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赏析阅读
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相信大家一定都记得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是不是有很多人在为文言文的理解而发愁?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精卫》赏析阅读,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顾炎武: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学家和爱国志士。
精卫:古代神话中所记载的一种鸟。相传是炎帝的少女,由于在东海中溺水而死,所以死后化身为鸟,名叫精卫,常常到西山衔木石以填东海。
“万事”四句:问精卫。尔:指精卫。“终古”永远。
“我愿”四句:精卫答。沈,通“沉”。
“呜呼”三句:讽刺当时托名遗民,而实为自己利禄打算的人。鹊、燕:比喻无远见、大志,只关心个人利害的人。巢,鸟巢。
我知道,世上万事万物原本就不都是均衡的,你没有必要自寻烦恼,凭你这径寸之身,就算能长生不老,你也无法将汪洋大海填平。我也不止一次想过,决意要填平这汪洋大海,即使身沉大海淹死,填海之心也不会悔改,如果大海填不平,我填海的决心就不会终止。教人伤心哪!你没看见吗?那西山上的鸟雀们都在各忙各的,为自己铸造安乐的巢穴呢。
顾炎武(1613年(明万历四十一年)-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汉族。原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他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顾炎武从二十七起开始编纂两部巨著,《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这首诗是顾炎武在36岁时根据《山海经》关于精卫鸟的故事写成的。相传,精卫鸟是炎帝的女儿,被大海吞噬了生命。她的灵魂变成了一只精卫鸟,锲而不舍不知疲倦地从高山采集石子和树枝衔在嘴里丢向东海。顾炎武把自己比喻为精卫鸟,决心以精卫鸟填海的精神,实现自己抗清复明和编写巨著的大业。《精卫》诗表达了诗人坚持气节,不向清王朝屈服的决心。在历经三十年后,巨著终于完成。顾炎武为了探索经国济民之道,跋山涉水,调查研究,作了大量笔录,孜孜以求,直到“死而后已”。
在诗作中,既表露了诗人决意复明的决心,同时也渗透了区区一人的身单势孤,当然,也有对那些为了一记利益“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的不满和无奈。
《精卫》改写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精卫鸟,它次是炎帝的小女儿,她有一次去东海游永,不幸溺水而身亡,化身成一只鸟,一直想填平东海,不让更多的人被淹死。
于是,精卫就从西山上的从林里衔来各种各样的小石头,一点一点的往东海里放,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过了好一段时间,精卫一直衔着石头往海里放。这次东海终于忍不住了,问;“你这样做什么用;我这么大,石子这么小,肯定不行的,你不要白费力气了!”而精卫回答:“虽然我和一颗石子的力气都很小,但我们在一起的力量却很大。”说完,精卫就继续飞来飞去的衔石头,不停地往东海放。东海笑了笑说:“想填平我,做梦去吧!”说完,又不管了。
又有一天,东海忍不住,拍打起大浪,刮起狂风,下起暴雨,对精卫又说:“你每天都过来放石头,扔来扔去,烦不烦。”而精卫飞来飞去,都可以灵活地躲开,不畏艰难险阻。
精卫势必要把东海填平,我们要向精卫学习它坚持不懈的精神。
【《精卫》赏析阅读】相关文章:
《精卫》阅读答案09-02
《精卫填海》原文及赏析08-20
《精卫填海》阅读答案04-01
精卫填海阅读及答案10-19
《精卫填海》的阅读答案05-07
精卫填海阅读答案06-01
精卫填海的阅读答案07-03
《精卫填海》阅读答案11-17
精卫填海阅读答案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