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式评课稿合集9篇
分式评课稿1
听了顾老师同一节课,不禁感叹:大师不愧为大师。
1、特殊化、一般化思想
分式本就是类比分数产生的。分式是一般化了的分数,而分数是特殊化了的分式。将分数的分子分母(尤其是分母)换成字母便成了分式;而赋予分式中字母的值便得到了分数,这样再引出求分式的值,顺其自然。
2、去“杂”思想
在学了等式与不等式后,学生在确定最后的解时,往往分不清“或”与“且”的关系。对于解:x+1不等于0,学生没学过,也不太容易理解结果:x不等于—1。我当时是延伸了不等式的解的确定方式——利用数轴,形象直观地表示成数轴上除了挖去—1这个空心点以外的所有的点,学生看似懂了,但仅限于懂了这一点,当然也体会到数形结合的好处。而顾老师则给学生介绍了去“杂”思想。细想一下,曾经也遇到过这样的难题,头想破了也找不到解决的方法。但如果从它的相反面去考虑,便会“柳暗花明”了。然后再去除由这种反面情况求出的解,便就是原问题的解了。其实几何证明里的“反证法”也是同样的道理。
3、课堂的延伸
在能力拓展部分,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请设计一个情境,解释分式(a+2)分之a的值随a变化的情况,其中a>0。咋一听,不知无从下口,学生也只是设计了一个情境解释了这个分式,但对其值随a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就无法解释了。老师后来用糖水的例子作了提示,大家恍然大悟,原来所学的数学知识就暗藏在生活之中。这便也是: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吧!最后老师顺势布置了一个课题,让学生试着去研究。如果原来的汤有b克。汤中溶解了a克的盐后,再加入m克的盐,你能发现分式的一个性质吗?其实老师的布置是别有用心的,他想让我们知道:做研究型的教师是幸福的,教上研究型的学生便是福中之福了。所以我们平时不单自己要试着思考、研究,更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研究,让大家在研究中找回教学和学习的乐趣。
我的一点思考:
分式概念的这一节课,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容易产生混乱。
(1)分式概念的形成。形式类比分数是最好的啦。而在生活中用到除法的数量关系也可能出现分式。在得到的一些式子后,问学生:哪些是你学过的?学生其实对初一学的整式、单项式、多项式等已经没什么印象了,他们会觉得这些式子都学过。所以有必要的话,在课前也安排学生将上面的知识先复习一下。这样也便于比较,形成与现有知识——整式相对立的名字“分式”。
(2)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我在课堂引入时,先让学生回答:2分之1,3分之5等是什么?顺便写一个0分之2是什么?这样学生在接触到分式后自然而然会想到分母不能为0。以前开课时用的陷井的动画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分母不能为0的。
(3)设计情境解释分式。如(b—1)分之a,学生只顾到解释除法,而忽略了对(b—1)的解释。如:一共a个苹果,分给(b—1)个人,那么原分式就表示每个人得到的苹果的个数。
(4)“或”与“且”的关系理不清。前面已经说过,老师用到了:去“杂”思想。尤其是在分式的值为0时,要具备两个条件,即:分子为0,同时分母不能为0。如:a取何值时,分式(a2+2)分之(a2—4)值为0。还不如就让学生先利用分子为0求出a=±2,然后再分别将2和—2代入分母,检验其是否为0,为0则舍去。这样就免去了“或”与“且”的烦恼,也不会出现:a2+2不等于0,所以a2不等于—2,a不等于±根号2了。
分式评课稿2
盛老师这节课是分式的加减第二节课,实际上异分母分式相加减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也是对前面知识的进一步运用和巩固。分式的运算是整式运算的发展,反过来又提高和巩固整式运算能力。本节课的亮点是盛老师板书规范,能结合学生特点,精心设计例题,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能在每道例题后呈现出来。进一步渗透了类比、转化等思想。
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复习已学的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出示了2道相对比较简单又涵盖同分母分式相加减计算的一些注意点。如:作减法时,分子是多项式,加上括号;分母不同时,利用符号法则,转变为同分母;计算结果化为最简分式或整式。同分母分式相加减较为简单,计算和归纳注意点都比较顺利。
由同分母分式的加减上升为异分母分式的加减,出示:a/2x+b/xy,x/(x-1)-x/(x+1),a+1/b,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在分式这一章的学习中一直渗透着和分数的类比思想。由异分母分数的相加减,学生很容易想到先通分成同分母再计算。所以对于异分母分式的加减,学生很轻松地猜测它的运算规律,先通分为同分母分式,再按照同分母分式的运算规律进行计算。接着教师把出示的2道简单的异分母分式加减题目,学生口答,教师在黑板上书写计算步骤。口头计算并不适合于这一节课,还是笔算,让学生注意书写规范和计算准确率的提高。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再加减,对学生而言,用口头计算方式确实难度较大,而且并不适合于大多数学生。只是一味求快,反而降低了准确率及基础知识的训练。
分式评课稿3
《分式方程》是《分式》一章的重要内容,也是方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以及了解增根的概念,会对分式方程进行根的检验。车胜凤老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对本节课进行了精心设计,主要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课改的新理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下是本课的一些亮点:
1.导入自然,环环相扣。
车老师首先出示一些代数式,让学生从中挑选几个列出已学过的方程,自然引出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然后再让学生列出几个“不同的方程”,从而引出分式方程的概念,通过类比、转化等一系列数学思想方法,得出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以问题串的形式抛出问题,从易到难,分解了难点。
2.开放练习,放手探究。
练习环节车老师不囿于教材习题安排,而是充分利用学习材料,继续让学生互编互解,让学生在理解概念、初步掌握解法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合作。放手让学生经历方程的产生以及求解的过程,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3.形式多样,体现学本。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基于上述理念,本节课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既有教师的引导、讲解,又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这些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突破难点,体现了新课改以生为本的要求。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也不例外。例如:
