍凉凄楚。

  这首诗作年不详。张贲是诗人的同乡抑或朋友,均不详。不过,诗既呈献给他,显然关系亲密。原州,北末时辖境相当今甘肃镇原及宁夏固原东部地,属当时的边疆地区。诗人是陕州(治所在今河南陕县)人,隐居在陕州城东郊。他何时、何因跑到原州这个边城作客,情况不详。

  【赏析】

  首联以设问形式开篇,先是自问身处异乡何处最易牵发个人愁绪,接着自答孤身一人独自登上边远城楼,这就足“答案”。身处异乡,就已令人孤寂忧愁的了,更何况是客子伶仃一人独自登上偏远边城城上之楼呢。站在边城高处,就能极目远眺,边地景色一览无余。就是这带有边地特征的景色,最能牵动客子心中之愁,此意虽然诗人没有明说,但却蕴情于景。借助逼真的画面予以展现。这就既为下文抒写展开了宏伟的画卷,又设定了“愁”这一主体旋律,颇有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式的开头风格。

  颔联开始抒写塞外风光。“日暮北来惟有雁”,秋季黄昏,抬眼望去,眼前看到的唯有振翅而飞的北归雁群,尽管是“平沙万里绝人烟”,但却仍是“衡阳雁去无留意”,北来的雁群仿佛毫无留意,头也不同地向着南方的中原飞去了。渐渐地“几行归雁云边断”,心中不南涌起“何处行人不断肠”的愁怨。诗人的家同本在中原,但却不得不滞留两北边陲一望着那越飞越远的雁儿,令作者伤感。“地寒西去更无州”,虽说现在还是秋天,然而边地冬季来临甚早,早已天寒地冻,衰草连天了。从此再往西去,已经没有朝廷的州郡了。想到自己就像那身不由己无依无靠的蓬草,被寒风一吹,就流落到了这边远荒凉的原州边城了,作者不由得悲从中来。

  颈联紧承上文进行情景描述。“数声塞角高还咽”,处在凄凉哀愁情绪中的诗人偏偏又听到了几声时而高昂时而呜咽的军中号角,就不禁在凄凉悲切的羁旅心境中又平添了几多哀愁:“一派泾河冻不流”,诗人此刻站在原卅城上,放眼望去,只见泾河之水早已被冻住不流了,更使人觉得“塞上风云接地阴”,让这种顿起“愁云惨淡万里凝”哀思。面对这样的穷荒野漠,碎丘幽壑,耳闻声声号角,呼呼北风,一介书生剩下的只有“可怜无定河边骨”的惨不忍睹的景象和“古来征战几人回”之无穷无尽的感慨了。

  尾联“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这两句是说:你在异乡作小官,我在异乡作异客,其中的客愁,是你我两人都难以收拾的。尾联以贫官、异客之离恨作结,呼应了开头的“牵愁”,点明了主旨。

  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中间两联写景。抒情,则感情悲怆;写景,则景象萧瑟。情景交融,感人至深。这首边塞羁旅行役律诗景象萧瑟,感情悲怆,和盛唐的边塞诗有霄壤之别。时代之不同是造成差异的一个原因,身份之不同则是更主要的原因,作者是个消极遁世的隐士,而高适和岑参他们则是积极进取的用世之士。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原州在北宋时辖境相当今甘肃镇原及宁夏固原东部地,属于当时的边疆地区。诗人魏野是陕州(治所在今河南陕县)人,隐居在陕州城东郊,但他何时、何因跑到原州这个边城作客,情况并不清楚。

  张贲是魏野的同乡或者朋友,关系亲密,诗既然呈献给他,说明二人在原州有过交集。整首诗是魏野登上原州城楼后的所感所写,主要表达了羁旅之愁。

  作者简介:

  魏野(960 - 1019 或 960 - 1020),字仲先,号草堂居士。他原为蜀地人,后迁居陕州(今河南陕县)。

  魏野一生清贫,却不随波逐流,为后人称道。他不求仕进,自筑草堂于陕州东郊,亲手植竹栽树,凿土引泉,常在泉林间弹琴赋诗。

  他的诗效法姚合、贾岛,苦力求工,但诗风清淡朴实,没有艰涩苦瘦的不足。其代表诗作有《寻隐者不遇》等,著作有《草堂集》2 卷、《钜鹿东观集》10 卷。

  诗歌特色:

  抒情真挚,情景交融:整首诗以“愁”为情感主线,从首联的设问“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引出愁绪,中间两联通过描写边塞的凄凉景色,如“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将自己的愁绪融入到景色之中,让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凄凉与无奈。尾联“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则直接点明了诗人与友人的离恨,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意境苍凉:诗中展现出的是一片荒寒、萧瑟的边塞景象。北雁南飞、地冻州荒、号角呜咽、泾河冰封,这些景象共同营造出了一种苍凉、凄楚的意境,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诗人所处环境的恶劣以及心境的悲凉。

  对仗工整:诗歌在格律方面对仗较为工整。如颔联“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日暮”对“地寒”,“北来”对“西去”,“惟有雁”对“更无州”,不仅在词性上相对,而且在意境上相互呼应,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全诗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阅读答案11-08

《台城》的全诗翻译赏析02-18

张耒《夏日》的全诗赏析及翻译03-01

杜甫《又呈吴郎》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01-10

王维《酬张少府》全诗翻译及赏析12-09

王维《酬张少府》全诗翻译赏析01-06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全诗翻译及赏析07-18

王之涣《登鹳雀楼》全诗翻译赏析03-29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全诗翻译赏析04-19

《佳人》全诗翻译及赏析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