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孤雁儿》全词翻译赏析

时间:2024-03-16 00:51:12 偲颖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李清照《孤雁儿》全词翻译赏析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清照《孤雁儿》全词翻译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李清照《孤雁儿》全词翻译赏析

  古诗:

  《孤雁儿》

  李清照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里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注释:

  孤雁儿,词牌名,原名《御街行》,后变格为《孤雁亡》,专写离别悼亡等悲伤之情。

  纸帐:纸制之帐。

  沉香:一种熏香的名字,也叫“沉水”

  断续:《花草粹编》作“断”。

  玉炉:玉制香炉。也泛称高级香炉。

  三弄:古笛有《梅花三弄》。

  萧萧:《花草粹编》作“潇潇”。

  肠断:指人极度哀伤,柔肠愁断之意。

  一枝折得:折取一枝梅花。南朝陆凯与范晔交谊甚深,陆凯从江南遥寄一枝梅花给长安的故人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别信,聊寄一枝春。”表现对挚友的慰藉和深厚的情谊。

  译文1:

  初春的早晨在藤床纸帐这样清雅的环境中醒来,却有一种说不尽的伤感与思念。此时室内唯有时断时续的香烟以及香烟灭了的玉炉相伴,我的情绪如水一样凄凉孤寂。《梅花三弄》的笛曲吹开了枝头的梅花,春天虽然来临了,却引起了我无限的幽恨。

  门外细雨潇潇下个不停,门内伊人枯坐,泪下千行。明诚既逝,人去楼空,纵有梅花好景,又有谁与自己倚阑同赏呢?今天折下梅花,找遍人间天上,四处茫茫,没有一人可供寄赠。

  译文2:

  清早睡起只有藤床纸帐像伴,说不尽的孤独清苦毫无兴趣。沉香烟火时断时续,玉炉寒冷,伴随我伤感的情感凄冷如水。《梅花三弄》的笛曲令人心惊欲碎,梅蕊仿佛被笛声惊破,蕴含着多少伤春之意。

  微风疏雨潇潇洒个不停,催下愁人的千万行泪水。吹萧人去玉楼空空,愁肠欲断而今与谁同倚。折得梅花欲寄相思之情,人间天上,找不到他如何去寄?

  赏析1:

  《孤雁儿》原名《御街行》,出自柳永《乐章集》。《古今词话》无名氏《御街行》词有“听孤雁声嘹唳”句,故更名《孤雁儿》。

  词前有小序:“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虽云梅词,实际上不过借梅抒怀旧之思。

  上片主要是写景抒情。床、帐、香炉,是一般闺情词的常见意象,此词也从这些物事写起,迤逦写出主人公孤独、苦闷的内心世界。这里,床,非合欢之床,而是用藤竹编成的轻便单人床。帐,亦非芙蓉之帐,而是当时在文人高士中流行的一种特制的用坚韧的茧纸作的帐子。宋人林洪在《山家清事》的“梅花纸帐”条目中描写道:于独床四周立柱,挂瓶,插梅数枝;床后设板,可靠以清坐;床角安竹书柜,床前置香鼎;床上有大方目顶,用细白楮(纸的代称)作帐罩之。词咏梅而从纸帐着笔,很可能指的就是“梅花纸帐”。这种床帐,暗示着清雅而淡泊的生活。宋朱敦儒《念奴娇》词云:“照我藤床凉似水。”《鹧鸪天》词又云:“道人还了鸳鸯债,纸帐梅花醉梦闲。”但是,宿此床帐中的抒情主人公并不甘于淡泊,却深怀“无佳思”的幽怨。

  以下写香。炉寒香断,渲染了一种凄冷的心境。“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展示的那种朦胧而甜蜜的惆怅已经消失,只有似断仍连的袅袅微香,伴随她绵长、凄清的似水情怀。

  沉寂中,是谁家玉笛吹起了梅花三弄?它惊破梅心,预示了春的消息,也吹燃了词人深埋的生命之火!对丈夫的思念。

  下片主要是叙事抒情。充弥天地的只是萧萧的小风疏雨!尽管大自然按照自己的规律,冬尽春来,而生命的春天,却已随“吹箫人去”而永远消逝,这怎不令人珠泪潸潸!“吹箫人”,秦穆公时人萧史,他的箫声能招引凤凰。后来他和他的妻子──穆公女弄玉双双仙去。这个美丽的神话,既暗示了她曾有过的夫唱妇随的幸福生活,又以“人去楼空”,倾诉了昔日欢乐已成梦幻的刻骨哀思。

  最后落题,用陆凯“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典,作一跌宕,纵使春到江南,梅心先破,但天上人间,仙凡杏隔,又如何传递春的消息!

