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断织原文及翻译

时间:2024-05-17 18:32:32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孟母断织原文及翻译

  孟母断织中国传统民间故事,内容为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母亲通过剪断织丝来教育孟子要抓紧时间学习,下面就是孟母断织原文及翻译。

  孟母断织教子原文及注释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

  注释

  1.既:已经.

  2.绩:把麻纤维披开再连续起来搓成线.这里是指织布.

  3.以刀:用刀.

  4.故:原因.

  5.子:古代指你.

  6.斯:这.

  7.立:树立.

  8.是以:因此.

  9.则:就.

  10.旦:早晨.

  11.夕:泛指晚上.(夜晚)

  12.事子思:事:侍奉.子思:人名

  13.道:法则、方法.

  译文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做人法则。

  启示

  孟母三迁以后,虽然为儿子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孟母并没有因此而万事大吉。她认为,如果主观上不勤奋努力,还是成不了才的。所以她抓紧对儿子的教育,督促他勤奋学习。她用织布来比喻学习,用断织来比喻废学,很有说服力。孟子对学习漫不经心,孟母采取“断织”的措施,使孟子受到极大的刺激,从而改变“废学”积习。孟子后来成为一个闻名天下的大儒,同他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相关人物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国(现山东省邹城市)人,有人认为邹国是鲁国的附属国,也有人说孟子是鲁国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儒家的思想主义流派。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孟子相传为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父名激,母邹氏。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被后世尊称为亚圣。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希望追随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

【孟母断织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有关孟母断织文言文翻译08-20

《促织》原文及翻译09-24

促织原文翻译07-24

促织原文及翻译11-25

促织原文翻译及赏析04-17

促织原文翻译对照09-24

促织原文和翻译12-08

促织原文及对照翻译04-04

《促织》原文及翻译赏析03-17

孟母三迁的原文及翻译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