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同课异构评课稿
引导语:同课异构是指同一节的内容(同课都是“整数除以分数”这个内容),由不同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由于老师的不同,所备所上的课的结构、风格皆不同,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台阶》同课异构评课稿,欢迎阅读!
昨天和今天闫琪老师分别在八(2)班和八(1)班上了两节生动活泼的“生命课堂”示范课。这两节课闫琪老师施展自己所长和特色,向我们展现了既符合“生命课堂”理念而又娴熟高效、精彩纷呈的展示课。这两节课在两个班上,而又运用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这属于典型的同课异构,又是闫琪老师对自己的大胆挑战,从这两节展示课的实际效果来看,充分展示了闫琪老师的课堂教学活力和个人教学风采,显示出了她深厚扎实的文学基本功。
这两节课让我感受最深的是闫琪老师能娴熟地掌控整个课堂节奏,可以说是张弛有度,收放自如。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第八课《台阶》这篇小说,篇幅长,容量大,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比较含蓄,需要读者反复阅读和揣摩才能清晰地理解父亲形象和性格特征。闫琪老师对这两节课的处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以“台阶”和“父亲”的辩证关系为主线。这两节课我总结了有如下几个特色:
一、钻研教材、解读文本的能力强。我们凡是听过闫琪老师课的,无不佩服闫老师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驾驭掌控能力。为什么她能在课堂上驾轻就熟,游刃有余?我认为是闫老师对文本独特而敏锐的把握,注重挖掘语言训练点,引领学生对主人公的情感层层深入的感悟。例如在八(2)班上的那节课,在探讨父亲是看重台阶的实用功能还是看重台阶的象征意义这个问题的时候,闫老师要求学生从父亲的外在表现去捕捉父亲的心理活动,而且要求在分析时有理有据。这里闫老师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去剖析文本,思考父亲为什么那么重视台阶,让学生深入揣摩父亲内心的情感。
二、教学设计有新意,有突破。闫老师的两节课设计上有亮点,更加注重整体性和层次感。整体性体现在不管是开篇导入,还是梳理文章结构,合作讨论,闫老师的两节课都始终围绕主要问题以一贯之;而层次性体现在教学流程分为若干环节,环环相扣,自然流畅。不仅有“热身”“头脑风暴”“大显身手”,“拾级而上”等环节创设,还有归纳提炼。例如在研讨父亲的性格特征时,闫老师先是追问父亲为建台阶做了哪些准备?这些准备有什么共性?从中又反映了父亲什么心理?能不能结合文本提炼出父亲特征的关键词?一路下来,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三、化解重难点的能力强。语文阅读教学离不开读,有感情朗读是重点,如何让“有感情朗读”这一技能得到有效的训练,闫老师有自己的处理方式,少了理性与机械,多了感性与灵动,少了程序与呆板,多了想象和意境,特别注意将指导朗读与感受、体会、想象、点拨、相结合。例如在八(!)班上的那节课,在研讨第一部分中哪些事件和场景是紧紧围绕台阶和父亲展开的问题,闫老师让学生先默读1—9段,再让学生挑出重点段落朗读,让学生揣摩第二段中的“一下子”、“还没”、“太”,五段中的“轻飘飘”等字眼,从中逐渐提炼出“台阶见证了父亲的劳累和幸福”的结论。这样的处理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也体现了以读解疑,以读会义,以读悟情。
翟博云:
(一)能把欣赏文章的权利下放给学生,努力打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
闫老师能很好地把握“导”的尺度,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创造力。不论把握情节,还是赏析形象,探讨主题都注意了学生的活动。就是很小的细节,比如课堂回答问题都给学生以课堂展示的机会。
尤其是能通过有效问题的设计,如“本文为什么以台阶为题”这一既有过渡又有深度的问题,来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抓住全文关键的一句“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引导学生解决了本文的教学难点——本文的主题和父亲形象的典型意义,让合作探究真正发挥自己的作用。
(二)能紧扣教学内容和学生活动进行恰当的点评。
这节课闫老师始终都在巧妙使用“点评”这一有效的教学手段。利用点评,她完成了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利用点评,她与学生一起对精选的段落进行了分析,完成了对父亲这一典型形象的把握;利用点评,她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探究主题,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利用点评,她帮助学生完成了对本文作者对父亲的思想感情的把握。点评帮助她实现了与学生的对话,可以说恰到好处的点评“点”亮了她的课堂,让她展示了自己的教学功力与魅力。
彭爱娟:
听了闫琪老师的《台阶》,我真的受益匪浅,感受颇多,综观教学的全过程,有许多令我佩服和思考的地方:
一、过硬的业务素养令我折服
首先同样一篇课文,闫老师在不同的班级用不同的教学设计来授课,这种同课异构的形式本来已经是个挑战了,但是她还要在从没接触过的班级教授,这是更大的挑战!但是,她做得让我倍感新颖、十分佩服。我想这绝对不是几天充分的准备就可以达到的教学境界,应该是闫老师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对教学潜心研究的结果。这种素养需要积淀,需要智慧的思考!
两堂课,不论哪一堂课,也无论是在怎样的班级,她都是把学生的心拿捏得很准,整个课堂教学游刃有余,特别是追问和点拨方面都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我想这不正是生命课堂的最好诠释吗?很佩服老师的思维和学生的思维不断碰撞而产生的智慧火花,这是对生命最好的体会和思考。
二、游刃有余的教学过程令人叹服
听闫老师的课,感觉时间过得好快,整个过程都是在欣赏学生被老师引导、点拨后的精彩呈现,整个课堂师生间思维的碰撞不仅仅是星星点点的相遇,而是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且能回到文本中找到依据。
整个教学过程中很自然地设计了独学、群学这样的环节,既给了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也教学生养成了互助合作的习惯。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在闫老师的课堂上有了非常成功的实践,也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作用。
三、贯穿课堂始终的新理念令人信服
闫老师的课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贯穿始终。我们可以看到,整堂课老师没有什么滔滔不绝的长篇大论,总是引导、点拨学生自己思考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对文本的理解不是灌输式的说教,而是采用了“读”“思”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由读、思到悟到理解,润物细无声。
以上便是本人的听了闫老师课之后的一点感悟,不到之处还请大家指点。
廖一鸥:
1、 极富亲和力,思维活跃,颇有诗意,声调平和,感情细腻,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
2、 能够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打造富有个性的课堂;
3、 懂得欣赏欣赏,极力营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
4、 课文篇幅长32自然段,主题深涉及到当时中国农民生存状况和思想状况,闫琪老师引导学生理顺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脉络,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更有利于学生领悟主题;
5、 闫琪老师让学生先走进父亲,然后感受父亲,最后理解父亲,充分的展示了闫琪老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智慧教学素质和教学才能。建议:1、如果能够引领学生更深的走进父亲的心灵世界,加深对父亲那一辈人的理解,并思考中国农民的生存现状及其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效果会更好一些!
【《台阶》同课异构评课稿】相关文章:
习作指导课评课稿01-20
将心比心评课稿01-20
梯形评课稿01-20
散步评课稿01-18
白鹅评课稿01-16
统计评课稿01-15
蒲公英评课稿01-15
赶海评课稿01-14
脚印评课稿01-12
回声评课稿01-10