  显然,这首词写于李清照晚年,赵明诚去世之后。全词以“梅”为线索,相思之情,被梅笛挑起,被梅心惊动;又因折梅无人共赏,无人堪寄而陷入无可排释的绵绵长恨之中。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见宋·李清照《孤雁儿》[藤床纸帐]。一枝折得:指折得一枝梅花。堪:可,能。这几句大意是:折得一枝梅花,从人间以至天上,没个人儿可以寄。

  这三句紧承“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而来,化用了陆凯赠梅给范晔的典故。南朝时,陆凯曾折梅赋诗,寄给远在长安的友人范晔,以慰思念之情。而此时,作者梅花折得,新词赋就,寻遍人间天上,却没有一个人可以寄赠。寥寥数语,明白如话,写出了一种寻觅的神态,一种绝望的悲哀,刻画了一个内心无限的痛苦的孀妇形象。全词至此戛然而止,而不尽的余哀,却还久久地盘旋在读者心头。抒写伤逝之情时可供借鉴……

  赏析2:

  这是一首悼亡词。赵明诚病逝后的某一个春天,室外梅花已经开放。词人新觉醒来,心情就格外恶劣。“说不尽、无佳思”,是没有来由的,是丈夫去世之后经常性的一种心理状态。往事旧情像流水,在词人心中滔滔流过。不知何处,传来凄怨的笛声。到此,词人当然要怀疑春天能停留多久,自己又还会有“多少春情意”呢?屋外,又下起了萧萧疏雨,刮起了小风。一场风雨,枝头的梅花能够承受得了吗?这一场风雨,催落梅花,更催下词人的“千行泪”。此时,李清照的心思完全不在梅花上,而在于对亡夫的无限思恋。所以,这首词表层次是咏梅,深层次是悼亡,通过咏梅,逐步引出悼亡的主题。

  相关资料:

  在璀璨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唐诗宋词是妇孺皆知的奇葩。从小到大,我读了不计其数的唐诗宋词,领略了李白的狂傲潇洒,闻识了柳永的放荡不羁;感悟了杜甫的忧国忧民,领悟了苏轼的豪迈旷达。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在课外读物上,读到一篇署名为李清照的词人写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读罢此词,我对最后一句“绿肥红廋”不知所云,便回忆以前学过的诗词,只听过“花红柳绿”,从未见过“绿肥红廋”之说,于是我查找注解,注解显示这首词是宋朝女词人李清照所写,当时的我惊讶了,写诗作词不是男人的事情吗?难道是我见识太浅了,女人也能写词?于是,我对这位女词人的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句“绿肥红廋”也成为了独家记忆,它指的是花已凋零,而草木正盛的暮春景色,我明白了原来感时伤春也可以写得这样生动形象清丽婉约,这大概就是女生独有的心思吧。

  后来我又读到了她的另外一首词《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词写于重阳佳节之际。重阳寓意秋日,秋天是那文人墨客吟诗作赋,抒发愁绪的时令,极富诗书的李清照也不例外,她以女子独有的细腻聊表心意,本词中的“人比黄花瘦”一句为其首创,惹得包括丈夫赵明诚在内的赏词人连连称绝。品茗全词,词人的情绪浸染在那层层薄雾中那朵朵浓云里,愁了一个白天。那冷冰冰的玉枕纱橱,使词人难以入眠。夜不能眠,思绪便多,此时词人的丈夫不在身边,思念之情油然而生,女子独有的那份闲愁随之破壳而出。纵观全词,词人整日整夜都在犯愁,黄昏时分,她独自在菊花旁饮酒以慰寂寥,菊香在袖间浮动,一阵冷冷的西风吹来,又加重了词人心中那份惆怅,与丈夫赵明诚身隔两地不得见的相思之苦如块垒堆积般隐隐作痛。最后一句“人比黄花瘦”乃神来之笔,情真意切,使女词人的因相思而憔悴的形象跃然纸上,试想那东篱下的丛丛菊花尚且能相聚相守,发出盈袖暗香,女词人的丈夫却远在千里之外不能逢此重阳佳节与词人团聚,女词人能不因此黯然销魂?然而,女词人却并不因为相思而乱了心绪,她借着菊花的高洁品格表达了自己对丈夫的矢志不渝的爱,我不得不为词人的坦诚与才华而深深赞叹。

