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我们认识的数》评课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评课稿,评课的类型很多,有同事之间互相学习、共同研讨评课;有学校领导诊断、检查的评课;有上级专家鉴定或评判的评课等。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评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们认识的数》评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们认识的数》评课稿 1
《我们认识的数》是一年级重要的数学实践活动之一。李赋婷老师能深入钻研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100以内的数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心智发展水平,精心策划了一个比较好的教案。其特点主要是注重了数与现实问题的联系。
在数与现实问题的联系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堂课的活动素材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进一步感受和体验数的现实意义,帮助学生认识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节课应重视估算,活动中指导新课标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每次学生汇报完所收集的数据后,都应引导他们小结:你是怎么找到这些数的?用了什么方法?要注重估算策略的渗透。
在数与实际问题的联系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李赋婷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数学地理解和认识事物,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联系起来,将一大堆的数据与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联系起来,以培养学生数学地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李赋婷老师从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高度,在教学过程中有较多地培养学生数感的活动,通过说一说、比一比、猜一猜、数一数等活动,综合运用100以内的数描述实际问题,强化数的认识,估数的方法,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从中增强数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我们认识的数》评课稿 2
“我们认识的数”是一年级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后教材上所安排的一次实践活动。在这一节课中, 曹老师做得比较好的是以下四点。
一、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选择
首先让学生说年龄,老师是精心设计、层层推进的:和学生差不多大的小朋友,其年龄一般是8岁或9岁;他们父母亲的年龄一般在30多岁;爷爷奶奶的年龄一般在60岁左右,让学生对年龄范围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在此基础上出示图片,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选择,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描述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来展示和交流各自的知识和经验,需要老师的点拨。高老师要求的两次不同的(一次有数,一次去掉数)读,留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学生所获得的`感受是不同的。通过比较,感受到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数对于生活是不可或缺的。
三、让学生结合现实素材估计
在“猜一猜”活动中,老师安排了六个环节进行教学:
(1)说一说。首先,教师作了必要的示范。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样才是合理的“一把”。
(2)数一数。请学生抓一把糖,数一数有几粒。
(3)猜一猜。抓一把花生,猜一猜大约有多少粒,再数一数进行验证。
(4)比一比。你猜得怎么样?
(5)想一想。为什么你猜得比较准确?
(6)估一估。如果你抓一把赤豆,你能估计出大约有多少粒吗?六个环节以“猜”为目的,这里的“猜”,是紧紧围绕糖、花生、赤豆间的大小关系层层展开的,学生在活动中反复体验,在体验中深化了认识,发展了数感。
四、让学生操作后正常思考
在数学各种类型的课中,实践活动课是比较难上的,因为操作活动后,小朋友往往不能迅速地“放手”。在数学课上,一年级小朋友的手还会不停地抓抓这里,摸摸那里。这种胡乱的动手,会分散注意力,阻碍操作后本该正常的思维运作。这节课上,学生的表现还是不错的。
下面讲三点建议:
1、教师的语调应该还要有点激情,有轻重缓急,那样才有感染力。
2、在课中我们发现,学生的手有大有小,抓的时候有松有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智力一般般的学生可能听得云里雾里。如果能再给学生创设一个统一的条件,比如,每组提供一只相同的杯子,放糖、放花生等,能降低思维的难度,让学生领悟其中的道理。
3、假如能让学生用学过的数,把生活中的事例说得更宽泛点,是否能展现一些生活的图片,创设一些情境,效果能更好。
总之,上课要整体设计教学过程,但也要细心琢磨教学细节。教学中,我们只有通过对细节的研究,才能真正有效地去实践教育理念,接近教育理想。
《我们认识的数》评课稿 3
《我们认识的数》是一节旨在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数感,理解并掌握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的教学内容。以下是对该节课的评课稿:
一、教学目标明确,内容设计合理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清晰,即让学生掌握数的概念、分类,理解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初步具备运用数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教师在内容设计上遵循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直观的实物计数开始,逐步过渡到抽象的数字表示,再引入数的比较、加减等运算,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这种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又充分体现了数学学科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二、教学方法生动,注重实践操作
教师采用了讲授、演示、小组合作、游戏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如通过“数豆子”、“数形结合”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直观感受数量的多少,深化对数的理解;通过“数字接龙”、“比大小”等游戏环节,寓教于乐,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的课堂专注度和学习效果。
三、重视数感培养,强调生活应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现象,如教室里的桌椅数量、自己的年龄等,以此培养学生的数感,让他们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教师还设计了诸如购物结算、时间计算等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了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评价多元,关注个体差异
教师在教学评价环节,采用了口头评价、同伴互评、自我评价等多种方式,既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也关注其思维过程、合作交流、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表现,实现了对学生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此外,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风格,提供了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学习任务和辅导支持,尊重并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五、教学建议:
1. 在数的分类讲解时,可以适当引入负数、分数、小数等更广泛的概念,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
2. 在进行数的运算教学时,除了强调规则和步骤外,还应引导学生理解运算的本质,如加法是合并数量,减法是减少数量,以此帮助学生建立深度理解,提高运算能力。
3. 在生活应用环节,可以设计更多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任务,如设计家庭预算、规划旅行路线等,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综上所述,《我们认识的数》这节课在教学目标设定、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数感培养、生活应用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均表现出色,是一堂成功的数学启蒙课。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优化教学的建议,期待在今后的教学中得以落实和完善。
《我们认识的数》评课稿 4
《我们认识的数》这一节数学课程,执教老师以其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生动的教学手法,成功地引导学生对数的认识从浅显的数值概念走向了深入的`数学理解,充分体现了数学教育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首先,教师在导入环节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如计数、测量、排序等,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做到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理念。其次,课程内容设计层次分明,从基本的阿拉伯数字认读,到数的组合与分解,再到数的比较与运算,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步步递进,使学生在理解数的同时,逐步建立起数的概念体系。教师巧妙地运用了直观教具和数字化教学工具,如数轴、计数棒等,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提升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再者,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实践操作等形式,主动参与到数的认识过程中,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还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最后,课程结尾处,教师以生活实际问题为载体,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数的认识,使学生明白了数学知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体现了数学教育的价值所在。总体来看,《我们认识的数》这节课是一堂成功的数学启蒙课,不仅使学生扎实地掌握了基础知识,还培养了他们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展示了数学教育的实用性和育人功能。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能继续保持这种生动有趣、贴近生活、注重实践的教学风格,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我们认识的数》评课稿】相关文章:
评《我们认识的数》07-26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12-26
《认识整万数》评课稿09-28
《千以内数认识》评课稿08-09
《1000以内数认识》评课稿04-21
《千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04-08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02-23
《1000以内数认识》评课稿集合04-26
《1000以内数认识》评课稿通用04-27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通用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