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的白杨礼赞原文

时间:2023-11-25 19:55:43 炜玲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茅盾的白杨礼赞原文

  白杨树是生长在北方的树,用白杨诗赠给南方的少数民族作家,先生的用意恐怕正在于表现“全国人民一家,全国各民族一家”的崇高主题,同时,我们也可以窥见老年的茅盾先生仍然以普通群众自居,愿意与人民大众共同奋斗,共同前进的拳拳的赤子之心,不能不令我们感动。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茅盾的白杨礼赞原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茅盾的白杨礼赞原文

  茅盾的白杨礼赞原文

  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黄的,那是土,未开垦的处女土,几百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所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罢?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地有一排,——不,或者甚至只是三五株,一二株,傲然地耸立,象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象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象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干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罢,但是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白杨礼赞》读后感

  在漫天黄沙,杳无人烟的黄土高原上,挺立着一排三五棵白杨。正是这白杨树,使荒凉的高原不再单调,试着杳无人烟的地界出现一丝生机。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白杨的枝、干都是笔直的,挺立的、向上的。就连它的叶子,也是一片片向上的,没有一片斜生,更不用说倒垂了。这看出了白杨树那种精神——积极向上、顽强、坚韧不拔。正是这种精神,使白杨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仍能坚持生长,并且生命力顽强。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在我看来,白杨的不平凡也许正来自于它的普通。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植物几乎无法生存,但是白杨存活下来了,而且活得很普通,这就不得不让人起敬。白杨是普通的树,但它坚强向上,就变得不平凡。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普通的,只要我们努力、顽强拼搏,就会变得不平凡。所以,每个人都是普通的,但是我们可以活得不平凡!

  人物生平

  1896年7月4日,茅盾出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乌镇。

  1904年,入读于乌镇立志小学。

  1907年,转入乌镇植材小学。

  1909年,考入浙江湖州第三中学堂。

  1911年,转入嘉兴中学堂。

  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

  1916年8月,任职于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

  1921年,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赴广州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秘书。

  1926年10月,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教官。

  1927年,任《民国日报》主编;9月,发表《幻灭》;4月—7月,任《汉口民国日报》总主笔。

  1927年—1937年,创作完成中篇小说《路》《三人行》和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秋收》《残冬》等,翻译作品《文凭》《战争》等。

  1928年6月,先后完成《动摇》《追求》──即三部曲《蚀》的创作;7月,离开上海,去往日本,并创作长篇小说《虹》(未完),以及《神话杂论》《西洋文学通论》《北欧神话ABC》《中国神话研究ABC》等著作,《从牯岭到东京》《读〈倪焕之〉》等论文。

  1930年4月,从日本回到上海;任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执行书记。

  1931年,与鲁迅等发表了《为国民党屠杀大批革命作家宣言》。

  1932年,先后发表了《子夜》《春蚕》《林家铺子》;2月,发表《上海文艺界告世界书》《为日军进攻上海屠杀民众宣言》。

  1934年9月,协助鲁迅创办《译文》杂志。

  1936年10月,与部分文艺工作者联合发表了《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

  1937年,任职于《救亡日报》,主编《呐喊》。

  1938年3月,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4月,任主编的《文艺阵地》在广州创刊,为《立报》编辑副刊《言林》;创作完成长篇小说《第一阶段的故事》。

  1939年3月,任教于新疆学院;4月,任新疆文化协会委长。

  1940年5月,先后在鲁迅艺术文学院、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讲学;10月,任文化工作委员会常委;另创作完成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等。

  1941年5月,任《大众生活》编委,并在该刊连载了长篇小说《腐蚀》;9月,主编《笔谈》半月刊;12月,离开香港到达桂林,并创作完成长篇小说《霜叶红似二月花》《劫后拾遗》等。

  1943年8月,陆续发表长篇小说《走上岗位》(未完成)。

  1945年,创作完成剧本《清明前后》。

  1946年5月,到达上海,并主编《文联》;6月,发表《上书蒋主席马歇尔及各党派》;10月,与沈钧儒等发表《我们要求政府切实保障言论自由》等文章;另翻译出版了苏联小说集《人民是不朽的》《团的儿子》《苏联爱国战争短篇小说译丛》等;后赴苏联访问,期间著有《苏联见闻录》《杂谈苏联》。

  1947年1月,陆续发表《游苏日记》。

  1948年5月,联合发表《致国内文化界同人书》;7月,参与了《小说》编委工作;9月,主编《文汇报文艺周刊》,并在该刊连载长篇小说《锻炼》,另创作并完成了《脱险杂记》。

  1949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7月,出席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并作了《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国统区文艺》报告,另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和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现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1949年10月—1954年12月,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1949年10月—1965年1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

  1954年9月—1959年4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4年12月—1959年4月,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59年4月—1965年1月,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1965年1月—1978年3月,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常务委员会委员。

  1975年1月—1978年3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78年3月—1981年3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另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常务委员会委员。

  1981年3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个人生活

  家世背景

  茅盾的父亲沈永锡是清末秀才,通晓中医,是具有开明思想的维新派人物,颇重视新学,除声、光、化、电和数学等自然科学外,也喜欢传播进步思潮的社会科学著作。茅盾的母亲陈爱珠,是一位通文理、有远见而性格坚强的妇女。茅盾10岁丧父,童年时代,就接受了母亲所教的文学、地理和历史知识。茅盾说,“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母亲”。

  婚姻家庭

  1918年,茅盾与孔德沚在老家乌镇结婚。两人育有一双儿女,女儿沈霞生于1921年,儿子沈霜生于1923年。

【茅盾的白杨礼赞原文】相关文章:

茅盾《白杨礼赞》经典散文12-03

茅盾《白杨礼赞》写作背景10-19

白杨礼赞的原文03-01

《白杨礼赞》原文07-19

白杨礼赞课文原文07-22

《白杨礼赞》教案02-04

《白杨礼赞》说课稿06-18

白杨礼赞的说课稿12-05

白杨礼赞说课稿11-05

《白杨礼赞》说课稿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