  自古红颜多薄命,一位满腹才情、精通诗词,深谙音律,爱好金石的佳人,在十七岁觅得了志趣相投、才华相当的好儿郎,原本一对才子佳人能够举案齐眉相濡以沫厮守白头,然而国难当头,丈夫赵明诚官运多舛,在夫妻俩南渡途中病死于建康,此时的李清照只有四十六岁,这山崩地裂般的打击沉重而无情地给这段三十年的婚姻画上了悲剧性的句号。李清照并没有一蹶不振,为了完成亡夫的遗愿,她在颠沛流离的逃难途中依然悉心保护夫妻俩共同收集的金石。寡妇门前是非多,失去丈夫的李清照免不了受人欺侮,在张汝舟的甜言蜜语的追求下,孤独无依的李清照嫁给了他。可张汝舟实乃伪君子一枚,他看中的是李清照的金石财产,并不昔以家暴逼迫李清照交出所藏金石,为了挽救自己,在注重卿卿之饮的宋朝,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举报张汝舟科举作弊,最后使自己锒铛入狱,幸得李、赵两家相救,最终出狱,并与张汝舟解除了婚约,获得了自由身,由此可见,在古代的男权社会里,李清照无疑是一位果敢的女人,是一位敢于追求女性权利的人,她那先进的女性思想也影响了后世的女子解放运动。

  看过无常世事,历尽沧桑变化,晚年的李清照把内心的无限的哀愁凝结成千古名篇《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词开篇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几个叠词如哀婉的音乐般令读者顿生凄楚之感,全词的基调已然被奠定。晚秋的黄昏下,暮年的李清照试图小酌几杯淡酒来抵御寒意,无奈西风太凛冽,词人心中凉意依旧。那掠过的大雁又勾起了词人无限回忆,正如“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可物是人非事事休,词人被灌注了一道愁绪伤心不已。词人又瞧见了黄花,那黄花无盈袖暗香,憔悴得散落满地。花落人断肠,当年词人自比黄花瘦,仿佛一语成谶,如今的词人又像眼前的黄花一样憔悴不堪,孤独无依,刹那间,一股沉重的愁绪犹如那薄雾浓云在词人心中萦绕。秋日的黄昏总给人带来沉寂压抑之感,词人早已美人迟暮,面对这灰黄暗淡的黄昏,她的一生犹如一天般无情地流过,令人不禁扼腕叹息。词人形影相吊,独自在窗前等待着黑夜,秋雨滴落在梧桐叶上仿佛簌簌作响,犹如滴在词人千疮百孔、满带哀愁的心上。接踵而至的沉重意象带给词人的一阵又一阵愁绪,比那双溪蚱蜢舟载不动的愁还要沉重,此时词人不得不感喟,此境况怎一个愁字了得。尽管词的通篇没有泪,我想词人的眼泪已被秋日黄昏里的冷冷西风拂拭,已被内心深处那滚滚哀愁融化,可这隐藏着的泪却在字字珠玑间表现得淋漓尽致,我除了表示对词人的深深同情,也不得不佩服词人高超的艺术功底。

  李清照不仅仅沉溺在自己的愁绪中,她也作了多首诗词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怀之情,一首讽刺诗《夏日绝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便是其中的代表。词人那巾帼不让须眉的恢弘气度和赤子之心一览无遗地展现在世人眼中,一位才女的形象又得到了提升。

  李清照出身官宦之家,诗书翰墨之庭,有机会博朗群书,得满腹才学。她将芳莲寸心、人生困厄诉诸文字、吐露纸张,获得了“词国皇后”的美誉,为我国词坛谱写了光辉一页,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女词人,山东青州建有李清照纪念馆,浙江金华设有李清照纪念馆,济南的泉城广场、河南开封的滨河路、北京的中华世纪坛三层环廊均有李清照的全身雕塑,词人的幸与不幸最终化作了大幸。跨越千年后,我似乎看见了慵整纤纤手的女子凝眸守着窗儿到黄昏,将新愁与旧愁、闲愁与哀愁铺就在诗词阆苑中,将坚强勇敢的积极精神、关注民族命运的高尚品格传递给后世,一位千古女子的光辉形象闪耀青史,绵延不绝。

【李清照《孤雁儿》全词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李清照《孤雁儿》原文赏析02-24

李清照《蝶恋花》全词翻译及赏析09-20

李清照《怨王孙》全词翻译赏析11-08

李清照《清平乐》全词翻译赏析01-07

眼儿媚·古诗全词翻译赏析11-25

李清照《南歌子·天上星河转》全词翻译赏析08-31

孤雁原文翻译及赏析07-30

《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08-02

《孤雁儿世人作梅诗》原文翻译以及赏析07-25

忆秦娥李清照翻译及赏析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