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自燕之齐原文和翻译

时间:2024-10-23 09:11:39 志彬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苏秦自燕之齐原文和翻译

  在我们上学期间,我们总免不了跟文言文打交道,文言文的特色是言文分离、行文简练。那么问题来了,你还记得曾经背过的文言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秦自燕之齐原文和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

  苏秦自燕之齐

  苏秦自燕之齐,见于华章南门。齐王曰:“嘻!子之来也。秦使魏冉致帝,子以为何如?”对曰:“王之问臣也卒,而患之所从生者微。今不听,是恨秦也;听之,是恨天下也。不如听之以卒秦,勿庸称也以为天下。秦称之,天下听之,王亦称之,先后之事,帝名为无伤也。秦称之,而天下不听,王因勿称,其于以收天下,此大资也。”

  【译文】

  苏秦从燕回来到齐国,在华章南门拜见齐闵王。

  齐闵王说:“唉!您可来了。秦国派魏冉送来帝号,您认为怎么样?”

  苏秦回答说:“大王的询问臣下感到很仓促,并且由此产生的福患还看不明显。如今若是不听从,这就会使秦国憎恨我们;如果听从,这就要受到天下各国的憎恨。不如听从秦国而使秦终成称帝之事,但我们不用称帝,以收取天下人心。如果秦王称帝,天下各国又都听从,大王也称帝,不过是先后的事情,对于帝王的名号是没有损害的。如果秦王称帝,而天下各国不听从,大王因此也不称帝,以收取天下民心,这是最大的凭借。”

  欣赏:

  谋略智慧的展现:在“苏秦自燕之齐”这一事件中,充分体现了苏秦的高超谋略和政治智慧。面对齐王关于是否接受秦国送来帝号的询问,苏秦的回答展现出了他对局势的精准把握和深思熟虑。他建议齐王先答应秦国,但暂缓称帝,观察秦国称帝后天下的反应再做决定,这种策略既避免了过早表态可能带来的风险,又为齐国争取了主动,可见苏秦善于在复杂的政治局势中寻找对自己有利的策略,其思维的敏捷和谋略的深远令人赞叹。

  语言艺术的精妙:苏秦在与齐王的对话中,语言表达简洁明了且极具说服力。他能够用简短的话语分析出问题的关键所在,以及不同选择可能带来的后果,让齐王能够迅速理解并接受他的建议。这种语言艺术不仅体现了苏秦作为纵横家的口才,也为他在各国间游说、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奠定了基础。

  对人性和政治局势的洞察:苏秦能够准确地把握各国君主的心理和各国之间的政治关系。他知道齐王在面对秦国称帝这一问题时的犹豫和担忧,所以提出的建议既符合齐王的利益,也符合当时齐国在各国中的地位。这显示出苏秦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对战国时期政治局势的清晰认识,使他的建议更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创作背景:

  公元前288年,秦王派魏冉到齐国,欲送帝号给齐王,相约共同称帝。此时的战国局势复杂,各国之间相互竞争、相互制约。齐国作为东方的大国,在秦国崛起的背景下,其政治立场和决策对于各国的政治格局有着重要的影响。而苏秦从燕国来到齐国,正处于这样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齐王对于是否接受帝号犹豫不决,便向苏秦请教,这为苏秦展现自己的政治智慧提供了机会。

  作者简介:

  苏秦,己姓,苏氏,名秦,字季子,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苏秦早年求学于鬼谷子门下,后游说诸侯,但起初未被采纳。后苦学《阴符》,终得真谛。于是,他以合纵之策游说山东(崤山以东)六国,六国国君均十分认可,合纵联盟形成。苏秦成为合纵联盟的从约长,并同时兼任六国国相。此后十五年,秦国都不敢兵出函谷关。之后秦国使者犀首欺骗齐、魏两国,与秦国一同攻打赵国,合纵联盟瓦解。在齐国占领了燕国十座城池之后,苏秦为燕入齐,充当燕国间谍,实施“弱齐强燕”之策。随后因齐国大夫与苏秦争宠,派刺客刺伤苏秦,最后不治身亡。苏秦著有《苏子》三十一篇,收于《汉书·艺文志》,但已佚失。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战国纵横家书》中记录苏秦的书信、言论十六篇。成语“悬梁刺股”中“刺股”就是说苏秦刻苦学习的故事。

【苏秦自燕之齐原文和翻译】相关文章:

战国策·齐三·孟尝君燕坐的原文及翻译11-11

燕歌行原文及翻译04-16

燕歌行原文翻译01-04

迎燕原文及翻译07-03

苏秦以连横说秦原文及翻译11-23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和翻译08-02

《临江之麋》的原文和翻译06-09

《临江之麋》原文和翻译03-19

自君之出矣原文赏析及翻译12-19

苏秦以连横说秦原文翻译及赏析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