1.学生对分式方程产生增根原因不清楚,做题过程中部分同学还忘记检验。增根是怎么回事?由于分母中含有未知数,所以将其转化为整式方程后求出的解就应使每一个分式有意义,否则,这个根就是原方程的增根。正是由于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区别,在解分式方程时必须进行检验。它是中考常考的考点,也是比较容易失分的地方。
2.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时,要从鼓励的角度出发,充分给予学生以积极的评价,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其自尊和自信水平。
3.解分式方程时,如果分母是多项式,应先写出将分母进行因式分解的步骤来,从而让学生准确无误地找出最简公分母。
总之,本节课概念性知识比较多,而这些知识是学生已有知识的延伸,因此合理安排好已有知识与新知识,以及新知识中各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就显得尤为重要。车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来引领学生进行探究,值得我们学习。
分式评课稿4
听了刘老师的课,对我的启发很大,有以下几点值得我学习的:
1、本节课上的是《从分数到分式》一节,刘老师从上课开始到结束,一直强调数学思想,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与渗透引入,让学生从整体、系统的角度领悟教材,使学生运用旧知识进一步理解新知识,依次推进,体现了老师的专业素养和数学学科的连续性。
2、在学生自学以后,李老师首先引导学生得出分式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探究得出分式何时有意义。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同时掌握了本节课例题,但刘老师还进行了例题板书精讲,规范了学生的解题步骤,体现出老师严谨的教学态度和数学学科的严密性。在后面学生调班的时候,六个学生的解题步骤没出现任何错误。
3、刘老师个人基本功扎实,整堂课教师精神饱满,时刻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意调控学习学生、引导学生,课堂气氛活跃。
两点不成熟的建议:
1、由于借班上课,对学生的学情把握不准,部分学生在正式上课时导学单应经全部完成,建议导学单上出现选做题,让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突破,寻找学习的乐趣。
2、本节课作为本章节第一课,老师在扎实备课的基础上多关注学困生,以免后面在新知识上掉队。
分式评课稿5
《分式方程》是《分式》一章的重要内容,该课的教学是学生学好本章的关键。陈老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对课堂进行了精心设计,体现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他的教学特点如下:
1、教学设计好,导入自然,环节紧凑、流畅,既有对优秀教学方法的吸收,又有个人的创新、独到之处,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完全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
2、个人基本功扎实,整堂课教师精神饱满,面带微笑,时刻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意调控学习学生、引导学生,课堂气氛活跃。教师的课前准备充分,多媒体的运用,使题型的训练多样化,课堂中教师的应变力强。
3、科学探究处理的比较好,陈老师首先引导学生得出分式方程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探究得出分式方程的解法。然后由帮到放,由学生自己解方程,但陈老师没能做到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在教学过程中深怕学生不懂。
4、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与渗透引入,让学生从整体、系统的角度领悟教材,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认知基础。
纵上所述,陈老师的这堂课比较成功,这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看法,不足之处请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大家。
分式评课稿6
景老师的课是理念新、模式新,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我校“问题学导六步”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他的教学特点如下:
1、学生在课前深度预习的基础上总结出课堂口号,口号囊括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经过学科长解读以后老师能及时给出学习目标,这让学生能够更加准确把握本节课学习内容。
2、在学生明白老师给出的学习目标以后,经过短暂的思考和讨论,解决了预习时遗留的问题,同时生成新的问题。
3、生成的新问题每个小组展示在黑板上,每小组以抢题形式圈画自己小组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这样调动了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在展讲环节,学生能够把知识技能很快内化成综合素质,即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课堂学生讲解表现看,学生综合素质得到长足发展。
两点不成熟的建议:
1、给学生给出每一个任务时,都要限制时间,让学生学习有紧迫感,这样长期坚持,学生能够在考场上把握好时间,分配好时间。
2、学生在展解完给出解题思路以后,应该给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每一道题,同时抓学困生,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解题步骤。
分式评课稿7
听了池老师七年级数学下《7.1分式》这节课,我的收获很大。引入部分,池老师以“稀有动物灰熊在P平方千米的保护区内找到7只灰熊,你能用代数式表示该保护区平均每平方千米内有多少只灰熊吗?”打开教学,并借此教育学生要保护环境,保护稀有动物。让学生感觉这不是数学课,而是教育课,减少了数学课堂紧张的气氛。接着,池老师通过找几个代数式的共同特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分式,进而让学生归纳分式的概念,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从观察到认知,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
在对分式的概念巩固的时候,池老师要学生谈谈区别整式和分式的思路学生间交流方法,效果不错,并且很好的体现了“提问的有效性”这一主题。
学生的认知是由学生自主探索得到的。因此,池老师利用探究活动:求分式的值,让学生体会分式跟分数一样,当分母为零时,分式就没有意义,并且为后面的例题做铺垫。
