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变化毕业论文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化程度的加深,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学校办学体制、经费来源等内外部环境的变化,1998 年版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实行)》已经不适应财政体制改革和高校发展的要求。财政部从2009 年开始发布《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修订旧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经过征求意见、修改、完善等环节,于2014年开始执行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
一、新版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出台的原因分析
首先,近十几年来,我国公共财政管理制度出现重大变革,随着改革的深入,现实中出现很多新情况,依靠旧版的会计制度无法有效的解决存在的问题。第一,部门预算向统一化方向发展,即一个主体一本预算,这意味着高等学校也应将会计上独立核算的基建项目等收支预算纳入到高等学校整体预算中,而旧版的会计制度则是基账和事业账相互分离。第二,新建立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即一个主体需要开设一个零余额账户,这要求高等学校必须新增加会计科目来反映零余额账户相关信息。第三,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变革导致高校资金来源方式发生变化。高校自主管理的权力得到增强,高校学费收入成为主要的经费来源,并且捐赠、联合办学、校办产业等收入比重逐渐增大,这都要求高校会计制度作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新环境的要求。
其次,旧版高校会计制度在某种程度上与现实情况脱节。第一,收入实现制存在无法满足多元化的信息需求的缺陷,如高校已经承担但尚未支付的款项不能及时计入账簿,使得高校存在潜在的财务风险、不能全面反映高等学校的财务收支及资产负债情况、无法提供高等学校绩效考核的信息、无法区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等。第二,固定资产容易高估和无形资产信息无法得到准确反映。旧版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不计提减值准备,容易高估固定资产价值。旧版会计制度对无形资产及摊销没有严格规定,造成高校对无形资产的信息披露不准确。第三,基建会计核算与事业会计分设两账的方式进行,前者执行基本建设会计制度,后者执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造成高校内部形成两个会计主体,每个主题只反映高校经济活动的一个方面,违背了会计核算“反映会计主体的整体经济活动”的原则,也不能全面反映高校资产、负债状况。通过将基建业务纳入到“事业账”,有助于统一会计报表体系,解决了会计主体多元化的问题,从整体上全面反映高等学校会计活动。
二、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变化的意义
第一,有助于促进公共财政改革和高等学校的发展。新的高校会计制度依据的是 2012 年财政部修订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会计准则》、《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等规章制度,符合了高校近年发展的实际情况,新增和调整的部分会计科目与国库集中支付、国有资产管理、政府收支分类等财政改革密切相关,有利于财政改革的切实推进和贯彻落实。
第二,有助于科学反映高等学校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新的高校会计制度新增了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固定资产清理、待处理资产损溢等科目,便于在使用期限内分摊成本,有效的反映固定资产耗费状况,有助于准确地反映出高校资产的账面价值,防止出现虚增固定资产原始价值的现象,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加强高校对资产的管理。此外,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要求基建数据并入学校财务在建工程科目,实现了基建账和事业账的一体化,这不仅有利于会计主体的统一,也有利于完整的反映高等学校资产、负债以及收支等整体经济状况,降低潜在的财务风险。
第三,有助于财政补助收入的精细化管理。新高校会计制度重新调整了收入、支出类科目,重点反映了财政补助收入、财政补助支出,并新增了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两个科目,并在会计报表中新增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有助于全面清晰的反映财政补助收入、支出、结转等状况,有利于提高财政补助的透明度,也有助于财政补助收入的专项管理。
第四,有助于符合会计国际惯例。新版高等学校会计制度通过新增、删除、调整会计科目,使之与国际接轨,符合会计国际惯例,如将现金修改为库存现金,取消了资产负债表中的收入、支出项目等,这些改变使得高等学校的会计体系更加与会计国际惯例接轨,提高了其科学性和合理性。此外,新版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更加符合高校实际情况,也更具有实用价值,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三、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变化内容
1.会计制度总说明的变化
通过对比新旧两版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可以发现在出台的会计制度总说明中发生了三方面的变化。第一,会计制度依据的变化。旧版规定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新版的会计制度还结合了《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规定。第二,会计核算基础的变化。这个变化主要体现在收入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倾斜。旧版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的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新版会计核算要求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强调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高校的资产状况、偿债能力、运营成本等。第三,设置会计科目的自由性的变化。旧版会计制度规定不可减少或合并会计科目。新版会计制度则规定可以不设因没有相关业务不需要使用的会计科目。这从侧面反映了会计操作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2.会计科目的变化
新版会计制度中会计科目的变化比较明显,与旧版相比,有增有减有调整,科目编码也由原来的三位数字改成了四位数字。第一,资产类科目的变化。在新版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新增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固定资产清理、在建工程、待处理资产损溢等会计科目;将现金、材料等会计科目分别改为库存现金、存货;将校办产业投资等调整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用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代替应收及暂付款并删除了借出款。第二,负债类科目的变化。相对于旧版会计制度而言,新版会计制度中新增了应付职工薪酬等;将借入款项、应付及暂存款调整为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交国库款等;此外,将原有的应交税金改为了应交税费。第三,净资产类科目的变化。在新版中,删除了固定基金,新增了非流动资产基金、财政补助结余、财政补助结转、非财政补助结转等科目。第四,收入类科目的变化。旧版的教育经费拨款、科研经费拨款以及其他经费拨款合并为新版的财政补助收入;将附属单位缴款调整为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第五,支出类科目的变化。在新版会计制度中,新增了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离退休支出以及其他支出;减少了结转自筹基建、拨出经费;并将附属单位补助科目调整为附属单位补助支出科目。
3.会计报表的变化
在旧版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要求提供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以及支出明细表,而在新版会计制度要求中,会计报表由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构成,其中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和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在报表内容和格式上,也根据新调整的科目做出了新的调整,删除了冗余内容,使得报表更加简洁清晰。
四、新旧高校会计制度的有效衔接
新版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实现了学校统一建账,也保证了会计全面记录和反映高校资产负债,使其更加符合国际惯例。但在新版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由于旧版会计制度实施时间长,存在传统习惯的影响,会计人员不能熟练掌握新的要求。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保障新版会计制度顺利实施。第一,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新版高校会计制度的实施需要会计人员转变思维方式,掌握新的会计科目要求。因此,需要加强对已有会计人员的培训,使他们转变观念,熟悉新版会计制度的要求,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第二,快速开发使用适应性强的财务软件。一直以来,高校是和旧版会计制度相匹配。随着新会计制度的实施,高校需要加快财务软件的配套升级,采用新的财务软件,以适应新的要求。第三,做好会计的转接工作。首先要将旧版会计科目余额转到对应的新版会计科目中,其次要转变会计核算基础,构建与权责发生制相适应的核算方式。
参考文献
1.毛晓玉.新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比较和衔接. 开封大学学报,2014(1)
2.财政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财会[2013]30 号,2013.
3. 李飞. 新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比较及启示. 教育财会研究,2013(5).
【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变化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新小企业会计制度08-21
小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的区别10-14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09-07
高等学校科研工作计划10-19
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06-27
高等学校发展建议书(精选12篇)11-14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11-11
高等学校规章制度(通用21篇)10-07
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十五条08-23
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意见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