例2是一个行程问题中的追及问题。池老师先让学生动手画行程图,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题意,解题的时候,又用了两种方法,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赛一赛更是池老师对本节课设计的巧妙之处,把全班学生分为两组,看哪一组学生得的星星比较多,学生的积极性马上就上来了,连平时不愿举手的学生也举起了手,成绩差的学生也不甘落后,使课堂气氛变得非常活跃。
这是一节成功的数学课,对照我的数学课堂,我觉得还有很大一个距离,是我今后应该注意,值得学习的地方。
分式评课稿8
《分式方程》是七下内容,李老师精心设计了知识的呈现过程,创设情景,以旧引新,层层推进,由浅入深,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充分鼓励学生自主发现,自我尝试,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得到了有效体现。整个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符合数学新课标理念, 概念引入得比较清晰,注重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课堂教学过程流畅,方法得当,把握了课堂节奏,问题层层深入,难点各个击破;强调解题的步骤, 注重学生的合作意识的培养,内容扩展适中, 语言精练清晰;尊重学生认知过程和个性的差异性;老师精神状态好,充满激情,语言幽默。
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知识的脉络关系,对知识具有整体的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表现的比较强烈,学生有较多的交往互动,学习状态积极活跃。主动参与实践、思考、探索,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参与性。
设计学习问题步步深入,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在问题面前积极思考,调动同学们参与讨论的热情,课堂气氛活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语言亲切,富有激励性,思路清晰,铺陈有序,娓娓道来,把握课堂节奏的能力强,坡度设置较好,适合学生接受能力。
数学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李老师由生活中的实际“顺流、逆流”引出了数学分式方程,然后寻求方法,最后拓展解决复杂的分式方程。整个课堂幽默、风趣,很有亲和力,但也不乏知识性、系统性,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了学习!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方法,真正体现了“轻负荷、高质量”的办学理念!
感觉到李老师在关注学生主体性,以问题教学为中心,培养学生探究知识发生的过程,激发学习兴趣,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上值得我学习。体现在:
1、引入新课由已学数字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对比由问题列出的有字母的方程,提出分式方程的概念,对学生更好的理解概念打下铺垫。
2、分式方程解法的教学上,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索,类比数字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发现分式方程解法,步骤,让学生经历了知识发生的过程。
3、组织学生讨论增根的原因,使学生重视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
能准确把握教材和学情,由实际问题自然引出分式方程定义,由解一元一次方程类比启发总结出分式方程的解法,课堂安排严谨有序,教师点拨及时到位,特别是在渗透数学思想和指导学法方面值得学习。
符合数学新课标理念;选材上认真细致,精益求精;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教者对学生进行了很好的渗透;课堂教学过程流畅,方法得当,把握了课堂节奏,问题层层深入,难点各个击破;概念引入得比较清晰,注重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强调解题的步骤,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注重学生的合作意识的培养,内容扩展适中,调动有方有度有章法,语言精练清晰;尊重学生认知过程和个性的差异性;老师精神状态好,充满激情,语言幽默,有较强的感召力。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方向上逐步走进问题的核心,发现探究过程清晰;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知识的脉络关系,对知识具有整体的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表现的比较强烈,学生有较多的交往互动,学习状态积极活跃。主动参与实践、思考、探索,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参与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比较好。教师如果能国家权力大胆地让学生来自主探究,那样可能会更好。
分式评课稿9
听了朱老师上的《分式的复习(一)》一节课,令人耳目一新的。这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在这里我想谈谈我的听课心得。
1.重视“双基”训练
朱老师这节课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双基”技能的训练,强调从概念回顾入手,概念处理细致入微、注重实质。他先是通过线条型框图梳理知识要点,突出知识再现与二次归纳,达到二次开发,接着再通过例题讲解的方式由浅入深,先易后难地讲解知识。这种教学思路使学生对分式的知识掌握逐层推进,拾级而上,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
2.注重启发引导
朱老师上课的一大特点是善于设问,有启有发,有讲有练。正所谓问能解学生之惑,问能知知识之新,问能促使学生的积极的思维并能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而练能巩固问之果,练能促成学生的技能。
3. 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自然
在朱老师的引领下,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们精神振奋,情绪高涨,师生互动自然。朱老师为学生营造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发展提供了自由的空间,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学生潜能得到了尽情的发挥。
【分式评课稿合集9篇】相关文章:
分式评课稿(9篇)01-01
分式评课稿9篇01-01
分式评课稿(集合9篇)01-01
分式评课稿汇编9篇01-01
排球课评课稿01-02
月相评课稿01-02
雨后评课稿12-31
左右评课稿12-30
关于评课稿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